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家教明言:最好的我們成就最好的我

這陣子,陸續邀請今年的插班同學到校長室談談9月至今的校園生活,幾名同學一個組合來到校長室,也不用我多花時間熱身,他們已談個不停。有同學感覺來到校長室很新奇,有同學和我分享入讀亞小後認識的新朋友,也有同學拿起書架上的繪本和同學一起閱讀……一陣熱鬧過後,輪到我和小孩子們談幾條問題,也是本文想分享關於校園適應的幾點情况: 同學分享的3件事 第一樣和同學攀談的是,請他們分享在校園的一個朋友。同學能夠在學校建立友誼是很重要的事情,單純的知識學習可以師徒相授、遙距學習,但校園卻是小孩子們建立社交經驗、豐富情感結連的地方,因為同學們感受彼此,才能體驗一起成長、互相分享支持的可貴,最好的彼此成就每一個最好的孩子。 第二樣請同學分享的是,他們在校園中感到新奇的一件事。小孩子的成長其實充滿好奇,同學天性就喜愛觀察、探索,校園如果能夠「保鮮」,總讓學生發現到校園的新奇和不一樣,定能讓孩子對學校有更大的投入感。 另一樣請同學分享的就是,說說班裏的一件事。班房是孩子們的小小世界,那裏每天都有很多課堂學習,很多人與人的互動,讓孩子們留意身邊的人和事,關心班裏的大小事情是十分重要的。 彼此扶持 在校園找到自己角色 可貴的是,同學們來到這間學校只有數個月,已能告訴我哪堂課很有趣、哪個同學今天好像不開心、哪個同學是班中的歡樂分子、哪位老師今天給了他一個小鼓勵……還有一個同學說他主動收拾了班中的圖書角,這個同學不止受到照顧,也能夠在校園中學習服務他人。我相信,小孩子在付出中,有助他在校園裏找到自己的角色,與此同時,讓同學在互助關愛下彼此扶持,亦是我們努力培育學生成長的方向。 文:鄭家明 (亞斯理衛理小學校長)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4期]

詳細內容

家教明言:新學年適應「早」一點

回想9月,真是忙碌的月份。一方面,家長和學生為迎接新學年,要處理很多事情;另一方面,教師同樣忙於做準備工作。但這又是充滿期待的月份,新學年,學生們會認識很多新面孔(雖然是隔着口罩),亦有不同的新知識等待着學生們去發掘,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將展開新的學習旅程,過程中充滿趣味,也有不同的適應。筆者想分享一下,如何幫助學生們「早」一點去適應預備。 建立「早」睡習慣 別小看早睡的重要,學生在暑假時可能習慣了晚睡,重回校園就必須重新調校生理時鐘。我在校門迎接學生上學,他們的精神狀態一目了然。睡得不夠,不單讓學生在上課時難以專注,更容易出現情緒問題。因此,家長們讓孩子晚上好好安睡,是展開美好學年的第一步。 「早」享親子時光 大家早點上牀,便可早些享受親子時光。家長可以和孩子分享一個牀頭故事、童謠,又或是聽聽他們分享一天的校園生活、談談在學校認識的新朋友等。我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渴望家長可放下工作和手機,專注於他們的小世界,哪怕只有15分鐘。 「早」起做準備 早點起牀,做好上學準備,便不用趕忙得七手八腳,也能讓孩子對全日的學習生活更有安全感,並有更平靜的心靈,享受一天的校園生活。 「早」餐不可缺 家長們別輕看早餐。首先早餐能讓小朋友有足夠的養分去展開一天的思考和活動,而且疫情下得半天面授課,學生要待放學回家後才可以吃午餐,進餐時間一般都比全日制時推遲了,所以吃早餐便很重要。 「早」一步溝通 小朋友進入新環境,最了解他的適應狀况,一定是爸媽和班主任。我鼓勵家長主動地跟班主任多溝通,不要錯覺地以為,一定要有事投訴才找班主任。事實上,跟班主任分享一下孩子的成長,又或是對教師的照顧表達謝意和欣賞,也是家校溝通的好開始,同時亦讓教師們在新學年得到更多正能量。 祝願學生、家長和教師們都有美好難忘的新學年,讓我們一起成就孩子的成長。 文:鄭家明(亞斯理衛理小學校長)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7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家教明言:小一入學知多點

