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添父能量:爸爸帶我上學吧

踏入9月終於開學了,對某些爸爸來說,漫長暑假的「困獸鬥」終於結束,可以將兒子交回學校的教師教導了! 儘管爸爸不是兒子的教師,但爸爸絕對是兒子教育之旅的重要人物。筆者自上年開始,堅持每天都分別帶兩個兒子上學後才返機構工作,雖然上學的路程很短,但兩個兒子總會和我分享很多校園發生的大小事甚至趣事,不知不覺間形成了一個只有我倆的父子時間,讓我更能感同身受他們對校園不同事件的看法。當兒子開始新學年時,作為爸爸,我們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兒子的校園生活?筆者希望與爸爸們分享以下3個貼士: 1.經常表達父愛、支持及鼓勵 新加坡學者Rebecca Ang的研究指出,若兒子感受到從爸爸而來的父愛、支持和鼓勵,更容易與教師及同學建立正向關係,因為爸爸可向兒子傳授與他人互動的技巧。爸爸可以建立每天向兒子詢問有關學校問題的習慣,例如:「今天你最喜歡的課堂是什麼?」「今天你幫助了誰?」「今天你希望重做的部分是什麼?」仔細聆聽他們的回答,有助兒子敞開心扉,讓兒子知道他們可以隨時與爸爸談論任何事情,亦讓他知道爸爸願意與他一起走過這重要的校園之旅。爸爸在溝通中亦可以分享價值觀,幫助兒子建立獨立思維,避免在某些複雜的情况下隨波逐流。 2.爸校合作 美國教育學家Claire Baker的追蹤研究發現,爸爸投入家校合作,將有利兒子往後的學術發展,例如讀寫或數學能力,以及社交情緒的技巧。學校的委員會中需要有爸爸,由於這些委員會往往由媽媽們組成,因此爸爸們的觀點常常被忽略。曾聽過一個愛子心切的爸爸分享,他不明白為何兒子在學校出現狀况時,教師只會致電予媽媽呢?難道爸爸不關心嗎?爸爸若加入家校合作委員會,便可以從正式的渠道表達關注和幫助學校做出重要決策。爸爸還可以藉此向兒子展示自己是有多關心他和他的校園生活,以加強父子的關係。 3.不缺席兒子校園生活 美國學者Sara Rimm-Kaufman和Yuubo Zhang做的研究顯示,爸爸參與兒子的校園生活,兒子較少出現留級情况,亦更享受校園生活。爸爸可以出席兒子參與的所有活動,包括親子義工活動、陸運會、音樂會、開放日、家長日、頒獎禮等。當爸爸出席兒子的學校生活,能夠給兒子清楚地知道:校園生活是重要和有價值的。爸爸在這些活動可以見證兒子在學校不同階段的成長及成就,亦可與兒子分享自己過往在學校經歷過的大小事,與兒子培養深厚的信任關係,並建立兒子自尊、自信和追求卓越的特質。 好爸爸中心自2014年起招募全港幼稚園,於每年開學日一起舉行「帶我上學日」活動。今年是第九屆,已有約5000個家庭的爸爸、媽媽參加,希望藉此機會讓一眾爸爸媽媽立志在新一學年積極參與孩子的重要成長里程,一起分擔孩子在成長教養上的重任。各位爸爸,你希望兒子的校園生活愉快嗎?讓我們在新學年一起積極參與兒子的校園生活。 文:黃格平(維護家庭基金社工、兩個兒子的爸爸、積極鑽研父子關係) 作者簡介:由一群撐爸爸角色的父母共同寫作,記錄他們怎樣在孩子生命中,築起爸爸形象。好爸爸中心由維護家庭基金設立,深信每個孩子需要好爸爸;爸爸角色可由夫妻共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5期]

