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助鄰:英國租樓好難?

移民英國,「衣食住行」中,最令人煩惱的可能就是落腳選址。怎樣才是合適的落腳點?我通常都會以資金、學校、工作、治安、交通、生活便利、環境等方面,按家長的要求向他們提出建議。當決定了目標地區之後,下一步就自然是「搵樓」。 人生路不熟 買樓不如租 有不少朋友可能在香港一向都住在自置物業,或恐怕英國樓價續升,很想直接在香港就遙距買樓,不用花費租金,直接入住自己擁有的房子,一勞永逸。但我通常都建議先租住1年較好。 原因很簡單,除非你很熟悉英國,或者當地已經有家人朋友,必定會在某指定地點長住下去;否則,在未曾落地親身去感受過之前,都未必知道是否真的適合自己定居下來。如果有年幼子女的家庭,未來亦可能會隨着升學而需要搬遷,孟母三遷亦是本地人的常事。租錯了樓,最多只是住一年半載;但買錯了樓,要易手就不是易事。在英國二手樓房買賣並不如香港活躍,而且成交需要很長時間。 越洋先租?先住民宿再找屋? 決定租樓後,究竟是越洋先租好?還是先住當地民宿,再慢慢找好呢?這就得要看自身情况。不趕急需要有住址證明,而且家庭成員行動能力較強,又不介意付民宿費用,慢慢讓自己親身視察樓房及附近環境才決定,那當然是最好。現在英國已無任何防疫限制與隔離,大家可出入自如。 但若然你需要趕快報學校,希望未到埗就能遞交申請,又或者家中有許多小孩,每次搵樓都要帶着一家大小,其實也相當吃力。這時候,你就需要有當地朋友幫忙,或者找sourcing agent協助。 另外,在英國無論是買樓或是租樓,買家或租戶都不用付經紀佣金,但與此同時,地產經紀亦只會代表業主。這並不是說地產經紀會損害租戶權益,但當雙方有矛盾時,業主永遠才是他們的真正客戶。在面對繁複的租務程序、租戶審查時,就要更加小心。 英國人怕租霸 審查做到足 很多朋友都向我抱怨英國的租樓程序過於繁複,為什麼已經「一炮」過真金白銀付半年、一年租金,還要查家宅,彷彿要知道前世今生般!無他,英國的租務條例比較保護租客,業主並不容易趕走惡租霸,因此租客身家清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收入,對業主來說非常重要。我亦遇過有業主堅拒不接受沒有工作的租客,就算你肯預付一兩年租金都不行。他們為免易請難送,都必定要求租客通過租務審查,包括工作審查、資金審查及以往租住審查。租務審查是經第三方專責,就算你身在海外,他們仍是會聯絡你以往的僱主及業主,亦會對你的預付租金作打擊洗黑錢的審查。 將心比心,如果你在香港有一個單位放租,租客是新來港移民,不論語言、膚色都和自己大不同,又沒有穩定工作,就算他願意預繳1年租金,你又是否毫無戒心呢?而且英國人比較着重直接交流,他們都希望見到你或最少見到你的代表,才放心租樓給你,「隔山出租」物業並不常見。再加上,英國的租務市場以當地居民佔多,許多地產經紀都不熟悉與海外租客溝通,故對長途電話或e-mail的查詢,回覆態度都不太積極。這些因素,都增加了越洋租樓的難度。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www.facebook.com/LunLondo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8期]

