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閱愛麗絲:活用AR技術推廣閱讀

科技能帶給孩子更多便利又有效能的學習模式。早年如想應用擴增實境(AR),用家必須懂得做電腦影像辨識,以及會撰寫電腦程式;但近年,隨着網路上出現大量快速製作AR的系統,如HP Reveal、Layar等,使得AR「平民化」得多,教師亦可以輕鬆製作出AR的教材,應用在日常教學之中。筆者當年首次接觸HP Reveal後,已覺得這麼神奇的軟體,必定能為教學增色不少。近年亦經常把流動學習元素與閱讀教學結合,藉以優化教與學。筆者相信,運用AR技術於閱讀活動推廣上,將是未來學校在閱讀推廣策略上的新亮點。 教學資源化成圖片 增學習趣味 HP Reveal是一個擴增實境應用軟體,能讓圖片、影像及文字立體呈現,增加真實感。教師可運用這軟體把相關的教學動畫、影片、圖像、錄音,透過圖片形式發放,增加學生的學習趣味。學生只要先把圖像製成Aura的靜態圖片,用HP Reveal應用程式進行掃描,就會在圖片上浮現影片、圖像或文字。在閱讀教學上,只要在流動裝置上下載了HP Reveal,在掃描書本的封面後,就可以出現書的相關影片,影片可以是書的立體動畫,也可以是學生或教師推介這本書的短片(預先錄製及連結)。同學在借閱有關圖書後,便可以利用流動裝置在圖書館或家中瀏覽相關的AR影片,這也是一種自主閱讀模式。 在語文科目的學習上,教師可以將課文頁面製作成Aura圖檔,再上傳課文的影音檔,就可讓課文變成有聲的電子書;社會科與自然學科可將抽象的文字說明,與3D模型或影音教學做結合,以助理解;數理科則可把解題過程製作成影片,匯入手機或平板電腦後,再透過HP Reveal上傳製作成擴增實境,方便學生複習。

詳細內容

喜閱愛麗絲:大腦益智盒讓閱讀更好玩

  在上期專欄介紹了一些配合閱讀的桌遊後,紛紛有教師向筆者查詢更多桌遊方面的資訊,希望可以把它們應用到閱讀推廣及日常教學之中。桌遊是可以支援數名玩家面對面玩的遊戲,很適合學生在課堂內分小組學習。今期,筆者介紹的桌遊《BrainBox大腦益智盒》是一個系列,各個盒子以主題形式設計,涵蓋了廣泛的學習題材,包括:藝術、太空、農場、數學、科學、自由、動物百科、英語、各行各業、周遊列國、香港、曠世發明、字母遊戲等,內容非常豐富,尤其適合小學生。教師可以將這些桌遊結合到相關科目的學習,作為課堂的延伸活動,誘發學生進一步自主學習。值得一提,益智盒有中英文雙語版,可以讓孩子同時學習英語詞彙。 《BrainBox大腦益智盒-香港》 中英雙語 助學詞彙 BrainBox系列的設計,除了可以增進孩子對有關主題的認識外,也訓練其觀察力與記憶力。玩法非常簡易,只要玩家從BrainBox中選取一張卡片,並翻轉計時沙漏開始計,同時仔細閱讀圖卡上的資料,直到10秒鐘計時結束。之後把卡片傳給另一名玩家,讓對方讀出問題並查閱卡片以確認答案。如果答案正確,玩家可以保留卡片。如果錯誤,就必須把卡片放回BrainBox。10分鐘後,擁有最多卡片的玩家便勝出。在校內,教師可把其融入校園讀書會活動之中,作為延伸閱讀的活動,增加閱讀的樂趣。 以下為BrainBox系列不同題材的簡介及建議用途︰ 《BrainBox大腦益智盒-各行各業》 介紹了不同的行業,從科學家到太空人,從醫生到音樂家,讓學生探索未來工作,認識各行各業,很適合教師在教授「生涯規劃」課題時,協助應用。 《BrainBox大腦益智盒-香港》 有55張圖卡,每一張卡都會以中英文介紹香港一個地方,節日,特色或重要事件。令小朋友可以認識香港傳統獨特文化和習俗。教師可以配合小四常識科課題:香港歷史與文化,豐富學習模式。 《BrainBox大腦益智盒-動物百科》 內有70種動物有各自的資料及美麗插圖。每張卡片涵蓋動物圖片與常用的單字,教師可以配合常識課題,讓初小學生可以學習各種動物的特性。

