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教室:半天 vs. 全天

教育界近期鬧得最熱烘烘的話題定必是小學全天復課。根據教育局的規定,小學如合乎疫苗接種率標準,可於12月1日起安排全日面授課堂。經過兩年多的半日上課及網上授課,相信家長也擔心子女能否適應每天漫長的上課時間。而對於這個新安排,不少校長和教師早前定必也非常煩惱,畢竟兩種上課形式各有千秋。 課堂時間: 相較半日課堂,全日授課形式之上課時間較靈活。礙於課時的限制,有些學校在半天授課時,將原來課堂的時間縮短,以致學生的學習進度減慢,而恢復全日授課後,學校便可恢復原來的課時,讓學生學得更深更廣。不過,恢復全日學習並不代表學生就要安坐課室裏上一整天的課。有些學校維持原有時間表,將下午改為課外活動或功課輔導時段。早於疫情出現前,我校已採用「上午授課、下午活動」的形式,發現這種授課形式的效果非常理想,教師有充足的授課時間,而學生也可在校完成當日課業,讓學生在放學有自由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在學習和生活中取得平衡。現時,教育局亦向學校推廣這種學習模式,可見這種方式行之有效。 全日上課 擴闊社交 朋輩相處: 對小朋友而言,校園生活除了學習外,最重要的就是每天與同學的玩樂時間。的確,在學生成長階段,朋輩關係對他們尤其重要,但受半天授課所限,小朋友在校的自由時間大量縮減。恢復全日授課後,小朋友有更長時間與同學聊天和玩耍,例如於午膳時段後的長小息玩樂,擴闊自己的社交圈子,也可學習待人接物的技巧。此外,大部分學校會於下午舉辦不同活動,透過團體遊戲等活動,促進學生彼此的溝通和合作。此外,全天授課提供機會讓學生共膳,增進感情,我校教師更會相約自己的學生一起共進午餐,從而增加學生對彼此的了解。 多元智能: 早前受疫情所限,學校只能有限度舉行課外活動,並把大部分課外活動和訓練班安排於下午舉行,但只有滿足疫苗接種要求的學生能參與,以致其餘學生失去不少發展個人潛能的機會,尤其是家庭經濟能力有限、沒有能力參與校外課餘活動的基層學生。推行全日課堂正好讓所有學生有同等的機會,參與各項學校安排的課外活動,也能按個人意願和興趣,揀選心儀的興趣班,發展個人興趣與專長,促進學生個人成長。 個人時間: 相比現時半日學習,恢復全天上課會使學生的自由時間減少。學生的放學時間由中午時段延至下午4時許,若學生在放學後仍有興趣班和要完成課業,他們的自由時間便會大為壓縮。閒餘時間減少或會導致學生欠缺放鬆身心的機會,令他們積聚大量的壓力。反之,若維持現時的半天上課形式,學生會有較多空閒時間,有更多空間做感興趣的事,以及有適當的親子時間,加強親子關係。 不論是維持半日學習,還是改變成全日上課形式,關鍵始終在於家長和學生如何調節個人心態應對這種授課形式。祝願大家復課順利,不論是哪一種學習形式,學生也能盡快適應,而且有更愉快的校園生活。 文:黃偉立(通德學校校長) 自小古靈精怪,好動多言,現為一校之長,化名「蒲公英」,希望分享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將愛的種子散播開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9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蒲公英教室:人生的選擇

最近我的朋友喜獲千金,他們懷着開心和興奮的心情迎接新生命,實屬可喜可賀。另一邊廂,校內一名學生因病與世長辭,聽到消息後我心裏很沉重。雖然從入學開始已知道他患病的事實,他亦因病甚少回校,但每當他回到學校或在網課與同學見面,總是笑臉迎人,充滿朝氣,為身邊的人帶來溫暖,這些片段彷彿就像昨天剛發生一樣。他的生命縱然短暫且充滿痛苦,卻活在當下,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把人生過得有意義和快樂,而父母和認識他的人都很欣賞他堅強且開朗的性格。 反思人生意義 生離死別是人生必經的階段。