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房四寶:教育是為了什麼?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擴散,確診個案未有止息,學校是否可如期於4月復課,誰也說不準。教育局官員期望學生持續學習,停課不停學,報告過去20多年在推動4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已投放了140億,而每年用於資訊科技教育的經常開支亦有7億,企圖用數字來告訴大家,網上教學早已萬事俱備,只要把教學搬到網上來,透過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就可以實行課堂無邊界。然而,教育就是這樣的麼? 當大部分教師每天都要花掉大部分的精神和時間,用從不熟悉的視像會議軟件來預備從不習慣的網上教學,無論是預錄還是實時教學,不單是壓力,更是有心無力。有小學教師告訴我,她每天用「Zoom」跟小一學生上課,坐在鏡頭面前,是一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哀。中學生比小學生更難管理,即使在屏幕前看得到、聽得到,但他們是否在上課,教師根本管不到。有中學教師說,他每日按着上課時間表在鏡頭前似在「自言自語」,抱着的大概是不能盡如人意,只求無愧於心的無奈。教師沒有選擇,學生更沒有選擇,無論是否在聽、在看,他們都被「囚」在屏幕前,特別是父母可以在家上班的一群,一舉一動都被監視、被提醒,坐在電腦面前,我彷彿聽到「活着受罪但是又離不開」的心曲。 網教換湯不換藥 應啟導自主學習 因疫情而催生的網上學習,對大部分學校來說,是退而求其次的方案,說白一點,就是因為無法回校上課,才被迫網上教學,總好過什麼也不提供。筆者不反對網上學習,相反更鼓勵學生透過網上資源來學習。可是,觀乎今天停課下的教學情况,學校只是改變了教學形式,卻沒有改變教學目的。 因此,教師每天只吃力地用不熟悉的工具來追趕課程進度,彷彿完成課程進度就是達到教育的目的,功德圓滿。假如我們看真一點,這樣把課堂搬到網上來,其實只是實現了停課不停「教」,學生是否學得到、學得好,大家心裏有數。 在我來看,教育不能一成不變的。既然教學形式要變,教學的目的為何不稍作改變?教師的專業在於啟導學生、誘發學習,並不是拍片、錄影、做主播,我常說,教師不應把自己視為知識的提供者,在使用網上學習的當下,更不應如此,因為要教授的知識,互聯網上已有無數的影片與動畫,不論是內容、拍攝手法、表達技巧、趣味性等都遠比學校做得專業,不是說教師做不好,而是為何要教師做呢?今天網上學習最大的好處就是讓學生奪回學習的自由,不受限於教師所預備的材料,教師可以定下題目,給他們空間在網上找尋相關知識,在課堂上誘發他們分享自己的發現,師生間作有意義的互動,甚至引導他們作高階思維的討論,這才是網上學習的優勢。 教育是為了什麼?為的就是改變。 文:歐偉民 作者簡介:前校長、教育博士、大學講師,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兩女一子。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5期]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疫情下仍可活出愛

