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閱愛麗絲:仁義禮智信,缺一不可
中華倫理當中,仁、義、禮、智、信,是儒家重視的德行和維繫群體的五種常規,也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孟子以仁義禮智為四端:「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仁是仁愛之心;義是處事得宜和合理;禮是人際關係的正常規範;智是明辨是非;信是誠實無欺。儒學培養了以「五常」修己治人的、溫良敦厚的一代代中國人,綿延數千年而不倒。 現代人重視行為及言論自由,但也有濫用自由的情况,儒家思想中的「五常」正好可以用作糾正這股不良風氣。在一個文明社會中,人的自由應受到「誠實無欺」(信)的原則規範,並且不應與「四端」(仁、義、禮、智)有所衝突。作為一個有文化修養的人,「仁義禮智信」,更是缺一不可!培養君子人格之端,始於早期的德育教化。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德育蒙學讀物很豐富,這些蒙學讀物中,儘管有些已經失去活力,被塵封於故紙堆;但是有些仍然煥發着時代的光華。 兒童時期是學習國學的最佳年齡階段,中華蒙學經典,不光傳達知識,也蘊含了很多做人做事的哲理,是兒童行為和待人接物的典範。以倫理道德教育為主的蒙學經典,對於新時代兒童教養情商的培養更有着積極的借鑑作用。當中,《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將早期的識字教育與中國的歷史文化,以及人格修養的教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多得的兒童啟蒙讀物。 兒童如能從小涉獵國學經典,不但能助其建立正確價值觀,明辨是非黑白,更能積累文化底蘊,一生受益無窮。 四大蒙學經典 《論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體現了孔子的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當中傳遞的是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教給我們如何適應日常秩序,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的快樂。 《三字經》:「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三字經》語言短小、文字簡練工整、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具韻律感。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是世人需要遵守的準則規範。 《弟子規》:「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弟子規》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兒童時期,除了知識的傳授外,更需要灌輸正確的是非觀念,注重倫理和道德,進行實踐。 《千字文》:「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節義廉退,顛沛匪虧。」《千字文》是一篇由一千個不重複的漢字組成的文章。全文為四字句,條理清晰,平白如話,易誦易記。以儒家思想為主體,兼納自然、歷史、社會常識,寓意深刻。 這些蒙學教材,都是中華文明得以傳承的重要基石。先賢創造的華夏文明,何以為繼?不忘國學,弘揚漢文化,就得靠我們及後來人的努力了!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