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小學雞媽媽:印度女孩的哀號

在今年舉辦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中,再有小小行動者站出來——印度女孩Licypriya Kangujam走到大會主席台前疾呼:「我是一個孩子,我對現今氣候危機感到徹底沮喪。我們是第一線的受害人!」 說是受害人,因為她才活了短短12年,已經多次飽受環境污染之害。6歲時,她跟家人住首都新德里。那裏的空氣污染已經達到危害肺部健康的程度,為了減少孩子逗留戶外的時間,政府不得不下令停課,有時候一停便是一周。升上小學沒多久,Licypriya跟家人避走到東部的奧里薩邦,可是避得過污煙,卻躲不掉極端氣候。 特強暴風相繼來襲 2018年起連續兩年,毗鄰奧里薩邦的孟加拉灣生出兩個特強暴風。第一年的提特里奪去85條性命,被蹂躪的大地和社區猶在喘息,翌年卻來了更強勁的法尼。前車可鑑,這回政府趕緊撤離120萬名居民,但仍有數十人罹難。流離和死別,凝成Licypriya的童年回憶,促使她小小年紀便創立環保組織The Children Movement,化身行動者為兒童的未來發聲。 像Licypriya那樣的少年行動者,近年一一走進公眾視野。2019年,瑞典女孩Greta Thunberg在聯合國詰問國際氣候領袖的不作為,句句"how dare you"像利刃一樣揭示成人的虛偽;2018年,黑人少女Thandiwe Abdullah在洛杉磯向50萬名婦女遊行的群眾演說,爭取女權和黑人權利;2017年,非裔少女Shana Grant因為友人在華盛頓被持槍匪徒殺害,站出來反對槍支和暴力;2012年,少女馬拉拉在巴基斯坦爭取女生上學權,於校巴上被槍擊頭部,她在康復後持續推動人權,成為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後生可畏,但我們更該看到是什麼逼迫他們一一走出來——槍械、暴力、性別歧視、種族歧視、氣候災難、戰爭。大人創造的環境。套Greta一句話:「這完全是錯的,我根本不該站在這裏。」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1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湖畔義工隊

住加拿大本那比3個月,在湖邊已走了不知幾回。從夏末到初秋,豐盛的翠綠換成耀眼金黃,隨風飄起。11月,未到隆冬,枝頭已經禿得差不多了,卻有另一種美態。住所附近的這兩個湖,早晚四時、天晴天陰,時時刻刻景致都不一樣,愛煞,不禁一賞再賞。 所以,是時候邀孩子一起到湖邊做義工了。 掃清落葉 泥地上散播種子 這湖區組織了義工隊,參與日常的維護工作。今日有兩項任務:一邊廂平整泥地然後撒種,另一邊廂用木頭建欄杆導走人流。我們一家四口兵分兩路,我和兒子種植,丈夫和女兒做木工。下種的工序很簡單:先用耙子掃清一地落葉,免得種子撒到葉面被風捲走,然後在桶子裏混合9款種子,在泥地上平均散播後,再把原先掃去的落葉全部鋪回來。這樣既減少種子被雀鳥啄走的風險,枯葉分解後也能為新芽提供養分。但為什麼是9款種子? 9至12款種子 建立多樣化植群 「一般來說9至12種便可,以建立多樣化的植群。我挑的品種,都能夠適應陽光和乾旱,預計日後長出來的高度也差不多。種植本地品種很重要,因為只有它們,才能為途經的雀鳥提供合適的食物。」領隊是個愛觀鳥的女生,這回下的種子,很多都由她親手從湖區採集得來:「喜歡的話,大家可以拿些回去種在自家後園,那樣鳥兒才能多吃。」 欄杆也建得如火如荼。義工們兩人一組,來來回回搬運木條,經過時留下一陣清香。原來那是雪松,又名香柏,抗腐力強,預計能用上數十載而不朽。這工作沒想像中複雜,只要疊好上下兩層木條,避開最堅硬的節疤,拿電鑽鑽開一個洞,再揮槌插入6吋長的釘子。如此一層一層的堆疊,待至4層便大功告成。 我家少年們,一個低頭掃落葉(在家明明不樂意打掃),一個提起電鑽專職鑽孔(原來孩子早就在學校學過了,同學還給她起了一個「朵」——電鑽殺人魔),我邊工作邊偷看幾眼,忍不住分心。