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擴闊孩子眼界 激發創意

上回我們提及資優兒在不同範疇中有過人的能力。另一方面,按照阮儒理博士(Dr. Joseph Renzulli)的「資優」定義,資優兒童在創造力方面表現亦與眾不同,他們對事情有高敏感度、好奇心、具原創和開放態度,而相關特徵通常表現於早期的成長發展上,展現比同年齡孩子更深入的探索興趣和複雜的思維能力。他們擅長跨學科思維、高階解難能力和具創造力的發展。他們展現強烈的興趣和自主,需要適當的支持來培養其獨特的創意表達方式,發揮他們的潛力。家長宜以「廣心態」和「闊眼界」的角度來培養資優兒: 家長廣闊心態: .鼓勵好奇心:培養孩子的好奇心,鼓勵提問、討論和探索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並樂意一起研究以找到答案。 .支持冒險:犯錯的恐懼會妨礙創造力發展,因此家長鼓勵孩子勇於冒險,並將失敗視為學習機會,讓檢討成就進步。 .示範創意:家長成為「創意的榜樣」,與孩子分享自己的興趣和創意想法,與孩子一起「天馬行空」地追求不同的創意創作。 .重鼓勵、少壓力:避免施加壓力,要求孩子表現出色或達到特定結果。相反,應稱讚他們的努力、熱情和具創造思維。 .慶祝成就:無論大小,均與孩子慶祝創意成就,同時突顯他們的努力,提升他們的信心和動力。 ◆孩子擴闊眼界:(圖) .多元接觸:讓孩子接觸不同文化、觀點和經歷,參觀博物館或不同文化活動,接觸不同背景的人等,都可以擴大他們的世界觀,有助激發新思維、新想像。 .促進閱讀:廣泛閱讀可以激發創造力,因此可為孩子提供多樣化的書籍,並鼓勵他們享受閱讀的樂趣。 .導師和同儕:將孩子聯繫到有共同興趣的導師、教師或同儕,能為他們提供合適的指導和發揮的靈感。 .創意環境:在家中設立一個空間,讓孩子可以輕鬆做自己的創意活動,無論是一個安靜的閱讀角,或備有各種藝術用品的書枱,都可以是孩子的「小宇宙」。 (插圖﹕黃清渝)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2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看《超異能族》思考資優生培育

近日大熱韓劇《Moving 超異能族》,主角們雖有一身異能,卻千方百計隱藏孩子的能力,生怕令孩子惹禍。能力不能好好發揮,家長無可奈何之餘,孩子亦心有不甘。 返回現實世界,相信家長都想孩子的能力在正途上得到發揮。按照阮儒理博士(Dr. Joseph Renzulli)的資優定義,資優兒是在不同範疇中有過人的能力。家長不妨從T.O.M.E.(Thought想法、Opportunity機會、Motivation動機、Environment環境)4方面出發,發展孩子的出色潛能: 調校想法:鼓勵深入思考 資優兒大多數腦筋好、轉數高,惟讓人擔心他們可能有「我永遠是對的」、「誰都不明白我」、「其他人都不及我」等想法,容易鑽牛角尖。資優兒的家長有需要從想法調校,通過一些開放問題,鼓勵孩子深入思考,培養對學習的熱愛。此外,可讓孩子參與不同形式的討論,促進他們明辨慎思、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明白不同人可能會因為不同的背景、角色或經歷,出現與自己不同的想法,而並不代表對方比自己好或差。 爭取機會:盡情發揮潛能 想孩子的能力盡情發揮,家長就要安排合適的機會,按孩子的興趣和時間去接觸各種經驗,如STEAM、文化活動、體育運動等。另一方面,近年不同學校、教育局和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等,均有為學生提供各式各樣的高級、增潤或加速課程,家長宜多留意,鼓勵孩子參加,從而認識自己的潛能。 維持動機:提升自尊動力 能力高的孩子更需要自主自立的機會,相較聆聽別人的指示,他們大多更樂於自己思考問題,尋找答案。要維持他們的學習動機,家長宜盡量容許孩子有靈活的教育機會,允許他們以自己的節奏學習。同時,家長認可和慶祝他們的成就,記錄進步的各個里程碑,有助提升孩子的自尊感和動力,繼續在知識領域中發展和追尋。 創造環境:發展多元興趣 說回劇中,女主角在孩子早已學會走路後,仍然時刻把他背在身上,以防他控制不了異能而飛起來。角色當然有其苦衷,但劇情同時帶出,日常生活環境如何造就或妨礙孩子的技能發展。在生活習慣上,如果家長日常中事事均為孩子打點好一切,孩子就不能夠在日常環境中練習解難,或應用自己的優勢或技能,久而久之,優勢也變得平庸。相反,家長可以在家中創造豐富而刺激的環境,包括書籍、教育玩具和資源,讓孩子有多方面的涉獵,方能迎合他們的興趣和強項發展。 (插圖:黃清渝)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0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家長態度A.C.E. 栽培資優兒

