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教育:TSA再起風雲

TSA這小小測驗,搞到香港教育雞毛鴨血好多年,說它「小題大做」可以,因為世界各地類似測驗都水波不興,唯獨香港熱烘烘風起雲湧;說它「大題小做」也未嘗不可,因為它嚴重破壞初小教育,可是無人理,讓它繼續沉淪。 王師奶說教育局長楊潤雄提出臨時通知10%考生的措施,是足夠不讓操練再起波瀾的絕招,可惜他只精明一半 王師奶說教育局長楊潤雄提出臨時通知10%考生的措施,是足夠不讓操練再起波瀾的絕招,可惜他只精明一半,又推出准許學校全校參加,由考評局將結果回報學校,讓學校跟報告自我改善。局長動機是好的,以為自由參加就沒有問題,誰知問題就出在自由參加和考評局將報告交回學校手上。 據報現有九成官校和160多間資助小學參加全校考試,九成官小參加一啲都唔奇,奇就奇在尚有一成官校不參加。王師奶特別向這一成官校致敬,不在於它們參加與否,致敬的原因是它們特立獨行,有它們自己的選擇,有自己的意志,不因為是官校就一定跟大隊走。 學生臨時揀選 杜絕操練 如果這樣還逼學生操練,除非是腦生蟲。 160多間資助學校就較為複雜,據知有些辦學團體鼓勵屬校全校參加,志在取得考評局報告,用以參考、改善教學,並聲言不會用作屬校間比較。小婦人相信辦學團體的承諾,寄望學校獲得報告後自我裁剪;擔心的,是學校對辦學團體的信任,校長們會想:「辦學團體咁大方?叫我哋全校參加,又唔利用報告結果將所有屬校排名?有無咁蠢吖!」信任是雙向的,一些往績欠佳的辦學團體,好難得到學校校長的絕對信任。還有,辦學團體的頭頭會不時調換,A唔排名,不代表B唔排名,如果不作兩手準備,到時喊都無謂,這是學校操練的誘因。如果楊局長只做上半場,抽取10%學生考試,再加上這10%學生是臨時揀選,無花無假,如果這樣還逼學生操練,除非是腦生蟲。 堅決反TSA家長或再起暗湧 除了學校和辦學團體外,另一個風雲是家長。有一些家長堅決反對小三TSA,他們的反對並非無理,因為過分操練確實摧毁了初小教育。時移世易,楊局長的10%考生計劃,就算如何硬頸的家長都無理由反對楊局長的上半埸。九成的官立小學和160多間資助小學參加全班考試的學校,未經全面諮詢,難保裏面沒有反對TSA的家長,不可小覷這股暗湧,這股暗湧隨時有可能變主流。 王師奶希望沒有扭曲初小教育的TSA,也希望TSA能在正常情况下發揮功能。願辦學團體有遠大的視野,與屬下學校建立互信;願學校領導層不以短暫的成敗為長久榮辱;願家長以平和心態培育兒女。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無法接觸」就劈炮?

一月初,5歲女童陳瑞臨疑遭虐待致死,引致社會質疑教育局跟進學童缺課時處理馬虎,立法會煞有介事討論「保護兒童法改革」和「中央資料庫」。香港就是這樣,賊過興兵,一群議員怕人話佢哋食嘢唔做嘢,平日又唔知做乜嘢,於是當社會發生芝麻綠豆事,就小事變大事,大事變無限大——王師奶當然不是說小童遭虐致死是小事,只不過乘機將平素對所謂(尊貴)的議員印象表達而已。 9年331宗 學童失聯不了了之? 教育局追查兒童的動機,並非防止兒童被虐待,而是防止兒童不上學。早些年有家長不滿學校教育,寧願家教(Home schooling)也不讓家中適齡兒童入學,在香港,這是犯法的。家教的利弊參半,在美國雖可自由選擇家教,最主要看家長的教育程度是否足夠,但仍需很多附帶設備來配合,因為家教最大的弊端是缺乏群體生活。根據香港《教育條例》,6至15歲兒童要定時上學,所以教育局官員一向對學童缺課算是認真處理,可是在過去5年,竟有162宗「未能接觸」缺課個案,頗令人失望。 自從有跨境學生後,學生缺課原因複雜了很多,有退學而不通知學校,有學校故意不聞不問,甚至不上報教育局。學校不上報原因很多,主要是保住學額數目不被殺校,以致出現興德學校所謂的「影子學生」。以王師奶估計,影子學生非興德獨有,一些弱勢學校或多或少都有這些「倩影」存在。