詳細內容

喜閱愛麗絲:閱讀結合桌遊 培養愛書人

桌上遊戲(Board Game),簡稱桌遊,是一種可以讓數名玩家面對面玩的遊戲,多數會使用圖板、紙卡、骰子、棋子等道具,而且多注重思維、溝通、智力的鍛煉,因此深受歡迎。桌遊多數以主題形式設計,涵蓋了廣泛的題材,如歷史、科學、生涯規劃及理財等。桌遊亦是一種講求邏輯思考和策略的遊戲,所以玩一場桌遊,就如閱讀了一本書,為孩子提供了豐富的想像空間。近年,教師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漸漸在日常課堂內應用桌遊,甚至由老師設計配合課程的桌遊教材。 「選書師」考驗玩家的思考力、推理力、溝通力及觀察力。 體驗型桌上遊戲,更可以透過角色扮演及互動,訓練不同的技能,學習不同的知識。「選書師」是一款閱讀推薦交談型的桌上遊戲,尤其適合學校作閱讀推廣之用。教師可以應用在讀書會上,作為閱讀後的延伸學習活動。 「森林的法則」一套以森林生態及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桌遊。 扮演選書師 鍛煉學生思考力 在遊戲中,玩家會輪流扮演想要買書的讀者,以及為讀者度身選書的選書師。每個回合,擔任讀者顧客的玩家,需要按之前抽到的個性與情境卡(包括預設的年齡、職業、性別、喜愛書籍類型等),以聊天方式跟其他玩家作自我介紹;而扮演選書師的玩家,則要透過對方的自我介紹,推測他可能會喜歡什麼書,再從手上推薦一本最適合其閱讀的書卡出來,並要解釋推薦原因。 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可以增加學生對書本的認識,更可以鍛煉學生的思考力、推理力、溝通力及觀察力。 另一款由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在2018年設計的「森林的法則」,是本港首套以香港陸上森林生態及生物多樣性為主題的桌遊。遊戲中共有17種動物角色牌,分為哺乳類、爬行類等,當中亦有捕食者與獵物的食物鏈關係,玩家需要根據不同的動物,選擇適合牠們生存的地方。在弱肉強食的大自然裏比併生存,不但緊張刺激,而且讓學生由淺入深及富趣味地認識本地生態及生物多樣性,以及大自然跟人類所產生的連結。當中可獲得的知識,並不遜於閱讀科學書。  

詳細內容

喜閱愛麗絲﹕驚喜連連的立體書

《伊索寓言》是源自古希臘的寓言,相傳由伊索創作,再由後人集結成書。它是世界上最古老,也是世界上流傳最廣的寓言著作。這些寓言都含有道德教育或警世智慧的內容,將做人處事的準則透過一則則小故事,潛移默化地進入千千萬萬個孩子們的心裏。 〈龜兔賽跑〉 以往,大多數《伊索寓言》都只有文字與插圖的組合,這些傳統的老故事未必有很大吸引力,讓現今的孩子主動閱讀。於是,筆者在教授學生時,便特別購置了《伊索寓言》的中、英文立體書,並加入一些有趣的延伸活動。 DIY立體書 一邊動手玩 一邊理解故事真諦 首先,介紹由華碩文化出版的立體版《伊索寓言》。這套書合共10冊,包含:〈城市老鼠與鄉下老鼠〉、〈狐狸與烏鴉〉、〈報恩的老鼠〉、〈龜兔賽跑〉、〈自作聰明的驢〉等經典。寓言書中大量運用以動物為主角的擬人化手法,增添了內容的趣味;而紙藝工程師則帶來了豐富的視覺享受,書中的立體效果,令孩子每翻一頁,都能感到驚喜連連,更能吸引孩子的閱讀動機。 紙藝工程師Kees Moerbeek,設計了英文立體版《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 A Pop-Up Book of Classic Tales。他透過生動細緻的手繪圖畫,將主角們的表情與動作都立體地活現眼前,引發孩子的想像和探究。書邊的側欄還有故事內容與寓意解說,讓孩子們一邊動手玩、一邊理解故事的真諦。值得一提,Kees Moerbeek還設計了一系列有趣的方塊玩具書,非常獨特又充滿童趣。 Aesop’s Fables: A Pop-Up Book of Classic Tales DIY隧道書作延伸活動 筆者與學生在閱讀《伊索寓言》故事後,教授學生以《伊索寓言》為主題,製作一本立體隧道書。有趣的延伸活動,不但可以發揮創意和訓練思考力,更可以加深孩子對故事的印象,增添了不少閱讀樂趣。 《伊索寓言》

