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GPS:關注家庭關係 應對幼兒學前焦慮
幼稚園裏,有些幼兒蹦蹦跳跳,主動開朗,有些則內斂含蓄,較為慢熱。在一般情况下,教師只要與幼兒建立關係後,就能促進幼兒間的互動,協助其融入校園生活。可是,有些幼兒表現被動,或會同時表現出不安、頭痛、肚痛,很多時獨個兒坐在一旁,甚至出現缺課情况。如幼兒出現上述狀况 ,教師便需多加留意,因為他們可能已出現了學前焦慮的問題。如幼兒未有得到適切幫助,學前焦慮可持續到成年階段,引致不同的發展挑戰和問題。 焦慮與家庭環境息息相關 據研究,學前焦慮的全球普遍率為9.4%,而在華人地區的普遍率為9.1%至15.2%,即大概每10個學前幼兒中有1人會出現焦慮症狀。當幼兒出現焦慮問題,學校社工或輔導教師一般都會提供改善幼兒情緒社交能力的輔導服務,例如鼓勵幼兒參與社交活動,以及了解幼兒是否有特殊學習需要等。有些幼兒透過特殊教育的安排,以及在教師、同學的鼓勵下,慢慢能夠對學校建立安全感,投入學習。然而,倘若改善了學校環境亦未能有效協助幼兒適應,學校輔導人員便應深入了解幼兒持續焦慮的表現會否與其家庭成長環境有關。 過去研究指出,學前焦慮與幼兒的家庭環境息息相關。融洽的家庭氣氛,互相支持的家庭關係,可開放討論的家庭相處模式能帶給幼兒安穩的生活環境,讓他能自信地向外探索學習。反之,終日處於緊張的家庭氣氛對幼兒來說是無形的壓力,幼兒未有足夠的認知能力去理解家中的情况,心中未能排解的不安便通過退縮行為呈現出來。 了解照顧者有否焦慮 不少中外研究皆發現親職焦慮,特別是母親親職焦慮,與學前焦慮呈正相關。要協助出現焦慮情况的幼兒,學校輔導人員可了解其主要照顧者是否同樣出現焦慮症狀,影響其照顧孩子及回應孩子需要。母親親職焦慮很多時與其高親職壓力有關。研究顯示父親積極參與育兒工作,提升幼兒與父母的優質相處時間,以及擴闊家長間的同儕支持網絡,對減低母親親職壓力和焦慮是十分重要的。 本港現時的幼稚園輔導服務主要是針對幼兒個人訓練及家長教育,較少以整個家庭的需要提供輔導服務。學校輔導人員能在幼兒開始出現焦慮等情緒問題時,及早介入提供校本家庭輔導服務,服務的重點亦不止着眼於幼兒的情况,而是同時關顧家長的狀况,這將有助鞏固家庭成為幼兒最安全的避風港,協助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探索和學習。 文:羅頴嘉(香港教育大學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3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