義工朋友笑說:「他們這副模樣在家裏很稀奇對嗎?」正是啊!而且專心勞動的孩子,特別好看。 完成後,大家自豪地站在成果前拍照,以後又添一個來湖邊走走的理由了。 「下次什麼時候?」 自從大兒子長成少年,跟我們一起出動的意欲大減,我們也不強求,但偶爾悵惘。這回挑這義工服務,倒也曾認真思考:他不怕髒,喜歡郊外,不介意默默耕耘,最好不用太多人際互動。果然,離開時,他問:「下次什麼時候?」 找對了,我心裏歡呼一下,但表情宜低調。有些努力,默默就好。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7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化解仇恨 更需要溫柔

這陣子,加拿大的新聞頭條都是以巴衝突,有分析國際形勢的,有受難者自述,有講述撤僑失敗的原因……當中夾雜一則本地學校的新聞:有渥太華的公立小學校長,在視像課堂上要求一名學生刪除頭像上的巴勒斯坦旗幟。 校長逼學生換頭像惹爭議 在網絡流傳的短片中,校長語氣嚴肅地說:「課室不容許政治宣言,你被要求更換頭像,如果不這樣做,會從課堂中被移除,直至更換了為止。我們會與你的家長跟進,確保課堂上所有學生都感到安全、受歡迎和包容。」 「但你現在令我感到不受歡迎。」六年班的小男生這樣回應。據說,這課結束前,另外幾名學生也依樣葫蘆,一起換上旗幟頭像。 事後加拿大穆斯林全國議會收到多宗投訴,包括來自男孩的家庭。事情很快便在傳媒上發酵,最後學校不得不發出道歉聲明,澄清「不容忍所有仇恨、歧視或暴力的標誌,但學生有權展示自己的身分、背景或信念。學校正在目前極具挑戰的國際形勢中尋求方向,希望大家明白,我們正致力為所有師生,建立一個安全而有支援的環境」。 加拿大以多元文化為傲,走進學校,隨便打開一道課室門,會看到各種膚色和種族的學生,儼然小小聯合國。移民家庭心繫家鄉,常常把遠方的國族宗教等爭議,一併帶進楓葉國的日常。要在課室實踐平等包容,原本已經不易;眼前的國際形勢風高浪急,挑戰便更大了。 成年人應多體諒和支援 然而,如果旗幟是學生的身分認同,學校能以自己的暴力聯想,要求他們把自己一部分丟出校門之外嗎?正正因為仇恨的結愈纏愈緊,教育者更需要溫柔。因為無論是來自以色列或巴勒斯坦的家庭,此刻都蒙受極大的創傷,與其監控和恐嚇趕出課堂,孩子更需要體諒和支援,包括與信任的大人一起開展有意義的討論。 世情渾濁,大家都乏力了。大人和孩子,都需要一個安全的空間來表述自己,喘一口氣,找回一點力量。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3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開學,放眼看世界

月初,女兒捧着厚厚的記事簿來到我們的房間,笑瞇瞇地說:「送你開學禮物。」 沒想到畢業數十年後,在溫哥華重新背上書包,與孩子們一起學習——我到學院念「家庭研究」,兩個少年則升讀本地高中。因為公立學校派位需時,我比孩子們更早開學。迎新日,大票新生集合到學院的運動場館,聆聽各種入學資訊,學院更安排吉祥物,教現場興奮起哄。除了躍動的青春,我也感到加拿大果然是多元文化的國家,同學們有各種膚色,不少也跟我一樣才到埗不久,猶在文化震盪中。 巴士隨心脫班 兩個小片段印象最深。印度新生一臉興奮地說,她太喜歡這裏的巴士網絡了,終於可以自由地到處去,非常方便。溫哥華的天車(鐵路系統)和巴士網絡相對於楓葉國其他城市,已經相當周全,但畢竟還是私家車主導,跟香港和台北的公共交通不可同日而語。譬如說,行經我們新居門前的巴士是愛耍性子的少年,喜歡隨心來,也愛隨心脫班,我曾苦候1小時,再坐它十來分鐘到達附近的市場,感覺很不划算。所以聽到此城的巴士得到如此讚譽,不禁悄悄驚訝了一下。 我跟新同學笑說,自己對此地的冬天期待又擔心。但對方眉頭深鎖,認真點頭,我才忽爾想起,對方可是來自非洲的呢。在她以前的人生裏從來沒有冬天,也不需要冬衣。我的擔心跟她比起來,只是小菜一碟。