詳細內容

英倫助鄰:英國價值觀

「價值觀」是一個很難討論的話題,當下社會,不管是多年老友,抑或是血脈相連的親人,往往都因為價值觀之爭,導致關係決裂。那麼,當我們考慮移民或把子女送到海外升學時,又是否了解那個國家的價值觀是什麼?跟自己的價值觀一致嗎? 今天就想談談英國價值觀(British Values),包括Democracy(民主)、The rule of law (法治)、Individual liberty( 個人自由),以及Mutual respect for and tolerance of those with different faiths and beliefs, and for those without faith(不同信仰及沒有信仰之間的互相尊重和容讓)。這些核心價值觀,是來自英國政府在2011年針對恐怖襲擊及極端主義發表的Prevent Strategy。現時英國教育部亦已要求所有學校都要尊重並且積極推廣這些英國價值觀。 學校推行情况 納入評估準則 英國是個多元社會,就算去到中部、北部的小鎮都有機會見到不同膚色及背景的人。大城市就更甚,倫敦的外來人口比本土人更多。在這個多元文化和多種族的大熔爐下,要尊重個人自由及包容不同信仰和信念,需要有一個健全的民主政制和法治社會,營造一個公平及和平的生態去解決當中的摩擦。 英國教育是要從社會文化去培養學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以適應現代的英國生活。教育部期望學生能夠︰知道作為一個公民能如何通過民主去影響政府的決策;明白信仰自由是受到法律保護;接受和包容其他人不同的信仰或無信仰;明白識別及對抗歧視的重要。 學校推行British Values教育的情况,會是Ofsted評估學校表現的準則之一。因此,學校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學校在課程上不單教授British Values,也介紹民主政制的優點和缺點,以及比較其他地方政制。校園內,要提供機會給學生發聲,並通過校內選舉示範民主模式;並藉地區或社會選舉舉行期間,鼓勵學生學習辯論各種觀點。 看了以上,讀者可能覺得這只是冠冕堂皇之詞,現實社會仍是充滿歧視、不公。我會說:Yes and No。無可否認,英國的文化衝突的確比香港大得多。香港一直都是較單一民族佔絕大多數的地區,較大的衝突或許只是近年的兩地矛盾,當然,亦可能只是我們未有細察少數族裔的狀况。 兒子遭歧視 學校專人跟進 在英國,我的孩子也遇過被欺凌的情况,當中包括一些帶有種族歧視的言語。但其實口出惡言者,自己也不是本地白人,矛盾可以不止在本土與外來。當事件被揭發,並向校方報告後,學校有專人跟進及處理。歧視問題或許不會一下子永遠獲得解決,但我相信,正正因為英國高舉反歧視的價值觀,學校才會有一個制度去及時處理,亦因為社會重視,故我們才不時從新聞上看到與歧視相關的新聞。 在反歧視的同時,英國更是個一直依賴民主和法治的社會。Boris Johnson因在lockdown期間參加party,現在自己的political party可能快要over,相信亦是因為國家制度及價值使然,社會聲音才能夠成為改變政府的推手。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 www.facebook.com/LunLondo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3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英倫助鄰:參觀英國學校開放日

