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廚房:蟹肉豆苗出得大場面

還有約一個月就到冬至,長輩常言冬大過年,在這個重要日子,一定要準備一些比較特別的菜式宴請一班長輩。準備一餐「九大簋」已經夠忙,若其中幾道菜可以15分鐘內上桌,整件事情也就輕鬆得多。今次我介紹兩款材料簡單、烹煮容易,又絕對出得大場面的菜式給大家。 第一款是京葱爆牛肉,若家中有不喜歡吃牛肉的朋友,材料可以改為羊肉,做法一樣。這道餸菜最吸引的材料其實是京葱,它吸收了醬汁的精華和香味,而且香甜爽脆,十分冶味;另外一款是蟹肉蛋白扒豆苗,豆苗絕對是冬天當造菜,鮮嫩香甜,簡單清炒已經十分可口,我個人就比較喜歡吃豆胚,更幼嫩好味;蟹肉配蛋白鮮甜,而且蛋白質豐富,這道菜簡單得來顯高貴,一點不失禮。 (受訪者提供) (一)京葱爆牛肉 材料及調味料(受訪者提供) 材料(3至4人分量): 京葱—————1條 牛肉—————300克 調味料 生抽————1茶匙 蠔油————1茶匙 麻油————1茶匙 糖—————1茶匙 蒜蓉————1茶匙 紅葱頭———1/2個切粒 做法 (1)(受訪者提供) (1)京葱洗乾淨切件備用;紅葱頭切粒 (25)(受訪者提供) (2)將所有調味料預先撈勻,熱油鑊爆香紅葱頭,加入京葱炒香至八成熟 (3)(受訪者提供) (3)加入牛肉及調味料,炒至熟透便完成 完成(受訪者提供) (二)蟹肉蛋白扒豆苗 材料及調味料(受訪者提供) 材料(3至4人分量): 豆苗————半斤 蟹肉————100克 蛋白————3隻 紅葱頭———1/2個 鹽—————少許 糖—————少許 做法 (1)(受訪者提供) (1)燒熱水,煠豆苗大約1分鐘,盛起備用 (2)(受訪者提供) (2)熱油鑊爆香紅葱頭 (3)(受訪者提供) (3)加入蟹肉炒熟,再加入蛋白、少許鹽糖,轉中細火炒勻;將炒好的蟹肉蛋白鋪在豆苗上便可享用。 完成(受訪者提供) 文:KellyMama 圖:受訪者提供 作者簡介:育有一子一女,身為全職媽媽熱愛煮食,喜歡研究簡易家常菜,希望與大家分享各種美味菜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8期]

詳細內容

仁濟隨筆:聚焦焦慮

與很多其他情緒一樣,害怕和焦慮是與生俱來的。兒童成長過程中會面對和經歷不同的恐懼和焦慮,它們亦會隨着年紀增長而自然減少和消失。然而,部分兒童的恐懼和焦慮會過度或不合理,並且持續出現一段長時間,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他們可能患上焦慮症。 恐與照顧者分離 頭痛嘔吐 常見的兒童期焦慮症有以下幾種: 1. 特定對象恐懼症: 恐懼某種特定物體或情景的出現或預期出現,例如:飛行、高處、動物、打針、見到血 2. 分離焦慮症: 當離開家或主要照顧者時,或預期將要分離,即有過度的痛苦,或出現身體不適(如頭痛、胃痛、惡心或嘔吐);持續擔心不好的事情會發生在主要照顧者身上,使其失去主要照顧者;因害怕分離而排斥或拒絕上學或去其他地方;重複出現與分離相關的夢魘 3. 選擇性緘默症: 在特定社會情景(預期應說話的情景,如在學校)不說話;但在其他情景(通常在家中)仍可說話 4. 社交焦慮症: 恐懼與陌生人相處;害怕大多數社會情景,例如參與團體活動、引發或維持對話、對權威形象者說話;害怕自己因為行為失當(或顯露焦慮症狀)而感到羞恥或招致困窘情况 5. 廣泛焦慮症: 對於許多事件或活動過度焦慮及擔憂;自己很難控制此憂慮 兒童焦慮症的成因簡單來說可以分先天和後天兩個因素,先天包括遺傳基因、害羞敏感、安全感低;後天包括面對轉變、照顧者身教、與主要照顧者關係疏離、環境壓力、被虐待等。 治療兒童焦慮症,可從心理和藥物方面着手。 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是目前最科學為本的心理治療方法。在認知層面,需要用合適的方法給兒童解釋,讓他們知道他們的害怕和焦慮如何不合理,發生機率很低,他們有足夠的內在能力和外在資源去保護自己,以及應付最糟糕的情景。在行為方面,要讓兒童在一個相對安全的環境逐步面對他們害怕和焦慮的事物或情景,讓他們的大腦重新接收、整理信息並感受安全。 藥物治療:若兒童的焦慮非常嚴重或者對心理治療反應不理想,就需要看醫生考慮藥物治療。 低估自己能力 耐心引導減焦慮 兒童的害怕和擔心對於成人來說可能很難理解,但是,千萬不要責備或忽略兒童。耐心與兒童傾談,引導他們說出害怕及擔心,一起想辦法去克服焦慮。例如兒童害怕上學,可聯絡學校安排他在校園玩耍,認識教師和課室;在上學初期讓兒童帶其最喜歡的物件回校增加安全感;與兒童協商開始一星期每天上學一小時,逐漸增加到半日;兒童若做到給予肯定或小禮物。 照顧者的身教很重要,焦慮的兒童會高估環境的不安全,低估自己的能力,所以,照顧者需要盡可能提供一個穩定安全有愛的環境,多肯定兒童以提升他們的自信心。最後,照顧者可以適當地帶兒童參加不同的社交活動,接觸不同的群體,擴闊生活經驗,這些都有助兒童克服焦慮。 文:何月群(仁濟醫院學前支援服務隊臨牀心理學家)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8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負面的婚姻互動方式

