辣媽CEO:Bed Time Story

最近有一名讀者家長,send了一個在屋苑內張貼的招聘廣告,問我點睇。點解會問我?問得我的當然不會是一般招聘。今次是有家長想請兼職,為4歲小朋友講英文故事,$50半個鐘。我好想知道,究竟這份工有沒有人肯做? $50半個鐘 請人為孩子講故事 有人把這個post放在家長論壇分享,大多數留言都覺得小孩子真慘,做父母的為子女講故事的時間都沒有,一切用錢搞掂。如果真的以為一切可以用錢搞掂的話,出手不應該是$50還要只計半個鐘,萬一小朋友扭計,又或者愈聽愈興奮唔夠喉想繼續聽,超過半個鐘點計?其實為孩子講故事,重點不在故事,亦不在講得是否精彩,而是父母和孩子的metime、wetime!明明應該很溫馨親密,可惜完全變質成例行公事,只求做咗不求甚解,嘥氣兼嘥錢。 我和大兩歲的哥哥自小感情非常好。靜靜雞話個秘密給大家知,小時候晚晚為我講故事哄我睡覺的,就是哥哥!雖然講的都是耳熟能詳的小紅帽白雪公主仙履奇緣,但就是令我安心入睡。 至於我自己,做了媽媽之後,無論工作幾繁忙,晚上的商業應酬宴會,我都極少出席。一家人一起食晚飯是習慣,到了瞓覺時間,大小T兩人都會自動自覺上牀等我,聽我講故事一起玩遊戲。和他們一起作古仔玩文字推理接龍,一人一句,童言無忌,天馬行空,笑作一團。非常十分之幼稚,只不過小孩子本來就是幼稚,童心童真,可愛到不得了! 和孩子暢所欲言,想講就講想問就問,毋須避忌、不會迴避的溝通成為習慣,所以我們3個無所不談;再加上我引導有方,他們在學校的情况,和同學間的相處,家中大小事,即使我不在學校不在家中,一樣能夠掌握情况。隨着他們年長,我們的討論話題談話內容,深度闊度與日俱增,真正做得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大家是不是很羨慕呢? 相處時間 重質不重量 親密的親子關係,需要時間耐性培養建立,bed time story,是陪伴孩子們的優質時間。我知家長個個都忙,但其實孩子們何嘗不是一樣咁忙?相處的時間,重的是質不是量。陪伴孩子成長,父母絕對不能疏懶鬆懈,一定要用心用時間密切維繫。親子關係一旦疏離有隔膜,裂痕出現了,之後想修補,就難了。 實在太多父母捉錯用神,拼命工作搏命搵錢,忙得不可開交,想給孩子最多最好的教育;偏偏忽略了子女最需要的最渴求的,其實很簡單,是父母的關懷關注關心。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8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7歲小女孩教你改變世界

TED Talks史上最年幼的演講者、7歲小女孩Molly Wright在演講中問:「如果我告訴你,躲貓貓遊戲(peek-a-boo)可以改變世界呢?」我想在這裏問大家,你信不信?不管你信或不信,大小T在BB時期,玩得最多的、最興奮的,就是peek-a-boo。那銀鈴般的可愛笑聲,我至今依然記得。只是我未曾想過,原來小時候和他們的互動、陪伴,給他們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家庭環境,帶他們多和社會接觸……原來是孩子5歲前最需要的東西。幫助他們發展大腦、建立自信,為他們的成長日後做人做事,打好真正冇得輸的基礎。 爸爸拿起平板電腦 兒子即哭鬧 在演講中,Molly邀請了鄰居和他1歲的兒子即場做實驗。爸爸的專注力在兒子身上,父子玩得樂也融融,不亦樂乎。可是當爸爸拿起平板電腦,把集中力放在電腦,完全無視孩子存在的時候,兒子就開始哭鬧,愈被忽視就愈激烈;但爸爸一把孩子抱起,孩子立刻破涕為笑。Molly說這對父子感情關係一向好,所以孩子很快就收拾心情,沒有影響他們之間的親密親子關係。 試想想,如果父母無論在家或帶着子女外出,不管任何時候場合,專注力都不放在孩子們身上,而是在手提電腦、手機上,當父母被孩子打擾,初則不耐煩,繼而責罵,最後大發雷霆。有父母連珠爆發:「點解你咁曳㗎?點解咁多嘢講?點解你唔聽話?叫你坐定定唔得嘅?」有父母立刻攞出電子奶嘴,大家一家人齊齊坐定定,毋須交流,毋須傾談,總之唔好煩就得。 