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教育:活出意義來

經過中環書店,看到推介書《活出意義來》。作者是精神科醫生弗蘭克,內容敘述他在集中營生活的感悟。小婦人讀到「曾經擁有過無數輪明月,卻不曾駐足觀賞;擁有自由,卻不曾感受活力;擁有健康,卻不曾珍惜生命」這幾句話,感觸得掩卷呆了好一陣子。 王師奶不是寫書評,只為書名聯想翩翩,想到今日的教育,教師們有沒有和學生討論何謂「有意義的生活」?知道何謂「有意義的生活」,才會活出意義來。多年前看過一本普立茲獎得主Tracy Kidder寫的Among Schoo lchildren,其中一章是寫一個任教於美國平民區小學的克利絲老師,學生家庭大多貧困,克利絲來自基督教家庭,充滿悲天憫人情懷,她努力工作,希望學生藉知識脫貧,改善生活。我們不否定克利絲老師良好意願,但教育意義是否僅止於此?生活的意義是否僅止於房子、車子?殘酷的現實最是無情,任克利絲老師如何努力,脫貧率也不會高到哪裏。今日香港,任有千百個滿懷慈悲的克利絲,有用乎?即使所有學生都脫了貧(發夢無咁早),這就是「有意義的生活」? 教育不單是脫貧 有人誤會小婦人成日鬧人是逞一時口舌之快,自問雖非賢良淑德,也算溫柔敦厚,而且仲宅心仁厚添!小婦人憂心忡忡的是香港教育前途:教育決策者的苟安;教育工作者的短視。鐵口批命:無得救。說得性起,王師奶又開始吐逆耳的忠言:殖民地時代不算,香港教育揸fit人有羅范椒芬、李國章、孫明揚、吳克儉和楊潤雄。楊潤雄任期未滿,只能推測,不宜論定。其餘4人,有邊個為香港教育作出過石破天驚的貢獻?羅范志大而躁,李國章霸氣凌人,孫明揚hea住小修小補,吳克儉志在山水。人人都在做官,過日辰,眨下眼就5年,誰在任時為香港教育幹過「活出意義來」的事? 回頭說校長和教師們,雖然校長和教師醜聞不斷,王師奶仍深信好校長和好教師不少,像克利絲那樣慈悲情懷的很多,他們有沒有教學生「活出意義來」這道理?沒有。沒有的原因很多:可能他們短視,不知道教師除了知識的傳授外,還有更重要的責任是「育人」,引導學生培養完整的人格,教他們活出有意義的人生。教育不單是脫貧,是教他們活得有意義,不枉此生。王師奶知道對教師們這樣要求有點過分,也許他們不是不懂,而是太忙;也許是真的不懂,以為教師的責任只是知識的傳授,最偉大的成就是把學生送入大學。 書中有一節是講述在集中營大家都飢餓的時候,一個小童靜俏悄地把手中的麵包分給弗蘭克,弗蘭克感動得流淚;王師奶小學上中文課時,有一課描述荷蘭一個小孩看見河堤有一小洞漏水,荷蘭地勢低,漏水會釀成災害,可能崩堤,甚至淹沒整個國家,他把手指塞住小洞,不讓河水流入,辛苦的捱了一段很長時間,直至有人發現。這些都是不經意的自發,善良的人性「活出意義來」。因SARS犧牲的謝婉雯醫生及今次武漢肺炎自動請纓加入dirty team的醫務人員,都為生命加上意義。 觀乎今日議事廟堂之內,政府唯唯諾諾之輩的高官群中,誰懂得「活出意義來」的高尚情操?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3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你是一個怎樣的老師

十多年求學生涯中,一定遇過不同類型的老師,你可能有幸遇過替你在迷惘中開竅的老師,但不是人人都這樣幸運。在Netflix看到一套印度片The Sky Is Pink,女主角念小學時被美術老師罰企,原因是她把天空畫成粉紅色。老師認為天應是藍色,把天空畫成粉紅色是惡作劇、不合常理。女主角的媽媽安慰她說:人人頭上都有自己的一片天。對一個6、7歲的小女孩來說,未必聽得懂媽媽的含意,小心靈一定感到委屈。小孩子有自己心靈的天地,也許她幻想粉紅色的美麗世界,也許她曾在夢中見過粉紅色的晚霞,因粉紅色的天空而要學生在課室門外罰企,絕對不是一個好老師所為。 把天空畫成粉紅色被罰企 王師奶讀小學五年級時,美術老師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女士,她在桌上擺了一個花瓶,花瓶裏插上4、5株玫瑰花,叫同學們寫生。