詳細內容

喜閱愛麗絲:閱讀月的喜閱小點子

除了「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平裝圖書,也有AR書及立體書,同學利用流動裝置閱讀。 走進愛麗絲的奇幻世界 為了進一步推廣閱讀風氣,學校的圖書館主任都出盡法寶,舉辦不同的閱讀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筆者配合世界閱讀日,在每年4月份均會策劃大型的主題閱讀月,期望以創新、好玩又多元化的閱讀活動,吸引及帶領我們的孩子走進喜「閱」新時代。今年,筆者就以iSTREAM概念來策劃各項活動,iSTREAM是橫跨多個學科的綜合教學,可說是非常創新的概念。筆者選用了經典童書《愛麗絲夢遊仙境》作為閱讀月的主題,期望孩子可以一同走進愛麗絲的奇幻世界,體驗閱讀的喜悅!閱讀月包括幾十項不同類型的閱讀活動,而當中的主題閱讀日,是大型的跨學科主題式活動。 整個活動由布景至服飾,都讓人猶如走進愛麗絲的奇幻世界。 童話故事裏學習科學 本年度的閱讀日主題:「在童話故事裏學科學」(經典文學×科學),筆者選用了童話故事《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情境導入科學學習(STEM),以科學、人文、展示(Science, Humanity and Exhibition, SHE)為主軸,串連跨科學習。以童話故事情節設計的互動式科學演示展覽,搭配上DIY科學手工活動及IT科技的應用,導入更多探究式學習的經驗。 當電源接通後,看到了被監禁的愛麗絲,這是視覺暫留的科學原理。 此外,筆者又把學校的禮堂外內都佈置成愛麗絲夢遊仙境般,供全校師生參與不同的閱讀攤位。攤位小點子包括書中人物模型製作、愛麗絲珍品展、帽子先生的瘋茶會、紅心皇后的槌球遊戲、消失的柴郡貓、兔子先生的時鐘、塗鴉玫瑰園、白玫瑰與紅玫瑰書中名句書籤DIY、小書蟲AR書及立體書展覽等。這些活動不但配合了各科目的學習,也使科學及經典文學藉由遊歷進入學生的世界,讓孩子感受到一個全新的體驗,同時,也體現了iSTREAM閱讀教學新模式。

詳細內容

喜閱愛麗絲:師生閱讀文化交流之旅

  去年,為配合「4‧23世界閱讀日」,我在任教的學校策劃了STREAM台北閱讀文化交流之旅。透過結合閱讀(Reading)、藝術(Art)與STEM教育,鼓勵學生擴闊相關主題的閱讀領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這是我們遊歷過的地方,可供有興趣展開閱讀文化之旅的讀者參考。   組團感受台北閱讀文化 STREAM台北閱讀文化交流之旅,讓學生「走出課室」,透過豐富的閱讀及文化交流活動,認識對岸的閱讀文化。我校師生遊歷了台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誠品書店旗艦店、重慶南路書店街、花栗鼠繪本館、茉莉二手書店、日星鑄字行、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幾米月亮公車、國立故宮博物院、樹火紀念紙博物館(手工造紙DIY工作坊)和參觀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國民小學。而在台灣小魯文化出版社的安排下,師生更可以與台灣著名繪本作家張秀毓見面,欣賞她的版畫繪本作品,以及體驗以雕刻的版畫方式製作藏書票。 自去年帶領一群學生到台北閱讀交流後,我一直透過不同的講座,分享師生遊歷經驗,希望借此加強香港同業策劃閱讀活動上的多元性,讓香港的師生感受非一般的遊學體驗,讀萬卷書亦走萬里路。 台灣STREAM行程推介 近年,不少台灣的交流活動都以環保為主題,其實到台灣遊學,也很適合以閱讀為主題。為加強推廣,我在剛過去的復活節策劃了一次以閱讀為主題的教師交流團,組織了一群好學又愛革新的學校圖書館主任,一行35人出訪台灣。大家一方面彼此聯誼,另一方面學習如何編排學生的遊學行程,並且向台灣出色的圖書館老師取經。而在是次教師交流團,除了台北外,我還增添了宜蘭地區不少DIY的景點,讓隨行老師未來在行程編排上有更多選擇。  

