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底話:讓孩子隨自己步伐走

教導小朋友最應該因材施教,他是什麼料子,就對他有什麼期望,這樣才會懂得用相應的教導方法,令他達至能力所及的成果。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我相信每個家長也做不到,原因可能是小時候太喜歡看《叮噹》,總記着「人人期望可達到」,但這可是身為家長的一大錯誤! 接受每人能力有限 事實上,大部分人的期望都放錯了地方。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人要到了五十歲才知道一切因果皆由不得人決定,而是要聽天由命。在外國亦有云,人要到了三十歲,才肯承認自己原來不是天才。這些都說明,每個人在年輕時都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任何事只要想做就做到,要到了長大後,才知自己力有不逮。然而人很有趣,一旦發現自己沒能力做得到,就會將冀望放在子女身上,於是同樣地,父母會認為孩子任何事都一定做得到兼做得好;加上自己汲取了過去數十年的經驗,親自教導他,他一定會比自己做得更好! 沒錯,過往有很多青出於藍的例子,但這種期望卻令下一代活得相當痛苦,這都因為做父母的,沒有明白到子女的能力並非想像中那麼厲害。 這道理看起來一點都不難明,所以你可能認為自己一定不會犯這種錯。但我問你,如果你的小朋友測驗不及格,下次你會對他有什麼要求?你會要求他努力一點令下次及格。但若真是因材施教的話,你知道他的資質其實根本難以及格,你即使生氣也不會責備,還會跟孩子說﹕「都好吖,冇退步太多。」你做得出,我讚你犀利! 在強求與放棄之間 找中庸之道 我不是說你該用放棄的態度,放棄的態度並不對。有些家長見子女測驗總是不及格,就會認為問題是在於傳統學校考試太多,於是就送他去念國際學校,但我認為這是「斬腳趾避沙蟲」。孩子考試不及格,就送他去一間沒考試的學校,那豈不是等同放棄?若你真心接受他的資質,那應該是他今次不及格不要緊,下次再不及格也不要緊,總之他不退步就行。但偏偏香港人都是要不就逼到他及格,要不就完全放棄,而不懂得取中庸之道,隨他於自己的能力範圍裏發展。 其實如果你試過跑長跑就會知道:假如你舒舒服服地50分鐘內跑10公里,不逼自己更快,也不刻意放慢,保持着狀態,那樣50分鐘就是你的跑速。精神點時可跑快幾分鐘,疲倦或不開心時跑慢一點亦可,這就是在自己的步伐裏享受;能享受,自然就會逐漸跑得更快,跑得更好。 家長們常要小朋友別怕失敗,其實說穿了是家長自己怕失敗,看到小朋友失敗就緊張,總想推動孩子向前,又或者總是比孩子更早放棄,脫離傳統教育,脫離訓練。當然,的確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傳統教育模式,但放棄前,家長們必須先問自己:是否因為怕失敗令他沒面子,甚至是怕自己沒面子才想放棄,還是真的覺得傳統教育制度不適合他?