王師奶那幅「傑作」不堪一提,被評為丁級,還被選為反面教材。最後,老師把畫得最好的拿出來展覽,她說:「寫生一定要神似,愈似的分數愈高。」老師的話當然是對的,小婦人雖然得了丁級兼被示眾,也心服口服,鬼叫自己把花瓶畫成湯碗,玫瑰花又頭耷耷。 用想像力畫畫 不要畫得這麽似 六年級時換了一位30多歲的阿sir,他上美術課時也是寫生,在果盤中放幾個蘋果和橙,跟着在黑板貼上一張畫紙,用水彩調色,兩三分鐘已把蘋果和橙畫得栩栩如生,同學們還來不及驚歎,老師卻說:「不要學我畫得這麽似,用想像力畫你們自己的。」王師奶不停的畫畫畫,不知畫什麼鬼畫符,竟獲得終身難忘的寫生高分乙+。這位老師講出他評分理據,也說出他對繪畫見解。他說繪畫的境界不在神似(要神似不如攝影喇!),而在形象之外的趣味,10歲以下要在畫中有童真,10歲以上要有想像。10歲是糢糊界線,僅是概念而已,這番理論對王師奶的啓發深刻得很。 兩位老師都對,寫生要酷似是理所當然的事;繪畫精髓在創意和想像也絕對認同。作為一個老師,視野要廣闊,不囿於成見,隨時代觀點移動而移動。假設自己是The Sky Is Pink片中的小女孩,她有很多理由想像到粉紅色的天空,卻不被成人接納,甚至被認為搗蛋,被罰、被羞辱。讀者諸君,你認為今時今日有無這樣的老師?老師們,你或你的同事或同業中有無這樣偏激的人? 儘管教育大學的入學水準已有所提高,儘管老師們的薪金已是全世界前列,我們期望的是有赤子之心的老師。2019年12月5日《明報》報道,浙江金華東陽市一間小學四年級的何老師,將部分未完成功課的學生罰企,拍下照片傳至手機家長群組,留言說:「這些不要臉的東西,家長也有責任,監管不到位!」也許這位何老師對學生們愛之深、責之切,原意是好的,但終究是缺乏赤子之心的愛與寬容。 王師奶對香港的老師仍有信心,請不要忘記你們從事教育的初心。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0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再談校長風骨

談校長風骨好似係好縹緲的事,王師奶心目中,好校長標準不敢奢望包括風骨在內。翻聽商台《光明頂》節目,陶傑先生評論沙田培基小學因一張工作紙,引致校長要向公眾道歉的事件。呢輪教師頭頭碰着黑,連帶校長都成身蟻。事緣一名英文教師在一張小二英文工作紙,描述美國黃石公園河水清澈,人民亦善待河流;相比中國某些河流骯髒,人民將垃圾和污水倒入河中。內容遭網民放上facebook,投訴教師「別有用心」、「圖為學生洗腦」,要求校方嚴懲。未寫下去前,要先為培基小學的英文程度喝彩,也為涉事的英文科教師鼓掌,一間普通的資助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工作紙程度如許,難得之至。 工作紙唱衰中國還是講事實? 王師奶成日給老爹耳提面命,千祈唔好牽涉政治話題,否則唔死一身潺。父命難違,小婦人下筆如履薄冰,即如本文,絕對與政治無關。重點是,那名英語教師寫的是否事實?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河水清澈,王師奶親眼所睹,可以作證;至於我們中國某些河流污染也是事實,官方好多調查亦有報道,這證明工作紙的內容都是事實。祖國幅員廣大,人口14億,二戰後一窮二白,百廢待舉,數十年間,將中國變成現代化國家,世界第二經濟體,得來不易。不能否認,我們仍有進步空間,需要的是信心,不是玻璃心。比較河流的清潔程度,與洗腦何關? 回頭說培基小學本身,它發聲明指涉事教師一時疏忽引起誤會,又說校方對工作紙引起爭議深表遺憾,稱已嚴肅跟進事件,與涉事教師了解事情始末後,知悉教師沒有政治取向,只因一時疏忽引起誤會,深感抱歉。校方表示,日後會加強審視教材,並會重新派工作紙予學生,强化正向教育。相信培基小學黃清江校長是教育有心人,也是一位有經驗的校長,他想迅速將事件撲滅於萌芽之時,於是又遺憾又道歉。 內容真確 何須道歉? 王師奶明白黃校長用心,怕人投訴,不想事情擴大。