就算162宗數字正確,教育局以「未能接觸」為由,就將案件放入櫃桶底或地氈底,從此輕輕放下不理,不認真深究,態度絕對荒謬,也令其他嚴謹的公務員蒙羞;這小組成員把案件輕輕放下,處事態度的草率卻決不能輕輕放過。 由一個不幸女童被虐待而引起162宗學童缺課的「未能接觸」,也算是無心之得。 王師奶旁徵博引,原來資料不止如此:2012年,教育局因地址不詳,放棄跟進山景邨雙屍案中15歲輟學青年個案,其後教育局再被揭發在9年間放棄了331個失聯的缺課學童。係331個,是162個的雙倍有多。小婦人不禁心頭一震,有無搞錯,這樣的政府機構,這樣的公務員,這樣的管理,這樣的教育頭頭——逍遙地戴住特區政府金紫荊勳章的吳克儉前局長。 教局講大話 不用追究? 教育局最近表示,已更改相關指引,經多次聯絡及追查不果後,或把個案轉介警方,又承諾不再因「無法接觸」而終止個案。知來者之可追,是好態度,但不咎既往是間接的放縱。教育局追查學童失聯小組講大話,原來房署證實從未接獲教育局轉介山景邨失聯學童個案。教育局日前交予立法局的文件透露,決定採取更嚴謹程序,增加聯絡和家訪次數,最後會交社署及警方處理,並承諾不再因「未能接觸」而終止個案。 但願這次的無心之「得」,令6至15歲的學童都能接受常規教育。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拍過拖才可教性教育?

如果照劉國勳議員的意思,性教育即是性知識,是有過性經驗的人才可以教;再演繹下去,拍拖=性經驗。媽媽咪吖!請劉議員先將個腦洗白白。 早前,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討論校園性騷擾,議員認為性教育有需要改善。民建聯劉國勳擔心教師唔識教性教育,理由是「可能有啲老師未拍過拖,無經驗,咁佢又點去教呢?」劉議員知道乜嘢叫做性教育否?如果照劉議員的意思,性教育即是性知識,是有過性經驗的人才可以教;再演繹下去,拍拖=性經驗。媽媽咪吖!請劉議員先將個腦洗白白,睇完《學校性教育指引》才亂發噏風。議員水平如此低B,吐血三斗都嫌少。 世界有男人、女人,將來妳們可能會愛上一個男人,愛是好自然的事,但不是隨便的事。隨着愛而來的是信任、責任,而不是放任;男女相處是坦誠、忠誠,而非不誠。 香港性教育起步甚遲,大約是1983年,第一個提議在學校推行性教育的是前拔萃女書院校長西門士夫人。她是一位有遠見的教育家,由於社會保守,學校反應冷淡,沒有學校敢跨出第一步。潮流影響,外國學校多設性教育課程,香港學校逐漸明白,不能再忌諱及逃避,性教育遂以滲透方式分別在常識或生物科進行,直至1997年香港課程發展議會正式公布《學校性教育指引》。 王師奶讀小學五年級時,全無性教育這概念,但校長卻請了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一位講者對同學們講性教育。這位講者將男女生分開,當女生講座時,同學們好緊張,好奇兼期待。五年級時約十一歲,當然不相信老媽話BB係石頭爆出來的謊話,但一切似懂非懂。此後學校安排每月一次類似講座,由校內老師負責。女生講座由班主任Miss方擔任,Miss方好年輕,有無拍過拖無人知,但講得非常好,不單灌輸生理衛生知識,也教我們和異性相處的正確態度。十一歲人,對男女關係如煙若霧,晚晚電視餸飯,總會見到男女恩怨情仇的場面,兄弟姊妹嘻哈大笑,各有領會;父母欣賞埋一份,偶爾品評一兩句,但不會有指引性的教導。Miss方有一段話至今難忘,她說:「世界有男人、女人,將來妳們可能會愛上一個男人,愛是好自然的事,但不是隨便的事。隨着愛而來的是信任、責任,而不是放任;男女相處是坦誠、忠誠,而非不誠。」這幾句話王師奶刻骨銘心,經常用來提醒兒女。 如果睇過《學校性教育指引》就請指出哪些資料過時,開開小婦人茅塞,如果未睇過就請shut up。 指引認真全面 方向清晰明確 1997年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發布的《學校性教育指引》,經歷得起時間考驗,方向清晰明確,它將性教育分為3個領域:知識、價值與態度、技巧(溝通技巧、解決問題技巧、取決技巧)。