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拼圖:幸福就在咫尺

在這段抗疫的日子裏,大家也過着不一樣的生活。從來沒有想過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會是這麼近那麼遠。在抗疫新常態下,一家人的生活有着什麼的改變呢?你可有發現,幸福就在咫尺﹗ 疫下與家人共進晚餐 在家工作、學習的模式,讓家人彼此在同一個空間下活動,與家人多了相處時間,關係變得更親密嗎?疫情前的你,是否常常出席朋友的聚會,回家與家人共膳的日子卻寥寥可數?在限聚令之下,晚市一度暫停,回家與家人共進晚餐變得理所當然吧!不能外遊的情况下,有否自製本地一日遊、露營、行山,與家人發現更多在港生活的小趣味?這些日子,有更多時間與家人共處,當中能發掘更多的幸福感嘛。 分工合作 發揮家庭力量 舉個例子:背起背包,計劃一個郊區小旅行,與家人共度一個充實的周末。子女負責計劃行程,準備物資和玩樂遊戲;父母負責準備食物和交通路線,過程中也許你會發現家庭中每一個成員各有自己獨特的作風、能力和優勝之處。有些孩子在計劃行程中,滿腦子天馬行空的鬼主意;父母在準備食物上,有着更貼心和仔細的考慮,這就是各家庭成員之間擔任着不同的崗位和發揮着不同的角色,各有獨特之處。家人之間的分工、彼此的合作,同時發揮着家庭的力量,這就是家庭幸福元素中的「家庭資源」、「家庭團結」的重要部分。 快樂及值得回味的事情其實可以很簡單,當懷着感恩的心,這些回憶已能讓我們回味一輩子。就算是與家人來個簡單、充實、溫馨的郊遊日,也能幫助我們在這段抗疫疲勞的日子裏,好好充電,加添力量,加點愛,擁抱生活中的家庭幸福點滴。 想了解多一點如何建立家庭幸福,從「家庭幸福指數」內的6個範疇: 「家庭團結」、「家庭資源」、「家庭健康」、「社會資源」、「社會連繫」和「生活平衡」,尋找、分享維持家庭幸福的元素,歡迎你登入香港家庭福利會網站,填寫「香港家庭幸福指數」網上問卷:www.hkfws.org.hk/news/latest-news/questionnaire 文:梁曉炘(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9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孩子很難懂?

作為家長,你曾聽過孩子說你不明白他嗎?你曾聽過孩子說你不陪伴他嗎?可見想提升家庭幸福感,需要由陪伴、溝通和了解開始。 學業壓力+失業壓力 兩代摩擦不斷 詩詩(化名)是一名中四學生,父母經常長時間工作,她深知雙親的辛勤,雖然從未開口對他們說句多謝,卻常存一顆感恩的心。但自從踏入高中後,詩詩的學業壓力如巨浪襲來,導致她情緒不穩,非常暴躁。另一方面,在疫情下,父母的收入變得不穩定,更隨時面臨被解僱,本來心情已不太好,下班回家後又見到經常發脾氣的女兒,夫婦二人都感到極度憤怒,親子摩擦不斷,亦惡言相向,甚至認為女兒身在福中不知福。 直至有一天,母親發現女兒半夜躲起來哭泣,細問之下,才驚覺自己經常忙於工作而忽略了她的情緒和壓力。原來女兒讀書很辛苦,她不想辜負父母的期望,希望將來報答養育之恩,奈何經過多次努力,成績仍然沒有進步,內心很自責,也擔心父母會失望。 每天30分鐘分享日常 建情感連繫 雙親聆聽到女兒的需要後,以行動回應。往後的日子,他們每天都刻意騰出30分鐘與詩詩傾談,互相分享日常的喜怒哀樂,漸漸地,父母和孩子成為彼此最好的傾訴對象。 工作和家庭一直都是父母最重視的東西,奈何為了供養家庭,工作變成生活的主軸,卻忽略了孩子的成長經歷,驀然回首,原來子女已非當年在懷抱中的嬰兒,他們也開始面對各種挑戰和難關。 其實孩子並不難懂,只要我們願意多花時間聆聽他們的心事,設身處地去明白背後的信息,鼓勵他們抒發壓抑的情緒,孩子也會更願意了解自己的情緒和需要。當父母與孩子建立了情感連繫,筆者深信,只要互相結伴同行,彼此生活中的苦澀亦會變得甘甜。 文:李結穎(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4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衡」福家庭