相信凡家長均希望自己的孩子精靈聰敏,資質過人;如果同時又勤奮向學,成績卓越,這樣就更加夫復何求。筆者一向相信,每一個孩子均有自己的天賦與才能,只要用心做、專心做,機會到就會發揮出來。而當提到「天賦」、「資質」時,難免大家都會想起那屬於「一小撮」的資優生。而究竟培育「資優」兒,是否只關那些少數的家長或孩子的事呢? 8方面智能 各有專長 傳統上,標準智能測試的分數(即Intelligence Quotient、IQ、智商)的確是其中一項可供參考的準則,以判斷孩子是否「資優」。智商有助推測一個人在不同方面,例如學業、邏輯推理、解難等方面的不同表現,因此IQ高的孩子,很多時會讓家長感到他聰明、反應快、成績好。直至30多年前,加德納教授(Pro. Howard Gardner)開始提倡多元智能的概念,人人都有語言(linguistic)、數理邏輯(logical - mathematical)、空間(spatial)、音樂(musical)、自省(intrapersonal)、人際(interpersonal)、身體動覺(bodily-kinesthetic)及自然辨識(naturalist)等8方面智能。但不同人在各方面智能的擅長程度各有差異,因此按照加德納教授的說法,其實人各有「智」,各有專長。 另一方面,阮儒理博士(Dr. Joseph Renzulli)提倡一個更寬廣的資優定義,旨在考慮孩子是否資優時,除了考慮孩子是否有較出眾的智力或在多個特定範疇中有過人的能力(intelligence或作ability),亦考慮孩子的創造力(creativity,即孩子對事情有高敏感度、好奇心、原創和開放態度),以及對特定範疇表現出高度興趣、熱忱投入、堅持不懈等(task commitment或作enthusiasm)。要培養孩子的Ability、Creativity、Enthusiasm(A.C.E.:能力、創意、熱忱),家長亦不妨保持A.C.E.的育兒態度: A–Accepting:接納子女有其獨特之處,不時有自己的想法,讓孩子有一定的空間保持真我,同時引導子女欣賞各人的差異,包括自己與他人的不同 C–Courageous:有勇氣地去認識和接受孩子的多元想法,容許子女多作決定,並跟他們商議與他們相關或影響他們的事情,引導孩子思考自己所決定的,當中的優次、優勢、風險和危機 E–Encouraging:多鼓勵孩子不同方面的發展,與孩子保持開放的溝通模式,鼓勵孩子在自己感到興趣的範疇投入及堅持,同時接受家長本身和孩子都可以不完美,協助孩子明白何謂「適可而止」,避免「完美主義」 其實不論孩子是否在能力上資優,但凡家長都可以保持A.C.E.的育兒態度,使孩子變得更有能力、創意,對不同事情也能更「有溫度地」熱情投入。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8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R.I.S.E. 支援孩子學好英語

想孩子學好英語,實在有很多方法,我們在過去兩個月,已經跟大家分享過不少支援孩子的方法和心得。方法雖多,但要有效地實踐、有效地支援,從而獲得有效的成果,就不妨遵循定時(regular)、深刻(intense)、技巧(skill-based)和廣泛(extensive)的R.I.S.E.四大支援原則。 Regular定時:想孩子學好新知識,特別是那些有一定難度的課題,定時定候學習和練習相當重要。小朋友學習英語亦不例外,尤其是有英語學習困難的孩子,就更需要有定時複習,才能有效地學好。因此,家長不妨為孩子培養「定時定候」的習慣,即使未至於每天都要學英文,但有「隔天、逢周中周末」或其他規律(regularity),也總比隨機又隨心的學習要好。 Intense深刻:翻查字典,「intense」解釋為強烈;而在學習上,「強烈」的學習經歷就會讓孩子有「深刻」而密集的體會。想讓英語學習有困難的孩子學好英語,家長宜讓他們感到深刻而有趣,從孩子興趣入手(例如愛太空的就以宇宙故事入手,喜歡 《哈利波特》(Harry Potter) 故事就以電影故事配合小說等),又或者透過有趣英語遊戲來學習。 Skill-based技巧:對英語基礎薄弱的孩子,成人需要明確而深刻地教導孩子有關英語學習技巧,例如學習語音意識(phonological awareness)、組詞知識(orthographic knowledge)及語素意識(morphological awareness) 的應用技巧(總稱為 P.O.M.),增強孩子對單詞解碼(decoding)和編碼(encoding)的技巧。密集的解碼和編碼練習,有助孩子學習單詞,亦有助發展對文本的閱讀技巧,促進英語學習。讀者不妨參考本專欄較早前的文章,學習相關技巧。 Extensive廣泛:語言學習並不可能在「真空」發生,應該接駁到日常生活或學校學習上。