詳細內容

增添父能量:成為太太的完美隊友

今天是8月8日,因為中文「爸爸」的發音和數字「88」相似,因此有些地方也將今天定為爸爸節! 育兒路沒有捷徑,爸媽若能彼此互相分擔,建立良好的溝通及共識,照顧的重擔和壓力便不至於完全落在某一方身上,育兒的孤獨和辛苦也會減少,取而代之是父母共同照顧孩子的樂趣更多。 爸爸在親職協作中扮演重要角色,透過與媽媽協作,可以為兒子帶來許多正面影響。然而,近年不少爸爸都被配偶笑稱為「豬隊友」,讓不少爸爸生怕在照顧孩子時成為太太負累,在照顧上愈來愈退縮。當太太發現丈夫不積極參與育兒時難免會抱怨,引致惡性循環,破壞親職協作,亦會給孩子留下壞印象。 筆者曾在一個親職協作工作坊中聽過一名媽媽分享,她期望丈夫在夜晚幫忙哄兒子睡覺,好讓她處理其他家務,結果丈夫竟比兒子更早睡着,哄睡覺的職責重歸自己身上。這個媽媽的分享,竟然引起不少在場媽媽的共鳴。究竟爸爸應該怎樣與太太共同發揮有效的親職協作?對兒子的成長又會有什麼影響?筆者希望與爸爸分享3個錦囊。 1.挑戰較高難度活動 一項由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發起的研究表明,爸爸在親職協作中扮演了獨特的角色,這是來自於與媽媽不同的親職風格。爸爸通常更傾向透過玩樂和冒險與兒子建立關係,鼓勵兒子自我探索來發展自信和獨立。爸爸可以把握戶外活動的機會,與兒子挑戰比平日玩樂相對較高難度的活動,例如踏單車、滑板、滑草、滾軸溜冰等。過程中爸爸可以從言語鼓勵、陪伴、嘗試到放手,循序漸進,協助兒子建立自信,發展強項。 2.避免引發太太「守門」 美國家庭心理學教授Sarah Schoppe-Sullivan指出,夫妻在親職協作上愈是互相支持,少競爭和批評,兒子行為問題愈少,社交能力愈強。若爸爸希望與兒子建立良好關係,千萬別忽視太太的部分。因為研究發現,當夫妻為照顧孩子而衝突,媽媽在愛子心切的傾向下會隔開兒子和爸爸,此舉稱作母性守門(maternal gatekeeping)。兩夫妻應多溝通彼此的教養方式和方向,若能盡早察覺彼此親職的習慣,學懂怎樣互相調節和提醒,建立共識及良好的協作模式,最終受益的都是婚姻和兒子。 3.提供更多體驗學習機會 日本關西大學的研究發現,爸爸在親職協作中的獨特特質,來自於提供更多實際支持,包括經濟和生活方面。爸爸可以在家中陪兒子做功課、讀繪本,與兒子一起動手砌圖、維修簡單家具,在外積極參與兒子的校園活動。爸爸通過這些實際的行動來表達對兒子的愛和支持,當兒子感受得到,爸爸在管教上自然事半功倍,藉此與太太分擔管教及照顧的責任。 不論是「豬隊友」還是「神隊友」,爸爸只要與媽媽好好合作,共同發揮親職協作的最大影響力,必定是兒子眼中的隊友典範!各位爸爸,趁着今日「爸爸節」,一起努力與太太成為完美隊友! 文:黃格平(維護家庭基金社工、兩個兒子的爸爸、積極鑽研父子關係) 作者簡介:由一群撐爸爸角色的父母共同寫作,記錄他們怎樣在孩子生命中,築起爸爸形象。好爸爸中心由維護家庭基金設立,深信每個孩子需要好爸爸;爸爸角色可由夫妻共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1期]

