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瑞典人﹕金魚對話錄

接小一細女放學,開車後如常問她:「今天最開心做了什麼呀?」她通常都答:「整天都開心,上學日日都開心的啊!」這天有點不一樣,標準答案已在唇邊,忽然她靈光一閃,記起今天的驚喜:「媽媽我們今天走上了朗明山頂,水塔那兒,原來那兒曾掘出過北極熊的骨頭!北極熊啊媽媽!是好久好久好久非常久以前,朗明山全部是冰海,我不記得是許多久以前,Mia說了我不記得,好像是100萬年前,抑或是好多好多千千年前……」細女描述得興奮又緊張,我當然醒目接戲:「嘩好勁呀!北極熊骨頭!」 「下面的公園,原來是什麼什麼……」如果要按邏輯推理或者前文後理,分析出7歲腦細胞正在處理什麼什麼,根本就如在愛因斯坦面前猜度他的心思一樣高難度。 幸運地我是她阿媽,跟天下所有阿媽一樣,練就成孫悟空縮骨神功,隨時變身做孩子肚裏面那條蟲…… 化身偵探 孫悟空 與女兒傾偈 福爾摩斯阿媽一邊目不轉睛看着前方馬路狀况,右邊耳朵撐開天線聽真主角字裏行間的線索:「下面的……Keillers公園?」「對對,Keillers公園,原來是叫什麼……好像是……John……又好像不是……」面對小學雞金魚腦袋模式,再神通的偵探也會抓爆頭,唯有緊握棘手「K屎」堆中幾乎隱形的紅線試探之:「John……不是瑞典人喎?」「對對對,不是瑞典人,Mia說Keillers公園個名原來是個人!」拋磚阿媽僥倖引來細女的記憶:「為何是人名來的?」「公園是他的,他買的。」「原來如此!你不講我真是不知,謝謝你!你上學真好玩啊,又學到許多東西,可否帶埋我呀?」 話說一年級細女今天的瑞典文課是行山,兩個老師加兩個助教,連同25個七八歲的孩子,走出校園到對面大公園,浩浩蕩蕩行到上山坡頂的古老水塔。 Mia老師現場向孩子們講歷史,實地讓他們體驗時間和地理的奧秘。原來那是本市哥德堡第一個建成的儲水塔,時維1881年,孩子們伸手觸摸水塔,聽着北極熊和萬年前冰海的故事,一定覺得很神奇。對於細女而言,這個寓學習語言加歷史於體育的課外活動實屬大成功。成功在於她跟全班同學仔女全程投入,兼事後能用自己的話興奮分享,縱然7歲金魚腦袋只能載下個大概,但媽媽聽得開心,深深知道她今天學到好多新事物。 至於公園主人為何買公園的古仔,下次再查啦,阿媽餵完金魚好累了……  

詳細內容

半個瑞典人:一家五口的旅遊需要

度過了三周的探親與愉快假期,我們從泰國的攝氏34度氣溫降落到香港的20度,再回歸北國的零下溫度。大小身體隨時差慢慢調校,起初幾天下午五時半已睏極去睡,因為已經是香港午夜時分了。 「旅行好玩,但回家更好!」一回到瑞典,三個女兒異口同聲道。新學期在新年第二周展開,兩個大女兒明顯掛念好朋友們,早上才下機,同一天下午便趕回學校。 有秩序的作息是孩子生活的框架,心理的依傍,尤其對上小一的小女兒來說,重回學校等於可以天天和同學玩,不亦樂乎。 我特意支多了幾天假期,讓自己一個人好好休息才重回工作崗位。明明在亞洲玩足三星期,事後還要休息?真相是:極需要!因為我累到無倫。須知一家人出門雜務何其多,單是去機場這環節已潛藏大小壓力。猶幸小女兒已脫離孭帶尿片奶樽幼兒推車等附件,不過「七歲女置身異國」這事實也足夠讓她娘親無時無刻啟動警戒模式。 一家人去旅行食玩瞓,事前的計劃打點要幾多有幾多。 到終於身在現場,五個人五個年紀五種身體機能加埋十幾種心情幾十樣喜惡,連同人煙有幾稠密,語言有幾障礙等環境因素,組合起來比曼谷唐人街的小巷市集陣容更鼎盛!畫面包括:有人夜機不能睡,看電影時有另外兩人在大暈飛機浪欲嘔難嘔,有人享受火熱艷陽下乾曬時有人肚餓又嫌悶,有人興致勃勃想參觀大廟時有人只想遠離貼身人潮,有人想買咖啡時有人想去廁所,有人想買衫時有人需要睇醫生…… 「你快樂不等於我快樂」 真到不能再真的真相是:「你的快樂不等於我的快樂」,如果是一班朋友同遊,起碼可以開心見誠分道揚鑣一下無壞;但如果是阿媽牽着阿爸拖着三粒女在異國,想時刻盡興又想皆大歡喜的話,我老老實實話你知:係無可能的! 於是丈夫帶女兒一號和三號去遊船河時,我就和女兒二號去行街買衫。我陪細女暢泳游到太陽落山,丈夫就和二女去健身。大女想靜靜地埋首畫畫,就順道看守熟睡中的妹妹,讓媽媽爸爸並肩上spa。如是者,未必次次人皆盡歡,但肯定每回都有人心滿意足,做到想做的事。 一家人旅行的另一大挑戰,是連環不停相對共處。 平日你返學我返工好地地,一旦日日齊齊去街食足五餐,對於所有為人老婆為人阿媽來說,就算未成精神負擔也會有疲勞轟炸之效。於是在熱鬧鬧的亞洲「休息」完三周,回來靜英英的瑞典,我才真真正正休息,躺在梳化上一動不動,腦裏不停在盤算着下次旅程……  