迎接新生命固然讓人充滿喜悅,但當人生快要走到盡頭時,你可曾想過自己會是充滿着遺憾,還是不枉自己曾有意義地活過呢?雖然我沒法回到嬰兒階段,把自己的人生再活一遍,但最近的遭遇不禁讓我靜下來反思自己的人生,發現長大後有很多事想嘗試卻未付諸實行,而阻力往往來自學業和工作。 回想起小時候,上學很輕鬆,功課量並不高,每天放學後有很多空閒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跟三五知己結伴到公園玩耍直到黃昏,又或者在家中觀看兒童節目和喜愛的卡通片,而且還有時間閱讀自己喜歡的圖書,生活既充實又快樂。反觀現在的小朋友,每天要面對着龐大的課業壓力。早前看到新聞,指出香港教師的改簿時間為全球之冠,可想而知,現今學生的功課量非常高。事實上,現今的課時較以前長,科目和功課也較以前多,課程內容亦愈見艱深,但學生成績卻未有突飛猛進,同時亦犧牲了小朋友快樂的童年,這值得嗎? 生命不在乎長短 只在乎是否精彩 當那個小朋友用有限且短暫的人生,活出有意義且快樂的生活時,這不禁讓我反思,什麼是人生的意義?步入社會後,成年人生活變得更忙碌,日復一日地工作。有些人缺乏目標,選擇一份沒有興趣的工作,無意識地、營營役役地工作,鮮有機會歇息,盲目地生存着。另一邊廂,有人卻選擇一份有興趣的工作,並以工作為達成個人目標的工具,以及善用公餘時間,繼續發展自己的興趣,或是展開新的挑戰,嘗試自己感興趣的事,並為自己的目標努力,有意義地生活着。 無可避免,每天我們要面對不同的事,但可以做的事也很多。我們可以想清楚自己所重視的和所喜愛的,選擇每天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讓我們有充實的一天。生命不在乎長短,只在乎是否活得精彩和有價值。 文:黃偉立(通德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自小古靈精怪,好動多言,現為一校之長,化名「蒲公英」,希望分享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將愛的種子散播開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8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蒲公英教室:應對子女升中新挑戰

在過去一個月,我參加過不同學校的畢業典禮,但最難忘的必定是我校的小六畢業典禮。在畢業生獻唱的環節中,熒幕播放他們在校6年的生活點滴。看到他們小一時天真爛漫的樣子,彷彿只是昨天的事,轉眼間卻已變成少男少女,讓我非常感觸。典禮完結後,我跟畢業生家長聊天,他們一方面感謝學校對學生的栽培,另一方面亦擔心子女未能適應升中生活,無法應對挑戰。 升中後三大改變 學業成績:以往在小學時,學生只需學習4科主科,學習範疇相對狹窄。然而,他們升中後卻要接觸不少新科目,例如中國歷史、科學、地理和歷史,升讀英中的學生更要適應教學語言上的轉變,以英語學習數學和科學等新科目,使從小以母語學習的學生吃不消。此外,小學時同學間的能力差異較大,但升讀同一所中學的學生能力較接近,導致部分於小學名列前茅的學生,會因為激烈的學業競爭,考獲未如理想的名次,令他們心情低落。 人際關係:學生於小學六年的生涯中建立了一個固定的朋友圈子。然而,升中後卻要與好友分道揚鑣,同時要適應中學的新環境,並接觸不同背景的新同學,建構新的社交圈子。一些學生或會因其慢熱或內向的性格而難以結識新朋友,無法融入新的朋友圈子,甚至陷入被同儕排擠的處境,使他們逐漸抗拒上學。 個人成長:踏入青春期,學生會出現生理改變,例如臉上會長出暗瘡,影響他們的外表,青少年或因着重個人外表而產生自卑感,影響其自信心。此外,學生往往會希望擺脫父母的約束,獨自處理事情,例如獨自上學和放學,以及與朋友外出,渴望獨立自主。有些學生甚至會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拒絕與家長分享私事,甚至起衝突,影響親子關係。 