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閱讀的幸福:等待的藝術

在一次幼稚園家長會中,我分享了《如果你想看鯨魚》這本書。本書的文字作者是茱莉‧福萊諾,而圖畫則由艾琳‧史戴繪畫。《如果你想看鯨魚》是一本很美的書,它的美除了來自那令人平靜的一片柔和的藍綠色,和簡潔優雅線條勾勒的角色外,還有文字的溫柔和委婉,兩者交織出一個關於等待的啟示。作者以溫暖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等待的藝術,這種等待不僅僅是孩子對鯨魚的期待,也是我們對孩子成長的耐心守候。 《如果你想看鯨魚》(作者提供) 作者:茱莉‧福萊諾 繪者:艾琳‧史戴 在不確定中找到平靜和力量 學習等待是人生一個重要任務。孩子們在等待的過程中,得到耐心、自控和專注。就像書中的小男孩,他靜靜地坐在海邊,眼中充滿了期待和希望。他知道,鯨魚不會馬上出現,但他依然耐心等待,因為他相信那一刻的到來。這種等待的過程,不僅讓他學會了耐心,也讓他在等待中觀察和學習,享受每一刻的美好。但在等待的過程中,會存在很多不確定,令我們焦慮和不安。作者以文字和圖像,讓我們在這種不確定中找到平靜和力量,讓我們更加專注於當下,學會欣賞過程中的每一刻,而不是急於看到結果。 捫心自問,我們教育孩子時最顯得缺乏耐性,常常急於看到結果,急於看到孩子的成長和成功。然而,真正的成長需要時間,需要等待。就像書中那個小男孩,他知道鯨魚不會馬上出現,但依然耐心等待,因為他相信那一刻的到來。我們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也需要學會等待。養育孩子是一個充滿愛與智慧的過程,需要無限的耐心和等待的智慧。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們需要給予他們時間去探索和解決;當孩子在生活中遇到挑戰時,我們需要給予他們空間去成長和成熟。這種等待,不僅僅是對孩子的尊重,更是對他們未來的信任。 雖然等待孩子的成長是一種未知,我們無法預測孩子會在什麼時候達到某個里程碑,也無法確定他們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但正是這種未知,讓我們更加珍惜與孩子一起度過的每一個瞬間,並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給予他們無條件的愛和支持。 等待是一種積極的準備和期待 書中的小男孩教會我們,等待並不是消極,而是一種積極的準備和期待。在等待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來支持孩子的成長。就像小男孩在等待鯨魚的同時,他觀察着周圍的世界,學習着新的知識,享受着等待的每一刻。在等待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與他們一起探索世界,分享知識和經驗,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愛好。這樣的等待,不僅讓孩子感受到愛和支持,還能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堅強。 這種等待的愛,將成為孩子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它讓我們明白,真正的愛,不是急於看到結果,而是願意陪伴孩子走過每一個成長的瞬間,等待他們綻放出最美的光芒。 文:何彥輝 作者簡介:現為港澳信義會小學校長,20多年來,倘佯在故事的懷抱中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用心推動兒童文學在學校的發展,相信文學的力量能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真、善、美的痕迹。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7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閱讀的幸福:如何塑造孩子自我價值

最近,我和一些以前的學生約好敘舊。在席間,不免會講起他們的童年往事。其中一個男生分享了他小時候的頑皮事,他說:「何sir,感謝你沒有在我做錯事時一味責罵我,反而用另一種方式讓我知道自己做錯了。你不僅讓我喜歡上中文,更教會了我如何做人。」聽到這番話,我心中既感動又欣慰,這讓我想起一本對我影響深遠的童書。 《艾德華-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是由著名的英國兒童文學作家約翰.伯寧罕(John Burningham)創作的一本對大人充滿教育意義的童書。這本書不僅適合孩子閱讀,對大人而言也有深刻的啟發。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艾德華的普通男孩,他因為偶爾的頑皮行為,經常受到大人們的批評,甚至用粗魯、吵鬧、惡劣、野蠻、邋遢等字眼來形容他。