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房四寶:點算幸福?

(片段截圖) 大女兒開始為大學選科作預備,某日父女倆在看學校資料,她忽然若有所思地說:「每個人都應該要有夢想,是吧?但對於貧窮的人、身體有殘障的人,他們就未必可以追尋心中的夢想,是出於生活現實的考慮,也是出於自身條件的限制,這樣看來,上天似乎有點不太公平。」 《淪落人》尋夢故事 女兒的這番話,令筆者想起電影《淪落人》。早前應幸福傳聲基金會主席林海先生的邀請,出席了該電影的慈善首映禮。從電影的名字,或許大家會聯想起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淪落人」,沒想到的,這也是一個「尋夢」的故事。黃秋生飾演主角昌榮,是一名失婚潦倒的中年漢,因一次工業意外而半身不遂,餘生要在輪椅上度過,不要說尋夢,就是尋死也沒有能力,自覺是一個沒有夢想的廢人。故事的女主角Evelyn是一名菲傭,大學畢業、當過護士,對攝影充滿熱情與天分,卻因為生活現實而來港打工,放棄了成為攝影師的夢想。際遇把兩個淪落到人生低谷的陌生人圈在一起,一主一僕,慢慢地,他們看見對方的困難,漸漸忘記自身的不幸與限制,學習用最大的信任和善良去跟對方相處,每天為對方的好處而活,最終成就彼此的夢想。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當遇上不幸的事,我們或會感到不公平,甚至灰心失意,但我們不要把自己困在抱怨、灰心的日子裏太久,以致失去了享受生命仍有的豐富和可能。 很喜歡電影中Evelyn安慰昌榮的一句話:「你不能選擇不坐在輪椅上,但你可以選擇如何坐在上面。」 成為別人的「予夢者」 筆者相信人人都有夢想。或許,過去我們都太在意為自己追夢,總以為能夠追夢、圓夢才算是幸福。然而,《淪落人》給我們提供另一種思考方向,原來幸福不一定是為自己追夢,也可以是為別人圓夢。即使活在困乏、限制當中,生活早已沾不上夢想,都可以成為別人的「予夢者」,去成就、成全身邊人的夢想,給他們重燃希望的可能。在高舉以自我為中心、事事講求競爭比較、強調經濟價值的香港,這是逆流卻又重要的提醒。故事中在輪椅上的昌榮可以為Evelyn圓夢;現實中的黃秋生,參與這次演出不收分文,也許同樣是藉此成就本地新進導演陳小娟的電影夢。作為父母,比起為自己追求夢想,我們更在乎孩子的夢,盼望成為他們的予夢者。 女,知道你正在努力預備明年的大學入學試,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老爹希望你在尋夢的過程中,總不要忘記身邊人的需要。知道嗎?你的一點力量、一點關心,都可以成為對方繼續尋夢的動力,願你能享受這一種為別人圓夢的幸福。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叫人擔心的一群孩子

這天在深水埗有會議,會後獨個兒到附近的快餐店吃飯醫肚,坐下不久,就留意到前面一對父女的對話。 「女啊,吃快一點好嗎?我們約好了今天去探訪一些貧窮人,快要遲到了。」父親溫柔地說。 大約10歲的女孩:「不吃!我現在不想去!」 溫柔的父親道:「不去?之前不是你自己說想參加嗎?我們都已經報了名……」 沒等到父親把話說完,女孩就說:「不去!我現在不想去!」 看見父親有點不知所措,但他沒有動怒,口裏的話仍然帶着溫柔:「不可以老是這樣,你趕快吃,探完之後爸爸帶你去吃雪糕。」原來不是第一次,類似的情况相信常有發生。 聽父親這樣說,女孩突然冒起火來,提起了嗓子咆哮:「你沒有聽到嗎?我說不去!不去!不去啊!」 看到這裏,我還以為父親會收起溫柔,教訓女兒一頓,誰不知,那位父親的溫柔無限,呵着女兒說:「好吧,好吧,不去就不去,你慢慢吃,我們下次再參加吧。」 之後,父親就撥電話告訴對方,說女兒今天身體不適,不能參加探訪活動。我實在看得目瞪口呆,只見那個女孩臉上掛着的,是一副勝利的笑容。 