範疇及目標分5個方向:人的成長、健康與行為、人際關係、婚姻與家庭、社會與文化。詳細列出學前教育、小學、初中和高中教授內容。小婦人認為是一份認真、全面的指引。 黃碧雲質問教育當局「到底知唔知學校教啲乜?」李慧琼及劉國勳謂《指引》經歷21年,已經過時。王師奶好少撐教育局,今次真係要主持公道。21年不算短,有啲嘢一年半載就out,有啲嘢歷久常新,不要以為21年就一定變古董。小婦人懷疑話指引過時的人睇過這本約70頁的《指引》未?如果睇過就請指出哪些資料過時,開開小婦人茅塞,如果未睇過就請shut up。黃碧雲議員,不要因為突發的校園風化案就入晒性教育事,妳問教育局「到底知唔知學校教啲乜?」,教育局梗係知道學校教緊乜喇,他們就是跟指引教囉!教育局唔知,難道妳知乎?教而化之,政而令之,教是盡力而為,化唔化係牽涉好多因素㗎。 立法會有好多有深度的議員,但有更多又懶又自以為是的議員,好心做下功課喇!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事急馬行田三例 融合教育、通識與STEM

王師奶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句諺語有點懷疑,頭痛當然醫頭,腳痛當然醫腳,難道頭痛醫腳,腳痛醫頭乎?但這句諺語經常被人用作譏諷不對症下藥,或敷衍式的醫治。小婦人認為當務之急是頭有病當然要先醫頭,腳有病當然要先醫腳,頭腳的痛苦消除,才再尋找治本的根源。 香港教育要大刀闊斧改革的地方有很多很多,除經常嗌破喉嚨增加大學學位外,又要求縮窄直資和資助學校的距離。 王師奶不關心米缸還有幾多粒米,但時時刻刻關心香港教育的缺失。香港教育要大刀闊斧改革的地方有很多很多,除經常嗌破喉嚨增加大學學位外,又要求縮窄直資和資助學校的距離,高官們固然扮白內障,既得利益者理所當然扮鵪鶉,最費解是受害的資助學校卻噤若寒蟬,難道它們面對快要殺到埋身的危機視若無睹?香港的教育團體例如什麼議會或校長會很多,主事者都該是有識之士,何以都無視這潛伏危機?小婦人心目中認為比較敢言的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校長亦不置一詞,後經人解釋,原來這個會的會員也包括直資學校在內,因此有所避忌。王師奶明白李校長處境,但大是大非之前,一切都要讓路,難道不為資助學校發聲不是罪過? 特殊教育教師比一般教師人工較高,誘之以利,也許有些教師對特殊教育真有興趣,但更多是着眼這個增薪點。 融合教育培訓少 人手不足 香港教育一窩蜂,只要龍頭喜好什麼,手下就不問情由全力推動。想當年,外國推合融合教育,香港就東施效顰;教師無經驗,立刻訓練,現職教師有興趣的就每周上課兩晚,每晚上課兩節,上夠鐘數就成為特殊教育合格教師。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特殊教育教師比一般教師人工較高,誘之以利,也許有些教師對特殊教育真有興趣,但更多是着眼這個增薪點。儘管如此,直至今時今日,特殊教育的教師人手仍是嚴重不足,說真話,區區訓練時數,所學實在有限,怎去面對融合教育的複雜困難吖!這是事急馬行田的一例。 教的不識教,命題的不識命,改卷的不識改卷,答題的更是無所適從,所謂通識教育就在大霧迷離中前進。 全民皆兵教通識 第二例是通識教育,李國章和羅范椒芬心血來潮,在中學推行通識,這推行倉卒過倉卒,教的不識教,命題的不識命,改卷的不識改卷,答題的更是無所適從,所謂通識教育就在大霧迷離中前進。通識教育的誕生有點莫名其妙,大學入學根本不理會通識,本地如是,外地如是,但長官意志凌駕一切,我係局長你唔係,我係常秘你唔係。因為係必修科,整個中學課程大兜亂,部分理科固然要讓路,啲阿sir同miss全民皆兵,話之你教緊中史、地理、又或者你教緊體育、數學,或多或少都要教通識。此情此景,如此這般,何止摸住石頭過河,簡直係將全港教師趕落維多利亞港喇。看!這就是香港教育情况,事急馬行田,大兜亂,著住件前勇後勇的戰衣,向前衝,往後退,屍橫遍野。