美國婚姻大師John Gottman綜合多年的研究結果和臨牀經驗,發現4種特別負面的婚姻互動方式,包括攻擊、蔑視、自衛和漠視。研究顯示,夫婦之間愈經常出現這些負面互動,他們對婚姻的滿足感就愈低,離婚率則愈高。 婚姻滿足感愈低 離婚率愈高 攻擊:攻擊伴侶的性格特點,並把伴侶的負面行為歸咎於他們的內在特質,完全忽視外在因素。批評通常以這些方式開始: .「你總是……」(如:「你總是自把自為!」 .「你從不……」(如:「你從不問我意見!」) .「你就是那種……人」(如:「你就是那種剛愎自用的人﹗」) 蔑視:故意說令伴侶感到難堪的話,讓伴侶感到不受重視、不受尊重: .謾罵侮辱(如:「白癡」、「無腦」、「蠢材」) .諷刺嘲弄(如:「你可以醒目一點嗎?」、「我要帶你去看醫生嗎?」) .蔑視的肢體語言(如:冷笑;反白眼;一邊面頰向上抬,好像很不屑的樣子) 自衛:覺得自己完全沒有錯或沒有任何責任。自衛通常以這些方式開始: .直接否定伴侶的投訴,或者把自己的行為說成自己完全沒有掌控一樣(如:「我從來沒有這樣做過!」、「我一定要即時做決定,所以沒有時間問你意見!」) .先說「是」,後說「不過」(如:「是,不過我只是想快點做決定!」) .用無關的批評去回應伴侶的投訴(如:「我沒有陪孩子玩,但你也從不做家務……」) 漠視:單方面退出和停止互動,言語及身體語言中顯出不滿、距離感和冰冷的感覺: .改變話題,完全忽視伴侶的投訴 .選擇沉默不語 .直接離開房間,拒絕再談下去 我們要多加留意自己與伴侶的互動。John Gottman的研究發現,在一段親密關係中,要5個正面互動才可以抵消一個負面互動帶來的負面影響!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向伴侶表示蔑視,說伴侶是「蠢材」,我們就要額外做5件「好事」,如讚美伴侶、為伴侶做事等,才可以撫平這個負面互動對婚姻關係的負面影響!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經常批評、蔑視、自衛和漠視自己的伴侶,可以嘗試用下期介紹的方法去處理。 (圖:黃清渝)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8期]