詳細內容

增添父能量:建立恩威並施的父子關係

若爸爸工作勤奮,為人正直,並在事業中發揮領導作用,相信在事業除了取得成功,亦贏得別人尊重。然而諷刺的是,當爸爸回到家中,最應該尊重他的人——他的兒子卻不尊重他,為什麼呢? 曾聽過某個爸爸分享,因現在的管教方式已與以往的大相逕庭,他也很努力學習如何做一個好爸爸,所以與仍就讀幼稚園的兒子相處時,盡量希望讓兒子感受到父愛,即使兒子故意用身體碰撞甚至出手表達不滿,爸爸都以笑容遮掩心中的尷尬和悲傷。久而久之,兒子變得愈來愈不懂得尊重,爸爸在管教上亦舉步維艱。究竟爸爸應該怎樣拿揑與兒子關係的界線?筆者希望與爸爸分享3個貼士。 1.爸爸是兒子的師父 英國劍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Michael E. Lamb在他出版的書籍The Role of the Father in Child Development分享了8個爸爸重要的角色,他指出其中一個角色就是爸爸是兒子的師父,意思是爸爸應該與兒子交流不同的想法、將自己畢生的技能傳授予他,以及在兒子成長中和需要幫助時提供意見。正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爸爸在教授兒子技能、提供意見時,更重要的是教會兒子學懂尊重,亦是師徒關係中的「尊師重道」。爸爸作為一個家庭的領袖和兒子的導師,這父子關係可能是任何家庭中最親密和重要的關係之一。所以在家庭中,兒子基本對爸爸、媽媽、長輩要尊重,在家庭外對其他人如是。 2.訂立愛的界線 有些爸爸希望兒子對待自己好像朋友一般,因為朋友之間能無所不談。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發現,爸爸只要主動與兒子溝通,並傾聽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就足以建立互相尊重和坦誠溝通的關係,這種關係亦有利於執行管教。所以,爸爸與兒子溝通時不需要刻意以討好或低聲下氣的方式,甚至放下爸爸原有的角色去與兒子溝通。請爸爸與兒子訂立清晰的界線,讓兒子明白訂立父子間界線的目的全是因為出於愛和保護。若兒子在表達或行為上超越了這條愛的界線,爸爸是有責任清晰表達和教導兒子如何才是正確和尊重的方法,這亦是對兒子成長中最有利的界線。 3.家庭內外始終如一 北京大學的研究表明,父親可以在家庭教育中充當良好的榜樣,透過自己的行為和操守來影響兒子。兒子是觀察大師,若爸爸裏外不一,這會讓兒子感到很疑惑。試想想,若兒子親眼看見你在飯局中對朋輩表現得彬彬有禮,但回到家後卻聽到你在朋輩背後說三道四,兒子會對你留下什麼印象?因此,爸爸必須在家庭內外始終如一才能贏得兒子的尊重。當兒子見到爸爸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願意以慈善捐贈或親身參與義工去幫助弱勢社群,在人前人後都是積極地對別人表達欣賞,這些都有助於培養兒子學會尊重的性格。 隨着社會進步,坊間對父子如何建立關係也有不同的論述,然而,互相尊重是維持良好父子關係的基礎之一。因此鼓勵爸爸們,在管教中恩威並施,努力獲取兒子的尊重,在兒子的成長中積極發揮爸爸的角色。 文:黃格平(維護家庭基金社工、兩個兒子的爸爸、積極鑽研父子關係) 作者簡介:由一群撐爸爸角色的父母共同寫作,記錄他們怎樣在孩子生命中,築起爸爸形象。好爸爸中心由維護家庭基金設立,深信每個孩子需要好爸爸;爸爸角色可由夫妻共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7期]