詳細內容

半個瑞典人:新年快樂

  問七歲細女有何新年願望,她眼仔睩睩說﹕「我不知道啊。」二女兒和大女兒回應也一樣,想了一會也答我:「不知道啊!」 瑞典籍丈夫給我這個原產香港人耳濡目染多年,曉得扮精靈說新年願望是「Fortune!You?」 我幾十歲人即時接招用廣東話笑說:「88888!」 在瑞典長大上學的三個女兒,沒有承傳媽媽的港人本色。多年來所有北國大時大節包括復活節、仲夏節、聖誕和新年,瑞典人一律互祝一句萬用百搭「乜乜節快樂!」香港人的農曆新年連環祝福語何其浩瀚、何其一網打盡,女兒不明白「為什麼要祝人家發財?為何要學業猛進?」這些祝福語都承載了對生活期望與人生的希冀,想深一層,新年流流也未免太沉重了。 三個女兒快樂的定義 對新一年的原動力,繼續聚焦在原本已經年中無休開盡馬力的功課補習考試無止境的賽道上,「祝你學業進步」到底聽在幾歲人仔、以至十幾歲少艾耳中,會否開動到祝福的原意,達到鼓舞的真成效?抑或如順口溜的風從耳邊滑翔開去? 快樂的定義,問心,當中仍然有大比數能夠由我們自己定義。十八歲以下學童的快樂,講真,也的確可以絕對由我們這輩較成熟有學識有經驗的父母們替他們釐定。 對於我們家的小學一年級細女而言,2019年1月1日的快樂是: 1. 連續三天在泰國的溫暖海洋和泳池中暢泳N次。 2. 早餐飲足三杯朱古力,下午茶再飲多杯兼吃多件朱古力蛋糕。 3. 媽媽爸爸與兩個姊姊時刻在身邊。 就讀等同香港中一的二家姐和中四的大家姐呢?據媽媽的觀察,近期她們的快樂之源是: 1. 完成整個秋季學期的功課和測驗後鬆大口氣,終於可以盡玩盡瞓(跟香港學校的學習規模與頻率是蚊同牛的比例)。 2. 跟小妹妹上述第三點相同。 前幾天在曼谷某商場的「大食層」,聽到後面有廣東話媽媽指導小小女兒:「咪亂郁呀!咪亂掂啲嘢呀!」我暗裏大吃一驚,沒有回頭怒睥那張吐出熟悉語言嘴臉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十分鐘前才對細女說完同樣的話!或許我選用了「唔好」而非「咪」,自覺語氣也稍弱,但我肯定人家跟我家兩個小豆丁女孩收到的都是一股納悶。 你的快樂不等於我的快樂 太陽底下無新事,我們這個瑞典家庭在北國渴太陽,所以計劃來泰國吸收維他命D。香港家庭放假抖氣,所以揀曼谷吃喝遊。 於為人母來說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就是宇宙定律,卻常常忘了「你的快樂其實不等於我的快樂」。 大除夕當日午後,泰國度假村沙灘上有六個工人正在熾熱太陽下攀高攀低,把一個「NEW YEAR 2019」的巨大裝飾紮穩在高高的鐵架上。大伙兒正在費力為子夜慶祝活動做準備。 的確,快樂需要同心合力建築的。家裏每個人也要支撐方能平衡。那晚群眾歡呼倒數321,火炬把「新年2019」一排大字頃刻燃亮,再於火速中隨黑夜灰飛煙滅消散去。眼前快樂頃刻消失了,唯有共同經歷的快樂會長存各人心中。媽媽們包括我自己,就請放過孩子吧。  