詳細內容

喜閱愛麗絲:iSTREAM教學新概念

  作為教師,培養新一代具備各種素養,令他們有足夠的知識及技能,迎向新世紀的數位年代,是我們重要的教育目標。最近,筆者推出了新書《跟愛麗絲學習iSTREAM》,這是繼《一書一天堂——圖解家校讀書會》及《愛麗絲老師讚好的 50本必看童書》後的第三部著作,是為着配合近年香港的教育新趨勢而撰寫的。香港有不少家長,甚或老師們,對iSTREAM的認識不深,筆者期望本書的誕生可以為大家在育兒或教學上,提供一些簡易而有趣的門法,令大家「知易行也易」。 筆者推出了新書《跟愛麗絲學習iSTREAM》。(作者提供) STEM教育的理念起源於90年代的美國。美國政府希望藉着STEM教育,培養科技人才,振興國內科技及經濟發展,並提高國民的科學素養。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創造力、協作和解難能力,香港近年來也推行起STEM科學教育來。 STEM加入藝術閱讀 筆者在原本的「STEM」加入藝術及閱讀的意涵,創出「iSTREAM」的概念,以培養學生的跨領域素養和能力。 由閱讀(Reading)引入,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掌握各種知識;以STEM(Science科學、Technology科技、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數學)和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深化學習過程,培養學生運用科技及科學知識去構思、創造和實踐;運用藝術(Art)作為展示成果的平台或表現形式,立體呈現從閱讀中所獲得的知識。 大玩創意手作 學以致用 本書劃分了三部分:「從閱讀中學習STEM」、「從手作實驗中學習STEM」及「從資訊科技中學習STEM」,展示如何在實踐中,將閱讀、科學、藝術和資訊科技四大範疇的知識及技能,實際地應用及結合。由閱讀書本出發,讓孩子了解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在現代社會中的角色,以及如何改變我們的物質世界、人類認知及社會文化;及至透過手作實驗,明白STEM學科的特質,包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學科知識、數學運算及學習運用資訊科技,增加學習色彩及樂趣。本書主要特色: ◆精選了超過80本兒童STEM好書,網羅與人類生活及科技發展關係最密切的主題,也包括了最新的AR好書及地圖,選材廣泛而有趣。 ◆大玩創意:藉玩手作學習STEM,發揮孩子無窮的創作力! ◆提供製作Lapbook、立體卡及立體書的參考影片或圖版,讀者可於網上免費下載,方便易學,省時省力。 ◆教孩子應用最新教育及自學Apps,包括:HP Reveal、Storyjumper、Comics Head、Padlet、Plickers及Quiver等。讓小讀者學會應用科技,以流動裝置,創作出個人化的AR影片、AR圖像、電子漫畫書、電子中英文圖書及小組研習的電子白板等。 科學教育的意義,在於培養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加強他們的科學思維,它可以融合不同學習領域的知識,並且普及至所有孩子,讓每個人都參與其中。孩子透過實踐,多「動手」應用知識,由被動的學習者變為主動的學習者,這正是自學精神的體現。    

