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民房四寶:生活就是教育
假如,我們仍然相信教育,仍然相信教育是要建立下一代人的生命,那麼,我們就不能輕看每天為孩子所做的事,究竟,我們每天在忙,所要建立的是怎樣的生命?而更重要的是,孩子從我們身上除了看見忙碌,能否看見他們所羨慕的生命榜樣?生活,不應只有忙碌,當過濾了忙碌,剩下的才是生活的內容,才是生命最重要的部分,才是要傳承的價值。 這夜,下班後沒有立即回家,和老師一起帶十多名小學生到他們不會陌生的銅鑼灣。從五光十色的商場、繁華喧嚷的大街,走進幽暗的維園。這一個時分、這一邊的銅鑼灣,對孩子來說,是陌生的。 在噴水池旁邊待了一會兒,為着原本興奮的心情降溫,在昏暗的燈光下,看着水柱無力地在空中被冷風吹散,聽着水柱散落池面的聲音,開始感到這裏的靜、感到這夜的寒,可以去感受別人的生命。 打開眼睛 打開心靈 大多數的孩子對於「露宿者」的印象都是來自二手資料,貧窮、骯髒、無業、後巷、低學歷、逃避目光等的聯想,是別人給他們所塑造的形象。可是,告訴他們的人,自己也不曾有過蹲下來跟無家者傾談的時間,說得再精彩,都不會給自己帶來感動,何况是別人呢?愛與憐憫,需要的不是學歷,而是真實的經歷,只有讓孩子真實地走進人群,打開眼睛、打開耳朵、打開心靈,才可以生出對別人的關愛與憐憫。 探訪無家者 聽不同的人生故事 孩子都沒有想像過,這天他們探訪的無家者,有能操地道流利英語、標準普通話的,有在社區中心當舞蹈老師的,有曾經在各大小報館當前線記者的……留在這裏的每一個,都有着他們不同的人生故事。每一個都不一樣,卻都比任何人都孤獨。這一夜,因着孩子的到訪,他們臉上都滿有歡笑,然而,真實的他們又如何呢? 「你從何時開始留在這裏?」我問。 「從剩下自己的那天開始……」他道。後來才知道,他於短短幾個月內,痛失了所有家人。 維園,鬧市中沒有人看見的一角,把一群無家的人原本互不相干的生命圈在一起,留在這裏,沒有誰比誰容易,同學都清楚知道,他們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一份真實的同在。這一夜,孩子的同在,不單為落在艱難的人帶來安慰、帶來力量,也讓孩子看見生活的意義、生命的價值。 生活就是教育,每天生活的內容都在塑造孩子的生命,作為父母、作為教師,要思考的是如何在生活中跟他們一起尋找生活的意義,使他們看見別人的需要、看見自己的價值。亦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成為一個認識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孩子。沒有比建立生命更重要的事,為了孩子,再忙,也都值得。 文:歐偉民 作者簡介:救恩學校(小學部)校長。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2女1子。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1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