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女無方:成長型思維

從前有一隻小笨象,被馬戲團買下,戲班的人用繩子把牠綁在木樁上。雖然小笨象拚命掙扎,但牠力氣小,無法擺脫那條繩子。隨着時間過去,小笨象長大成了大笨象,絕對有能力掙脫繩子,但受過去經驗所限,認定自己不可能逃走,結果就不再嘗試,也沒勇氣作出改變,只能乖乖認命了。 「明明很聰明,就是不肯溫習」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卡蘿‧杜維克(Carol Dweck)提出影響我們行事的兩種思維模式:固定型(fixed mindset)及成長型(growth mindset)。長大了的笨象明顯發展了固定型思維,不想接受挑戰,視努力為沒結果的事,只想維持原狀,即使有潛能也不去發揮。幸好這只是個故事,若發生在孩子身上那就太可惜了。面對新環境、新科目、新教師、新要求,孩子準備好接受挑戰還是抱怨改變?遇上困難時,孩子選擇放棄還是堅持?看見別人成功,孩子感到受威脅,視自己為失敗者,還是嘗試從別人成功的經驗中得到啟發?最後,孩子相信成功是取決於天賦還是努力? 若我們要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也許我們自己也得先培養成長型思維,才能引導孩子。「孩子明明很聰明,就是不肯溫習」這句話不知從多少父母口中聽到。作為父母,面對未知的新挑戰,我們選擇與孩子一同興奮地期待,還是試圖改變客觀環境遷就孩子?孩子失敗了,我們以失敗去定義孩子,還是真心相信孩子會努力改變,並且能樂觀地盼望成果?即使孩子什麼也看不上眼,我們是否仍堅信他總有發亮的地方,令人欣賞的長處? 擁抱挑戰 視失敗為磨練 新學年開始了,也許將會遇上不能理解的挑戰,甚至沒想過的失敗,孩子,或者應問問父母,作好心理準備去迎接了嗎?其實人生亦是,要讓孩子將來能自行解決問題,有勇氣去面對人生各種挑戰,相信自己有能力突破困境而不認命,心理質素要何等的強,那麼,視今日的挑戰失敗是成長必經的鍛煉,好好調整後再努力,也是成長型思維的培養。 新學年開始了,蘇菲決定重回校園讀書。自從去年她畢業後在英國工作,面對的挑戰已不是我可以幫上忙,甚至我也不會明白,她往後走的人生路,我只能做她的啦啦隊,打打氣。我問她若選擇走學術路,路很長很艱難,預備好嗎?她並沒答我如何走,只說:決定了便相信能走下去。 文:蘇菲媽 作者簡介:中學副校長,女兒蘇菲中學畢業後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切體會培育子女的迷惘,有意栽花花未必發,也非無心插柳柳能成蔭。如今借位分享蘇菲成長路,希望同思貼地教育。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8期]

詳細內容

教女無方:追究原因還是解決問題?

這星期病了,立即去看醫生,醫生問過徵狀,開了些藥,吃了兩天,卻沒有好轉,再試另一種藥,休息過後,總算慢慢好過來了。這生病康復的過程誰也經歷過,關鍵不是因為找出哪天着涼,還是被某人傳染,而是如何對症下藥。 小病是福,我們大多不會去追究原因。但人生遇上大小不幸事,我們總會先問為何。懷着蘇菲初期,曾因出血入院,當日嚇得慌張的我不斷問為什麼,是我站立得太長時間?是我步行姿勢不當?我吃錯了什麼?一名已有3個孩子的同事很有權威地說:「不要問為什麼,放鬆自己,現在立即去醫院。」最後當然順利生下蘇菲,至於當時為何出血,記得醫生說過:「不知道,醫學界仍有許多未解答到的問題,盡力處理好,無事便好了。」 不對症下藥 孩子易諉過他人 許多事情都不易找到原因,又或者原因太複雜,怎能一言以蔽之。為什麼成績退步了?為什麼沒朋友?為什麼比賽輸了?孩子如何面對一連串「為什麼」的問題?為了保護自己,也許會找各種藉口,歸咎其他人或環境問題,教師教法不好,班上的同學都不好,評判的評審有問題等。有時,我們也喜歡聽這些原因,因為那終究不是孩子的問題,心裏好過多了。但細想,是否換了教師、換了班、換了評判,結果會不同?不知道。只知道若不是對症下藥,久而久之,孩子可能容易養成以此類藉口繞過問題,避過責任,父母也許不自覺花心力解決周遭問題,以代替面對孩子或自己的問題。 養成思考解決問題習慣 不輕易歸咎於他人或環境之過,也不要孩子承擔過於他所能擔當的,評估孩子的狀况,以解決問題取向來與孩子溝通,詢問「該怎麼做呢?」、「可以做什麼來改善情况?」將焦點放在孩子本身所能採取的行動上,讓孩子養成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而非將問題外判。這做法說來輕鬆,但實踐起來有難度,因為我們都不想接受問題的出現,所以我們都要為問題找個「合我們想法」的原因,心理上才能接受到。不如我們接受孩子成長總會遇到問題,重要的是如何去解決,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嘗試、願意去解決問題。 與其找一個無細菌環境生活,不如增強抵抗力,病了便對症下藥,對於許多未知原因的問題,盡力處理就好,人生還是要在磨練中成長。 文:蘇菲媽 作者簡介:中學副校長,女兒蘇菲中學畢業後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切體會培育子女的迷惘,有意栽花花未必發,也非無心插柳柳能成蔭。如今借位分享蘇菲成長路,希望同思貼地教育。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9期]