詳細內容

半個瑞典人:小學雞出走驚魂

前天接一年級的小女兒放學,開車後我通常都問:「今天上學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呀?」她的答案每次都不同:「我跟愛麗絲玩了整天;課外堂做了泥公仔一個開心的、一個傷心的;我們今天在後山坡上課,一齊找大自然中的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和四條邊的喚作什麼什麼的;愛麗絲她從來都不用上廁所的;媽媽我們幾時去食蛋糕呀?我好久沒有吃朱古力蛋糕了;彭妮拉(班主任)說惡版彭妮拉一見到有人寫錯字會即刻出手擦掉,今天艾娜一共被她擦了四次啊……」七歲女孩的學校生活報告七情上面,幾乎句句都以感嘆號作結。出現頻率最高的結論是:「上學天天都好好玩啊媽媽!」半個瑞典人的童年很快樂這個事實,倍令媽媽感到安慰。 然而這天的報告截然不同,起初她如常靜默三秒,眼仔睩睩地在新鮮幼嫩的七歲腦袋回帶中,忽然睜大眼說:「媽媽你知今天發生了什麼事?四個學生失蹤了!」駕駛技術麻麻的媽媽平素不敢怠慢,有時未及聽清楚是日學校生活報告,也唯唯諾諾發出呀啊係等單字回應。今天耳膜一被「失蹤」大剌剌兩個字刺激,腦裏即時湧起綁架的驚慄畫面:「吓!」現場目擊證人一臉緊張地陳述事件經過:「有警察來,好多警察,有四架警車,還有直升機,警察在XXX麥當勞找到他們,麥當勞呀!」聽到頑皮小學雞已經火速安全回巢,我舒了一口氣:「咁遠他們搭電車定行路?」「我不知道。」「但為何你知道那麽多的?」「好多孩子圍着問警察,警察說的,我站在後面聽到。」我想:四年級也有十歲,頑皮孩子玩出火,理應受到教訓了。 小息離校買糖 驚動直升機出更 小女兒回到家,急不及待向姊姊報道新聞。但原來我在開車時聽錯,失蹤案件主角並非四年級學生,「逃犯」是四個上小學零年級,才不過六歲的真正小學雞!小女兒又在腦袋打撈到新聞片段:「還有媽媽們站着在哭,四個媽媽。」一聽到案發現場還有四個媽媽站着哭的淒慘場面,我也心碎了,告訴小女兒:「如果你學校打電話畀我,話你失咗蹤,我都會好驚即刻喊!你千祈一定應承我千萬別自己走咗去!有愛麗絲引你也絕不能!」「不,我知道的啊媽媽!」小女兒摟着我說。謝天謝地,四個孩子都手腳齊全回到媽媽懷抱裏了! 其實百年校園室外面積很大,旁邊是連接山坡的大公園。如許多瑞典小學校園一樣,基本上沒有建安全圍欄之類,小息時就靠老師和教學助理們輪更看守。五、六年級的學生准過馬路去附近民居小商店買零食,低年班的只准留在校園指定範圍內。 我們三個女兒都在這家老校園開展小學階段,多年來從未有學生出走過。 翌日我問小女兒班上的教學助理。四個小學雞從有真圍欄的幼稚園升級到小學預備班才三個月,體會到自由真滋味,有人口袋裏有零錢,提議去買糖,居然好大想頭,趁小息出走,四個小鬼浩浩蕩蕩行去大人散步都要二十分鐘才到的商場區。大人在校園找了半小時不果報警,警隊視為頂級嚴重事故,第一時間派出四架警車加直升機搜尋,很快在商場區兩處地點找回孩子。原來膽大小鬼三男一女更分頭行事,兩個去了超市,另外兩個在快餐店。教學助理不清楚是否有店員報警,我就說成件事最令人滴汗之處是四粒豆丁散步期間居然無大人覺得奇怪,日光日白上學時段居然無途人上前問究竟!他也瞪大眼睛不住點頭。我希望只是我們聽到的資料不齊全,校長在事發後下午向所有家長發出電郵簡報,教學助理說他們會在課堂上跟孩子談論這事。 那天校門外停泊的私家車比平日多,明顯心裏有點不安的父母不止我一個。  

