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媽CEO:怪獸家長養殘孩

早前在台灣,一個媽媽帶着3歲兒子到一間甜點和音響複合店飲下午茶。店家有對價值90多萬台幣的喇叭,事前已不斷提醒媽媽,並阻止那孩子觸碰。但母親逕自去櫃枱付款的時候,兒子卻把握機會一指戳破。 3歲兒弄壞百萬音響 媽媽拒賠 那個母親本來承諾賠償,雙方報警記錄,音響店老闆不想鬧大,只要求對方負責修復費用,還反過來安慰那個得悉喇叭價值不菲後焦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母親。老闆做好心以為可以息事寧人?結果兩日後,那個母親帶同朋友上門,口口聲聲全程都「沒看到、沒聽到」,要老闆拿出證據,反口質問憑什麼說喇叭是她兒子破壞? 因為母親出爾反爾,事件掀起軒然大波並引來社會關注。老闆忍無可忍,在網上鋪文澄清,公開店內監視器錄像。說本來願意私下和解,現今決意提告交法庭處理,誓取回公道。最後牽扯到網友們議論紛紛,討論家庭教育的重要。 那個母親「發爛渣」指摘店家,那麼貴重的音響器材為什麼會放在一間賣一百幾十元咖啡的店內?為什麼不用圍欄阻止顧客走近?戳破一個喇叭,為什麼要送回德國原廠維修?還不是擺明坑人?當然還有最經典的殺手鐧「他只是一個不懂事的3歲小孩子」,堂堂大人,怎好意思追究一個3歲孩子的行為? 這種蠻不講理,一句「細路仔係咁㗎啦!」就橫行天下把所有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孩子不管作出什麼破壞犯了什麼過錯,理所當然地都應該被包容。 咖啡店徵收「尖叫費」 在公眾場所任由孩子追逐奔跑,不要說破壞店家的物品,至少也肯定影響店內其他顧客。怪獸真的很本事,可以若無其事,把店家的勸告當耳邊風,無視其他顧客的投訴及鄙視目光。之前我曾經寫過有咖啡甜品餐廳,公開表明12歲以下兒童恕不招待。做生意有做生意的規矩,店家有權決定,顧客不滿意可以不來,但就惹來怪獸群起而攻之,認為是歧視,發起杯葛云云。店家當然求之不得這班不知所謂的怪獸杯葛,根本自取其辱! 剛剛就有一間在愛爾蘭都柏林的咖啡店,為了還員工及顧客寧靜環境而徵收「尖叫費」。店東保羅(Paul Stenson)在其facebook公布:「如我們發現你家孩子在店內尖叫,你的帳單總額將直接多加15%」,而額外尖叫的小童,則每名再加10%;如尖叫小童達4名以上,店方將會請顧客離開。 保羅這個決定,在當地一樣引起議論紛紛,雖然贊成的居多,但怪獸無處不在,有人指摘批評他太囂張、叫他「管好自己的事,不要批判小孩及其家長」。是不是很好笑?究竟怪獸是盲目還是低能,or both?我簡直有即刻飛去幫襯的衝動! 台灣事件,有網民以「一群人格無法成熟的巨嬰」,說怪獸只想自說自話不想負責,說得真的太好!聽其言觀其行,點止上樑不正下樑歪咁簡單?所以我覺得生仔前,一定要學吓點樣為人父母。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文﹕張慧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42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家長教育 教育家長