轉眼快到新學年了,相信不少K3幼稚園生家長,也忙於替孩子選擇一間「好」的小學。其實不同種類的小學,收生日期和需要注意的事項都不同,在這裏作簡單分享,希望家長們可早作準備。 可直接向直私小學查詢 小學大致可分為私立、直資、津貼及官立4類。私立及直資學校一般會於年中開始舉行入學簡介會,同時展開報名程序,但由於每間私立及直資小學的入學安排均不一樣,如果家長有意報讀,最好直接向學校查詢,並為小朋友作好參加面試的準備。 與此同時,不少孩子都會申請資助及官立小學的小一學位,很多幼稚園都會在8至9月,跟家長分享相關資料。教育局「小一入學統籌辦法」主要分為兩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自行分配學位」約在9月中、下旬展開,家長可為孩子向一間最心儀的學校(不受任何小一學校校網限制)遞交申請表。這個階段,是根據「計分辦法準則」分配學位的,取錄結果將於11月公布,如果學生在此階段獲得取錄,家長須於11月的指定日期到所屬小學辦理註冊入學手續;如學生未能於此階段獲得取錄,則會參加「統一派位」。家長可在「統一派位」申請表格的甲及乙部,按意願,為孩子排列心儀學校的先後次序,結果將於6月公布。然而,每年的小一入學申請流程及日期都有所不同,家長可瀏覽教育局網頁或致電教育局學位分配組了解需要注意的日期及其他入學詳情。 從孩子角度 選合適學校 為孩子尋得一間理想學校,是家長們的心願,只是世上未必有一間「最好」的學校,但我相信每間小學的同工們,都會盡心盡力栽培每一個入讀的孩子。事實上,不同學校都有其特色和優勢,家長選校時,除了要深入鑽研每間學校的辦學理念外,更應多花時間,從孩子的角度了解他的成長所需和性格特質。我相信,一所適合你家孩子的小學,就是「好」學校了。祝願每個孩子都找到一所讓他快樂成長和愛上求學的好學校。 文:鄭家明 (亞斯理衛理小學校長)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0期]

詳細內容

家教明言:疫下學習總結

炎炎夏日艷陽高掛,代表着學年又將近結束,期末考試總結了同學的學習成果,不知道家長會如何總結孩子們在疫情下的學習呢?每次收到學習總結,相信家長們少不免為到考卷上的分數高低而有喜有憂。當我們注視着考卷上的分數時,別忽略了在旁邊凝視你的孩子,他的心情或許比你更顛簸。 留意剔號 鼓勵孩子比昨天進步 其實考試之目的,是讓我們一起回顧孩子的學習狀况,家長們要為孩子表現不理想的部分加以改善,在暑假裏好好幫他們溫故知新;但也不可忽略孩子們在考試中表現優秀的地方,有時我們太在意交叉,卻看不到他們也取得不少剔號。希望家長們更多欣賞小朋友在學習中的努力,給予孩子的肯定,是他們日後更進一步的動力。不需要和別人比較,最重要的是鼓勵孩子比昨天的自己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的改進,日子有功,一年後再回望,小人兒已前進了不短的路程。 學校每年有很多獎項,我最期待同學們取得的一定是進步獎,這個獎項鼓勵同學比昨天進步,讓孩子們做更好的自己。有一道令人深思的數學計算題展現出進步的潛能︰試想想我們每天進步百分之一,1.01自乘365次便差不多是原來的38倍了;相反,如果每天倒退百分之一,0.99自乘365次,一年之後只剩不到0.03。過多的責備,特別是把孩子們成績不好的原因歸咎於他們天生不及別人聰明、有天賦,這只會帶來孩子們對學習的無力感和挫敗,因為天賦是改變不了;相反,和孩子們總結學習狀况時,不妨多分享如何透過努力求進,讓小朋友相信,更多的努力會帶來進步,並傳授他們令自己進步的方法。 趁悠長暑假 專注建立親子關係 孩子不是一台學習機器,在悠長暑假,讓我們除了關注他們的學術,更希望家長投放更多時間在親子關係上。有研究顯示,建立親子關係,最重要不是冗長的時間,而是每天都有簡單而有意義的親子活動。孩子需要感受的,是父母的專注陪伴,哪怕只是15分鐘的時間,放下電子產品,和孩子一起下棋、閱讀,或是短時間的親子對話,都是孩子成長美好的祝福。 文:鄭家明(亞斯理衛理小學校長) 作者簡介﹕陪伴同學成長是幸福的經歷,相信同學的無限潛能,每個孩子都有閃亮的可能。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2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家教明言:終身受用的習慣