逐漸地,艾德華變得愈來愈符合這些負面評價,甚至被稱為「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 《艾德華-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網上圖片) 作者、繪者:約翰.伯寧罕 譯者:林真美 獲讚賞 頑皮孩子變可愛 故事去到這個位置時,作者安排了一個反轉。有一天艾德華照常刻意去做一些壞事,但今次卻反而受到大人用另一個角度去欣賞他,然後用很正面的形容詞去表揚他。經過一次又一次,周圍的人開始用不同的眼光看待艾德華,給予他更多的愛和正面評價,艾德華逐漸建立正面的價值,最終成為了一個可愛、受人喜愛的孩子。 這本書讓我們深思該如何塑造孩子的自我價值,孩子在成長期間很多時根據外界的評價而動搖,負面的評價愈多,孩子就愈容易認為自己一無是處;相反,當我們願意多讚賞他們,他們的自我形象便會愈好,自我的建立也會愈完整。孩子的成長需要通過自我接納和積極的自我對話,逐漸找到內心的平靜和力量。學習將外界的批評轉化為改進自我的動力,而不是讓這些評價淹沒自信心。 大人們也要尊重和接納每一個孩子的獨特性。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點,要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潛能,去讚揚他們的優點並不是一件難事。但如何去用正面的方向面對孩子的「惡」,才是我們最需要學習的。在讀過這本書後,我常常都提自己,愈頑皮的孩子,我愈需要找到一些位置去稱讚他們,用正面的評價去建立他們。這樣,孩子們才能在一個充滿愛和支持的環境中健康成長。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對孩子人格的培養和心靈的滋養。 教育核心在於理解與接納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每個家長和教師的必讀之選,幫助他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學會如何以愛和包容去對待每一個孩子。通過艾德華的故事,我們可以學習到,教育的核心在於理解與接納,這樣才能真正促進孩子的自我實現,讓他們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中,勇敢追尋自己的夢想,並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文:何彥輝 作者簡介:現為港澳信義會小學校長,20多年來,倘佯在故事的懷抱中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用心推動兒童文學在學校的發展,相信文學的力量能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真、善、美的痕迹。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8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閱讀的幸福:生命走到終結的故事

最近有一些經歷,又讓我想起在學校開展生死教育的往事。當年我設計的校本教材都儲存在學校的伺服器內,當我在課堂上開啟教材時,學生會被一個名為「死亡」的資料夾所吸引,很渴望知道裏面有些什麼。其實這文件夾就是存放了我設計的一個生死教育單元,但原來孩子都對這些未知的事感到興趣,於是我跟他們分享了一個生命走到終結的故事。 《一片葉子落下來》是李奧‧巴斯卡力的第一個短篇故事。故事透過一片葉子弗雷迪由發芽至枯萎落下的過程,隱喻人的一生。葉子弗雷迪與他的一眾好朋友生長在同一棵樹上,他們雖然外貌相似,但沒有兩片葉子是一模一樣的。弗雷迪從好友丹尼爾口中得知自己活着的目的:我們活着,就是要讓別人過得快樂……我們活着,就是為了做這些好事情。這段獨白同樣也是人類生存的應有態度。 一片葉子 由嫩綠到枯萎 整本圖畫書作者運用了水彩及攝影手法,將虛構故事,真實世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閱讀過程中,讀者可以從看到樹葉弗雷迪隨着時間的流逝,由一片嫩綠、厚實的葉子,慢慢變成一片紅中帶金又帶藍的葉子,聯想到人也會隨着年歲長大而老去的事實。 弗雷迪和丹尼爾的對話,為小讀者坦白、平實地闡述了什麼是死亡: 「我們全都會死嗎?」弗雷迪問道。 「是的。」丹尼爾回答說:「萬物都會死。不管是大是小,是強是弱。我們先完成我們的任務。我們經歷日曬月照、風吹雨打。我們學會跳舞、歡笑。最後我們死去。」 「我不想死!」弗雷迪斬釘截鐵地說:「你也要死嗎?」 「是的。」丹尼爾回答說:「到時候我就得死。」 「到什麼時候呢?」弗雷迪問道。 「誰也說不準。」丹尼爾回答說。 這段簡單的對話清楚地向小讀者表示了,死亡是誰也不能避免的,而且死亡是可以隨時發生的,誰也不會知道自己什麼時候會死。 樹幹光禿禿 也是生命起點 弗雷迪也跟我們一樣,對不知道的死亡會產生害怕,在睿智的丹尼爾回答中,我們得到了安慰,不再害怕死亡。 故事的結尾,弗雷迪落到一堆雪中。在這裏,他甚至覺得比原先還要舒服。作者用最正面、樂觀的手法,將死亡真實的展現在讀者眼前。而最後的一幅相片,作者用一棵光禿禿的樹幹,配上「The Beginning」的字眼,向讀者透露了生命是會透過不斷的傳承來延續下去。 