我最近處理一個升學教育家庭輔導個案,感觸良多。想起自己和大小T的成長經歷,更加確定所有家庭父母子女的問題,源頭就是父母! 講起來真是無心插柳。我因為做獵頭做顧問,開展職業輔導之路,然後又因為辣媽身分,開展了家長教育輔導,最近又加了一項,就是升學教育輔導。除了不斷有大小公私營機構邀請我主講升學講座,更有父母面對子女升學,不知如何選擇是好,邀請我提供升學諮詢服務。坦白講,這個角色最難做之處,是父母和子女都沒有向對方坦白。你我各有不同期望、要求及立場,是最正常不過的事,偏偏大家表裏不一,傷和氣更傷感情! 計劃留學 家長子女無坐低傾? 面對升學問題,如果家裏經濟吃緊,根本負擔不起出國留學讀書,事情反而更簡單,疊埋心水在香港讀書。考得上大學就繼續讀,考不上就出來社會工作。 只是很多父母拒絕接受、拒絕承認子女不是讀書材料的事實,死抱唯有讀書高的觀念,夾硬堅持要子女繼續讀,然後又埋怨子女不爭氣讀不好,無端製造了多少不必要的失敗挫敗? 搵得我做升學輔導,當然是經濟條件許可的中上家庭。經濟不是問題,但有更多是錢解決不了的問題。仍是小學生的子女出國讀寄宿學校,為的當然是希望培養獨立能力,還有盡早適應當地的教育制度和生活環境。但另一邊廂,又擔心自小驕生慣養的孩子無法自理適應不了,又怕食物不合胃口,水土不服,又驚孩子語言不通,又或是身形弱小會被洋人欺凌。但在孩子面前,明明說着全力支持,尊重孩子想出國的決定,家長其實究竟想點? 決定出國升讀大學,英國美國亞洲澳洲,應該如何選擇?有父母坦言如果不能入讀世界排名最高的學府就不必出國了。問題是,子女還在初中階段,我又沒有水晶球,如何預知他們未來的DSE成績如何,能否考入名校?已經是中五中六生的,子女讀書成績高低,父母其實早已心中有數,盲目追求排名搵名校完全沒有意思,亦不會成功。何必把子女折騰得死去活來? 家長的選擇就是最好? 我不明白為什麼父母總是不肯相信孩子的能力,總是否定孩子的選擇,總是認定自己最清楚了解子女,所以幫他們做的選擇才是最好最正確。我會跟他們單獨分別傾談,讓父母子女都有暢所欲言的機會,給我了解雙方最真實的想法和答案。得出來的結論是,大家都沒有向對方坦白,究竟是不願意坦白,還是不敢坦白? 有子女想去美國,但父母怕危險,經常發生校園槍擊案,又怕性觀念開放,怕子女會被侵犯、誘惑、濫交;有子女想去英國,父母又怕英國經常示威罷工,酗酒問題嚴重,大學排名好像不及美國好。去澳紐吧?又認為是成績不好的學生才會選擇去,還有嫌棄Aussie accent。既然如此,留在香港讀吧!把孩子留在身邊好好侍候照顧,不就一了百了?但是又怕子女不出國讀書,他日就業搵工很輸蝕! 針無兩頭利,世事無完美,我只是替不知如何是好的子女難過!  