詳細內容

增添父能量:玩樂是父子關係的鑰匙

當兒子問你「可唔可以同我玩」,對各位爸爸來說,會感到開心還是厭煩?筆者曾目睹有一個孩子,以可愛的聲線主動請求爸爸陪他玩,起初爸爸不予任何回應,當兒子再三請求,爸爸終於答應,但在玩樂過程中不斷「出茅招」取勝,很快兒子便放棄與爸爸一起玩了。 父子之間的玩樂,對於兒子的成長和發展非常重要。透過玩樂,爸爸可以幫助兒子建立和發展自信、創造力、社交技能及保持身心健康,同時也可以建立父子的情感依附。以下有3個錦囊,幫助爸爸明白和兒子一起玩樂的好處。 建立共同語言 提升社交技能 1. 建立父子情感依附 美國有家庭研究中心的研究指出,戶外活動例如:跑步、打籃球、騎單車、露營等,有助建立父子的親密關係,亦促進兒子的運動和體能發展,有助維持身體健康。研究發現,爸爸透過和兒子玩樂,可以建立一種共同的語言,對兒子的情感發展和性格形成有着非常正面的影響,更可以幫助兒子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提升自我形象和快樂感。兒子可以在玩樂過程中學習到如何面對挫折和失敗,而在遊戲中的互動則能夠學習如何與他人合作、協調和溝通,亦會學習到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助提升社交技能,讓兒子在學校和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2. 傳承正確價值觀 非洲的研究顯示,父子的玩樂時間可以幫助兒子學習傳統文化和重要的價值觀,包括尊重長輩、關懷他人、合作、責任感、勤勞和節儉等。這些價值觀可以幫助兒子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也可以幫助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和困難,因為良好的父子關係有助降低青少年期出現問題行為的機率。鼓勵爸爸透過遊戲,向兒子分享這些價值觀,幫助兒子更認識和理解自己的文化和傳統,將正確的價值觀一直傳承。 3. 玩得愈多,學得愈好 日本的研究發現,父子的遊戲時間可以幫助兒子在學校和其他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績。這是因為遊戲可以幫助兒子學習如何專注、解決問題和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研究還表明,父子的遊戲時間可以維持兒子的心理健康,因為當遊戲成為一個緩解壓力和緊張情緒的方式,不單有助兒子放鬆身心、調節情緒,還有機會減低情緒困擾,例如是焦慮和抑鬱的風險。爸爸們不妨嘗試讓兒子在放學後先玩一會兒,然後才做功課和溫習,你會發現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爸爸可以和兒子積極參與多元化的活動,除了發現不同的樂趣,更可以找到共同的興趣。這樣的互動和玩樂不僅可以加強親密的父子關係,爸爸還可以在遊戲中提供積極的支持和指導,為兒子的成長和發展帶來許多正面的影響。各位爸爸,趁着父親節,好好和兒子盡情地玩吧! 文:黃格平(維護家庭基金社工、兩個兒子的爸爸、積極鑽研父子關係) 作者簡介:由一群撐爸爸角色的父母共同寫作,記錄他們怎樣在孩子生命中,築起爸爸形象。好爸爸中心由維護家庭基金設立,深信每個孩子需要好爸爸;爸爸角色可由夫妻共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3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增添父能量:星爸,兒子需要你

