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導航:不再迷「網」——家長管教之道
筆者是一名駐校社工,曾聽過家長說:「我唔買手機畀個仔用係有原因嘅,我寧願個仔呢世憎我,都唔想畀手機搞到佢DSE考得差。」 這番話可見家長為了子女發展的用心良苦,甚至被子女憎恨也在所不計,但以親子關係作為代價又是否值得呢? 强硬禁止 無法建立好習慣 網絡發展一日千里,筆者就讀初中時仍然使用重如「磚頭」的舊式手機,沒有上網功能,甚至連彩色屏幕也沒有;但現今的孩童從小就有機會接觸電子產品。應否以手機作為安撫孩童的電子奶嘴?如何限制子女使用電子設備?何時才該讓子女擁有第一部智能電話?相信這些都是令每個家長苦惱的課題。事實上父母該接受現時子女身處的年代和以前已截然不同,他們的生活離不開電子用品,例如需要透過社交平台結識新朋友,將有趣的帖子及短片轉發給朋友,製造交流話題,藉玩手機遊戲來減壓及娛樂,在網絡世界汲取書本以外的跨學科知識。無理地禁止他們使用電子用品,不單無法讓子女建立良好的使用習慣,甚至會破壞彼此寶貴的親子關係。 5個技巧 尋求共識 互聯網的眾多好處,讓青少年趨之若鶩實屬正常。家長如只用強硬的管教方式禁止子女使用手機及電腦,只會惹來反感,家長宜理解並尊重子女使用電子用品的理由及權利。畢竟踏入初中,學生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協商及尋求共識才是雙贏之道。 使用電子用品上,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親子雙方皆大歡喜呢?家長不妨參考以下小技巧: 1. 鼓勵子女與他人有線下交流,如參加實體活動或與朋友外出 2. 以開放態度與子女協商,一起訂立使用電子用品的規則,如限制睡前和用餐時使用手機等,避免過度沉迷 3. 家長宜與子女作科技以外的互動,如外出活動或一起玩桌上遊戲 4. 子女會學習及模仿父母,因此父母應以身作則,適度使用電子用品,避免子女「有樣學樣」 5. 父母可教導子女,如遇上網絡欺凌或騷擾,可向家人、社工、教師反映,不需隱瞞不快經歷 電子用品及互聯網是一把雙面刃,可為親子關係及子女成長帶來正負面影響。運用得宜,可收窄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代溝;反之,則令彼此關係更緊張,形成更多衝突。但家長不需妖魔化電子用品及互聯網,像是遇到洪水猛獸般避之則吉,學習如何教導子女正確運用,才是正道。 文:黎正亮(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1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