「博士,這一家不用安排義工去探訪。他們出了一些狀况,我稍後會去跟進這個家庭。」教會牧者說。 隔着電話,也聽得出她心裏那份不安。 這段日子,人心惶惶。筆者所事奉的機構如常作外展探訪,把籌集得來的口罩、防疫消毒用品帶給住在板間房、天台屋、劏房等有需要的基層鄰舍。牧者說的「那一家」一直在我們的探訪名單內,往窗外看,天一片灰,想起這個家庭的獨子,還是個小男孩。早前得知這個原本一家三口的家庭正經歷哀傷,因為小男孩的爸爸在農曆新年時因病去世,使早已困乏的心靈更是徬徨,口罩對他們來說已不再重要。牧者的話縈繞着我心,「他們出了一些狀况」,可會是什麼呢? 小男孩一個月內痛失雙親 這個早上,天仍是一片灰,到醫院殮房門外,等候參加小男孩爸爸的告別禮。來送別的,不是他的親人,而是來自不同教會,曾經探訪過、關心過這個家庭,視他們為朋友的弟兄姊妹。因着疫情緣故,醫院的小禮堂暫停對外開放,我們只能夠站立在殮房與靈車之間,在那個地方,作最後的瞻仰與道別。然後,就一起到火葬場。我回望捧着遺照的小男孩,他一直垂着頭,像在逃避目光,也在強忍眼淚,想起牧者的話,「他們出了一些狀况」。 火葬禮在冰冷的禮堂內舉行,大家都不多說話,只好用詩歌來表達安慰,望着前排小男孩孤獨的背影,實在感到淒涼。忽然想到,為何會是孤獨的呢?他的媽媽呢?主禮牧師徐徐走到台前,打開手上的筆記簿,對大家說:「我所預備的講章原是寫給一位剛失去丈夫的太太,希望給她一點安慰、一點鼓勵,沒想到,她於兩日前也不幸辭世……來不到參加今天的喪禮。」牧師望着坐在最前排的小男孩,哽咽着,嘴唇在口罩下震動。 「他們出了一些狀况」,這個小男孩在不到一個月,先後失去了父親和母親,成為了孤兒,而他,只不過是個孩子。人要明白生命無常、明白珍惜眼前人的道理,然而,對於這個小男孩來說,怎樣看,也是太早、太重的功課,他不明白,也不想去明白。由衷感激牧師對小男孩的幫忙,在等候社署回應如何幫助小男孩的這段日子,牧師把他接回家中暫住,與師母一起給他保護和安慰。 以愛化解口罩下恐懼與疏離 過去這個月,我們的生活都被疫症所帶來的恐懼和憂慮佔據,很多時候我們只看見口罩的重要,卻看不見口罩下那人的需要。疫症,使人彼此隔絕、疏遠,因為大家都害怕被感染,在不知不覺間失去關心別人的能力。這個喪禮,給筆者再一次的提醒,弱勢家庭所面對的生活困難,是不會因為得到口罩而消失,他們等待的不只是別人轉贈的口罩,而是更真誠的關懷和幫助。疫情下,我們仍然可以選擇活出愛。 文:歐偉民 作者簡介:前校長、教育博士、大學講師,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兩女一子。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3期]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不要單顧自己的事

這天,搭了一程的士。 我:師傅,近日生意如何? 師傅:差!都冇人敢出街。 我:個個都怕感染嘛。 師傅:個林奠靠害㗎,仲唔封關,一早封咗就乜事都冇啦! 我:係喎,你呢行好高危喎! 師傅:哎,我做多兩日都要冚旗,冇得撈! 我:咦,點解? 師傅:冇口罩,冇得做,開工又排唔到隊,屋企得番兩個…… 我:師傅,呢度有兩個,畀你用,身體健康! 師傅:吓,點好意思……多謝晒、多謝晒! 本地確診個案持續增加,數字令的士司機感到矛盾和不安。疫情下,他們擔心沒有生意,但當有人叫車時,他們就感到焦慮。因為,司機根本不會知道車上載着的乘客是否帶病毒。每天,都要面對車租的壓力和被感染的風險,沒有口罩就不能開工,保護自己的同時,也是對乘客的保障。仍會乘坐的士的你和我,出外可多拿兩個口罩,上車時主動幫忙一下嗎? 「可以換幾塊小童口罩嗎?」 到屯門,探望一名從事飲食的朋友。他前兩天告訴我買不到口罩,給他帶了一些來。香港的食肆很多都是小本經營,以夫妻檔來支撐一家的生計,就如這個朋友。丈夫當廚,太太做樓面,一星期開足7天,因為手停,一家上下都會口停。