詳細內容

親子百分百:成功歸因努力 想像激勵未來

在教養子女的過程中,父母不僅傳授知識,更關注子女的心理發展和情感成長。早前節目請來的專家介紹「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它是一種理解和解釋行為及結果的重要理論,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框架,讓父母幫助子女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並培養積極的心態和健康的行為習慣。同時,我們也要與子女共同幻想未來,讓他們充滿對未來的信心和期待。 歸因可控因素 歸因理論重點在於,將事情的原因分為內在歸因和外在歸因。前者將行為或結果歸因於個人的性格、努力、能力等自身因素;後者則歸因於環境、運氣、他人等外在條件。例如,子女在考試中取得高分時,內在歸因可能是「因為我很努力地學習」,而外在歸因為「考試題目比較簡單」。父母可以通過這樣的歸因指導,幫助子女理解事情的真正原因,並引導他們更傾向於內在歸因。 在成功經驗中,父母應鼓勵子女將成果歸因於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這能夠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動力。例如,當子女因為努力準備而在比賽中獲勝,父母可以說:「你付出了很多努力,這是你辛勤工作的結果。」在面對失敗時,則應引導子女作建設性的歸因,父母可強調可控因素,如「下次可以更早開始準備」,而不是將失敗歸因於不可改變的因素。 孩子獲得成功,父母應鼓勵他將成果歸因於自己的努力和能力。(作者提供) 製作「夢想板」 訂立明確目標 除了當下的教導,父母還可以通過與子女一起幻想未來來激勵他們。例如,可以問子女:「你想像一下,經過你的努力,未來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這種對未來的幻想能激勵子女,也能幫助他們訂立明確的目標。具體來說,家長可以和子女一起製作「夢想板」,將目標和願望以圖畫、照片或文字形式呈現。 通過正確的歸因,父母能幫助子女建立積極的思維模式:能力和智力可以通過努力提升,而非一成不變。當遇到困難時,我們應鼓勵子女迎接挑戰,而不是迴避。例如,當子女在數學上遇到問題時,父母可以說:「這只需要多加練習,你一定能掌握。」而不是「你不擅長數學」。 對未來幻想也可以與這種思維模式結合起來。父母可以鼓勵子女想像自己成功克服困難後的情景,例如:「想像一下,當你解決了這道數學題,你會多麼有成就感,未來你甚至有可能成為一名專業的數學家,甚至在全球的數學競賽中獲得獎項。」 教育的核心不僅在於知識的傳授,更在於心靈的引導和滋養。透過正向的引導和對未來的相像,父母能夠讓子女對前方充滿希望和期待,進而在這條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和遠大。 《晨光第一線》──「親子百分百」每集請來育兒及教育界專家,分享教養孩子與建立良好溝通的秘訣。環節逢周一早上6至10時於港台第二台(FM 94.8–96.9)播出。Radio2.rthk.hk 文:白原顥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工作者,現為香港電台第二台《晨光第一線》及《Teen空海闊》主持人。身兼媒體創作及活動司儀,同時擔任多個地方旅遊大使及食品代言人,現育有2名兒子。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8期]

詳細內容

童繪遊樂場:談繪畫比賽(上)

近日收到不少家長查詢有關繪畫比賽的事宜,可能他們又要為孩子升學作好叩門準備。由於涵蓋比賽問題的範圍非常廣泛,加上小六視藝科呈分試的呈二已相繼完成,家長和學生緊張的情緒可以稍微緩一緩,所以今期開始會以繪畫比賽為主題,再同大家談談最新情况。 其實我們平均每月也收到3至5個不同類型的繪畫比賽參加邀請,有透過電郵、WhatsApp、facebook或郵遞,甚至由專人親身派遞宣傳品到studio,如要將所有比賽單張貼出來,相信櫥窗早已爆滿。一些積極的主辦機構,更會以不同方式查詢參加比賽的人數,緊密的關注和聯繫,正好反映其對參加人數的重視程度;某些機構更會用不同理由將比賽的作品繳交日期再三延遲,但這點對已經繳交作品的參加者公平嗎? 很多家長對參加比賽抱有强烈的動力和熱切的期望;反之,學生則表現得相對冷淡和抗拒,究其原因,相信是各類形式的繪畫比賽數量實在太多和太濫,其實精明的家長豈會不察覺比賽包裝之下的商業成分,所以他們都會揀選一些標榜免費報名、免費參加等的比賽。 但在決定參加比賽前,請先看清楚所有內容和細則,因為很多不同名目的收費項目都在往後才產生,例如經甄選入圍的參賽作品,如要經第二階段或往後的評審,便可能要付費,還有不同類型的獎狀、獎牌、獎盃,展覽及場刊印製,參賽作品原稿退還等,相信最終也難逃「付費」這一關。 現在為大家介紹幾幅跟比賽無關的繪畫作品,正正是與比賽無關,無論在主題、選用素材抑或表達方法,繪畫者都可以隨心所想,享受繪畫的箇中樂趣。 張同學用木顏色繪畫餅乾,平平無奇的主題,方方正正的造型,經水筆創作的同色調線條組合後,有趣地構成了一幅別出心裁的作品。(作者提供) Pokémon是繪畫熱選主題,唐同學運用了木顏色及marker,再加上一點「禪繞畫」元素,令背光效果的主角更突出。(作者提供) 秦同學作品透過木顏色和乾粉彩,展現了Inside Out主角的不同個性,背景用上柔和的乾粉彩,展現了對比效果。(作者提供) 文、繪圖︰Mr Liu(Art Playground Academy Of Arts營運及創作總監/德國Faber-Castell繪畫藝術證書課程總監) 作者簡介:從事廣告創作及藝術設計教育多年,曾為多個著名品牌打造宣傳企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8期]

