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鎖孩子心:保持清醒 做情理兼備的人
叮!叮!叮!凱文手機的信息一直在響。 我問凱文:「你要不要先回覆一下呢?」 凱文嘆了一口氣,關掉信息通知,說:「不用了!我也不是很想理他。」 看他面有難色,我問:「他是……父母?朋友?怎麼了嗎?」 凱文再嘆氣,說:「是我朋友啦!早前他追求一名女孩,同時間他另外一個朋友也在追求她。後來,他告訴我,那個女孩接受了他朋友的追求。」 付出就會被選擇? 「老實說,大家公平競爭,對不對?我明白他會有失落和不開心,但他現在的反應,我覺得過火了。」 「他天天在社交平台張貼限時動態,像個怨婦一樣,不停在指鹿為馬,有時候又人身攻擊,有夠煩的!」 「還天天傳信息給我,說自己為那個女孩付出了什麼,然後不停問為什麼那個女孩不選他。」 「最煩擾的是,我也認識他的朋友,他竟然要求我,不要再跟那個朋友說話。說什麼『如果是朋友就應該支持我』之類的話,這是情緒勒索吧!」 雖然凱文皺着眉頭,可是我心裏是為他歡呼的,畢竟他在朋友這樣的情緒洪流中,還能保持清醒。 從第三者角度反思 我問:「那你對於朋友這樣的狀態,怎樣回應呢?」 凱文說:「我問我那個朋友,你做這些的意義是什麼?他就很激動地跟我說,希望讓全世界知道,那個女孩沒!眼!光!」 「後來我再問,如果那個女孩現在就跟他的朋友提分手,投入你的懷抱,是否就是你想要的結果?他支吾以對,我覺得他不知道自己想怎樣啦!」 聽到這裏,我忍不住讚賞凱文:「你這兩條問題,問得很好呢!」 當局者迷,原本負面情緒是有其作用,但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情緒背後給我們的信息提示,沒有好好梳理,檢視自己的行事動機,一直將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時間久了,這些負面情緒就會不斷發酵,人就更難客觀地看待事情了。 我告訴凱文:「與朋友互動過程中,可以表達理解和明白他的感受,先緩和他的情緒。透過提問讓朋友發現內心真正的想法和渴想,邀請他用第三者角度,客觀地重新看待這件事情和行為。」 有時孩子會有一些非理性信念,就像凱文的朋友一樣,覺得自己付出了,他喜歡的女孩子就一定要選擇他。但這非理性信念帶來了錯誤的期待,進而導致不必要的情緒反應,他覺得自己是受害者,也會因此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父母們,保持清醒十分重要,我們可以給空間讓孩子表達情緒和感受,但同時也要引導孩子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他們能夠成為情理兼備的人。 文:陳志耀 作者簡介: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7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