在疫情下上網課,對小孩子、教師及家長都需要很多適應,家長最憂慮的,是學習模式的轉變,會否令孩子「學少了東西」,於是很想替他們多找不同的「補救」方案,而與此同時,家長亦要為子女的身心健康操心,真的辛苦了!關於學習問題,或者,我們可從另一個角度看。既然子女在家的時間多了,家長可否好好利用這段時間,建立起他們終身受用的習慣呢?筆者認為,其中一個對學習很有幫助的習慣,就是閱讀了。但應如何培育孩子的閱讀習慣呢?以下略作分享。 多帶孩子「打書釘」 發掘不同閱讀途徑 其實每個人的閱讀起步點都不同,筆者在學校觀察到學生的閱讀習慣真是各自精彩。有些喜歡推理科幻小說的迷離世界,有學生則喜歡武俠小說的俠義江湖,也有鍾情繪本文學的優美精煉,亦有學生喜愛諧趣漫畫的歡樂氛圍。開卷有益,家長不妨多帶孩子到書店「打書釘」,讓他們見識閱讀的廣闊天地,並放手讓他們選擇喜歡的讀物。 香港出版學會於今年持續做「香港全民閱讀調查」,以電話訪問約2000人。結果發現,有約七成受訪者有電子閱讀習慣,較以往有所提升。但同時有約六成受訪者表示沒有使用公共圖書館的電子書借閱服務,其中更有逾三成半人表示不知道相關的服務。家長在未來,可更多留意不同的閱讀途徑,讓子女隨時隨地都有書可讀。 醞釀閱讀氛圍 多談喜愛圖書 閱讀並不是機械餵食打發子女時間,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不妨多跟子女伴讀,既可促進親子關係,同時亦是送給他們一條打開閱讀大門的鑰匙。到子女建立了閱讀習慣,家長勿以為任務完成,「功成身退」,因為閱讀從來不單是孩子的事情,也是家長的事情。 國際教育成績評估協會(IEA)每5年做一次的「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主要評估全球小四學生的閱讀能力標準、閱讀行為及閱讀態度,共有50個國家或地區參加。最新的研究在2016年做,研究團隊發現父母的閱讀習慣和子女的閱讀興趣和能力成正比,並且有高度關聯。意味着家長喜愛閱讀,也會影響孩子對閱讀的喜愛,身教勝於言教。 執筆前數天,一個五年級班主任同事和我談起班中學生的閱讀情况,他還特意為孩子開設閱讀分享時間,讓他們談談自己的喜愛圖書,輕鬆愉快,樂也融融。十分感謝同事的熱誠和洞見,閱讀氛圍的確需要醞釀。家長也不妨和子女多談談閱讀體會,既可了解子女的心聲,又可讓子女感受到閱讀生活化的氣息,終身受用。 文:鄭家明(亞斯理衛理小學校長) 作者簡介﹕陪伴同學成長是幸福的經歷,相信同學的無限潛能,每個孩子都有閃亮的可能。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4期]