在教學中,學生領略到死亡本來就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的意義必須透過死亡才能展現。因此,生死教育需要啟發孩子把握有限生命,用充實的生活去彰顯生命存在的意義。希望大家有機會在圖畫書中發掘有關死亡問題的元素,幫助孩子在閱讀圖畫書的同時,加深對死亡的了解,從而感悟生命的意義。 文:何彥輝 作者簡介:現為港澳信義會小學校長,20多年來,倘佯在故事的懷抱中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用心推動兒童文學在學校的發展,相信文學的力量能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真、善、美的痕迹。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9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閱讀的幸福:培養孩子世界觀

我們每日都為了生活汲汲營營,在這種高壓、忙碌的生活中,能顧及到自己眼前事物、身邊的人,已是萬幸。可是,這幾年我們的世界發生了太多事,有戰爭,有地震,也遇到暴雨成災……讓在香港平安生活的孩子,擁有廣闊的世界觀,有一個關心世界的心,成為一個世界公民,是我們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使命。 遠方的國家 有孩子倒下 在每天的閱讀時段,我都會輪流到每班跟孩子分享繪本。其中我跟五六年級的學生介紹了日本作家長谷川義史的《我吃拉麵的時候……》。這本書的文字和故事都很簡單,但能引起孩子的思考,用開闊的眼光,去關心周遭發生的事,目光不止停留在自己眼前所見的。故事就是封面的孩子在吃拉麵開始,在他正在吃拉麵的當下,他身邊的花斑貓在打哈欠,隔壁有人在看電視,有人正在去洗手間,有人在運動、練琴。作者很有心思地用這些城市孩子日常的活動來建構小讀者發現他們正在過着日常生活的當下,原來在我們看不見的不遠處,也有很多不同的人過着他們的平常生活。然後作者再將孩子的目光拉遠到其他國家,這些國家的孩子在騎單車,有一個在背着小孩,有人在水井取水,有的在牽着牛耕田,也有一個在賣麵包。孩子很容易發現他們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世界上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孩子正在經歷一些事情,這些事情是他們不會經歷到的,跟他們的生活有一些距離,但我們要讓他們知道,這些都是不同國家孩子的生活,是他們每日都面對的事。我們仔細閱讀,會發現在生活質素及文化上,不同的國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這是我們一直沒有為意的。最令我們震撼的,是作者描述到更遠的山上的國家,有一個孩子倒下了。他為什麼會倒下?是昏倒了?還是死了?我們不知道這孩子發生什麼事,只知道世界的另一頭,可能真的有孩子在這一刻因為飢餓而倒下,也可能因為戰爭而倒下……我們都不希望孩子要經歷這些不幸,但我們要讓身邊孩子知道,就算我們未有能力去阻止這些悲劇,也需要去關心、去留意這些事,也需要為他們禱告。 《我吃拉麵的時候……》(網上圖片) 作者、繪者:長谷川義史 譯者:林真美 出版社:遠流 建情感共鳴 關心他人 孩子在這繪本中,能感受到其他孩子的情感和生活,從中建立情感的共鳴,以及產生同理心。培養孩子的世界觀,是我們辦教育的一項重要使命,讓孩子擁有寬廣的胸襟和視野,能站在更高的地方思考,讓他們有一個憐憫、慈悲的心去關心世界上其他的人。 希望家長能跟孩子一起閱讀這本書,並在當中啟發孩子對世界的關注,讓他們明白不同地方的孩子也各自有他們的生活,也有各自的困難要面對。我們可以去關心彼此,也可在有能力的時候施以援手。讓我們帶着這份心意,去培育孩子成為一個具同理心和全球意識的世界公民。 文:何彥輝 作者簡介:現為港澳信義會小學校長,20多年來,倘佯在故事的懷抱中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用心推動兒童文學在學校的發展,相信文學的力量能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真、善、美的痕迹。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0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閱讀的幸福:脫掉面具 找回自我

