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途有「理」:預防低頭族駝背

脊柱後凸,俗稱「駝背」,是指胸椎向後呈圓形的狀態,頭與頸部則過度前傾(圖1a)。除了遺傳與骨質疏鬆的因素外, 不良姿勢是導致寒背,甚至結構性駝背的一個主要原因。 我們在出生時,脊椎從頭到腳幾乎都是前向成弧形的,隨着我們成長,從趴着、爬行、站立至行走等活動,使頸椎、胸椎及腰椎形成不同的彎曲弧度(圖1b)。 (明報製圖) 可是現代的生活令人多坐少動,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孩子從小就使用手機及平板電腦,年輕人每天長時間一直低頭彎腰看手機, 對正常脊椎排列的發育造成破壞,形成脊椎後凸、肩膀變圓、頭部前傾等狀態,也稱為「科技頸」;最終永久影響脊椎關節。2010年以後出生的Alpha世代,便是最受此惡習影響的一代。 預防勝於治療。特別是成長期的孩子們,要緊記: 1. 避免長時間低頭看手機,縮短看手機的時間,並將手機放至眼睛向前看的水平位置,以免頭頸前傾 2. 減少用筆記簿電腦、手機和平板電腦追看電視或影片 3. 確保工作/學習的地方有合適高度的桌椅,電腦熒幕應與眼睛處於同一水平位置。如果必須使用筆記簿電腦工作,請將電腦放於桌上而非大腿上 4. 使用合適高度及有背靠的椅子 5. 不應在牀上看書。如無法避免,則靠着牀背直坐,將書本放在枕頭上看,以減少頸椎過度前彎 6. 每天步行15至20分鐘。走路時目視前方,微微收緊下巴,不要一邊走路一邊看手機 運動2式踢走科技頸 長時間維持低頭彎腰的不良姿勢,會導致身體前面的上斜方肌和胸肌緊張而拉緊,而後面的深頸屈肌和下斜方肌、菱形肌變弱,建議做一些改善運動,例如以下兩個動作: 1. 伸展胸肌 背靠牆站立,肩膀和手肘彎曲成90度,舉起手臂手心向外,使手臂後部、前臂和雙手緊貼牆壁,保持10秒(圖2) 圖2(作者提供) 2. 強化背肌 手踭屈曲,雙臂放在身體前面,然後前臂往側張開形成「W」字(圖3),同時盡量將兩邊肩胛骨擠壓在一起,然後回到原位。重複5至10次 圖3(作者提供) 希望大家做好榜樣,和孩子們一起保持良好姿勢及經常活動的習慣,培養健康的下一代。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本文內容) 文:劉佩香(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5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做義工的意義

我小時候住在西貢鄉村,每天要步行大約10分鐘才到達村口乘車上學;途中會經小橋、石階、叢林等,每次颱風或大雨過後,上學時步行的那條小徑會變得滿目瘡痍,遍地樹葉及垃圾。 為別人設想 幫助他人 有一天放學回家時,見到媽媽在烈日當空下拿着大掃把,掃着小徑上的落葉,滿頭大汗。我好奇地問媽媽:「為什麼要掃地呀?小徑又不是我們家的!」媽媽微笑答道:「你每日都行這條路,若不小心被濕滑的樹葉跣倒像大冬瓜般便糟糕了!如果那些婆婆、伯伯跌倒,就更不堪設想。我們做事不可只為自己,亦要為別人設想,有能力便幫助他人,才是好孩子呢!」媽媽以身作則,堅持每天打掃那條小徑有18年,直至我們搬家為止。 爸爸亦是我的好榜樣;記得小時候,我經常陪爸爸去探望一些跟我們沒有血緣的老人家。我好奇的問爸爸為什麼要去探望他們,他笑咪咪地答道:「同村的兄弟移民了,留下年老的父母無人照顧,帶胖嘟嘟的你來探望老人家哄哄他們發笑,讓他們開心一下嘛!」 幫助200名長者接受肌少症測試 在2023年,我參與一個大型社區講座,指導一班老中青市民正確的健脊運動,加強大眾正確的護脊和防止腰痛的方法。而今年更有意義的活動,就是參加了聖方濟各大學的社區運動,與一衆大學講師和物理治療師義工,帶領着一群物理治療學生,幫助200名長者接受肌少症測試,之後一齊做增強肌力、建立肌肉的運動。 兒科物理治療師參與健康講座,傳授護脊知識。(作者提供) 最近,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和循道衛理觀塘社會服務處的基層家庭服務支援站合作,舉辦了一場幫助劏房學童檢查脊椎及足部健康的活動。我們結集了6名物理治療師的力量,幫助了20名小朋友,教導他們如何改善脊椎姿態和增加足部筋腱的柔軟度,再配合適當的運動,增強足弓的承托力,減少將來患上痛症的風險。 