不過黃校長,接到投訴要分析,不是有人投訴就害怕、豎白旗、跪低。小婦人為那個英文科教師呼冤,工作紙內容真確,何疏忽之有?你又了解過該教師並無政治取向,那就更有責任維護其專業和尊嚴。你只需解釋該工作紙的真實和原意,毋須道歉和遺憾。小婦人早幾期寫過〈校長的身教〉,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委員方奕展先生談及「校長的風骨」,小婦人認為黃清江校長,這正是你展示風骨的時候。第一、你有責任保護你沒有做錯的員工,顯示你是一個有擔當的領袖;第二、你應理直氣壯面對無理的投訴。你說必須讓學生以持平客觀的態度分析問題和討論解決辦法,態度絕對正確。如果學生群中,有人親眼看過黃石公園的清澈河水,也親眼見過骯髒的深圳河,你怎能令他覺得你持平?你說會重發工作紙,強化學生正向教育,難道新的工作紙說黃石公園的河水滿是垃圾,中國的河流清澈見底,如此就是正向? 王師奶知道校長難做,一個有風骨的校長難尋。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8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青春仍在 夢想須早

偶然在內地一個名為《非你莫屬》的求職電視節目中,聽到主持和一位應徵者的母親的對話,母親說了「青春仍在,夢想須早」八個字。這真是睿智之言,觸動了王師奶藏在心裏而又不知如何表達的思想,這確是一位開明而有遠見的母親。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小婦人大抵是同意的,誰不愛自己兒女?就在這一剎那,聯想起一些動物紀錄片,五六隻出生不久的雛鳥,齊齊張開小嘴等候母親餵食。雛鳥的期待,母鳥的辛勞,令人動容,誠如白居易所寫:「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但天下之大,確也有「不是」的父母,這當然是極少數的少數。二千多年來,中國是一個封建社會,講究權威、輩分,遵從尊卑、長幼。宿命如此,無人可以擺脫,擺脫就是反叛。帝王時代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又一生大事的婚姻也是「父母之命」。父母的選擇當然是為兒女好,但他們的選擇是否正確就大有商榷餘地,他們自困於自己的思維。別的不談,就說教育。 勿强迫子女實現自己未完的夢 三歲小孩,尿片未甩,仍是一嚿飯時,如何安排他的起居生活,孩兒不知也不覺;到考入一年級,父母安排他念什麼學校,他也只得依從,父母想他入一間小學名校,為他日容易入英文中學鋪路,這都是父母的苦心,是「無不是」的父母愛兒女的安排。選擇中學當然也依從父母的意願,希望你入英文名校,來日好入大學,讀醫科、工程、金融、科技。王師奶認為入大學之前父母為子女安排的一切,無論對對錯錯,守舊落伍,就算它是「君要臣死」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好了。但到大學選科,兒女已18歲了,他們有自己的理想或夢想,他們知道自己的弱項和强項,這重要的選擇時刻,很多父母仍堅持自己的想法給兒女一個框框,讀醫科喇,醫生收入好,又有社會地位;讀金融喇,去華爾街做三幾年,一個跟斗就可以「火燒旗竿」……長(炭)嘆了。忽然想起多年前一套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片中一個小孩的肥媽媽的口頭襌,是濃厚的新加坡腔英語「For your own good」。這位媽媽日逼夜逼小學三年級的兒子讀書,出發點是好的,但兒子給她逼得逃學,這就是「無不是」的父母傑作。 強扭的瓜不甜,凡事不可勉強,老套啲講一句:勉强無幸福㗎。 真人真事的實例:老爹有一個學生,做出入口時裝生意,供應外國名牌,生有四個兒子。大兒子讀書最叻,最希望行醫濟世,但父親要大兒子繼承父業,中學畢業就安排兒子到公司工作,準備接棒。他另有宏願,希望餘下三個兒子都做醫生。