這兩年全身投入基層關懷的工作,看見這一代的孩子,實在叫筆者擔心。 然而,我所擔心的不是活在基層的一群,而是來自中產家庭的孩子。曾經有同事對我說,不知為何,中產家庭的孩子都彷彿特別任性、特別自我中心,說好了參加的活動經常遲到,甚至臨時缺席。誠然,每一戶的探訪安排也不容易,受訪者也是特意請假,與孩子留在家中等待客人的大駕光臨呢。 中產孩子特別自我中心? 孩子任性,與貧富無關,而是有容讓他們不斷任性的父母。 就如這天在快餐店內的父親和女兒,他們的角色好像倒轉了,父親不像父親、孩子不像孩子。明白父母都愛孩子,想到自己平日或許沒有太多時間陪伴他們,因此對孩子會多一點包容,即使明明孩子在胡鬧,亦會從孩子的角度去想:昨晚睡得不好、怕陌生、性格內向、年紀還小……,總能替他們找個合理解釋。然而,對任性孩子的包容其實是縱容,他們只會變得愈來愈自我中心,每當遇到不如意就大發雷霆,埋怨別人不遷就自己,卻從來不會考慮父母、別人的感受。 溫柔≠無規矩 父母做回父母 從孩子的角度去想是對的,但對他們任性、自我的行為,不能視若無睹或息事寧人。父母就是父母,我們的角色不是替孩子的行為找藉口,而是為他們的行為訂立界線。不論貧富,孩子都不能失去對父母、對別人的禮貌和尊敬,也要對自己的選擇、承諾負責,不可隨便出爾反爾。對孩子溫柔,不等於沒有規矩,只要父母做回父母,賞罰分明,做法一致,孩子就會做回孩子。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用行動傳遞新年祝福

農曆新年,對大部分孩子而言,可能是一個穿新衣、買新鞋、收賀年禮物、逗利市,甚至是往外地度新歲的快樂假期。然而,這更應該是一個傳遞祝福的日子。剛過去的農曆年三十,筆者帶同哥哥和妹妹,參加由工業福音團契舉辦的「歲晚派送賀年雞」活動。我們拿着切雞、齋菜、糧油罐頭,走進深水埗舊區,探望活在水深火熱的基層家庭及獨居長者,哥哥和妹妹用他們一雙小手送上別人捐助的禮物,在這個應該是團圓的日子傳遞祝福。 生活艱苦 中風奪去工作能力 與孩子穿過嘈雜的街市,在一棟舊得不能再舊的大廈前停下來,再三確認手上的地址,我們這天要探訪的其中一個伯伯,就是住在上面。大門沒有門鈴,我們只好在外面叩門,等了好一陣子,還以為伯伯不在家,門忽然開了,面前是一個瘦弱的老人。他沒有說話,示意我們隨他入屋內,沒想到大門之後又有三道門,各自住了一個家庭。我們更沒有想到,伯伯原來是一個行動不便的長者,見他一瘸一拐地走,難怪剛才要花一點時間來應門。 我們隨着他進到最左邊的一間房,這個伯伯和老伴居住的「房間」,怎樣看,都是一個露台。 「六年了,中風之後就是這樣。」伯伯終於開口,說話不太清楚,大概是中風的後遺症。原來,在六年前的一天,伯伯在駕車時突然中風,幸好當時沒有昏過去,不然必會造成更大的意外。可是從那天起,他的右邊身體便失去了活動能力,不單行動不便,就連說話也十分困難。他現在租住的唐樓單位沒有升降機,出入只有樓梯,看他左腳拖右腳地行,明白「出入平安」實在不易。中風之後,伯伯也喪失了工作能力,日子過得比想像更艱難,現在只有靠當清潔工的太太來勉強維持生活。 行動不便也要行,伯伯每天都會徒步大半小時,到慈善機構開設的熱食飯堂用膳。他說到熱食飯堂的每一程都很吃力,但仍是要去,他不是怕肚餓,而是怕孤獨。在熱食飯堂,由於口齒不清,別人都沒有耐性聽他說話,後來,他便索性不說,只在那裏默默地坐着吃飯。 他帶點無奈地道:「不說也沒有關係,可以聽聽別人說話也好。」不知為何,聽伯伯說到這裏,我們心裏都有一份莫名的酸。 祝福不止言語 行動更重要 農曆年三十,一個本是慶團圓的日子,伯伯的老伴或許要比平日收工得更晚、做得更辛勞。伯伯再三多謝孩子特意來探望他、聽他說話,說他很久也沒有像這天高興、說了那麼多話,這是兄妹倆都沒有想像過的。這個下午,孩子們看見伯伯的匱乏和孤獨。他們明白祝福不止在言語上,更可以在行動上,原來聆聽、陪伴也是一份莫大的祝福。 貧窮人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同行,你願意用行動來傳遞祝福嗎?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寫給漂亮妹妹的說話