家長適時支援 儘管子女踏入反叛期,未必事事聽從父母意見,但在他們面對挑戰時,家長還是要適時提供支援,協助他們度過中學生活。 1. 學習放手 讓子女碰釘 部分父母會採取過度保護的方式管教年幼的子女,生怕他們受傷害,也擔心他們因缺乏能力而吃苦受累。然而,青少年渴望獨立自主,如父母繼續以此方式管教升中子女,只會令他們更抗拒與父母溝通。因此,家長應學會放手,給予子女機會多作嘗試。過程中他們或會遇到不少挫折,但亦能從中學習應對難關和壓力,提升其抗逆力。 2. 多觀察及聆聽 適時介入 學習放手不代表完全放任子女,畢竟家長亦要確保子女不會做出犯法的事情。然而,若家長採取權威型管教方式,總是責備或命令子女,要求他們聽從自己的意見,子女只會更抗拒與父母溝通。父母可充當子女的朋友角色,與他們建立較平等的親子關係,讓他們更願意分享自己的喜與憂,家長便能藉此從旁觀察和聆聽子女。當發現子女遇到挫折、結交損友或染上惡習,才適時介入,與子女溝通了解問題,甚或向學校社工求助。 3. 少責備 多包容 在成長的過程中,子女難免會犯錯。如果盲目責備子女,他們只會覺得父母無理,更抗拒與父母接觸。相反,父母應保持冷靜,透過溝通了解子女犯錯的背景和原因,從中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要,之後方以溫和的態度,讓子女知道事情的嚴重性,並確立子女正確的價值觀。 子女步入另一階段,進入「大人預備班」,定必會面對不少變化。若家長及時提供支援,相信子女定能順利適應新生活。如果家長有壓力或感到無助,也可以與學校社工聯絡,家校合作,定必事半功倍。 文:黃偉立(通德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自小古靈精怪,好動多言,現為一校之長,化名「蒲公英」,希望分享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將愛的種子散播開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0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蒲公英教室:選校該以子女需要為重

根據教育局公布,本年度統一派位和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的兒童數目合計,整體滿意率接近九成。不過,還是有家長因子女未獲心儀學校錄取,需要到處找學校。 選校關鍵 切合學生能力 獲派第一志願,就保證學生會有愉快的校園生活嗎?不一定。因為不少家長在選校時,都是取決於學校的聲譽和學生成績,卻忽略了子女的自身性格和能力。假若家長替孩子錯配學校,或會帶來不良後果。例如學習能力較低的小朋友,入讀了傳統名校,面對沉重的課業壓力和經常測考不及格,會失去學習動機和信心,久而久之,影響心理狀態,嚴重起來,甚至患上心理疾病,得不償失。當然,這並不代表所有學生都不該入讀名校,不少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在名校裏一樣可過着愉快的校園生活。因此,選校的關鍵,在於該校是否切合學生的能力,能讓小朋友在校內一展所長。家長在選校時,可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 學生性格和喜好 選擇學校的首要條件是要與學生的性格和喜好匹配。針對較好動和活躍的小朋友,家長可以挑選課外活動較多元化的學校。學校着重小朋友的五育發展,即「德智體群美」五個學習目標,而課外活動對於學生的五育發展具有顯著的效果,例如參與籃球隊、足球隊等運動隊伍可培養學生的「體育」,提升學生的抗逆力和自信心,有助確立學生的自我形象。針對較文靜的小朋友,家長則可挑選閱讀風氣較濃厚,或有更多靜態活動的學校。試想想,若葡萄牙球王C朗在香港傳統名校讀書,無法發展其足球的興趣,相信也難以取得現在的非凡成就。因此,選擇一所教學理念與子女喜好和性格匹配的學校,對學生自身發展尤其重要。  2. 