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講媽:夾娃娃的成長啟示

話說暑假到日本旅行,五光十色的商場滿佈夾娃娃機,在老公推波助瀾之下,「一大兩細」3個男孩建立了共同嗜好,幾天下來夾了很多(本人認為)無聊的小玩偶…… 回到香港後意猶未盡,雞蛋仔心癢癢提出周末帶他去夾娃娃。本來也沒什麼大不了,反正透過夾娃娃減壓的港人很普遍,只要適可而止也無傷大雅。問題是兩個小朋友還未建立金錢概念,未有自制能力,加上香港的夾娃娃機(似乎)命中率頗低,孩子們夾不到玩偶感到很沮喪,情况有點一發不可收拾,尤其是大兒子的情緒高敏,屢試屢敗的遊戲,讓他不止一次在夾娃娃機前大發雷霆、委屈哭泣。 吃一杯雪糕比夾娃娃快樂 隔了幾天,興趣班下課,我有空陪大兒子逛街,他再次被路經的夾娃娃機吸引,於是乎我們認真地討論100元可以兌換多少代幣、每一局需要多少代幣、如何設立預算等。糊里糊塗的數學題當然不能克制玩遊戲的衝動,結果100元只換了4局,贏了一個空氣獎。 他眼泛淚光,垂頭喪氣地跟着我離開,又走了幾步,望着餅店誘人的朱古力蛋糕,他用試探的眼神望着我,我搖搖頭:抱歉,你把預算花光了。 他泄氣地跟着我回家,路上沉默不語。我不是什麼財經達人,看見他這個樣子很心痛,心軟給他20塊錢買杯雪糕。他珍而重之地拿着錢,認真地查看價錢牌,看看有什麼選擇。回到家,他仍然默不作聲,一口一口享受着小雪糕杯。我估算,孩子應該仍然很難受,果然,晚上他輾轉反側不能入睡,告訴我很後悔,因為他着實不太喜歡那些小玩具,只是覺得夾娃娃很刺激。可是今天又發現,買一杯雪糕吃似乎比遊戲更快樂。我安慰他,每個人都會有後悔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好好休息。 花100元讓兒子反思價值觀 自問不是一個精明的消費者,但我覺得花100元讓兒子反思價值觀,感受複雜的情緒,這成長經驗值回票價。自己也反覆思考,往後要給予多少空間讓小朋友探索成長? 最近敘舊得悉前輩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可是成了別人眼中的「不務正業」,因為開設了連鎖的夾娃娃機中心!他兒子一派認真從日本入口小玩偶、分租夾娃娃機、管理生意,甚至為了維修機器而進修水電工牌,維持了一整年這種生活。兩老表面平靜但內心實在焦急。不過他們也知道兒子的性情,受軟不受硬,生意收支平衡讓他賺到自信和創業機會。多年的育兒經驗,讓前輩深信,父母要有胸襟,循循善誘,只要小朋友願意分享,懂得回家,他們的成就都是指日可待。 文:彭梓雅 作者簡介:註冊社工,認證MBTI分析師。現職大學助理講師(臨牀督導),關注兒童及青少年身心靈健康。二子之母,積極實踐正念家庭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6期]

詳細內容

國際親子台:暑假是家長大敵?

