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拼圖:那年7歲

《那年7歲》(7 years,Lukas Graham主唱) 歌詞摘要: 當我7歲的時候,我需要朋友和我玩樂。 當我11歲的時候,爸爸是我理想中的榜樣。 當我20歲的時候,我只有目標,不相信失敗。 很快我到30歲,我仍然向生命學習。 我的妻子為我生下孩子,我給孩子說說故事。 很快我就到60歲,記得生命的每一刻, 我希望孩子一個月探望我一至兩次。 很快我就到60歲,或許我會覺得這個世界很冰冷; 又或許我會有很多孩子,能給我溫暖。 不分人生階段 盡力愛你愛的人 在人生不同的階段,聽着這首歌會有很不同的共鳴。有人聽到幸福、有人聽到憧憬、有人聽到唏噓……這就是生命,是愛的循環:努力地生活,盡力地去愛和照顧你最愛的人。 孩子,當你們年幼時,我緊張你們吃得飽、穿得暖。睡前給你們讀故事書,因為媽媽太想睡,會悄悄的將幾頁書跳過,但卻會被你們識破。周末忙於帶你們參加遊戲小組、興趣班。對不起,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未能出席你們每年的學校家長日。還記得,我曾記錯數學科考試的日期,原來那天是常識科考試,你很冷靜的面對,也沒有怪責我和你溫錯了科目。小學、中學、公開考試放榜前,媽媽都會寢食難安。 孩子,轉眼間你們要告別童年了,你們發展的機會和空間,比上一代更精彩。父母盡能力去支持你們追求夢想。我送給你們的禮物,不是財富,而是自由和信任。一家人齊齊整整地吃一頓飯,是媽媽最大的心願。我常問你們,我煮的飯菜是什麼味道。標準的答案:是愛,是幸福的味道。 昔日,無論我說什麼無聊笑話,你們也會捧腹大笑。以往我擔心你們迷路,如今你們長大了,卻會帶我去更遠更好玩的地方。現在,從你們的話語中,我認識到新的世界,也得到很多歡樂。即使我們未能經常實體見面,但我也期待着你們在忙碌中WhatsApp給我的相片、短片、錄音,分享一些你們的近况。 以上分享相信都是所有媽媽的心聲,其實只要一個信息、一張照片、一個電話,都能隨時隨地與家人分享愛和關懷。我鼓勵每一個家長,多用輕鬆有創意的方法,不抱怨不囉嗦地表達對孩子的期望和掛念;亦鼓勵每一個子女,多用心用時間陪伴和關心父母,一起締造幸福的循環。 文:張巧儀(香港家庭福利會資深社會工作員/認可家事調解員)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2期]

詳細內容

同理心學堂:新社交App塑造的Z世代

社交媒體快速變化,霎那間,昨天那個潮流或已不再入流。例如Threads已取代昔日各種平台,成為現今青少年最熱門使用的社交媒體之一。Z世代與社交媒體一起長大,自然更習慣運用社交媒體及接受新的平台。每一代的社交媒體雖然各有其特性及影響力,但同樣都對青少年成長發展(特別是自我形象建立)帶來各種影響。 拓寬交友圈 增强自我認同感 新一代社交媒體,為青少年提供了自我表達和社交互動平台。他們可以分享個人想法、興趣愛好、生活軼事等,兼獲得同伴的關注和互動。這不但有助青少年建立自信,增强自我認同感,亦能拓寬交友圈,尋找及認識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互動交流,從而獲得同伴的理解和支持,甚或推動個人追求理想及建立美好社區。 然而,社交媒體使用者大多愛在網上展示各式各樣的生活內容,這可能令青少年將自己與他人比較,產生自卑、挫折等不利健康的自我形象建立。加上社交媒體上難免會存在虛假信息和美化效果,也可能影響青少年對現實生活的認知,扭曲他們對自我的認知和定位。 過於追求關注度 自我焦慮 若他們過度關注外表和形象,過於追求在社交媒體上獲得的關注度和好評,或可能導致自我焦慮,不斷調整自己的言行和外表以迎合他人的期待,難以建立真實而積極的自我形象。 網絡欺凌 引致情緒困擾 另一方面,新一代在社交媒體上的表達,有時在有意無意中演變成網絡欺凌,當中對被欺凌者所帶來的創傷,將嚴重打擊青少年的自尊心和自信,甚或引致情緒困擾。 面對日新月異的社交媒體,作為陪伴青少年的賦能者/成年人,首先要保持開放的心態認識各種社交媒體,了解這些平台的特點和流行趨勢,甚或嘗試使用。繼而教育青少年以多角度看待社交媒體,讓他們明白當中存在的美化和虛假現象,不要盲目地將社交媒體上的內容作為判斷自我價值的標準。同時也鼓勵他們多認識自己,關注自己的內在品格及強項,培養健康積極的自我意識。 我們也要加強培養青少年的社交技能,讓他們明白如何在社交媒體上適當表達自己,與他人建立良好互動,避免過度的比較。此外,鼓勵青少年多參與實際的社交活動,保持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互動及真實的人際連結,培養良好的人際溝通及交往能力,這將有效建立正確的自我形象及社交網絡,對他們往後成長階段面對的不同挑戰帶來正面幫助。 文:巫佩雯(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主任幹事) 作者簡介: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重視個人身心發展,以及健康的親子和家庭關係。青年會致力提倡品德教育、文化承傳、康樂體育等發展,彰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服務精神。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2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多元培養孩子的潛能(一)