學生的學習模式 家長可針對學生的學習類型,選擇具有相應學習模式的學校。以聆聽觀察型學生為例,這種學生擅於用眼睛和耳朵接收信息,透過文字、動作和聲音等理解和學習內容,適合入讀以傳統方式學習的學校。然而,若我們要求活動學習型學生安坐教室學習,他們會缺乏耐性,所以他們適合入讀以活動教學為學習方式的學校。教師透過設計多樣的課堂活動,例如角色扮演等,讓學生從活動中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個人潛能和提升其自信心。  3. 家庭支援 子女個人成長有賴家校合作。因此,家長在選校時亦可留意自己能否配合學校的發展。以教學語言為例,不少傳統名校會以英文作為授課語言,學生在家中要以英文溫習和完成課業,當遇到困難時,子女難以獨自處理艱深的英文題目,定必需要父母的支援。如果家長能夠配合學校,在學習上作為子女強大的後盾,將有助子女順利適應小學生活。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過:「幸福是把靈魂安放在最適當的位置。」作為父母,若我們能夠真正了解子女需要,選擇最適合他們能力和性格的學校,讓他們在正確的地方發揮個人潛能,相信他們定必能以學習為樂,享受愉快的校園生活。 文:黃偉立(通德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自小古靈精怪,好動多言,現為一校之長,化名「蒲公英」,希望分享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將愛的種子散播開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2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蒲公英教室:陪伴子女 愉快適應校園生活

第五波疫情終告回穩,特別暑假亦完結。自從2月農曆新年後,學生便一直在家上網課,同學之間已逾2個月沒有碰面。現在大家終於能夠回到學校上課,重拾校園生活,教師、家長和學生定必感到又驚又喜。孩子可與同學們再聚,實屬一件令人欣喜的事,但在疫情陰霾下,大家亦擔憂會在校內染疫。然而,我相信,儘管疫情並未完全清零,但在社會各界努力下,基本上已受控,再加上每間學校都費盡心思,做足防疫措施,設法保護學生,家長不用太擔心。 觀察子女復課狀態 家長反而應該留意子女復課後的狀態。經歷停課和特別的暑假後,學生或會因為長期沒有回校上課而感到不適應,因此家長需要關注子女的心理健康,可透過以下幾點去觀察: 功課壓力 復課後,學生回復每天都要做功課的日子,部分同學甚至要花上大半天時間才能完成,休息和玩樂時間大為減少,壓力也隨之增加。 家長可提醒子女先獨自完成較簡易的題目,把較困難的部分留空,之後再在家人陪伴和支援下,完成這些題目。家長未必要提供答案,但可引導子女思考問題和作出提示,那孩子便不會因為處理不到而感覺無助和有壓力。反之,在復課初期,家長不應以命令方式強行要孩子自行完成所有功課,也避免用責罰的方式,否則會令子女自信心受挫,壓力更大。 朋輩壓力 由於在網課期間,同學之間沒有實體見面,復課時關係或會變得疏離,加上要重新適應群體生活,較內向的同學或會難以融入朋輩之中,並感到不安和焦慮。 父母可扮演聆聽者的角色,鼓勵孩子談談校內的情形,讓他們有傾訴的渠道,藉以分享喜與憂。在聆聽的過程中,更要給予孩子鼓勵和支持,讓他們感到被關愛。值得留意的,是父母毋須向子女分析問題所在,也不應給予意見,更加不要批評和責備他們,只需單單專心和聆聽子女的感受便可以。 評估壓力 默書、測驗和考試素來都是學生的主要壓力來源。根據香港青年協會一項有關學生復課後感憂慮事項的調查,近八成受訪學生表示因應付測驗和考試感到憂慮,另有逾六成學生擔憂成績未如理想。 適當獎勵 提升孩子自信 筆者建議,家長可多抽時間陪子女一起溫習,讓他們不會感到無助和孤單。當小朋友溫習表現不理想時,也避免過分責備,宜勉勵子女。此外,家長在訂立分數目標時,須考慮子女的學習能力,切忌目標過高,要訂立合理的分數要求,例如較上一次評估進步5分。