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孩子心:永不放棄的秘訣
每次只要談到學業,天霖就會說:「我想要棄科啊!數學太難啦!」 有次上課,他看到教桌上那本《超凡學生手記》,說:「這本書挺好看的!」 我問:「對你有什麼啟發呀?」 他說:「我發現自己最大的障礙是自我設限,我常常覺得自己不行,信心不夠,特別在數學方面。」 「每次當我想放棄的時候,我爸就會出現,他每次都是同一句開場白,『要不要幫忙呀?』當他教我如何解題後,我就會有一刻想要再試試,但……真的是那一刻。下一刻再遇到難解的題,我還是想棄科。」 爸爸也曾數學不及格? 我好奇地問:「那又是什麼讓你堅持到現在,繼續嘗試呢?」 他說:「有一次解完題,我爸爸問我,知不知道在他求學階段有什麼失敗的經驗。我就猜他肯定是追不到女孩子,或是做了什麼『偷雞摸狗』的事情被老師抓到之類的。但他竟然告訴我,他中三那年,數學是不及格的!」 「我沒有想過,因為我爸的數學挺厲害的。他告訴我,當時每次做數學功課,就想着要棄科,他試過裝病不考數學,但被爺爺拆穿了,罵了半天。但那個時候感恩有老師的幫助,常常在課後講解題目給他聽,最後在下學期尾的考試中及格了!」 「你知道嗎?他說完這個失敗的經驗後,他拍了拍我的肩膊,說了一句超級『老套』的話,他說不要放棄,繼續努力!」 我笑說:「雖然『老套』,但你聽進去了啊!你爸爸抓時機抓得真準!」 陪伴子女 化解內心掙扎 我常常跟父母分享,時機很重要。天霖的父親不怕孩子的拒絕,每次看見孩子有需要的時候,都是簡單地向孩子重複發出同一個邀請──「要不要幫忙呀?」不但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同時也向孩子傳遞了一個信息──「需要幫忙的時候,我都在」。 就是這份安頓感,孩子不怕跟父親分享自己想要棄科的想法,父親也不急於要求孩子拋棄這種想法,藉着教孩子解題的場景,跟孩子分享自己失敗的經驗,創造溝通的空間。 孩子在過程中,感受到自己被信任以外,他發現原來自己面對數學時覺得困難,想要放棄,並不是只有他一個人是這樣,就連數學很不錯的父親,也有同樣的感受和經歷。 父母們,這代孩子面對的挑戰,大多是來自內心的掙扎,想要向好卻有時內心欠缺力量,提不起勁,他們需要成人作為他們成長上的嚮導,陪伴他們共同面對不同的困境,為他們加油打氣! 文:陳志耀 作者簡介: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8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