老二、老三不負老父所望,都當上了醫生。老四雖經老父催谷,但志在音樂,根本就不是醫生材料,兜兜轉轉,給老父逼到瘋瘋癲癲。大兒子成績最好,是做醫生的材料,連大學都無讀就要接手無興趣的父業,這是什麼人生? 說出「青春仍在,夢想須早」的這位母親,她鼓勵兒子趁年輕去追尋自己的夢想,不負少年頭,也給天下自以為「無不是」的父母一個忠告:生命是他們的,未來是他們的,就讓他們自己夢,自己想,自己跌低,自己爬起。不要讓他們走自己的老路,更不要强迫他們實現自己未完的夢。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教育唔係有錢就掂

社會逢有乜冬瓜豆腐,一定入教育數,年輕人對國家歸屬感不強,就話歷史教得唔湯唔水;學生社會意識強,又話通識範圍太廣泛,無法無天;到學生在科學國際賽落後,又話唔注重STEM。總之千錯萬錯,是教育的錯。教育是誰負責的,當然是打前鋒的教師和校長,遠距離指手畫腳的校監和校董,還有「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的辦學團體,還有問責的教育局長。當社會乜都入晒教育數的時候,上述人士早、午、晚三餐時都要三省其身。 如果問王師奶教育有無錯?答案係「有」。但錯不全在教師、校長、校董、校監和辦學團體身上,教育局長當然要負大部分責任,但他也不應天下罪惡一肩挑;是教育制度的方向錯誤,是政府只識用金錢小修小補,不從整個制度宏觀的改革。 教育更需要的是「心」 平情而論,林鄭特首對教育的撥款不能說吝嗇,甚至可說慷慨,但犯了一個過去歷屆政府同樣的毛病,以為邊度唔掂,畀錢搞掂佢。唉!錢係好重要,無錢無飯食,無錢無衫著,但教育不單需要錢,更需要的是「心」——對青年學子的一片赤子之心。你有想過不足1歲的嬰孩就要報名學前班?你有想過活在世上只有千多天的孩子,就要接受十八般武藝的折磨去為一年級入學面試作準備,同時要接受一次一次的失敗打擊?入中學更是12歲孩子的人生分流,中、英班是12年生命最大榮辱的考驗,是什麼畸形的教育制度扭曲了孩子的一生?是哪位教育專家,哪位教育局長,哪位特首立此鐵律?大學入學試更令人慘不忍睹,每年有數以萬計及格考生左漂右泊,巧立名目什麼副學士、自資、私立、毅進,所謂何事?不能說這是制度設計的「有心之失」,但總也不能說是「赤子之心」吧! 王師奶相信每一屆政府都想辦好教育,我們不缺的是應急的小錢,缺的是愛心,對青年學子的大愛之心。有人批評融合教育人手不足,撥錢喇!收到SEN仔幾多個以上就撥幾多錢,這些款項不無少補,但錢是不能解決潛在的因素。還有,撥款跟人頭,人頭少了錢就跟住少,看來很公道,但去年請了的教師呢?(還好,他們是臨時合約)從此,又多了一批無根的教育工作者。 以上只舉一例,要寫則水蛇春咁長,唉!局長,小修小補係無用㗎。小婦人不期望你有何大作為,但作為問「責」官員,小責總要負的,你就牽頭改良大制度下的小制度吧!改得幾多就幾多,在你能力範圍之內逐吋改,逐呎改,讓市民、家長知道局長的誠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教育界有心人會支持你。王師奶知道局長也受一定的掣肘,官僚架構的限制,所有特首都以為自己通天曉,經濟要抓,教育要抓,一般局長為保官位,唯唯諾諾。但你既是問責的教育局長,社會人士將教育問題拋在你身上,理所當然,不問你問誰?何况你銜頭上有一「責」字吖!如果有責而無點滴之權,身背天下之辱,匹夫之恥,引刀一快,不幹也罷!王師奶知道耶穌會門下弟子大多有良知,有骨氣,楊局長,你不會例外啩? 教師、校長、校董、校監和辦學團體們,在這扭曲的教育制度中,你們扮演了什麼角色?旁觀者、推波助瀾者、助紂為虐者、無可奈何者?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67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歷史與愛國無關