暑期差不多結束了,這個夏天大家過得如何?孩子放暑假,家長「如臨大敵」這說法不足為過。孩子留家太久,可以跟他們玩的節目,已消耗得差不多,連帶耐性也如是。到底該如何安排暑假,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答案,對雙職家庭或支援不多的父母來說,讓孩子參加全天候的興趣班,似乎是最佳選擇。 但近年就有研究報告出爐,表示當小朋友的暑假愈被正式活動排滿,小朋友愈大機率出現負面情緒及行為,連帶親子關係也會受到影響。原因是,暑假在孩子心目中應是放鬆,被充塞了活動,既打擾孩子的假期,也沒有增加親子時間。若所報的課堂當中,加入了要求有「表現」這一項,小朋友更是倍感壓力。 這情况在年紀愈小的孩子身上,愈多出現狀况。對幼稚園或初小的孩子來說,也許不排滿他們的時間表,我們反而過得更輕鬆。當然,小朋友完全不參加興趣班,似乎是天方夜譚。那我們集中看看,如何平衡我們與孩子之間的壓力與快樂指數。 報讀興趣班 先聽孩子意見 首先是,在決定暑假如何運用時,可以先來一個小小的家庭會議,讓小朋友有機會發表意見,說說自己喜歡做什麼、最渴望有哪項「節目」;孩子可以參與決定上哪一個,以及多少個興趣班。當然,不止小朋友可以表達意見,我們也可以。意思是,我們不需要犧牲自己的精神狀况,勉強一個興趣班也不報名。只需要確保,孩子也有選擇及參與的機會;然後,找出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這樣,孩才會真正樂在自己有份決定的暑期活動中,而不是被迫參加。當然,在家庭會議中的決定,我們就要說到做到。 自由玩樂助減壓 培養社交能力 其次是,每天讓孩子有自由玩樂(free play)的時間,他們的行為與心理狀况就會變得愈來愈好。這方法比帶孩子做任何行為治療更直接見效,當小朋友每天有自由時間,焦慮、壓力與過度活躍的反應,都會得到大大改善。同時,親子關係也會更佳。小朋友自由玩樂的時間愈多(打電子遊戲機除外),自我調節情緒能力就會愈高,連帶他的學習能力與社交能力也有正面影響。 當小朋友進入放鬆狀態,專注玩樂,自然不會做不合理的事情來爭取關注。自由玩樂時,小朋友需要運用自己的創意設計遊戲,有些時候更要跟其他小朋友(或兄弟姊妹)講解如何遊戲。於是在不知不覺中,這個「活動」就成了小朋友領導能力、語言能力與創造力的天然訓練場。 親子的藝術,從不在於多。跟繪畫中的留白手法一樣,我們愈放手,孩子學得愈多愈好,希望大家都能好好享受每個假期。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6期]

詳細內容

荷事荷地:垃圾「深藏不露」

猶記得初來荷蘭居住時,我們只需繫好儲了一星期的垃圾,一袋一袋地放在家門口,等待每星期大型垃圾車到來收拾便可。但這種方法既會招惹老鼠蚊蟲,垃圾袋每次亦會被海鷗啄開,於是袋內的垃圾被翻出一街都是,非常不衛生。 綠色箱下藏大鐵桶 收集垃圾 其後,政府為了避免海鷗的「侵襲」,嘗試在地下掘一個隱藏式、如一個20呎貨櫃深的洞,然後放下一個大鐵桶。而地面上,我們見到的只是一個深綠色內裝旋轉式鐵兜的垃圾箱。就是這樣只要將垃圾袋放進去關上蓋,垃圾就自然跌進地下的鐵桶內。每隔一段時間垃圾車便來清空鐵桶。這種處理垃圾方法,可防止海鷗和老鼠滋擾,也令市面更加美觀。由於這種垃圾桶實在太好用,因此各式各樣如專處理電子零件、紙皮、玻璃瓶的收集箱也採取這種方式處理垃圾;並按每個地區和每戶的垃圾重量來收費(有些地區的垃圾箱,是需要使用居民卡才可丟垃圾的)。 若有大型家具要丟棄的話,可預約政府的垃圾車來家門前收集,這是免費服務。當然,我們也可自己駕車前往垃圾站。這些垃圾處理站規模龐大,分類非常仔細。而超級市場則設有塑膠瓶和汽水罐的回收箱,視乎體積退錢,這就是我兩個兒子最喜愛的日常,我們通常儲2至3星期的塑膠瓶和汽水罐,然後着他們拿去超級市場的回收箱,每一個塑膠瓶視乎大小最少可換0.25歐元(約2.2港元),最高紀錄我們取回9歐元(約78港元),這9歐元就給兩兄弟當零用錢買零食之用! 而我們居住的海牙市(Den Haag)既不需要仔細將垃圾分類,也不用計重量或每次收費,因為我們每年都繳付了約400歐元(約3465港元)的垃圾稅呢! 海牙市中心大型垃圾收集站,垃圾分類得非常仔細,例如木材、紙張、鐵、塑膠等,只要將垃圾放進那綠色膠箱內便可,非常方便。而最重要的是垃圾站內非常乾淨,一點臭味也沒有。(作者提供) 鐵桶隱藏在地底,地面只看見上面的那個綠色垃圾箱。每星期都會有職員將垃圾桶吊起,打開桶底,垃圾便會倒進垃圾車內。(作者提供) 這些就是平日處理家中垃圾的垃圾箱,有些地方甚至會有廚餘收集箱,在阿姆斯特丹和鹿特丹等城方,要拍居民卡才可丟垃圾,但海牙市就不需要拍卡,非常方便。(作者提供) 文:Katy 作者簡介:因為一段異國情緣,伸延出一個中荷家庭。兩地不同教育,並沒造成衝突,反之融會貫通,造就了兩名兒子精乖伶俐、成績優異。遠嫁人妻的Katy很樂意將在荷蘭育兒的經驗、知識和趣聞一一與大家分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6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家庭有教:家長C.A.R.E. 孩子叛逆無有怕