與孩子交談 回應需求 Molly強調early & often:「孩子在生活中與大人的連結愈早開始愈好、愈多愈好,這些給了我們信心去嘗試新事物、去探索!」若能在5歲以前讓孩子充分感受到與人的連結,大人能有來有往的回應孩子的需求(serve and return),就能讓孩子在成長中充分發揮潛力,更能信任他人,更有自信。如何做得到,講出來其實非常簡單:連結connecting、交談talking、玩耍playing、健康的家庭healthy home、社群community。 可惜事實是,連最基本和孩子連結交談玩耍的機會都沒有,不是要父母求其是但敷衍,是有質素的全心全意的投入,今日沒有幾多父母做得到。至於健康家庭和社群的重要,誠意推薦這一本由兩名權威臨牀精神科醫生金惠男、朴鐘錫合著的《以為長大就會好了: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說來慚愧,要一個7歲小女孩來教我們如何做父母。究竟什麼樣的父母,才教出Molly這樣的孩子?但願天下所有孩子,都能在充滿愛的環境下健康成長,都能擁有一個愉快的童年! 誠意推介這場演講片段給所有父母,或者準備生育的父母。先問問自己,能否抽出時間,有無足夠耐性,陪伴子女成長? 誠意推介這場演講片段。 https://bit.ly/3uxy3Ug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6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月圓人缺念母親

以前母親還健在的時候,中秋節和做冬過年一樣,一定要一家人齊齊整整大魚大肉,一定要食完月餅水果拜神儀式全部做齊之後,才可以上牀睡覺。我的指定燈籠是大楊桃,哥哥的是小白兔,不過年年結果都是難逃劫數,燒毁收場。 大小T出世之後,婆婆照辦煮碗,中秋節拜神食水果玩燈籠全套做齊,他們兩個的燈籠選擇,一樣是楊桃小白兔。不過價錢和我小時候差遠了,最後一次買差不多$100,我嫌貴捨不得買,婆婆二話不說即刻畀錢。再之後是因為兩個都長大了,對燈籠已經沒有興趣,反而我因為以前的屋後有花園,心血來潮買了一些掛在樹上,為母親拜神贈興。那時候的手機還沒有現在先進,可內置鏡頭影相,所以沒有拍照留念。但那影像,留在腦海中,比拍照更深刻。 母親是7年前中秋時節走的,自此之後,中秋節總是傷感的。母親最愛吃芋頭,中秋節拜神一定有小芋頭,大T的口味和他婆婆非常相似,兩婆孫最愛一起沾砂糖吃。去年中秋突然抽起條根整芋頭糕,是為紀念我母親而做,膽粗粗放在網上賣,反應出乎意料之外的好。再之後百佳上架,到今日K11有實體店,始於為母親做的芋頭糕。我有想過,會不會是母親在背後指引主宰? 為念母親而蒸糕 今開店成生意 講起在內地做生意,我母親可說是個先鋒,有一段日子在內地開餐廳。說出來真的很諷刺,生意不好做不住很正常,反而生意好招來妒忌,結果只能以「被頂手」收場。不過對我來說絕對是好消息,因為可以幫手照顧大小T。 以前最煩厭討厭母親不論任何時候,只要蘿蔔靚芋頭靚就會蒸糕派街坊,從來未曾想過有朝一日,我會步母親後塵,還要青出於藍,不是派,是賣。不管是烹飪還是食材,母親都是我的啟蒙老師,跟着她去街市買魚買肉買菜,都為我累積了不少知識。我的小時候,即是大大話話半個世紀之前,西式食品並不普遍,有焗爐的家庭並不多,所以母親做的雪芳蛋糕很受歡迎。因為我坐不定又冇耐性,那雪芳蛋糕必定要用手打最少300下,我阿哥願意不願意也好,都要乖乖坐定定地打。當時的我以倖免於難沾沾自喜,怎會想到今日的我,日日不停做糕點,區區300下算什麼? 翻看母親舊照,原來母親當年和我差不多年紀時的打扮,無論是髮型還是衣著品味,和我幾乎同出一轍,靜靜雞話畀大家知,我當年總是喜歡以嘲笑她無品味為樂,算不算是現眼報? 我一直努力希望成為母親的驕傲,我相信,母親你一定會以我為榮的,是嗎?明月千里寄相思!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4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怪獸開學奇觀