詳細內容

半個瑞典人﹕The making of a woman

身為媽媽的你,還記得自己的少女年代嗎?既無拘無束又憂患無窮,既天真爛漫又成熟老積,唔大唔細,尷尷尬尬,集可愛可怕兼可惡於一身。現在細想,人生最奇怪的階段同屬一個女子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the making of a woman,今朝照鏡之時你可曾記得當初? 「愈夜愈精神」乃少女必經階段 我們家三個女兒中,有兩個正值少女階段。平日表現的性格行為特徵都讓我熟口熟面,包括愈夜愈精神、阿媽問七句才答兩句、無無聊聊好嘈地癲狂笑一大餐等等,根本就是我自己少女年代的行為特徵。奇怪的是我明明記得自己娘親當年晚晚催我早些瞓,到如今我晚晚催女兒早些瞓,原來統統都屬「嘥氣」。 「愈夜愈精神」根本就是天下廣大少女少年的must have item兼to do list,人生必經階段也,正如朱古力雪糕最好食一樣,別同女人拗。 於是我慳番啖氣,改變策略,想為實驗而實驗。我決定不再催女兒早些瞓,亦順便不催她們起身。這個順便別有用心,以退為進,背後動機與期望重大:阿媽順你意任你夜瞓,阿女你便要自己承受結果。結果是:阿媽收聲之後,等於朝早起身叫返學的人肉鬧鐘罷工,只剩下沒靈魂沒中氣的鬧鐘在低低弱弱地發悶聲。兩位妙齡少女頓然失卻了每天叫起身的人肉鬧鐘,一次又一次地錯失了早餐、巴士、電車、以至早上的第一堂課…… 事情比我猜度的發展得快,某朝寧靜早晨,屋內隱約傳來悠揚日本劇集鋼琴主題曲,奇哉!我明明沒播playlist……如秋天小鼠嗅芝士,我終於找到音樂源自妙齡大少女書桌上的手機鈴聲,大女已經醒來了,奇景也。「早晨!做乜揀首歌當鬧鐘?」她邊捽眼邊伸懶腰答阿媽:「早晨,這首是我的fav呀……聽着自己鍾意的歌起身容易好多呀。」嘩,高招!阿媽驚訝卻扮平常:「又幾好聽喎。」「鬧鐘響聲我不喜歡,所以起不了身。」彷彿又有其道理,妙齡大少女也來學阿媽改變策略,朝着進取方向卻比娘親高明得多。 三個時代的三個女子 我記起自己的少女上學年代,媽媽也是選擇收聲催我起身,改用電台早晨時事清談節目呼叫我。每朝我也半沮喪地爬落牀,先把收音機轉台才入洗手間,因為少女的我最怕電台時事清談節目。 我娘親,我自己,我女兒,三個年代三個女子選用三種方式喚起牀,或許這只不過說明了天變地變,人的賴牀本性一直沒變。回望過去、望真現在、展望將來,我的女兒將會如何催我的孫女起牀呢?三個時代三個情節也許根本就在平行宇宙中同時進行中!三代女人根本就是同一個女人!愈想愈好奇兼眼瞓了……