詳細內容

媽媽維特:派對不再是必然

上星期,細仔告訴我,將至的周末是他一名好同學小A的生日。那名朋友之前來過我家玩兩三次,平時他常要補習,玩的機會很少,他想在生日這天來輕鬆一下,阿仔問我可以嗎?我能夠想像那名朋友對阿仔的重視和信任,當然答好。 為了盡興,阿仔還邀請了另一名跟他們兩個都老友的同學B仔,3個人一起玩。阿仔問我,好不好買一個生日蛋糕。我問阿仔為什麼想預備蛋糕,小孩子心性簡單,他直說主要因為自己都想吃,不過,同時他也希望朋友開心。我想,孩子對朋友的心意值得尊重和支持,而對方父母都忙,未必會特別預備。我於是建議,不如接朋友來的時候,直接問他想不想吃蛋糕,想吃就到時去買。 幾年前大仔的同學們來我家玩,不時會有家長同湊熱鬧,我們一班媽媽也較相熟。細仔的朋友家長都較忙,只能送小孩到港鐵站,預備一些小吃給他們帶來。果然,小A這天也帶了一袋零食,我問他想不想一起買蛋糕吃,他搖頭說在家吃過了。我知道小A不大喜歡吃喝,平日他給不同的補習牢拴,對他來說,唯有玩個痛快,才是生日最想做的。那就好,以他的需要先行,由他做決定。 B仔也因為補習,遲兩三句鐘才到。等他期間,阿仔先和小A用電腦一起玩Minecraft,他一心打算等B仔來到後,3人一起用電視玩Switch的集體遊戲。不過,原來B仔一心期望和小A玩手機,他來到後,兩個就即時沉醉在手遊世界,雖然阿仔幾次提議一起玩Switch,但他們都沒響應。 「一齊玩」與打機密不可分 就這樣,小A和B仔坐在廳一角,默不作聲地對着手機玩。我仔沒有手機,無法參與,唯有自己一個玩Switch。於是,足足有兩個多小時,3個小孩「靜蠅蠅」毫無交集。直至小A和B仔打飽了手遊,阿仔叫得動他們一起玩Switch,廳裏才漸漸熱鬧起來,爆發小孩該有的歡笑聲。可惜的是,興高采烈的氣氛只維持了半句鐘,他們就夠時間要走了。 我和老公都同意,很明顯不同的孩子對「一起玩」的預期有相當差距。我大仔比細仔年長5年,他因為社交較弱,念小學時我和老公很主動邀請他的同學來玩,尤其在頭一兩年,我們常會建議玩什麼遊戲,又或主導遊戲時間的分配。慢慢地,他和朋友仔都大約建立了一些玩樂的模式,會以free play(自由遊戲)形式玩,例如槍戰、陀螺之類的集體遊戲。 大仔的朋友當中,當年也有人拿手機,他們也會玩電腦,但不會局限於只打機。相反,大伙兒都特別享受他們即興想到的、動手動腳動身體的集體遊戲,很有party的感覺。而當時尚是幼稚園生的細仔,在旁看着大哥哥們玩得那麼興高采烈,大概也希望自己一樣有這樣玩的機會吧。 不過,現在我們卻明白到,儘管細仔內心期待,「派對」不再是必然。細仔個性溫和,相對易交朋友,我沒有用對大仔那一套去幫他約朋友,又或相約家長一起帶孩子們玩。而同時,我很感受到小孩子們對「一齊玩」的預期,與打機愈來愈密不可分。事實上,他來過我家的朋友當中,願意玩其他類型遊戲的只佔很少數。細仔渴望的派對氣氛,除了透過切蛋糕外,就只有靠Switch這類家庭式玩樂遊戲來營造。 我常常覺得,孩子們的路,都帶着時代的印記,那是我需要尊重的實相。小A和B仔這天如願打飽了機,阿仔也在最後一句鐘得償所願,和朋友們一起玩Switch玩得紮紮跳。事後問他,他也說很滿足了。我想,這就是最重要的了。 文:葉杏麗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8期]