9月1日開學,交通特別擠塞,很正常。但沒想過學校外圍的行人路一樣擠滿人,不是企定定咁簡單,攀爬在鐵絲網上的有,圍牆下面偷望的又有,究竟所為何事?原來是寶貝開學了,家長很緊張,學校不准入,但阻止不了學校外圍被包圍。想到寶貝平日在家中做慣小霸王,被照顧、被伺候到無微不至,他們在學校能否適應?有沒有被「招呼周到」?當然要一眼關七,睇到實!除此之外,作為消費者,交了學費畀咗錢,當然有權要求高質服務,對不對? 「七星伴月」陪上學 幼兒園、幼稚園的小朋友,始終年紀小,家長緊張我明,但需否緊張到7個人一起陪返學?爺爺嫲嫲公公婆婆父母還有家傭,名副其實七星伴月。書包不用自己拿,連路都不用自己走,如果不知道那個是學校門口的話,和小朋友say goodbye的場面和移民送機差不多。絕對無誇張,哭到聲嘶力竭好像生離死別似的一樣有。既然如此難捨難離,又怕孩子在學校難於適應,留在家中教不就可以嗎?幼稚園無規定一定要讀㗎!反正人手資源充裕又鼎盛,Homeschooling搞掂啦! 小一開學又是另一奇景,又不是未返過學,一樣大陣仗!單看那些準備陣勢,還以為父母是送孩子上戰場。不是說不可以開車送孩子上學,只是連最基本的公德心都欠奉!話之你後面條車龍幾長等上落,自家寶貝一家大細慢吞吞落車都算,還要開車尾箱執包袱,慢條斯理檢查打點,後面的車不停響咹催促,一家人可以如此氣定神閒置若罔聞,這種身教言教真的不得了,自私精是這樣養成的。 孩子離不開父母 還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說來慚愧,想當年我這個做母親的,第一天上學我有親自帶,不過和教師打招呼講早晨之後,我和大小T講拜拜說陣間見就走人。他們兩個都乖乖,家姐就犀利了,第一天返學,毋須安撫之外,更主動安慰其他小朋友,說爸爸媽媽一陣間就來接你了,唔使喊,更遞上紙巾一張幫同學抹眼淚。我點解會知?是教師讚賞大T乖巧成熟,特登話我知表揚讚賞佢。 開個學都可以開得蔚為奇觀,朋友傳來那張相片給我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難道孩子們被送進監獄了?我搞糊塗的了,是孩子離不開父母,還是父母離不開孩子?父母愛子女心切,無可厚非,但子女從來不是父母的附屬品,父母更加不是子女的主宰。由究竟點解要生仔,到究竟點解要返學,我由聲嘶力竭到無語問蒼天。只有結論從來未變,就是稚子何辜!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2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刪網紅女兒帳戶 狠媽有理

年輕人沉迷打機熱中網上社交,父母應不應該干涉,有沒有權利干涉?應不應該管教,又該如何管和教? 最近巴西就有一名14歲的網紅Valentina,其有170萬粉絲的帳戶被母親Fernanda Rocha Kanner刪除,原因是不希望女兒用「在線反饋」來評判自己:「我認為,即使對成年人來說,將自我發現建立在網上反饋的基礎上也不健康,更不用說青少年了。」那名母親說,那些粉絲從來不是女兒的朋友,但女兒每日所做的一切,都被這班不是朋友的粉絲影響牽制,而不自知。 母親這個決絕激進行動決定,當然引起粉絲們的不滿,攻擊她侵犯女兒私隱、沒有權利私下刪除女兒帳戶,更被指摘自戀、自私、嫉妒女兒、摧毁扼殺女兒的夢想。我不用看,都知留言幾惡毒都有。但這名母親的看法做法,我擊節讚賞。她勇敢、睿智,正如她所說,這個決定激進但有必要。 網絡滲透無孔不入 父母管教有責 當這名母親告訴女兒「在14歲的時候,你很難知道自己是誰,有200萬個你從未見過的人,你以為他們認識你時,那就更危險了。迷失自己更容易」的同時,有幾多母親樂此不疲,把子女日常生活包括食飯行街瞓覺甚至冲涼,巨細無遺慌死無人知,不停不斷日日post?這種確切就是侵犯兒女私隱的行為。 這些社交網站的確什麼人都有,有很多人like,同樣有很多人hate,而且寫的完全毋須負責任,但被寫的何止耿耿於懷?網上欺凌行為無日無之,青少年因為被欺凌導致心理、生理出現各種問題,受不了的、選擇了結生命的,全球各國數字不斷攀升。 以前孟母可以三遷,轉個地方可以解決問題;今日網絡滲透點止無遠弗屆,簡直無孔不入。即使搬屋轉學校,那些欺凌者依然陰魂不散。