詳細內容

森底話:小貼士幫助孩子專注

在一個婚宴上,有位新人的親友找我聊天,原因是他兒子跟我一樣,都在念書時難以集中精神。他問我有什麼方法可幫到他兒子,於是我想起某些方法,頗值得和大家分享。 接受專注力有限 避免責罵 我小時候很愛發白日夢,每次溫書不到兩個段落,就會看着窗外出神,一轉眼就半個小時。這情况在青春期後稍為改善,但集中程度還是比其他同學低。還記得會考時和同學一起溫習,他們1個小時已能複習3課,但我3個小時才能複習1課,故那時心情總是很差。明知必須用功,但卻經常分了神都不自知;回過神後,又不知先前溫習到哪裏,就如電腦當機一樣,即使過了若干時間後回復,都已過了數十分鐘,但文件還停留在未存檔前的狀態,故有時真的很想放棄溫習,愈是浪費了時間,就愈想發脾氣! 然而,這樣的心情,很多小朋友都不懂得對家長表達,故家長就只覺得子女不夠用功。 起初尚會勸說,但多勸兩次無效,就會改為責罵;多責罵幾次後,小朋友就連念書的心情都沒有了。 1.縮短需要集中的時間 對此我有個解決方法,在我身上尚算管用。首先,要知道一般人僅能集中精神20分鐘左右,超過20分鐘,集中力就會漸降。較難集中精神的人,他們能維持集中精神的時間還會比平常人少一半甚至更多,故做家課或溫習不到5至10分鐘,就開始魂遊太虛,而魂遊的時間隨時長達20分鐘。故面對專注力不足的小朋友,最好的做法就是縮短其溫習時間,每次只需要他集中5分鐘,然後就讓他休息。雖然每次能溫習的時間很短,但至少不會浪費時間在發呆上。 2.將工作分成多個小部分 除了以時間計算,還有另一種訓練方式,就是將工作分成多個小部分完成。例如要做20條數學題的話,就讓小朋友先做兩題,然後休息2、3分鐘,之後再做兩題後再休息,如此集中後放鬆、放鬆後再集中,會令他覺得較易處理。因為專注力不好的人,通常都較沒耐性,但若他知道每次只需做2題,就不會感覺那麼辛苦,然而積少成多、集腋成裘,漸漸他就能完成整份功課。若然這方法可行,還可進一步嘗試讓他腦袋更集中,那就是今個星期讓他每兩題、兩題的去做,一星期後或可試每次三題、三題的做,再一星期後,或可試每次四題、四題的去做,逐漸增加數量;不過還是要記着,每次千萬不能超過20分鐘或他的個人極限。 3.訂立短期目標 另外,那時我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訂立短期目標,例如今次是溫習一段課文,完成後,再訂立下一個短期目標。這方法有如跑長跑,跑長跑若是漫無目的地跑就會覺得很辛苦,覺得永遠都未到終點,但只要將前面的燈杆設成短期目標,完成後,又再將前面的垃圾桶設成下個目標,那樣跑下去就會變得較容易。 這幾個方法於我成長時尚算可行,雖然成效因人而異,但總算是有方法去幫助難以集中精神的小朋友。

詳細內容

森底話:入三合會是結社自由?

現時的小朋友很早就接觸政治,例如我兒子只是初中,已經很喜歡時事,會評論不同的政黨或政治人物在民生或社會事件上的取向。其中一個原因,相信是因為現時若有議員舉動惹笑,很快就會有片段在網上流傳,故他較常留意的都是在議會上說錯話然後鬧出笑話的有趣政治新聞。 兒子歪理振振有詞,點算? 這本應是好事,因為他可以更關心身邊發生的事,且不會將政治看成是很嚴肅的東西。但我作為家長就要多加些工夫,為他帶來多一個討論層面。例如有天說起集會和參與不同黨派的自由時,他提出﹕「市民應該有自由集會和組織會社,所以組織或加入三合會都應該有自由。」 當其時我們一家人在吃飯,他這話一出口,我和梁太立刻感覺到不能掉以輕心,於是立時強作鎮定引導他說出想法﹕「為何你覺得市民有自由加入三合會?」他就說﹕「如果一個政府不讓市民加入三合會,將來可能也不讓市民加入其他黨派,將市民的自由一步步收窄。」 家長式一言堂無幫助 我聽後當然要耐着性子解釋﹕「這可不同,三合會做的是壞事,但議會做的是議政和監察政府,和三合會以不合法手段謀取利潤,完全是兩回事。」 但他反駁﹕「三合會本意是反清復明,最初組織時的意願都因為政治,當時他們都不是要做壞事,那麼加入三合會但不做壞事不就行了?」 原來小朋友對時事有疑問不難解答,但若他們知道時事又知道些少歷史,那樣要說服他們就很困難。那刻真的很想簡單說句﹕「總之做壞事就一定不好!」但我知道以他現時的歲數,用家長威嚴來讓他好好記住必須要做好事,已經不再可行,我必須要更深入去讓他明白。 貼身例子 暫時解決 於是我放低碗筷,慢慢跟他解釋﹕「所有事都要看它的本質是好還是不好。一個組織的成立初衷是好,自然會有人加入,而且加入也不會有人阻止,甚至會得到讚賞,因為它不會損害到其他人,反而會幫助到別人;然而參與其中的人卻有可能會改變,當人的本質改變,組織的立場都會改變,當它的立場變得對公眾和社會有害,那個組織就應該被取締。」 然後再舉例子﹕「例如你班上的同學,若有人因為很喜歡玩寵物小精靈卡而組成一個會,目的是一起開心玩卡當然沒問題;但如果後來這群同學因為太愛儲寵物小精靈卡,決定要將它變成世上唯一的其他card game,於是四出去將別人的card game剪爛,這個組織的本質就明顯地已變得邪惡,那還應該加入嗎?」聽到這裏,他終於肯接受政府不讓人參加三合會不是要箝制自由,而是為了大眾安全,一些壞念頭必須要被管束! 這事又讓我感受到做父母真的不容易,而且未來的日子還有更多難題正等着我去解答!  