香港的家長花很多時間培育子女的各項技能,學業上補習的時間亦密密麻麻,大家普遍有否教導小朋友去幫助別人這項美德呢?簡單如坐港鐵或巴士時,你會教導小朋友讓座予有需要的人嗎? 從小就培養孩子無償的義助行為,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讓世界充滿愛和關懷!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本文內容) 文:范穎雅(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1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不良姿勢影響睡眠質素

近年來,多項研究發現,兒童的睡眠質素與時間對其整體發展至關重要。專家建議,學前兒童每日應有11至14小時的睡眠,學齡兒童則需9至11小時。高質素的睡眠不僅是指睡眠時間的長短,還包括深度睡眠的比例,這對兒童的身心健康有深遠的影響。 脊椎缺支撐 礙深度睡眠 不良的脊椎姿勢與睡眠質素有密切且複雜的關係,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兒童的骨骼系統發育快速,長時間不正確的坐姿、站姿或睡姿,都可能導致脊椎負荷過重,造成慣性不良姿勢。這些習慣不僅在白天影響脊椎健康,還會在夜間影響睡眠。兒童在睡眠時,若脊椎未能得到適當的支撐,會減低深度睡眠的時間,長期下來令姿勢變得更壞,引起惡性循環。 缺體能活動 肌肉力量不足 隨着電子產品的普及化,兒童和青少年長時間低頭使用手機及平板電腦,令頸部和脊椎長期處於非自然的彎曲狀態,增加了脊椎的負擔,久而久之導致慣性不良姿勢。加上現代的生活方式使兒童減少參與體能活動,令肌肉力量和柔軟度不足,難以維持良好的坐立姿勢。此外,不符合人體工學的桌椅及家具,無法對身體提供足夠的支撐,也會促使不良脊椎姿勢的發展。 在睡眠時,如果脊椎未能得到良好的支撐,如枕頭過高或過低,牀墊過硬或過軟,都會導致脊椎處於非自然狀態,令身體肌肉緊張,減低血液循環,引致輾轉反側,難以進入深度睡眠。除了會引起脊椎問題如脊椎側彎外,更可能導致睡眠窒息障礙,影響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長遠而言,影響兒童的發育和日間的精神狀態。 選用合適家具 定期檢查脊椎 為了打破這個惡性循環,家長應鼓勵孩子減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增加戶外體能活動,選擇符合人體工學的家具以及合適的寢具產品。此外,定期作脊椎健康檢查,參與專業的體能訓練和脊椎矯正課程,都是預防和改善脊椎姿勢、提升睡眠品質的有效措施。透過這些綜合措施,可以有效促進兒童的全面健康發展。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陳娜智(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6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童途有「理」:簡單遊戲提升執行功能

常常聽到家長訴說自己孩子「甩漏」、「書包好混亂」、「做功課做好耐」,認為是頑皮、不聽話,但背後原因,或許是孩子的執行功能出現問題。 執行功能是指策劃、調整並完成一項工作的能力,當中涉及不同技巧,如工作記憶、規劃及排定工序、時間管理、組織工作、檢討及改善、抑制反應、控制情緒、開展任務、持久專注、堅持達標、靈活變通。透過訓練這些技巧,有助學童提升執行功能,從而改善自理能力及學術表現。而體能遊戲是其中一種有趣方法,以提升學童的工作記憶力、抑制反應及持久專注力。 以下提供一些簡單的活動讓大家在家中練習: 木頭人 訓練元素:抑制反應、聆聽、視覺專注 所需物資:動作卡(原地跳、原地跑、手打圈、踎低起身等) 步驟:家長舉起動作卡,同時發出「機械人」指令,孩子便要一直模仿卡中的動作;當家長發出「木頭人」指令,孩子則立即停止活動,保持當刻姿勢不能郁動。家長可隨意轉換動作卡或增快指令速度以提升難度。(圖1) (圖1)(作者提供) 秘密任務 訓練元素:工作記憶、專注 所需物資:個位數數字卡、貼紙 步驟:首先利用貼紙在地上貼成一條直線,並將數字卡放在直線的一端。