開學幾周後天氣突然轉涼,我傳信息問候她,她說,她終於添了人生第一件羽絨外套了。 來自五湖四海的人都在這裏落腳了,帶來珍貴的經驗和思考角度。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不能不增加自己對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同時也提醒自己變得更謙卑。 認識不同文化 這幾天,我家孩子也終於獲安排上學了,一天回家時分享,教師聽不明白香港近年發生的事,也似乎不知道小城的劇變。我說,是啊,正如我們從前對森林大火沒有切膚之痛,只知道是新聞裏的畫面,早陣子竟能在街上嗅得到煙味一樣。世界很大,管窺不能照一隅。既然來到這裏,便要打開自己的世界觀,多了解,也多分享。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8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應使得使 使得自在

男孩窮養鍛煉獨立,女孩富養增長氣質?坊間對這類題材有很多討論,但老實說自己從沒被說服過。總覺得,只要懷抱平常心,真誠生活就好。更何况,這是哪門子的性別定型啊? 但是家庭的金錢觀,確實牢牢長在我們身上。我成長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基層父母拼命掙錢提供溫飽,爸爸除正職外,還兼差開計程車和送外賣,媽媽則在工廠當女工,日日埋首衣車。還記得某夜她加班後,竟在巴士上被扒手割破手袋偷走辛勞所得,回家又氣又累,哭得撕心裂肺,真是窮人的夢魘。猶幸是,跟同時代很多香港人一樣,我們都坐上了經濟起飛的那條船,物質生活慢慢改善。 慳儉是美德 還是無形桎梏? 這樣長成的我,認定慳儉是美德。念中學時好友來訪,我先引領她參觀老爸的絕活:這部冷氣機不用錢啊,是別人丟出來我爸修好的!兩張書桌也是街上檢來的,翻新得不錯吧!我還「同場加映」自己手作的真皮筆袋,來自人棄我取的穿洞梳化。好友一句「虎父無犬女」,我立即樂開花。 可是幾年後我出來工作,要採訪高級時裝店,站在光潔的玻璃門前窺看裏頭的大氣佈置時,突然萌生一種怯——彷彿自己不屬這裏,進去會被看穿。此前我曾多次經過,卻一直過門不入,從前以為那不是「我的茶」,卻沒想到竟是自卑。這才發現,基層生活留給我的,不獨是美好的惜物觀念,還有一種桎梏,只是我不自覺而已。 追求自己的生活 別為享受而內疚 真是重要的自我體察,從此我有意識地嘗試克服那種無形約制。我的生活方式依舊,但努力不被侈華的生活方式嚇怕;間中享受也不必內疚,即使負擔不來,只要能夠自在地欣賞就好(或不欣賞也好),重點是我是自由的。當然,我的「慳妹」個性也透過身教承傳給孩子了,所以有時候也會起意一起體驗,像是今天不如不去茶餐廳,來個英式下午茶?畢竟,試過了才能分辨那是否自己追求的生活,又或者其他生活方式更令自己愜意? 八月,我們一家搬到加拿大念書,正是這種生活實踐的新考驗。孩子把商品上的標價,一一換算為港元甚至新台幣,然後咋舌。未來的學習,是一方面建立對這邊物價的認知,另一方面慢慢「脫敏」,尤其不要再自虐地把它換算成新台幣。 要「應使得使」,也要「使得自在」,前者是老爸從前給我的家庭教育,後者是我對自己和孩子的期許。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4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遇上麥理浩徑開路人