詳細內容

教女無方:談失敗

幼兒階段經歷的失敗都是快樂的。記得孩子第一次站起來,當他站不穩跌下那一刻嗎?父母們會拍手叫好,甚至給他一個擁抱,肯定他的努力嘗試;我未曾見過有父母會罵孩子不盡力、沒用、不去好好學習站立等。孩子第一次叫「媽媽」卻誤讀成「MUM MUM」,用匙羹吃飯弄得滿枱食物,扣錯鈕穿錯鞋,甚至把蘋果畫成三角形;對於孩子這些失敗表現,父母都是開懷笑着地鼓勵,然後溫柔地更正孩子,孩子收到的是滿滿正能量、快樂的信息,當然會願意再嘗試。父母積極樂觀,是因為相信這類失敗是必經的,孩子只要多試幾次總會成功的。 失敗是過程而非終結 失敗不可怕。因為我們深知人生經歷失敗多於成功,凡人如我們考取車牌、拍拖結婚,偉人如科學家、發明家、藝術家、文學家,都要經歷不知多少次失敗才有機會成功。但我們非但不以失敗為恥,我們更從中檢討改善,累積經驗後再接再厲,邁向成功。因為我們相信失敗是過程而非終結,有成功的盼望,所以失敗不可怕。 害怕失敗比失敗本身更可怕 為何失敗那麽可怕?學校設立測驗考試制度原意是讓學生認清自己學習情况,哪些課題掌握得好,哪些課題要再深入理解,讓學生有檢討改善的參考。因此,每個學生總有失分的地方,那是正常不過的事。何以學生會恐懼分數?恐懼所謂考試失敗?那是因為考試成績(無論成功或失敗)似乎不被看成是一個過程,檢討所學的功能模糊了,反而成了孩子被評價的標籤。許多父母不能釋懷,因為他們以為失敗的分數將會帶來失敗的人生,其實兩者無必然關係。孩子在考試失敗後,若積儲過多負能量,不斷自責、否定自己,便沒有力量去檢討問題改善自己,更容易因為害怕失敗而不肯嘗試,那種禍害比失敗更深。原來害怕失敗比失敗本身更可怕。 日前,我校畢業典禮邀請了一位退休大學校長擔任主禮嘉賓,他向一眾畢業生講述他如何經歷一件失敗的事,就是他中學畢業時公開試所有科目均不及格。看見台下畢業生驚訝表情,相信他們好想知道,一個比他們成績還爛的人怎樣成為大學校長呢?之後,畢業生好專心聆聽,相信大家對失敗者的成功路比一直處於成功位置的故事更有興趣,因為那是貼地真實、有感染力的。最後主禮嘉賓提醒學生、家長,要張開雙手擁抱失敗,因為它令你更強大,走得更遠。 文:蘇菲媽 作者簡介:中學副校長,女兒蘇菲中學畢業後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切體會培育子女的迷惘,有意栽花花未必發,也非無心插柳柳能成蔭。如今借位分享蘇菲成長路,希望同思貼地教育。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5期]