更可怕的是,很多父母遇到子女被欺凌,有的覺得很小事,有的覺得毋須理會,有的叫子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選擇息事寧人,有的更甚者不指摘始作俑者,反而把責任推在自己子女身上。這些態度,簡直是把子女往懸崖推。 欺凌問題表面難見 孩子心靈或受傷 新加坡就有幾個媽媽,子女都因為被欺凌而輕生。痛定思痛,決定把自身經歷公開,呼籲更多父母關注各種欺凌問題,不能掉以輕心。當父母以為已經把孩子保護得好好的時候,表面上看來,孩子非常開朗活潑,以為已經沒有事,原來他們的心靈已經被徹底摧殘,生無可戀,只能以死解決。 子女的健康成長需要的是健康的體魄、健康的心靈,比什麼都來得重要。子女心智未成熟的時候,未能夠有足夠的智力經驗做決定時,父母責無旁貸,必須做好管教的責任,果斷地終止子女自毁、傷害的行為,阻止悲劇的發生。 沒有什麼比子女能夠快樂健康成長做自己更重要!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0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有書唔讀學運動

東京奧運,香港運動員大放異彩屢創奇蹟,先有張家朗的花劍金牌,再有何詩蓓的兩面游泳銀牌,然後是杜凱琹、李皓晴、蘇慧音的女子團體乒乓銅牌,還有劉慕裳的空手道銅牌。值得香港驕傲的不止是得獎的代表,還有很多不斷努力拚搏,不斷尋求突破的所有運動員。 誰肯讓子女做全職運動員? 之所以能夠創造奇蹟,除了一班運動員的堅毅不屈,教練的悉心栽培,功勞最大功不可沒的是這些運動員的父母。運動員經常受傷,真正傷痕纍纍,傷在子女身,痛在父母心,很多父母就是因為忍受不了而拒絕讓子女繼續操練。即使抵得住子女受傷,但是肯讓子女在中學階段停學,轉做全職運動員的父母,能有幾個?所以這幾名得獎運動員的爸爸媽媽,真的了不起! 肯不肯讓子女停學做全職運動員這個問題,成為各大parenting forum的熱門討論話題。獲獎的運動員能有幾多?學識幾時都最重要,求學時期有書唔讀,走去做全職運動員?人家的孩子無問題,自家的孩子就無可能!對着那些依然堅信沒有一張大學畢業證書就等於沒前途、搵唔到工做的父母,跟他們講理想講夢想講潛能,講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講沒有證書可以證明到一個人的前途,都注定對牛彈琴。 只有輸得起 才有資格成功 每次見到香港運動員站在頒獎台上,我都忍不住熱淚盈眶,感動不止因為他們的努力得到了證明,而是為了一面獎牌,運動員們付出犧牲了不知多少,用幾多血汗淚水交織得來的回報。運動員的堅毅不屈、頑強鬥志,他們的打不死精神,最終即使能不能得到獎項也好,都把自己鍛煉成為非一般的人。失敗乃成功之母,只有輸得起的人才有資格成功。 小T細細個就鍾意打乒乓波,小時候對着我嬌聲嗲氣,大家都以為他嬌生慣養。才7、8歲的他就隨學校的乒乓球隊到廣東集訓,因為年紀小,必須要有父母陪同。訓練期間起居飲食和內地的同學一樣,凌晨起身集訓,除了半小時食飯時間,全日不停訓練。腳踭磨出大水疱,都是我見他行路一拐一拐才知道,包紮好傷口之後,他繼續打落去。那一刻我就知道,他熱愛乒乓球,絕非三分鐘熱度。到了英國,他第一時間報名參加校隊,因此亦有機會和隊友們和其他大學對賽。 我知沒有如果,但我們兩母子的確討論過,如果當日有機會入香港隊做全職運動員,中學階段就停學的話,他會不會,我肯不肯?他的答案是肯定會,夢寐以求!我的答案是絕對肯!讀書幾時都有得讀,但運動員的生涯很短,而且真的要從小就開始接受專業培訓。 我們都只能活一次,我們這一代背負了太多迫不得已,如果子女真有機會的話,就放手讓子女為他們的志向夢想奮力一戰,讓他們不枉此生吧!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8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升學與移民