樂琳囡囡: 這天剛踏進家門,你即走來問我,你漂亮不漂亮。見你一臉認真,我失笑。 一直相信愛美是人的天性,特別是女孩子,對美的追求根本沒有年齡限制。 哥哥與姊姊的樣子十分相似,而你卻是另外的一個模樣。一雙細細的眼睛、扁扁的鼻、圓圓的臉、不高的個子,不是不好看,只是不一樣。假如沒有哥哥姊姊,我也會懷疑你媽是否曾到韓國整容呢。 燦爛「笑容」更勝美貌 天父讓開朗樂天的你,什麼事情也可大笑一餐,這就使我更偏愛你。 告訴你一個事實,人是偏心的。老爸作為老師,也的確曾經偏愛漂亮、俊美的學生。但經驗讓我明白,這種偏愛是一種不成熟,一種沒有基礎的喜歡。「艷麗是虛假的,美容是虛浮的。」當你長大一點,你會明白我常掛在口邊的這兩句來自聖經的說話。今天老爸可以肯定的是,最終能令人由衷喜歡、贏得真摯友誼的,並非漂亮、俊美的學生,而是經常笑容滿面的孩子。女為悅己者容,而你的,是燦爛的「笑容」!天父讓開朗樂天的你,什麼事情也可大笑一餐,這就使我更偏愛你。 漂亮的孩子,在初相識時可能會給人一份好感,就此而已。但當相處過後,大家會發覺漂亮的外貌並不是維繫關係的因素,他們會逐漸發現,快樂的孩子才是自己喜歡親近的。因為,漂亮常帶點冷傲,還在每天消逝,而快樂卻是溫暖的,更可以「傳染」別人。你常忽然地哈哈大笑,使哥哥姊姊也跟着和你一同大笑起來,他們常笑得不能自控,每每攬着肚皮曲蜷在地上,然後在大笑與呼吸抽搐之間問你在笑什麼。這是我最愛看的畫面。 自你出生以後每天也為我們注入豐富的正能量,笑聲不斷、快樂滿載。只要看見你那天真的笑臉,無論是怎樣糟糕的一天,都會有打從心底笑出來能力!這就是我為什麼經常在「教訓」你時會擔天望地的原因,看着你的樣子根本就忍不住笑。 笑聲可以拯救地球 感謝你讓我知道,笑一笑,糟糕的世界會變得不一樣。笑聲,可能真的可以拯救地球呢!深盼望你能繼續保持這份開朗與樂天,為身邊人帶來更多的正能量,讓笑聲化作彼此的祝福!然而,假如有天,你再擠不出半點笑容時,請你記得,你還有一個不論早晚,也會盡力逗你笑的爸爸喔~! 女,你問我你漂亮不,人們雖說哥哥姊姊樣子漂亮,在我來看,愛笑的你,比他們更漂亮。 偏愛你的爸爸 作者簡介:前校長、教育博士、大學講師,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兩女一子 文﹕歐偉民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27期]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給孩子們的兩句話

這天是筆者的生日,開了一瓶2002年的葡萄酒,味道不錯。 假若,人一生的年日如聖經所說大概只是70個寒暑,那麼,筆者還有的時間實在不多。庸庸碌碌地過了大半生,雖然沒有別人的成就與財富,但我仍然感謝上天,在我生命中給我三個孩子,讓我可以成為他們的父親,這是一個最值得珍惜的福分。2002年,就是我當父親的頭一年,從那時起,往後你們的生日都比我自己的重要。 教養為孩子自立作預備 上一代常說的「養兒防老」,相信今天已不再適用。 那麼,我們每一天對孩子的教養,所為何事?有人說教養目的是要孩子的將來比自己好,有較高的競爭能力、發揮所長;也有人說教養目的在於讓他們分辨是非,將來做一個能夠回饋社會的人。然而,在我來看,每一天的教養是一個預備過程,是要為孩子的自立作好預備。今年生日,我沒有想到要些什麼,只想求上天多給我時間,讓我用年月告訴三位孩子我所相信的兩句話: 第一,孩子,你是獨特的。即使來自同一對父母,我的孩子們,你們每一位都是獨特而寶貴的。在我們生活的地方或許有它的一套價值標準,但請謹記,這不是你們的唯一選擇。想想自己的需要,不要在別人設定的程式中過活,更不要強裝別人眼中的你。