當孩子表現達標時,不妨給予適當的獎勵,提高子女的自信和能力感。 小朋友的壓力,往往是來自家長過高的期望,父母亦有機會在言談間無意中傷害子女的心靈。因此,在開學初期,家長應放寬心胸,包容子女,並且多鼓勵和擁抱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愛,帶着喜樂的心重返校園。 文:黃偉立(通德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自小古靈精怪,好動多言,現為一校之長,化名「蒲公英」,希望分享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將愛的種子散播開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5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蒲公英教室:不一樣的暑假

疫情再襲,政府宣布將暑期提早至3月。消息一出,相信不少家長也會因迎接不「暑」的暑假感到措手不及。 以往的暑假,學生已經完成該學年課程,家長會安排不同課外活動,甚至一家到海外旅行,讓孩子暫時放下學業,放鬆身心,好好休息,真正投奔暑假。然而,今年暑假史無前例地提前,家長陷入兩難,原因是假期後,子女要重新追趕本學年的學習進度,部分學生更要面臨考試,假若在暑假讓子女大玩特玩,會擔心他們重返校園久久未能投入,家長該如何是好? 確立目標 制定時間表 本年暑假共有6星期,如何善用這段時間十分關鍵。若孩子缺乏目標,渾渾噩噩,便如同虛耗光陰。因此,家長可跟子女一起訂下暑假目標,如學習目標、玩樂目標等,不要只偏重學術。目標不必遠大,卻要清晰和具體,例如完成10盒LEGO積木、學會煮10道菜式、看完1套《屁屁偵探》、閱讀10本書籍等。在學習方面亦然,家長在計劃跟子女重溫和預習課題時,可訂立每天的頁數。每天完成數十頁當然不切實際,重點是讓子女暑假期間玩樂有時,學習有時,開學自能輕鬆投入學習。 目標因人而異,親子一同訂立目標的過程才至關重要。我建議父母可先計劃玩樂目標,引起子女對訂立目標的興趣。確立目標後,便可着手訂立時間表。時間表該包括學習、活動和作息時間三環。過程應與孩子商量,他們會對實行目標更投入。 設獎勵計劃 孩子更投入 香港有不少雙職家庭,子女放暑假,父母依舊要兼顧工作。讓子女參加專業導師課程,就不怕子女無所事事了。儘管現時疫情嚴峻,不少學校和校外機構仍提供各類型網上課外活動,讓子女能安坐家中學習新技能。另外,為孩子規劃課外活動之餘,亦應加入親子時間,加強親子關係。 此外,父母亦可以為子女制定獎勵計劃。每當孩子完成當日目標,父母可給予貼紙作為獎勵,當子女的貼紙累積至特定數目,便可換取禮物,父母甚至可在暑假完結後向子女頒發獎狀、獎牌或獎杯等,讓孩子更熱中於實現目標。 面對同一處境,人人選擇不同,但只要好好規劃,家長與學生都能享受這突如其來的暑假,絕不會浪費時光。 文:黃偉立(通德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自小古靈精怪,好動多言,現為一校之長,化名「蒲公英」,希望分享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將愛的種子散播開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8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蒲公英教室:MIRROR的信念與堅持