詳細內容

辣媽CEO﹕孤獨老人的悲歌

最近幾篇我都講及照顧者要照顧老人家的種種壓力,還有進退兩難不知如何是好的處境。本來打算鬆一鬆,寫一些輕鬆一點的題材,但最近又發生一宗關於老人的悲慘事件,令我非常心酸,極其憤怒,實在非寫不可。 這宗觸動我神經的新聞,根據報章報道:「牛頭角花園大廈一名64歲老婦去世,其68歲黃姓丈夫伴屍約1個月後,終因為屍體腐爛傳出惡臭而驚動警方。黃男今早近6時疑因傷心過度、身體虛弱,由救護車送院治理,並涉嫌非法處理屍體被捕。」 請問大家有何感想?這對無兒無女,結婚40年的老夫妻鶼鰈情深,老妻在睡夢中突然離世,驟然失去老伴的伯伯大受打擊,是故一直伴屍。要不是因傳出惡臭驚動保安報警,恐怕後果堪虞。從新聞片段中所見,伯伯老態龍鍾像是一個80歲的老人家。有記者採訪鄰居,都說很少來往沒有什麼溝通,只知道他們兩個感情很好,形影不離。 令我最大惑不解的,是伯伯被警方以涉嫌非法處理屍體被捕,伯伯有無處理過屍體?罪從何來?雖然最終會否落案控告還是未知之數,但雪上加霜,要落口供要保釋候查,教伯伯情何以堪?叫他如何處理面對是好? 鄰居失蹤整月 無人關心? 經常出入的老夫妻突然不見蹤影,鄰居連一點好奇心都沒有,單位有死老鼠的臭味都置諸不理。 要是大家多一點留意,多一點關心,怎麼可能拖了一個月才被發現?同樣的情况只會愈來愈多,究竟我們可以為他們做些什麼? 這些老人家不少教育水平都較低,只能從事體力勞動,收入微薄,年老體弱多病是必然。靠政府的生果金老人金,分分鐘睇醫生攞藥都未夠,即使有綜援,三餐都難繼,捉襟見肘,晚景的確淒涼。 早前電視新聞訪問一個已經72歲的廁所清潔工人,說自己有手有腳,還有工作能力的話,絕不會去攞綜援。這種骨氣,教我肅然起敬!大家同聲指摘政府及外判商無良的時候,我們又可曾為工人所受的不公平做過一些什麼?最簡單莫過於使用公廁的時候,可有瞄準一點、企理一點,可有感受過清潔工人清理,善後時候的難受?可曾有對他們說過一聲謝謝? 曾經守望相助的香港人 又到了想當年的時候。還記得我們曾經引以為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香港精神嗎? 以前的香港人雖然很窮,大家的日子都過得拮据艱苦,但鄰里間守望相助,互相幫忙,遠親甚至不如近鄰。今時今日,隔籬鄰舍關係冷漠,莫講大家都不知道大家姓甚名誰,眼神接觸的招呼都不會打。社會病了!香港病了!我們都病了! 各家自掃門前雪我知,靠這個政府嘥氣我更知,但事不關己,我們是否就可以安心坐視不理?人口老化是大家都要共同面對的問題,當他朝君體也相同時,當殺到埋身知道痛時,想求救已經太遲!我們誰都不可能獨善其身!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說到,一定要做到,立此存照!    

詳細內容

辣媽CEO:誰來可憐照顧者

兩年前在明報副刊寫的一篇《久病牀前難盡孝》,引來迴響之大,遠超我能想像。陳曉蕾的生老病死文章,我一直有拜讀。因為這篇文章,陳曉蕾邀請我成為她拍攝新節目《照顧者》的其中一集嘉賓,分享我面對體弱多病的家人老去時,究竟應該如何照顧是好?也分享我們面對的掙扎和抉擇。 陳曉蕾在節目中問了我好些問題,但令我最傷心難過的是回想起父親患病多年,我一直將所有注意力焦點放在他一個人身上,完全忽略母親的感受,也無視她一樣年紀大兼體弱衰老,同樣需要被照顧。尤其是她作為父親的主要照顧者,她時常精神緊張,身心交瘁,其實更加需要被關懷。偏偏因為我自小和母親的相處不融洽,火星撞地球,而我又最愛和她對着幹,但我和父親的感情卻一向深厚,因而導致我對母親在照顧上有所疏忽。 即使母親曾經三番四次向我訴苦,我卻認為有工人姐姐幫忙,能有幾辛苦?我連敷衍她幾句都嫌煩,反而指摘她不體諒百病纏身的父親,幾十年夫妻又有什麼好計較?結果母親突然離世,之後由我接手照顧,才知道她這些年來有多辛苦多難為。我的偏頗偏激,傷害了她,是我沒有方法可以挽回彌補的遺憾。講起想起,我都羞愧難當,淚如雨下。 珍惜眼前人 別抱憾終生 節目中,陳曉蕾問我,如果有機會向母親表白,會講什麼?我的眼淚奪眶而出,我會說:「對不起!還有我愛她!」為什麼我們總要犯上相同錯誤,永遠都是到了事情沒法彌補的時候才來後悔?寄語各位朋友,珍惜眼前人,放下成見,理解父母的立場,過去的事,一旦人死了,一切就完了,堅持執著誰是誰非,還有意義?還重要嗎?不要讓昔日的誤會延續惡化,成為日後的抱憾終生。 爭取時間機會,好好和父母相處相愛,為自己日後留多一些生活點滴及溫暖的快樂時光。 當然以上所講一切,能否做到的關鍵,視乎老人家是否身體健康,有自我照顧的能力。而且凡事不能單方面地想,更加要明白我們的力量都有限。事實上有得揀,相信很多老人家都不會揀在養老院終老。講起來,我媽的確夠瀟灑,當然亦因為她是過來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她斬釘截鐵講到明,萬一有朝一日像父親般多病痛行動不便,毋須猶豫考慮,直接把她送入老人院就得。最重要是她覺得無謂拖累身邊人,也不想成為我們的負擔。 壓力之大不足為外人道 說實話,我曾經承諾父親。只要可以確保他能在家中得到安全照顧,絕不會把他送入老人院。最後不捨不捨還須捨,這是基於為了他能得到最好照顧的大前提下,忍痛做的決定,事實上,要在家中照顧體弱多病的老人家,照顧者有幾吃力費勁,壓力之大,不足為外人道!隨着人口老化,這些問題只會愈來愈嚴重,我們可以怎樣做?曉蕾亦問我,為什麼願意把自己的個人經歷公開,以下這位讀者的留言,就是答案。 「張小姐:看完妳的訪問,很想對妳講聲多謝。因妳在節目中能一針見血地,講盡照顧者被身邊的一群得把口的人在言語上的欺凌,說得淋漓盡致。多謝妳為一群默默忍辱負重的照顧者發言。」  