按香港家庭福利會的「香港家庭幸福指數」調查研究報告,家庭幸福可從6個範疇去理解:家庭團結、家庭資源、家庭健康、社會資源、社會連繫、生活平衡。 最新的報告指出,香港家庭幸福水平處於「一般」範圍(研究團隊將家庭幸福水平劃分為4個層級,分別是良好、一般、偏低、較差),其中在社會連繫、生活平衡兩個範疇都屬於「較差」水平,兩者整體得分低於平均值。想提升家庭幸福水平,便要從這兩個範疇入手。 社會連繫,是指家庭與社會的連結與互動,包括對社區事務的參與和對社會的回饋。家庭與社會若有良性互動,對雙方的發展都有促進作用;生活平衡,則指在家庭生活和工作之間能否取得平衡,達至從兩方面都得到滿足感。工作與家庭生活如取得平衡,則二者可互相促進;若不平衡,二者則相互造成負面影響。以下分享筆者在學校遇到的一個故事,展現社會連繫和生活平衡在家庭的重要。 相處時間增長 學懂體諒 有一名學生生活在單親家庭,與媽媽一起同住。媽媽平日花不少時間工作來養活兒子,所以與兒子相處的時間不多。同時,媽媽望子成龍,希望他用功讀書,有好的將來,所以對兒子學業也有要求,也花費不少給兒子補習,親子關係因兒子學業問題而經常有摩擦。 疫情爆發後,香港市民停工停課,媽媽多了時間在家中與兒子相處。其間,媽媽與兒子溝通多了,明白兒子在學業上付出的努力及難處,兒子因為媽媽的體諒,對其態度也溫和了,雙方也開始願意向對方透露自己的想法及心聲,親子關係也改善了。在疫情較緩和的時間,經學校社工推介,媽媽也參與了附近社區中心的活動,做義工服務有需要的老人家,之後媽媽更邀請兒子一起參與,親子之間的溝通也有增長和改善。或許疫情給大家帶來很多不便,卻是一個契機為這個家庭造就了「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及「與社會連繫」,令家庭關係有很正面的改變。 文:孔令璋(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6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家庭幸福源自陪伴

(shtonado@iStockphoto) 香港生活忙碌,家長也忙於兼顧工作及家庭。根據本會「香港家庭幸福指數」,要達至「家庭幸福」,「家庭團結」和「生活平衡」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家庭團結」包括家庭相處時間、家庭氣氛、家庭責任、關懷及支援;至於「生活平衡」,則是指追求平均分配工作、個人和家庭時間等,取中庸之道,避免傾側向單一方面。 「我想屋企人聽吓我講嘢」 俊仔(化名)性格衝動貪玩,是教師眼中的「滋事分子」。最初和他相處,他總喜歡把自己的物品拋來拋去,我提醒他時,他總會回應「爛咗再買」。之後慢慢發現,他十分願意及主動去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每當提到家人時,他便會說︰「我都唔記得上一次同佢哋傾偈多過15分鐘係幾時」、「你話我又做錯嘢,咁咪會見到佢哋囉!哈哈!」原來他的父母長時間都忙於工作掙錢,雖然總會滿足俊仔所有物慾,但卻花很少時間陪伴他。我問俊仔對家人的期望時,俊仔沉默一會兒,然後吐出一句「我想佢哋聽吓我講嘢」。 放下手機 不批判不打岔 每個家庭,各人都需要學習維持「生活平衡」,關注家庭成員之間相處的時間,並在有限的時間中與家人一起尋找有質素的相處。大家放下手機,不批判不打岔,聆聽彼此的想法和感受,亦可以舉行不同的家庭活動,增加家庭成員間的互動和交流,更可以在珍貴的相處中了解彼此。 文:黎鋇澄(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2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共享幸福

