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樂天地:網壇「球王」鑄成大錯

大家還記得自己小時候犯錯後,那種心焦如焚想去補救,或懊悔不已的感覺嗎?在新冠病毒陰霾下舉行的美國網球公開賽中,便有一名球手為自己鹵莽的行為而後悔莫及。他並非網球賽場上的初哥,而是身經百戰的男單「一哥」佐高域(Novak Djokovic)! 在9月的美網第4圈賽事中,由頭號種子世界第一的佐高域對上西班牙名將布斯達(Carreno Busta),然而,這場比賽卻以意外收場。開賽後,佐高域在第一盤中遭遇連串挫敗,且被打破發球局。在準備換場時,佐高域掏出褲袋裏的網球往後方打,詎料擊中一名線審的喉嚨,對方隨即倒地咳嗽。最終佐高域被裁定其擊球存有發泄性質,直接被判落敗。亦因如此,他今年努力締造的26連勝也畫上句號,而且被沒收在本屆美網中得到的積分與獎金。 從佐高域今次的舉動,我們看得出EQ的重要。EQ涵蓋溝通技巧、控制情緒、抗逆能力等。那麼家長又可怎樣幫助孩子提升EQ呢?以下有一些分享: 1. 以「同理心」對待孩子的情緒 無論成人或孩子都會有情緒,這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家長不需要否定孩子鬧情緒的表現。當他們大哭大鬧時,家長不要說:「不准哭!」反而要先肯定孩子相應的情緒表達,並用和善的態度嘗試了解他們哭鬧的背後原因,再表示充分理解其需要,勸他們冷靜下來,再清晰說出訴求,尋求解決辦法。 2. 鼓勵孩子說出自我感受 在物質充裕的社會,孩子應有盡有,快樂得來容易,反而埋沒了其他感受。例如買了新玩具,家長只問一句:「開心嗎?」或者去完主題樂園,又問:「今日開不開心?」感覺層面只局限於「開心」與「不開心」,很少說出一些描繪得比較細緻的感受,例如:歡喜、滿足、開心、憤怒、悲傷、緊張、憂慮、失望等。幫助小朋友習慣說出內心的感受,而且描繪得愈細緻愈好,有助找出孩子充斥負面情緒背後的真正原因。 3. 提供方法讓孩子自我處理情緒 以網球為例,我們做教練很多時都會教導年輕球員如何在比賽時自我控制情緒,例如:深呼吸、自我內心對話、多面思考……讓孩子逐漸懂得如何管理情緒,將來面對逆境時也不用怕。 各位家長也要留意,EQ高的孩子,並不代表他們沒有情緒,只是較懂得面對自己的情緒,並把它的負面反應降到最低而已。因此我們切忌忽略孩子的情緒,不要讓他們去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闖出無法修補的禍。 文:謝昫光 作者簡介﹕專業網球評述員,香港網球總會教練導師,資深網球教練。着重網球員的身心發展,相信透過小型網球比賽訓練,能提升小童的手眼協調、情緒管理及獨立思考能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7期]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孩童應否做重量訓練?