詳細內容

辣媽CEO:中學生給我們的信

「作為一個學生,這是我看見的教育,一個以成績代表成功的世界、成績代表成功的風氣,成就了多少學生,又讓多少學生陷入絕望?當學生被成績所定義的成功遮蔽了雙眼,又有多少人看見成績之外的可貴?能用一套標準評分的,那不是人,而只是生產線上的產品而已啊。說到底,人可以用『價值』來形容嗎?拋棄了興趣,失去了自我的,到底是誰呢?」 以上文字,節錄自一名台灣高雄中學三年級學生的一封公開信。他的有聲吶喊,鏗鏘有力,大家可有聽到?他的遭遇、他的壓抑,和香港學生被迫要面對的,有不一樣嗎?他的那些問題,作為大人,作為父母的我們,能給他們答案嗎?有勇氣、有面目回答嗎? 整篇文章,最令我震撼的是這一段:「但當你用成績定義一個學生的優劣、用薪水定義一個人的成功,你已不再把人視為人,只不過是用着一套品管標準審核着眼前的商品罷了。」已經不是把孩子當寵物來養的程度了,寵物好歹都是生命,最低限度都會得到憐憫疼愛照顧。但商品呢?靠着一套品質管理標準製造出來的,算是人嗎?能是人嗎?還是人嗎? 孩子當成商品 寵物都不如 我們的所謂教育,完全無視孩子每個人的獨特性,千篇一律,用同一套方法,沿用完全落後幾個世紀前的教材去教育孩子,這些所謂「教育」,究竟是哪一門子的「教育」?因為興趣不能當飯食,因為興趣不能算分數,得不到重視之餘還要活生生地被粗暴埋沒!把孩子逼瘋,徹底破壞的親子關係,造成了多少家庭社會的悲劇和慘劇? 父母當初許下的承諾,說好的只要孩子快樂,憑什麼出爾反爾?為什麼忘記得一乾二淨?就算真的把孩子當成商品,不是有商品說明條例的嗎?不遵守不是犯法的嗎?為什麼剝奪孩子好好活下去的理由勇氣? 難道給他們的未來留一條活路,真的那麼難嗎?世上還有比孩子們的生命更寶貴更珍貴更不能失去嗎? 導師對國中生作者的評價是:很會做人,但不用心讀書。如果我是這個學生的媽媽,難得導師有這樣的評語,我高興還來不及。讀死書死讀書讀死人人讀死,識讀書會考試的學生,在怪獸極權白癡家長的推波助瀾之下,源源不絕前仆後繼,這些人從前以後都不缺;但會做人的年輕人,難能可貴又難得,打着燈籠沒處找,我敢寫包單,前途無可限量! 會做人比會讀書難能可貴 「讀書是學生的本分,但沒有人跟我說過讀書不是學生的一切;競爭是必然,但沒有人跟我說過不是每個人都要做第一名。當我們成為學生的一刻,目標就被定好了:取得好成績,往上爬。」明知第一名只有一個,亦沒有人可能永遠第一,不是第一名的全部都是失敗者?那麼99.9%的父母都肯定是個失敗者! 但我們天生就是唯一,世上絕不可能會有第二個「我」。所以根本無需要同任何人爭排名。人生已經夠苦,何必令大家苦上加苦?放手,讓孩子追夢,為做最好的自己,為目標奮鬥吧!  