今日情况雖有好轉,因通識是必修科,佔去節數不少,其他科目亦受影響,尤其是理科。 香港學校又要一窩蜂教STEM,話之你本身教中文、數學甚至體育科,人人都都要兼教一些和STEM相關的科目。 STEM欠計劃 第三是STEM,一些國際級調查或比賽成績,香港學生總被其他國家或地區拋離,於是學者或教育界又探索原因,原來自有通識以來,STEM被冷落。徐立之教授力排眾議,坦率直言本港課程及考試制度令STEM水準下降,STEM和社會進步關係密切,香港學校又要一窩蜂教STEM,話之你本身教中文、數學甚至體育科,人人都都要兼教一些和STEM相關的科目。因時制宜,本來是好事,但無全盤計劃,事急馬行田,教師固然疲於奔命,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全民皆兵,全民皆賊,受害的當然是學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TSA浴火重生

王師奶有時真係好服自己,預測靈過廟街盲公陳。為了面子,吳克儉班舊猢猻一定死撐,小婦人並非馬後砲,有文為證,早知TSA肯定續考,稍為執吓副八字眉同嗰棚西瓜刨哨牙後,TSA百分百重出江湖。楊潤雄始終係醒啲,知道從TSA改名BCA好核突,記者會中,他始終說的是TSA,從無提BCA這個名。小婦人好留心聽,心中拍手掌,口中喃喃自語,慶賀TSA浴火重生。楊局長此舉,除了撥亂反正之外,也給這班過氣猢猻兜巴星。 楊潤雄提出的不記名、不記校、不提供報告給學校,又只抽10%學生應考,這10%考生名單在考試當天才公布,可說滴水不漏,大體而言,王師奶絕對收貨。此情此景,還有什麼誘因要操練?除非有校長腦生蟲才會逼教師去操練。 如果局長加多兩錢肉緊,下達軍令,若操練者,則教局停止津貼,閂水喉,咁就更加「濕水棉花——無得彈」。 會否美名「提醒」重新操練? 香港資助小學校長會名譽主席賴子文暴露了部分校長心態,他說因為TSA(跟隨官方新路線,不說BCA了)的試卷形式和校內的有所不同,所以會讓學生先看一下模擬試卷,提醒考試技巧,鳳溪第一小學校長朱偉林也說會提醒學生有關題型的作答技巧。所謂「提醒」是多此一舉,嚴格點說是立心不良,如果有些學校依足規矩,不提不醒;部分學校藉「提醒」而提高作答技巧,這會破壞考TSA的原意。有「提醒」的動機,就可能誘發各種或隱或現的操練方式,也許是小婦人的過慮。何不清一色大家乜都唔做?那就真正公平公正了。倒是身為檢討TSA委員會成員、中大教授侯傑泰罕有的質疑官方的「三不」效果,他一向是盲目或半盲目的支持官方措施,今次直腸直肚,真是爆了99倍的大冷門了。 不過,楊潤雄只英明了一半,他後半部准許學校可全班考,由考評局提供考試結果,讓學校調整教學方向。從牌面看來,局長想全面照顧,因為參加與否,純屬自願。局長,這恰恰就是操練的誘因,也是向家長和學校埋下衝突的地雷。局長可能原意很好,以為自由參加而並非強制就一定天下太平。人心叵測,唔好給王師奶烏鴉嘴估中,將來小婦人在家教會中,親耳聽到校長宣布:「政府不准透露TSA成績,但我好開心向各位家長透露,我們學校是頂角膏蟹,已沒有進步空間。」家長們聞弦歌而知雅意,歡呼聲和掌聲幾達三分鐘。 楊局長,世上無兩全其美的事,順得哥情一定失嫂意,何不切實執行「三不」? 既然徵詢過專家話10%考生就足夠,那就10%喇,何必狗尾續貂,再搞什麼自願的全班應考!王師奶始終覺得教育界沒有宏觀的遠見,把精力浪費在芝麻綠豆小事上,區區一個TSA,搞足幾年,現在還沒完沒了,幾時有一個國家為一個評估的測試如此大陣仗,你哋好得閒乎! 教協、教聯、教育局,加埋一些林林總總不同名號的團體,應把香港教育的腐爛根源逐一清除才是大道理,王師奶請你們集中精力在增加公立大學學位,以及收窄直資和資助學校的差距,作為改革的第一步。全港教育的有心人,盍興乎來!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一個神童 全班蠢蛋