詳細內容

半個瑞典人:瑞典父母有薪假期

瑞典學校以春秋兩學期分隔,現值秋季學期是由八月中至聖誕前夕。整整四個月的學習期中,有兩天是「老師進修日」,學童放假,若小學家長沒法子請假照顧小朋友,通常會讓孩子回校上課餘活動,家有幼兒的,就貴客自理。瑞典父母享有共480天「有薪照顧子女」福利,假期就是供大家在這些特殊情况下使用,所獲發的工資通常是正常的80%,有良心的大機構或會發放津貼。但這叫人艷羨的福利必須在孩子年滿八歲之前用畢,不運用的話就自動消失。 另外,十月最後一周會有一個秋季假期,大女兒讀高中沒放假的份兒,兩個小學女兒則會放假在家中,我也順理成章申請休假看顧她們。「有薪照顧子女」福利是瑞典公民權利,原則是員工申請,老闆不能阻止。 「有薪照顧子女」是公民權利 制度設計的連帶關係很微妙的。 每逢有這類學校假期,許多人都需要或選擇休假照顧孩子,於是工作職責暫時停頓。商業公司的運作較靈活,不少人會把電腦帶回家繼續工作;然而不少職場崗位不能缺人,如何對策?例如我上班的幼稚園沒有秋季假期,整周照常開放,家有姊姊哥哥的小豆丁通常會一同放假,跟媽媽或者爸爸在家玩耍甚至出外旅行。我作為受僱老師,自己也需要放假照顧我家孩子,缺席的一周就要約定替工來。時薪替工受僱市政府,但幼稚園的世界裏九成九工作者都是女性,家有孩子的替工在秋季假期不能上班,於是只剩下沒子女者能有空。 整個經濟上的流程是這樣的:我工作交稅給瑞典政府,政府給我「有薪照顧子女」福利,休假日子我掙少兩成薪金,政府需要同時給替代我的員工發放正常時薪(比全職員工較低),而我和替工姑勿論有否上班,收到的薪金一樣自動扣稅。錢來錢往,左手來右手出,成就複雜的福利制度。 與孩子共度寶貴時間 但我又寧願這樣。有孩子的你一定明白,最寶貴的是時間,跟孩子共處的時間其實不多。我們家兩個大女兒已是少女,願意跟媽媽爸爸一起去街的次數愈來愈少,也無謂逼,自己也經歷過「朋友比家人重要」的階段。相比香港一般中產家庭,瑞典家庭的平均入息低很多,享用到的實際福利數額未必及你每月可動用的娛樂使費。 這樣說吧:你有錢但無空閒時間跟子女相處,我們有運用時間的選擇權利但不及你有錢。 然而天下父母心一樣,都是想孩子快樂健康地成長,你們去樂園,我們去散步拾秋天落葉,也是滿載溫馨開心的!  

詳細內容

半個瑞典人:彈性上幼稚園時間

瑞典孩子通常約一歲半入幼稚園,直到五至六歲升級小學預備班。數數手指,由一歲半玩到六歲,這四年半的幼稚園生活,築起豆丁們的童年,其實好重要。 父母替孩子挑選幼稚園的首要考慮是地點。最理想是在家居附近,方便爸爸媽媽每天上下班前後接送最實際。因為瑞典家庭模式都是自己顧自己,沒有家傭姐姐,也未必家家有祖父母一輩幫忙帶孩子。 順序填寫區內心儀的幾家幼稚園,市政府保證四個月內可獲派位…… 大部分幼稚園均屬市政府管轄,每個住宅區域通常都設有幾家幼稚園。父母有興趣的話,可自行聯絡幼稚園安排參觀,帶同孩子去視察環境,看看豆丁的反應才決定報名。報名程序是經地區民政事務處遞交表格,順序填寫區內心儀的幾家幼稚園,市政府保證四個月內可獲派位。如果第一志願沒學位,被派第二志願,也容許先在第二家開始,待第一家有空位時轉校。 幼稚園的開放時間是朝六晚六,從事工業界、護理行業和政府勞動服務的瑞典父母很多,需要在晨早七時上班前便帶孩子上幼稚園,三時下班後前來接回。一般商業公司的辦公時間是朝八至晚四,孩子來幼稚園吃早餐,四時半回家。爸媽輪班工作的孩子,則朝九至晚五或六在幼稚園度過。 設夜間幼稚園 配合夜更父母 夜間工作的父母,就需要夜間幼稚園協助照顧孩子,下午五時半後到達學校,跟老師一起吃晚餐,黃昏看書、看兒童節目或者靜玩片刻,之後大伙兒睡覺,早上七時前起牀吃早餐。有些孩子等待父母來接回家,有些乘學校安排的的士。正因為瑞典父母的工作時間表大有不同,每個家庭孩子上幼稚園的時間表都不一樣,學校的首要任務是提供照料,讓媽媽爸爸們安心上班。 對於有些小豆丁來說,幼稚園彷彿是第二個家。 要爸媽感到安心,放手讓孩子跟老師過幼稚園生活,同時讓兩歲未夠的小孩子有安全感,瑞典幼稚園有一套特別的入學法:為時兩星期的入學階段,父母其中一方需要付出時間,可能要事先計劃好,向公司請假。 兩周適應期 爸媽也要返學 頭一個星期是認識新環境,每天由爸爸媽媽兩人或者其中一個陪伴,讓孩子逐漸投入幼稚園的群體生活。 頭一個星期是認識新環境,每天由爸爸媽媽兩人或者其中一個陪伴,上午來幼稚園玩一個半小時。第二周每天時間增添到五小時,連同吃午餐和下午小睡,讓孩子逐漸投入幼稚園的群體生活。視乎孩子的反應,爸爸媽媽會在這星期內逐漸「淡出」。最重要的是每次離去前記緊跟孩子安心地說:「拜拜!我去上班了,稍後會回來接你!」 豆丁見媽媽爸爸要走都一定會哭,看着心肝寶貝哭斷腸,要用溫柔鎮靜的語氣告訴孩子「我會回來的」,並快步轉身離開,最大考驗者其實是父母們。我見過不少媽媽牽着孩子小手不願放,並差點沒掉眼淚,作為老師的我們此刻就要當醜人,抱着哭啼孩子向媽媽說拜拜,兼出動法寶分散其注意力以安撫豆丁。 據經驗所得,悲壯場面通常約一星期後便漸漸減退。其間每一天,老師和新丁孩子們緊密在一起,一齊吃飯玩耍睡覺,建立信任和親切關係,小孩子都會明白「幼稚園也是好玩的地方,也有愛護我的大人」。最重要的是:「爸爸媽媽沒有把我丟下來,他們每天都一定會來接我回家的!」

