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底話:讓孩子隨自己步伐走

教導小朋友最應該因材施教,他是什麼料子,就對他有什麼期望,這樣才會懂得用相應的教導方法,令他達至能力所及的成果。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我相信每個家長也做不到,原因可能是小時候太喜歡看《叮噹》,總記着「人人期望可達到」,但這可是身為家長的一大錯誤!

接受每人能力有限

事實上,大部分人的期望都放錯了地方。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人要到了五十歲才知道一切因果皆由不得人決定,而是要聽天由命。在外國亦有云,人要到了三十歲,才肯承認自己原來不是天才。這些都說明,每個人在年輕時都會覺得自己無所不能,任何事只要想做就做到,要到了長大後,才知自己力有不逮。然而人很有趣,一旦發現自己沒能力做得到,就會將冀望放在子女身上,於是同樣地,父母會認為孩子任何事都一定做得到兼做得好;加上自己汲取了過去數十年的經驗,親自教導他,他一定會比自己做得更好!

沒錯,過往有很多青出於藍的例子,但這種期望卻令下一代活得相當痛苦,這都因為做父母的,沒有明白到子女的能力並非想像中那麼厲害。

這道理看起來一點都不難明,所以你可能認為自己一定不會犯這種錯。但我問你,如果你的小朋友測驗不及格,下次你會對他有什麼要求?你會要求他努力一點令下次及格。但若真是因材施教的話,你知道他的資質其實根本難以及格,你即使生氣也不會責備,還會跟孩子說﹕「都好吖,冇退步太多。」你做得出,我讚你犀利!

在強求與放棄之間 找中庸之道

我不是說你該用放棄的態度,放棄的態度並不對。有些家長見子女測驗總是不及格,就會認為問題是在於傳統學校考試太多,於是就送他去念國際學校,但我認為這是「斬腳趾避沙蟲」。孩子考試不及格,就送他去一間沒考試的學校,那豈不是等同放棄?若你真心接受他的資質,那應該是他今次不及格不要緊,下次再不及格也不要緊,總之他不退步就行。但偏偏香港人都是要不就逼到他及格,要不就完全放棄,而不懂得取中庸之道,隨他於自己的能力範圍裏發展。

其實如果你試過跑長跑就會知道:假如你舒舒服服地50分鐘內跑10公里,不逼自己更快,也不刻意放慢,保持着狀態,那樣50分鐘就是你的跑速。精神點時可跑快幾分鐘,疲倦或不開心時跑慢一點亦可,這就是在自己的步伐裏享受;能享受,自然就會逐漸跑得更快,跑得更好。

家長們常要小朋友別怕失敗,其實說穿了是家長自己怕失敗,看到小朋友失敗就緊張,總想推動孩子向前,又或者總是比孩子更早放棄,脫離傳統教育,脫離訓練。當然,的確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傳統教育模式,但放棄前,家長們必須先問自己:是否因為怕失敗令他沒面子,甚至是怕自己沒面子才想放棄,還是真的覺得傳統教育制度不適合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