詳細內容

辣媽CEO﹕真正的教育

「Son姐,妳好。孩子讀嘅係一間普通村校,學業輕鬆,讀得開心。但擔心學業成績不夠好,將來派去Band 3、校風差的學校,耳濡目染下學壞。學校成績差不要緊,就是怕校風差的學校,Band 3通常校風都較差,深怕會學壞。請問,我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 這些年來政府拍的宣傳短片白癡低能的居多,但有三段片的金句一直深得我心。排名不分先後,第一是:「求學不是求分數」;第二是:「生命滿希望,前路由我創」;第三是:「子女好與壞,在乎溝通與關懷」。最諷刺的是,三句金句內容,偏偏和政府推行的教育政策完全背道而馳,堪稱最佳、最完美的反面教材。 講到教育子女,學校極其量都只能發揮輔助的角色。今日的孩子面對未來的挑戰,是我們這一代人發夢都未曾想過要面對的局面。但我們的教育制度及課程內容,依然沿用已經完全過時脫節的教材,所謂教育制度其實就是考試制度。打造出來的所謂學霸精英,說穿了不過就是考試機器。人類和人工智能鬥做機器,會有贏面嗎?和電腦比併鬥快鬥準,我們有機會鬥得贏嗎? 一屋子證書沒一張學做人 那麼究竟我們應該提升孩子的什麼能力,去應付他們未來要面對的挑戰呢?我的答案從來只有一個,就是好好教育孩子如何做人,發揮生而為人的價值。再沒有事情,比自小培養好子女的品德更為重要。不管大家喜不喜歡屈穎妍也好,她曾說過:「這一代的孩子,懂得的技能很多,琴、棋、書、畫、跆拳道、游泳……樣樣皆能,一屋子證書,卻沒有一張是學做人的。」絕對能反映現實,我不能同意更多! 我相信這位給我來信的媽媽,希望孩子愉快成長,開心學習。如果擔心學校成績的話,一開始也不會選擇一間普通村校,所以媽媽要記住自己的初心,無論如何都要悉力守護孩子的純真赤心。 雖然我欣賞這位媽媽希望保護孩子的一片苦心,但反對這位媽媽認為:「Band 3學校通常校風都較差,深怕會學壞」的言論,這個想法,我完全無法認同苟同。 父母身教言教影響最大 一樣米養百樣人,莫講正反面教材都是教材,Band 1學校一樣有壞學生,上流社會一樣有下流人,不能以出身定高低貴賤。無論如何愛怎樣保護,孩子始終要長大,都會出來社會見世面,當然好人壞人什麼人他們都有機會接觸,如何防止,如何避免,都防不了孩子接觸任何界別的人。孩子會不會學壞,就要看家庭教育,父母的身教言教,這些對子女的影響最大。但這世界上,不是只有黑和白兩個顏色,社會是個大染缸,做父母有責任告訴孩子世事不是非黑即白,或者非白即黑,要有判斷力,更加要有自制能力,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守住自己的原則底線,就不會容易被影響,被帶壞。 我兩個孩子讀的都不是名校,但他們懂得分辨是非黑白,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知道自己應負的責任和本分,對我來說,這就是真正的教育。  