詳細內容

教女無方:學習風格迥異

我是聽覺學習者,喜歡聽別人講解,容易將注意力聚焦於聲音,若處於嘈雜的環境下,則較難集中思緒。蘇菲是視覺學習者,喜歡自行閱讀文字、圖像、圖表等來學習或溫習,周邊的聲音似乎無助也不干擾她的學習。 母親重視效率 女兒愛慢寫筆記 我是九型人格中的三號成就型,也可稱作實踐者。我目標為本,適應能力強,對工作容易投入,有幹勁,重視達到的成果,嚮往獲得的認同和肯定,喜歡別人的讚賞。蘇菲是四號自我型,也可稱作個性、浪漫主義者。她自我,較多情緒,感情豐富,擁有豐富的想像力,喜歡有創造力的工作,不太喜歡較規律的工作。她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情緒,未處理好便無法集中精神工作。 蘇菲上了小學便要開始學習如何溫習,也就此展開了一場母女磨合的旅程。以教書為本業的我,自問教學講解清晰,學生也喜歡我的課,可是蘇菲對我的教授就是沒興趣。我講解不消10分鐘,她已出了神,當我發現她聽不到我的話,或根本不在聽時,既憤怒又委屈,連帶聲線語氣也變了,然後是繃緊的氣氛,然後……就不宜再一起溫習了。後來,發現她自行抄寫文字、畫畫、用不同顏色筆製作筆記,竟可坐定溫習。其實她只是用不同顏色筆抄寫一次課文,再配上些圖畫,並非什麼狀元天王筆記,而且只消15分鐘溫完的課文內容,她可用上一或兩小時去製作她的「筆記」。這種於我來說是低效能的溫書策略,她卻好享受。我重視她的溫習態度和主動,只要不計較最後的分數,這方法十分管用,也解救了我。 適應女兒時間規劃 溫習加入情感元素 學習善用時間,分清工作優次,也是一趟成長的歷程。 想不到成長的是我。我以前常告訴蘇菲做事應以目標為本,最好先訂定短、中、長期工作計劃表,每日分好工作優次,工作時盡量不被其他事情干擾,例如電視、音樂、手提電話信息,甚至情緒,那麼工作便有效能,然後就可做自己喜歡的事。那只是我的寫照,蘇菲對這些達標、重視成果取向的工作一點也不感興趣。那些貼紙獎勵計劃、做得好嘉許計劃,對她全不奏效。後來,我學習為她的功課溫習加入情感元素,例如扮演她心愛的玩具狗跟她一起溫習,將文字或公式化做人物關係圖,把溫習內容想像成一個故事等,最重要是先處理情緒。考試前一晚情緒到,我還得用兩小時給她梳理剪不斷的情緒,她才能集中精神溫習。對於適合蘇菲的時間規劃、工作優次,並不適合我,但我要理解,也要重新學習。 學習方法無絕對對錯,找到適合自己的自然發揮得好。每個人的學習類型、模式各不相同,究竟要孩子遷就、理解、學習我們的模式,還是成年人去理解、觀察,幫助孩子建立適合他們的學習模式? 文:蘇菲媽 作者簡介:中學副校長,女兒蘇菲中學畢業後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切體會培育子女的迷惘,有意栽花花未必發,也非無心插柳柳能成蔭。如今借位分享蘇菲成長路,希望同思貼地教育。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1期]