成日聽到議員們批評香港學生唔愛國,原因是教育局不把歷史定為必修科,忽略歷史教育,似乎歷史科已成教育學生愛國的百合匙。邏輯是:不讀歷史,不會愛國;讀了歷史,一定愛國。如此說來,做得立法會議員當然都愛國,你們是否都是歷史系的畢業生?退而求其次,你們當年的會考歷史科都pass,甚或攞優攞良?如果係,恭喜你,知行合一,你因歷史而成為議員,歷史有價!如果唔係,你今日的愛國情懷與歷史科風馬牛、不相及,證明愛國不靠歷史,歷史和愛國無必然關係。 議員你會考歷史乜成績? 點解咁多議員批評年輕人不愛國,同時都把責任推在歷史科身上?王師奶可以斬釘截鐵的回答:「他們唔識歷史的真義,人云亦云,亂噏!」印象中批評過香港歷史教育的有梁美芬、葉劉淑儀、范徐麗泰,還有葛珮帆。也許她們都出於善意,但將歷史科和愛國扯上關係證明無知。王師奶尊重她們對歷史的尊重,不過如果只是重重複複說「以古為鑑,可知興替」,自暴其短,賦得淺薄二字。雖然范太對歷史的功能也是陳腔濫調,但她真的成立了「勵進教育中心」,協助青少年認識中華文化及中國歷史,又設中史獎學金,凡此種種,證明她是有心人,並真心相信歷史可培養年輕人的愛國情懷。起碼她有行動,不純是口噏噏。 想用歷史洗腦 發夢無咁早 不要以為讀歷史的人一定尊重歷史,也一定了解歷史的真正意義。 猶記得2017年11月14日,王師奶在本欄寫過一篇〈三皇五帝時你喺邊?〉,其時因為初中歷史準備獨立成科,課程要重新修訂,泛民議員話教育局立心借歷史科洗腦,此乃杞人憂天,其白癡與建制議員以為加強歷史教育可令學生愛國相同。今時今日想將啲後生仔女個腦洗白白,發夢無咁早,Google或百度一下,乜都穿煲喇!倒是那些號稱專家學者們藏頭露尾,閃閃縮縮,編課程時六四不寫、六七暴亂不寫,意欲何為?你愈避忌愈引起好奇心,網上愈挖愈深,欲蓋彌彰,此之謂也。 課程修訂委員會主席是中大歷史系講座教授梁元生,是有頭有面的歷史學者,難道不知道歷史是將事實真相百分百陳述嗎?就算教育當局真有隱藏的歪心(相信不是),學者也應有學者風骨,何必逢君之惡!記者招待會上,有記者問課程是否包括六七暴動及六四事件時,登時好似被人踩親條尾,毫不客氣的反問記者:「六七暴動時你喺邊?」媽媽咪吖!原來歷史只是及身而止。可惜小婦人不在現場,否則我一定再反問:「梁教授,三皇五帝時你喺邊?」這樣的所謂學者,我們還能對新訂的歷史課程有什麼期望? 王師奶好尊重歷史,知道歷史的重大功能,我們可從歷史的軌迹避開覆轍,以史為鑑是要行動,知之而後行之。不要走偏鋒,滿腦子想的是改造改造,洗腦洗腦。小婦人從來對歷史的真實性都打好大折扣,因為歷史是由當權的人寫的。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零個案的教師投訴覆核委員會

古時讚美地方管治得好,好多時用政簡刑清去形容,老百姓安居樂業,夜不閉戶,官老爺得閒吟詩作對,監倉拍烏蠅。一個地方如果罪案一單都無,紀錄是零,是世外桃源的好地方。學校投訴覆檢委員會自成立以來,是零投訴,顯示香港教育無得彈,學校校政及人事關係完美過完美,事實是否如此?唔係噃。 教局推介欠積極 無存在感 遠的不說,鐵證如山的是東華三院李東海小學。這邊廂,教師因投訴無門而走上自毁之路;另邊廂,投訴覆檢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卻未發過市,這說明什麼?王師奶認為有兩個可能:一是教師根本不知道有覆核委員會存在;二是教師根本不信任這委員會。小婦人問過多名教師,大多面露驚訝之色,反問:「乜有呢個會咩?」如此說來,教育局有欠積極推介之責。 王師奶唔信邪,無理由覆檢委員會連一筆生意都欠奉。既名「覆檢」,一定有案在先才可覆,如果它從來都無收過要覆檢的案件,則零個案有理,並非委員先生們「蛇王」。翻查教育局「優化學校投訴管理計劃」,「優化學校投訴委員會」前身是「處理學校投訴臨時委員會」,成立於2011年9月,於2013年9月改名,就如何優化學校投訴程序作出建議。2012至2015年間,分3期推行先導計劃,據說效果正面,所有公營及直資校自2017年9月1日起已全面實行優化安排(逼到人死還算優化!)。該委員會已於2018年2月解散。 