友人夫婦每天清晨已回店舖又燜又煮,晚上待消夜的客人離開善後,回家已是凌晨兩點。他們當然知道疫情的嚴重,明白沒有口罩就不應外出,但一家有老有少仍要交租和吃飯的。當看到半夜已有長長的人龍,在輪候翌日中午才售賣的口罩,他們根本沒有排隊的力氣。 「博士,你給我的口罩,可以換幾塊小童用的嗎?」友人有點靦腆。 明白友人的意思,父親多忙多累,總會記掛着孩子的需要。 友人的女兒只得10歲,是他的命根。想到自己每天接觸不少食客,也擔心回家會把病毒帶給女兒。我把手頭上僅餘的10個兒童口罩都全數留下,也許這是同為父親的心聲共鳴。 「疫」境中散播關懷與祝福 從友人的故事,知道不是人人有條件,可以按政府的呼籲在家上班,甚至不可能減少出外。經營食肆小店的朋友就是沒有停工的可能,也沒有跟大伙兒去輪候購賣口罩的能力。若我們光顧這些小店時,也可以送他們一些口罩嗎? 疫症與恐懼在社區不斷擴散,我們不要只顧自己的事,那怕只是一句問候、一個口罩,都可以讓關懷與祝福在「疫」境中散播。 文:歐偉民 作者簡介:前校長、教育博士、大學講師,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兩女一子。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1期]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天方夜譚

新年伊始,先祝福各位事事如意,一家平安健康!生活在一個連口罩都難求的城市,港人更要守望相助,自求多福。任誰也沒有想到,迎着鼠年而來的,是令全城人心惶惶的武漢肺炎。每天看着疫症從內地城市不斷擴散、爆發,確診數字拾級而上,在春節期間多個省市採取封路封城措施,做法不尋常,反映疫情更不尋常。當世界各國都為保障國民安全而拒絕來自疫區的旅客入境,香港特區政府卻以照顧內地人民感受為由,新春期間維持中門大開。香港人害怕,是因為經歷過非典型肺炎一役,怕的當然是疫症,但更使我們害怕的是隱瞞疫症。 自私患者令世界恐懼 無私患者令世界得救 與女兒討論在不同地區相繼出現的確診個案,她看見數字背後的「自私」:「一個自私的人得了疫症,將會令整個世界恐懼;一個無私的人得了疫症,整個世界都可能因他得救。」一語中的,女兒的話讓筆者想起英國一條名叫Eyam的小村莊,人口不到1000,卻有着一段光輝的歷史。 1665年的Eyam,一名在裁縫店打工、體格強健的年輕人突然生病去世,不久,村莊裏就陸續有村民生病、死亡。經過檢驗後,知道元兇是一疋來自倫敦的布料,說正確一點,是藏在布料內的跳蚤。當其時,倫敦出現了鼠疫,已有多人死亡,原來鼠疫就是靠老鼠身上的跳蚤來傳播。數月內,Eyam村莊裏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人因鼠疫而身亡。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疫症,村民都感到非常害怕,在沒有任何有效治療方法下,他們似乎在等待死亡的來臨。然而,最令人感動的是,村民寧可犧牲自己,也不願把鼠疫傳到其他的城鄉村鎮。他們於1666年6月把整條村莊封鎖起來,不許任何人進出,也沒有人趕在封村前逃離Eyam。對於某些國家的人民來說,這實在是難以理解的天方夜譚。 英國鼠疫村 寧面臨滅村拒播毒 在封村後兩個月,村民的死亡人數達到了高峰。據記載,那時有一個村婦,在8天之內親手埋葬了她病逝的丈夫和6名孩子,她的傷痛沒有人可以明白與分擔。即便如此,也沒有一個村民選擇離開。疫情在14個月後開始減退,整條村莊據說剩下的就只有83人。Eyam的村民沒有受過高深教育,也沒有什麼科學知識,他們擁有的是最單純、美善的人性。