詳細內容

教女無方:當孩子走上了父母曾經鋪的路

日前與友人看了《奇蹟列車》這齣電影。電影根據尼古拉斯.溫頓爵士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他在1938至1939年二戰開始前,幫助大批居住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猶太兒童逃亡的事迹。當年29歲的溫頓定居於倫敦,是一名股票經紀人,本來計劃到瑞士放假滑雪,但由於在布拉格的朋友請求溫頓幫忙救助當地猶太難民,於是溫頓改為前往布拉格幫助他。電影其中一幕是溫頓母親擔心兒子安全,勸他不必一定要去,溫頓的回應是這種幫助人的價值觀是母親的教導,母親無奈地沒說什麼。以溫頓當時的背景,他大可不用去也不必去,但他終究出發了,並且於看見難民的景况後,決定親自拯救猶太兒童。當他撥通電話,耳筒傳來母親擔憂的聲線詢問何時回家時,我竟希望溫頓能立即回到只有他一個親人的母親的身邊。若如我所願,之後就沒有拯救669名兒童的動人事件,獲英國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授予溫頓爵士爵位的榮譽,以及這齣電影。 興趣重要還是麵包重要? 蘇菲3個月大時,我開始跟她看書講故事,每天堅持,盼望她喜歡閱讀。後來她還是愛上沉浸於書海中,研究她的語言文字。中三那年蘇菲參加的學校辯論隊有機會代表香港參加國際模擬法庭比賽,出發前校長鼓勵她們,問她們將來志向,所有隊員都回答入讀法律學院,只有蘇菲表示要讀語言學。那次我知道她開始認真了。到了蘇菲高中,多少朋友勸告,以她語言能力,應報讀法律系,以工作前景為重。我也不是全然豁達,跟蘇菲討論多次,興趣重要還是麵包重要,最後是我當年種下的種子得以萌芽,蘇菲是鐵了心要讀語言學。畢業後工作半年,蘇菲深切明白自己薪金不及其經濟系畢業的同學,也知道研究之路不易走,但仍堅持要繼續進修語言學。 不少父母在孩子小時,琴棋書畫,各方面積極培養孩子興趣能力,不惜聘請最好的老師,總希望其天分得以發揮,能在某些範疇有出色表現。當然,作為父母也深知要灌輸孩子正確價值觀,盡心教導,希望孩子品德端正貢獻社會。若當年被迫練琴的孩子真的要走音樂路,樂於助人的孩子決意要付出自己貢獻社會,當父母的是倍感欣慰還是會堅決反對? 協助孩子完成心願 電影中溫頓的母親得知兒子決心後,沒有阻止沒有勸說,而是協助兒子完成心願。到兒子獲頒爵士爵位、電影上畫,母親也早已不在人世,不能見證兒子的榮譽。 我不知蘇菲的研究路能否成功,也許她只是寂寂無聞地做着她喜歡的事,也許我也見證不到她的成功,我所知的是堅持要走這條路的她,是我努力培養教導的。 文:蘇菲媽 作者簡介:中學副校長,女兒蘇菲中學畢業後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切體會培育子女的迷惘,有意栽花花未必發,也非無心插柳柳能成蔭。如今借位分享蘇菲成長路,希望同思貼地教育。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6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教女無方:執手尾

「執手尾」意指收拾爛攤子。可以是自己收拾自己的爛攤子,也可以是替別人收拾爛攤子,亦可以是別人替自己收拾爛攤子。我們當然不希望遇上爛攤子,但現實是爛攤子總是出現。若可以選擇,你寧願自己的處境是以上的哪一種?最不希望出現的又是哪一種? 讓孩子在錯漏中學習 家中要執的「手尾」每天都多。小朋友的玩具、廚房的碗碟、被到處亂放的衣物書籍,通常是最看不過眼的那位衝出來邊罵邊執拾。兒時蘇菲「執手尾」能力發展遲緩,對一地玩具、紙碎可以視若無睹、無動於中,怒火中燒的母親大罵後,蘇菲愣住了,然後淡淡地說:「你為何那麼嬲?」原來她不是看不見,而是她根本不認為那是爛攤子,一地玩具紙碎無阻她生活,又何須費力去執?結果以後就將她霸佔公家地方的物品放回她自己的領土內,包括她的書桌、窗台、牀,漸漸地她發展了物品擁有權的觀念,才開始有「執手尾」意識。 上了小學,要執的「手尾」也不少。做漏功課、忘記帶上課用品的情况誰也經歷過,問題是這手尾由誰來執?感謝母親要照顧人口多,從不理會我這些非關生死健康的問題,也慶幸蘇菲小學、中學均不接受家長於上課期間送交物件予學生的安排,讓我和蘇菲自小明白要負責自己爛攤子問題。 孩子漸長,要執的「手尾」更複雜了。睡覺前才記起第二天要默書、零用錢不夠餘下日子使用、說錯話不明不白惹怒同學、帶領活動前拍檔因病請假、約了同學做報告卻有組員爽約、負責幫班會訂「班Tee」卻訂錯顏色……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這類似的爛攤子總會遇上。以上爛攤子的複雜度在於釐清「手尾」的責任,誰應負上最大的責任?其他人有責任嗎?誰負責出手去執?哪個部分要請人幫忙?如何提出執手尾的要求?這些問題家長不能代勞,因此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也不應奪去他們學習「執手尾」的機會。 自己爛攤子自己執 人生有不少令人無奈的「手尾」。選錯科入錯職場、投資失利、一段爛透的感情關係、追尋理想路上膠着狀態,這些「手尾」,即或你要問責誰,但還得自己去執,如何執拾好自己人生的爛攤子外,還要有頑強的意志、強大的能量去治療心靈的傷痛。 回應首段的問題,相信我們都不希望由別人替自己「執手尾」,自己的爛攤子固然希望由自己執,至少可以減低那份罪疚或情感負擔。那麼,下次見到孩子的「手尾」時,不妨忍耐一下,想想機會來了,讓孩子好好成長。 文:蘇菲媽 作者簡介:中學副校長,女兒蘇菲中學畢業後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切體會培育子女的迷惘,有意栽花花未必發,也非無心插柳柳能成蔭。如今借位分享蘇菲成長路,希望同思貼地教育。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2期]