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 Needs,簡稱SEN)的男孩就像是來自另一個星球,有時候需要努力學習及適應人際間的相處及溝通。最近從一個有關爸爸照顧SEN兒子(下稱星仔)的電台訪問中,了解到不同的爸爸對星仔的照顧方式、承受的壓力等,其實是遠超一般人的想像。 星仔在身體、智力、感知、社交能力方面的發展都會出現差異。這些差異可能對他們的學習和成長造成挑戰。星仔極需要爸爸參與他們的成長過程,為可能面臨的不同挑戰提供支持。以下有3個貼士幫助爸爸明白參與星仔成長的重要。 1.擔當學習路上同行者 加拿大的研究發現,育有星仔的爸爸群體往往想犧牲更多公餘時間,投放於星仔的學習生涯,希望為星仔艱辛的前路,提供更多的輔助。爸爸的參與可以提高星仔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成就,星仔可能因為學習上的困難而受挫折和失落,需要爸爸的支持和鼓勵。爸爸可以幫助星仔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動機,並且為星仔提供所需的學習資源。爸爸還可以提供正面回饋,讓星仔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就。一般的爸爸可能認為照顧兒子到青春期便可以逐漸放手,但接受電台訪問的該名爸爸至今仍努力照顧着年過20歲的星仔,繼續擔當星仔學習路上的同行者。 2.永遠是爸爸最愛的兒子 英國的研究顯示,爸爸的參與可以促進星仔的語言和溝通技能的發展,並且可以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身分認同感。星仔可能因為身體或智力上的差異而感到自卑、無助或不被理解。爸爸可以通過與星仔建立親密的關係,鼓勵他們發揮優點,讓星仔感受到自己被爸爸重視。爸爸可以透過言語、文字、擁抱等,讓星仔知道他們無論如何都是爸爸最愛的兒子,在心理上裝備他們更好地面對挑戰和困難。 3.練習對望 提升社交信心 澳洲的研究指出,爸爸的參與可以提高星仔的社交技能,減少星仔的社交焦慮和孤獨感。爸爸的參與亦有助建立星仔在社會的適應能力。星仔可能因為與同齡小朋友不同而難以融入群體,這會影響他們的社交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爸爸可以幫助星仔學習如何與他人交往,以及如何處理不同的社交場合和情况,例如:一同練習望着對方的眼睛展開對話以示禮貌,讓他們更具自信和積極參與社交活動。 各位爸爸,你的陪伴和參與對星仔的成長十分重要。筆者深信隨着爸爸認識和接納星仔的狀况,會變得更成熟。爸爸能夠對有同樣處境的星仔更有同理心,對於父愛有更深體會,最終爸爸能夠照顧星仔成長,並會為自己和兒子感到驕傲。 文:黃格平(維護家庭基金社工、兩個兒子的爸爸、積極鑽研父子關係) 作者簡介:由一群撐爸爸角色的父母共同寫作,記錄他們怎樣在孩子生命中,築起爸爸形象。好爸爸中心由維護家庭基金設立,深信每個孩子需要好爸爸;爸爸角色可由夫妻共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9期]

詳細內容

增添父能量:爸爸當兒子的網絡守護者

相信每個爸爸都希望守護兒子的安全,除了人身安全,網絡安全同樣重要。最近一場網絡安全的交流會中,不同學者、警方、專家、心理學家等,都提出了一個重要的信息——爸爸需要守護在網絡世界游走的兒子。 隨着科技發展和普及,小朋友接觸互聯網的時間與日俱增。然而,互聯網也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如網絡欺凌、色情內容、網絡詐騙等。作為父親,如何成為網絡守護者,保障兒子在網絡世界中免受傷害?筆者希望分享以下3個錦囊: 爸爸開放正面溝通 減輕打機成癮 1. 培養緊密父子連繫 韓國一項有關父子溝通與打機成癮的研究顯示,爸爸開放和正面的溝通,對兒子打機成癮有緩和作用。當小朋友想觀看一個視頻時,很容易花一段長時間盯着電子屏幕。可知道那是父子間可以一起度過的時間,例如是用來聊天、桌遊、閱讀,甚至與家人出去玩。爸爸的角色是訂立適合規矩和監管兒子行為,讓兒子知道沉溺不可接受。爸爸可以積極與兒子建立良好的溝通,並鼓勵兒子分享和傾訴網絡上的經歷和問題。當兒子有任何疑問,爸爸可以分享自身經驗,及早識別兒子正面對的問題,作出合宜的回應或介入跟進,讓兒子知道不論在真實世界或網絡世界,爸爸都會共同進退。 別私自上載孩子照片/影片 2. 謹慎分享兒子的生活 不少爸爸都會在社交媒體分享兒子生活的相片或片段,熱中分享,可能是因為對兒子的某些行為或成就感到驕傲,但並非每時每刻都應該分享,也並非每張照片都令人賞心悅目,兒子可能會因網上一張尷尬的照片而羞愧。香港救助兒童會2021年的報告指出,香港每4名青少年中,就有1人從未或甚少在互聯網上感到安全。報告又表示,受訪青少年表現出對網上私隱問題的認知,並試圖保護自己的個人資料和網上社交活動。更甚的是,這些分享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網絡風險,不法之徒或會惡意利用該照片,用作網絡欺凌或身分盜竊。因此,爸爸們在分享照片時要謹慎三思,別讓一個看似平常不過的動作破壞兒子的信任。 監管孩子打機 爸爸比媽媽有效 3. 灌輸安全網絡世界的價值觀 中國一份沉迷網絡遊戲的研究發現,父母高強度的監管能夠減輕兒子沉迷網絡遊戲,其中由爸爸制訂規矩,作用與效果比媽媽大。爸爸可以在尊重兒子私隱權的前提下,一起商討及制訂家庭網絡安全策略,以防止接觸到不當內容或遭受網絡騷擾。爸爸有責任了解兒子的網絡活動,確保他們不會參與不當的討論或交易。爸爸可以教導兒子網絡倫理,例如不要參與網絡欺凌、傳播不當信息等。爸爸亦應以身作則,鼓勵兒子尊重他人的隱私和知識產權。 爸爸在守護網絡安全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幫助兒子在網絡上做出明智的決定,確保網絡安全,並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幫助,成為兒子的網絡守護者。 文:黃格平(維護家庭基金社工、兩個兒子的爸爸、積極鑽研父子關係)) 作者簡介:由一群撐爸爸角色的父母共同寫作,記錄他們怎樣在孩子生命中,築起爸爸形象。好爸爸中心由維護家庭基金設立,深信每個孩子需要好爸爸;爸爸角色可由夫妻共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5期]