他們憑着愛與良知,知道防止疫情擴散的唯一有效辦法,就是要徹底封村,斷絕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這是凌駕於經濟、友誼、甚至自己生命的價值考慮。因為Eyam村民心中所顧及的不是自己,而是其他城鄉村鎮的安全,願意用自己的生命來保護他人生存的權利。 當我們回到今天的處境,看見在位的不斷對外隱瞞疫情、從疫區逃出來的人紛紛隱瞞疫症。有被醫護發現隱瞞病情的人拒絕隔離、有人拉開口罩向旁人咳嗽、更有人對前線醫護人員吐口水……或許,他們所做的一切,對於Eyam村民來說,實在是難以理解的天方夜譚。 文:歐偉民 作者簡介:前校長、教育博士、大學講師,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兩女一子。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9期]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這天,趁着新年假期,約了幾個舊生吃飯。他們接受了「邀請」,從2019年開始參與義工服務,每月探訪基層家庭及露宿街友。能夠與他們在教室之外延續師生緣,於我而言,是一份難得的福氣。一年過去,這天的見面,除了感謝他們的付出,也想跟他們一起回顧當中的經歷,聆聽他們的感受,期望在新的一年,他們可以做一個更好的自己。 當義工後找到新的自己 「為何一直來當義工?起初是因為老師你,也是覺得助人為快樂之本嘛,慢慢發覺,大家活在同一個城市,關心比我們不幸的人,是一種責任,所以就沒有停下來的打算。」這個男生,過去在班上常揶揄我是「上等人」,說自己是三餐不繼的下等人,正是我要救濟的貧窮人。但看他頸項常掛着粗幼不一的長鏈和墜飾、手上的歐洲名表和牛皮手鐲,還有比女孩子更多的指環,就知道他口中的貧窮有多真。萬料不到,這個型男會來當義工。今天,面前這個男生,比以前更加有型,他身上已再沒有那些潮流飾物,卻散發着一份過去被掩蓋着的真誠與善良。 「我是一個不快樂的人,從小到大,哭的時間比笑的日子多。數年前我跟丈夫離婚,人生就變得更沒有方向和喜樂。後來回學校讀書,認識了老師你,我什麼也沒有,只有時間,想參加探訪,總比自己一個人困在家好。但這一年,我留意到自己多了笑容。」女生平日不多說話,這是我聽過她說最長的話。坦白說,我沒有想像過她背負着這樣的經歷,也沒有想像過會聽到這樣真情的心底話。關心者都可以是被關心的對象,他們都帶着不同的傷痕和故事,在義工服務裏,他們找回生活的意義,找回迷失的自己,原來,這也是一個被醫治的過程。 經歷使生命成長 「老師,對不起。我知道我沒有盡力,常有保留和距離。不知為何我內心常有一種矛盾,就是怕好心做壞事,怕我們的愛心被濫用,即使不是存心欺騙,也使貧窮人變得倚賴,放棄自力更生。每次探訪我都只在口頭上慰問與關心,從沒有付出過什麼,直到有一次,一個已探訪多月的街坊說剛找到工作,想請我幫忙做諮詢人,但當時的我,拒絕了他。他說沒有所謂,但眼神已流露極大的失望,我感到矛盾,即使有千百個原因,也驅不走內心的後悔。今天再回想起,我突然明白自己感受,是後悔自己對人的絕情。」這個舊生已近退休,是一名高材生。過去的成功沒有讓她思考這個城市給她的價值觀,當坦白地面對自己,她也沒有想到,會為所做的決定後悔。在我來看,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因為一套新的價值觀已在她裏面建立起來。 生命的成長,重要的不在於學歷,而是經歷。在新的一年,我們有什麼新年願望?活在一個貧窮人口超過140萬的城市,更值得思考的是:我要成為怎樣的一個人?願我們都能做一個更好的自己,關心比我們不幸的人,為這個城市建立新的價值。 文:歐偉民 作者簡介:前校長、教育博士、大學講師,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兩女一子。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7期]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無論如何,要知道你是誰