雖然之前提及過英國學校數據齊全又公開透明,但單靠網上資料去替子女物色學校,難免有「隔山買牛」、「紙上談兵」之感。所以若家長已經到埗,很應該把握心儀學校開放日/夜(許多學校都會辦open evening,在黃昏舉行)的機會,參觀一下。 每年的9、10月都是各中學開放日的旺季。學校都趁在10月尾、學生遞交升中派位表格前,爭取家長的關注。而11月又是另一輪的開放日,那是Sixth Form open evening的旺季,有子女準備應考GCSE的家長就要留意了。若錯過了開放日,可查詢學校有無school tour的安排。School tour是在上學時段內,由學校教師,甚至是校長、副校長帶領家長參觀校園。由於是上學時段,大家可能會看到校園生活更真實的一面。 學生導賞員帶領 小組形式參觀英國校舍 相信很多香港家長在港都有參加開放日的經驗,其實英國學校的開放日,形式都跟香港大同小異。學校會安排學生導賞員以小組形式帶領家長一邊參觀校舍,一邊講解。校園內的各個班房會成為各個科目的show room,會有教師和學生駐場介紹,當然少不了展出學生的功課、作品。 英國學校的規模一般都比香港的大,大校可以有千幾二千名學生,所以校舍亦很大,大操場、大草地都常見,但又不要期望會有哈利波特的魔法學校那般大啊!另外,由於絕大多數學校都不在鬧市,英國街頭也不像香港有這樣密集的食店,因此英國學校都有飯堂,大家可以參觀留意。我就很喜歡看學校的球場、體育館,看看體育課程有什麼好玩運動、設施如何,每當見到校隊、學生們在運動,也被他們的青春熱血所感動。 不過,校舍設施、展品都是硬件,師生才是學校的靈魂。家長要把握機會跟教師和學生交談,嘗試從他們口中了解真實的校園生活。大家可預設一些標準問題,在不同學校、不同課室跟不同的教師、學生談一談,再比較一下,有否不一樣的感受。 不按成績收生 考驗管理層 在開放日中,通常都有演說環節,由head teacher(校長)親自介紹學校,大家也可藉此窺探一下這所學校的管理層風格。由於一般英國state schools都不以成績收生,所以學校不一定有機會教「好學生」,而是需要去「教好」學生。辦學團體、校長及管理層的功力十分重要,不是單靠傳統名牌就長年收到band 1生的。事實上,不少學校的Ofsted ratings升跌,都跟學校管理層的變動有莫大的關係。 英國的初中學生比較天真直率,家長跟他們傾談時,可多着眼於孩子的校園生活,相信會有助了解學校文化;和高中生交流時,我就更喜歡關心他們的理想,以及對未來的憧憬。記得有次跟一名Year 13就讀表演藝術及文學的年輕人交談,他的目標是考入大學、修讀戲劇。我以狹隘的香港人心態,問他是否畢業後想做演員?他很大體地解釋,除了演員,在戲劇界還有很多台前幕後、策劃及創作的工作崗位。另外,他也會副修心理學,結合文學根底,那麼在文字及創意創作方面便可以有不同的出路。我頓時領悟,擁有創造力的年輕人,比起我們這些只會跟隨前人腳步的人,有着更闊及更多可能的未來。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www.facebook.com/LunLondon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3期]

詳細內容

英倫助鄰:移英如何選好學校?

為什麼要移民英國?老實說,人到中年已沒有什麼拼勁再闖新天地,但仍然決定放下一切,踏出這一步,無非都是為了下一代有更好的未來,在更好的教育環境下成長。所以為子女選擇學校都成了許多移民家庭重中之重的考慮。在哪裏落腳居住,亦要根據哪裏有好學校而選擇。 那麼什麼是好學校?老生常談,離不開「成績」與「校風」。容我先簡單地二分成績就是學生的學術表現,其他重要表徵就是「校風」。 透明度高 政府網比較成績 先談成績。在香港,雖然全港學生都被分為3個派位組別(band),但每校有幾多學生位列band 1、2、3是個不能說的秘密,而小學雖然有TSA又有Pre S1等全港性評估,但成績卻是完全沒有公布的。坊間只能靠以往升中派位結果,從能夠升上不同名氣中學的學生數目,按經驗去評估該小學的學術表現。然而,跟中學一樣,並不是所有學校都會詳列其學生的升學數據,就算有所透露都只會揀選部分理想的,公布格式亦不統一。 相反,英國學校表現的透明度極高,家長只要到政府網頁(bit.ly/3k3RCj7),就可以輕易地知道及比較所有中小學的成績及其他數據。小學沒有考試,但有全國性系統評估學生的英語及數學能力。政府不單會公布小學Key Stage 2(Year 6)在語文及數學的平均表現,更會把能力起步相若的學生在KS1 & KS2兩次評估的表現比較,得出進步率(progress score)並公布各校數字。因此家長不單可以知道每校學生的平均能力,連是否value added都一目了然。 中學的數據公布就更加具體,因為中學有GCSE又有A Level,通過公布公開試成績,就更加直接呈現出學校的學術表現。連學生在公開試的平均成績排名都可以知道,不用像香港家長每年在網上討論區,通過「報料」及自製大數據Excel表去推算學校的banding! 雖然英國學校數據充足透明,但若你要了解每個數字背後的意思及對你的作用,那就當然要靠家長們努力研究了。想當日,我都花了許多時間去研究,再通過多次替不同家長分析和尋找學校的過程,累積了經驗,現在才可說是薄有心得。大家要努力啊! 下次再談談如何從其他學校數據去窺探英國學校「校風」。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 www.facebook.com/LunLondon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4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