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1910-1999)是一位知名的繪本作家,他的作品《小藍和小黃》、《一吋蟲》、《小黑魚》、《田鼠阿佛》和《阿力和發條老鼠》都曾獲得美國凱迪克大獎,深受大眾喜愛。除了這些作品外,他還創作了《綠尾巴的老鼠》,這本書是讓我愛不釋手的繪本。 《綠尾巴的老鼠》講述了一群住在鄉下的田鼠故事。他們過着平靜、無憂無慮的生活,直到一隻城市老鼠到來,田鼠們請求他介紹城市的一切。他們對城市最棒的節日──狂歡節非常感興趣。狂歡節包括音樂、跳舞、巡遊,也有五彩紙片、彩帶和喇叭,最吸引人的是各種面具。作者用飽和度很高的色彩描繪了狂歡節的熱鬧氛圍,讓讀者完全感受到這個節日的瘋狂和戴上面具的樂趣。 《綠尾巴的老鼠》(網上圖片) 作者、繪者:李歐.李奧尼 譯者: 劉清彥 出版社:道聲 戴上猛獸面具 忘記本來善良面目 田鼠們無法抵擋狂歡節的誘惑,也舉辦了一次屬於自己的狂歡節,有一隻老鼠甚至把自己的尾巴染成綠色。在節日的高潮時,他們戴上了準備好的猛獸面具,變成了兇惡的野獸。他們高聲叫囂,用利爪和尖牙威嚇對方,田鼠們忘記了自己本來善良的面目,從此生活在猜忌和恐懼之中。這一幕中,作者將色彩的亮度降低,在黑沉沉的畫面中突顯出兇惡的目光和利齒,田鼠們的自我被這些怪物吞噬了。事實上,真正的狂歡節並不像城市老鼠所描述的那樣充滿色彩。 從田鼠們的經歷,我們可以深思真實與虛假的含義。我們常常戴上不同的面具來掩飾真實的自己,然後迷失在狂歡之中。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可能展現出不同的表現。我們是否會為了眼前的享樂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我們戴上虛假的面具生活,可能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或是遮掩自己的缺陷。我們被迫放棄真正的想法,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結果迷失了自我。 這本書通過色彩明亮的插畫和寓意深刻的故事,向讀者傳達了重要的價值觀念。它提醒我們要保持真實的自我,不要被外界的虛假誘惑所迷惑,重要的是尋找內心的平靜和善良,以及與他人真誠的連結。我們應該珍惜友誼,共同創造真正的快樂和狂歡,而不是被表面的浮華所蒙蔽。 在故事中,有一隻「巨鼠」出現,讓田鼠脫下面具,找回真正的自我,重過平靜的生活。李奧尼更希望我們能夠意志堅定,拒絕試戴任何面具,因為就算我們把面具脫掉,然後付之一炬,也會像綠尾巴老鼠一樣,留下了一些跟隨我們一生,永遠不能磨滅的記認。 李歐.李奧尼的作品以簡潔的文字和豐富的想像力而聞名。他的繪本通常以動物為主角,通過生動的故事和精美的插圖,探索各種主題,如友誼、包容、自我認同和忍耐。他的作品不僅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也深受成年讀者的喜愛,因為它們所傳達的價值觀和智慧是我們人生每個階段也需要思考的課題。 儘管李歐.李奧尼已經離世,但他的作品仍然廣受喜愛。他的繪本不僅提供了娛樂,還啟發我們思考和探索人生的意義。他的作品是經典的,將繼續影響和啟發未來的世代。 文:何彥輝 作者簡介:現為港澳信義會小學校長,20多年來,倘佯在故事的懷抱中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用心推動兒童文學在學校的發展,相信文學的力量能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真、善、美的痕迹。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0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閱讀的幸福:減廢救地球

記得有一次帶學生到訪大澳,我們在市中心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藝術品。藝術家用一個魚網盛滿從大澳收集回來的各種各樣廢棄塑料瓶,然後再塑造成一條大魚的形狀。這件藝術品給孩子們帶來了不少衝擊,他們剛在這美麗的香港水鄉遊歷,感受人與自然共處的美妙,但沒想到在這美好的背後,也面臨着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以及各種海洋垃圾帶來的威脅。 塑膠廢物釀生態災難 環保議題一直是學校的重點課程之一。除了在正規課堂上灌輸環保知識給學生,體驗活動也是培養孩子環保意識不可或缺的一環。在疫情期間,減少使用塑膠器具的議題特別引起大眾的關注。幾年前,我們學校與一個環保團體合作舉辦了一個名為「走塑嘉年華」的親子活動。每個家庭都承擔一個特別的外賣任務,他們需要自備容器到餐廳購買餐點,避免使用即棄餐盒。這個做法其實相當簡單,毋須高科技,也毋須接受STEAM培訓,只要我們願意去做,就能實現。 韓國童書《塑膠島》從一隻海鳥的角度出發,講述了塑膠廢物對自然生態的影響。作者李明愛在故事開始時,將這隻海鳥所居住的島嶼呈現在讀者眼前。這座小島佈滿了密密麻麻的樓房,人口極度稠密,製造的垃圾數量令人驚訝。馬路上的每輛車都載滿了塑膠瓶、輪胎等廢物;每個人手中都拿着五顏六色的塑料袋或塑膠用品,這些物件最終變成漂浮在海洋中的垃圾,被魚類和海鳥誤食,造成生態災難。故事中有一刻讓人感到希望,因為人們試着清理這些垃圾,但這個希望很快破滅了。就像現實一樣,島上很快又被更多種類、更多數量的海洋垃圾淹沒。主角海鳥仍然頂着一個塑料罐子,被膠帶纏住,無奈地繼續生活在這個塑膠島上。當我們翻到書本後面,原本海上的小島,每一個都被塑料垃圾覆蓋住。這個結局看似毫無出路,是因為如果只有一小撮人關注環保工作,而大多數人仍然大量生產塑膠用品,隨意丟棄海洋垃圾,地球的未來很難走向美好。 《塑膠島》作者:李明愛。(網上圖片) 出版社:字畝文化。 由自己出發 形成環保力量 故事的結尾無疑讓人感到灰心,不過我們可以選擇從中獲取力量和啟示,然後轉化為行動力,鼓勵每個人成為環保的推動者。