天地間沒有比你們思想更大的空間,也沒有比生命更好的禮物,這都是沒有人可以被奪去的權利。 願你們的成長,繼續抱擁生命、熱愛生命,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父親讚賞 是孩子成長方向 第二,孩子,我真的欣賞你。父親給孩子的肯定,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的。給孩子讚賞的內容,就是他們成長的方向。家姐,我喜歡你的溫柔,在軟弱的人面前,你的溫柔是一種安慰,可以撫平傷痛;在無理取鬧的人面前,你的溫柔就是一種力量,可以止息干戈。哥哥,你的善良是我最欣賞的。當你一天一天地長大,或許你會發現世界不像童話故事般美善,是非對錯的界線也變得愈來愈模糊,在黑白難辨的世代,善良的人或要吃一點虧,甚至吃一點苦,然而,即使我們的善良未能改變世界,也請不要讓世界改變你的善良。我相信,你總會遇到和老爹一樣欣賞你的人。願你的善良,能為活在幽暗困乏中的人燃點希望。妹妹,你的樂天是我喜樂、重新得力的來源。在別人眼中,或許你沒有家姐和哥哥的俏臉,有的,卻是他們沒有的調皮。可是,古靈精怪的你卻又常為我們帶來無盡的歡笑,即使我有時晚上回來累得連吃飯的力氣也沒有,但看着你這個開心果,總有給我笑出來的能力。 願老爹這兩句說話能為你們的自立作更好的預備,當那一天我再打開另一瓶2002年的葡萄酒,因着你們的溫柔、善良與樂天,相信它會變得更加好喝。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不要失去喜樂

新年快樂!先在這裏祝福各位有一個滿載歡笑、喜樂的2019年。 感謝這個專欄給我的書寫空間,重讀過去一年在這裏所寫的文字,是回顧也是回憶,每一篇都記錄着生活的經歷和感受。當中所遇上的人和事,有開心的,也有悲傷的,或是歡笑,或是眼淚,都成為孩子們成長的印記,都成為上帝給我們一家祝福的記號。 孩子新年願望「事事順利」 這天,三個孩子出外購物,他們在車上聊起新年願望來,說着說着,你一言我一語,三姊弟妹最後選出了一個他們都認為是最好的新年願望,那就是「事事順利」。老爹的車已駛進商場的停車場,眼睛努力地尋找泊車位置,問他們什麼才是「事事順利」? 今年將要升中的哥哥說事事順利就是默書、測驗、考試都順利,還可以和好朋友一起順利升讀同一間中學。愛種花的妹妹心目中的事事順利,就是家中每一棵植物都順利發芽生長、開花結果。家姐認為順利的不僅是大事,就連小事都順利,譬如朝早出門立即有電梯,不用等;坐巴士回校途中路路暢通,不用塞,已經是美好的一天。聽着聽着,老爹按了指揮燈,把車停在一邊,等候前面將要開車的一位伯伯,他正慢慢地把超市購物車上滿滿的東西逐一放進車尾箱,他的房車看來比他更老,我們耐心地等候着。 哥哥笑着說,希望伯伯的車可以順利開走。 伯伯終於把車開出,就在這時候,忽然有一輛跑車從反方向逆線地駛過來,飛快地泊進了伯伯剛駛出的位置,我們都看傻了眼,哪有這麼粗暴的人?正想下車跟那司機「理論」,他竟然匆匆下車,頭也不回地逃跑了。明白孩子們的失望和憤怒,因我也有同樣的感受。但當我想起孩子們對「事事順利」的願望,這件「不順利」的事情,正好是給孩子們一個很好的提醒和學習機會。沒有半點怒氣,我笑對他們說:「我們到前面再找找看吧,我可以失去那個車位,但絕不可失去我的喜樂。」這時候,在升降機的附近,給我們找到一個更方便的車位。 面對「不順利」仍要喜樂 面對每天的生活,孩子沒有可能事事順利、不能避免不如意事的發生,例如,朝早出門發現電梯維修、趕到車站目送巴士離去、沒有帶傘的一天就下雨、遇上無理取鬧的老師、朋友在背後說你的不是、盡了努力成績亦未如理想……等等。 這些事情的出現我們都控制不了,然而,我們可以控制的,是不讓他們偷走我們的喜樂。 在我來看,每一天都是美好的,因為生命本身就是最大的祝福,已值得我們歡喜快樂。喜樂是選擇,當面前所發生的事不似預期,我們可以憤怒、可以失望,但請不要忘記,我們仍有選擇喜樂的權利。 孩子們,在這新的一年,我不奢求事事順利,只願你們在成長中不要失去喜樂。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不要延續城市的痛