在新冠病毒疫情第三波期間,全港停課,所有暑期活動都被煞停,在室內或室外都要佩戴口罩,連做運動亦不獲豁免,很多家長都為子女的「放電」問題而煩惱。有人認為,與其戴着口罩辛苦地運動,倒不如在家添置運動健身器材,好讓子女留在家中運動,而最近亦有家長提問關於他的10歲兒子可否做重量訓練? 有研究指出,孩童從事適當的重量訓練不但安全,而且還有助提升基礎體能、腦部發展、學業表現和情緒控管等效益。但可惜的是,坊間仍流傳許多關於重量訓練的迷思,認為孩童做重量訓練會破壞生長板發展,阻礙長高,而且覺得訓練危險容易受傷,在種種迷思下因而覺得孩童做負重訓練弊多於利。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的規定,如果遵循以下規則,力量訓練(包括使用舉重器械、彈性阻力帶或個人體重抵抗力的鍛煉)都是安全的:1. 要待孩子到達合適歲數;2. 訓練前先做檢查;3. 量力而為;4. 為確保安全,要有合資格教練監督孩子鍛煉。 強化肌肉 增骨密度控體重 重量訓練可提高兒童肌肉強度,這不是指會增加孩子的肌肉大小,使他們的肌肉像成年人般變大,而是增加力量。健康肌肉是完成任何動作的必要元素,而重量訓練不僅可強化肌肉發展,更可增加孩童的骨密度、心肺功能、控制體重等等。 年輕運動員從事他們的專項運動時,重量訓練會幫他們在動作上獲得更佳的效果,將技術發揮到極致。 打好運動基礎 減少受傷 大多數家長最擔心重量訓練會影響孩子的發育,但現時沒任何研究證實,重量訓練會阻礙到孩童的發育,相反有不少證據顯示,適當重量訓練有益孩童的骨骼發育,可增加骨密度,而從小開始訓練正確的肌肉施力模式與精準的動作控制,更能把將來做運動時受傷的風險降低,打下良好的運動基礎。 至少逾7歲 評估生理年齡 孩童什麼年紀可展開負重訓練?學者的研究暫未有定論,但從生理學角度來看,至少是7至8歲。根據AAP的說法,孩子的平衡和姿勢控制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熟,除了年齡之外,也要評估實質的「生理年齡」,來斷定他們應該何時開始和使用多少重量來訓練,一般年齡較小,建議使用重量較輕,適合的形式例如:阻力帶、無負重橫杆或自身重量,使之能增加重複的次數。 體重訓練計劃必須適合兒童的年齡和成長,而監督亦至關重要,尤其對於年幼的孩子。訓練不應只着重在肌肉,還要包括認識如何使用身體、訓練協調及平衡感、體重控制、強化骨密度和培養正確的運動技巧等,使孩子建立一輩子做運動的健康態度。 總括而言,孩子做合適的重量訓練可以強化「運動神經」,使他們在運動中有效運用所需肌肉,對自己的身體更熟悉,有助增加協調和敏捷度,讓孩童長大後有更好的體能發展空間。 帶領孩子做重量訓練並不容易,因為每個孩童都有不同的「生理年齡」,所以一定要有人監督,制定合適的負重、合理的進度和要讓孩子有充足的作息時間。整個過程亦應該有趣味、切合孩子的需求,循序漸進,不應操之過急。 文:謝昫光 作者簡介﹕專業網球評述員,香港網球總會教練導師,資深網球教練。着重網球員的身心發展,相信透過小型網球比賽訓練,能提升小童的手眼協調、情緒管理及獨立思考能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3期]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為孩子嚴選視像影片 運動動畫和互動性為首選