校方自行處理 「無咁蠢」覆核 王師奶要還「覆檢委員會」一個公道,由於資助及直資學校按「優化學校投訴委員會」的建議,自行處理教師投訴事件,好又好,壞又好,公道又好,唔公道又好,一切自行解決。為了臭屎密冚,强權霸道出齊,無咁蠢攞去「覆核委員會」獻世㗎;何况十個教師九個唔知有呢個乜鬼覆核會,知天命的就「Good」聲吞呢啖冤氣,從此做順民,條氣唔順的就谷埋谷埋做資深抑鬱病者,鬱結解唔開的就死畀你睇。 任文字如何流暢精通,講座如何天花龍鳳,計劃如何滴水不漏,如果沒有健全制度,一落入意志不堅、心懷叵測的人手裏,就會弄權,就會腐敗。流暢的文字變成裝飾;天花龍鳳的講座淪為推銷場;滴水不漏的計劃變為虛言。教師投訴要冒極大風險,用自己職業孤注一擲。如果投訴主任或副校長,有幸遇到一個公正嚴明的校長,也許你有30%獲得平反,如果不幸遇到一個與副校長沆瀣一氣的沙煲兄弟或金蘭姊妹的校長,保證你以後無啖好食。 投訴校長 「自己人」查難申冤 投訴校長更不得了,你死咗九成。投訴校長可向校監或校董會投訴,但通常校監和校長關係密切,校監多是門外漢,不懂教育(教統會只要求校監受訓6粒鐘咋),除咗簽名,一切靠校長做盲公竹。在校監面前,有校長講,無你講,你一定成身箭,校監眼中,你是刁民,是搞事者。你或可向教育局投訴,官員接到你投訴後會調查,會將你的投訴發還校監,校監會同校董會成員商討(不要忘記,校長也是校董的一員,教師校董是校長的下屬,你的冤情得雪?別做夢)。最後一招是向辦學團體投訴,後果如何?林麗棠老師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王師奶真心希望改組後的「覆核委員會」能發揮作用,雖然我買細。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email protected] 文﹕王師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57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炒了羅婉儀後……

王師奶關心東華三院的李東海、浸信會的沙呂小、仁濟的董之英3校,結果已經有兩間揭盅。當然,揭了盅並不表示從此天下太平,例如沙呂小仍將應負最大責任的曾家石留在校董會。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向楊潤雄還拖,留下來的潛台詞可能是:「我係唔走,同你玩到底,你奈我何乎?」最有guts的是仁濟的董之英,紋風不動,深明兵法中「以靜制動」策略,不單校長潛水,成間學校還好似畀金鐘罩罩住。以該校而言,本來無消息即係好消息,但無聲無息,似乎是以另一種姿態挑戰教育局,難道楊局長默許摒家長、教師及校友校董於門外的特殊校董會? 慈善團體中辦學較具規模的,有東華三院、保良局和仁濟醫院。從今次李東海小學事件的處理,東華三院算是有決斷力和建設性。它的獨立委員會頗能發掘不幸事件的成因,提出改善申訴機制,又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研究改善管治制度,這都是積極的一面,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辦學團體有承擔的表現。期望東華三院能將改善管治制度研究的成果,與全港辦學團體及法團校董會分享。本港辦學團體眾多,適合東華三院的未必適合浸信會和仁濟醫院,也未必適合宗教辦學團體,但同是辦學,總有一些共通的領域或類似情况可以參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辦學團體之間互相交流經驗,或可為管理學校提供一個新方向。 還有多少個「羅婉儀」? 東華三院果斷地「炒」了校長羅婉儀,全港市民和教育界大致認同,但「炒」了一個羅婉儀是否就海晏河清,香港學校的校政從此風調雨順?答案當然不是。 王師奶不是一個悲觀者,知道香港有很多誠摯熱愛教育的校長,但也不否認仍存在很多「羅婉儀」。林麗棠老師的死令全港教師有兔死狐悲之哀,羅婉儀的被撤職也許亦令不少校長有短暫的警惕。