盧生盧太育有一子一女,女兒已出國升學,夫婦現在是寄養家庭,照顧3名分別8、13及15歲的寄養兒童。他們很重視家庭生活,每周末也一起踏單車,享受家庭活動。對外人來說,一家六口浩浩蕩蕩出遊,還以為他們是子女眾多的一個大家庭。對盧生盧太來說,雖然和3個寄養兒童沒有血緣關係,但都視如己出,用愛和耐心去培育每一個孩子,就像真正家人一樣。 自小感受愛 才懂付出愛 3個寄養兒童都來自不一的背景,各有各的故事,因着姨姨叔叔的愛,他們都感受到家庭溫暖。因為有這強大的支柱做後盾,孩子才有能力面對生活上的種種挑戰。當他們自小感到被愛,長大後便懂得去愛別人,這份幸福才能傳承下去。 很多時和寄養家庭傾談,經常都聽到他們說,把家庭的愛分享出去也是一種幸福。的確,有能力幫助社會上不幸的一群,把自己家庭的幸福伸延到有需要的兒童身上,是一種福氣,亦是一種身教,讓子女也學習到「幸福不是必然」,要珍惜所擁有的及幫助有需要的人,共享幸福。父母作一個好榜樣,可讓這份愛延續至下一代,有些子女成長建立家庭後,也成為寄養家庭呢! 一家投入服務更團結 當然要照顧來自其他家庭的兒童不是容易的事,家庭幸福也不等於生活無風無浪。當遇到困難時,家庭成員互相配合,例如姨姨主力照顧、哥哥姐姐教功課、叔叔協助管教和接送上學等。一家人因為投入服務而變得更團結、更多共通話題,促進了成員之間的連繫。團結的力量就是來自家庭紮實的關係基礎及濃濃的愛,互相支援令到姨姨壓力減低,面對困難也毋懼風雨。 施比受更有福 常言道:「助人為快樂之本」、「施比受更有福」,很多寄養家庭也秉持一個信念,就是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在於施予,而不是接受。當見到寄養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這就是他們的回報。所以快樂就是一家人一起努力幫助有需要的兒童,團結了家人之餘也帶來幸福感,亦發揮了家庭作為社會的一項資源,何樂而不為呢? 文:余嘉慧(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23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幸福其實可以好簡單

今早打開手機,面書彈出了去年旅行的動態回顧,「禁足」差不多一年,被迫留在香港「旅行」的我,忍不住按下熒幕,回味一下去年旅行的點滴。一張張的笑臉、不同的風景,如投影片一樣慢慢播放出來,令我恍如回到去年跟家人旅行的時光。 平日一家人,各有各忙,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早上一聲「再見」就各自離家,很可能要到晚上才再見。回家後,亦各有各忙,孩子忙功課,家長忙處理家中大小事務。睡前,或許孩子會和朋友玩網上遊戲、聊天,家長則繼續埋首白天還未完成的工作,直至一聲「晚安」,大家回到房間休息,一天就這樣結束了。 疫情兩面睇 「變相」親子假期 每年兩周的背包旅行,是我和家人共處最長的時光,沒有電腦遊戲、沒有工作,每天24小時共處在同一空間,大部分時間要一起行動,一同解決旅途上遇到的困難,經歷旅途上不同的變化,適應異地文化和飲食,不斷挑戰彼此的IQ、EQ、AQ……!回程是最捨不得的時刻,我和丈夫要回到職場搏鬥,孩子要再次面對繁重的學業,又要多等一年,才能開展下一個旅程,享受親子共處的時光。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令計劃好的旅行泡湯了!眼下香港的生態改變了不少,新的生活習慣,新的工作及學習模式,我們要學習不停調節和配合改變。今年上半年,孩子有半年多沒有踏足學校,考生參加了一場延期且要戴口罩應考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不停強調的1.5米距離,很多爸媽都要留家工作,每天三餐都要盡量在家解決。