很多家長都清楚明白孩童過早使用電子產品觀看,會遲緩腦部前額葉的生長,影響深層思為,但是近日第三波的新冠肺炎爆發,家長和孩子們都迫不得已地要乖乖留守在家中,適逢暑假但是亦不能外出,就算家長費盡心思去避免讓孩童使用電子產品,但面對長期作戰,正所謂家長“吊頸都要透下氣”,閱讀圖書和補充練習都不可能做全日,無可避免地都要讓卡通動畫或Youtube影片成為孩童打發時間的主要工具,但不少卡通片都喧染暴力,Youtude 更有充滿「惡意」的兒童頻道,在卡通人物下隱藏色情暴力訊息,家長必須留意,孩童大腦還在發育,判斷力較差,若沒有家在旁解釋,他們容易把吸收到的每一件事當真,若長期接觸這些影像,可能對精神狀況產生負面影響。 為孩子嚴選視像影片 運動動畫和互動性為首選(圖片由作者提供) 卡通並沒有嚴格監管的分級制度,內容常充斥暴力的劇性,長期接觸暴力視頻的孩童,長大後會較易使用暴力、衝動和情緒控制都比較差,在這個資訊光速發展的時代,要讓孩子完全絕源於網路資訊影響,基本上是沒可能的,家長能夠做到的是陪伴與輔導,就變得十分關鍵。 學齡前兒童若要看動畫影片,家長除了應該陪同觀看,亦盡量選擇一些健康題材,例如有關運動的卡通片,大多都是比較熱血正面的故事;家長若時間許可的話,也應多陪孩童觀看網路影片,如接收到不良信息,可及時討論,糾正觀念。 「衝動與暴力的孩童不是影片所造成的,大多是家長忽略所導致。」 家長怎樣選擇卡通片和視像互動 使孩童保持鬥心與積極態度(圖片由作者提供) 孩童會在成長中學習控制情緒與衝動,若他們受到忽略,家庭控制能力差也會影響發展,疫情其間雖然足不出戶,但亦建議家長可以安排網上互動時間,多邀小孩的朋友視像傾談,才能透過與朋友的互動中,了解子女更多,並在發現問題時及時引導。而教練亦可利用視像會議與學生保持聯繫,可以設計有關運動的問題,如:球例、策略、技巧動作分析、運動歷史、球員資料、球場內外需知、甚至一些運動冷知識……,以問答選擇題型式,令到孩童感到趣味之餘又可增進對某項運動的興趣和知識,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可以維持在運動場上的鬥志。所以在萬花筒般的網路互動世界,家長和教練都可扮演重要的角色,正所謂「水能再舟,亦能覆舟」,雖然電視動畫和網路世界都存在很多不良信息,而且太沉迷電子產品亦影響孩童發展,但如能夠在資訊和互動方面與孩子一起探索,循循善誘正確善用,信相資訊科技進步帶給下一代的是利多於弊。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別透過運動將體罰合理化

父親=魔鬼教練? 有一天,在場邊聽到一對父子在練習網球,父親咬牙切齒地向兒子作出嚴厲的訓示,但是目測只有五歲多的兒子正在像小朋友般撒嬌,祈求父親格外開恩,但在球場上該名父親彷彿「魔鬼教練」上身一樣,沒有半點憐憫之心,反而更變本加厲地向兒子提出更加多苛刻的要求,語氣漸趨強硬, 彷彿「恨鐵不成鋼」這五個大字就作在他的額頭上面般,兒子最後做不到父親心目中的要求更被加罰二十次掌上壓,試問一個五歲的小朋友又如何完整做到地上的掌上壓呢?兒子當然不能完成,但父親卻絕不退讓,認為兒子怎麼不聽話和不努力,兒子當場便淚流成河,場面悽慘。 這是一種變相的體罰合理化 曾任教數間小學的網球校隊,都有一定避免體罰的意識,就算輕如罰企都屬於體罰的一種,而現今教學亦都非常反對對學生實行體罰,很多研究都指出體罰對小朋友有很多負面的影響,不單只降低了家長與小朋友的親密關係,還會造成兒童時期和成年後的心理健康問題,更會提高小朋友的反社會行為,例如遇到困難時會以暴力發洩自己的不滿。受過體罰的小朋友也被發現有較低的認知能力和自尊心,以及在成年後會比較支持使用體罰。 今時唔同往日 應停止一切體罰行為 家長遇到小朋友不聽話時,亦應冷靜處理,不要受自己過往成長的迷思所影響,很多人心中所想「我都是這樣被打大的,現在不是幾好?」「我試過很多方法,他們都是不聽從,我是逼不得已的。」正所謂今時唔同往日,以前的一套的確造就今天的你,但時代進步,理應與時並進,年長的一輩知到體罰所帶來給小朋友的傷害,就應立即停止,取而代之的是用耐性去告訴小朋友什麼才是正面的行為,溝通技巧和回應上應更多讚美與獎勵小朋友的努力和表現,採用堅定一致的引導思考模式,讓小朋友感覺到被受肯定和尊重,從而達到正面管教的最佳效果。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父母一句「放鬆些,玩玩吧」 竟是子女心的千斤重擔?!