父母支持孩子的成長,培養才能,幫助他們成為全面發展的個體。早在40年前,美國哈佛大學發展心理學家加德納(Howard Gardner)認為孩子的智力並非「單一、統一」的能力,而擁有「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每種智力代表不同的信息處理方式。當中包括8種智能:語言、邏輯‧數學、音樂、身體‧動覺、空間、人際、自我認知、自然,今期先介紹4種。 語言智能 孩子對文字「敏感」,擅長閱讀、寫作和講故事。他們擁有豐富的詞彙,對語言細微差別有敏銳感知。家長可以讓孩子多閱讀,亦可以與孩子一起閱讀,討論故事、人物和主題,有助提高理解和思辨能力。此外,不妨鼓勵孩子創作,安排創意寫作、寫日記和講故事的機會,讚賞他們的作品,並提供意見。多與孩子就不同的家庭、學校,甚至社會人際等議題交流,鼓勵孩子表達想法,積極聆聽他們的話。進一步的話,安排參與挑戰其語言技能的討論,例如演講訓練、辯論隊等,皆有助進一步發展孩子的語言智能。 邏輯‧數學智能 孩子在推理、模式識別和科學思維方面表現出色。提供謎題、邏輯遊戲、「腦筋急轉彎」等策略遊戲,挑戰他們的邏輯思維。科學探索的機會和數學的挑戰,讓孩子有機會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去解釋數學概念。家長多鼓勵孩子提問,鼓勵孩子通過研究和實驗尋找答案,培養出好奇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音樂智能 節奏、旋律和聲音,這些是孩子理解世界的主要方式。父母可以讓他們接觸各種音樂,鼓勵他們探索和學習樂器,參加音樂課,提高歌唱技巧,並安排參加演出的機會。此外,可創造一個充滿音樂體驗的環境來支持他們的發展,鼓勵他們創作音樂,嘗試為他們安排樂器或音樂軟件等工具。 身體‧動覺智能 這些孩子天生能夠有效地使用自己的身體,在體育、舞蹈和手工藝方面表現出色。父母可以多讓孩子參與喜愛的運動、舞蹈、武術或其他體育活動,並鼓勵他們用心學好精細的動作技能,完善自己的表現。家長同時確保他們有充足的自由玩耍和活動時間。而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亦可提供動手項目,如搭建模型、手工藝或烹飪等。 (圖﹕黃清渝)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2期]