家長在直線的另一端告訴孩子一串數字(如2、5、8),然後孩子以腳跟貼腳尖的方式,沿直線前行至另一端,並用數字卡依次序排列出所聽到的數字串。家長可按兒童的能力提升任務難度,如加長數字串,或者要孩子手持盛着乒乓球的匙羹行直線。(圖2) (圖2)(作者提供) 對側手腳拍拍操 訓練元素:專注力 所需物資:軟地墊 步驟1:對側手拍腳跟(圖3) (圖3)(作者提供)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屈膝後抬,右手向後伸至背後拍左腳跟,左手伸至背後拍右腳跟,左右交替做20下。 步驟2:對側手肘拍膝蓋(圖4) (圖4)(作者提供) 雙腳與肩同寬站立,提膝90度,右手肘觸碰左膝,左手肘觸碰右膝,左右交替做20下。 做動作時,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在身體上,從而提升幼童專注。家長亦可按兒童的能力增加動作次數及速度。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陳慧雯(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1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難以安睡的「生長痛」

不少父母都經歷過孩子因雙腿痠痛,晚上輾轉反側不能入睡的情况,這可能是孩子正經歷「生長痛」(growing pains)!資料顯示高達三成3至12歲的小孩受影響。「生長痛」的主要臨牀特徵包括雙腿肌肉間歇性痠痛數月甚至數年,疼痛通常在傍晚或夜間發生,最常影響的範圍是大腿前方、膝窩、脛部及小腿;並且一定是雙腿齊痛。此外,儘管痠痛令孩子晚上不能安睡,但日間活動和走路卻不受影響,身體檢查亦找不出創傷、感染、關節發炎等異常情况。 生長痛的真正成因不明,推測是孩子作跑步、跳躍等高衝擊動作,過度使用肌肉骨骼而導致疼痛。此外,若孩子步行、運動時姿勢不良,又或肌肉和骨骼的生長不同步而引致肌肉繃緊,出現生長痛的機率亦相對較高。 跳躍跑步 致筋膜繃緊 筋膜遍佈全身,是覆蓋連結神經、血管、 內臟、頭顱及腦等重要器官的結締組織,也是身體最大的感應器官。它含豐富水分、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富有彈性,除支撐身體各部位外,亦像潤滑劑般令肌肉和關節活動流暢。 維持良好的筋膜狀態,需要均衡和多方位的活動。高速生長期間,長長了的骨骼會令筋膜繃緊;不斷重複高衝擊動作,如跳躍、跑步等,都可能引致筋膜繃緊,破壞筋膜系統平衡。晚上睡覺時身體靜止少動,筋膜繃緊情况加劇,遂產生疼痛。 紓緩方法:熱敷 按鬆筋膜 生長痛發作時可在痠痛的部位熱敷,然後用按摩球等器具按鬆繃緊的筋膜,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環;再參考附圖,用「觸發點(trigger point)療法,在孩子感到痠痛的位置,先輕力按壓觸發點,等候淺層筋膜鬆開後,才逐步按入深層筋膜,紓緩痠痛。 在孩子感到痠痛的位置,先輕力按壓觸發點,再逐步按入深層的筋膜,能有效紓緩痠痛。(明報製圖) 5招護筋膜 改善疼痛 孩子有生長痛,並不需要停止孩子所有運動,而是着重保養筋膜系統,增加筋膜彈性。 1. 維持活動度:筋膜就像是一件緊身衣,若長期繃緊,其彈性就會消失。建議每天適度伸展10分鐘,保持全身筋膜柔軟。 2. 運動前熱身:運動前先伸展和熱身,可以提高肌肉和筋膜溫度,增加靈敏度,預防拉傷、扭傷。 3. 運動後放鬆:運動後運用滾筒、筋膜按摩棒等器具幫助紓緩繃緊的筋膜,加速肌肉和筋膜復元。 4. 保持水分充足:筋膜的2/3成分為水,因此確保每日喝水量充足,維持筋膜的彈性和活力。 5. 選擇合適孩子腳形的運動鞋,改善姿勢,減少筋骨勞損。 如透過上述方法,仍無法改善孩子的疼痛,就要盡早帶孩子見物理治療師或醫生,進一步檢查。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陳梅筠(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6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改善姿勢 保護脊椎