在山上認識一名退休的漁護署「老總」,聽他聊到入職之初如何開闢山徑,興味盎然。 華勝大哥在西貢出生,從小愛往海邊跑,讀完中四便到勞工處找工作,1979年成為漁農處(漁護署前身)工人。1970至80年代是香港山徑長得最快的時候,除了有酷愛遠足的前港督提倡,還得力於時勢——六七暴動後,當時的港英政府為社會把脈,認為必須向青年提供更多康樂空間以抒發精力,於是麥理浩徑在1979年正式啟用。之後繼續延伸,把散落郊野的村路、小徑和馬路統統串起,再加設地圖、指示牌和燒烤場等設施,最終成為延綿100公里、包攬山海景致的遠足山徑。 砌大灘燒烤場有成就感 我們今日若到西貢路段郊遊,很可能會踏上華勝的心血,廣東話說法是「留低唔少腳毛」。可是,原來上班第二天,他已經想辭職了。 「第一日到大灘返工,用擔挑搬沙石到斜坡砌燒烤地點。搬足一日,膊頭又腫又痛,點知第二日返工又要搬過。我話,再咁唔撈了。」是心底話還是出了口?「真係講咗出口㗎,結果上司安排第三日改去山徑收垃圾。」說完,他自己也笑了。 但很快,他又回頭開山徑了,畢竟那兒最缺人手。可是他不再投訴——肌肉和心態都慢慢適應了勞動,甚至開始感到自豪。印象最深的一次,正是大灘的燒烤場完工時,「原來可以喺斜坡度闢個平面出嚟,仲將啲爐砌到靚靚」!最辛苦的工作帶來最大的成就感。 別以為華勝的工作只需牛力,其實要應對的工種非常多樣,而且常常很燒腦。單說修路——這條路徑該從這邊還是那邊開?怎樣判斷坡上的水流?如何導走免得破壞山徑?這裏能就地取材嗎?最適合哪種砌法?該選哪顆大石,放到澗中才貼貼服服,讓遊人安全踏過?怎樣評估路人的心理和使用習慣,避免走出更多岔路來……很多決定都需要臨場判斷,智慧、技術和經驗缺一不可。 華勝的口袋裏還有很多精彩的小故事:野宿深山一連幾天開路,由伙頭帶爐具上山煮食,遇着海邊路段,小伙子趁休息一個個跳進水裏涼快,某回還抓到石斑魚加餸;下雨時水分豐足最好下樹苗,但要防範天氣,因為打雷會奪命。真是不容小覷的工藝,更會帶來滿滿的成就感。 退休後做義工 教導年輕人 退休後,華勝繼續參與維修山徑的義務工作,還向年輕義工親自示範和教導。不真心喜歡這工作,不可能如此,「梗係自豪啦,話晒啲路自己有份開㗎嘛」。 書寫此文時DSE剛放榜,很想借華勝大哥的故事讓大家都舒心些——路從來不止一條,重要是找到自己喜歡、看到價值的東西,全情投入,收穫自然豐沛。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9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道歉的意義

台灣這一浪的#metoo愈燒愈烈,掀出一篇篇充滿巧思的道歉文,精彩有如帽子戲法。當中有人把做過的事寫得風清雲淡(「幼稚地喝到斷片後觸摸了學妹」),卻長篇大論申訴自己成為流言的受害人(「我很幸運我沒有死去」);有人只挑旁枝末節來「真誠」道歉(「疏於溝通、疏忽了太多事情」),卻絕口不提可以構成刑事罪的情節,包括與未成年少年發生性行為,乃至違反對方意願拍攝性愛影片等,把指控包裝成「一切都是情侶間應該有的樣子」。 承擔罪責 承諾不再犯 有人說,我們活在道歉的時代,人們有更多平台表達歉意,也有更多可以招徠觀眾來欣賞道歉的方式。被媒體炒熱的道歉何其多,但在各種令人迷惑的包裝下,有意義的道歉愈來愈少。什麼是真正的道歉?簡單來說,專心道歉就好,承認自己為對方帶來傷害,而不是聚焦於如何保護個人形象。所以,請不要拖着長長的尾巴,不斷添加「但書」為自己說項;請為自己的所為道歉,不是為了「令對方感到受冒犯」而道歉,不高明地歸咎對方的「過度敏感」;當然也不要把歉意演過火來博取同情,反過來把自己變受害人。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道歉只是開始。有意義的道歉必須包括負上責任這元素:承擔罪責,彌補傷害,承諾不再作出相同行為。這樣的道歉才有力量,幫助受害者克服創傷之餘,也讓旁觀的人們能夠再次相信,這是一個重視公義的、住得下去的世界。 培養真心 不傷害人 所以,當被指控施害的明星不請自來,闖進受害者召開的記者會上鞠躬,並且拿起米高峰道歉,我傻眼又惡心。更糟糕的是,這舉動竟也贏得不少網民的讚許,認為是「帥」、「勇於認錯」、「一人做事一人當」。但這根本是一場劣質表演,不單對受害者帶來情緒的二度傷害,更粗暴地剝奪了對方的話語權——那時記者會才剛開始,受害者只說了個開場白,此時機關算盡的明星突然戴着戲劇性的光環出場,像磁鐵一樣把所有媒體鏡頭都吸過去,之後當然也佔盡新聞標題的重點。至於愣住了的受害者,在眾人之前蜷伏桌上無法自處。 這樣的「道歉」,有夠殘忍的。 成長的其中一課,便是要學習分辨真心減少受傷,也要學習培養自己的真心,不做傷害人的事。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5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練出強大心臟