王師奶未發「偉論」之前,先向聰明的讀者問一個問題:「一班35人,34人捧蛋0分,只有一個攞到100分,這是不是值得驕傲的一班?」題目有點極端,答案已可預知。全班零雞蛋,就算神童攞一千分、一萬分,呢班絕對係成績水皮的一班。世事無奇不有,有人眼中無別物,只見100分,其餘的就好似急性青光眼,忽然失明,睇唔到34隻零雞蛋。 點解王師奶忽然咁囉唆?事緣第179期《Happy PaMa 教得樂》的編者話標題為:「閱讀課堂 港童投入度全球包尾」。全球包尾?唔係啩,咁即係衰到貼地!編者同時又指出「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香港再度打入三甲,僅次於俄羅斯及新加坡。王師奶孤陋寡聞,根本唔知PIRLS係乜,經編者仙人指路,才知是個國際性的評估。參加地區不算少,50個國家或地區的小學四年級學生需要做兩篇閱讀理解。本港共有139間學校參加(385間無參加),結果顯示,香港學生平均為569分,高於全球學生平均的500分。照以前科舉考試,第一名是狀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探花,前三名簪花掛紅,砰砰砰奉旨遊街,值得為香港學生鼓掌,當然更要為幕後功臣的老師喝彩。 閱讀能力佳 投入度低 如果閱讀興趣不大,閱讀信心又低,對閱讀課堂的投入又衰到包尾,點解會攞到全球第三? 編者沈雅詩小姐似乎胸有成竹,早知香港學生必有佳績,認為香港學生「身經百試」,加上TSA的千操百練,從幼稚園開始操操操,練練練,兩篇閱讀真係小兒科,濕濕碎。回心一想,小婦人確實情緒化了一些,聽見香港學生成績好就拍爛手掌,不知內裏包含的鹹酸苦辣,更有好多童真和兒童健康墊底,有被扭曲了的初小教育陪葬。令人更詫異的是同一報告,揭示香港學生在「閱讀興趣」、「閱讀信心」和「對閱讀課堂的投入」三方面,低於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對閱讀課堂的投入」更是全球包尾。媽媽咪呀!呢份係乜嘢報告嚟㗎,一啖砂糖一啖屎,一頭話你頂呱呱,眨下眼又話你好差好差。凡事有因果,但這份報告真係倒果為因,如果閱讀興趣不大,閱讀信心又低,對閱讀課堂的投入又衰到包尾,點解會攞到全球第三?「一個神童 全班蠢蛋」講晒。 香港教育的方向是什麼? 教育局自吹自擂今次報告:「再次證實香港教育朝着正確方向邁進。」這話雖非出自楊局長之口,但身為教育龍頭,若不更正,即係同意。王師奶想問教育局:香港教育的方向是什麼?大部分香港市民正憂心忡忡香港教育一片混亂之際,一個這樣的細眉細眼評估就是香港的正確方向?臉上貼金隨時會貼出大孖瘡甚至滿面麻皮。王師奶想問教育局:「對閱讀課堂的投入」的全球包尾又是什麼方向? 請腳踏實地聽聽編者沈雅詩的話:「何解香港學生的閱讀興趣這麼低?為何他們對閱讀課堂如此提不起勁?是因為排山倒海的功課,扼殺了孩子閱讀空間和雅興?抑或閱讀目的僅僅是為做讀書報告……」沈小姐是有心人,這話不僅教育局官員要聽,校長們要聽,更要自省,一些以家課分量多寡而定教師勤惰標準的校長更要自責,否則你們不配是專業人士。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停留在1950年代的教育思維

教協從去年12月至今年訪問了425名主科小學教師,調查小學生學習狀况。近五成半受訪教師指出,小學生平均有7份功課或以上,8%甚至逾10份;即使周末或假期,八成半教師表示學生仍至少有7份功課,10份或以上功課的已佔四成。半數教師認為功課量很多或偏多,部分認為小學生因而失去假期甚至童年,連基本休息時間都被剝奪。 逾半受訪教師指功課量多 是次調查訪問了425名教師,數目不算少,如果所言屬實(他們沒有不屬實的理由),確是令人驚訝。若發生於1950年代還情有可原,因為距離書塾 (卜卜齋)年代不遠,無所謂教育理論,多做有益是一般概念。王師奶仍記得做過書塾老師的爺爺有句口頭禪:「多聽不如多看,多看不如多念,多念不如多做。」於是學生們終日書聲不絕,桌面上功課一大堆。