詳細內容

半個瑞典人:瑞典返學不讀書!

瑞典學校新學期八月中旬開始了,我負責的幼稚園班將有三個新加入的小朋友。瑞典小豆丁平均兩歲開始入幼稚園,近年的趨勢是年紀愈來愈小,由於三十歲以下較年輕一代的父母們,大都想及早回歸職場,便把剛滿一歲的孩子送入幼稚園。這兩年間,我在幼稚園遇過多個還未學好步行的幼兒,有一個更只懂得「蟹式爬行」。或許是巧合,這些孩子都來自亞洲家庭,只有一個是瑞典與日本裔混血兒。而一般原籍瑞典家庭的孩子,多數都在兩歲或之前加入幼稚園。 玩食瞓背後有學問 我特意避開不寫成「入讀」幼稚園,因為瑞典幼稚園孩子是毋須讀書的,上學主要活動是玩耍食飯和睡覺。學習的形式融入幼稚園生活中,瑞典教育局每年都更新教學指引,再由每個省份政府自行規劃主力範圍。我身在的哥德堡城,根據市政府決定,全市轄下的幼稚園除了提供完善安全健康的照顧外,首要的教育任務是推動孩子的語言發展,教育系統和方式須符合永續發展的原則。 既然無書要讀,這麼宏大的目標如何在幾年幼稚園生涯中實踐呢?原來一至五、六歲的瑞典快樂幼兒,就是天天從遊戲中實驗兼學習語言,學習的環境和形式沒有固定。作為老師的我們,沒有課程大綱要跟足,沒有測驗考試補習要鋪排,「學習的形式融入幼稚園生活中」的真實執行方法,就是用時間跟孩子玩! 不能低估這個「玩」字之重要啊!要玩得暢快,來自雙方的互動,互動講求投入與信任,信任的建立需要時間。 跟孩子玩的時候,老師用齊眼耳,觀察孩子看雀仔看巴士的心情、表情和BB話語;動用手腳口鼻一齊焗泥沙蛋糕、聞樹葉和畫石仔;時機一到,大人細路齊齊開始數路過的紅色汽車、把棕色綠葉拼湊成大大三角形、開泥沙生日會招待同學仔……如是者,一場又一場的語言溝通,以至社交練習,以及數字、顏色、形狀等數學概念,便在大自然環境中渾然天成了。 同志 穆斯林 童書無避忌 要贏得一歲人仔的信任,讓他們隨時隨地向你自然自由流露真我,你說有幾難? 瑞典幼稚園自然也不會缺乏書本,那些都是故事書、圖畫書,包括瑞典和安徒生經典童話,講述有孩子有兩個爸爸、有孩子不吃豬肉(穆斯林家庭),都是跟你我擁有一樣平等家庭的現代童話。讀故事書時,一歲半阿仔可能會加嘴:「我都有兩個媽媽!」這時候孩子們會化身為多重奏:「我都有兩個姐姐!」 「我都有一隻狗,叫做阿當!」此起彼落的演講會忽然開場,抓緊發言的興趣,引導更進一步的溝通和聯想,不用即時糾正講錯字發錯音,就是瑞典幼稚園老師的任務。 要贏得一歲人仔的信任,讓他們隨時隨地向你自然自由流露真我,你說有幾難?大部分瑞典孩子首兩年都在家跟媽媽爸爸貼身生活,從熟悉的家跳進完全陌生的幼稚園環境,對所有有關人士都是大挑戰。開學初期幾周不但是孩子跟老師相互認識的階段,更是父母要學懂放心放手的關口。瑞典幼稚園入學有一套特別的做法,下期同你分享!