詳細內容

辣媽CEO:孝得太難

「Son姐,終於畀我搵得番呢篇兩年前你喺辣媽CEO寫嘅《可憐孝女難盡孝》,我真係好鍾意呢篇文,因為我同文章中女主角有共同地方。早兩日媽入醫院需要做手術,年紀大身體毛病多,醫生話要等身體情况穩定先有得做。媽家中親戚比較多,我明白係好親嘅親人,但係心態仲緊張過我,不停係咁追問,我一時三刻根本未能應付,點都不至於聽少一個電話,就鬧到家嘈屋閉吧? 我做女已經盡咗責任,媽有抑鬱,應該是未結婚時已有,我從小至大都面對家暴,好知要做好本分。我媽喜歡唱反調,很難怪人待佢這樣差,我也不是學她走舊路。我也怕自己有病,也不想做負能量嘅人,想搵人傾吓又怕煩到人,我好怕自己鑽牛角尖。Son姐,我可以點樣做?」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有的是父母難念,有的是子女難念,誰比誰的更難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即使是父母子女永遠脫不了血緣關係,我們都只能為自己的生命及人生負責。無冤不成夫妻,無仇不成父子,我是走了半世紀的人生路,活到今日這把歲數,才終於明白當中的意思。亦只能是明白了,接受了,放下了,才能活出自己。所以首先你不必不要怪責自己,從今日起我希望你學會善待自己。 不要自責 學會善待自己 先不要講照顧,和有抑鬱症的媽媽一起生活了幾十年,作為女兒的你,盡心盡力已經做得好好。對付三姑六婆,沉默忍讓不是辦法,如何照顧你母親,你不必向任何人交代。如果任何人有不滿,包括你的母親,你就要順應民意,把你母親交給其他人去照顧,若你的母親也認為你照顧不周,也請她「另聘高明」吧! 我的意思你明白嗎?無止境的犧牲忍讓,只會造就更多的得寸進尺,肆無忌憚。我是過來人,給你的忠告是,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為犧牲忍讓畫一條底線。 風涼說話耳不聽為清 久病牀前難盡孝,我和你一樣有類似經歷,同樣的切膚之痛。家族宗親塘邊鶴的指指點點風涼說話,可以幾難堪幾難受,感同身受,我明!但無論我們有幾憤怒幾委屈也好,我們都無法阻止這班講說話毋須負責任的所謂「親人」,發表他們唯恐天下不亂言論的自由。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眼不見為淨,耳不聽為清,心不見不煩。 我甘冒被指摘大逆不道的風險,和你清心直說講真話,是不想你步我後塵,一廂情願只把自己傷得更深。50年的深厚父女情,竟然敵不過塘邊鶴的別有用心挑撥離間,問心,至今我依然意難平。但多難平都要平,日子還是要過,生活依然繼續,看破放下自在。萬般皆是命?只要不認命!你既然不想走你母親的舊路,就放下包袱,輕身上路,擴闊生活圈子,結交多些新朋友,好好為自己活一次,拓展自己的新天地吧!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心無罣礙,平安喜樂,祝福你!  