詳細內容

半職爸爸:從《全職乖孫》看付出與獲得

全家大小看了泰國電影《全職乖孫》,好像只有我哭得一發不可收拾。(劇透注意) 故事講述婆婆患上絕症,「雙失青年」決定扮演「乖孫」照顧婆婆,望能取得婆婆遺產。婆婆有3名子女,大仔富有,二女辛勞,細仔爛賭欠債,可是,在「乖孫」看來,兩個舅父和媽媽,都是他爭奪婆婆遺產的競爭對手。他一邊努力照顧身體狀况日差的婆婆,一邊記掛自己能否在婆婆心目中取得「第一名」的位置。結果婆婆病逝,卻只把最值錢的房產留給最需要金錢的細仔。 他不甘心,但隱隱約約地,似乎從婆婆身上,學到一些他以前從沒有想過的事。那是什麼,他卻茫然不知。 孩子忘了的往事 承諾只留心中 某一天,他收到銀行電話,通知他有一個戶口,裏面有100萬元。他很驚奇:為何自己會有這樣的戶口?然後,他想起來了:婆婆在他小學一年級考獲第一名時,曾幫他開戶口,並說要把賣豆腐掙到的錢,定期儲到銀行裏。他那時年幼,這事根本就不曾放在心裏,覺得婆婆只是隨便說說罷了。 他突然醒悟,婆婆心目中有不同的「第一名」。婆婆最掛心是大舅父的健康,於是戒吃了牛肉求保佑;婆婆最掛心細仔的財務狀况,於是把房產留給了他;婆婆和女兒相處時最愜意,可是無法給她留下什麼。 婆婆把辛苦掙來的一分一毫,日積月累儲下來,留給孫仔。無論孫仔在她患癌時有沒有照顧她,她一早就決定好,這筆錢是留給那個考獲第一名的乖孫。這情形就如她在當年種了一棵樹,寄望這棵樹隨着孫仔長大成材一樣。 學會了「第一名」的意義 孫仔的回憶片段,一幕一幕出現:婆婆大清早起牀賣豆腐的情景,婆婆把錢存進銀行卻不讓他跟着進去的情景,婆婆告訴他只要努力工作一定會有出息的情景,婆婆當年拖着一年級的他要去開戶口的情景…… 他記起婆婆病重時還走了一趟,要找繼承了上一代家財的舅公借錢,而且要借100萬元,用來買婆婆過身後的墓地,不料舅公一口拒絕、婆婆默然離去的情景…… 「婆婆,人死如燈滅,你要買那麼貴的墓地做什麼?」「因為墓地環境好,你們可能會比較想一起來拜祭。」 原來婆婆到死都在想他的子女,希望子女定期見面,有困難互相照應。 孫仔終於明白,婆婆一輩子只顧付出,是何等偉大。他不再想爭奪婆婆心目中的第一名,因為最重要的不是獲得什麼,而是付出什麼。電影最後,他、媽媽和兩個舅父在靈車上扶着靈柩,迎着風駛向漂亮的墓園。 那應該是他花了100萬元買的墓園。他說:「婆婆,你是我心目中的第一名。」 從婆婆的人生中,他學會了奉獻而不是只求得到賞賜。 文:張帝莊 作者簡介: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採訪多個「第三世界」國家,卻認為自己的家更值得探索。既是悠閒的寫字人,又是忙碌的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2期]

詳細內容

看得起遊戲:遊樂空間的設計事

公共遊樂空間一直是我們致力推動的領域,好讓每位小朋友,不論家境貧富、能力各異,都可在遊樂場開心玩遊戲,在遊戲中健康成長。近年我們擔任遊樂環境顧問的項目,包括2018年的屯門公園兒童遊樂場、2019年捐山窿公園裏的真渠管遊樂裝置、2021年的東啟德公園彩虹樂園、2023年8月啟用的茶果嶺海濱公園,以及2024年4月開放的海輝道公園。 因應項目不同,我們參與的範疇也有變化,涵蓋遊樂環境設計、設計評估、安全檢查、標準認證、恆常運作培訓、舉辦社區參與及設計工作坊、推動倡議,以至開放後報告評估等。在芸芸工作中,究竟遊樂環境設計所指的是什麼?就透過最新的海輝道公園之多元共融兒童遊樂場,來開展一次公眾教育吧! 海輝道公園的兒童遊樂空間約佔660平方米。(作者提供) 奧運主題遊樂設施 概念主題:配合所在地區的奧運主題,除了以遊樂地景(playscape)規劃一系列動態遊樂體驗,以及於平台通道設置奧運項目組合的對對碰組件外,另備有可引發桌球、風帆海浪想像的特色遊樂設施。 遊樂動線:整體佈局考慮了兒童遊戲的常見動線,入口設置了刺激動感兼備的共融氹氹轉和大型平衡遊樂波波陣,以即時回應兒童的本能;另一端開闢了靜態的共融玩沙區,讓小朋友在多元遊樂體驗後,靜靜探索觸感遊戲,符合兒童遊戲的前中後階段。 多元體驗:場內空間不大,卻五臟俱全。設計團隊以遊樂地景規劃形式將遊樂設施融會山丘地景當中,可供跑動、跳躍、攀爬、搖盪、旋轉、下滑、平衡外,還可同時促成社交遊戲。感官遊戲則包括玩沙、玩陽光、玩海風。 挑戰層次:為配合不同能力的用家,團隊設計同類遊樂體驗時,也特意提供不同難度的挑戰,考平衡的有固定球和動態球,攀爬的有抓手點和徒手玩,玩滑動的則有低斜度滑梯和波浪形鋼條管道。 新穎設施:除了新鮮感十足的波波陣、吊牀組合、特闊的多人滑梯加方格透光有色上蓋外,引入的360度旋轉雀巢形多人鞦韆,配合地面的螺旋圖案,提升了旋轉時的刺激感。 通達共融:使用嬰兒車的家庭或輪椅使用者均可暢通無阻,直達全場高低各處;沙池也配備共融沙枱及刮沙機,特闊兼低斜度滑梯則方便幼童一家三口同時下滑。 環境配套:座位分別設置在各種遊戲設施附近,家長可近距離觀察孩子的遊戲,甚至坐在微斜的山丘地景上,親身感受遊戲趣味;至於玩沙的配套,則設洗手洗腳的裝置。 我們以專業知識、循兒童為本的角度,用心設計公共遊樂空間,期望小朋友玩得開心、玩出多元、擁抱共融! 文:陳煒軒(智樂兒童遊樂協會 遊樂環境經理) 作者簡介:智樂兒童遊樂協會成立於1987年,多年來肩負起推動兒童遊戲的使命,期望建立一個尊重、保護、實踐遊戲權利的社會,讓孩子樂享童年。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2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玩創校長:窮養還是富養?