詳細內容

同理心學堂:三部曲打開子女心扉

當你還是孩子時,有否曾向父母隱瞞自己的秘密呢?記得筆者年幼時,經常會將心事藏於心底,甚至選擇與朋友分享,而非跟父母訴說。這樣做的原因很簡單——覺得父母不太能理解我的內心世界。 這種情况在當今許多家庭中都十分常見。筆者任職駐校社工期間,不時聽見學生表示不敢跟家人訴說心事,原因大多都離不開「擔心會換來父母的批評」、「擔心父母不能理解自己」、「憂慮父母沒有耐性聆聽自己」,繼而選擇隱藏秘密,以免造成尷尬甚或不必要的衝突,這種憂慮都可以歸咎於家庭環境或父母的教養方式。最重要的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逐漸尋求獨立和自主,希望為自己保留私隱及個人空間,亦或會因為父母的年齡、生活經驗或價值觀與自己不同,認為父母難以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寧願避而不談。 面對這種情况,家長可以用「開放、聆聽、互動」的三部曲來處理: 1. 建立合適溝通環境 營造一個充滿信任和安全的溝通環境,是理解子女的第一步。家長表現出對子女的支持和理解,讓子女知道他們無論面對什麼問題,都可以與你坦誠相待而不會受到責難或批評,在困難時可以依靠父母。 透過提供積極的支持和關懷,家長可以與子女建立信任,這種開放式的溝通氛圍能夠令子女感到安全,讓他們知道其實可以平等交流、坦誠相對,從而鼓勵他們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 學會聆聽 當子女開始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時,父母應該學會放下成見,給予他們充分的空間表達自己,並以開放的態度聆聽子女的想法和感受。 無論他們的想法是正面還是負面,家長可花時間理解他們心中所想,並耐心地給予適當的回應,避免倉卒下結論或做出激烈反應。在過程中給予相應的支持和指導,讓他們感受到被理解和受尊重。透過聆聽,家長可以更好地理解子女的內心世界,從而建立更深層次的連結。 3. 參加親子活動 加深信任 家長與子女共同參與親子活動,或作孩子喜歡的活動,是增進親子溝通的重要方法之一。家長能夠在活動過程中深入了解孩子的嗜好,同時也展示對他們的支持和關心,這有助於加深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促進彼此互動和溝通。 如果發現孩子依然一直隱藏秘密或出現情緒問題,可考慮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由專業人士了解孩子的具體情况,提供相關支持和建議,幫助孩子以健康的方式應對情緒問題和挑戰。 文:李諾彤(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彩暉多元文化中心助理主任幹事、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重視個人身心發展,以及健康的親子和家庭關係。青年會致力提倡品德教育、文化承傳、康樂體育等發展,彰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服務精神。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8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家教明言:孩子的4Rs精神健康