(圖片來源:獅子王電影海報) 新年假期與孩子重看電影《獅子王》,本以為熟悉的故事情節,卻再一次震撼筆者的心靈。有人說卡通電影都是做給大人看的,我絕對同意。 小獅子辛巴的父親木法沙是非洲草原的王,建立了規矩與界線,讓百獸都安居在其中,動物與草原的生命循環不息。即使是最可惡的鬣狗,也有自己的生活圈,只在遠離草原的大象墳場棲息和覓食,河水不犯井水。可是,因着辛巴的叔叔刀疤的陰謀,大地變天。辛巴闖進了大象墳場、木法沙被殺,辛巴被嫁禍,並逃離熟悉的家園,刀疤奪取了王位,他把森林交由兇殘的鬣狗管理,暴力殺戮不斷,百獸都在困乏和恐懼下偷生。刀疤的政權徹底破壞了過去木法沙所建立的秩序,草原不再,轉眼變成荒漠,畫面令人看得心痛。 盼「辛巴」出現 回復昔日秩序 故事的轉折點在於辛巴的醒悟,特別是當他在河邊看見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他看見了父親木法沙,記起他的叮嚀:「無論如何,要知道你是誰。」他想起了家,想起自己的身分,想起自己的使命,重新振作,立即放下在外早已習慣的安舒與快活,一口氣跑回那令他跌倒卻真正屬於自己的地方。這一段無論看過多少遍,小朋友都必會為他喝彩。最後,辛巴被嫁禍真相大白,惡人得到應有的報應,辛巴不但當上獅子王,更重要的是回復草原的面貌與秩序,令百獸安居其中。 回到現實世界,我們處身的城市是否正在變成荒漠,我不太知道。但,過去幾代人為這個地方所建立的秩序,卻在逐漸消失,任誰的謊話都掩飾不了。假如新年能夠帶來新希望,我們是否都盼望着「辛巴」的出現? 道德傳承比知識傳遞更重要 作為教育工作者,筆者仍相信教育,相信教師對教育的初心。投身教育,在追求生活安逸、工作穩定之上,相信還有一個更高的價值追求。我們必須要問的是:「我是誰?」 當世界開始習非成是、倒黑為白,道德的傳承比知識的傳遞更重要。作為老師,我們需要更大的智慧去分辨真假,以更大的仁愛去關懷身邊的人和事,有更大的勇氣去堅持是就說是的底線。我們或許控制不了被刪改的教學內容,但他們改變不了我們的生命榜樣。須知道,學生從來都是看我們所做,多於聽我們所說。在我來看,教師的專業不是來自文憑或學位,而是來自良知與良心,這是可以凌駕於一切行政要求,或是個人喜惡的。教育的原意是「引出」,在灰色的世代,教師有着比過去更大的使命,就是要引出學生對智慧、仁愛、勇氣的渴慕與追求,繼續成為這個城市的良知與良心,維護這片土地應有的秩序。 老師們,無論如何,要知道你是誰。願在新的一年,讓我們同心守護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即使黑暗仍在擴張,孩子也能從各位身上看見「辛巴」。 文:歐偉民 作者簡介:前校長、教育博士、大學講師,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兩女一子。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5期]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聖誕鐘聲下的向日葵