常言道「勤有功,戲無益」,但亦有人說「認真你便輸了」,有人透過運動認真地去挑戰自己,亦有人視運動為一種嬉戲、娛樂和放鬆的好途徑,究竟家長給子女去參與運動訓練班時,你又會抱著什麼心態呢? 想他們放鬆地去玩?還是認真地操練?曾經遇過一對母女一齊來上堂,母親有句口頭禪常掛在嘴邊「我來玩的,我無壓力的!」,她亦不時提醒打球時緊張得每一球都驚心動魄的女兒「放鬆些,只是來玩的!」,三番四次在母親的「窩心」提醒下,女兒不但沒有放鬆下來,反而在打失數球後大哭出來說:「我玩不到,我唔識怎樣玩啊!」,一直出於好心為女兒抒壓的母親即時呆若木雞地站著,不解亦不知如何是好,還在情急之下勸說女兒不要在人前那麼失禮,這句可是更加火上加油。 最後,等待女孩抒緩情緒後,我慢慢向她講解打球的重點,叫她認真地看著每一球的來勢,精神集中之後就開始掌握打球的方法,心中聚精會神地數著打球的節奏,逐漸成功之後心情也變得輕鬆得多。在運動時感到壓力是否說一句「放鬆些」就能放鬆下來?有時壓力你越逃避,壓力就越纏繞你不放,越是想放鬆,反而越緊張。 運動過程中能夠令人全神貫注,之後心身就能獲得放鬆,而放鬆並不是指做運動時草草了事輕輕帶過每一個細節,說聲「放鬆些」,就將自己表現盡力的責任拒諸門外, 相反運動令人學習到能夠與壓力共存,專注在運動表現上,能讓人忘卻一切負面壓力,之後心靈更能獲得放鬆,所以在運動時盡力表現, 用流汗來換取滿意的表現,是最令人感到身心舒暢的方法。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復操忌操之過急 注意四元素兩重點

在炎炎夏日的一天,我在熾熱像沙漠的網球場上辛勤地工作時,突然聽到旁邊的網球場傳來一陣比天氣更「熾熱」的討論,事緣當疫情封場期間很多家長一直嚴陣以待想找些空間讓孩子運動,終於等到球場解封,一名爸爸便隨即在週末訂了球場和孩子打網球,而他們一到爸爸便催促孩子快些開始打球,唯獨孩子仍然緊遵教練平時的教誨要做足熱身才打球,爸爸一時焦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毫不理解為何這麽難得重返球場還要浪費時間,為何不爭取時間。 最近疫情放緩,很多運動康樂設施都重啓,很多家長都急不及待為子女安排各式各樣的運動好讓他們可以舒展一下筋骨,所以在疫情放緩後便鋪天蓋地搜羅不同的運動班給他們參與,連平時少運動的孩子們,頓時間也好像變成了「運動健將」,十八般武藝樣樣參與,總之是運動就毫不猶豫地報名,而家長卻意想不到這樣可能會讓孩子墮入受傷的陷阱。 其實初重返運動場需要注意四大元素和兩大重點,疫情期間大家都久守家中,就算有維持在家運動亦難和重返運動場所需的強度要求相提並論,很多運動很講求運動員的平衡、肌肉力量、靈活性和反應敏感度,所以復操時要注意四大元素是否已回復水平才讓訓練強度增加 ; 而兩大重點包括: 一、 做運動需留意血壓、心跳、疲倦程度等身體狀況。運動復操時應注意心臟負荷,不應超過中等強度,如感到“非常吃力”的話,便應該稍作休息。 二、同時亦要注意自身感覺,不應「操到盡」,和切忌身體疲勞下強行做運動,這樣導致筋竭力疲容易受傷。 所以家長應該提醒子女復出期間亦都要注意身體上不同的元素和重點,一步一步的循序漸進讓身體慢慢進入當初的訓練狀態,不應一次間將訓練強度回復停操的當時,如操之過急不單只會有反效果,而且還可能增加孩子受傷的機會。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過份溺愛 適時放手