詳細內容

森底話: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早前小女參加了「美國萬通小太空人訓練計劃」,主題是「It is possible!」,而事實上今年她能夠參與其中也可說是順應了這個主題,真是將不可能變成可能! 為何這樣說呢?其實她想參加這計劃已不是第一次了,回想起來,自前年開始她就已曾提起過這計劃,但當時她功課繁多,不想她兼顧多一件事,故聽後也沒細心跟進。去年她又再提出,但她說完之後又沒有一再要求,我也不以為意。直到今年,她不單再次提起,還專誠在電腦上找來這計劃的資料給我和梁太看,表明她的確想參加,當刻我才想起過去兩年,她都有提出過,意識到她今次是認真的,於是就讓她報名。 報名後,才知這計劃原來相當受歡迎,想參與的人數過千,故要被取錄可謂相當困難。單是第一輪面試,就有眾多家長拿着各式各樣與太空有關的親子習作前去,有些更是立體的九大行星模型,真是唔打得都嚇得!相比起來,小女帶去的只是一個自家創作的星空小故事,勝券似乎不大。誰不知結果卻很幸運,小女順利地過了第一關! 星空小故事 順利過關 此後的第二關,就是要去一個兩日一夜的訓練營,從中又再進行另一輪甄選。先撇開嚴格程度不說,單說參與這些選拔,以及在訓練營中接受體能訓練的過程,其實已經獲益不少。不過更開心的是,她在訓練營中又再順利過關。 堅持信念 成小太空人 但除此之外,還有最後一輪面試,那就是要從最後20名參加者中,選出最後8位成為今年的代表。如此過關斬將實不容易,故很多參加者都已參加過兩、三次,落敗後又再屢敗屢戰,可見是十分有決心兼有經驗,強敵在前,我當然早就替小女做好心理準備,勸她若沒被選上仍可於下年再參加。但小女卻是滿有信心,問她為什麼,她說:「我故事裏的太空人是因為有信心才能返回地球,如果我作為故事主人翁都沒信心,那我寫這故事豈不是說了個大話?」我聽後有如當頭棒喝! 成年人有時確有太多無謂的計算,其實得與失都該在結果出來後才去想,結果一天未揭曉,都應本着一顆赤子之心勇敢地向前,沒有一刻說「不」才是! 最終,在經過最後一輪面試數小時後,我們一家人駕車回家時,接到大會來電通知小女能夠入選!當刻我們全家人都相當高興,尤其是花了很多時間和她去面試的梁太更是喜出望外!而我看到小女真摯又開心的笑容,又再次讓我感受到做父母最大的快樂,莫過於看到子女因為相信自己而最後達到目標,看到她成功後的滿意笑容,就是最快樂! 回想起過程中,她多次被我們拒絕替她報名,又聽我們說了很多叫她不要抱太大期望的話,但她依然堅持信念,我作為大人在她身上也上了一課!