前段時間,有家人建議我去看一部內地電影,認為我看完後必然會對教育有一些反思。於是,早前我到了內地,觀看由沈騰主演的《抓娃娃》(以下劇透注意)。 電影講述一個富人(沈騰飾),大兒子以「富養」方式養育,給予他豐富物質,任其揮霍,結果長大後變成只會揮霍的「富二代」。富人發現,小兒子在嬰兒期也是由外祖父母用同樣方法教養,結果變成超級胖嬰,只會哭、要人餵食,什麼都不做。此時,富人突然反思,決定採取非常誇張的方式來教育小兒子。 富人收購了一個平民住宅區,和妻子假扮平民,聘請最優秀的教師扮演鄰居,將小兒子安置在這個人為創造的「窮人」環境中成長。在這裏,小兒子面臨許多日常生活的挑戰,要迎難而上,用有限的資源解決困難,鄰居教師們則在不經意間教導不同知識。小朋友結果學會在困難中求存,培養出堅韌的性格。雖然故事看似宣揚「窮養」的好處,但當孩子長大後,意識到自己原來一直在父母和鄰居教師的控制之下,這對他的生命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這部電影引發了當代父母深刻思考,在物質豐富的時代裏如何教育子女。我們常常聽到窮養與富養的辯論,富養,即是在物質條件允許下,盡可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和欲望;窮養,則是刻意創造一定的物質匱乏,讓孩子學會奮鬥和珍惜。每種方式都有其教育意義和風險。 富養可能讓孩子從小獲得優越的生活條件和教育資源,有助他們全面發展。但同時,過度的物質滿足也可能導致孩子形成依賴性格,缺乏自我控制和面對困難的能力。就像電影中的大兒子,他在父母的物質滿足下,失去了自我奮鬥的動力。 反觀窮養,有助培養孩子獨立和抗逆力。當孩子在一定程度的物質缺乏中成長,學會珍惜擁有的一切,並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然而,過分的物質匱乏也可能帶來自卑和不安,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 理想的教育方式,應在富養和窮養之間取得平衡。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生活條件給予孩子合理舒適的生活環境,同時在安全和溫馨的氛圍中,合理調節孩子的物質欲望。以下是一些具體建議: 1. 延遲滿足:當孩子要求購買新玩具或物品時,可以暫時延遲他們的欲望。例如說:「我們回家想3天,如果你3天後仍然很想要,爸爸媽媽再考慮。」 2. 設立條件:例如協助做家務、達成學業任務等,作為獲得獎勵的條件。 3. 反思需求:通過反思,讓孩子學會區分「需要」和「想要」。 4. 培養同理心:鼓勵孩子參與志願服務或社區活動,了解不同人的生活狀况,培養感恩和同理心。 5. 財商教育:從小教導孩子理財概念,學會管理零用錢,了解金錢的價值。 6. 重視非物質價值:強調家庭時間、友誼、健康等非物質的價值,讓孩子明白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往往不是金錢買到。 7. 培養興趣愛好:鼓勵孩子發展多元化興趣愛好,不僅限於昂貴的活動,也可以是閱讀、寫作、繪畫等,成本較低但能豐富心靈。 無論窮養還是富養,父母的目標都應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能力面對生活挑戰的獨立個體。適當的物質條件和合理的教育方法,將幫助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穩健。 文:朱子穎(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 作者簡介:一直致力實踐教育創新,當過浸信會天虹小學「白武士」5年,把它從殺校邊緣挽救回來,成為教育界佳話。教學網誌:FB.com/mrchuclassro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2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走了長長的路