獨個兒坐在咖啡店寫稿,濃濃的咖啡芳香輕伴着快樂的聖誕歌曲:「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不知為何,突然一份感觸,竟讓我流下了眼淚。這個下午,原來仍然為着年輕生命的喪失而哀痛,想到失去了孩子的父母,縱是不相識,在這個本來普天同慶的月份,心裏卻仍為他們感到難過。「要振作」、「要堅強」,大家也會說,但,哪裏來的力量可給他們振作?哪裏來的力量可給他們堅強?喪子所帶來的痛,是任何父母也承受不了的。2018年,對這些家庭來說是人生中最艱難的一年,如果可以,甚至想把這一年從記憶中刪除。即使2018年將要結束,他們的傷痛卻是永久的。更可怕的是,近年這個城市不斷製造更多哀傷的家庭,延續着城市的痛。 嘆少年人被不斷批評否定 讀着少年人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文字,流露着對家人一份很深、很真的愛,同時,卻又帶着一份更深、更真的無力感。少年人明白父母對自己的愛,由衷希望可以報答他們,可是,在這個價值觀被徹底扭曲的教育制度下成長,每天卻不斷被批評、被拒絕、被否定,一切曾有過的夢想、希望也只會變成空想、壓力,在父母面前,有着說不出的愧疚,而且一天比一天沉重。 相信,活在同一個要追趕着長大、追捧着成功的城市,少年人的感受不純粹是他的個人感受。 我在想,為何孩子要用這樣的方式來告白呢?可有人曾留意、關心他的真實感受呢?更要問的是,學校的核心價值是什麼呢? 啟發學生發掘自我價值 明白學校對學生成績、操行有所要求,希望可以培育出品學兼優的學生,這是無可厚非的。可是,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從來都在於過程,而非結果。一所好學校,它的焦點永遠不是放在成績最優秀、最能為學校爭光的幾個「品學兼優」的學生身上,而是用心尋找和幫助那些不曾被看見、需要額外資源、鼓勵、支援的平凡學生。在我來看,教師的專業不在於學科上的知識,而是對成長中少年人的了解和重視。與學生同行就是教師每天的使命,在同行的過程中,重點在於啟導學生發現自己的價值,知道自己的優點,看見生命本身的豐富、多元和喜樂。學生不是為學校而生,更不是為分數而生呢! 在我們生活的城市或有它的一套價值標準,但這並不是年輕人的唯一選擇。 鼓勵他們想想自己的需要,不要強裝別人眼中的自己,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寶貴、都是獨特的。 「成長」才是生命的常態!聖誕將至,祝福我城的年輕人,可以活出與別不同的生命,因你在成長中的堅持,每一天都可以成為別人的幫助和祝福。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從貧窮數字看見為官者的傲慢

根據政府最新公布2017年的統計數字,本港的貧窮人口已經增加到138萬,是政府扶貧委員會自2012年成立以來的新高。身兼扶貧委員會主席的政務司長張建宗在網頁指出:「扶貧是政府的施政重點。我們的扶貧理念是鼓勵青壯年人通過就業自力更生……除向政府提供具建設性的意見外,亦積極參與各項活動,並取得階段性的成果。」 以失業率掩飾貧窮真相 筆者不太確定張司長所說的「階段性的成果」是什麼意思,就目前的本港貧窮率達到20.1%來說,也許是這5年來扶貧委員會「向政府提供具建設性的意見」的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據中大副教授黃洪發現,政府所公布的貧窮率雖已是9年來的新高,但在計算時,竟然把2018年才發放給貧窮家庭的現金津貼算入2017年的補助中,目的就是要把貧窮率的「數字」降至最低。