詳細內容

半個瑞典人:少女過夜生日會

去年秋天,12歲的二女兒問:「媽媽,我可否星期六去納奧美家裏過夜?」 「吓?」我其實聽得清清楚楚,只是未能正常反應。 「她生日打算邀請幾個要好的同學回家慶祝,然後一齊睡過夜。」女兒說。 「慶祝完可以返屋企呀,大家迫在一起睡好玩麼?明明只是隔一條街的鄰居……」媽媽心理上不想讓她去,卻抓不着好理據,就硬推出擺明非重點的緣由。 「我覺得會好玩呀。」 媽媽心知肚明啦,但你只得12歲,不是應該好好地在自己牀上睡足11小時的嗎?「那你們會怎樣慶祝?」 「我們打算一邊食pizza一齊看恐怖片,之後或者玩牌、聊天,諸如此類,到時再看吧。」 「哪部恐怖片呀?」又的確幾好玩,媽媽心想,我記起以前也常趁公眾假期約齊人馬去老友家中,通宵邊食邊睇戲,連續兩三晚晚如此。但我那時已經畢業在上班,而你只得12歲人仔! 「阿麗莎說有一套有個洋娃娃的。」 「我知是哪齣!不如看《鬼驅人》吖!好驚呀!」一講到電影,我連原來的主旨也忘掉了,彷彿比女兒更投入那個還未發生的過夜生日聚會。 「那我是否可以去過夜?」二女兒已習慣媽媽的跳躍說話風格,而醒目的她毋忘初衷。 「OK……那第二天幾點回來?你打算送什麼生日禮物給納奧美?」 「吃完早餐就會散。她喜歡頸鏈,我或者會用我們香港東西拆開再拼成一條,再看吧。」三個女兒從小都是自己動手做小禮物送給壽星同學仔,有時挑香港帶回來而瑞典沒有的公仔筆和得意文具等。 「那你記得帶防敏感枕頭套!」阿媽真煩。 過夜文化 顯現瑞典香港差異 話說瑞典孩子有這個傳統玩意,趁周末或學校假期去同學仔的家玩耍兼過夜。即是說:主人家的父母需要擔當臨時監護人,兼提供膳食。 丈夫上小學時已開始輪流去別人的家過夜,去完同學的家,下一回輪到同學來自己的家。女兒們以前也問過多次,都被我拒絕。一來,我直覺會擔心人仔細細去別人家,女兒會睡不好吃不足,又怕她熱又怕她凍,總之是一大堆阿媽式的擔憂。二來,下一回輪到同學仔來我們家,那照顧別人孩子的額外責任,我想起都緊張,怎會容許它發生? 這正是瑞典跟香港湊仔文化的差異,丈夫覺得沒大不了,叫我不用擔心,「好過她們去夜街」,又看似有道理。我知道鄰居們的孩子更早在幼稚園階段已開始玩睡過夜,我覺得匪夷所思。我那一代香港成長的孩子,誰個家中會有空牀空位招呼一群同學仔過夜?我記得暑假時住過表妹家,學校夏令營也去過,但小學或中學同學的家,我實在從沒去過度宿。難道是因為我自己沒有經驗,小時候沒試過,就不准或不敢讓女兒做?背後的緣由可會是不明不白的恐懼?為何瑞典父母可以這般輕鬆坦然? 避得一時不避得一世,二女兒好聽媽媽話,帶着枕頭套步行兩分鐘去納奧美家。第二天十時多回家,明顯有倦意卻精神亢奮,一輪嘴告訴媽媽:「套公仔鬼片好悶,結果我們換了另一齣,一路食薯片和芝士圈,後來又聊笑一大輪,兩點才睡得着。」我說:「你們一定好嘈!」「納奧美媽媽說應該無下次嘿嘿!」