一天,我正準備開始和學生上課時,發現他正在場內與爸爸吵得臉紅耳熱,雙方「你一句時我一句」爭持不下,最後他爸爸看見我已經到場後,交代一下之後便怒氣沖沖地離開球場,其後我追問孩子發生了甚麼事情,原來剛剛孩子練習發球的時候,爸爸正在網前調整網的高度,爸爸處於危險位置,覺得孩子仍然開球是危險的動作,做法魯莽,所以即時喝止,但孩子反應極大,覺得自己可以控制開球的方向而不會打中爸爸,反而覺得平時百般遷就的爸爸,竟因小事而出言責罵,於是不經思索地反駁。 其實這次紛爭並不是空穴來風,由於疫情關係大部分時間也呆在家中…… 爸爸離去後我讓孩子慢慢坐下來,稍為放鬆後我便和孩子傾談,而孩子的情緒亦漸趨冷靜,其實這次紛爭並不是空穴來風,由於疫情關係大部分時間也呆在家中,而孩子在家的態度逐漸變得懶散,家人朝夕相對的時間長了,磨擦亦都多了,同時也磨滅家長的耐性,在這樣的情況下,情緒亦會變得煩躁,這段期間較容易因為小事而鬧情緒。 其實和孩子傾談後,孩子都發覺自己有錯,更後悔地說出不知為何當時會鬧情緒,只覺得平時千依百順的爸爸突然變惡,說到這他更眼泛淚光,我即時安慰說道,無可置疑孩子是有做錯的地方,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解釋爸爸也是因為緊張而一時語氣重了,並不是討厭或有心傷害孩子。 孩子很容易便會變成家中的「小霸王」,對父母和物質的要求變本加厲…… 可能有很多家長都覺得時下的孩子「唔鬧得」,其實新一代家庭普遍只有一至兩個孩子,父母又要兼顧工作不惜犧牲親子時間,覺得虧欠了他們,便會更加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孩子很容易便會變成家中的「小霸王」,對父母和物質的要求變本加厲,認為父母有「義務」去滿足他們的願望,如遭拒絕,便是父母不再疼愛他們,思想偏激,所以有容易鬧情緒的情況。 試問天下父母心,有誰不疼愛自己孩子,但孩子都總有長大獨立的一天,如果過分溺愛,會令孩子拒絕成長,不能好好照顧自己,甚至不懂與人相處,對將來適應社會有很多障礙,所以若真正愛他們就要懂得在適當的時候「放手」,讓他們建立獨立的能力。其實凡事照顧周到、事事以孩子為先的家長不一定是「最佳父母」,而物質亦都未必是他們最需要的,反而用時間去與孩子一起去探索、經歷、思考和成長,才是孩子真正所需。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久坐如「吸煙」

很多報導都有提及「久坐的禍害有如吸煙」,在疫情持續肆虐底下,一般人活動量大大減低,最近接觸一些網球班的家長向我申訴,透露平時很自律的孩子,在長久居家下不斷磨滅意志,以至打亂他們恆常的生活節奏,終日不是在沙發上滑手機,就是困在房裡邊打機、上網煲劇,原本疫情開始時還有做做家中運動,但久而久之就懶惰起來,原本習慣在賽場上拼搏的他們變得意志消沉,連運動員特有的堅持和自律也蕩然無存。 大家不知不覺間已放了一個「計時炸彈」在大家的身體入面…… 而在家中工作的家長亦不見得好過,坐着看電腦,既不用離坐和同事閒聊,家中走到廚房的距離又比茶水間近,甚至連午膳亦不用出外走動,大家不知不覺間已放了一個「計時炸彈」在大家的身體入面,抗疫期間大家坐下的時間多了,日常的「腳步運動」換來的只有坐、坐、還都是坐,也許有做家中運動的人也意想不到,就算每天運動一小時,也無法抵銷長時間久坐的負面影響! 