詳細內容

教女無方:無用之用

近來因為準備搬往一個更細的單位,所以必須在把有用之物入箱前,丟掉無用之物。這項工程本身已浩大,加上蘇菲不在港,如何妥善處理她的東西令人頭痛。想起朋友家有條規矩,就是一年沒用過的東西視為無用,到年底要扔掉,因此朋友家雖然有五口子,但雜物並不多。若用這方法處理,相信我家近七成東西可扔掉,走個簡約設計風格也可以。 處理蘇菲無用之物,無非是她十多年都捨不得扔掉的東西,有千奇百怪的小石頭和貝殼,也有我們以要扔掉的舊衣服布碎粗製的娃娃衣服,還有各種物料、形狀、大大小小的盛物器皿;這些無論當年或今日均屬「無用」的東西,就是陪伴蘇菲成長的玩物,我無法如玩具製作商般,描述他們售賣的玩具如何有助兒童發展哪些大腦機能,我只能說這些在現今社會不能稱為玩具的東西,有其存在意義。 「無聊事」皆成長印記 在2023年的最後一節中六課堂裏,我教導、教訓學生要好好規劃聖誕假期、模擬考試以至公開試的溫習計劃;一名學生突然舉手,說我應是十六型性格中的「J」,即判斷型,因為她觀察我就是喜歡凡事先做計劃,可能還會做長期計劃、中期計劃、短期計劃,然後還會按部就班地依據計劃做事或生活。我愣住了,再細思,是的,我特別喜歡計劃,也喜歡活在計劃中,因此對浪費時間會感到內疚,自然也見不得別人花時間在不知有何目的的事上。雖然自覺工作頗有效率,但目標都建立在完整計劃上,生活有時難免乏味沒趣。反觀蘇菲,時而發夢,花三五小時畫沒完成的畫,為想像的人物設定電話號碼,用無數時間跟友人吹無聊的水,在母親看來,這些無用的事,卻也成了蘇菲的成長印記,別有意義。 功利非絕對尺度 追夢自有意義 能善用物件的實用價值,時刻有效運用時間,這類人較易在現今職場上長袖善舞。可是凡事衡量價值、發揮效用這種思維一旦應用在所有人身上,那可是件可怕的事。我常想,若我活在靠狩獵維生的社會,定是個依賴別人救濟的無用之人。今天,我們會否輕易以有用無用去評定各種職業、學科,甚至是個人專長?蘇菲喜歡研究語言,若非有幸就讀牛津,會否得到那麽多肯定?有人窮一生追尋夢想,做着所謂無用之事,最後能成名自然獲得不少掌聲,但始終寂寂無聞的才是大多數。我相信,對追夢者而言,做着那些所謂無用之事,本身就是意義。 面對現實,雖然花了許多時間執拾,最後還是把蘇菲的有用無用之物全數入箱,待她回家再處理——又一次有意義地浪費時間。 文:蘇菲媽 作者簡介:中學副校長,女兒蘇菲中學畢業後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切體會培育子女的迷惘,有意栽花花未必發,也非無心插柳柳能成蔭。如今借位分享蘇菲成長路,希望同思貼地教育。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3期]