詳細內容

喜閱愛麗絲:有趣好玩的假期閱讀功課

近年,教育局多次發出假期功課指引,呼籲學校功課應重質不重量,避免抄寫及機械式操練。文件建議學校以閱讀為主,並列出一些閱讀活動的例子,取代傳統的假期功課。筆者認為,這除了可進一步推動校園的閱讀氣氛,更可讓學生真正放鬆心情放假。筆者亦曾鼓勵高年級學生,在假期內以手機自拍短片,分享好書,再上傳至雲端,並設有獎勵。 鼓勵學生閱讀而非做報告 我們應鼓勵學生多閱讀,而不是做閱讀報告。下圖為筆者設計給學生的復活節假期功課——我的閱讀公仔。學生只需把心愛書籍的封面繪畫在立體的紙公仔上,並設計外形及填上顏色。由於配合手作,因此增加了分享的興趣,大家都做得很精彩,這樣的功課既讓學生長知識,又發揮了創造力,趣味盎然! 而閱讀存摺則是一個簡單的閱讀紀錄,平日學生只需要寫上書名、作者及一句閱後感受,累積一定的閱讀量,便有獎賞。 設計閱讀功課7個錦囊 或許不少老師也在計劃復活節功課的安排,現提供一些小點子供同工們參考: (1)高展示度 立體視像的作品,最能吸引孩童的注意力,也提高參與的動機。學生完成的作品,可以展示在圖書館或課室內。不論優劣,全皆貼堂,讓學生能互相借鏡。此外,也可以鼓勵學生拍下閱讀分享KOL,並在校園內播出影片,增強閱讀交流。 (2)能激發創造力 缺乏創意的功課,往往令人感覺沉悶,好像有些老師會要求學生在假期內閱讀10本書籍,再完成10篇閱讀報告。作為一個閱讀推手,我會花心思設計人性化又好玩的閱讀活動,讓學生輕鬆又愉快地學習。例如:寄送聖誕卡給聖誕老人,推介心愛的圖書;在閱讀科學書後,與家人一起製作科學模型或做小實驗。 (3)形式簡易有趣 功課或活動,不單要具有意義,也需要有趣味及簡易。 學生能善用假期,自主地閱讀一些心愛的書籍,已經非常不錯。在設計上,最好按班級設計不同的活動或功課,配合不同年級的能力及興趣。例如:學生與家人閱讀食譜後,一起製作甜品。 (4)高自主性 校方可以透過圖書館發放建議閱讀的書單,但不宜硬性規定必讀書書單,我們鼓勵學生廣泛閱讀,讓他們在假期內可以自主地閱讀心愛的書本。閱讀自主,才會有意義,這是自主學習的真諦。 (5)低競爭性 教育,應該喚醒一個人自覺的能力,而非只耽溺於滿足自我表現。著名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說:「當競爭終止,真正的學習便會出現。」有些學校會在假期內安排閱讀比賽,以競爭來刺激閱讀量。事實上,閱讀是內在的個人體驗,不必與人比較。 (6)教師不用評改 閱讀的反思是個人成長的一部分。如果以學習語文為目標,報告內有錯別字,老師當然必須糾正學生,但學生已有學習語文的科目(科內自有閱讀元素)。作為學校的閱讀推手,角色與語文老師不同,筆者鼓勵學生以任何方式分享閱讀心得,但從不作批改,只作指導。試想想一篇滿是紅筆修正過的閱讀分享,這會是我們鼓勵學生閱讀的方式嗎? (7)勿強迫參與 筆者喜歡學生高參與,但從不強迫。校內每年閱讀項目過百,筆者只是鼓勵學生參與。強摘的瓜不甜,當我們提供了豐富又有趣的學習環境,學習便自然會發生。  