眼裏只有數字,看不見人,這種粗暴的計算方式,反映的不是貧窮人的實况,而是為官者的一種傲慢。 假如政府的扶貧理念只在於「鼓勵青壯年人通過就業自力更生」,這其實是一種視線轉移,把原本要關注的貧窮問題,說成為就業問題。當大家關注貧窮情况在惡化時,就搬出「低失業率」來證明扶貧政策的成功;情况就好像學生成績欠佳,老師就以低缺席率來說明教學策略的成功,事實上,卻無視真正要處理的問題。在扶貧委員會成立時,本港的失業率大概是3.3%,而今年公布的數字是3.1%,政府常強調「低失業率」,就是以近乎全民就業的事實來掩飾貧窮的真相。也許,這亦是司長心目中的「階段性成果」。 貧窮所要關注的從來都不是數字,而是活在貧窮狀態中的人。 政府帶頭外判 剝削基層 政府高舉低失業率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斷製造、深化,甚至鼓勵制度中的「惡」。今天本港的貧窮家庭數目已接近60萬,大部分都是從事基層工作的低收入家庭。由於人工持續偏低,即使有工作,也無法應付生活的基本需要,造成了「在職貧窮」的問題。無論如何努力工作,仍然被囚在困乏之中,他們看不見出路,也想不到將來。「大市場、小政府」、「自由市場經濟」等,都是合理化低工資的原因,看似責任不在政府,其實根源是來自政府帶頭的外判制度。  政府要削減人力成本,外判商也要保持合理利潤,外判制度就生出了只看成本、價低者得的投標制度,無權勢、無人脈、無身分的基層工人,便成為了制度中被欺侮、被剝削、「被貧窮」的一群。今天的外判工人,大部分所領取的只是政府所定每小時34.5元的最低工資,每月收入不足8000元,以目前香港生活成本來看,怎樣節衣縮食也生活不了。在這制度下,官商都得到最大的利益,也保障了他們合法地剝削貧窮人的權利和自由。  一味的美化、搬弄貧窮的數字,卻沒有認識、關心貧窮人的處境和原因,按這個思路的扶貧政策是不可能對焦的。目前138萬的貧窮人口,在失業率只有3.1%的映襯下,更突顯了制度的不公。假如扶貧政策只限於公屋及生活津貼等的資助派發,而不去正視真正造成貧窮的原因,繼續深化、鼓勵制度中的「惡」,我城的貧窮人口只會屢創新高。但願從政者可以重新檢討、帶頭改變現行不公義、欺壓弱勢的外判、最低工資等制度,還給他們應得的尊嚴與財富。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跟孩子們談死

死亡,從來離我們都不遠,只是我們一直選擇迴避。約在大半年前,當看見老父的身體因癌病每况愈下,即使心裏有萬個不願意,也要為必會來臨的離別作好預備,特別是對於三個他所愛惜的孫兒。對於孩子而言,生死教育不是事不關己的哲學討論,也不是學校常識科的考測範圍,而是人生必須經歷的成長課。畢竟,過去差不多每個星期日都與爺爺一起晚飯,這個孩子們看似是理所當然的生活習慣,他們要知道終必會有完結的一天。作為父親,明白要給三個孩子的,不純粹是知識上的預備,也是情感上的預備。 借動畫窺探生死課題 我家的孩子都愛看電影,記得一個周末早上,特意跟孩子們在家一起欣賞早前上映的一套迪士尼電影動畫《玩轉極樂園》(Coco),用他們喜歡又明白的方式來接觸「死亡」這個課題。故事以小男孩米高在家人反對下追尋他的音樂夢為主線,米高卻意外地成為了一個只有亡靈才看得見的「活死人」。他來到了「極樂園」,必須找到離世的親人,並得到他們的祝福才能返回人間。可是,當他千辛萬苦找到了曾曾祖母,她卻要求米高承諾放棄音樂才願意給他祝福,我家大小朋友都看得 咬牙切齒。然而,這套電影動畫最特別的地方,是它對「死亡」的描繪和想像。 《玩轉極樂園》電影劇照(網上圖片) 對先人存思念 人死非燈滅 故事以我們不太熟悉的墨西哥「亡靈節」作為背景,用上豐富、繽紛的色彩繪畫出一個多姿多采的死後世界,把原本人見人怕的亡魂都轉化成可愛惹笑的骷髏人,成功地把死亡的恐怖感完全挪走,就連素常怕黑的老三也沒有半點害怕呢。