詳細內容

增添父能量:延續爸爸的愛

傳承上一代的父愛給下一代的兒子是一個重要的使命。最近接觸的爸爸群體中,大家都在回憶和分享如何在原生家庭中汲取良好的父愛經驗,甚至將這份父愛優化以至傳承,讓兒子體驗這份無可取代的父愛。 如果爸爸們細心思想,不難發現自己是如何被原生家庭的爸爸塑造成今日的自己,相信部分會因現在所擁有的特質感到自豪,雖然難免會有不健全的部分,但這些都可以成為提醒自己,加以優化的特質。筆者希望分享以下3個貼士,幫助爸爸們更好地傳承父愛給下一代的兒子。 爸爸參與度高 孩子更聰明 1. 將父愛的經驗傳承 美國學者John Snarey指出,爸爸有着「親職的傳承parental generativity」這個任務,主要指的是教養下一代的責任,這任務也可以用來說明爸爸角色在兒子生命歷程中的重要和使命。因此,由男人成為爸爸開始,這任務就已經賦予在爸爸身上。事實上,父愛不足有可能令兒子估計自己被忽略或被討厭;父愛充足或是缺乏,甚至會一直影響兒子的成長。因此,讓兒子感受到父愛是一個重要的傳統,需要爸爸的努力去將父愛傳承。 2. 成為不缺席的爸爸 不少上一代的傳統爸爸是家中的「工具」角色,早出晚歸來掙錢養家,缺乏陪伴兒子的時間,但爸爸在兒子的教育和培育過程中扮演着關鍵角色。哈佛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爸爸對育兒的參與程度愈高,兒子就愈聰明,適應力更強。亦有其他研究顯示,爸爸的積極參與對兒子的學業成就、社交技能和情緒發展均具有正面影響。因此,建議爸爸多陪伴兒子一起參加學校的親子活動,教導兒子完成功課,並經常與兒子正面溝通,以便更好地了解兒子的需求和興趣,亦讓兒子在這些父子時間中感受到父愛。 無條件接納 助建自信 3. 父愛只因他是你的兒子 美國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的名譽教授Ronald Rohner在研究發現,如兒子認為爸爸接納自己,會更獨立、自信,情感更完備,有更好的控制情緒,並形成積極正面的價值觀。爸爸可以鼓勵兒子獨立解決問題,適度地給予支持,並讓兒子在安全的環境中嘗試和學習。即使兒子犯錯,爸爸若能表現無條件的接納,兒子將能夠建立自信心和應對挑戰的能力,亦會明白父愛並不會因為他的行為而有所改變。 每個爸爸都確實可以成為比自己爸爸更好的爸爸。父愛的傳承對兒子至關重要,將父愛化為一份祝福和禮物,無條件的送給兒子,是讓這份愛傳承下去的關鍵。爸爸的愛和自身榜樣,將會為兒子的人生定下基石,甚至影響他對下一代的教養。爸爸們,你是否已經準備好,繼續將父愛傳遞下去? 文:黃格平(維護家庭基金社工、兩個兒子的爸爸、積極鑽研父子關係) 作者簡介:由一群撐爸爸角色的父母共同寫作,記錄他們怎樣在孩子生命中,築起爸爸形象。好爸爸中心由維護家庭基金設立,深信每個孩子需要好爸爸;爸爸角色可由夫妻共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2期]