女兒出門會考,路上發現忘了帶准考證,幸運是同學的爸爸剛好在旁,答應飛車一轉回家提取。等待期間,娃兒急得像鍋上的螞蟻,媽媽便對她說:「就當成第一份考卷吧,考的是冷靜。淡淡定,有錢剩。」 淡定因為媽媽的甩轆經驗可真不少。 當年走錯試場 靠問路找學校 是上個世紀的中學會考了,那天考的是世界歷史,我像平常那樣早早來到試場,坐在位子上平復心情準備開卷。回想起來,已經遺忘自己是怎樣發現的了,總之坐着坐着,忽然覺得不妥。橫看豎看,這個試場就是不對勁。 突然,我整個人從座位上彈起來——確定了,走錯試場!那年頭的會考,每個科目的考試都可能在一間不同的學校舉行;而我應考的學校,剛好又在新界幾間新建的學校群中,看起來都差不多模樣,一不小心便「走錯隔籬」。如是者,我立即收拾文具,離座向考官報告,再用衝的跑出校門、跑到街上。那是沒有Google Maps的時代,當然也無法用電話定位,只知道試場在不遠處,卻東南西北不知循哪裏開始。還好還有最低科技的「路在口邊」,在街坊們的協力指引下,終於找對地方了。再次在考場坐下時,其他考生已經揮筆成文,而我的心臟卻仍在卜卜亂跳,像要從胸口跳出來似的。 碰釘難免 把餘下發揮到最好 那回的學習成果是:人生難免幾次低B,既然避不過,唯一可做的,就是把餘下的發揮到最好。可能因為我的甩轆經歷比正常人多一點點,心理質素還算不賴,雖然急出一額冷汗,最終成功收拾心情,大步檻過。 至於女兒,也在開卷前順利取得準考證,有驚無險。 事後檢討,有這樣的母女對話: 女兒:日後我可以跟女兒說,從前婆婆去錯試場,媽媽沒帶准考證,是遺傳沒錯…… 媽媽:那麼你的女兒會考會做錯什麼? 女兒:記錯考試日子? 媽媽:(大驚)千萬不要!那會比我們二人更加沒救! 女兒:那麼早點提醒她,不要忘記去考試…… 媽媽:就像睡公主媽媽從小不讓女兒碰紡錘,希望避過魔咒那樣…… 女兒:但睡公主最後還是中了魔咒…… 既然那樣,就只能請女兒把孫女訓練出強大的心臟,用最好的心理質素,應對各種狀况。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1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如何和孩子迎接AI

柏林攝影藝術家Boris Eldagsen的作品,在Sony國際攝影比賽獲頒創意類別總冠軍,但他拒絕獎項,因為那是他用AI製的圖,「我希望知道比賽是否為AI圖像的加入做好準備,答案是否定的」。 台灣音樂人陳珊妮表示,早前發表的新曲並不是由她原唱,而是AI生成的擬人歌聲,她想藉小實驗探索:「若AI已能模擬原唱的一切,那麼原唱歌手、創作人的自身價值會是什麼?」 紐約市教育局全面禁止學校設備登入或使用ChatGPT,因為「這類系統只能提供快速和簡易解答,無助學生縝密思考和培養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際媒體標題都談這些:「10種最可能被AI取代的職業」、「AI會取代相當於3億個職位」……焦慮感「爆燈」。 「最可能被取代的職業」 有關AI的報道如雪片紛至,大概再遲鈍的人,也都感受到一個全新時代即將開啟。但它究竟會長成什麼模樣?將取代什麼?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社會關係,乃至人之為人的價值?這些那些,構成一個龐大的未知,連製作AI的人也說不上來。至於一般人如我(也如你?),只能深深同理於台灣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早前回應AI歌曲的那一句話:「對於AI智能帶來的衝擊,我們跟全人類一樣還在震撼中。」 而人生軌迹被撼動得最深的,大概不是已屆中年的我們,而是我們的下一代。 