詳細內容

森底話:送子女到外國念書的隱憂

很多家長愛將小朋友送到外國,原因是不想讓小朋友在香港環境長大,但香港究竟有什麼令人害怕呢?其中一點要數傳媒的渲染。對此我持中立態度,我是念傳理出身,現時又任職傳媒工作,故深明傳媒為了令報道更吸引,向來都有不夠中立之處,但近年確有更誇張的做法,就是會按自家立場鼓動情緒,令受眾思想變得偏激。然而我認為不單在香港,而是每個地方都一定有此缺點;另外亦有其他叫人擔心的事,相比之下,留在香港有個好處,就是你知道事情的發生就能夠適時教育自己的孩子。 舉個例,香港夏季會有颱風,而每次掛八號風球,只要市面上有任何混亂,傳媒就會把市民對天文台的怨氣放大,若是放工前掛八號,就會指摘天文台此舉阻礙學生放學,若是放工後才掛八號,又會怪責天文台掛得太遲,掛了八號都等於沒掛,總之就是無論如何都不是一個好時機。 適時教導小朋友作出判斷 然而,只要家長和孩子同在一處,家長就能藉此氛圍給予孩子適當的教育,教導孩子其實最重要的是機制。 何時掛上八號風球當然有酌情,但還是要以機制為先,是要以制度為主但又不失人情,當中的選取和調控相當困難和複雜,因為裏面有太多不同情况。只要你知道這些事,你就能教育你的小朋友作出判斷,而不是全盤接受大眾傳媒或身邊的人給他的想法。 但若孩子到了外國念書,受到當地媒體和他身邊的人一些偏頗想法的影響,你則可能會因為和孩子分隔兩地而無法得知,無從感受他的想法,到你從他的行為當中意識到他的轉變,那時或已太遲,因某些想法可能已根深蒂固,已不是只有一個簡單概念於他腦內,而且還影響到他的行動,完全成了他的想法,到時你想再改變也就難了! 同儕影響力最大 尤其是同儕之間的想法,影響力是最大的,現時很多人認為香港年輕人想法偏激,在網上發表的言論總是偏向一邊,故有家長怕自己的孩子在香港長大會變成這樣。但事實上,孩子到了外國,空閒時間多了,上網的機會隨時比在香港時還多,而網絡世界基本上是無疆界的,孩子不會因為在外國就只看外國的網站,而是照樣會看香港的東西,甚至會看得更多以解鄉情。就如在九十年代移民到外國或到外地念書的人,他們看TVB的電視劇比香港人還多,同樣道理,孩子在外地隨時會比他在香港時接收更多香港的言論,故結果很可能會弄巧反拙,令他變得更為偏激。 不反對送孩子到外國 不過,我也不是要反對送孩子到外國,只是若然真的要送子女到外國,以上所說均是值得留意的!  

詳細內容

森底話:三二一,讓孩子擁有成功特質

愛因斯坦說過時間是人類的錯覺,要明白這概念至少要認識相對論。不過有件事,即使不認識相對論都可以肯定,就是人類對於時間確實有錯覺,例如有時我們會覺得時間很容易流走,好像一轉眼就發現時間已經過去了很多。 時間概念藏於腦海 人對於時間的觀念是自小培養而成,而我自問到今時今日,時間觀念都非常之差。在我的角度裏,時間的觀念來自腦袋,有時心急起來,例如急着上廁所時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慢,或者要等待別人時,亦會覺得每一分鐘都像度日如年。相反,開心時會覺得時間過得特別快,這種時間觀念的錯覺,絕對有在我腦海裏發生! 事實上,亦有科學家曾用老鼠做實驗,發現老鼠分別吃了興奮劑或鎮靜劑後,腦內的時間控制有分別,可見時間確是一種虛無、只存在於腦海的概念,而這種概念是要由小時候開始學習。 數三二一管束孩子常奏效 而在未曾學得很好之前,小朋友對於時間的概念會比較模糊,當家長吩咐小朋友做事,例如呼叫他們來到餐枱前吃飯,不管如何叫嚷,只要他們有事在忙着,他們都像無法跳出手頭上那件事的黑洞似的。於是,很多家長都會採取倒數三聲的方法,就是對小朋友說﹕「三聲之後仍然不過來就沒飯吃!三、二、一!」 那三聲可是最明確的時間概念,不論要小朋友做任何事,家長都可以出動倒數三聲這招數去管束孩子,大多數情况下都奏效。 由此推論,教小朋友時間概念的最好方法,應該是讓孩子懂得自覺地倒數。例如下次再吃飯時,你將主動權放到孩子身上,對他們說「食飯喇,自己數三聲,三聲後不過來就沒飯吃」;出門前又可以對孩子說﹕「出門口喇,自己數三聲,三聲後不出來就不等你了。」諸如此類,總之就是讓孩子自己數那三聲,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一套時間觀念,就是當有事情要做,他都只有三聲時間去讓他收拾心情,三聲後就要催促自己做好必須要做的事。 讓孩子學懂自覺 如此,將來孩子長大後,不管要做什麼事,例如要運動但又想偷懶,他都會自動數三聲﹕三、二、一,然後就起身去跑;明明要念書但仍在看電視,他又會自動數三聲﹕三、二、一,然後就乖乖地念書。 既然時間對於人是種錯覺,那就應該將這錯覺好好運用,讓孩子學會將人生每件事都規限在三聲之內,建立一種所有事都在三聲之內就立即去做的習慣,若能成功,他就會是一個充滿動力、坐言起行的人!亦即是說,他擁有成功特質!