和大家分享我對這個熱門話題的看法之前,先和大家報告一下小T的狀况。繼去年申請休學一年,小T剛剛獲批繼續休學多一年。去年申請休學,基本上一定會獲批,但今年繼續申請,小T話大學講到明是特別處理,他並沒有很大勝算。結果批出來,他興奮到不得了,馬上打電話話我知。 小T再休學 齊為創業打拼 都話知子莫若母,小T口講能否回英國讀埋最後一年、是否大學畢業、那張大學畢業證書,他都不在乎。其實他很享受在英國讀書,絕對不是他講的不在乎。之所以這樣講,無非是因為安慰我,令我好過一點!因為新的飲食生意從網上到實體店,剛剛開門市,前前後後左左右右由烘焙製作到前線銷售,我是大當家,大T負責前線,小T負責後勤,我們仨真正缺一不可。在這個艱難時刻,他不惜放棄學業留在我身邊一起打拼。 對於他這個決定,坦白講我有私心,讀書,什麼時候都可以讀,但創業時機必須抓緊,錯過了就是錯過了!再講深一層,能夠把我的所知所學、經驗,透過工作實踐傾囊相授,容許我囂張一點講,對大小T來說,比花一大筆錢、時間讀什麼MBA課程更實際。 不應有前冇後 夾硬走 言歸正傳,最近個個問我會否移民,看完我以上寫的,答案是可見的未來不會,亦沒有這個考慮。不過如果我的子女不是已經廿幾歲,在經濟能力許可情况下,我會盡快送他們出國讀書,但不會全家馬上移民。去讀書去旅行和去移民,是完全不一樣的事。 老老實實,如果經濟條件夠厚,去什麼地方居住都不用擔心收入存款是否能夠繼續支持的話,基本上隨時走去邊都得。但是如果去到當地,要找工作,要落地生根,要融入當地社會文化,這些從來不是容易的事。不是不能走,不應該走,而是不應該有前冇後,未有考慮周詳、早作安排之下,夾硬走。 而且移民,不止是一個人的事,父母為子女好,帶着子女走,但留下的是垂垂老矣的父母,突然間話走就走,不是誇張,年老父母絕對會引起抑鬱症狀,或許腦退化症的情况會更嚴重。子女同樣要心理輔導,離開自己熟悉的出生地,到異鄉重新開始,不是願意不願意的問題,而是衣食住行、水土文化、學習模式、讀書形式要重新適應,談何容易? 在限期前赴英的家庭,令本來水盡鵝飛的機場出現了已經不知多久未見過的罕見大長龍,那些老人家老淚縱橫,家人朋友抱頭痛哭的畫面,看得我極為心痛。說珍重,說得很沉重。說再見,其實心知可能已不會再見。 繼續留低,是我和一對子女的選擇。不過即使決定移民,我們都是香港人,我為大家送上最真摯最真誠的祝福,珍重保重!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6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不入名校誓不休

不入名校誓不休?我想問入了名校又如何? 年年派位放榜,次次新聞報道,都總有抱頭痛哭的畫面出現。派得好的喜極而泣,派得不好的如喪考妣,本來正常;只不過即使獲派第二志願,一樣泣不成聲,立刻帶埋一早準備好的portfolio去叩門,難道非第一志願不可?原來又唔係!即使獲派第一志願,仍然要叩門?我唔明,大家明唔明? 派到第一志願都要叩門? 另一幕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獲派第一志願的學生興奮莫名,說獲派到名校中的名校,而他的父母當然更加開心過中六合彩!但學生擔心自己的程度,不知道能否跟得上,說一定會盡力而為。究竟為誰而為?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滿足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入名校,是為了子女好,還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心? 我無法理解,到了今時今日,依然有如此這麼多的家長堅信不入名校無前途。今時今日,一張大學畢業證書都不能夠再證明什麼的時候;連幼稚園學生都有壓力,精神心理行為出問題,要看精神科專科醫生時,父母都依然冥頑不靈。沒有任何年代的孩子,比這個年代的活得更壓抑更痛苦。童年回憶除了考試讀書測驗補習,還有什麼? 記得當年我為小T中學做家長講座,分享選校心得時,就有家長問我,為什麼不安排子女讀名校。答案很簡單,讀書不是孩子成長的全部,而且十隻手指有長短,勉強無幸福,把孩子訓練成考試機器從來不是我的那杯茶,孩子亦不是我的扯線公仔。我重視孩子品格德育的教育,遠超於考試成績分數的高低。 