Alone: The Journeys of Three Young Refugees是關於小難民的童書。它穿插着3個少年的故事——因為戰爭、家人遭政治迫害,或是性小眾的身分,他們不得不獨自逃離出生成長地,經歷種種險阻、悲慟和彷徨,終於異鄉落腳,重新埋下自己的根。這書簡約但細膩、淡淡而動人,注有滿滿的勇氣和抗逆力;更難得是,它不忌諱世道的殘忍和不公,也不忘告訴我們:隧道很黑,但是善良的亮光依然熠熠閃亮。 Alone: The Journeys of Three Young Refugees(作者提供) 作者:Paul Tom 繪者:Mélanie Baillairgé 英譯:Arielle Aaronson 3個兒童難民的故事 戰火已來到Afshin在伊朗的家門前,他仰望熱鬧的夜空,以為星球大戰要在天台上演,興奮極了。爸媽認定這個莽撞的孩子某天會像無頭雞那樣亂竄到雷區,決定送他離去。臨行前,媽媽把紅色小本子交到兒子手上,「我寫下一個媽媽能給孩子的所有忠告,你這輩子都守住它」。自認是超級英雄的Afshin,滿心期待闖蕩世界,沒想到他的歷險竟是獨個兒躲在貨車的紙盒堆裏,一蹲卅個小時,而且只是艱苦的開端。一段日子後,某回意外吃到家鄉的食物,Afshin忽然感到世界暫停運轉,整個人抖了起來,彷彿感受到離家的每一米路程。紅色小本子上寫道:我的兒子,每個時刻都是恩賜;每條隧道終處都會有亮光;永遠不要放棄夢想…… 來自非洲國家布隆迪的Alain,跟兩個少年哥哥滯留肯尼亞,月復月,年復年,等候聯合國難民署的回覆。爸爸在家鄉被政府抓起來了,媽媽在肯尼亞的漫長等待中病歿,少年只有自己。他們只能分租房子,用媽媽留下的空間掙點生活費。喪親的悲慟,跟一日三餐的紅扁豆湯,令每天都過得像噩夢一樣…… 不受歡迎非法居民 Patricia愛上女同學,這在烏干達是天大的壞事情,不單自己完蛋,連家人也會受牽連。堅強如石的媽媽,趕在危機之前安排女兒上飛機。她先到了美國的叔叔家,但很快便明白自己是不受歡迎的非法居民,於是再度偷偷出發。她在邊境戰戰兢兢地坐上的士,女司機直率地提醒:關員會說你非法入境,但你繼續走別給停下來;加拿大不能拒絕你,因為要求一個國家的庇護是普世權利。但Patricia的腿依然不聽使喚地抖着…… 走難不一定以家庭為單位。每年有400個孩子,跟3個小主角一樣,獨自踏進加拿大的邊境。幸運是,這3個少年都留下來,並且長大了。書末簡介他們近况:自命超級英雄的Afshin成家了,在醫院當放射技術員;Alain當上警察,正努力申請也成了難民的爸爸到加拿大相聚;年紀最輕的Patricia在等候入籍,她夢想當電影特技人。 「你們走了長長的路,挺過了一次次狂暴。好不容易,風靜了,彩霞預言未來。現在,是時候夢想未來了」,書最後寫道。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2期]