然而,警惕並不等於歪風消滅,長遠而言,要從制度改革入手。王師奶絕對相信,每一個願意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初心都是純潔和滿懷理想,也許想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也許想將天下普通才能的人教化為英才,理想百分百崇高,相信羅婉儀年輕時的初心也如是。 當羅婉儀被撤職的消息傳出後,小婦人的即時反應是深層的,如果不改善法團校董會制度,不改善辦學團體的地位與權力,羅婉儀式的統治「風格」仍籠罩部分學校,不少像林老師那般被壓迫的老師仍被壓迫。羅婉儀曾是教育局資優教育組核心會員,於宣道會陳元喜小學任教時,曾獲2007-2008年度「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嘉許狀的評審標準是:專業能力、培育學生、專業精神和社區承擔都要有卓越表現才頒發的,證明她曾是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為什麼做了校長後會變成壓迫教師的「大魔頭」?小婦人真不想用這惡詞,內心對她仍有幾分同情。「成魔」有一定的過程,也有一定的環境、因素和催生劑,當然,本身的質素和定力也決定你成仙成佛、成魔成妖。不能期望人人都是佛祖、耶穌,但希望宗教情懷能感染身居高位的教育工作者善待同事,愛護學生,校內充滿平等、共融的精神。 再強調一次,徹底檢討法團校本條例是首要,再其次盡速取消教師合約制,這也是校長「成魔」的要素。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有人要和王師奶競選教育局長

2012年1月,王師奶寫過一篇名為《假如我是下任教育局長》的文字,一看題目就知是搞笑之作。局長由特首委任,怎會黃袍加到牛頭角師奶身上?無咁大個頭,唔好戴咁大頂帽,小婦人就算懵到上心口都唔敢接棒喇!王師奶當時提出兩點政綱:一、廢除教學語言微調政策,學校自由選擇用中文或英文,或中英文教書,因為學校辦得如何,「睇公開試成績就無所遁形,點吹牛都係廢噏」;二、廢除通識科,因為「中學生常識有限,講通識未夠斤両」。(不容否認,而家學生常識基礎穩了好多,老師的教法也成熟了好多) 時光荏苒,小婦人提出「假如」政綱時是2012年,是後曾蔭權時代,是後孫明揚局長時期,是下任特首爭到頭崩額裂、各出陰招放毒蛇時刻,王師奶竟然唔識死開此玩笑。但這兩條政綱確是小婦人的真心話,即使7年多後的今日都「初心」不改。及後真命天子吳克儉出現,小婦人這「假如」美夢雖然幻滅,昔日政綱卻永存心中。5年時間話長不長,話短不短,吳局長從輕飄飄上場,到沉甸甸落台,香港教育也經歷了不長不短的一劫。 王師奶偶然看到一個名為「牢騷總集」的網站,當時內有一篇《支持師奶》的文章(原文刊於2012年1月),事關「師奶」,當然關注一下。不看還可,一看受寵若驚。作者說假如他是特首,一定禮聘王師奶出任教育局長,原因是小婦人曾經講過「是好高騖遠的高官玩死班中學生,玩死班阿sir同miss」。一句戲言就可以獲委任為教育局長,牙唔牙煙啲吖? 斬釘截鐵話畀呢位「假如特首」知,小婦人自知頭小,戴不起這頂帽;第二你太輕率,這樣兒戲去委任一位問責官員,證明你好hea。賢臣擇主而事,王師奶唔會揀你。 作者筆鋒一轉,話要同王師奶競逐下任教育局長,還列出政綱: 1. 恢復五二三學制,廢除六四學制。 2. 恢復升中試、會考、高考,取消無價值的三級系統評估。讀書而已,不是為提高學校虛名跟人比。 3. 中小學的中文科恢復範文教學,文白比例九比一,文言文要求全部背默。 4. 取消鑽牛角尖的中文聆聽卷及鼓勵吹水的說話卷,跟讀寫聽卷疊牀架屋的綜合卷也要廢止。 5. 取消無意義的教師發展日、進修時數軟指標。 6. 取消鸚鵡學舌的集體備課、觀課等活動。 7. 取消多此一舉的語文基準試,要信大學。 8. 取消3年發展計劃、外評、自評等浪費無量紙張的對教師不友善活動。 9. 取消國民教育、愛國教育等洗腦活動,堅決捍衛中國歷史科神聖不可動搖的地位。 