過往一般認為頸椎病是成年人或長者才有,但很多數據顯示頸椎問題日趨年輕化。頸椎是脊椎中最脆弱並靈活度高、穩定度差的關節,這令頸椎的正常弧度容易產生變化。久坐及頻繁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容易引起腰背痛,而青少年的快速生長期及不良姿勢,更是他們腰背痛的主要兩大因素。 低頭角度愈大 頸椎承受壓力愈大 當我們站立,頭置正中,從側面看,耳朵、膊頭、膝、臀部成一直線時,頸項支撐頭部的重量大約是4.5公斤。低頭角度愈大,頸椎承受壓力便愈大。 久坐時,背部肌肉無法長時間支撐身體,頭便會自然向前伸,頭伸前的姿勢會令枕後肌群及筋膜長期處於繃緊的狀態。 而姿勢性寒背是胸椎過度前彎,令胸肌繃緊,引致圓肩,不但影響外觀甚至會影響肺容量。 糾正不良姿勢及護理: 1. 日常應注意保持正確的坐姿,減少在梳化上或牀上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使用適合高度的桌椅及背墊能幫助建立良好坐姿。雙腳應平放在地上,或用踏腳櫈調整椅子和地面的差距。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時,可利用家品、閱讀或屏幕支架,使視線平視,以減少頸椎的負荷;墊高電子屏幕後,亦可在桌上外置鍵盤及滑鼠,使手腕輕鬆地平放在桌子上(圖1) (圖1)(明報製圖) 2. 每坐30分鐘後,便要變換姿勢,如站立或作以下動態伸展,以減輕肌肉繃緊及喚醒核心肌群,能提升身體意識度 a. 坐着或站立,雙手臂伸前,吸氣打開雙臂至兩側,之後回復原位,呼氣,重複10次 b. 坐着或站立,雙手放肩上,用手肘緩緩畫大圈,重複10次;反方向再做(圖2) (圖2)(明報製圖) 3. 每星期2至3天做帶氧體能及肌肉強化運動,以增加體能,可參考衛生防護中心資料:bit.ly/3UymwCx 4. 每天設休息時間,不使用手機、電腦等 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是現代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學童從小就學懂如何正確使用這些產品及護理脊椎,便能令日後的生活更健康及有效率!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陳美如(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1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童途有「理」:改善姿勢 做個小小跑手

疫後,大大小小的長跑或親子跑步比賽又陸續復辦。小朋友何時開始適合跑步呢?何為正確的跑姿呢? 首先, 我們要知道小朋友的「跑步里程碑」。根據外國體能發展的標準準則(PDMS-3)指出,25個月大的幼兒已能向前跑12呎;3歲前已可於5秒內跑完30呎的距離。 4歲的小朋友,跑姿更成熟。即跑步時身體會輕微向前傾,身軀會有少許轉動以配合手腳對側的擺動。跑時腳趾向前,前腳掌踏地發力,另一隻腳會提起屈曲至90度。正確的跑姿有助增加速度。 一些親子比賽需要跑3公里。家長可根據孩子平時的運動量,再透過不斷的嘗試和練習,便可慢慢增加跑步的距離。跑步好處多,除可增強心肺功能及整體的肌肉力量,也可提升免疫力及保持身體強壯,最重要的是跑步可令腦部釋放安多酚,提升開心指數,令人心情愉快。 W坐姿或有大腿內旋問題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跑步時容易跌倒,跑姿有點奇怪,又或者跑步速度很慢,可先從坐姿及站姿方面留意。如果仍然沒有改善,那可能是整體肌肉力量及身體左右協調能力出現問題。當然雙腳骨骼結構問題也會有影響,這方面需找專業人士檢查一下。 家長可嘗試回答以下3條問題: 1. 孩子坐在地上時,會否有「W」坐姿(圖a)? (圖a)(作者提供) 2. 他會否雙膝緊貼坐在椅子上做功課? 3. 他會否經常依靠牆身企或以入字腳站立? 如果以上答案全是「是」 的話,小朋友可能有大腿內旋的問題,會出現X形腿和內八腳的情况。要改善這些情况,坐在地上時應盤膝坐(圖b)。另外,他們需要在合適的桌子和椅子上做功課。