家長湊孩子有遇過「trouble」嗎?所謂「trouble two(或 terrible two),即兩歲「可怕叛逆期」,常被用來形容幼兒在兩歲左右時期出現的一系列行為挑戰,包括頻繁的情緒爆發、抗拒父母要求、強烈的獨立和自我意識等。「叛逆期」通常會從兩歲左右開始,持續到3歲甚至4歲——其間孩子行為挑戰逐漸減少,隨着語言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的提高,情緒和行為逐漸穩定。 兩歲的孩子正處於情緒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情緒變化迅速,不時會突然從高興轉變為哭鬧或發脾氣,通常是因為他們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需求或感到受挫。這主要源於他們自我調節能力尚未完全發展,無法有效處理和表達內心的感受,經常會說「不」,反映出自我意識的增強,渴望更多的自主權。面對「叛逆期」家長宜以C.A.R.E. 的態度去與孩子相處: Consistency(教養一致) 設立明確的規則和界限,並且始終如一地執行,有助孩子理解並遵守規則,減少混淆和不安。家長在制訂規則後應該一致地堅持,不因情况變化或情緒波動而改變,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穩定的行為模式。同時,與其他照顧者(如祖父母、工人姐姐)保持一致的教養方式,也能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和適應家庭的期望。 Autonomy(獨立自主) 給予孩子適當的選擇和自主權,讓他們在安全範圍內探索和學習,有助他們的自信心和自我調節能力。孩子在這個階段渴望更多自主權,家長可以通過提供有限的選擇來滿足這一需求,例如讓孩子選擇明天穿哪件衣服或晚餐吃哪種蔬菜。這些簡單的決策可以幫助他們感受到自己對生活有一定的控制權,並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 Regularity(生活規律) 建立穩定的日常作息時間和活動計劃,可以給孩子安全感,減少不確定帶來的焦慮和情緒波動。規律的生活節奏有助孩子預測日常活動,從而減少抗拒行為。例如家長設定固定的起牀、吃飯、遊戲和睡覺時間,這不僅有助孩子身心發展,也能使家庭生活更加有序。 Encouragement(正面鼓勵) 及時表揚和獎勵孩子的期望行為,強化積極的行為模式,往往比僅僅處罰不良行為更有效。家長應該專注於孩子的進步和積極行為,並通過表揚和獎勵來鼓勵他們。例如當孩子感到傷心時說出口和深呼吸,家長給予安撫和言語上的讚美,不僅能提高孩子的自尊心,還能激勵他們繼續努力保持良好表現。正面的鼓勵有助建立孩子的信心,並促進他們的情感和行為發展。 「Trouble two」的出現,反映孩子思維能力的成長。家長運用適當的親子相處技巧,當能把「trouble two(可怕的兩歲)」變成「adorable two(可愛的兩歲)」! (圖:黃清渝)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6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孩子在關愛中獲安全感

