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拼圖:破碎家庭走到幸福家庭
一個母親三次想法的轉變,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兒子。 一念起:「親子關係沒了」 一場意外,令她成為單親媽媽,心裏冒起一個想法:「沒有依靠,也沒人關心,怎樣才能把孩子撫養成才?」她希望兒子快快長大,早點學會自律和獨立,那就可以少擔心了。就是這一念,卻導致有一天兒子給她留下一封信,訴說有多恨媽媽,更一度閃過輕生的想法。 「這樣的事情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悉心栽培孩子,卻換來如此倒霉的生活?我就是世界上最可憐的人!」這些想法在媽媽心中迴盪。 一次轉念:「化解內心怨恨」 媽媽兒時從打罵中成長,她的父親沒有以她喜歡的方式來愛她。她感受不到父親的愛,認為他根本不愛自己。她承諾,日後定必全心全意地愛護孩子。如今,兒子就如鏡子般,反映出童年的自己。她尋找解救的出路。 她參加了子女管教的家長小組,在反思中有所感悟:「我愛兒子的心情就如父親愛我一樣,同樣不想孩子吃冤枉苦,有更好的人生,可是表達愛的方式卻沒有顧及對方的感受。」媽媽開始理解兒子的苦,感受到兒子對媽媽愛恨的矛盾。她向兒子發信息說心底話,兒子雖然沒有回覆,但事後的溝通,明顯感覺到兒子的語氣變得輕鬆。 二次轉念:「盡好母親的責任,愛孩子」 兒子在家中經常玩手機,媽媽感到很糾結、抓狂,有一次甚至將手機丟爛了。兒子氣憤地說:「你不就只是關心手機!」房門一關,就不出來了。媽媽之後明白到,種種以為關心兒子的行為卻被誤會了。過往媽媽認為兒子要早睡早起,不應該玩手機,專注學習等,總想兒子按自己的標準來生活。現在,她懂得引導自己:「兒子有自己的作息、自己的標準,做他該做的事情就好。」於是,媽媽成功從「管手機」改為「管孩子」。從那天後,媽媽只督促兒子多活動身體,和提醒兒子未完成的事情。 神奇地,頻繁的衝突沒有了,大家各有生活,和平相處,親子關係修補了。兒子願意和媽媽聊遊戲,分享自己的日常,媽媽亦欣賞兒子的優點,同時接納他的缺點。 三次轉念:「相信孩子」 馬上要開學了,媽媽心裏忐忑:「兒子這樣作息,能適應學校生活嗎?能按時起牀嗎?能把手機放下嗎?」這次媽媽懂得反思,自己對兒子的懷疑,就是種下不好的種子,這怎可能有好的成果?媽媽從此決定,要做兒子堅實的後盾,確保兒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結果,如媽媽所想,孩子順利上學,自己心裏也感覺踏實和感動。好日子原本就在心中,心明了,心淨了,兒子也能自由生活了。如今媽媽體會到:「幸福的家庭是吾性自足。」 文:文建康(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0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