今日對職場的想像,跟孩子長大後面對的,將是徹頭徹尾兩回事——這種自覺從來都有,可是只流於紙上談兵,對於何謂「兩回事」,現實感和想像力都非常貧匱。現在,新未來終於「殺到埋身」了,焦慮的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怎樣為他們準備呢?我認真地看了一堆報道,可是除了大家一直都覺得重要的東西,像批判思考、自學能力、解難能力和面對挫敗的韌性等,還沒有發現關鍵的新創見。 開放胸懷應對 保持好奇心 有關面對巨變,也許親職的重點不止在於準備孩子,而是提醒自己要開放胸懷? AI來勢洶洶,但它不是我這代人面對的第一樁新鮮事。我在1990年代投身職場,那時的行動通訊是會叫會震的小盒子;寫稿用紙筆而不是用Word;cut & paste是膠水剪刀的活兒;至於用電腦按關鍵字搜索資料更是天方夜譚——那時要親身跑進資料室,靜待當值姨姨從一排排文件櫃翻出最相關的一疊剪報。短短幾年之後,電腦、互聯網絡和流動電話便徹底翻轉了這工作流程,而那時年輕的我們也都活得好好的。 變幻原是永恆,還好應對方式也是永恆,包括開放胸懷、虛心應對、保持彈性和好奇心。而經歷較少的年輕心靈又往往比較在行。在AI翻起滔天大浪的這刻,有孩的我們也是幸運的,因為自己家中就有學習新時代的捷徑——只要我們都不破壞他們的好奇心,不介意拿下過時的框架,真心願意理解他們的選擇。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7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重拾方向盤 上寶貴一課

車牌「雪藏」了廿多年後,終於鼓起勇氣,重新跟教車師傅學開車。再次坐上駕駛座,興奮又戰兢。可是很快我便拿定主意了:還是戰兢的感覺強烈得多。台北街頭都是汽車,但它們遠不及兩個輪子的那些可怕。曾有報道指台灣是全球電單車密度最高的地方,我沒認真查證,卻能感受人們對電單車的熱愛。年輕瀟灑的、長裙飄飄的、頂着啤酒肚的、白髮蒼蒼的……各種樣貌的鐵騎士充斥路面,而且都很會超車。 菜鳥司機被電單車群嚇呆 有一回,在十字路口前,當綠燈再次亮起,後方的電單車群決定不等反應遲緩的菜鳥司機了,突然集體從左右兩側流瀉出來。我霎時被包圍其中,腦袋一片空白,四個輪子彷彿注滿了鉛,只能在心中默念救命口訣:左煞車左油門、右煞車左油門……糟糕,會不會是左煞車右油門才對? 教車師傅是老先生,看到慌張的我,便緩緩從旁扶上方向盤,說:「專心開自己的車,不用怕它們,我會幫你。」說得雲淡風輕,完全不打算加入我的生死時速內心小劇場。他不是乾脆接手駕駛,只提醒我放鬆手臂關節,感受他調校方向盤的力度和速度。 彎轉好了,師傅也就放手了,待我鎮靜下來,便問:「知道為什麼電單車從兩邊超前嗎?」然後徐徐指着前面兩條同一方向的行車線,說:「看到右邊行車道比左邊闊嗎?那是預留給機車一起使用的,所以我們走慢線時不能太靠向右,否則後面的機車不知道該如何配合你,便唯有從兩邊找位置。」 教車師傅冷靜指點 傳授實用技巧 完成3個小時的第一課後,我的手腳又痠痛又僵硬……因為實在太緊繃了。但神奇的是,我對於在台北路面開車,竟然沒那麼恐懼了。幾堂課以後,我綜合出一個所以然來:(一)老師傅不止教授技巧,更會解說技巧,重點是讓學生靈活實習,應付日後的萬變;(二)他能精準指出要改善的地方,並且用最少的介入來引導修正;(三)安全駕駛不止顧好自己的車子,還是所有路面使用者的互動,他看得通透,也能解釋清楚;(四)要是真的遇到驚險,他不會陪着慌亂,也不會氣憤,由始至終散發穩定的氣場。 說到底,很多意外都不是因為避不過而發生的,而是栽在自己的慌亂之中。這時,駕駛座旁邊的那個人,最笨的做法是加進來一起驚呼,又或是急不及待地羞辱和開罵。 我記下師傅的筆記,日後不僅駕車有用,當媽媽也有用。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3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