詳細內容

森底話:給父母的戀愛預告

很多家長對於子女談戀愛這個課題感覺忌諱,但我個人就持開放態度,認為對此不該避而不談,這可能是因為我受了媽媽對我的影響。 樂意告訴媽媽自己失戀 自小媽媽就認識在我身邊出現的所有女同學,尤其是我念小學時就很喜歡和女同學傾電話,有哪個女同學和我特別投緣的,媽媽全都知道。而我也很樂意告訴媽媽,我喜歡班上哪個女生,因為我發現一件很特別的事,就是我愈多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媽媽,媽媽就愈容許我和異性朋友接觸,可能因為她感覺安心,不用猜想我究竟有沒有偷偷拍拖?我到底和怎樣的女孩子在一起?我身邊有多少個女朋友?那些女孩子是否正經人家?對於這一切,我都會自動自覺跟她分享,我喜歡了哪個女生會告訴她,我和哪個女生拍拖會告訴她,還有我失戀都會告訴她。我第一次失戀時對媽媽說:「阿媽,我失戀呀!」然後媽媽安慰我:「唔緊要啦,再搵過第二個囉。」那情景我都依然記得。 正視子女談戀愛 從我和媽媽這個自小就建立的信任和溝通關係當中,我明白到青春期少年和父母之間之所以會有很大代溝,很多時,是因為上一代人不肯正視子女談戀愛。背後的原因,相信是做父母的捨不得孩子長大。然而,當少年人一旦到了青春期想戀愛,他的人生就會來個一百八十度轉變,會將愛情當成是他的所有,故若你作為父母,那刻要做的,不應該是拑制他、阻止他,因為一旦這樣做,你就會成為他最大的敵人,你和他之間的關係一定會變差! 讓孩子知道愛是平常事 既是這樣,何不早點持開放態度,甚至比孩子更開明? 舉個例,若我兒子有了喜歡的對象,我不單會邀請那女生來我家作客,還會主動與對方家長多作溝通,這樣做不代表認定他倆將來會走在一起,這樣做只為讓孩子知道,愛情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沒什麼好隱瞞。同時也讓孩子明白如何能用理性去對待愛情,那樣當孩子長大後,面對愛情煩惱時,就不會單單停留在情感的層面上去思考,遇到困難時會懂得理性地去解決,失戀時也知道怎樣面對傷痛,長遠來說,對孩子總是有好處。 而更重要的,是兩代人之間不會因為孩子談戀愛而有對立面,不會因此而多爭拗,由此你的孩子就會樂於跟你分享他的內心世界,你不用旁敲側擊去猜度他的感情生活。始終,父母和子女之間多作溝通,對彼此一定是利多於弊!  

