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教育:炒了羅婉儀後……
王師奶關心東華三院的李東海、浸信會的沙呂小、仁濟的董之英3校,結果已經有兩間揭盅。當然,揭了盅並不表示從此天下太平,例如沙呂小仍將應負最大責任的曾家石留在校董會。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向楊潤雄還拖,留下來的潛台詞可能是:「我係唔走,同你玩到底,你奈我何乎?」最有guts的是仁濟的董之英,紋風不動,深明兵法中「以靜制動」策略,不單校長潛水,成間學校還好似畀金鐘罩罩住。以該校而言,本來無消息即係好消息,但無聲無息,似乎是以另一種姿態挑戰教育局,難道楊局長默許摒家長、教師及校友校董於門外的特殊校董會? 慈善團體中辦學較具規模的,有東華三院、保良局和仁濟醫院。從今次李東海小學事件的處理,東華三院算是有決斷力和建設性。它的獨立委員會頗能發掘不幸事件的成因,提出改善申訴機制,又委託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研究改善管治制度,這都是積極的一面,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辦學團體有承擔的表現。期望東華三院能將改善管治制度研究的成果,與全港辦學團體及法團校董會分享。本港辦學團體眾多,適合東華三院的未必適合浸信會和仁濟醫院,也未必適合宗教辦學團體,但同是辦學,總有一些共通的領域或類似情况可以參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辦學團體之間互相交流經驗,或可為管理學校提供一個新方向。 還有多少個「羅婉儀」? 東華三院果斷地「炒」了校長羅婉儀,全港市民和教育界大致認同,但「炒」了一個羅婉儀是否就海晏河清,香港學校的校政從此風調雨順?答案當然不是。 王師奶不是一個悲觀者,知道香港有很多誠摯熱愛教育的校長,但也不否認仍存在很多「羅婉儀」。林麗棠老師的死令全港教師有兔死狐悲之哀,羅婉儀的被撤職也許亦令不少校長有短暫的警惕。然而,警惕並不等於歪風消滅,長遠而言,要從制度改革入手。王師奶絕對相信,每一個願意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初心都是純潔和滿懷理想,也許想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也許想將天下普通才能的人教化為英才,理想百分百崇高,相信羅婉儀年輕時的初心也如是。 當羅婉儀被撤職的消息傳出後,小婦人的即時反應是深層的,如果不改善法團校董會制度,不改善辦學團體的地位與權力,羅婉儀式的統治「風格」仍籠罩部分學校,不少像林老師那般被壓迫的老師仍被壓迫。羅婉儀曾是教育局資優教育組核心會員,於宣道會陳元喜小學任教時,曾獲2007-2008年度「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嘉許狀的評審標準是:專業能力、培育學生、專業精神和社區承擔都要有卓越表現才頒發的,證明她曾是一個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為什麼做了校長後會變成壓迫教師的「大魔頭」?小婦人真不想用這惡詞,內心對她仍有幾分同情。「成魔」有一定的過程,也有一定的環境、因素和催生劑,當然,本身的質素和定力也決定你成仙成佛、成魔成妖。不能期望人人都是佛祖、耶穌,但希望宗教情懷能感染身居高位的教育工作者善待同事,愛護學生,校內充滿平等、共融的精神。 再強調一次,徹底檢討法團校本條例是首要,再其次盡速取消教師合約制,這也是校長「成魔」的要素。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