從《玩轉極樂園》,孩子們明白家庭是一代又一代的延伸,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時間,卻又逃不過時間,生命總有終結的一天。更令孩子們感到意外的,就是故事提出的一個觀念:人死並非如同燈滅,而是以另一個方式、在另一個世界存在;但當在世的人不再記掛、不再想念他們時,這些離世的親人便會消失於無有。 當然,我們不是要從宗教角度來討論信仰教義,但思念去世的親人,一起回味過去生活的大小片段,使他們繼續存活在我們的心上,也是難得的安慰。因為這種思念,是源於親情。 醫院道別爺爺 孩子流下離情淚 記得在老父離世的那一個黃昏,三個孩子也來到醫院病房跟爺爺道別。這是他們頭一次近距離面對親人的死亡,是真實的、是震撼的,即使已給他們預備了好一段時間。孩子有淚,不是出於恐懼,而是不捨的離情淚。他們看見站在旁邊的嫲嫲,都轉去抱擁着她,分擔着她的哀傷,每一滴淚,都是明明的親情。 爺爺的喪禮後,又過了一個月。孫兒們每逢星期日總會提起愛惜他們的爺爺,模仿他的說話、表情,笑說着他的烏龍趣事。我看見親情的力量,思念已離世的親人不單沒有給孩子帶來恐懼,也讓他們所記掛的人永遠存留。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冷漠,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特別欣賞善良的人,可能是因為善良的人根本不多,其中,陳啟榮是我由衷敬佩的一位。他的名字十分平凡,平凡得就好像我們小學時候總會碰上的名字一樣。然而,他今天所做的,卻是平凡人都不願意做的殯儀工作,我與他的相識,得從一位在劏房獨居的叔叔的故事開始。 過去兩年,都有和義工去探望、關心一位住在劏房的叔叔。這位叔叔身形肥胖,不善詞令,因有長期病患,沒有固定工作。他只能在精神好一點的時候,靠做一些散工來勉強維持生計,生活得相當困苦。貧窮與頑疾,使他沒有朋友、沒有娛樂,他臉上也不曾有過笑容。在病情嚴重的日子,他不得不整天都臥在牀上,可是木蝨、蟑螂卻怎也不會讓他有安睡的可能。在臥牀的日子,區內的社會服務中心也有義工把飯盒送到他家,但他總要花上好一些工夫才可以坐起來,望着與自己一樣慘白無力的飯盒,喘着氣,根本吃不下。 放棄專業 助貧苦人家治喪 或許是生活得實在太苦,連上天也不忍讓他繼續捱下去,一天,我們收到這位叔叔在劏房內病逝的消息。知道叔叔沒有親友,沒有人會替他辦理身後事,然而,在我來看,不論貧富,生命的價值同是尊貴、同是值得帶着尊嚴地離開。於是,我和同事就決定為他作最後的送別。 為陌生人籌辦喪禮不易,要為一位陌生的貧窮人辦喪禮就更是困難,幸運地,一位牧師介紹了啟榮給我認識。 他聽了這位叔叔的故事,就一口答應無條件地為叔叔辦理身後事。由往醫院領取死亡文件,到政府部門辦理死亡證,申請火化爐,預備棺木、相片、鮮花、靈車、仵工,認領遺體,安排安息禮、火葬禮等等,他都一一細心地安排妥當。沒想到,這麼熟練的他也是「半途出家」的,過去他是一位工程師,卻因為看見貧窮人在喪事上的無助與無奈,就毅然放棄了原本的專業,以慈善基金形式來幫助貧窮人,每天穿梭醫院、殯儀館、長生店、火葬場,作沒有人願意做的事。 將盈利補貼窮人身後事 啟榮本身並不富裕,也沒有能力聘請員工,所有事情都要親力親為。他替貧窮人辦理身後事的經費,主要是來自幫普通人家辦理喪事後所賺取的盈利和捐獻。因此,我父的喪葬事宜,包括安息禮拜和火化禮,都是委託啟榮的恩臨萬邦慈善基金來幫忙打點的,相信一生樂於助人的父親,也希望我們在籌辦喪禮所付出的,可以成為貧窮人的幫助和祝福。 冷漠,不是我們唯一的選擇,在這個充滿競爭、事事講求自身利益的都市,原來仍然有人願意義務地為貧窮人辦理喪事,替素不相識的親屬奔波勞碌,為的,只是在一個看似冷漠的城市,傳遞一份人與人之間久違了的愛,讓人看見:愛,不是傳說。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