今時今日,經歷了數十年教育理論新思維的演變,教師們入過教育學院以至教育大學,何解仍以「多做」為鞏固知識的唯一法門? 「多做」非鞏固知識唯一法門 如果晚晚10樣功課,係人都會癲、都會吽喇,仲點會用心思考功課內容?做得完算大命了。 照調查所得,7份功課是基本,但所謂「1份」功課其實很抽象,可能只是抄一兩行字,也可能是三四十題數學。平均算每一份功課15分鐘,也得花上近兩小時,對小學生而言,是不是已經過量?小婦人讀小學時,感覺上功課不少,但一個鐘頭左右已收工大吉,看來不似今日小學生咁淒涼。如果晚晚10樣功課,係人都會癲、都會吽喇,仲點會用心思考功課內容?做得完算大命了。 王師奶諗,教師們都是有識之士,在教育學院又聽過咁多理論,無理由還停留在1950年代的思維中;還有,你畀咁多功課等於搵自己笨,你都要用好多時間改,又要解釋錯在哪裏,否則改來是白改。更奇的是半數以上教師都認為功課偏多,甚至認為功課多會令兒童失去童年,連休息時間都被剝奪。 看來教師們又好明白事理,知道畀咁多功課係唔啱,王師奶不禁要問:「明知唔啱,你又畀咁多?」 教師受制功課「最低消費」? 一位敢言的羅姓老師揭露真相,原來他任教的學校有指定功課數量,如果不按指定,「校長會同你傾偈」。羅老師說得婉轉,把「校長同你照肺」講成「傾偈」,溫柔敦厚,風人以德,佩服佩服。羅老師說「傾偈」的後果影響升遷及續約,不依規定給「最低消費」功課,就會被學校扣分,變相逼教師們給功課時有多無少。現實逼人,炒魷噃,一家大小,教師們可以有Say咩!看來接受訪問的羅老師真係前勇後勇,頗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氣概。「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小婦人向您Salute。 話說回來,係唔係真係有啲咁嘅校長?佢哋都係教育學院或教育大學出身,無理由倒行逆施如此,將教育理念扔入堆填區,唔通做咗鬼就會迷人?王師奶認識幾個小學校長,佢哋都好有理想,學校辦得有條有理,相信停留在1950年代思維、食古不化的「小皇帝」,只是少數中的少數(小婦人也但願如此)。 今年全港小學已行全日制,王師奶希望教育界毋忘全日制的最初構想,讓全港小學生學得愉快,活得健康。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快餐式教育撥款

財政預算案公布了,有人說最大得益者是教育界,有先聲奪人的50億元,2018/19年度教育開支是1137億元,數目不能不算龐大;但仍有教育團體表示失望,指去年教育佔政府經常開支22%,今年跌至20.8%,雖然銀碼上增加了252億,但多屬非經常的開支。 王師奶只懂婆仔數,今年多了252億,感覺上多咗好多錢,財爺對教育算是慷慨。教協葉建源批評20.8%是回歸以來新低,又說不滿預算案不提教師學位化及不增加教師編制。教協的不滿是例牌,但連一向撐政府的教聯,今年也因經常開支下降而口出怨言,又批評預算案不提縮班潮和沒有為STEM撥款,對此「極度」失望。以一向保皇的教聯來說,說得粗俗些,真是雞屙尿。 庫房水浸也不肯增大學學位 教協和教聯的失望是一而二,二而一,王師奶的失望遠比它們宏觀,在改善香港整體教育而言,小婦人有遠見得多。小婦人曾呼籲歷任教育頭頭如羅范椒芬、李國章、孫明揚、吳克儉以至楊潤雄,與其巧立名目攬住什麼毅進、副學士、自資學位等等不放手,每年眼光光望住2萬多成績及格但又無公立大學收容的年輕人,身為教育掌舵人面無愧色側側膊過日子,這叫什麼問責?與其小修小補,供應100個魚柳包、150個豬柳包、200包薯條,一陣旋風過後,捱餓的仍然捱餓,營養不良的繼續營養不良。 以前無錢還有藉口,?家庫房水浸,浸到係又派,唔係又派,寧願派漢堡包也不肯增加大學學位,解決這教育死結。 雖然有人話公務員依章行事,謹小慎微,不會有大魄力搞大製作,王師奶對公務員出身的楊局長仍抱有期望,期望他既然拋得個身入問責行列,就要有一番抱負。財政預算雖然由財政司敲定,但相信教育範疇局長一定被徵詢過,究竟局長有無為2萬多個年輕人爭取過?