有人說,聖誕鐘聲,是提醒人這是愛和寬恕的季節。但對於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愛,說易行難。當然知道寬恕其實是放過自己,心卻又實在原諒不了。這天,陪一個50多歲的婦人到醫院,她鼓起了最大的勇氣去探望前夫的媽媽,與其說是探望,更準確的描述是道別,因老奶奶已走到人生的盡頭。見老奶奶迷迷糊糊地在牀上喘氣,即使已戴着氧氣罩,一呼一吸都甚吃力。 原諒傷害自己的人 談何容易 「奶奶。」婦人輕拍她,老奶奶就立刻清醒過來,並示意替她除下氧氣罩,要看清楚面前這個接近20年沒有見面的媳婦。老奶奶說話不多,一直緊緊地捉着媳婦的手,臉上滿是欣慰。「你……原諒……我兒子,好嗎……?回……回家吧……」當知道媳婦快要離開,她用上最後的力氣在哀求。「知道了,奶奶,我已原諒了他,我一陣就回家。」媳婦道。當然,婦人只想安慰老奶奶,不讓她抱着遺憾辭世,這是愛,即使無法原諒。 忽然留意到老奶奶的牀頭櫃放有一株向日葵,使我想起另一個故事。 時為1944年,一個快要死去的德國士兵請護士給他找來一個猶太人,因他心裏所受的折磨遠比身體所受的大,士兵要向這個猶太人坦白過去所參與的暴行。那個時候,德國人都沒有把猶太人視為人,長官常派他們射殺手無寸鐵的猶太人。他曾與同伴一起把300個猶太人逼進一幢房子,然後倒上汽油,再用手榴彈去炸毁房子。這名士兵與同伴還伺在外面射殺那些從火海中逃出來的猶太人。長官說行動非常「成功」,共有300具屍體,當中有老人、有婦孺。 德國士兵臨終 求猶太人寬恕 多年來,這個士兵無法忘掉那天猶太人淒厲的尖叫聲、婦孺逃出來驚恐的面容,更無法忘記自己開槍射殺他們的情景。一對父母想帶孩子從窗戶跳出去,他先把孩子擊斃,看見父母呼天搶地的絕望,再扣動扳機,把他們也幹掉。這一幕在他腦海一直揮之不去,每當午夜夢迴,仍清楚看見那個孩子的眼神。 現在這士兵將要離世,在病牀上,他懇求面前這一個陌生的猶太人,說:「我兩手沾滿鮮血,必須懺悔。在我等候死亡的這個晚上,我渴望對你這個猶太人說出我曾對你們所做過的一切,並且請求你的饒恕。我知道這樣的請求很過分,但若你不饒恕我,我就死不瞑目。」面對一個將死的人,應給他最後的安慰吧。但假如你是這猶太人,會如何回應? 倖存者內心交戰 沉默離開 這個猶太人是集中營的倖存者,名叫西蒙.維森塔爾(Simon Wiesenthal),事實上,他的家族由老至幼有89人被德軍殘殺至死。這天,他沉默地站在這名垂死的德軍面前,心中十分掙扎,一句話也沒有說就離開了病房,那士兵就這樣死了。維森塔爾用文字把這段故事寫成了《向日葵》(The Sunflower),讓世人替他回答這士兵臨終前的請求,也讓士兵的剖白成為擁有公權力的人的提醒和鑑戒。 作者簡介﹕前校長、教育博士、大學講師,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兩女一子。 文:歐偉民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3期]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如是我聞

這天早上,看了昨晚的新聞,心,已沉重得不能工作。腦海裏不斷閃播着新聞所描述的畫面,隨之而來的感覺,也分不清是憤怒還是哀傷。想寫文章,手,卻又不由自主地掃看着更多的相關點評與留言,指頭在鍵盤上,沒有寫出半句話來。明白必須離開一會這樣的狀態,關上電腦,想起居住附近的一位老人,就走去探望她。 「見到街上的畫面,我好驚啊﹗」老人的一雙眼充滿着恐懼。 「知道你這邊有示威,也擔心你呢。」我說。 老人一直以來都很怕事,我常以為是性格,其實不然,這天,她拿出了一些舊照片給我看,並分享了她那不平凡的故事。 老人憶述小時失去媽媽的恐懼 時為五十年代,中國大陸解放初期,她原本四兄弟姊妹與媽媽在內地生活,父親早前一個人到香港謀生,後來卻一直杳無音信。 