詳細內容

增添父能量:後疫情時代的幸福爸爸

好不容易,社會終於在3年的疫情下逐步復常,爸爸的父職身分有沒有轉變呢?以往具備「工具型父親」思維的爸爸可能認為,只要盡力在外掙錢養家就可以了。筆者認識一名爸爸,疫情前在外地工作,原以為可以如常的不定期返港與家人相聚,但經歷過反覆的疫情後,3年後才返回香港,但與兒子相處的感覺已大不如前。 疫情爆發後 與兒子關係更親密 但同時,有些爸爸在疫情下因在家工作,反而與兒子增加了相處時間。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學者,在疫症期間做了一系列調查,結果顯示68%受訪爸爸感到在疫情爆發之後,與兒子的關係更親密。那麼在後疫情時期,爸爸應如何保持甚至提升與兒子的親密感呢?以下有3個錦囊與爸爸們分享。 1. 建立父子情感儲蓄 以上述需在外地工作的爸爸為例,他被動的與兒子分隔了3年後,彼此的父子關係需要重新建立及適應。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英國在職爸爸在疫情下,花在育兒、家務和在家工作的時間大幅增加,平均比以往多18%。這正面的父子情感連結很重要,因為有證據表明,如果爸爸在兒子的成長路上積極參與,兒子在情緒發育、認知、將來的學術和事業成就都更佳,人生滿足感亦會與別不同。 2. 玩樂是提升父子關係的秘方 美國加州大學研究負責人Katherine Nelson-Coffey認為,爸爸在疫情下比媽媽較快樂和正面,可能是因為爸爸的「照顧工作」多是跟兒子玩耍,而媽媽則負責日常照顧,例如煮飯、跟進功課等。她又認為只要多找時間跟兒子玩,爸爸媽媽都可以更快樂。因此鼓勵爸爸善用玩樂的強項,讓兒子在玩樂中感受到父愛。 3. 持續表達父愛 隨着社會復常,學生已回復全日制上學,但這並不代表爸爸們可以鬆懈。The 7 Secrets of Effective Fathers: Becoming the Father Your Children Need的作者Dr. Ken R. Canfield指出,「一致」是兒子們最需要從爸爸身上得到的本質。爸爸在兒子如何抱持價值觀發揮着重要作用,而態度一致的爸爸往往會培養出擁有自信和安全感的兒子。所以,請爸爸在疫情前後都保持對兒子的態度一致,繼續讓兒子感受到你的關愛,並沒有因為疫情紓緩而減退。 爸爸,兒子的一生都會受到你的影響。因為兒子一直在注視着你,想在你身上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男孩子。他們可能不會在身邊看到你所做的一切,但你流露的性格特質和言行,往往會反映在兒子的情緒及行為上。所以,即使工作和校園生活已復常,請爸爸保持一致,積極參與兒子的生活,成為幸福的「父子檔」。 文:黃格平(維護家庭基金社工、兩個兒子的爸爸、積極鑽研父子關係) 作者簡介:由一群撐爸爸角色的父母共同寫作,記錄他們怎樣在孩子生命中,築起爸爸形象。好爸爸中心由維護家庭基金設立,深信每個孩子需要好爸爸;爸爸角色可由夫妻共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7期]