去年雖然困難重重,但我們能夠安然度過此不平凡的一年,還是滿滿感恩。新年伊始,在此祝大家新年快樂,各位也是時候跟子女回顧去年,並盼望今年,訂立新目標。 去年香港樂壇最火熱話題,必數音樂組合MIRROR,我相信3歲到80歲,都聽過這12人男子跳唱組合。這班大男孩,在3年前參加了一個電視台舉辦的才藝比賽,繼而被選拔出來組團。參賽前,他們大多寂寂無名,只是一群熱愛音樂和舞蹈的小伙子,為追求理想,過五關斬六將,希望在比賽爭取佳績。出道後,又虛心努力求進,最終成為擁有無數「鏡粉」的歌手。MIRROR初出道時,根本沒太多人想到這男子組合可如此炙手可熱、街知巷聞。MIRROR的確為近年氣氛嚴峻的香港帶來一點生氣,也鼓舞了有夢想的年輕人。 現實無阻舞動的心 成功非僥倖,MIRROR成功除了他們努力不懈外,最重要是他們對追夢的堅持。正如電影《少林足球》內充滿哲理的一句對白:「做人如果無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MIRROR成員Anson Lo不當「鹹魚」,他為實現夢想,毅然放棄完成大學課程,以舞蹈員和舞蹈導師身分去發揮跳舞潛能。他曾在訪問中透露,教跳舞初期,最低僅得$1400月薪,薪水不足以應付生活開支,家人也因擔心他不能養活自己而力勸他放棄,關係鬧得很僵。他於是努力工作,半年後終於能給予家用,讓家人放心。如果他因為外在阻力就輕易放棄夢想,我們就不會看到今天在台上表演揮灑自如的他了。 另一名成員姜濤,提到他自小的夢想就是成為歌手,念小學及中學時看到很多同學參與校際歌唱比實,很羨慕他們勇於嘗試。最終,他儲夠勇氣,決定放手一試,結果成功了。他曾說:「生活的苦澀是必然的,但我們必須懂得從中找到一點甜,才能夠向夢想進發。」你又會支持孩子「追夢」,成為他的一點甜嗎?如果孩子的理想看似遙不可及,你會批評他不切實際,還是陪伴他向前邁進? 豪言非胡說 為夢想打拼 姜濤在不久前的音樂頒獎禮上聲稱香港可以成為亞洲第一,他心知有人覺得他癡人說夢,但他卻謂「遠大目標源自細節」,決定先做好作品。我欣賞他矢志要有一番作為的心。這個目標當然遙遠,但目標明確才能有清晰的方向,知道自己要怎樣進步才能一步步接近目標。 新一年,希望讀者都能夠「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着標竿直跑」,大家一齊為夢想努力打拼。 文:黃偉立(通德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自小古靈精怪,好動多言,現為一校之長,化名「蒲公英」,希望分享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將愛的種子散播開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0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蒲公英教室:鑑貌辨色 防範學童輕生

開學只有兩個多月,接連發生懷疑學生輕生的事件,令人憂心。為人父母自然特別緊張,生怕子女一時想不開,成為悲劇主角。2016年,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指出,學生的自殺行為由多項互相影響的因素造成,包括:精神健康、心理因素、家庭關係、朋輩關係、學校適應和學業壓力。 以為輕生學童大多因為成績欠佳,不堪學業壓力而走上絕路?其實就讀名校、成績優異的學生同樣高風險。在2016年底發布的《防止學生自殺委員會最終報告》,檢視了3個學年涉及中、小學生的38宗輕生個案,「9人稱擔心學業問題,但只有5人的學業成績未如理想,其餘各人的學業成績均達到一般或優良水平」。看到報告,我覺得很痛心。究竟是學童對自己要求過高,導致壓力爆煲?還是壓力來自家長不切實際的苛求,拿不到100分就會被怪責不夠努力? 去年疫情嚴峻,長時間停課影響了學生的社交生活,容易令他們感覺寂寞及產生疏離感。我也為此特別提醒教師及社工要提高警覺,注意學生的情緒起伏。當然,家長平日的觀察更為重要,及早發現異常,可及時處理問題。以下都值得家長留意: 1. 子女有沒有自殘行為,如𠝹手,拔頭髮等? 2. 子女有談論尋死的方法,或死後居住的地方、生活嗎? 3. 子女生活習慣有否改變,如沒精打采、寡言,對任何事情皆無興趣? 4. 子女曾談及身後事,並把最愛的東西送贈別人? 