教師眼中的教育改革 蒙這位作者(是一位教師)抬舉王師奶為競選對手,小婦人知道自己有幾多斤両,亦珍惜羽毛,不蹚這潭渾水。 既然不參加競逐,不妨口痕三兩句:如此政綱格局太小,細眉細眼,就算真係做咗教育局長,亦不外如是,唔好得過吳克儉幾多。第三條文白九比一恐是筆誤,文九白一,仲要全部背默,攞命咩!第七條要諗諗,當然要信大學,但大學有時會走漏眼,有中大出身的立法會議員連Best和Breast都唔識分噃。第八條就真係勞民傷財,而且是大龍鳳的居多。第九條唔敢講,因為幼承庭訓,不准公開談政治。 這位老師好瀟灑,政綱列完,最後以「春秋大夢發完,準備上課,繼續無效益的工作」收筆。真高人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沙呂小讓了小半步

被揭發財政和行政混亂的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其法團校董會改組,辦學團體已向教育局提交校董名單,由香港浸會大學前輔導長何鏡煒接任校監,原校監曾家石留任校董。據說教育局正審批校方提交的校董註冊申請,又表明有權依法拒絕校董註冊申請。 校董會監督之下,校長犯下財政和行政大混亂,校監和校董自有不可推卸之責。事件經歷一段時間,視教育局警告信如無物,公然與社會公義為敵。其囂張,其跋扈,教育界側目。楊潤雄局長超凡入聖之忍耐力,令全港市民以為區區一間學校校監,可以令堂堂一位教育局長跪低。皇帝唔急太監急,小婦人為沙呂小的「混帳」及校監的護短寫下「鴻文」七八篇;一為局長顏面,二為辦學團體權威,三為校內啞忍的老師。 校長辭職 失職校監留任校董 打開報章,一眼望見標題「沙呂小撤換校監」,王師奶喜上眉梢,一喜局長得以保留所剩無多的顏面;二喜辦學團體浸信會終於有番多少牙力;三喜老師們不再受前任校監霸氣所欺。細讀內容,真有拍錯手掌,燒錯炮仗的遺憾。王師奶好奇怪,究竟啲決策人士個腦點諗嘢:曾家石領導無方,明知校長財政處理嚴重犯規,校政又不遵從教育局規定,辯說校長財政安排他知情兼同意,又有報道指他曾私下運走文件。唉,校監同意大晒乎!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校董會有校董會規則。王師奶說過:該校監雖不至要一死以謝天下,但自動辭職或被辭職是免不了的,現在曾家石仍在校董會做校董,確實匪夷所思。留任理由是因為他對事件知情,留在校董會有助跟進和「埋尾」。 小婦人真係服得浸信會好交關,乜浸信會唔知曾家石犯咗乜錯咩?教育局無將警告信副本給辦學團體?如果有一匪徒行劫銀行,失手就擒後,使唔使請佢加入董事會協助跟進和埋尾?荒謬。 至於何鏡明離任固然是與曾家石齊齊犯錯,他退出校董會有千百個理由,也許他在教會內唔夠曾家石咁「硬淨」,也許是任期屆滿,咁多唔揀,揀個因為新校監是親兄弟做藉口。如果何鏡明真是人才,對學校的進步有真貢獻,這迂腐的想法豈非浪費人才?無聽過「內舉不避親」這典故嗎?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照牌面睇,何鏡明和何鏡煒當然不是可以斷金的兄弟檔。根據浸聯會副會長林海盛介紹,由何鏡煒接任原因是他曾任沙呂小創校校董。他是否稱職不宜過早定論,但以王師奶的女性直覺,憑他曾公開表示浸聯會毋須就事件道歉,小婦人就唔睇好,但願小婦人烏鴉嘴唔靈,衰番一次。 走筆至此,聞校長薛鳳鳴辭職,並稱倉卒告別是「身不由己」。仍是校監身分的曾家石,以校董名義發公告,認為薛鳳鳴提早退休是學校損失,校董會仝人深感不捨云云。也許是真心話,也許是客套語,錯誤的發生,校長校監都有錯,校長是疏忽,校監是縱容。校長的辭職雖「身不由己」,但仍算知所進退,讓事件有略為完美的收場。楊局長,球在你手裏,沙呂小在考你,教育界在看你,不要以為沙呂小真的讓了小半步,曾家石仍留在校董會,就是向你挑戰。倒是副會長林海盛有胸襟,他說作為辦學團體對事件有責任,對此表示歉意。這是浸信會十步之內的芳草。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