因此,家長宜在日常生活的所見所聞,鼓勵孩子以中、英雙語思考和表達;需經常而廣泛地應用各種有助英語學習的技巧於各式各樣的生活層面上,而非只集中在「英語時間」才應用。家長亦毋須執著於每次運用英語都有「絕對準確度」。 所謂「定時而深刻,技巧廣用得」,相信孩子在以上 R.I.S.E. 原則之下,持續地得到家長和教師的支持和鼓勵,即使是英語能力再弱的孩子,水平也會得到令人鼓舞的提升! (插圖:黃清渝)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賽馬會「童步向前」英語學習計劃》,自2021年起在小學推動英語學習計劃,以提升初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動機和能力,有興趣可瀏覽以下網址:eduhk.hk/jcrise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6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透過P. A. D. 學好英文字

之前透過一系列的文章,向讀者介紹了語音意識、組詞知識和語素意識等認知學習元素。除此之外,要學好英語,充足的詞語庫(vocabulary bank)對孩子的整體英語理解及應用相當重要。研究指出,家長可以透過P. A. D.(即playing玩起來、acting 動起來、drawing畫出來),鞏固孩子所學詞語。 P:Playing About 玩起文字來 當孩子學習新詞語時,家長不妨與孩子玩遊戲,例如以接龍遊戲,連接意思及性質相近的詞語(happy–joy–delighted– pleased...),或比較性質類近、而具有不同意義的詞語(round vs. square、happy vs. sorrowful)。另一方面,家長可以和孩子刻意思考「不屬於」這些新詞的外觀或功能的字眼,例如:剪刀(scissors)看起來鋒利(sharp),但不是方形的(square)、彎曲的(curvy)、波浪形的(wavy)或鈍的(blunt);我們做事需要小心(careful),但不是粗心大意(careless)或無憂無慮(carefree)。家長不妨多與孩子討論本詞語跟非例子(non-examples)之間的差異,有助於孩子擴大詞語庫,以及增強對比詞的語義理解。 A:Acting Out 動起身體來 德國萊比錫大學( Universität Leipzig)學者Christian Andrä的團隊發現,當孩子學習外語時,如果以手勢或動作輔助學習,兩個月後他們對新詞語的記憶能比其他孩子高出70%!因此學習新詞語時,家長不妨引導孩子發揮想像力,邀請孩子思考如何以身體動作或手勢「動起來」,「表演出」詞語的意義,例如學習aeroplane(飛機)時,孩子伸開雙臂,做出飛行的樣子;彎曲擺動前臂,就像一隻飛翔中的bird(鳥);將手指放在嘴前作喙形狀,並同時點頭,就像woodpecker(啄木鳥)。 D:Drawing Out 畫出詞義來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心理學系教授 Myra Fernandes帶領的實驗發現,在學習新詞語時,孩子同時被要求在50秒內畫出即時想起的形象,並隨即向其他孩子介紹自己的圖畫。結果顯示,即使是最不喜歡畫畫,或最無創意的孩子,他們仍然比起其他孩子,對詞語的記憶高出一倍!因此,當家長見到孩子學習詞語時「畫公仔」,不妨適時鼓勵! (插圖:黃清渝)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賽馬會「童步向前」英語學習計劃》,自2021年起在小學推動英語學習計劃,以提升初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動機和能力,有興趣可瀏覽以下網址: www.youtube.com/@jcprojectrise3026/featured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 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http://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4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學好英語的有效認知辦法(五)