如果孩子出現以上其中一個狀况,家長切勿拖延,應馬上告知學校教師及社工,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ABC法則:陪伴、肯定與關心 在防範學童輕生的問題上,家長提高警覺是治標,多關懷與鼓勵孩子才是治本良方。我鼓勵家長從A、B、C入手,讓孩子快樂地成長。 Aware & Accompany︰多注意小孩情况,尤其關心他們的情緒變化,也要當心自己的說話有否對子女構成壓力,或傷了他們的心靈。另外,多觀察子女的喜好,陪伴他們做喜歡的事,也幫助他們培養有益身心的嗜好。假如覺得小朋友只愛打機,那家長就要反思,假日有否主動帶小朋友到郊外走走呢?自己又是否常滑手機,忽略了親子溝通? Build up︰多鼓勵、讚賞、肯定孩子的努力,增強他們的信心。家長不要只着眼於分數,而是要看他們在過程中有否投入、有否付出努力。也應教導孩子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要學懂欣賞自己,並接納自己的缺點。 Care︰除了口頭關心,也多擁抱表達愛意。建議家長每晚睡前抽15分鐘跟子女傾談,不要只關心學業,提醒自己細心聆聽,並代入孩子的處境,不要作負面的回應。 要小朋友愉快成長,父母的陪伴與同理心,都是不二法門。自殺個案一宗都嫌多,家長別待事情到了不能逆轉的地步才追悔! 文:黃偉立(通德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自小古靈精怪,好動多言,現為一校之長,化名「蒲公英」,希望分享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將愛的種子散播開去。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3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蒲公英教室:奧運會的啟發 多元發展成就更好的人

猶記得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滑浪風帆選手李麗珊獲得香港首面奧運金牌、實現「零的突破」後,這位「風之后」受訪時激動高呼:「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此金句多年來仍不時被引用。相隔25年,劍擊選手張家朗在本屆東京奧運再為香港摘金,消息令人振奮。 這令我想起早前在網上看到的一個構想故事,主題是「假如足球員C朗出生於香港」,這個香港C朗會被考試、功課及課外活動攔阻,縱使有驚人的足球天分都會被埋沒,最終未能成為足球員。故事雖然純屬虛構,但乍聽也相當可悲。香港教育給人的印象仍舊是高壓、填鴨式,未能在學科成績以外造就學生,啟發他們其他潛能。但今屆奧運會的張家朗,以及憑游泳項目兩奪銀牌的何詩蓓,讓我反思教育的意義與真正目的。 教育不單是知識傳授,也應着重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培育各類人才。 只要努力 一定可以做到 張家朗奪得花劍項目金牌的過程絕非無風無浪。八強賽一役,他一度落後9比14,差1分就要落敗,但他未有放棄,調整心態後1分接1分的追,連追6分,以15比14反勝對手,晉級繼而勇奪金牌,與「香港第一金」得主李麗珊對談時說:「證明到香港人仍然係得,不要想着只是一個小城市,與國家相比很難,只要盡力、努力,都一定可以做到,不要放棄。」可見運動讓他成為一個堅持向目標邁進的人,面對逆境不屈不撓的價值觀也從運動而來。 父母作後盾 站上世界舞台的助力 張家朗也感激父母支持自己中四後轉當全職運動員,他知道這對家長來說是冒險的決定。張家朗有父母作後盾,也是他站上世界舞台的助力。 今屆奧運會成績同樣亮麗的,還有何詩蓓,她更多次刷新亞洲紀錄。我有朋友曾是她的老師,他提及那時她經常要請假比賽,學校不但沒有阻止或斥責,反而支持她,讓她一步步實現理想。父母對她也投以信任,多番鼓勵她不要放棄游泳天分,她得獎後也不忘多謝父母說:「沒有他們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雖然何詩蓓在成長階段花了大部分時間在游泳訓練,但她懂得分配時間,並無因而耽誤學業,中學文憑試7科考獲35分佳績,再負笈美國密歇根大學。