一家生活全靠當教師的媽媽來維持,家庭不算富裕,但絕對是安分守己的小康家庭。 「做夢也沒想到會遇到這樣的事。」老人收起了原本的笑容,道:「那天,一大批解放軍突然闖進並把我家封鎖起來,就是屋外的圍牆也被解放軍重重包圍。他們在我家翻箱倒篋地搜索,禁止我們進出,全屋每個地方他們都要徹底搜查,我們都不知道他們究竟要找出什麼來。媽媽抑壓着恐懼,把我們護在她的背後,五個人從來沒有靠得這麼近、捉得這麼緊。我們都沒有哭,大概是因為太過驚慌吧。直到有三個背着長槍的解放軍過來,硬要把媽媽從我們手中拉走,我們當下就慌得大哭起來,圍牆也困不住我們的哭聲!當時,解放軍當中有一個同志,不知是否不忍心看見我們四個小孩在嚎啕大哭,就過來哄我們說:不要哭,只是帶媽媽去派出所問話,明天媽媽就可以回家,或者,還會給你們買糖果回來呢。」 就這樣,解放軍便把她媽媽帶走了。據老人說當時沒有審訊、沒有定罪,也沒有起訴,只知道媽媽被關在監裏。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一年都過去了,卻沒有收到任何消息,四兄弟姊妹完全不知道媽媽被關在哪個地方、哪座監獄,根本無從聯絡,問天,天無語。 她說:「6歲的我,自那夜開始,只有恐懼。」 努力離開6歲的恐懼 今天重臨 「每逢周六下午,我們都會跑到馬路邊去『看看』有沒有媽媽的消息。因為,當時每個周末都有人被押去槍斃。每個犯人被押去刑場之前,都要掛上寫有名字與罪狀的木牌,跪在貨車上遊街示眾。我個子不高,那時候,在人群中探頭使勁地望,很想見到媽媽、又怕見到媽媽在貨車上。每一輛貨車從遠而近地駛來時,我的心跳和呼吸都會變得急促起來,有好幾趟還幾乎昏過去呢。」 掛念媽媽又不希望見到她在車上的複雜心情,實在是難以名狀。 還好,每一次她也沒有見到媽媽,然而,她到底被關在哪兒呢?問天,天仍舊無語。 多年之後,她來到香港定居與生活,努力離開過去的恐懼。 今天她卻說:「小時候那種熟悉的恐懼,現在又回來了。」 文:歐偉民 作者簡介:前校長、教育博士、大學講師,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兩女一子。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1期]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假如胖虎當上了班長

之前有家長去信電視台,要求停播陪伴不少人成長的日本卡通《多啦A夢》,原因是投訴內容渲染暴力與欺凌,就連故事中的老師、校長也沒有伸張正義。筆者猜想,假如有天,慣以暴力欺侮同學的胖虎當上了班長,這一批家長必定崩潰昏厥。 以暴制亂最終換來以暴易暴 《多啦A夢》故事中的胖虎常對別人有很多無理的要求,例如強迫大家聽他的演唱會,或是勉強同學跟他去打棒球,對他自以為美好的邀請,卻沒有給別人不參加的自由。當有人提出反對,胖虎的解決方法就是訴諸暴力,對沒有道理的他來說,道德也不是他的考慮。他只相信以暴制亂,「拳頭」就是道理,也是他最有力的倚靠,便捷又奏效。 或許,作者滕子不二雄深明人性的黑暗與道德的界線,他看到胖虎這類頭腦所看不到的事情。從來,「以暴制亂」都只是美化暴力的藉口,「以暴易暴」,令暴力升級,才是它所引來的必然惡果,這不是巧合,而是人性。 無論讀司馬遷在《史記》所寫下的史實,或是蒲松齡在《聊齋誌異》藉狐鬼妖魔所諷刺的社會,都充滿着「以暴易暴」的可怕故事,說明這潛藏在基因內的程式,不是日本才找得到。 現實沒多啦A夢 暴力下會流血死亡 胖虎在《多啦A夢》的角色形象,有明顯的暴力傾向,因此作者知道斷不能給他賦予制度的權力,他不宜當上班長,不然,暴力與校園欺凌便會變成常態,發展下去,恐怕其他角色就會陸續被消失,即使科幻漫畫也有應守住的底線吧。