家長亦需留意孩子的坐姿及站立姿勢, 保持腰背骨挺直及避免靠牆而站。 (圖b)(作者提供) 兩招練習身體協調 如果是身體及手腳的協調問題,可練習以下的運動,從慢動作開始,逐漸加快速度。 運動一: 前後腳站立,腳趾向前。對側手腳伸直向前,跳起再轉另一邊(圖c) (圖c)(作者提供) 運動二: 雙腳分開至肩膀闊度站立,右手肘碰左腳膝,再轉左手肘碰右腳(圖d) (圖d)(作者提供) 註:以上兩個運動每天各做10組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梁嘉敏(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 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6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童途有「理」:跌倒——幼兒學行必修課

父母的其中一個重要天職是保障孩子的安全。為了避免幼兒在學行時跌倒受傷,家長會很自然地限制幼兒的活動,時刻捉緊着他們的身軀,或使用學行車等。然而,孩子在可控環境中「安全」跌倒,對體能和認知學習有許多好處,實際上也有助於他們將來減少跌倒風險。 無跌倒機會 或延遲平衡系統發展 每當孩子跌倒時,身體的平衡系統都會得到回饋的信息,了解跌倒的原因並作出合適的身體反應,保持平衡以防止受傷。這些保持身體平衡的保護反應發生在不同方向,如向前、向後和兩側。這些反應需要重複練習,如果孩子從未有跌倒的機會,可能會延遲平衡系統的發展。孩子因未能平衡身體,便會減少活動以防止跌倒,進而延遲姿位轉換,阻礙活動發展的能力。 每次跌倒後,孩子們都必須運用不同的肌肉互相協調,以有效的「動作計劃」作出不同的過渡動作,從而回到原來姿勢。如果孩子從坐姿向前側或後方不同的方位跌倒,他們可能會轉側身用手推動身體坐起來,或者從俯臥推起成爬行姿勢,以回復坐姿;如果孩子從站立姿勢跌倒,他們可能會從跪姿或蹲姿拉起來,手腳並用地推離地面站起來,或毋須手臂支撐下從蹲姿回到站姿。所有這些不同的姿勢轉換都是孩子鍛煉體能的最佳機會。 (作者提供) 跌倒經歷刺激協調能力 跌倒的經歷還能刺激孩子的協調能力,讓孩子學會調整身體的姿勢,了解自己身體的極限及能力,使他在日常活動中更謹慎,在遇上挑戰時更懂得思考以解決問題。 家長可根據以下的建議,提供一個較安全的環境給幼兒,即使在活動時跌倒也不會構成重大的危險: 1. 清理空間: 確保活動環境乾淨整潔,沒有明顯的障礙物。 2. 安全家具: 確保家具和設備穩固且安全,可以在茶几或櫃枱的尖角周圍加上防撞墊。 3. 使用軟墊: 在活動區域鋪設軟墊、牀墊或厚氈子,提供額外的緩衝。 4. 監督和支持: 家長坐在孩子身旁,陪伴他們探索環境和運動,在必要時提供協助和指導,以確保他們的安全。請勿讓孩子獨自留在高處。 如有任何疑慮或需要特定的指導,請諮詢兒童物理治療師。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何婉冰(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1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攀爬好處多

先前有文章談過嬰幼兒時期爬行的重要,而當幼兒會行會走以後,攀爬還重要嗎?讓我與大家分享一下攀爬對幼兒發展的好處,以及如何為幼兒選擇合適的攀爬設施吧!其實除了公園內各式各樣的攀爬架,家中的沙發及牀也可以訓練幼兒的攀爬能力!讓我們先簡單分析一下爬上及爬落沙發所需的體能元素吧! 家中小沙發 鍛煉全身 1. 四肢柔軟度和協調能力:幼兒上肢需有足夠柔軟度伸直雙手向上握緊沙發邊緣,然後再協調好身體各部分,一腳跨上沙發並爬上去 2. 四肢力量(爆發力和耐力):幼兒需雙臂的力量將自己向上拉,雙腳則需用力向上撐(爆發力),而其他肢體則需持續發力以維持姿勢(耐力) 3. 平衡能力:當幼兒一腳或雙腳離地時,雙臂、雙肩及核心肌肉便需協調以維持身體平衡 4. 空間感及本體感:幼兒需知道肢體和地面的距離,以預測什麼時候要轉身以頭上腳下的方式爬落沙發,亦需要知道自己腳的位置才可有效及安全地攀爬 5. 動作計劃能力:幼兒需計劃攀爬路線,例如先舉起左手或右手,接着再放上左腳或右腳 6. 自信心:太大膽或太膽小均會影響幼兒的攀爬表現!