詳細內容

半個瑞典人:低成本自製親子節目

我的三個女兒都在瑞典出生,兩個大女兒年紀只差兩載,想當年姐妹們接近兩歲才開始上幼稚園,之前也是一直跟媽媽在家。我從香港全職上班變為全職母親兼管家,沒變的是忙個不休,減少了的是連續睡足八小時的奢侈,多添了的是對孩子一切付出都有回報的肯定。 第一回大肚時,我把這些書全部看齊,發現文化差異引伸出十分有趣的對比…… 一個人在他鄉成為人母的好處是從零學起,身邊無人無物給我溫馨提示,在無包袱無壓力的環境下,自己去圖書館借回許多孕婦保健和育嬰書看,大部分是瑞典文,然後有些英文,中文的只找到一兩本內地出版的舊書,港版的則要多得香港家人和老友寄來。第一回大肚時,我把這些書全部看齊,發現文化差異引伸出十分有趣的對比。例如香港孕婦要戒口,要避免劇烈運動,估計是所有中國婦女的常識。瑞典人簡直百無禁忌,懷孕期間可以咖啡照飲雪糕照食單車照踏,而英美孕婦的習慣就比較中庸。記得定期檢查時,我問助產士姑娘,她們從容地答:「飲咖啡無大礙的,每日不要超過三杯便行。」我當時仍未養成瑞典人無啡不歡的民族習慣,只是減少了自己的港式奶茶深癮,也樂意遵從助產士的意見:「喜歡吃什麼便吃什麼。」 育嬰書也不及實戰學習 女兒出生後日日獻新猷,讀過多多育嬰書也不及實戰學習,加上幾年間的耳濡目染,心想人在瑞典就索性用瑞典式湊女法。從第一胎的雞手鴨腳至第二胎的順利放鬆,再到第三胎的熟手女工,三個順產出世的女兒跟天下所有初生BB一樣,既可愛又麻煩。我自己沒有坐月或在產後超級補身,反而幾天之後已經推BB車外出散步。 當年一人在家照顧兩個幼女,除了落街在附近散步,去公園玩玩,或者去健康院定期檢查、打針之外,我很少帶她們去市中心,因為會牽涉吃奶、吃飯、換片等多重項目。 三母女天天留在家,除了吃和睡、換片和沖涼,我就不斷自製年幼親子節目,有沒有出動道具也好,統統都是免費或超低成本,分享一下: (一)經典走唔甩親子活動:看卡通、讀故事書、填顏色、用白紙畫符、煮飯仔、玩公仔、砌積木、砌拼圖等等大路活動。為了確保豆丁走唔甩,我把畫符活動升級,將舊雜誌廣告照片裏的花草樹木、皮鞋首飾、梳化、pizza統統剪下來,和兩粒豆丁女兒玩拼貼,一邊貼一邊作古仔。 (二)坐定定藝術系列:單是穿珠鏈也有排玩,按珠仔顏色、形狀,練習數學分類和手指靈活性,玩泥膠可以做出立體怪獸家族、油完彩色石頭又可以砌橋和下棋、用大張畫紙畫自畫像……十多年後的今日,我已珍藏了幾箱女兒的墨寶,和她們一起重溫就最開心,已進入少女階段的兩個大女兒,望着自己孩提時代的美勞大作,說覺得感覺好怪,但又好好笑。 (三)室內郁郁活動:幾歲幼童坐夠之後必須走動,如果阿媽嫌外面太冷,就要出動道具,在家進行主題活動:將巨型紙皮箱鎅開扮門,就可以砌大屋、用大氈蓋過枱面,枱底下加入枕頭和小枱燈,自成溫馨看書密室。又或者拿媽媽的舊T恤、舊裙,剪出大窿窿,加配彩艷圍巾,播廣東流行歌扮開演唱會,這樣盛大場面,你猜最high的人是誰?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