初小的朗仔(化名)平常容易發怒,甚至會尖叫、掉書本發泄情緒。他在接受遊戲治療時,最喜歡玩射球,因為他可以不斷入球,為自己創造很多勝利場面,更會在遊戲中加添小懲罰,從而建立一些能力感。 有些孩子總會給人較反叛的感覺,但其實每個不合作的行為背後,可能顯示孩子的不同需求。反叛行為愈多的孩子,可能比其他小朋友經歷更多,更需要被人關愛。朗仔的外婆表示,朗仔在幼兒時期已經歷父母離異,他們各自有新家庭或伴侶,從那時候開始,朗仔便由外婆照顧。當別人問及他的父母時,他都會大發脾氣,並指父母是拋棄他的「衰人」。同時,朗仔從小有讀寫障礙及專注力不足,每逢溫習做功課時,家裏都會上演「六國大封相」,令外婆無計可施,甚至會向朗仔說:「你再不聽話,我便不要你,不再愛你!」 相信很多父母也對自己的小孩說過類似的話:「為什麼這麼簡單你也不懂?」、「你初小時仍會溫習,現在高小便不聽教了,真的比弟弟更難教呢!」當家長急於掌控孩子反叛的場面,很多時會將他和其他孩子比較,又或者指摘子女的行為不符合期望,令孩子容易感到被嫌棄,認為自己總是被家人比下去,變得更不願跟父母合作。 怕被拋棄 情緒不受控 朗仔最大恐懼是再被人拋棄,他很清楚自己已經失去了父母,不想再失去外婆。面對外婆的責罵,朗仔會選擇抑壓情緒,不再吵鬧,但他的恐懼和不安全感一直存在,所以有時候朗仔會很頻密地問外婆:「我乖嗎?」、「外婆愛不愛我?」期望獲取肯定及關愛。如果提問中得不到讓他安心的回應,脾氣便會變得更不受控。 每個小孩都怕自己不被父母所愛,其實大部分家長並非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不喜歡孩子的某些行為。曾經有幾名中學生向筆者透露心聲:「因為我成績較差,媽媽較疼妹妹,我覺得自己好無用」、「像我們這些天生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其實怎樣努力,父母都不會滿意」。或者在現實生活中,這些父母並非真的偏愛其他兄弟姊妹,而孩子想表達的是他們十分需要被關愛、肯定和接納。有些有特殊學習需要及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會較難達到一定的學習水平或遵從大人所設立的規則,因此,孩子會較主觀地認為自己沒有價值,很難感受到被愛的感覺。 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之處,或許他們不擅長讀書,但不難發現孩子在籃球、排球、藝術或樂於助人的性格中有可取之處。作為父母,有時也需要學習接納他們本身的學習能力可能與其他孩子有異,容許他們與自己心中的期盼不同,同時也可以嘗試找出孩子努力過並值得欣賞之處。 經過社工輔導後,外婆對朗仔「說教」前,會先了解其出現情緒問題背後的原因,明白他能力有所限制,漸漸地外婆沒再說出威嚇的說話。有時朗仔只是做出很微小的舉動,外婆也會給予肯定,這樣也令朗仔知道與他相依為命的外婆心底裏仍然很愛他。這一年朗仔再配合遊戲治療,明顯少了脾氣,即使間中情緒失控,但過後也會自覺地向外婆道歉。孩子有了足夠安全感,內心便有愛自己的能力,也會開始有能力去愛身邊的人。 文:呂雅欣(香港家庭福利會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6期]

詳細內容

簡易廚房:節瓜燜排骨 正氣開胃

雖然已經立秋,本以為天氣會漸漸變涼,但這段日子依然炎熱,與夏天幾乎沒有分別。想家庭成員胃口好一點,唯有多煮一些以瓜類為主題的菜式,希望有消暑的效果。今次我選擇了節瓜,它又叫正氣瓜,既可以用來煲湯,又可以燜煮。今次我嘗試用它做主題,再加入幾款材料,炮製節瓜冬菇燜排骨。排骨我用上飛排,其位於豬頸附近,肉質較腍,適合燜煮。下午煮好後,晚上開飯時加熱便可上枱。另外我會再煮一道做法較簡單的「黃金豆腐」,只要家中有4款材料便可以做到,大家不妨一起試試。 (受訪者提供) 節瓜冬菇燜排骨 材料及調味料(受訪者提供) 材料(3至4人分量) 飛排*——300克 節瓜———2條 冬菇———3隻 蒜蓉———1茶匙 調味料 生抽——2湯匙 蠔油——2湯匙水——— 少許 *註﹕飛排用2湯匙生抽調味 做法 (1)(受訪者提供) (1)冬菇浸軟後切件,浸冬菇水留起備用 (2)(受訪者提供) (2)飛排洗乾淨備用;節瓜去皮切件 (3)(受訪者提供) (3)熱油鑊爆香蒜蓉 (4)(受訪者提供) (4)放入飛排,炒香 (5)(受訪者提供) (5)加入節瓜、冬菇及浸冬菇水兜均,加調味料蓋上蓋用中細火燜20分鐘即成 完成(受訪者提供) 黃金豆腐 材料(受訪者提供) 材料(2人分量) 硬豆腐——1盒 鹹蛋黃——2至3隻 雞蛋———1隻 粟粉———適量 做法 (1)(受訪者提供) (1)鹹蛋黃蒸10分鐘,用叉壓碎備用 (2)(受訪者提供) (2)豆腐用廚房紙吸乾水分,切粒 (3)(受訪者提供) (3)豆腐沾上雞蛋再撲上粟粉 (4)(受訪者提供) (4)熱油鍋放入豆腐煎至金黃色,盛起備用 (5)(受訪者提供) (5)將鹹蛋黃落鑊,炒至起泡放入豆腐兜勻便完成 完成(受訪者提供) 文:KellyMama 作者簡介:育有一子一女,身為全職媽媽熱愛煮食,喜歡研究簡易家常菜,希望與大家分享各種美味菜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5期]