膽小的幼兒可能很難踏出第一步;而太大膽或性急的幼兒,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或缺乏環境判斷能力,易生意外 觀察孩子攀爬力 在旁扶持免意外 安全及適合幼兒能力的攀爬活動既有趣,亦能培養以上的體能元素。 公園內攀爬架的類型,主要分成五大類,由易到難: 1. 垂直的鐵爬架 2. 傾斜的鐵爬架 3. 複雜結構的鐵爬架 4. 格子狀的繩網 5. 複雜結構的繩網 在公園,除了各式各樣的攀爬架,其實滑梯也是一種訓練幼兒攀爬能力的設施(當然要注意當刻有沒有其他幼兒要滑下來和環境安全),在爬上滑梯時,幼兒雙手要緊握梯邊,雙腳踩着滑梯向上爬(不要用膝蓋跪着爬),雙腳一邊向上行時,雙手同時要向上移!這活動需運用不少四肢力量及協調呢! 其實幼兒的攀爬能力與其年齡並非成正比,而他們的肌肉力量、動作計劃能力及其膽量均會影響攀爬表現。家長可從垂直的攀爬架開始,觀察幼兒的抓握能力及上肢力量,如是否能握緊攀爬架,是否能彎曲手肘使身體貼近攀爬架。而家長的扶持方式應盡量避免托在幼兒的腋下,因這樣會增加幼兒鬆手的可能。家長宜從後將幼兒的臀部向前推(如圖),避免幼兒因鬆手而向後跌倒受傷的風險。 (作者提供)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石家瑤(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6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從「滑步舞」看協調訓練

最近,筆者身邊的朋友都被韓式「滑步舞」的潮流帶動,紛紛練習這種需要運用身體和雙腳高度協調而使人產生錯覺宛如飄浮在空中的舞步。練習時大家不時會被奇怪的協調姿勢引笑,而朋友們的結論都一致是「原來協調是這樣困難的」!這篇文章,希望可以透過我們作為成人練習的經驗,讓各位家長更能夠體驗小朋友在協調訓練時所面對的不容易。 大肌肉訓練中的協調練習,最常會被提及的是手眼協調和雙側協調。手眼協調,是指眼睛和手部動作之間的協調能力,涉及小朋友在觀察、辨識和追蹤物體的同時,使用手部作準確的動作,例如接球。雙側協調則指小朋友協調不同身體部位之間的能力,例如游泳、跳舞,又或是以上提及過的「滑步舞」。 筆者在臨牀上接觸到不少家長和小朋友,時有聽見他們在協調練習中有摩擦,感挫敗、氣餒,以下與大家分享幾項在練習時的小貼士: 1.設身處地 理解困難 時有家長會問,為何拍球、開合跳、跳繩這些像「天生」就懂的技能都要訓練。其實,這些活動牽涉精準的本體感、空間感、眼睛追蹤、動作規劃、肌肉力量控制、手眼和雙側協調等。每個人起點不同,強、弱項不同,也就好像有人會覺得「滑步舞」容易掌握一樣。當我們嘗試設身處地,再配合治療師的檢查,理解小朋友在能力上不足的地方後,就更能理解小朋友所面對的困難。 2.先講求質素 再講求次數 在練習時,緊記數量不是唯一的指標。有很多小朋友對自己的要求很高,「想拍50下籃球」、「想跳60下繩」。 但很多時候,這樣的目標使動作變得急,變得亂,欲速不達。家長這時可與小朋友商量,降低目標次數。這不代表減低要求,反而是將重點放在細節,當每一下都做得符合準繩,自然可以做得多。 3.找出困難根源 針對練習 每個小朋友對各樣活動的掌握能力和技巧不盡相同。從臨牀角度來說,如果小朋友和家長能配合物理治療師的臨牀評估,找出困難的根源,學會具針對的練習方法,就能事半功倍,讓小朋友更易掌握到進步的重點! 最後,筆者想和各位家長分享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和小朋友作治療訓練,並不是要讓他們成為頂尖運動員。我們希望小朋友在訓練的過程中,能建立學習興趣和自信心,鞏固基礎,使他們在學校及社交環境中,能從容自信地嘗試自己未能完全駕馭的新技能。就如練習「滑步舞」一樣,即使動作不容易,也希望過程是輕鬆、歡樂、有趣的。大家不妨也親身試做,體驗一番,好好理解我們的小朋友!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梁子駿(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1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