分享過語音意識(phonological awareness)和組詞知識(orthographic knowledge),今次我們將焦點放在語素意識(morphological awareness)。語素意識即詞語意思的處理,而在英語學習中,語素意識指理解基本詞 (base word;或詞根root word)、前綴(prefix)和後綴(suffix)等會如何按規則,組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意義的單詞。強的語素意識,有助孩子根據一個詞語的語素結構,推測其意思,同時促進詞語的學習和句子的理解。 基本詞可以單獨作為一個有本身意義的詞語,告訴我們這個詞的「基礎」意義,在其之上加上不同的前綴或後綴,即在基礎上改變其含義。例如"care"是一個基本詞,在其添加"-ful"(小心的)或"-less"(不小心的)改變其含義。在基本詞"friend"上添加後綴"-ly"變成「友善的」,而再在"friendly"前添加前綴"un-",就會使其意思相反(不友善的)。家長不妨與孩子作以下活動,增強孩子的語素意識: ◆識別基本詞 首先家長通過解釋長單詞中的基本詞,幫助孩子理解基本詞的基礎概念。練習使用一系列複雜單詞來識別詞根。例如:careful(=care+ful)、unhappy(=un+happy)、sleeping(=sleep+ing)、powerfully(=power+ful+ly),家長向孩子強調那些基本詞,無論加或減其他的前綴或後綴,均鮮會影響其基礎意義。 ◆結構分類 家長與孩子設計紀錄袋(如圖),掛在孩子書桌或家中的當眼處,將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不同英文詞語分類,放在不同的紀錄袋中,而袋中的內容可以不時加減,孩子可以不時參考。 ◆字卡建「樹」 家長與孩子在課本、故事書或網絡上,尋找一些合乎年齡發展和學習進度的英文詞語,當中包括基本字、前綴和後綴,以及一些沒有任何前綴和後綴的詞語(例如:an、the、August),寫在小白卡紙上,組成一系列的字卡。將字卡反轉放在枱面上,家長與孩子輪流抽字卡,抽到基本字、前綴、後綴的就將之貼在「詞語樹(vocabulary tree)」的相應位置上。孩子間中複習詞語樹,溫故知新,鞏固記憶。 (插圖:黃清渝)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賽馬會「童步向前」英語學習計劃》,自2021年起在小學推動英語學習計劃,以提升初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動機和能力,有興趣可瀏覽以下網址:www.youtube.com/@jcprojectrise3026/featured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http://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2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學好英語的有效認知辦法(四)

上次我們分享了一些語音意識(phonological awareness)的教學方向和活動,當孩子建立了一定程度的語音意識,我們將焦點放在組詞知識(orthographic knowledge)上。不同英文字母的形狀略有不同,例如"b"字上半部突出,而"y"字則向下發展,因此"boy" 一詞語的3個字母,就有3種不同的形狀。此外,英文生字的組成,有一些常見的規則,例如眾數要"s"、詞語可按元音(vowel)去將之切割成音節(syllable),方便讀出。良好的組詞知識,有助孩子正確串字,例如"school"不會被串成"skool"。以下介紹一些有助提升孩子組詞知識的語文小遊戲: 視聽齊Bingo 按孩子的能力水平,家長預備一張「3×3」、「4×4」或「5×5」的正方形卡,作為Bingo的遊戲卡,以及在白色小卡片寫上孩子英文課本上常見的詞語。家長與孩子各有一塊Bingo底板,板上的各方格內寫上一系列串法相近的英文詞語(如right、bright、eight、sight),當中包括在小卡片上的詞語。之後翻轉小卡片,將之平放在枱面上,家長與孩子輪流抽出卡片,按音節讀出詞語的讀音,對方用心聽。如果被抽出的詞語出現在Bingo板上,家長或孩子就圈起該詞語,首先能夠涵蓋一列或一行中所有單詞的一個說出Bingo,就能勝出遊戲。 字音快快拍 按一些常見的英文組詞規則(conventional orthographic rule),家長在小白卡紙上寫上不同的英文詞語,例如cat、clip、cup和cent、city、cycle,留意前者一組中的"c"字會被讀成/k/音,而在"e"、"i"或"y"前,"c"會被讀成/s/音,再將這些字卡翻轉放在枱上。有關的組詞與讀音規則,可在網絡上找到。家長首先選定希望讀出的音,例如今次想大家留心/s/音,輪流抽字卡,當卡上的字,應當被當成/s/音而不是/k/音時,雙方鬥快拍下字卡,讀出讀音,並取下該字卡。當完成所有字卡,數算自己擁有的字卡數量,較多者勝出。 