詳細內容

喜閱愛麗絲:鼓勵發表意見的電子牆-Padlet

筆者今期特別介紹由新加坡團隊開發的「 Padlet 」看板,它是一款網頁故事牆協作工具,就像一塊電子水松板,讓不同學生在上面張貼不同媒介的資料,讓師生搭建一個共同的家。Padlet支持多人實時協作,而且具備「多變化的模板」,能做出如流程圖、心智圖的整理,也能更自由地排列卡片,很適合老師和學生整理學習資料,共同討論研究計劃。 師生搭建共同的「家」 在操作上,全班學生可以同時在Padlet就一個議題討論,發表意見,教師亦可即時看到內容,作進一步的分析及回饋。近年,教學界流行「翻轉課堂」概念,教師便可透過這個平台,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最近,筆者就以環保為主題,請學生就自己所參與過的環保活動,在Padlet內記錄個人的學習感受。過程中,大家的意見會不斷在同一個版面上呈現,讓學生可觀摩別人的意見,亦可補充個人的感受,令看法更加全面。 Padlet的6種創意使用方法: 1.集體研討 借助Padlet來讓學生圍繞一個問題、主題或專案來開展討論,它是一個可增加師生、學生之間互動的線上協作好工具。 2.設立問題庫 在Padlet裏面建立一面「問題牆」,令那些不敢舉手發問的學生,可以把問題說出來,也可以讓那些暫時沒想到什麼的學生,在看到其他同學的問題時,引發思考。 有了Padlet,同學一遇上疑難,就算在家,也可連接網絡,在「牆」上貼出提問。此工具亦有助老師輕鬆地把同類問題歸納,製成「問題庫」。 3.線上專題研習 有什麼辦法可以好好幫助學生在線上完成小組合作的專題研習?建立一面「小組牆」就可以了!小組成員可以在屬於自己小組的「小組牆」內,把各自找到的資料貼到「牆」上去,也可以直接在「牆」上發布自己的想法和建議。Padlet支持多種不同類型的檔案上傳,如圖片、視頻、文檔、超連結等,小組成員還可以根據「牆」上不同的帖子內容,利用連接線來整理帖子之間的關係。 4.收集學生作品 教師可以用Padlet建立一個「作品牆」,展示課堂時「牆」上的佳作,這樣既可培養學生的分享精神,也可促進彼此共同進步。 5.收集回饋問題 在課程或學期結束之際,教師可以建立「意見牆」,讓學生在「牆」上說出回饋意見。這樣的回饋可以是學生學習之後的感受、收穫,也可以是對學習內容的疑問、對學習方式的建議等等。 6.故事接龍 在Padlet建立一個「故事牆」,讓學生以接龍的方式,一起創作故事,在文字創作之外,也可以加入插畫或多媒體資料,激發想像力及創作力。

詳細內容

喜閱愛麗絲:不一樣的親子閱讀(下) 把故事精靈穿上身

著「故事圍裙」講故事 筆者在上期專欄《德育布偶故事劇》中,介紹了家長如何運用小舞台和手偶,講德育故事書。今期,再介紹怎樣以圍裙來說故事。我們不難發現,小朋友都很喜歡聽故事,但多是處於較被動的狀態。針對這點,我們改良傳統的說故事方式,應用了圍裙。 什麼是故事圍裙呢?故事圍裙又可以叫做故事衣,是講故事的道具,也是說故事的好幫手。將書本的情節轉換成可黏貼的圖畫,掛在圍裙上,再輔以立體的人物布偶。用故事圍裙講故事,不但添加了故事的真實感,變得更栩栩如生,也加深小朋友的印象,更易了解故事內容,有效提升閱讀的層次。用有趣的方式表現圖書的內容,讓小朋友在潛移默化中感悟書中的道理。 此外,小朋友也可以學習用圍裙來講故事,以生動又活潑的形式,為同學們作閱讀分享,增強表達能力。 學校會先安排家長們接受基本的培訓,學習使用鮮豔硬挺的不織布,全手工縫製圖書的人物及故事背景。媽媽們的故事圍裙精緻又美觀,再搭配書本做說明,很容易引起小朋友的興趣。有了家長的共同參與,可以呈現出多樣化、多層次及多風格的特點,因為每件故事圍裙都有不同的主題,而家長也有不同的創意發揮,所以,故事圍裙可說是一件創意作品。 製作多采多姿的故事衣 媽媽們製作多采多姿的故事衣服,快樂地享受為孩子講故事;而子女或學生在欣賞時,亦會眼前一亮。媽媽們更可以交換圍裙使用,向子女講不同的故事。 老師也可以把圍裙放在圖書館內展示,並實行「一書一圍裙」,圖書連圍裙一併外借給家長在家中使用,為子女說故事,將閱讀帶進家。 故事衣的廣泛應用及推廣 故事圍裙可以應用在不同的層面及學科活動,包括︰ 品德教育——通過創作圍裙故事,把誠實、友愛、助人等德育元素結合起來,富有童趣,也能結合繪本教學。 生活教育——除了德育故事外,也可配合知識類圖書,如:教育交通安全、愛護環境、日常禮儀等知識。 讀書會及跨學科活動——在校內的讀書會中,同學們製作故事圍裙也可以是一種延伸閱讀活動。校內的圖書館主任也可以借此機會與視藝科老師跨科合作。 好書推介及閱讀推廣——老師和學生可以透過故事圍裙推介及分享好書,甚至拍下影片,在不同的平台上分享。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