值得注意的是,故事中的胖虎頭腦非常簡單,他的暴力行為卻得到「牙擦仔」的支持。 愛炫耀的「牙擦仔」來自富裕家庭,住大屋、坐房車、常出國旅遊,用現在的術語就是「人生勝利組」,這樣安舒的生活也許極需要胖虎這類「朋友」來保護與維持。假如胖虎真的當上了班長,頂多,只有睜着眼說不知道、不相信、看不見的「牙擦仔」才可以與他同流。可是,沒有了大雄、靜香、出木杉,儘管多啦A夢有多神奇的百寶,故事都難以延續下去。 胖虎沒有當上班長,《多啦A夢》也成為其中一部最長壽的卡通漫畫。然而,即使胖虎真的被委任當上班長,卡通漫畫仍是有出路的。它的出路不僅是多啦A夢的神奇百寶,也是每一集都可以是天馬行空的獨立單元,上一集寫爛了,下一集又可以推土重來,重頭開始。可是,現實的悲哀,就在於我們沒有多啦A夢,也沒有推土重來的可能,因現實不是卡通漫畫,在暴力下,大家會傷痛、會流血、會死亡。當胖虎當上了班長,我們知道,故事就難以延續下去。  

詳細內容

民房四寶:事奉不容易 來了就別走

全職事奉的路,你還是別走上;但,來了,就別走吧。事奉不容易,特別在沒津助的福音機構。今天有上市公司老闆對我說:「你們的工作很艱難。」我也覺得。這不是因為上帝不愛我們,祂很愛,但真的很難。在福音機構事奉不是一份純粹的工作,而是進入別人的真實生活,與人同行同擔。前兩天有教會朋友說,工福使你的生活好充實。我說,這裏的豐富不在生活,而在於生命。別的我不知道,工福的薪酬福利、人手、資源、工作環境、工作壓力,都很容易被比下去,然而,這裏有別處沒有的同路人。 工作環境的美在於跟誰一起同工 經濟狀况不好,但總算捱過了40多個年頭,入不敷支會有,特別在這些月份,跟大部分沒有政府資助的機構一樣,但也總有人會雪中送炭。工作環境不是很美,但還算不錯。我告訴朋友,工作環境的美在於跟誰一起同工。我們所服侍的群體不是最可愛,但卻很熱情,特別是生活在基層的朋友,我們的聚會總不愁吃喝,她們都會給其他人帶來一點小吃,縱使缺乏,仍然願意與別人分享,這是一份心意,也是她們能做得到的。這裏就是有人會突然上來,送你她放了10多年的陳皮與柑桔,就是在久咳未癒時,又有人會帶着不同的祖傳秘方着你試試;在你寫稿寫得雙眼通紅的時候,又會聽到很重的鄉音跟你說:「會盲(偉民),請假吐(唞)下啦」,這裏就那麼窩心、那麼親切。這是工福,一個我很愛的地方。 往前走,愈走愈艱難,人情味卻又愈走愈濃。 單純的人相信愛可改變世界 有人說工福很亂,什麼也在做,可是我看見的是這裏的單純。單純的人會相信愛仍可以改變世界,別人有需要,遇上了,就盡力去幫;沒有資源,就給他關心、給他愛、為他禱告,不會懷疑別人是否在騙取着數。單純的人會相信當他渡過了難關後,生命便會得着轉化,或可成為另一個願意幫助別人的生命,這就已經足夠。這裏的步調很慢,因為生命的改變是緩慢的,特別是被賭博問題纏繞多年的一群。 同行的路會有起伏,也有反覆,有時就好像停住了一樣,所以我說,這裏很艱難。 生命的改變需要時間 事奉需要同伴,不管是自己或是同事,特別是在資源不足的福音機構。在工福,需要學習從容不迫;需有個可以為同伴冲杯香濃咖啡的白晝;需要有段時間可以看着窗外發呆;需要有個可以大哭一場的空間,哪怕是跟同事們在一起。事奉實在不容易,特別在資源缺乏的福音機構,因為這裏有一群願意一起同哭同笑、同行同擔的同路人,人不是沒有缺點,但我看到更多的是優點;不是人人都容易相處,但容易相處的絕對是大多數。我說,在這裏事奉十分困難,因為你會不捨得放下他們任何一位。在這裏事奉不容易,真的。這裏的步調很慢,因生命的改變需要時間。但,來了,就請別走吧。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