詳細內容

教女無方:力求進步

撰稿前收到舊生信息,內容大概有感近日學界氣氛沉重,教師工作壓力也大,要為我們打打氣。「即使許多問題不能一下子解決,我也願意聆聽陪伴,深信老師已經好努力做得好好。」看到這一小段,肩上的擔子彷彿輕了一半。 誰都希望有人看見自己的努力,可惜別人總是只看見問題;學生總想有人肯定自己的付出,可是大家只會去肯定那些分數、獎項。於是,在大氣候下,成年人和孩子無論多努力,都被追逼着要繼續力求進步,一天要好過一天,每一次表現都要好過上一次。進步是應該,退步卻是很大件事,非得好好檢討反省不行。 努力靠外在肯定 易沮喪失望 小學生要力求進步,因為小五六的呈分試決定了將來就讀哪間中學。好不容易入到夢寐以求的中學,也不能放緩步伐,要躋入高分高名次行列才稍為安心。還有課外活動呢,總得要有一兩個校隊領袖職位才像樣。無止境的進步好像合情合理,但必要嗎?成年人也不能倖免,剛出來工作要穩定經濟收入,然後望升職加薪、成家、買樓,生活安定了,便要考慮再換大一些的樓。畢竟人望高處,也是香港人常態,但必要嗎? 我並非在抗衡這種力求進步的價值觀,事實這態度也是普遍香港人勤勞的推動力。但這價值觀若靠賴外在因素的肯定,例如力求進步是為了爭取某名次,為了得到獎賞或避免指摘,甚至為了取悅父母,一旦失去這些肯定而忽視自己的努力,就容易沮喪失望,衍生許多問題。父母情緒或懲罰的脅迫永遠是最不可靠的支點,若學生的努力不被看見,不受肯定,學生的自我沒有發展得好,根本談不上力求進步。 接納子女付出 信可自力改進 蘇菲在幼稚園時喜歡數數、計數,一直以為自己數學好,直至上了小學,受連番測驗分數打擊後,才醒覺自己數學表現不如人,也就對本來頗喜歡的數學科失去了興趣。我不能抗衡分數比併這場遊戲,但可以成為一個不在意女兒數學低分的母親,完全接納肯定女兒付出的努力,並且相信自我發展完善的她,定會對自己有要求,由她來在意自己的成績,才出現後來她要求補習數學的事。 「你已經做得好好。」這句話輕易說出嗎?我相信對無利益關係的人是很輕易,畢竟問題的爛攤子與我無關。但我們偏偏吝嗇對家人說出,生怕他們不求長進,我們也怕對孩子說出,擔心他們自滿而停滯不前。而偏偏,這句話最有力是由我們最親的人說出。 有家人的愛,能自愛的孩子,才能真正懂得力求進步。 文:蘇菲媽 作者簡介:中學副校長,女兒蘇菲中學畢業後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切體會培育子女的迷惘,有意栽花花未必發,也非無心插柳柳能成蔭。如今借位分享蘇菲成長路,希望同思貼地教育。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9期]