詳細內容

增添父能量:星爸的煩惱

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 Needs,簡稱SEN)的男孩就像是來自另一個星球,有時候需要努力學習及適應人際間的相處及溝通。最近在一個有關SEN研究的網上論壇中,觀察到SEN雖然不是什麼新鮮的議題,但有不少星爸仍表示很無力或不知道怎樣去應對SEN兒子的生活狀况。筆者曾眼見在公園的遊樂場中,一名星爸希望兒子可以嘗試完成攀爬一條樓梯,但從兒子的面部表情中感受到他因為害怕而不想參與,星爸即使親身示範怎樣可以「輕鬆」完成,兒子都是不斷地搖頭拒絕,星爸嚴厲訓斥兒子一番後,無奈地帶同兒子離開公園。 嘗試帶領家庭 陪子女面對困難 香港城市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父母管教患有SEN兒童的壓力水平高於正常發育兒童,SEN兒童的父母會作出較負面的自我評價,感受到更強烈的負面情緒。撫養SEN兒子所帶來的挑戰可能會讓爸爸不知所措,這種焦慮有時會導致爸爸較少參與兒子的生活。以下有3個策略幫助爸爸如何加強參與SEN兒子的生活。 1. 擔任家庭的帶領者 心理學家Henry Biller指出,不管SEN兒子的特質如何,與缺乏爸爸支持的兒子相比,若爸爸願意細心陪伴、積極鼓勵,兒子更有可能在生活中做出成功的調整,包括培養自尊感及提升解難能力。更重要的是,爸爸參與會帶來「雪球效應」,佛羅里達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研究中的父親參與訓練後,會主動與配偶和家人分享知識和技能,這承擔的態度會正面影響整個家庭如何一起照顧SEN兒子。 2. 成為兒子的情感出口 美國臨牀心理學博士Dr. Elaine Aron指出,SEN孩子具有較敏銳的感覺,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令情緒反應變得波動,爸爸的陪伴則有助安撫其情緒。以上述遊樂場的父子為例,爸爸可以從嘗試創建更小、更容易實現的目標開始,例如將兒子需獨自攀爬一條樓梯的目標,轉化成父子間一起完成攀爬一級或兩級的小任務,成功後的經驗將會轉化為兒子為自己訂立更高目標的動力。 3. 共同面對兒子的難處 SEN兒子的專注力普遍未能集中太長時間,輔導心理學家萬家輝博士建議,爸爸可以和兒子一起商議在一段短時間,例如15分鐘,集中精神去完成一個任務,不論是功課、閱讀等,然後給予5分鐘的休息時間;如有需要,更可以放一個時鐘或計時器,讓兒子清楚看得到任務及休息的時間。若兒子能持續做得到,爸爸可考慮增加任務的時間,藉此逐步提升兒子的專注力。 爸爸參與SEN兒子的生活對他們的發展有積極影響。SEN兒子如果有一個積極參與、充滿父愛的爸爸,他們可以擁有更強的自尊感及自信心。雖然兒子在生活中有可能面對不同的困難,但各位爸爸,為了你的兒子,請不要放棄,當見到兒子在你們努力嘗試過後的進步,爸爸會發現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作者簡介:由一群撐爸爸角色的父母共同寫作,記錄他們怎樣在孩子生命中,築起爸爸形象。好爸爸中心由維護家庭基金設立,深信每個孩子需要好爸爸;爸爸角色可由夫妻共建。 文:黃格平(維護家庭基金社工、兩個兒子的爸爸、積極鑽研父子關係)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4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