詳細內容

媽媽維特:淘氣的空間

我那將升小五的細仔,無聊時常會拿一些廢紙寫寫畫畫,寫完就隨便地到處亂塞。近日我和老公在他的小書架,發現一張摺成四摺的字條,上面煞有介事地寫着「機密文件」、「只有王小明不能看」。這個王小明(化名),是唯一與他連續4年同班的同學。「機密」二字散發着八卦的誘人氣息,既然只有那同學不能看,那麼爸媽看了也沒問題吧? 沒料到一打開,竟看見一個畫得草草的碑牌,上面寫着「R.I.P. 王小明死於他殺,在2014年8月30日死了」。天啊,什麼事讓他們結下這麼大的仇口?2014就是他們出生那年,那不是說對方一出世就夭折嗎?阿仔為什麼要這樣詛咒同學呢?老公提醒我,先問問阿仔在什麼情况下寫這張字條。我也同意,當時已夜深,待第二天再談吧。 細仔向來會對我打開心扉說話,所以由我負責。我有意識地提醒自己態度要開放,以包容之心聆聽阿仔的任何煩惱,選了早餐後的時間問他。我先跟他確認,字條上只寫王小明不能看,所以我也看了,這沒有問題吧?沒想到他給我的,是又一個意料之外的回答。 互寫R.I.P.非詛咒 他說,媽媽看了當然沒問題,就連王小明也看了呀!我丈八金剛摸不着頭腦,問他,小明不會不高興嗎?這字條是什麼情况下寫的呢?原來,這是他們在學校的自由時間,一時無聊鬧着玩而寫的,不單止他寫了一張,王小明也寫了一張。他們互以對方為R.I.P. (安息吧)的對象,玩得很開心呢。 本來,我一心準備好先聆聽阿仔與同學如何不和,阿仔內心如何悲憤,以至要暗地詛咒對方;而在同理阿仔之後,我會循循善導,告訴他詛咒別人往往也會被怨恨自縛,是一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行為……但聽完阿仔的話後,我立刻把這些都統統吞下肚。因為,我清晰感受到,那跟詛咒或惡意是完全不沾邊的。 知道彼此界線 那是兩個小孩一起忽發奇想,一起共同享受的世界。他們知道闖進了帶有一點「忌諱」的領域,享受着一種類似頑童冒險的痛快。那也有點像是思考實驗,他們互寫對方在出生那一年就死了,但真正的自己還好好活着,我覺得那更像是對自身存在感的某種玩味。難能可貴的是,我相信他們之間必有某程度的默契,知道彼此的界線,可以這麼玩而又不冒犯對方。阿仔說,也有別的同學看見他們互寫字條,但只有他們兩個參與。 我想,這是個表面上觸碰禁忌,實質上無傷大雅的遊戲,孩子在遊戲中尋求一種「可以淘氣的快樂」。如果我就着「詛咒是不好的」認真說教,就如同為這份簡單的快樂,硬加一個緊箍咒了。 我深深覺得,能夠淘氣其實是孩子,甚至是大人的一種福氣。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擁有「可以淘氣」的空間,又或擁有「淘氣一下也沒問題」的安心。回想自己,我幼時沒有任何曾經淘氣過的記憶,一次都沒有。一個乖巧至極的孩子,也許會令大人感到滿意,但孩子自己可能會留下某種難以排解的空虛。 今年阿仔10歲了,卻仍不時有天真淘氣的表現,例如早兩天就拿兩個大坐墊,縛在自己身上當做龜殼,在地上手腳爬爬扮龜游泳,悠然自得。看着他的淘氣,我心裏只有安慰。 文:葉杏麗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5期]

詳細內容

教大GPS:如何指導小朋友做功課?