詳細內容

簡易廚房:肉碎兩味 炒四季豆+釀豆腐

炎炎夏日,天氣時熱時雨,大家出街買餸煮飯時,都要小心身體,提防中暑,記得多飲水。或者大家出街買餸後已經一身大汗,想到回家後要在熱焫焫的爐火旁開爐煮飯,當然也不好受,到底有什麼方法解決呢?我會選擇多用蒸煮和快炒這些烹調方法,盡量縮減烹調時間,愈快離開廚房愈好。 大家都記得我提過,家中雪櫃一定時常準備部分食材,例如冰鮮肉碎、薯仔、盒裝豆腐等。這些所謂百搭食材,既可以獨立做餸,又可以配合其他食材烹調,十分方便;加上這些食材烹調時間一般都較短,很適合我「快手煮」的宗旨。今次我就用一盒肉碎來製作兩味家常菜,內裏已包含肉、豆腐和菜,方便快捷。 (楊柏賢攝) 欖菜肉鬆四季豆 ◆材料及肉碎調味料 材料︰肉碎150克、四季豆1包、欖菜2湯匙 肉碎調味料︰生抽2茶匙、糖1茶匙、麻油1茶匙、生粉1茶匙 ◆做法 (1)肉碎加入調味料撈勻醃15分鐘,備用(楊柏賢攝) (2)四季豆用手撕開,建議連豆邊的絲一齊撕走,以免有渣(楊柏賢攝) (3)熱油鑊,加入肉碎炒香,炒至九成熟盛起(楊柏賢攝) (4)加少許油,爆香四季豆(楊柏賢攝) (5)肉碎回鑊加入欖菜炒勻,炒至四季豆軟身便完成(楊柏賢攝) 完成(楊柏賢攝) 客家釀豆腐 ◆材料及肉碎調味料 材料︰肉碎100克、本菇100克、豆腐1磚 肉碎調味料︰生抽1湯匙、麻油1茶匙、蒜蓉1瓣切粒、糖1茶匙、生粉1茶匙芡汁調味料糖1茶匙、生粉水150毫升、生抽2茶匙、老抽1茶匙、蠔油2湯匙、生粉1茶匙 ◆做法 (1)本菇煠2分鐘備用;之後把肉碎加入調味料撈勻,醃15分鐘 (2)豆腐切開數件,在每件豆腐中間挖一個洞 (3)在豆腐洞內撲少許生粉 (4)肉碎釀入豆腐之中 (5)熱油鑊,放入釀好的豆腐,煎至金黃色,盛起備用;再加入芡汁調味料及本菇,豆腐回鑊煮1至2分鐘,加入生粉芡便完成 完成(楊柏賢攝) 文:KellyMama 作者簡介:育有一子一女,身為全職媽媽熱愛煮食,喜歡研究簡易家常菜,希望與大家分享各種美味菜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1期]