世界瞬息萬變,小學生的精神健康也愈來愈受重視。孩子們在成長中經歷着許多美好而又富挑戰的時刻,為協助學校訂立切實可行的目標及採取具體的行動,落實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措施,教育局邀請全港公營及直資學校參加新推出的《4Rs精神健康約章》,當中的4個R值得家長們留意,讓家校合作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1. 休息(Rest):讓身心都能充電 想像一下,孩子們在學校裏盡力學習及參加各種活動,回到家中又面對各種課外補習的壓力,孩子又怎能不疲憊呢?充足的休息對孩子們來說,就像是給他們的身心充電。確保孩子們每天有足夠睡眠,不僅有助保持健康,還能讓他們在學習時保持最佳狀態。一切的美好由足夠的精神開始! 需要放空留白時間 2. 放鬆(Relaxation):一起享受輕鬆時光 孩子在成長中,無論是學校的考試還是同學間的關係,都可能讓孩子們感到壓力。常有「唔使急,最緊要快」這句說話掛在耳邊,在急促的生活節奏中,孩子們需要一些放空和留白的時間,適當的放鬆非常重要。這時,父母不妨陪伴孩子一起參與一些輕鬆的活動,一起散步、運動、閱讀或是親子談話,都是好選擇。這些時刻不僅能讓孩子們放鬆心情,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想像一下,你和孩子一起在公園裏奔跑的畫面,笑聲迴盪在空氣中,那份幸福感是多麼珍貴! 聆聽孩子小秘密 3. 人際關係(Relationship):建立深厚的信任 說到關係,良好的親子和人際關係無疑是孩子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們需要感受到父母的支持,這樣他們才能在面對困難時感到安全。主動關心孩子的日常,聆聽他們的小秘密,這樣的互動能讓孩子感受到被愛的溫暖。無論是學校的煩惱還是朋友間的小矛盾,孩子們都希望能和父母分享。當他們看到你關心的眼神時,心中那份信任將會愈來愈深厚。另一方面我們也關心孩子們的朋輩社交,讓孩子們學習和別人相處,建立有溫度的情感連結,讓孩子們在正向的關係中互動成長。 4. 抗逆力(Resilience):教會孩子勇敢面對挑戰 抗逆力是孩子們面對挑戰和困難時的一種能力,在生命中難免遇到失敗和挫折,但如何解讀面對的困境,家長更多的鼓勵和同行,讓孩子們學習面對和解決問題,讓他們在未來遇到困難時,知道如何勇敢地面對。 學生的精神健康對於他們的成長至關重要。作為家長,主動聆聽孩子的心聲,與他們同行,並給予他們充分的成長空間,將為孩子的未來打下美好的基礎。讓我們攜手合作,為孩子們創造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祝願孩子們一切幸福。 文:鄭家明 (北角循道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8期]

詳細內容

日式育兒記:跌穿5算的背後

日圓持續走弱,跌至低於5算。經濟不景氣,工資沒有增加,物價卻大幅上漲,市民生活壓力倍增,犯罪率也隨之上升。 最近,幾乎每天都能在新聞中看到有老人家不幸遭遇入室搶劫的報道。他們多住在郊區,不少犯罪集團利用網絡招募年輕人,讓他們假扮成速遞員、政府人員或維修工人,在屋主毫無防備下強行闖入,奪取財物。然而,這些年輕人往往只得到幾千日圓報酬,犯罪集團主腦逃之夭夭。 假扮速遞員入屋搶劫 原本以為這類新聞與自己相距遙遠,沒想到大仔同學住在栃木縣的婆婆也遭到強行入屋搶劫。婆婆大概70多歲,行動不便,習慣在網上購物,每周一下午3點定時會有速遞員送貨。犯人顯然已經做好資料蒐集,掌握她的收貨習慣,知道她每周一定時收貨,會毫不猶豫地開門。事件發生在兩周前,婆婆像往常一樣聽到門鈴聲,從視像門鈴中看到一個年輕男子穿著速遞公司的制服,便安心開門。沒想到此人一見門開便推開婆婆,強行闖入。婆婆倒地大叫,幸好鄰居姨姨聽到呼救聲趕來查看,並立即報警。鄰居姨姨考慮到劫匪可能持有兇器,所以先將婆婆攙扶起來,再帶她返回自己家中等待警察,當然婆婆已經嚇到六神無主。警方在3分鐘內趕到,入屋檢查後確認劫匪已經逃走,並協助婆婆清點財物,發現數十萬日圓現金被盜,其他財物則未被劫走。雖然損失了現金,但人無大礙,這已是最大的安慰。 同學的媽媽得知此事後,立即趕回家探望婆婆。原來婆婆這次遇劫已是區內第3宗案件,因此警方加密該區巡邏次數,並安排一場講座提醒居民注意安全。警察給出幾項建議:一、切勿輕易開門,要求速遞人員將貨物放在門口,再自行取回;二、利用視像門鈴拍攝所有陌生人,如有疑慮立刻聯絡警方;三、若必須開門簽收或蓋印章,也務必扣上防盜鏈。 犯罪集團目標轉向鄉村老人 同學的媽媽分享這段經歷,希望提醒更多家長們,因為大部分的家長們也一樣有年老父母住在老家。很多老人家也認為「日本很安全」,完全沒有防備的警戒心,但隨着經濟惡化,許多犯罪集團已將目標轉向鄉村老人,尤其知道老人家的子女也大多上京上學或上班,這些老人家更易成為目標。同樣,日本的訪客也應該提高防範意識,隨時留意自己的財物,確保安全無虞。 文:椰菜媽 作者簡介:最愛DIY玩具,與肯尼亞爸爸生了兩個椰菜B,移居日本生活,盼與兒子一起經歷快樂童年。www.facebook.com/cabbagepatchkidsinjapa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8期]