詳細內容

森底話:中國人的讚賞文化

最近和一群家長朋友相聚,席間說起外國人和中國人的文化真有很多不同,尤其是家長讚賞小朋友方面。 寄住白人家 屋主常讚孩子 還記得我以前曾經去過美國探訪,那時我寄住在一個白人家庭中,屋主的兒子已經長大,自己搬了出去,但我和屋主相處時,他經常會讚賞自己的兒子,說兒子工作穩定,讓他引以為榮。他對自己兒子那種毫不修飾的欣賞,令我聽起來不禁覺得有點不順耳,因我當時還是個學生,不明白為何他會那麼自大,不停讚賞自己的兒子。 相比起來,中國人真是謙虛得多,以前的人甚至會稱呼自己兒子作犬兒。現時雖然有很多怪獸家長總認為自己的子女比別人優秀,但若要在人前讚賞子女,說到最後都總會補上孩子的一些缺點。例如這邊廂讚兒子「啱啱考到鋼琴八級」,那邊廂就會說兩句帶貶意的話﹕「不過可惜吖,都用咗好多時間先考到,佢又懶,都應該考唔到落去㗎喇。」如此自謙一番,可能是受了儒家思想影響,因此「讚」到口邊都要留幾句,不會鋒芒畢露。 中國人真是謙虛得多 席上有個家長朋友更說,他甚至不敢在別人面前讚賞自己的孩子,總覺得在人前讚賞子女很尷尬,但有時又會覺得很矛盾,因為都想在別人面前給予孩子一個肯定,好讓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沒白費,所以真是不知該讚還是不該讚。 真是不知該讚還是不該讚 就當大家都有點惆悵,認為讚賞又怕寵壞孩子,不讚又怕掩蓋了孩子的努力,在座一個沒子女的朋友竟突然冒出一句至理名言﹕「其實唔讚佢哋功課上或者才能上嘅優點,選擇讚佢哋會愛護動物、照顧朋友、愛惜家人、孝順長輩呢啲德行上嘅嘢,咪得囉!」他說完後,大家靜了兩秒,心裏都在想﹕好提議,果然是旁觀者清! 看來真是三人行必有我師,和朋友聊聊天又學到了東西。 在德行方面多讚賞一點 確實,讚賞小朋友有很多種方法,若只着重在學術和技能上,就有如經常對人說自己賺到多少錢那麼膚淺。其實有德智體群美那麼多個範疇,在德行方面多讚賞一點,不會過於勢利之餘,更重要的是可鼓勵孩子做更多德行好的事,這實在是個好方向! 於是,我回到家後立即就讚我的孩子﹕「你兩個真係好乖喎,Daddy Mammy一返到屋企你哋就嗌我哋,真係孝順喇!」看着孩子開心的笑容,自己都感覺稱心滿意!  

詳細內容

森底話:讓孩子學面試技巧去取勝?

最近小女參加了一個選拔賽,要和數千個小朋友一起爭奪最後8名的入圍席位,過程當然要過五關斬六將,幾輪面試少不了。其中一輪面試是要參賽者在台上即時回答一條隨機抽出的問題,面試後,梁太告訴我,有很多人都似是預先背誦好某些內容,然後將內容硬配到隨機抽出的問題上,因此他們剛開始答時都有點生硬,後來就背誦如流。 預先背好幾個標準答案 從這就知道香港怪獸家長的心態,就是對自己的孩子沒信心,這面試原應即場發揮,但他們認為孩子欠缺急才,沒辦法表現得好,那就不如預先背好幾個標準答案,例如說到人物就舉媽媽做例子;說到事件就說之前參加朗誦比賽原本落後,但最後沒有放棄兼後來居上,這既可說成人生中最難忘的事,又可說成是自己克服困難的例子,甚至可說成是為何於今次比賽值得被選拔的原因,總之就像「萬能匙」,每個鎖都可以開得到。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這方法確實好,如果小朋友腦筋轉得快,能夠將既定答案對應以上各類問題,表現確然會不錯。 但若然轉數不夠快,回答時露出了端倪,那就反而會影響表現。這令我忍不住想,若我是評判,我會否對用這方法的小朋友扣分?預先背誦標準答案顯然是欠缺了急才,那當然要扣分,但同時也顯出他有做足準備,常言道,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故在這一點上,又應該加分。 當然,若那件事是要考核一個人如何即時應變,那理應要顯出真功夫,但我卻不相信這一套。還記得我中學時英文會話不是很出眾,但我會考時卻於英文口試得了A,原因就是我做足了準備。話說當時的考法是,要單對單回答老師給我的問題,問題包括看圖口述及與老師即時對話,對話流暢就有高分。而我當時也是預先準備了標準答案,若要說「事」,我就會說妹妹遇溺時,我救她的經歷;若要說「人」,我就會說我最尊敬的愛因斯坦,如是者,不論我接到什麼題目,我都可以用這兩個範疇接上,有了充分的準備,成績自然好。 說回今次面試,若我是評判,究竟我應該給那些預先背誦答案的小朋友高分還是低分?倒過來,小女要參加面試,我又應否教她這種面試技巧,讓她可以安全過關? 教導小朋友 以努力為先 作為家長永遠都會遇到這種兩難局面,究竟要讓孩子在真正教育中成長,還是讓孩子學會面試技巧去取勝?事實上,將來要在老闆面前做簡報,考天才的少,考勤奮的多,而且在香港長大的小朋友,學會偷懶和想出蠱惑招數的多,學曉勤奮努力、做足準備的少,所以若然我是評判,我或會給預先準備答案的同學不高的分數,但我在教導小朋友方面,始終還是會實際一點,要讓他們做足準備,以努力為先!