但這豈非令我們好像突然多了一個悠長的「親子假期」嗎?爸媽、孩子張開眼就如去旅行時,24小時共處。 趁機發掘家人強項 不知這個「假期」有沒有讓你發掘到家庭成員的強項呢?這也就是「家庭幸福指數」中所涉獵的「家庭團結」和「家庭資源」的範疇。當爸媽用Zoom用得一頭煙的時候,孩子氣定神閒地走過來,按一兩個鍵就把你的困擾消除了;又不知怎的,他們有辦法每天都轉一張有趣搞笑的Zoom背景。你又有沒有觀察到一個既無奈但又不得不佩服孩子的場景︰上課 + 打機 + 跟同學聊天 = 一心多用。同時,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媽媽們都化身成為五星級大廚,透過鑽研不同的食譜,運用各種廚房小家電,每天製作出各國美食,給一家人品嘗。你這幾個月又長胖了多少公斤呢?是否煩惱着要跑多少公里才可以甩掉這些「幸福肥」? 幸福其實可以很簡單,試試每天睡覺前,想一件當天令你開心、感恩、舒暢的事,這樣必能讓你放鬆心情,安然入睡。明早起牀時,又再精神飽滿地發掘生命中的幸福小拼圖! 想了解多一點如何達至家庭幸福,從「家庭幸福指數」內的6個範疇︰「家庭團結」、「家庭資源」、「家庭健康」、「社會資源」、「社會連繫」和「生活平衡」尋找、分享維持家庭幸福的元素,歡迎你登入香港家庭福利會網頁(hkfws.org.hk/hkfwi)填寫問卷,了解你的家庭幸福狀况。 祝願香港每一個家庭都幸福! 文:陳碧茜(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8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有燈就有人

近半年來,朋友之間的話題都離不開兩個字:「移民」。自去年反修例運動到之後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香港市民對前景的信心驟然下降,當中包括一個筆者相識多年的家庭。 為香港前景憂慮 思索未來路 在這家庭裏,父母都是專業人士,有穩定的收入,擁有自住物業,並育有一個活潑可愛的兒子。一家人本來生活無憂、樂也融融,但是在這一年他們慨嘆着,過往熟悉的香港忽然間變得禮崩樂壞,是非黑白顛倒,這與他們在殖民地時代成長所認知的價值觀完全不同。二人嚮往的那個時代彷彿已悄然流逝,只留下追憶。他們為着香港的前景感到憂慮,開始思索着未來的前路。 就在半年前那個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的晚上,他們萌生了移民英國的念頭。當中母親較為堅決要離開香港,但她向筆者透露,其實壓根兒不想離開,因為她深愛香港、深愛這個家;父親亦然,尤其是他已快到退休之齡,從沒想過要往異鄉生活,重新拚搏。2人對於移民英國有許多掙扎和顧慮,包括要接受在香港多年來的工作資歷很難再被認可,人在異鄉需要重新適應當地的氣候和文化環境,成為二等公民被歧視等等……而更重要的,是他們要離開原有的社會支援系統,例如教會和親友網絡。 盼兒子將來呼吸自由空氣 面對許多的不捨、許多的忐忑及徬徨不安,一直推動他們繼續籌備的動力,就是他們的兒子。母親告訴筆者,若然不是為了希望兒子能在外地接受教育和成長,他們也不會毅然決定離開香港。他們深愛兒子,一切心思都是希望他將來呼吸到自由的空氣。因着對下一代的愛,夫妻倆決定重新出發。父親現在努力學習英語,並嘗試聯繫在英國的教會;母親亦開始學習新技能,並不斷嘗試尋找商機,希望能夠在英國維持生計。 雖然要面對一座座的高山,但他們相信,在往後的日子,只要一家人齊齊整整、彼此相愛,即使生活的地方改變了,他們仍會感到幸福快樂,因為最重要的還是一家人在一起。他們會咬緊牙關,迎向將來許多的未知。在那寒冷夜雨的霧都裏,他們會憑一口氣,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 文:王鎮耀(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3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藉着鏡頭說愛你