如果有,局長算是盡了力;如果無,局長要引咎辭職。大學這一關牽動全港家長神經,從幼稚園入學,經歷小學、中學層層關卡,當中包含家長的焦慮、委屈,忍受不足為外人道的困難。如果大學學位能按年增加,大學以下的壓力一定得以紓緩,幼稚園、小學以至中學的學習情况一定有更健康的發展。方今政府財政寬裕,局長若不將死結鬆綁,其他什麼改善融合教育、加強對幼稚園支援、加強全方位學習、什麼一校一社工都無濟於事。放着面前最重要的增加公立大學位不理,偏向細眉細眼的着手。 為什麼?小事容易交差,項目多,好似做咗好多嘢。另一方面,也證明教育局無一個有遠見和有承擔的官員。 王師奶不期望楊局長於短時間內做出很多改革,但大方向仍要確定,大學學位短缺是香港教育百病的根源,另一項要務是拉近直資和資助學校的距離,讓資助學校能公平而健康發展。其他濕濕碎的事就由其他的人去做喇!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85年前的公民教育

不知怎的從書櫃找出一本名副其實的小冊子,闊3吋長4吋,書名是《模範公民》,寫明給初級小學學生用,第8冊。世界書局印行,中華民國22年9月初版,定價7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年至1945年,換句話說,這小冊子出版於二戰前,定價7分即是7個仙,這7個仙相等於今日多少?不談政治,中華民國22年即新曆1933年,且看85年前他們如何「模範公民」。 以王師奶婦人之見,「國民」與「公民」同義,今日之所謂「國民教育」即是「公民教育」,「愛國教育」是另一回事。小婦人從不反對國民教育,甚或鼓吹推動,其理在此;至於以滲透方式抑或獨立成科,此乃後話。本小冊子分7個單元,篇幅所限,僅選其中數項與家長、老師、課本編輯討論。 1、進取精神與精細態度:分「我看見新事物,要常常留心研究」——引伽利略看見教堂的掛燈擺動,發明鐘表製造法;牛頓見蘋果落地,研究出宇宙引力;瓦特看見蒸氣有掀動壺蓋的力量,發明了蒸汽機。 2、自制的習慣:分「使用公共器具,一定依照先後次序」;「沒有得到允許,不動別人的東西」;「不輕易向別人借東西」;「不向人家借錢」;「不浪費金錢」。 3、對人的態度:「我要隨時隨地幫助他人」;「人家有事問我,我要懇切地回答」;「說話要輕而和氣」——引晉代王獻之輕聲對竊賊的故事;「對人要和顏悅色」——引漢代劉寬,其女僕把湯潑在他的朝服的故事。 王師奶怕讀者悶,不敢再寫小冊子的內容,但好想家長不要抗拒所謂「公民教育」或「國民教育」,因為深究一點其實是「德育」,或可擴而言之,是「家教」的一種。 小婦人好怕聽到「正一有爺生、無乸教」這句罵語,這罵語非常苛刻,不單罵小孩,也鬧埋上一代:不單是無家教,還指父母是粗鄙之人,不懂教仔,所以仔女胡作非為。 做好德育 要父母配合 王師奶翻過多本初小語文課本,印刷之精美遠勝這本7分錢的小冊子千倍百倍,但內容水準卻遠遠不如。小冊子舉的例子不止有點過時,而係好過時,例如它舉阮孝緒和皇甫無逸來解釋不用別人的物品,唉!誰是阮孝緒就得解釋上半天。今天的課本多缺主題,甚少將德育附於國民教育或公民教育之中。看過一套日文的初小課本(小婦人不懂日文,靠友人翻譯),內有兩個主題印象深刻:「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的書包自己執」和「公眾場合要輕聲細語」,看!小孩子認為這是天公地道的事,因為課本早就這樣教他,當然,父母要配合,要身教要鼓勵。如果朝朝催出門,做父母的聲震屋瓦的叫:「快啲啦,夠鐘啦!」跟着又吩咐菲傭「快啲幫少爺執波鞋和運動T恤」。此情此景,編輯們把課本寫得更好,老師教到喉嚨破裂都嘥gas喇!有時見到父母拖住6、7歲小孩過馬路,紅燈照過,小孩子不肯走,口說:「Miss話綠燈才可過馬路。」家長說:「?家又無車,點解要等綠燈?你Miss唔化嘅。」有時覺得啲老師真係勞而無功,好激氣。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誰搶誰的學位?