此外,她更考獲8級鋼琴。運動、音樂、學業可以並行,除了她自身的堅毅,學校與父母的支持與配合皆不可或缺。 今年吸引我追看的奧運賽事,還有新增項目──滑板。學校本學年舉辦滑板班,乃由於去年有學生跟我說希望學習「踩板」,我便給他們開班。他們短時間內玩得頭頭是道,而且十分享受過程,讓我喜出望外。年僅13歲的女子街式滑板金牌得主西矢椛,乃日本史上最年輕的金牌選手,她之所以能創造歷史,全賴因為有機會從小學習滑板。我們能否給孩子多些機會,讓他們展現各種才能?誰說下屆奧運冠軍,不可以是他們? 文:黃偉立(通德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自小古靈精怪,好動多言,現為一校之長,化名「蒲公英」,希望分享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將愛的種子散播開去。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8期]

詳細內容

蒲公英教室:鬆開執念自有生命的火花

早前觀賞動畫電影《靈魂奇遇記》(Soul),讓我有很多反思。故事講述主角Joe在中學教音樂,常感懷才不遇,夢想是成為出色的爵士樂鋼琴家;好不容易獲得大顯身手的機會,卻不幸意外身亡。他心有不甘,誓要把靈魂從鬼門關拉回來。他發現只要說服不肯誕生為人的「靈魂22號」尋找「生命的火花」,他就有機會死而復生,重返人間。 靈魂奇遇記的啟發 父母普遍「望子成龍」,期望兒女成為律師、醫生、工程師等專業人士,擁有所謂的「成功人生」。為此有些父母千方百計催谷子女,報讀各式各樣的補習班或興趣班,只要子女稍為達不到要求便大聲指罵。但這往往招致反效果,令子女愈來愈提不起勁學習,甚至因壓力沉重患上情緒病。 電影中的Joe執著於圓夢,認為這是生於世上最大的意義。可是他為爵士樂天后Dorothea伴奏後,卻沒有預想的狂喜,只覺得「原來不過如此」。Dorothea跟他講了一個小故事:小魚追求活於大海,大魚告訴牠「你就在大海中呀」,小魚卻說自己只是在水中,牠渴望的是大海。 平淡不等於平庸 我們常被灌輸「要追求夢想,才無悔人生」。正如Joe渴望偉大成就,努力爭取當然很好,可是如果小朋友像靈魂22號,沒有世人眼中驚天動地的夢想,又是否等於一事無成?22號歷經千年,有不同偉人當他的生命導師,但他仍未找到「生命的火花」,但當他進了Joe的肉身,感受到pizza滋味、微風送爽、落葉之美,初嘗人間細碎美好的他,有了當人的渴望。大夢想與小確幸都可以是生命的火花,毋須比較。人生的意義,不以是否熱中於追夢來量度,懂得活在當下,即使恬靜平淡,人生也可以充滿「火花」。淡如水,細細品嘗一樣能嘗出甜味。人一旦習慣,容易變得麻木,要常提醒自己打開五感生活。 好好感受每道微小 電影兩個主角形成強烈對比,一個不想生,一個不欲死;一個苦苦追尋,一個無欲無求。其實沒有誰比誰高尚。我小時候很喜歡打籃球,夢想成為NBA球員,這當然遙不可及,但我沒因此而放棄打籃球。人生可以有很多追求,卻不一定翻天覆地才叫成功。在教育路上與孩子同行同成長,期望他們得到愛、懂得愛,細味與子女及學生相處的每個當下,一樣讓我充滿力量。 人生有很多難處,孩子未必達到父母心中所想,但讓他們開拓自己的路,可能比強加「偉大理想」在他們身上走得更遠。孩子自有其生命軌迹,就由他們好好感受每道微小。 文:黃偉立(通德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自小古靈精怪,好動多言,現為一校之長,化名「蒲公英」,希望分享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將愛的種子散播開去。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9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