詳細內容

媽媽維特:心靈雞湯火爆版

我大仔14歲,大約由去年中二開始,進入高舉自我的青春期。其實,他本身已經個性獨立、主見很強,不大理會別人感受,青春期只是令這些特質加倍顯現。小刺蝟變成大刺蝟,受荷爾蒙驅使,火氣跟青春痘一樣恆常爆發。 冷男基因的他向來社交較弱,升中第一年沒交到朋友,到中二卻神奇得了幾個死黨。我說神奇,是因為阿仔待人接物的親和度近乎零,經常聽見他在電話裏,用毫不留情,甚至由上而下的語氣「狂抦」、「教訓」好友。我和老公心想,朋友都有自尊心吧,這麼罵人法,不會把朋友罵跑嗎? 但上天就是這麼神奇,讓他交上了幾個品性純良、不介意常常被教訓的好友。常言物以類聚,阿仔和他們的共通點,大概就是成績中游、在校內「躺平」……當然,他們最大的共同嗜好就是打機吧,這是當今年輕人的最大公因數。 阿仔常和朋友邊打機、邊通話。他不喜歡我們看着他用電腦,定必拉上趟門;但也許是戴上耳筒的關係,沒意識到自己的聲量,習慣扯大嗓門,我們往往都聽到大約的對話內容。 打機時,阿仔對他眼中表現不濟的隊友,都會即時喝罵;當遇見一些「拖累」他的街外人,他也會向朋友發表刻薄的品評。雖然我不太認同這個態度,但很少去管,一來愈管他只會愈反感,二來我也相信,這是他需要自己探索的一個歷程。外界給他的反應,才是現階段他最受用的回饋。只有在他聲浪擾人時,我才會提醒他收斂。 也有很多時候,阿仔似乎不是在打機,卻仍跟朋友通話「煲粥」。而我隱約意識到,他自己也是初生之犢,卻很喜歡以「參透世情」的姿態對朋友們指指點點。我盡量都不理會他們談什麼,但有一次,阿仔實在罵得太大聲,我關起自己房門都無法聽不到。 那一次,阿仔以一貫「巴之閉」態度,對死黨「曉以大義」。他半帶奚落、又非常嚴峻地教訓朋友,說長此下去將會如何XX,近乎在詛咒對方的下場了……我漸漸聽到,阿仔似乎在罵朋友沒有好好學打領帶,平日只用「懶人法」把校呔套上脖子。 他語重心長地訓誡:「你知唔知呀,將來搵工,連呔都唔識打,人哋會點睇你呀,會死人㗎……」說得咬牙切齒、十萬火急。這時老公和我互望,無聲地一齊爆笑。老公細細聲在我耳邊說:「其實佢阿爸我,從來唔使打呔返工喎。」 青春期不屑守舊 討厭被視為少不更事 當然,我們都扮沒聽到什麼。世界很大,阿仔正在一點一點的建構他對世界的認識。他喜歡用自己的方法,不屑於我們的一套。我們看到他少不更事的可愛,也知道他討厭我們把他視為少不更事。我覺得天經地義的,在他眼中只是老、守舊,他很抗拒,甚至很生氣,只是沒有正面跟我頂撞。 之前,我常覺得阿仔太自恃,喜歡在朋友面前做大佬,卻沒有做大佬的仁厚(果然是我守舊吧)。但近日又想,或許阿仔的言行,某程度上也是一種「火爆版心靈雞湯」?我很喜歡和朋友深談,聽他們的苦惱,也常有觸及生命課題的討論。當然我不會罵人,或自以為是地訓示,但阿仔的模樣,會不會也是我的某種變奏?他嚴謹看待他認為重要的事,用自己的模式與死黨交流,儘管表面上跟老練溫和的我完全不同,但內心的追求也許相似?當我這麼想,就覺得生命實在太有趣了,更感恩能察看生命的種種呈現。 文:葉杏麗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1期]

詳細內容

教大GPS:元宇宙教室上國家安全課

隨着社會不斷發展,全球化加劇,國家安全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國家安全涵蓋廣泛,除了政治外,還有文化、生態、科技等20個領域。如何讓學生(特別是年紀較小的)掌握這方面的知識,讓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有趣,都是不少教師面對的挑戰。今次我們探討一下,如何利用「元宇宙教室」這種新興的教育模式,配合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國家安全概念。 元宇宙教室是一個虛擬教室,利用先進的虛擬現實技術和仿真環境,讓學生猶如親臨其中,體驗各種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模擬情景,如自然災害、網絡攻擊等。他們能夠在虛擬環境中分析和解決這些問題,舉一個例子,在自然災害情景中,學生可以扮演各種角色,如政府官員、執法人員或普通市民,並通過虛擬互動來制定應對策略、評估風險,從而學習如何保護個人和國家的安全。透過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學生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模擬和實踐,提升他們的解難和決策能力。 互動學習環境 激發興趣加深認識 這種互動的學習環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讓他們在虛擬環境中實踐自己的想法和策略,並即時獲得教師的反饋,能夠從多角度加深他們對國家安全教育的理解,提升實踐能力。 除了情景模擬,元宇宙教室還提供了各種學習資源和工具,讓學生了解國家安全的多個重點領域。虛擬圖書館能夠展示刊物和影片,涉獵不同領域的國家安全理念,如生態安全、網絡安全、文化安全等;歷史時間廊則透過回顧歷史事件建立國民意識;線上討論區也可以增設國情問答平台。通過這些資源,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不同範疇的國家安全議題,並與同學和老師交流,提供自主學習、互相交流和知識分享的學習機會。 對於國家安全教育的教學發展,筆者相信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探索元宇宙教室的應用,並結合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等技術,提供個性化和精準的教學。同時,我們也需要關注教育資源的平等分配問題,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接觸先進的教學技術。 總而言之,元宇宙教室作為新興的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體驗,讓教師透過互動有趣的方式來傳達國家安全教育的信息,令課堂變得生動,大大提升教學果效。 文:梁嘉慧(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副系主任)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1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