詳細內容

森底話:音樂興趣無得逼

囡囡在家不停練習吹笛,我好奇問梁太﹕「阿囡有比賽呀?咁勤力練習。」梁太﹕「唔係,佢攞咗冠軍,要返學校表演呀。」話說囡囡學校有很多同學的音樂成績都很彪炳,但她都不弱,在校際音樂節裏分別於獨奏和合奏奪得兩項冠軍和一項亞軍。 然後我又問梁太﹕「阿囡學校有咁多人攞獎,咁個表演時間咪好長?」梁太﹕「唔會,呢個係冠軍表演,淨係得到冠軍嘅人先有份表演,阿囡有兩個冠軍,所以要上台表演囉。」 囡囡吹笛摘冠 回校表演 聽後我心想,如果我是小朋友,我就希望選讀一間沒有那麼多競爭對手的學校,那樣即使成績未至於很突出,但只要能拿到個細獎都可能有機會表演。相反,在一間出名多人音樂成績好的學校裏,單說冠軍都可能有好幾十人,這樣只要差一點點都很難有成功感,不過這也有好處,就是得到成功都不容易驕傲。 學校競爭大 有辣有唔辣 其實說來奇怪,囡囡喜歡音樂似乎和我沒太大關係,她喜愛音樂是天生的,我從來沒有逼她學樂器和練音樂,因我認為若她小時候的天資未足以成為演奏家,不足以達到大師級,那音樂就該是課餘的娛樂,是生活的調劑,那就千萬不能逼得太緊,因此花六年時間考上八級,或花八年時間考上八級,甚至花十八年才考上八級都沒有所謂,沒必要逼她在短時間內完成,以至令她無法享受音樂,甚至憎惡音樂。 再者,興趣是無法強迫的。 幸而囡囡對音樂很有興趣,牧童笛、長笛、敲擊樂等等全都喜歡,之前她還參加了香港兒童合唱團,只是後來因為無法兼顧校內管弦樂和敲擊樂的演出和練習,才被迫要放棄其中一項,最終她放棄了唱歌。現時我間中聽到她優美的歌聲會隱隱懷疑這決定是否做錯,但畢竟這是她自己做的抉擇,責任就由她自己來承擔。 辛苦時就吹笛 自娛當休息 至於吹奏樂器方面她確然有個好習慣,就是當她溫習得辛苦時就會吹笛自娛當作休息,看她吹奏自己喜歡的歌曲,作為家長當然開心,因為知道她真心樂在其中。 相比起來,囝囝拉大提琴就沒有妹妹那麼熱情,或者他更喜歡聽遊戲機播出的音樂多於古典音樂,但那也由得他,若他真心喜歡音樂,要阻止都阻止不來,但若他不喜歡,要勉強也勉強不來。 如此,在我的家庭裏,太太彈鋼琴,囡囡吹笛,囝囝拉大提琴,似乎只有我的音樂造詣最差。有次和以前與我一起夾Band的結他手說起全家人音樂最差的是我,有時感覺頗孤單,但是他說﹕「唔好咁講,你唔係渣,係佢地叻啲啫。」聽完我會心微笑。作為一家之主,自己叻不會很開心,家人叻才是最窩心!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