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養救未來:讓孩子信任感覺和需要
「保護小朋友免受性侵犯,其中一項是教導他們什麼是『好』接觸,什麼是『壞』接觸,但老實說我自己都不太能分辨,也不敢說遇事時有捍衛的信心。」性教育講座中不時有照顧者這樣說。「信任自己的感覺和直覺,確知身體自主權……」我每次都會這樣回答,但自己也時常感到疑惑。 畢竟,兒時也沒對自己的感覺、直覺與身體有多大信心啊!衣服不舒服、太飽吃不下、周遭太吵、不想某人抱我等……當我表達身體需要或情緒感受時,身邊大人的回應往往就是給予指令,或者歸咎於我太過敏感。在性治療工作中,我也遇到不少個案,因難以接納和信任自己的感覺和需要,不確知自己是否有權發聲而出現種種內在及親密關係的問題。 「信任自己的感覺和直覺,確知自己有身體自主權」,本該是保護自己的基礎,然而在社會模式教養的薰陶下,似乎大家都感到困惑。 不加社會標準「調控」 按個人節奏成長 成為媽媽以後,我一直思考如何給兒子打好這基礎。我決定先研習一下,盡可能無預設地深入了解這個我深愛的人兒!以後,我大概就會慢慢想到法子。丈夫與我共識是要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去認識他,用同理心回應他,盡力不加諸我們或社會的期望和預設。幸得家傭姐姐和長老的贊同和配合,容讓孩子一切按自己節奏,沒有什麼要訓練或「戒」,只是觀察、聆聽,再商討出能順應孩子和我們各人需要的方式和日程。 這種教養方式與我們兒時所經歷的截然不同,縱使起初似乎帶來諸多不便,大家心中卻又感覺自然舒坦。婆婆慨嘆說:「其實誰又會喜歡逼迫一個嬰兒來配合自己?按時餵完指定分量的奶,還有戒夜奶、戒片、戒怕陌生人等,想起都緊張!」結果,孩子的進步令人鼓舞,10個月大時已能使用嬰幼兒手語,清晰表達所需所感:睡醒希望喝了水才喝奶、洗澡水太熱或太冷、掛念爸爸想要致電……他每個表達都提示我人人都是如此獨特,以往只要求孩子配合社會標準的教養方式,可真是辛苦了大家。 當這人兒開始學習作決定時,我們可要保持鎮靜,例如氣溫才10℃時要求穿夏季衫褲、不吃午餐、不洗澡……我們戰戰兢兢地守着大家有共識的原則,讓孩子安全地體驗各種自然合理的後果,了解他每個決定背後的想法和感受,一起討論、處理困難。當然,過程中我們也曾懷疑過、被規勸過應該直接指示或以獎罰「調控」孩子。可是,當我們選擇放下操控,以同理心去回應,經驗到的卻是令人滿足又甜蜜的溝通和更深層的互動。 就這樣,我家孩子似乎從來都對自己的感覺、情緒及身體自主權感到信任及自在,受質疑也能肯定地表達:他堅持沒有辛辣材料的菜很辣,因而讓大家發現了他人生的第一顆痱滋;他會向幼兒班教師表示想以揮手代替擁抱,即使教師多番規勸……這種對自己感覺與需要的肯定,亦令他能重視別人的權利與自由: 他會為在路上被強迫抱起、被要求停止哭喊的幼兒抱不平,甚或在家庭性教育的對話之中,這小小的孩子向大家表達他認為人人皆有私隱、性別表達的自由和權利。 在虛心了解這個人兒的過程中,我發現原來我不必要想到什麼特別的法子,因尊重、接納、信任、同理回應,早已不知不覺間在他身上展開了保護自身的基礎工程了,而且過程還很甜蜜美好,衷心邀請大家都來試試看。 文:劉康琳(性治療師、善養教育支持者) 作者簡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自2014年成立以來,一直推動家長及教師透過反思教育的意義,從尊重孩子的不同需要出發,革新在家、在校、在社區的教育/教養模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2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