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添父能量:爸爸,我的生命充滿希望嗎?
香港青少年的精神健康問題愈發受到重視。根據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聯同生命熱線公布的本港最新自殺數據,去年15歲或以下的兒童自殺率顯著上升。這一現象不僅令人擔憂,也喚起了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關注。 最近朋友告知,他在一次中學講座中,嘗試了解中學生對珍惜生命的想法,學生的回應令我十分震驚。有大約一半學生表示,對未來完全沒有希望,亦不認為自己有能力改變現狀,更有不少學生表示,曾想過以結束生命來應對心中的不安。筆者作為兩孩爸爸,一直學習去了解和支援孩子的情緒與心理狀態,這對他們的健康極為重要。筆者希望分享以下3個錦囊,幫助爸爸們更好地關注青少年子女的精神健康。 日常交流建立信任 良好溝通是父母與子女之間建立信任的重要基礎。爸爸應主動與子女作日常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可以在共進晚餐或散步時,了解他們在學校的生活、朋友關係等。這種輕鬆的氛圍有助子女敞開心扉,分享他們的煩惱與壓力。另外,建議多使用開放式問題來引導對話。例如:「今天學校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情?」這樣的問題可以激發子女的表達慾,當他們感到可以自由表達感受和想法,會更願意分享內心感受。 注意行為情緒變化 根據報告,許多青少年在出現自殺傾向時,並不一定有明顯的精神健康問題。這意味着爸爸需要更加敏銳察覺子女的微妙變化,要特別留意子女會否對以往喜愛的活動失去興趣,學業成績突然下滑,又或與朋友的關係變得疏遠等。這些都是潛在的心理健康問題的警示信號。除了行為方面的變化,情緒變化同樣重要。如果子女顯得異常沮喪、焦慮或易怒,爸爸應及時與子女深入交談,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若子女曾提及生死的話題,爸爸應抱持開放的態度與子女討論,加以關心,不應對生死話題忌諱,如有需要更應立即尋求專業人士幫助。 教子女管理情緒 教育子女認識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是提升他們心理健康的重要一步。爸爸可教導子女學習情緒管理技巧,例如鼓勵子女寫日記,記下每天感受,幫助他們梳理思緒;亦可培養子女繪畫、音樂、舞蹈或運動等興趣,提供健康的方式讓子女有效表達情緒。鼓勵爸爸主動與子女分享和展示如何正確管理情緒和壓力,讓他們在面對困難時有榜樣可依,亦可增進父子關係。 青少年是家庭和社會的未來,關注子女的精神健康是每個爸爸的重要責任。爸爸可為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長提供更好的保障,幫助他們身、心、靈健康成長。只有在關心與支持中,子女才能建立起堅韌的心理素質,面對未來挑戰。 文:黃格平(兩個兒子的爸爸,喜歡與年輕人探討家庭價值,與好爸爸中心一起塑造新一代爸爸角色) 作者簡介:由一群撐爸爸角色的父母共同寫作,記錄他們怎樣在孩子生命中,築起爸爸形象。好爸爸中心由維護家庭基金設立,深信每個孩子需要好爸爸;爸爸角色可由夫妻共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1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