小一統一派位申請,最搶手的是名校林立的41網,網中最搶手的是喇沙小學。報載有新移民家庭用1300萬元購入600平方呎單位,希望近水樓台佔同區之利,入讀她眼中「香港教育是全亞洲第一」的一間名校。這個重慶移民決心十足,孩子已獲七間私立或直資取錄,首選仍是喇沙,仲準備好一旦抽不中就叩門,可說用心良苦。這些家長不單有錢買屋,而且做足功課,連喇沙今年有6個世襲位被蠶食都知(學校歷史愈悠久,世襲位愈多)。小婦人雖然唔信,但我只是靠估,她們是查核,我舉手投降。另外一個家長替兒子報讀多個興趣班,基本功的畫畫、鋼琴、跆拳道、游泳無一遺漏,私立和直資又報了一大堆。 香港本土家長,面對這些「搶位」的天外來客,自然憤憤不平,甚或以蝗蟲形容之。想當年,爭醫院生仔,爭奶粉餵BB,三歲爭幼稚園,現在又爭小一位,六年後又爭中一位,老娘容乜易「無碇企」。 偽居民出招 真居民無碇企 本港家長不要一味埋怨內地家長搶食,其實閂埋門鬼打鬼,自家人打自家人佔多數 面對外來客的侵蝕,本地家長總有被分薄的悲哀。站在雙非家長而言,她振振有詞,這些小孩子香港出生,領正出世紙,應享有在香港受教育的權利,不存在「搶」的觀念。香港政府既讓這孩子在香港出生,就有責任提供足夠學位,公平競爭,何謂「搶」?這些雙非家長當日出盡法寶在港生仔,無非就等今日可在提供全亞洲最佳教育的香港讀書,只要他們一切手續合法,本港家長無得嘈。 本港家長不要一味埋怨內地家長搶食,其實閂埋門鬼打鬼,自家人打自家人佔多數;最唔抵是真正住在41網的居民,被多數的「偽居民」剝削入讀機會。「偽居民」最常用招數有: 1、借親友地址:由親友借出地址接收信件。有時學校要查你的地址證明,早早向電訊公司申請電話,電話單上印有姓名。 2、租短期屋:由自己一人或聯同三數人共租一個單位,替女兒報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的,配上對方兒子申請喇沙小學的就絕妙無縫。 3、便宜又乾手淨腳的共用信箱:將意向告知地產公司職員,他會替你安排,服務期由報名日起至放榜日止。所費不太多,當然也不會太少。 4、有錢的就買一個單位:一面可作投資,一面可作申請學校用,有屋契、水電按金證明。申請入學成功固然開心,投資買樓隨時賺大錢,「財位兼得」,人生樂事也。 王師奶並非亂噏廿四,照我估計用上述旁門左道而入讀41網名校如喇沙瑪利諾的有唔少。學生入學後通知學校轉地址的高峰期是9月尾10月頭,有些轉尖沙嘴,有些轉沙田甚至大埔,每逢放學,七八架校車,學生載得滿滿,還未計泊得長過一條龍的保母車。王師奶八卦,問到有些入元朗,有些過海去干德道。 誰搶誰的學位,真是一言難盡。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