伸展拉筋在運動的概念中尤其重要…… 人類與生俱來就不是坐着的動物,但時代變遷生活習慣亦隨之然改變,過去許多研究都指出長時間坐著工作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比站著工作的人高出兩倍,另外久坐的人外得心臟病、糖尿病、癡肥等疾病的比率也會大幅增加,說到這裡大家又不需過份恐慌或瘋狂做運動來補償,既然轉變工作或生活環境未必是每個人的選項,倒不如在工作上或家中有限的地方尋找一些可行的運動習慣,無論在公司或家中只需要少少的地方就可動起來,記得可以每小時至少做一到二次的簡單伸展拉筋,伸展拉筋在運動的概念中尤其重要,它既可以幫助舒緩因久坐而帶來的關節活動度不足和肌肉及關節壓力,更有助放鬆神經系統,增加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改善不良坐姿所帶來的身體不適。另外帶氧運動和肌力訓練都不容缺少,簡單如原地踏步、跳繩、上樓梯、立定跳高或掌上壓都可以有相得益彰的效果。 如果你這刻是坐著看電腦、打機、看電視、平板或手機,不如立即起身原地跑跑踏踏也好,拉拉手腳也好,甚至試試現在網上流行的運動家中挑戰,以不同種類的運動在家中有限的地方,做出一些挑戰動作,再放上社交平台分享,這樣既可動動身體,又可以在現在的困境苦中作樂,大家注意運動不是靈丹妙藥 ,久坐才是真正的「毒藥」。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在運動時 仍需注意感染風險

香港對抗新型冠狀病毒長達多月,已去到水深火熱的地步,由當初恐慌性地四出搶購口罩和消毒用品,到杯弓蛇影地搶米、搶紙巾,而且在家千日的感覺更是令人發瘋,彷彿天下間的食譜也已經被烹調得滾瓜爛熟時,很多家長都按耐不住在週末要帶小朋友四出尋找戶外活動,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緩和一下繃緊的情緒,兼且多運動才能保持強健的體魄去增加免疫力,所以頓時間平時在商場內的人流移師到各大的郊野公園和離島,把每條通往山上的山徑與馬路都擠得水洩不通,山頂上的梯級、山路和公共洗手間都出現百年難得一見的人鏈,而廣大市民到達郊野公園時亦將戒心放下,把平時帶得密不透風的口罩亦都緩緩除下,使在空曠的郊野公園,亦變成高風險傳播病毒的地方,情況的確令人擔憂。 一個足球場 八項全能 其實出現這情況市民確實是無可奈何,由於本港政府在抗疫期間決定關閉所有轄下的運動與康樂設施,回想起來比SARS期間更要嚴謹,但令市民做運動維持抵抗力的選擇亦大大減少,山上有人車爭路,而市區公園內卻發現另一「奇景」,在一個七人的足球場竟發現有八種不同的運動同時進行,有:足球、籃球、小型網球、羽毛球、滑板車、單車、滾軸溜冰和跑步,人車爭路,相隔之近可謂險象環生。 直至三月初香港康文署終於決定在特別措施底下重新開放部分戶外運動設施,例如網球場、草地滾球場、緩跑徑等,其後更重開室內運動場等設施,所謂特別措是指在同一個球場內只限四位運動員,而更衣室及淋浴設施仍會暫時關閉,以減少人群聚集病毒傳播的風險,但最終亦難逃因運動群組而受到感染厄運,一行四人的國際學校教師早前確診,四人曾經打網球而其間無戴口罩,結果相繼染疫。 運動時應否戴口罩? 