詳細內容

善養救未來:自家教育 生活就是課程

我跟孩子做自家教育已經18年了,我們主要採用的方式是從生活中學習和建構人生,沒有使用特定課程,依據每個當下的興致和需求去選擇要做或學什麼。 最近我製作了一本繪本,作為女兒18歲生辰的禮物,我將她兒時一段真實的生活經歷寫出來,並邀請了一名也曾經多年在家自學,非常有創意的23歲女生負責插畫。 那段經歷是這樣的:我們一家人第一次乘搭往愉景灣的渡輪,在船上見到一大疊救生衣,以及每個座位背部放着的求生指引單張。那時女兒8歲,第一次遇到這些東西,我很想讓她知道救生衣的用途和在這艘船上緊急求生的知識;同時我也想到,日本的小朋友從小就學習遇上災禍時如何自救,為什麼我一生人都未有機會學習過呢?在危急慌亂時,我們才第一次試用求生工具,這不是很荒謬嗎? 於是,我問女兒想不想看看救生衣,她表示有興趣,我就預備拿起一件,給她好好介紹。不久,有名職員前來了解我們在幹什麼,我坦白告訴他,想讓女兒試穿救生衣,把握這個機會學習如何使用。這職員很友善地請我們稍等,說要先問准上司,他很快就回來說歡迎我們試穿,只需記得使用後放回原位,和不要將口哨放入嘴裏。 我們就很高興地慢慢認識那件救生衣,我記得我們要分清楚前後,將帶扣扣好之後再感覺一下是否穩妥貼身,女兒試過扮吹口哨,然後將救生衣脫下又重新穿上,直至覺得滿足為止。之後,我們又很仔細地閱讀那求生指引單張上的資料,女兒問了很多問題,我們幾乎用了整個航程的時間去學習緊急求生是什麼一回事。 從救生衣開始 學習緊急求生 這段經歷對我來說是很深刻的,如果我不是一個做自家教育的媽媽,也許不會想到,也不會提出去接觸船上的救生衣。我從小到大都不知不覺習慣了眼看手勿動,哪會有這些念頭呢?而且當職員走來向我查問時,我內心有點戰兢,暗暗預期他會阻止甚至責怪我們,所以他那極友善和快速的回應為我帶來一個大驚喜啊!另一方面,那職員的正面支持也讓女兒感覺到她的好奇和快樂學習是受歡迎和受支持的,我相信這有助女兒增強自我價值,以及對別人建立信任。 18年做自家教育的光景,為我們一家帶來很多深刻、快樂滿足和有意義的回憶,我們很多知識和人生課題都是透過日常生活而學習到的,過程來得輕鬆自然又刻骨銘心,而且涉及的範疇既廣泛又有深度。 這種無特定課程、隨生活和身心需要的學習形式,我由始至終都十分喜歡和享受。有些人擔心我們沒有特定課程,可能會缺少了什麼,但是經歷了這麼多年,我的結論是,我們的成長經歷很豐富,學習過的知識和技能跟傳統教育有不同,但沒有覺得不足,孩子的自發性、熱情、創意和解難能力明顯地高,而且我們在過程中有很多空間感受和消化自己的情緒,深入了解自己。 讓孩子在生活中學習,是我人生感到最滿足的事情之一,我為此感到很幸福!我在此衷心感謝女兒和丈夫、插畫師Nancy,以及9年前善待我們的愉景灣航運服務的職員! 教育大同按:讀者可到亞瑪遜和Lulu網站搜尋上述繪本:Maddie's Ferry Ride。 文:周凱旋(教育大同聯合創辦人、生命教練、家長教練) 作者簡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自2014年成立以來,一直推動家長及教師透過反思教育的意義,從尊重孩子的不同需要出發,革新在家、在校、在社區的教育/教養模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7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