踏入9月,莘莘學子正為新學年努力,父母們也忙於為孩子打點開學事宜。一家人向着共同目標進發,構成一幅又一幅幸福家庭的畫面。 小一面試 父母化身導演後製 受疫情影響,今年開學的情况有別往年,校園入學面試也改為網上面見並要附交影片。因此,近日家長的通訊群組和網上論壇,亦見到不少愛孩深切的家長們大感苦惱。一方面,學校的招生要求五花八門,影片要求亦長短不一,除了基本的中英文自我介紹,閱讀習慣、視音體藝等才藝表演亦在評分之列。為求心儀學位,父母們都費盡心思,好讓把孩子最出色的一面展露人前。當中,既有父母大灑金錢找來專業拍攝團隊,亦有不少父母親自上陣化身導演和後期製作,當中的愛和無私付出,實在教人感動。 要拍攝面試影片,投考的學童便化身成「新進演員」。或許在最初拍攝時,小孩大多感到新鮮有趣,願意乖乖配合。可是,父母都總有要求,不斷精益求精的重拍,不但大人疲累無奈,小孩亦拍到開始「懷疑人生」。 拍攝面試影片 小孩哭說「不拍了」 曾經有一個媽媽跟我分享,她花了一天時間不斷和5歲女兒拍片,小女孩既要在鏡頭前朗誦中英文,亦要自彈自唱。作為母親,也為孩子感到非常驕傲,驚歎小小年紀如此多才多藝,更自愧不如。當滿以為一切順利時,誰不知拍攝至尾段,女兒突然哭着說「不拍了」,一方面可能已感到非常疲累,二來也可能覺得拍攝工作好像沒完沒了。這個媽媽,當時既擔心不能完成投考任務,也擔心影響了小朋友的情緒。當時滿腦空白的她,只有淚流滿面地去安慰孩子。最教媽媽震驚的是,冷靜過後,小孩主動提出繼續拍攝,母女相擁,彼此體諒,最難的部分,在愛的力量下,居然一次過就順利完成,大家都相視而笑,甜在心頭。 面對未知的考核結果,為人父母者,總想力求完美。但稚子年幼,如可換個角度,將拍攝考核看成替孩子留下珍貴的成長片段,在大家互相體諒和支持下,一切就簡單得多。幼童始終不是專業演員,「蝦碌」片段其實亦充滿童真,非常可愛。若能因着孩子的興趣,把拍攝當作親子遊戲,更能讓孩子投入,家長也樂在其中。 遇到挑戰,最重要是凝聚一家人的力量,迎難而上!家庭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文:郭安妮(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9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子承父「業」?遺財不如遺德

政府於2011年推出安老按揭(俗稱逆按揭),目標為55歲以上持有香港物業的人士,提供一個既可每月收取定額收入,又能保留物業繼續自住的財務安排。但回顧統計數據,這一項成立近10年的安排,累計申請數字截至2020年6月才不過3200多宗,想來可能與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不無關係,畢竟不少香港長輩都有家族式的財產繼承思想,讓他們生前已經計劃好自己的財產如何能令子女最大受惠;加上物業這一項在香港可謂無比重要的資產,要在自己離世後把它交還予銀行,又怎會叫一眾長輩捨得? 匯豐銀行在2017年的一份調查報告指,接近四分之三(73%)的受訪者以家人的健康及幸福為首要,數字遠高於對自己的財務保障及理想的追求;換句話說,家人在香港人的心目中永遠排在首位,即使擁有資源也會以家人的需要為優先。所以我們不難理解為何於2019年家福會《香港家庭幸福指數研究調查報告》中,普遍受訪者對「家庭資源」都給予較高的分數,平均7.29分(滿分10分),屬於一般偏高水平。 與子女分享成長過程 錢得來不易 家長一直以孩子的資源為首要,無非是想讓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及無憂柴米的環境。