疫情爆發進入第二波,香港政府亦都隨即全部重新關閉所有康樂運動設施,令到很多家長人心惶惶,本以為讓子女多做運動維持免疫力去對抗疫情,可惜事與願違,連運動群組亦受感染,隨即考慮到應否繼續帶子女外出做運動或要做運動時應否帶口罩呢?相信很多家長都已做足「功課」,看過運動專家的意見,運動時要看運動的強度來決定應戴口罩與否,在一般戶外郊區走走當然佩戴口罩是安全上策,但當山徑達到一定難度時,或一些運動需要急速跑動,人體的攝氧量會較平時高出十倍或更多,口罩會阻礙正常呼吸和換氣量,可能會有攝氧不足的風險,所以家長帶子女做運動之餘,亦要衡量不同運動的風險,在感染的高峰期避免做一些較多身體接觸的高風險運動,以下是一些不同運動的風險評估: 低風險:遠足、跑步、划艇、踏單車、跳繩 中風險:網球、乒乓球、羽毛球 高風險:足球、籃球、欖球 而一般帶小朋友到公園耍樂的家長亦要評估人流風險,適當時候配戴口罩和使用消毒用品,確保整潔,以策安全。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象形運動教學給「現代文盲」闖出一片天

今天我像熱煱上的螞蟻般教導我的學生比賽計分,教得我面紅耳熱的不是一位初試比賽的學生,而是一位已擁有一個冠軍寶座的球員,為何連冠軍都拿得下的小朋友不懂如何在比賽中計分呢?可能大家都覺得匪夷所思,皆因他是一位被稱呼為有「讀寫障礙」的兒童。 一天跟他爸爸商討在學習上的來龍去脈,漸漸發覺他在學業上也有同樣的問題,對所有溫習過的內容都水過鴨背,一般正常小朋友可以讀到簡單的文章,他就看著無言以對好像文盲一樣,每逢考試測驗都會倍感氣餒,無論他如何努力去認字,亦徒勞無功,長期處於失敗感覺中磨滅意志。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在校老師都有同樣的感覺,更發現他是一位「象形人」,對圖像記憶很強,但文字就一竅不通,在種種的蛛絲馬跡底下於是他父母便決定找專家做測試評估,初步診斷患有「讀寫障礙」。 看著那位小朋友由一年級的天真爛漫,懷著興奮無比的心情加入網球校隊,由差點面臨被踢出局的邊緣,到奪冠的道路,建立了無限自信,但“讀障”卻讓他打回谷底,不止在學業上跟不上進度,連在自己最喜愛的網球比賽上計分也有困難。 象形教學 事半功倍 在埋怨、失望、沮喪和氣餒的養份下成長,之前建立的自信亦逐漸逐漸磨滅,但黑夜盡頭總有曙光,最近他爸爸研究了一個用象形教學方法,來讓他更易吸收所需的資訊,就是象形教學,如網球戰術教學為例,使用一個實質圖像的網球戰術版,將所有複雜的策略,透過戰術版繪畫出來,效果勝過千言萬語; 或者一些複雜的技巧動作,用示範來代替語言,也能事半功倍,而圖像與動作加起來運用會有相得益彰的效果。 請不要放棄讀障兒童 讓他們展翅高飛 網球訓練在經過一輪調教後,其實發覺他學習得很有效率,也很聰明,只是一直以來找不到一個更好的方法去讓他去學習事情,因為很多讀障的兒童資質並不差,只要找到合適的舞台他們的專注力和表現有可能比常人更優勝,只可是教他的人欠缺一點耐性,言而他們卻欠一個方法,只要方法一到,學習便水到渠成,或許將來生活有所歷練後,讀障問題也可以找到靈丹妙藥,雖然他們在學習常常遇到障礙,被視為不受歡迎的小朋友,但如果跨過障礙他們的一片天可能比一般人更廣闊,請不要放棄,還他們一片天讓他們振翅高飛。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