詞語找不同 每次孩子收到一組單詞,家長與孩子一同讀出這些單詞,觀察它們並選擇其中最「不同」的一個。他們劃掉不屬於該組的單詞,將其寫下來並指出所有其他單詞包含的拼寫模式,例如: .right、nice、fright、bright(nice與別不同,而其他的都是以-ight的串法組成) .white、time、try、crime(try與別不同,而其他的都是以i_e的串法組成)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賽馬會「童步向前」英語學習計劃》,自2021年起在小學推動英語學習計劃,以提升初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動機和能力,有興趣可瀏覽以下網址: www.youtube.com/@jcprojectrise3026/featured (圖:黃清渝)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http://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0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學好英語的有效認知辦法(三)

上期談及如何透過「多比較、多動態、多圖示」,促進孩子學英文的「語音意識」。今次我們再介紹一些相關語文小遊戲: 1.押韻玩語文 首先家長將一些簡單而串法相近的英文詞彙整合出來,例如bed、red;hat、cat;ball、wall,並配上相應圖片,列印或寫在紙上。這些詞彙和圖片一般都很容易在網絡上找到,家長選擇時緊記配合孩子的能力。先以簡單玩法開始。將圖卡分散放在枱面,圖、字向上,玩家輪流抽卡,將串法相近、讀音押韻的一對詞彙抽出來組合、朗讀。熟習遊戲後,家長不妨換上較艱深的詞彙;或將玩法稍作改動,與孩子輪流使用詞彙造句,句子未必要言之成理,有時甚至「愈荒誕、愈易記」!其他加強難度的玩法,包括要求玩家多加1個相關新詞彙(例如hat配對cat後,加上fat、mat、sat等造句);又或將圖和詞彙分別寫在卡紙的底面,圖向上而詞彙在下,考驗孩子的詞彙知識。 2.複合字「切合」 英文詞彙中,不時出現由兩個或以上本身已有意思的字詞,結合後組成複合字(compound word)。認識複合字的切割與結合,有助孩子明白英文詞彙的結構系統。例如handbag(手袋:拿在手上的袋)、raincoat(雨衣:在雨中穿著的外套)等。當然也有例外的時候,例如hotdog(食用的,而不是一隻很熱的狗)、turncoat(變節的人,而不是要翻轉外衣)。孩子愈熟習,就愈少犯錯。 3.音素「加減換」 英語總共有44個音素(phoneme),親子可以一同玩音素遊戲: .加音:在英文詞語的前或後,加上一個新的音素,組成一個新的詞語。例如:/c/ & lock = clock、star & /t/ = start; .減音:玩法與「加音」類似,今次則將音素刪除。例如:bat = /b/ & at、pant = pan & /t/; .換音:將詞彙原本的音素換成另一個,組成一個新詞語。例如:bat → chat、tin → ten、cat → cap。 (圖:黃清渝)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賽馬會「童步向前」英語學習計劃》,自2021年起在小學推動英語學習計劃,以提升初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動機和能力,有興趣可瀏覽以下網址: www.youtube.com/@jcprojectrise3026/featured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http://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8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學好英語的有效認知辦法(二)

良好的語音意識(phonological awareness)能夠幫助孩子學好英文。家長可以通過不同的語音意識練習,促進孩子的拼音解碼能力發展,包括分辨語音、找元音(即vowel:a、e、i、 o、u)、數音節,以及辨別首、中、尾音,辨識押韻等,從而強化孩子的串字及英文閱讀表現,提升英語水平。有效的語音意識練習有以下特色: 多比較:語音辨識的能力,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歸類比較的能力,家長不妨多與孩子討論相同或相近的語音,並講解押韻音的結構和規則,例如:"king"、"ring" 串法接近,尾音相同而押韻;"man"、"tan"押韻,尾音相同;但"ing"和"an"就不押韻不相同。"