無論是小到每天減少一次塑膠使用,還是大到參與社區清潔活動,我們的每一個行動都有價值。而這些積極的行動,將形成一個更大的力量,進一步推動更多人加入環保行列。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信孩子有力量去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讓他們參與在當中,藉着自己小小的努力,小小的改變,為地球的未來帶來希望。 合上書本,讓我們一起行動,令這個故事不再只是一個警示,而是成為我們遵從的指南,為我們的孩子留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文:何彥輝 作者簡介:現為港澳信義會小學校長,20多年來,倘佯在故事的懷抱中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用心推動兒童文學在學校的發展,相信文學的力量能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真、善、美的痕迹。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0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閱讀的幸福:我們是否仍相信夢想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經常鼓勵孩子去發掘自己的夢想,並勇敢地追尋。然而因為各種原因,我們卻覺得夢想離自己愈來愈遠,無奈地把夢想拋棄了。其實夢想落空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重要的是,我們是否仍相信夢想,會否放棄擁有夢想。 難敵身高限制 籃球夢碎 艾倫.賽伊的繪本《中國鬥牛士 王邦維》就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中國移民追尋夢想的故事。故事大約發生在1960年代,王邦維從小跟隨家人從廣東移民到美國,在這個籃球盛行的國度,他像許多孩子一樣,夢想成為一名籃球員、一名偉大的運動員。他曾經為了這個夢想努力奮鬥,甚至成為隊中「王牌球員」,可惜最終因為身高限制了他的發展而失敗了。 (作者提供) 王邦維被這個無法改變的因素打敗了,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選擇成為一名工程師。雖然家人對他的決定感到高興,但王邦維自己是否也感到滿足呢?他常常回憶起在比賽中射入致勝一球的畫面,他仍然渴望成為一名運動員,希望隊友能將球傳給他。 在一次旅行中,王邦維在西班牙遇見了鬥牛這項運動,被那些比他還矮小的鬥牛士優雅的姿態和勇敢的表現深深吸引。童年時追尋夢想的熱情重新點燃,他決定要當一名鬥牛士。雖然沒有身高的障礙,但王邦維要成為一名鬥牛士也不容易,因為從來沒有中國人當上鬥牛士,大部分西班牙人都認為只有西班牙人才能成為真正的鬥牛士。然而,再次面對無法改變的因素,王邦維這次沒有被打敗。他清楚知道自己是一個中國人,他追求的並不是成為西班牙鬥牛士,而是中國鬥牛士。他穿上中國服裝,重新確立了自己的身分。當他看見鏡中穿著中國服的自己時,感到充滿了奇異的力量,一切的困難都無法再阻礙他前進。 每個人的夢想都是獨特的,孩子們需要有機會去探索和發現自己的夢想。追求夢想不僅是單靠努力,也是一種堅持和對自己擁有信心的表現。無論我們面臨多少困難和挑戰,只要相信自己,堅持不懈地努力,就有可能實現夢想。 夢想不是一成不變 王邦維的經歷讓我們知道,夢想不是一成不變,它可以在我們的生命中不斷演變和改變。即使曾經放棄了夢想,也可以在某個時刻重新找回它。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價值,敢於面對挑戰,並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 追求夢想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不總是一帆風順,但我們知道這經驗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追求成就,還能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追求夢想,孩子們學會了堅持不懈、克服挑戰,迎接新的機遇和保持熱情,這些都是他們未來生活中所需要的重要素養。而我們也可以重新發現自己的夢想,與他們一同經歷追求夢想的苦與甜,成為互相扶持的伙伴。 文:何彥輝 作者簡介:現為港澳信義會小學校長,20多年來,倘佯在故事的懷抱中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用心推動兒童文學在學校的發展,相信文學的力量能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真、善、美的痕迹。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3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