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小孩的校長:不想回到少年時(下)
年紀小小的問問對學習感到厭倦,這個改變,令我再一次對教育作出反思,是不是課業一味加多,重量不重質,將學生表現標準化畫一比較,就是進步?在這種學習氛圍下,汰弱留強,必然產生。聰明活潑如問問,最後倒在功課苦海裏。在教育道路上,在這人生的初段已經失去學習興趣,敢問社會、家長一句,我們實在希望孩子得到一張亮麗的畢業證書,還是希望他們起碼有空間經歷過成長? 當大家不顧一切在爭取在賽道上領先、爭取優勢之餘,敢問一句,有否衡量失去的是否更多? 在村校工作的第二年,當時學校只得拾餘位學生,有一位村中媽媽帶著女兒來報名,媽媽似是心事重重。其後小女兒順利入學,第二年升班到 k2,我和這位家長也逐漸熟落,發現她笑容多了。 有一天,媽媽感謝學校、老師的付出,說她對將來憂慮少了、信心增加了,也說出自己的底蘊。 原來她是香港一個著名食品品牌的老闆,家境富裕,所以她照着自己的計劃,安排長子在名校讀書。當時長子已是一位小學生,她與兒子總是沒有辦法溝通,兒子常常出現情緒,在家裏是一個火爆阿哥,媽媽都已經去看心理醫生了,每天和順地想跟他說話,但孩子總是說「媽媽你不明白的」、「不跟你說」、「我要溫習功課」,然後「嘭」一聲關上房門,自己就在房內變成宅男。媽媽真的害怕,害怕失去兒子,再失去女兒。這回,她把女兒安排在我的村校讀書。 她真是迷惘,除了家族生意繁忙,也不知道這個決定是否正確,起初希望兒女學業有成,就可以接管家族生意,是標準的望子成龍心態。 現在卻讓女兒在村中的學校上學,實在是一個很大的改變,也需要極強的決心去實踐。雖然媽媽也有回頭望,是否應該重上名校之路,但是今天看到女兒自己會收拾,又會關心爸媽、哥哥,亦會愛護家中的傭人,她就放下心頭大石,最重要的是讓自己有機會去思考什麼是人生。也因為女兒報讀了居所近旁的學校,不像長子清晨便要起床奔波到市區上學,她與丈夫的關係也日漸好起來,兩夫婦不再為孩子的學業和教養方法再起爭執。 故事說完了,很神奇吧!欲速則不達。當然不是說讀名校就會有不幸的遭遇,這個未免太莽斷。只是,家長應該多觀察孩子的本質和需要,讓他們自自在在地學習,懂得愛自己、懂得愛他人,還有什麼做不成?讓你的摯愛孩子、心肝寶貝熱愛青春、享受少年時,你說多好。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