一屋證書 無一張學做人 我不明白,如果非第一志願不可的話,家長為什麼還要填滿那張派位表?想當年家姐細佬兩個,不管小學中學還是大學,我只填兩個選擇。明知獲派都不會去讀的話,為什麼還要大傷腦筋去填滿它?完全不合邏輯! 「今日的家長都識字,甚至有高學歷好學識,培育出來的孩子,精通琴棋書畫、七八種外語、十八般武藝,一屋證書,卻沒有一張是學做人的。」這番話我分享過無數次。教育子女的責任,父母從來責無旁貸,學校只能擔當輔助角色。香港教育制度有幾差有幾劣,教材教法有幾差有幾過時,眾所周知,我都費事講。竟然還有家長盲目相信?不怕得罪講句,愈是所謂名校,愈是門高狗大,除了谷成績就是谷成績,講到明功課要做到凌晨,個個禮拜有不同科目默書測驗,這種簡直是勞役的生活,父母甘之如飴,且全力催谷子女配合,說慘絕人寰絕不為過! 承諾過的快樂成長,說好的愉快童年,父母們對曾在自己襁褓中的BB講過的說話,怎麼完全忘記了?面對愈來愈怪獸的怪獸家長,除了苦了孩子,還是苦了孩子!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4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兒孫自有兒孫福

「兒孫自有兒孫福」下一句,是「莫為兒孫作馬牛」,沒想到《增廣賢文》都有過時的一日!看看周遭願意為子女做牛做馬的父母,前後左右都會有。我要是繼續引用林則徐家訓:「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應該是對牛彈琴現實版了吧? 父母愛子女心切,總是希望為他們籌謀,鋪最好最容易行的路,希望孩子日後的生活條件質素有保障,人之常情無可厚非。只不過父母認為最好的,最適合子女的,為了子女做的一切一切,都是為了他們好,所以有父母死慳死抵,死捱爛捱,搏命搵錢務求子女豐衣足食,為了仔女日後生活有保障,當然要買多層樓好讓第日他們結婚有屋住。 30歲變「殘孩」 父母還不肯放手? 如果父母有經濟能力負擔得起,成功有父母幹,買幾多層樓都得,始終中國人最鍾意買樓保值,不需要羨慕,更加無需要妒忌。尋常百姓家的孩子只能慨嘆這些機會不屬於我?廿四孝父母怎捨得讓子女失望?結果把自己的公屋奉獻出來給子女抽居屋的有,好不容易才供完樓,再加按給子女做首期的有,買層樓二按三按借錢給子女做首期的一樣有。只是負責還錢供樓的,同樣是父母。 其實年輕人需要的,是一層樓嗎?一生人追求的,只能是穩定嗎?既然父母有條件有能力,子女應該有最雄厚的本錢最有利的條件,追隨夢想做自己最想做的事。讀不讀名校,讀不讀大學,讀什麼科目,從事什麼行業工作,一樣大把前途。任何可能性都有,為什麼父母還是要全面操控不肯放手? 另一個極端,就是父母過分保護溺愛縱容,反正屋企不用憂柴憂米,最見不得子女吃苦,所以子女什麼都不用做,安然安心做蛀米大蟲,宅在家中起居飲食樣樣侍奉周到。可以殘廢到30幾歲人食餐飯,父母都要樣樣餸菜切粒剪細去骨,先至食。最令我眼火爆的,不是那個「殘孩」,而是那對父母的緊張和誠惶誠恐,說實話,其實兒子絕對是個受害人,即使他是弱智的,都不需要如此被照顧吧!他日父母雙腳一伸,留下寶貝「殘孩」點算好?有錢請工人,都不懂得如何用,完全不懂得人情世故,不知世途險惡人心難測,一個唔覺意誤交損友,那下場可以很淒涼很殘酷。 養兒一百歲 學習九十九 以前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現在我會說養兒一百歲,學習九十九,做父母的絕對需要與時並進,還要不斷反省自省,和不斷長大的孩子互相學習,一起成長。不能夠總是以我認為的、我懂得的,把個人意願凌駕子女的意願。 供書教學把子女撫養成人,是父母的責任,盡了責任,就好了。我信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能給子女們的最好,就是無條件地支持信任和愛,子女肯定很幸福!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2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寬恕是縱容?