惟須避免這種善意反而培養了反面的理財價值觀,建立了負面的金錢自我(inner money self)。有時過於無慮的生活,反而造就了一個假象,讓子女以為這種優質生活是唾手可得而且永續,完全不理解父母花了多少心血與時間來成就這一切。其實父母在子女面前毋須隱藏自己「努力的過程」,亦不應只展示給子女一個豐碩的結果,反而更應主動與子女分享自己成長的困難、解決的過程及理財哲學,讓子女更明白一切得來不易。 給予堅毅心靈比錢財更「豪華」 反觀人所共知的億萬富豪比爾蓋茨(Bill Gates)的教育哲學,當大家以為他的「掌上明珠」珍妮花蓋茨(Jennifer Gates)必定過着極盡奢華、滿身名牌的名媛生活,但原來你只能在她身上找到一份樸實無華、獨立自主及堅毅不屈的氣質,她並沒有因為自己生活無憂而裹足不前。蓋茨夫婦甚至已將他們大部分的財產捐予名下的慈善基金會,盡最大努力為世界貢獻,並表明女兒不會繼承巨額遺產,將來的生活她要靠自己打拼。明顯地,蓋茨夫婦深切明白與其留給下一代無憂的財產,不如給予她強壯堅毅的心靈與意志,相信這份「遺產」比錢財更「豪華」。 「遺財不如遺德」,身家過億的人做得到,生活平凡的我們又做得到嗎? 文:王君偉(香港家庭福利會認可理財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5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接受兒女失敗的勇氣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相信是不少父母的心願;「父慈子孝,夫妻和順」,也是大家嚮往的幸福家庭畫面。但為人父母者,有否想過:「究竟我有多大的勇氣去面對孩子的失敗?又如何『化悲憤為力量』?」或許,軒仔的親身經歷,可以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體會家庭的幸福點滴! 英語追不上 鼓勵兒子讀中中 軒仔的父母離婚多年,媽媽獨自帶着3個孩子,靠領取綜援生活。軒仔就讀小學時,成績不俗,他不負媽媽所望,考入一間英文中學。可是,這亦是噩夢的開始。軒仔愈來愈發現自己的英語水平追不上學校的程度,即使放學後再去補習,成績仍然落後。最終,軒仔重讀中二也未能升班。媽媽和軒仔得知又要留班的消息後,兩人都感到非常難過,一向裝作硬朗的軒仔,亦忍不住內心的羞愧和失敗的苦楚,痛哭了一場。 當軒仔的媽媽冷靜過後,明白到總要面對兒子的學業問題,不能就此耽誤他的教育和成長。她了解到英語教學確實限制了軒仔的理解和學習,因此,她積極地鼓勵軒仔找一間中文中學繼續學業。軒仔得到媽媽的理解和支持後,主動聯絡了一間中文中學,並且通過了面試和入學考試,得以順利升學。 幫媽媽按摩表達愛 與此同時,軒仔的媽媽眼見3個孩子已經升讀中學了,於是開始裝備自己,重投社會工作。由於她學歷不高,於是選擇了報讀按摩師的證書課程,希望有一技之長。軒仔知道媽媽努力裝備自己,也知道她每天為家務操勞,於是主動幫媽媽按摩,「他說要一齊了解按摩的秘訣……」軒仔的媽媽甜絲絲地分享道。自從軒仔真正感受到媽媽全然接受他的失敗,母子之間的關係升溫不少,軒仔以實際行動──按摩,來表達他對媽媽的孝和愛,這個「母慈子孝」的情境,恍如雨後的彩虹,那一刻的溫馨,你感受到嗎? 當今社會一直大力地鼓吹成功之道、社經地位、學歷成績……身為家長的難免隨波逐流,受整個社會氛圍的影響。但大家可曾靜一靜,想一想,「幸福家庭的定義是什麼?」其實家人之間的關係質素,遠超名利等身外物。似乎軒仔的媽媽明白到:「父母放得開,孩子更精彩!」這個知易行難的親子奧秘。願我們也為建構家庭幸福而努力,有智慧地拼貼出自己心目中的家庭關係藍圖吧! 文:謝少蘭(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1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