詳細內容

教女無方:100分媽媽

最近在臉書上看到一個舊生帖文,內容是悼念剛過世的母親,文章最後表揚母親是100分媽媽,很被她的文字感動。 我們都想當上100分媽媽,於是我們為子女預備最好的。打從計劃要孩子時,已盤算着如何儲到600萬(多年前某廣告「估計」要400萬,新版本已把養大一個小孩的所需儲蓄提升至600萬),才算安心供養子女。然後預備孩子出世的必需品,花上過萬元買那些經過檢定的無害物質用品,甚至聽過有父母因着孩子快出生而特意買車代步。待孩子健康成長,我們又要為孩子安排最好的學校、五花八門的課外活動、最多人推介的補習。與其他家長一談,發現做漏了什麼都會感到內疚不安。孩子的健康、學業、潛能發展都成了母親自評的計分項目。 子女評分最珍貴 或許我們都遇見過港鐵車廂內母親替孩子溫習、背乘數表、串生字的情况,我們都見證着母親盡力,可以給她一個100分嗎?記得蘇菲考小學時,我只替她選了5間報考,有家長朋友語重心長地規勸我,應為蘇菲多考幾間學校,安全些保險些,工作如何忙也要為蘇菲設想。感謝那個家長朋友的真誠關心,我也實在不安了好一會,彷彿少報幾間小學,是剝奪了蘇菲的機會,做了對不起女兒的事。之後,蘇菲的中文科成績落後,我卻沒替她安排補習,從家長朋友的眼神,我知道我正被扣分。原來許多時候,評分的壓力是來自外界的。 以上評分重要嗎?靜心想想,我們在努力滿足社會時下對100分母親的定義?還是我們擔心被評為不負責任的母親而過度負責任,將子女的責任也扛上身?蘇菲初小時手冊幾乎天天都有班主任寫下她欠帶東西的紅字,看到紅字自然血脈沸騰,可是那個專注力缺乏的小蘇菲就是這方面較人落後,要空間方法繼續努力,做好媽媽的工作就是幫助她找方法慢慢追落後。我不必因為那些紅字感到羞愧,也毋須因為蘇菲英文底子好,輕易取得高分過於驕傲;那是別人看見的結果,重要是我們做了多少在子女身上,更重要是子女感覺到我們做了多少在他身上。 相信作為母親,最希望得到的100分應是由子女評定的。那可先問問我們作為子女的,心目中100分母親是怎樣的? 我的舊生表揚母親100分,並非她教出一個文武雙全、成績超卓、成長路上沒有困難的女兒,而是母親無論女兒是怎樣、可不可愛都那麼愛她,愛家人。 文:蘇菲媽 中學副校長,女兒蘇菲中學畢業後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切體會培育子女的迷惘,有意栽花花未必發,也非無心插柳柳能成蔭。如今借位分享蘇菲成長路,希望同思貼地教育。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5期]

詳細內容

教女無方:蘇菲畢業了

蘇菲大學畢業獲得獎學金,成績得到肯定。 真正的戰場是人生 不是頒獎台 記得蘇菲某年高小結業禮後,她問了我一個問題:為何她的好友都能上台領獎,但她只能在台下拍掌。這個問題非常難答,最客觀清晰的原因是她好友成績比她好,相信這個情况她一直都知。要安撫蘇菲未能上台領獎的低落情緒嗎?告訴她下次溫習再努力些,成績比別人好,便能上台領獎。首先,我並不肯定這因果關係是否必然,再努力多少才能得到比人強的成績?別人下次也許會更努力,也許不怎麼努力都會得到更好成績。其次,我也不希望成績、分數競賽成了蘇菲讀書目的。蘇菲真正的戰場是人生,不是頒獎台。我告訴她能上台領獎的是少數,台下拍掌是多數,你是大多數的一個呀!在許多人生的場景中,我們都不是主角,每年能上台領獎的不都是那幾個熟悉的臉孔嗎?我們都是拍掌的大多數,當有一天,我們找到了自己的舞台,便有台下觀眾為我們拍掌。我很滿意這個回答,因為說了半天好像說了些東西,蘇菲似明不明的,也沒再追問。之後,蘇菲也沒得過獎學金。 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上了大學,蘇菲是人生讀書最辛苦、最勤力、最自發、最享受的3年。她似乎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得到許多鼓勵肯定。 大學畢業了,蘇菲心願是希望能繼續讀書做研究。她計劃先工作,獲取人生閱歷和實際金錢,然後再進修。她告訴我她好幸福,因為她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也是能力所及的事,亦有同道中人一起研究討論的事,當然,最重要是這喜歡的事可以成為她的工作,為她帶來生活保障。對她來說,這件事比她談戀愛更幸福。 我問蘇菲這期想我寫些什麼嗎?蘇菲告訴我她一個曾上台領獎的好友,上到大學後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學術,討厭讀書,而且毫不期待開學,但還有一年大學課程的她決心讀好書,因為希望畢業後能找到好的工作。蘇菲想說的是並非每個人都喜歡讀書,但為了不同的下一階段目標,就會盡力完成,最重要是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 我想說的是,人生的大快樂不是來自備受肯定的成就,富貴的享樂生活,高高在上的地位,而是找到喜歡的事,做着喜歡的事,有人一齊分享交流喜歡的事。 文:蘇菲媽 作者簡介:中學副校長,女兒蘇菲中學畢業後負笈英國牛津大學。深切體會培育子女的迷惘,有意栽花花未必發,也非無心插柳柳能成蔭。如今借位分享蘇菲成長路,希望同思貼地教育。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6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