詳細內容

辣媽CEO:《你的樣子如何(Face Matters)》

去年中大教授朱順慈Donna Chu邀請我接受訪問,拍一部《你的樣子如何(Face Matters)》的紀錄片。整件事的背後理念,原來是來自當時網絡流行的一句說話「你的樣子如何,你的日子也必如何」。朱教授透過訪問超過200個學生,以及在不同界別從事和「美」相關行業的達人,探討一下不同人眼中的「美」,有沒有一套普世通行的標準。當貪靚貪出病,病根是什麼?如何解決由美而生的焦慮等等話題。我二話不說立刻應承! 不要勉強自己符合大眾美 教授搵得我,當然清楚我為人。我從不相信一個人的外表樣貌,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成功成就,我的女兒大T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3月14號晚上出席《你的樣子如何 Face Matters》優先放映,一個小時的紀錄片,拍得實在好!帶出的信息,很值得大家反思細想,究竟什麼叫做美?怎樣的自己是最美?有必要虐待傷害勉強自己,去符合大眾的所謂美嗎?影片內我其中一段訪問,就是為什麼鼓勵大T去學跳拉丁舞、參加拉丁舞比賽。無獨有偶,3月21號的facebook動態回顧,是2016年時不斷有學童輕生事件,當時我為明報拍了一條《如何增強小朋友的抗逆力?》短片。在朱教授的短片中,旁白說:「辣媽Son姐(張慧敏)話要小朋友增加抗逆力,首先要教佢『做自己』,好似佢嘅大T(長女)有6呎高、200磅,但辣媽仍然鼓勵佢參加拉丁舞比賽,佢話事先已知其他人會對女兒的體型指指點點,但佢教女兒要『做自己』,享受比賽,不用理會別人的目光,抗逆力自然會大大增加。」 當日教授訪問我,講起大T所經歷的一切,我依然心痛不已,眼淚流個不停。 女兒天生就是超大碼,不是一般高頭大馬咁簡單,生在一個華人社會,無論如何她都絕不會符合世俗既定「美」的標準。熟悉我的朋友都知她的小名是「肥妹」,花名是「死肥妹」,就是要她聽慣聽熟,增強她的免疫力。即使在家中如何保護周全,踏出家門踏入社會,幾難聽的說話都會有人講得出口。我絕對不會要女兒減肥去符合世俗眼光或者標準,我能夠做的,就是教她接納自己愛自己。講當然容易,過程中我不知流過了多少眼淚。 增強免疫力 接納愛自己 我自己小時候亦是一個「死肥妹」,媽媽因為嫌我肥唔靚,一直勸我減肥,我曾經大發脾氣駁嘴說「肥不是恥辱」,被她摑了一巴掌;結果還是敵不過我媽想我成為「正常」少女的期望,兩母女私底下瞞着爸爸去找專門幫人減肥的醫生,要求處方減肥藥。食了幾個月下來,的確瘦了十幾磅,但手震頭暈心跳標冷汗,還有情緒完全不受控制。後來才知道那處方藥是安非他命,竟然沒有食死我,亦沒有後遺症,都可算大命。 回想起來,大T真的很堅強!把她當作怪物看的眼光,指着她嘲笑,甚至出言侮辱恥笑她的身形身材,她一樣受得住可以挺過來。慈母眼內出西施,有自信有才華,純潔純真善良的大T,真的很美麗!

詳細內容

辣媽CEO:帶小學兒子做結紮手術?

真係100歲唔死都有新聞,今次發生在韓國。近日有報道指,根據當地健保公司統計,2015年至2017年間,3年間18歲以下少女生子的數目有1399宗,平均每日1.3宗,數字都不可謂不嚇人。 食色性也,性是與生俱來的本能。以前說西方思想開放,包括性觀念,孩子愈來愈早熟,父母的對策,除了盡早教育兒子正確使用避孕套,亦有父母在女兒的飲品中加入避孕藥,以減低未婚懷孕的風險。不過不得不承認,可能已是最開明最道德的性教育方法。 性教育失敗 出此下策? 中國人最叻假道學,「食色性也」明明是古代先哲講的,光明正大,偏偏成為禁忌。父母覺得尷尬,開不了口拖得就拖,不教。 學校的教材完全過時兼老土,老師一樣覺得尷尬,好啦,想與時並進教得認真講得徹底,結果竟惹禍上身,反過來被家長們投訴為鼓吹學生發生性行為。因為子女本來很單純,為什麼要談性說愛,污染荼毒他們的純潔心靈?結果日防夜防,好奇心互聯網防不勝防,正確的性觀念貧乏,網上學到的都是扭曲誇張、完全錯誤的資訊。竟有學生相信保鮮紙可以代替避孕套,性行為之後只要用水冲洗就不會懷孕,搞出人命是必然的事吧! 不過講到誇張極端,韓國家長贏九條街!原來為避免自己兒子搞出人命,他們倒手下留情,「斬草」而不除根,帶兒子去做結紮手術。但匪夷所思的是,當中竟然有小學生!原來韓國父母認為既然阻止不了兒子的性慾,倒不如乾脆直接結紮,讓他們無後顧之憂放心去玩。這究竟一種什麼的思想心態?究竟是愛還是害?是負責任還是不負責任? 白癡父母才應該結紮 這是一個完全反智的年代!不正常的原來是正常,正常的反被視作不正常。 其實一早應該結紮的,是這班白癡低能的父母!至少造福蒼生不會禍延下代。自己教育子女無方無法,竟然狠心殘害子女以結紮了結?父母憑什麼可以剝奪兒子他日生育的權利?即使輸精管可以駁回,但成功機率只有半數,還未計做手術包括接受麻醉的各種風險,稍為正常一點的人,都不會做這樣愚蠢橫蠻的決定吧? 做父母的不是天真到以為,只要結紮或者服食避孕藥除去懷孕的風險後,性行為就再沒有其他風險了吧?斬腳趾能避沙蟲嗎?性病愛滋病如何避免預防?自恃有免生金牌,只會令子女更盡情放膽,肆無忌憚,完全不理後果。擺在眼前的事實是,青少年染上各種性病的數目,正在以幾何級數地上升。 台灣兒科護理教師趙國玉講得非常好:「性教育的內容,不應只是生理結構的介紹,更應該將感情教育一併教導。孩子有權利知道如何保護自己,讓每一個孩童與青少年了解,除了較安全性行為之外,穩定伴侶關係內的性行為,是預防性傳染病更有效的方法。讓這樣的知識與信念,以成為青少年決定自己行為時的重要參考。」  

