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房四寶:叫人擔心的一群孩子

這天在深水埗有會議,會後獨個兒到附近的快餐店吃飯醫肚,坐下不久,就留意到前面一對父女的對話。

「女啊,吃快一點好嗎?我們約好了今天去探訪一些貧窮人,快要遲到了。」父親溫柔地說。

大約10歲的女孩:「不吃!我現在不想去!」

溫柔的父親道:「不去?之前不是你自己說想參加嗎?我們都已經報了名……」

沒等到父親把話說完,女孩就說:「不去!我現在不想去!」

看見父親有點不知所措,但他沒有動怒,口裏的話仍然帶着溫柔:「不可以老是這樣,你趕快吃,探完之後爸爸帶你去吃雪糕。」原來不是第一次,類似的情况相信常有發生。

聽父親這樣說,女孩突然冒起火來,提起了嗓子咆哮:「你沒有聽到嗎?我說不去!不去!不去啊!」

看到這裏,我還以為父親會收起溫柔,教訓女兒一頓,誰不知,那位父親的溫柔無限,呵着女兒說:「好吧,好吧,不去就不去,你慢慢吃,我們下次再參加吧。」

之後,父親就撥電話告訴對方,說女兒今天身體不適,不能參加探訪活動。我實在看得目瞪口呆,只見那個女孩臉上掛着的,是一副勝利的笑容。

這兩年全身投入基層關懷的工作,看見這一代的孩子,實在叫筆者擔心。

然而,我所擔心的不是活在基層的一群,而是來自中產家庭的孩子。曾經有同事對我說,不知為何,中產家庭的孩子都彷彿特別任性、特別自我中心,說好了參加的活動經常遲到,甚至臨時缺席。誠然,每一戶的探訪安排也不容易,受訪者也是特意請假,與孩子留在家中等待客人的大駕光臨呢。

中產孩子特別自我中心?

孩子任性,與貧富無關,而是有容讓他們不斷任性的父母。

就如這天在快餐店內的父親和女兒,他們的角色好像倒轉了,父親不像父親、孩子不像孩子。明白父母都愛孩子,想到自己平日或許沒有太多時間陪伴他們,因此對孩子會多一點包容,即使明明孩子在胡鬧,亦會從孩子的角度去想:昨晚睡得不好、怕陌生、性格內向、年紀還小……,總能替他們找個合理解釋。然而,對任性孩子的包容其實是縱容,他們只會變得愈來愈自我中心,每當遇到不如意就大發雷霆,埋怨別人不遷就自己,卻從來不會考慮父母、別人的感受。

溫柔≠無規矩 父母做回父母

從孩子的角度去想是對的,但對他們任性、自我的行為,不能視若無睹或息事寧人。父母就是父母,我們的角色不是替孩子的行為找藉口,而是為他們的行為訂立界線。不論貧富,孩子都不能失去對父母、對別人的禮貌和尊敬,也要對自己的選擇、承諾負責,不可隨便出爾反爾。對孩子溫柔,不等於沒有規矩,只要父母做回父母,賞罰分明,做法一致,孩子就會做回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