c"通常會被讀成"/k/" ,例如 "cat"、"clip",但當他遇上"e"、"i"和"y"時,就會被讀成"/s/",例如"cent"、"city"和"cycle"。 其他遊戲,如唱英文兒歌、串連押韻字(如"all"、"ball"、"wall"、"law")或用押韻字造句等,重點強調字詞之間的節奏和語音比較,都十分有用。此外,其實中文的字音練習(如幫助孩子分辨「港、講」等同音字、「鋼、江」等近音字、「鋼、防」等押韻字),亦可以提升孩子的整體語音意識,包括英語水平。 (圖:黃清渝) 拍手數音節 圖像增趣味 多動態:家長可以透過動態活動或遊戲來促進孩子的語音意識,例如先與孩子找出生字的元音(如"mother"中的"o"和"e"),再引導孩子先通過拍手來數音節(如聽到"father"拍2下手,代表2個音節;"supermarket"拍4下手,代表4個音節)。較年長的孩子可以更進一步,通過閱讀來數音節,例如讓孩子閱讀文章,當閱讀到有3個音節的詞語時就按音節拍手;又或者快速地在文章中,找出有3個音節的字詞。 多圖示:要孩子記得所學,就要讓孩子感到有趣。雖然語音意識練習很多時跟聽覺有關,但如果孩子能夠透過清晰的圖示去學習語音(如"Ian and Ryan train in the rain."配上2名小孩子在雨中接受訓練的圖片),有助孩子比較語音,記得不同的語音之餘,亦更容易明白相關意思。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賽馬會「童步向前」英語學習計劃》,自2021年起在小學推動英語學習計劃,以提升初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動機和能力,有興趣可瀏覽以下網址:www.youtube.com/@jcprojectrise3026/featured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http://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6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減低英語學習焦慮

香港大部分孩子從幼兒時期開始就學習英語。有些孩子長大後仍然自信滿滿,樂意跟師長、甚至外國人以英語溝通;另一些則含蓄害羞,非到必要時絕不開口。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胡瀟譯博士的團隊發現,華裔學生學習英語時,主要的焦慮來自溝通憂慮、評價憂慮、對英文堂的憂慮,以及測考焦慮。綜合而言,「外語焦慮」會影響孩子學習第二語言的動機,亦會影響孩子在語文解碼、串字及閱讀理解等方面的表現,着實令人擔心。 要協助孩子克服英語焦慮,家長可以從「想、說、做」三方面着手: 想法:轉化為正面感覺 有些孩子一開口說英話便會「騰騰震」。如果孩子每次均未能得到及時安撫,焦慮感便會累積,長遠不單會影響孩子的英語學習表現,更會影響整體學習態度。一方面家長可以使用「感覺重估」,引導孩子將對英語的焦慮演繹為「身體提醒自己要專注」的正面感覺,促使孩子持續練習、面對挑戰。同時,家長鼓勵孩子學英語是為溝通,而不是「鬥聰明」,所以說英語時只需要簡單清晰,就能夠做到有效溝通,根本不用怕犯錯;到還有「餘力」和空間時,才慢慢「雕琢」出高質素、艱深的英語。 說法:遇說錯淡定糾正 倫敦大學學院周詠妍博士的研究指出,家長對英語的焦慮水平,對孩子的英語焦慮感亦有相當的影響。因此,當孩子說英語犯錯時,家長的回應宜顯得「淡定」,以免導致孩子對學習英語有強烈負面感觀。例如,當孩子說錯、做錯時,家長只需向孩子示範何謂正確,好讓孩子模仿跟從,而不用反覆點出孩子的錯處,孩子就不會重複感到自己不濟,能夠保持孩子的自信心和學習動機。 做法:多元學習提升能力 要促進孩子的英語學習,家長不妨參考簡單的英語學習方法,例如英語拼音解碼練習、組詞遊戲、多感官輸入學習法等,均能有效提升孩子的串字及英文閱讀能力。香港教育大學鍾杰華教授的團隊,自2021年起透過研究和課程發展,在小學推動英語學習計劃,以提升初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動機、能力感和整體水平。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瀏覽《賽馬會「童步向前」英語學習計劃》網址(bit.ly/3MGbAO3)。 (圖:黃清渝)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http://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2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