詳細內容

辣媽CEO﹕心急如焚老媽媽

「Son姐,我猶疑了很久,應唔應該攞我女兒出來討論。她在加拿大接受教育,完成了大學學位,做事幾年後再回校園完成碩士課程。問題是讀完碩士之後好幾年,到現在還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她每次見工到了最後階段二揀一都沒有被揀中,令她非常心灰沮喪,做什麼都完全失去信心,患上嚴重抑鬱,覺得自己好冇用,有自殺傾向。除了陪伴她到醫院治療,見心理醫生,我們做父母的非常痛心沒有辦法可以幫她。但她對我們呼呼喝喝,大家都好難受。我們叫她降低身價找其他工作,找到之後騎牛搵馬,她不聽我們可以點?我們做父母的都老了,如果死後她怎麼樣活?她人生是沒有一個方向,做人一定要有個方向,我記得你講你囡囡找倒一個方向,你好開心哭了幾個鐘,我和你的感受一樣,我會好開心好開心。Son姐,你未必解決這個問題。你覺得怎麼樣?請你覆我吧。謝謝你!」 從來這種牽涉子女精神健康的提問,我不是不想答,而是不敢答。但你的忐忑惶恐,不知如何是好的難過心情,我完全感受得到。媽媽的心,我懂,冒險破例回答,是希望能給你一點支持鼓勵,最低限度我願意,亦能夠做聆聽者。 難為天下父母心,對子女的愛,真正至死方休! 你女兒的情况,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講得清拆得掂,亦不是短時間內能夠解決得了。你兩夫妻為女兒,我相信做到加零一,照顧嚴重抑鬱病患者的壓力,應付他們突如其來的精神狀態起伏,長期活在精神繃緊的狀態下,點止身心俱疲咁簡單?我不知道你們一家人,自女兒小時候一路以來的相處形式及親子關係如何,所以只能憑經驗嘗試解答,如果我有寫錯的地方你一定要再來信告訴我,好嗎? 進修碩士課程的理由 女兒未讀碩士之前,有過幾年工作經驗,從事的是什麼工作?做得開心愉快嗎?重回大學讀碩士是因為想增強競爭力,還是逃避一些她不願意面對的問題或困難?如果她對讀碩士一開始抱有一個很大的期望,相信讀完之後就會出類拔萃,或者提升找到理想工作的機會,她之後的失望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我始終認為搵工面試失敗,不是導致她嚴重抑鬱的原因,她是不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不肯服輸的人?會不會是因為太在意,太在乎你們對她的看法,很想做一些令你們覺得驕傲有面子的工作? 鼓勵多出外接觸世界 我看得出最令你擔心的不是女兒日後生活的問題,而是沒有人生方向,不知道何去何從,又不懂得如何和別人相處的問題。 女兒從小到大對什麼事物特別有興趣?有什麼愛好和嗜好?你們能夠做的,就是鼓勵她多走到外面接觸這個世界,做一些即使是沒收入,但有錢也買不到的社會服務及義務工作經驗。 以目前的景况,或許你毋須執著擔心女兒的前路究竟有沒有方向,只需在意怎樣可以令日子過得快樂。細心觀察嘗試發掘,她究竟對做一些什麼事情最感興趣,講一些什麼話題最投入?你都不妨放鬆一點吧!請相信這世上沒有用愛不能解決的問題!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