今日有名家長跟我說,孩子做錯事,被他發現後還要扮無辜,堅決不承認自己做過;直至出動「極刑」,孩子才願意承認。家長非常痛心,認為做錯事,不是應該羞愧才對嗎?為什麼被揭穿了,還要繼續講大話,不肯承認,就是不知錯不知悔改。家長自問一直循規蹈矩,沒有行差踏錯,為什麼孩子會學壞?孩子今次犯的是大錯,要是輕易放過寬恕,是否即是縱容他們繼續犯錯? 孩子認錯 會得到原諒嗎? 孩子是一個初中生。家長認為他一直乖巧,升中後受朋輩影響,才會愈來愈壞,導致今次犯下大錯。究竟是什麼大錯?是與誠信有關,為了隱瞞小錯,結果只能繼續不斷講大話直至爆煲,家長知道實情之後暴跳如雷。 整件事來龍去脈,我只聽片面之詞,還要一知半解。但我可斷言,孩子和父母之間極度缺乏溝通和了解,而且教育的方式,我不敢苟同。問孩子為什麼不肯承認犯錯,家長應先問問自己,孩子要是主動認錯的話,將會有什麼下場,會得到原諒嗎?講真話得不到寬恕包容,反而講大話拖延,有機會甩身,誰會那麼笨去主動承認錯誤? 北風式教養 太陽式教養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北風和太陽比併的故事:「傲慢的北風,可以颳起大風,吹走所有東西;善良的太陽,只是帶來暖暖的陽光,溫暖大地。有一天,他們打賭:誰能讓旅人脫下外套,誰就是最強大的。猜猜看,最後是誰獲勝了?」根據維基百科的解說:「北風愈是用力吹,旅人就把自己包得愈緊。然而,當太陽溫暖地照耀時,旅人因為悶熱而不得不脫下外套。該故事寓意,與其全力控制對方,不如放手使對方心悅誠服。」 誰的一生沒過錯?聖人都會有錯,何况我們只是凡人?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怎麼會和縱容扯上關係?如果家長要的是一直聽教聽話,循規蹈矩,絕不行差踏錯的孩子的話,何止不應該生仔,連寵物都不能養,恐怕只有AI智能機械人才做得到。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責任更加沒有義務滿足父母的期望,跟着父母預設的軌迹走。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什麼樣的父母,教出怎麼樣的孩子。 在責備中成長的孩子,苛於責人。 在敵對中成長的孩子,好勇鬥狠。 在猜忌中成長的孩子,徨惑自疚。 在恐懼中成長的孩子,抑鬱憂愁。 在悲哀中成長的孩子,自艾自憐。 在羞辱中成長的孩子,責己過嚴。 在嘲笑中成長的孩子,畏首畏尾。 在接納中成長的孩子,愛人如己。 在讚賞中成長的孩子,懂得尊重。 在鼓勵中成長的孩子,自信滿胸。 在公平中成長的孩子,正氣凜然。 在認同中成長的孩子,意明志堅。 在安全中成長的孩子,信心滿載。 在友愛中成長的孩子,終獲真愛。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8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