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幫助孩子處理極端壓力﹙二﹚
除了留心孩子的生活是否出現壓力事件,家長還可以留心孩子有無以下的生理反應和行為改變: . 覺得喘不過氣來 . 心跳得好像要從胸腔跳出來 . 頭痛、胃痛、心口痛、肌肉痛 . 消化不良或食慾不振 . 失眠或突然要睡很多 . 身體整體機能變差 . 無故動怒、煩躁不安 . 社交退縮,不願和同儕共處 . 對抗權威,在學校或家中與成人爭拗 . 難以集中精神 . 行為倒退,出現較年幼時才有的行為 . 要求父母給予額外關注 (插圖︰黃清渝) 當孩子感到極端壓力時,還可能會出現以下這些「紅色警號」: .憎恨自己(例如說:「一日最衰都係我」、「我真的很沒用」、「我真是一無是處」) . 表示自己的將來沒有希望 . 突然不喜歡所有朋友和家人 . 時常想獨處 . 曾經傷害自己的身體 . 做出不顧後果的衝動行為 .把珍貴的東西送給別人(如:珍而重之的玩具、紀念品、獎牌等) .想起、提及或計劃自殺(例如:「我真希望我已經死了」、「我很想殺死自己」、「我想一了百了」、「你們很快就不用再擔心我了」、「這一切一切都令我厭倦」) . 曾經嘗試自殺 家長如果留意到這些「紅色警號」,可以運用「我」信息,向孩子表達自己的關注,鼓勵孩子與自己分享心中的鬱結,並一起找人幫忙:(圖二) (圖二)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插圖︰黃清渝)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2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