家長指導小朋友做功課,有時只着重盡快把功課完成。其實,我們在過程中怎樣指導他們,對於他們的學習至關重要。 辨識小朋友面對什麼困難 譬如,小朋友問:「『7與8的和』是什麼?」讀者會怎樣回答? 倘若目的只是為了完成功課,我們直接回答「15」,就可完成任務,而且答案正確。不過,這樣小朋友只是盲目跟從,學不到加數概念。那麼,怎能讓小朋友有所得着?其實,第一步是要辨識他們面對的困難。 如果我們認為,小朋友的困難是不理解「和」是什麼意思,我們可以引導他們:「『和』即是『加』,7加8是什麼?」 假如小朋友未能掌握抽象思維,我們可進一步指導:「7個蘋果,再多加8個,共有多少個蘋果?」 或是,小朋友只是性格依賴,我們就鼓勵他:「再想想吧,你能做到的!」 回應小朋友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取決於我們認為他們的困難在哪裏,然後採用不同的指導方式。 教導作文 引導孩子寫出心中所想 另一個例子是作文,例如當小朋友要寫一篇題為《我的家人》的文章,我們可怎樣指導? 倘若目的是要盡快完成功課,或功課要求遠超出小朋友的語文能力,有些家長會將自己構思的內容講給小朋友聽,讓他們逐句抄錄下來。這樣的作品,表面上文句流暢,表達確切,可是,作文就變成抄寫、默書練習,並不是小朋友想表達的內容。 如果作文的目的是讓小朋友寫出自己心目中的內容,可先要求小朋友講出他們想到的東西,引導他們組織內容後,再協助他們自己寫下來。這樣,小朋友就不會由於語文能力不足,而窒礙他們的思想表達。透過鼓勵小朋友表達自己的想法,家長或會發現孩子敏銳的觀察力,例如有小朋友想到的不只是爸爸工作、媽媽持家的傳統家庭定型,而是描述爸媽的口頭禪:「快點啦!」從另一角度帶出家人日常相處的點滴,展現童趣幽默。 假如我們認為,小朋友的困難是不知道寫什麼內容,我們可提供一些相關的範例讓他們參照,從而仿寫出自己的作品。這些範例,教師在寫作大綱中可能已有提供,就算沒有,也不難在網上搜尋。小朋友看這些範例時,我們可指出每個段落的主旨,例如:家人有什麼外貌長相、習慣嗜好?日常做什麼事情?家人之間的相處如何?小朋友思考過這些問題後,我們就可協助他們選取自己的內容,並組織成前後貫通的文章。 倘若小朋友的詞彙貧乏,我們可提供一些相關生詞,例如:相親相愛、感情深厚等,這樣,小朋友就能學習更多詞語,措辭更為恰當生動。 功課只是學習的成果,家長應聚焦於學習的過程,考慮提供怎樣的教導和指引解決學習困難,使他們能做到期望的成果。 文:林浩昌(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5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在色彩中尋找音樂

大熱天時,大家有沒有去旅行或避暑呢?有些來歐洲玩的朋友遇到熱浪,覺得特別不適應,還問我如何才能知道德鐵哪一班車次有冷氣!然而,家裏沒有中央空調的人又如何應對熱浪呢?以前我們住在波昂舊城區某房子的頂樓公寓時,夏天必須把日照方向的窗簾拉上,直到日落後才開窗通風。白天,城裏的噴泉和水池附近總是擠滿了一家大小,玩水嬉戲。近年來,我們搬到了一棟小房子,有自家的地庫,地下室的溫度往往低於20℃,也是避暑的好地方。 當然,我們也不能每天待在地庫或水池邊。今年暑假除了去海邊度假一星期,還找到了不少溫度宜人的室內場所。例如我們城內的大商場,今年放置了不少玩樂設施,例如2張小型桌球桌、3部手動足球機、1部氣墊冰球機等,只需出示身分證明登記,便可換取一節30至40分鐘的使用權。有足足一個星期,我和兩兄妹都去了這大商場,他們玩耍,我買杯飲料坐下,拿出手提電腦繼續工作,也相當愜意! 顏色看得見 也聽得到 除了大商場,我們也去了幾間博物館和藝術館,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位於杜塞爾多夫(Düsseldorf)的K20藝術館。我獲一名朋友的邀請,帶着兩兄妹一起去看抽象派畫家瓦西里.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展覽。話說很久以前,在俄羅斯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名叫康丁斯基的小男孩。康丁斯基與其他孩子不同,在大多數孩子眼中,世界只有紅、藍、黃等簡單的顏色,而當他混合藍色和黃色時,不僅看到了綠色,還聽到了美妙的旋律!顏色旋繞在一起,就像樂譜上的音符,那聲音讓他感到非常快樂。從那天起,他相信顏色不僅是可以看的東西,也是可以聽到和感受到的東西。據說康丁斯基就是一個聯覺者。聯覺(synesthesia)是一種感覺相互交錯的現象,例如聽到音樂時看到顏色,或看到顏色時感受到味道。 繪畫「視覺交響曲」 在康丁斯基的畫作中,能夠看到他不斷嘗試在色彩中尋找音樂的影子。他的抽象畫風格使它們看起來不像樹木、人或房子。相反,它們看起來像形狀和漩渦,幾乎像一個個秘密密碼。康丁斯基認為,色彩和形式本身可以傳達情感和精神狀態,而不必依賴具象的描繪。所以,他的作品中常常使用大膽的色彩、旋轉的線條和動態的構圖,試圖捕捉音樂和內心情感的共鳴。康丁斯基常把繪畫比喻為音樂,認為顏色就像音符,能夠組合成「視覺交響曲」。 我們有幸在這個暑假親眼看到這位畫家的作品,然而兩兄妹全程喊悶,甚至在場內添亂。唉!我們差點被趕出展覽呢。唯一能讓他們靜下來體驗的,是館方的VR眼鏡聽故事活動。我們戴上眼鏡,體驗了抽象大師的模擬世界(圖)。事實證明,小朋友總是能帶給我們無限的驚喜,這次未能成功交流,下次我們再找其他風格的藝術展覽來體驗! (作者提供)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5期]

詳細內容

童繪遊樂場:畫筆下的富士山

開心時間過得特別快,轉眼間暑假已過了大半,各位的暑期活動進行得如何?原定的繪畫計劃是否順利,還是已經拋諸腦後? 暑假期間,相信很多小朋友也會外遊歡度假期,日本可以說是熱門地點之一,今期找來幾幅以富士山為主題的學生畫作和大家分享。 畫刀技巧:張同學採用了畫刀的技巧來表現富士山的明暗,層疊的橫向線條帶出了水面的流動,兩者形成了對比的效果。(作者提供) 莫同學以廣告彩化色技巧來營造想像的天空,渲染出豐富的層次感,也帶點夢幻感覺,山峰上的積雪和湖水吹皺的筆觸則用了較為寫實的方法表現,令主體更加突出。(作者提供) 姜同學的塑膠彩作品,以虛實作為構圖基礎,富士山淡淡的層次透過蔚藍色的天空映照出來,前景櫻花樹的掩映,令富士山看起來更顯巍峨聳立。(作者提供) ◆繪圖Q & A Q:孩子暑假後便升讀五年級,需要怎樣為視藝科的「呈分試」作好準備? A:小學五年級視藝科的「呈分試」在下學期才會正式展開,距離現在仍有一段時間,現歸納要點如下: 1. 先了解學校採用哪種視藝科「呈分試」模式,只計平時分,又或只計考試分,還是採用兩者合併的模式?如果是採用平時分計算,孩子在這方面的表現相對要比較穩定,如果只計考試分,在考試前便需加緊練習。 2. 多留意五年級上學期視藝堂所教授的主題和應用素材,日常應保持恆常練習,並以這個方向作為練習基礎。 3. 預備好應用工具,如相關用品長時間存放在校內,建議多購買一套作為日常練習,熟練個人工具非常重要,在考試時會暢順得多。 4. 了解孩子過往在這方面的表現,包括個人興趣和成績,技巧需時練習,切勿臨急抱佛腳。 文︰Mr Liu(Art Playground Academy Of Arts營運及創作總監/德國Faber-Castell繪畫藝術證書課程總監) 作者簡介:從事廣告創作及藝術設計教育多年,曾為多個著名品牌打造宣傳企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5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