詳細內容

家教明言:閱讀從習慣開始

如何建立孩子的閱讀習慣,相信是很多家長也想知道的問題。有家長會以量取勝,到書局大手掃貨,讓家中汗牛充棟;也有家長選擇繪影繪聲,把書中的故事重新演繹,由高八度的角色到低沉如牛的嗓子都掌握得爐火純青。大家各師各法,但孩子真的愛上閱讀嗎? 我們都有喜歡做的事情,只有感受到事物當中的樂趣,才是持之以恆的原動力。相信很多家長從孩子出世開始便為他張羅不少寶寶書,有些寶寶書防水耐用,用手按一按又會有不同的聲響;有些寶寶書以黑白着色,其設計正好適合嬰孩的視覺發展。這其實也是閱讀的雛形。 隨身小書代替電子奶嘴 當孩子年紀還小時,爸媽帶他外出,必定會隨行帶備百寶袋,內裏或許有奶樽、手巾、尿片、蚊怕水等等。除了以上的必備品外,筆者也建議家長可以為孩子帶備一兩本隨身繪本圖書,讓小人兒在車程或吃飯後隨時可以閱讀,這既可代替以手機作為電子奶嘴,又可讓孩子習慣以閱讀為伴,培養他的文化氣質。 當孩子稍微長大,家長也不忘要在他的小背囊中準備一兩本隨身閱讀的小書,只要重複並持之以恆,必定能培育出孩子的閱讀習慣。 到圖書館發掘自己喜愛 除了隨身書本外,爸媽也要多帶孩子到圖書館,讓他接觸不同類型的書籍,感受閱讀氛圍,讓孩子體會到在圖書館閱讀的趣味,並學習當中的社交禮儀。也讓小朋友從中發掘自己喜愛的書籍類型,建立廣泛的閱讀習慣。和孩子一同借閱圖書也是一個很好的過程,一來可減少家長購買圖書的負擔,二來也可讓孩子養成從不同途徑獲取閱讀機會的習慣。 愉快親子閱讀時間 要讓孩子愛上閱讀,爸媽和孩子一起締造愉快的親子閱讀時間是重要的。一本好的圖書繪本,作者在創作時應該已考慮文字的語感和格律美,因此家長只要每天花15分鐘和孩子朗讀一本好的書本,其實已經在幫助他養成閱讀文字的習慣,日復一日,你會驚覺,孩子終有一天可自己朗讀出書本的詞語、句子,這個時候,家長便可放手,讓小朋友自行閱讀,自己則坐在他身邊,選取一本自己喜愛的書籍來閱讀,這既可享受泛舟於字海的樂趣,也為孩子樹立榜樣。 文:鄭家明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家長教育主任)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9期]

詳細內容

家教明言:逆境中的AQ成長課

學子們停課在家已達數月,隨着疫情漸趨穩定,政府亦於日前公布快將復課的好消息,家長們是否終於鬆一口氣?教師們都在準備着復課的各樣安排,希望為孩子們預備一個衛生的空間,也讓孩子們盡快投入校園的生活。 一別數月,孩子們是否長高了?夏季的校服還合身嗎?他們習慣戴口罩嗎?再回來學校是否讓他們雀躍萬分,還是會因久別重逢而有點忐忑?回望這段抗疫日子,也是孩子寶貴的人生一課。 1990年代開始,不同地方的教育學者就已提出在孩子的成長中不可或缺的3Q(IQ、EQ、AQ)。智能商數(IQ)及情緒商數(EQ)是我們較為熟悉的概念,而逆境商數(AQ)卻也是生命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逆境商數是美國心理學家Paul G. Stoltz在1997年提出的理論,就像IQ有高低之別,AQ也有這個性質,不同人面對、突破及走出困境的能力與態度均有分別,這和個人的正向思維、風險預期與解讀等有密切的關係。 困難經歷培養堅強意志 根據Paul G. Stoltz的研究,AQ愈高的人,愈能樂觀積極面對逆境,也更有勇氣接受挑戰,並願意發揮創意去解決問題。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與史塔桑管理研究中心一項長達10年的聯合研究發現,面對逆境而又能突破困難的受訪者,他們不僅有更高的面對逆境能力,更能從自身的困難經歷中培養出活力及堅強意志、樂觀正向、靈活思考問題、願意冒險創新、求變等生命的可貴特質。 家長別把不安藏心底 面對困難,父母正好是孩子在逆境中的同行者。孩子心裏定有很多疑竇,爸媽和孩子如何解讀生命中出現的不一樣?不單是孩子自身,其實他也會看到在逆境中的爸媽,跟從前變得不一樣了,或許是公司家庭兩邊忙,失業減薪的陰影瀰漫,每天也為疫情而擔心健康。家長們,別把不安藏在心底,將你的焦慮與憂心和孩子們分享,這既是建立深厚親子關係的時間,也是孩子從你身上學習在逆境中懂得傾訴,和別人共同分擔的身教言教。願家長和孩子們都在疫情中學習這堂AQ課。 文:鄭家明(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家長教育主任)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3期]

詳細內容

家教明言:讓孩子在疫情中學習自主

全球疫情持續嚴峻,莘莘學子停課逾月,這段日子網上學習成了生活日常,家長為支援孩子的學習也像多了一份「正職」。我在上一次的專欄曾分享建立孩子自主學習才是教育的初衷,否則再多的電子學習也只會成為「停課不停教」的現象,而自主學習的初心就是燃亮孩子對學習的熱誠和興趣,這是進入自主學習的第一道大門。那麼在自主的學習路上,孩子如何由初心走向成熟呢?自主學習的進程大概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包括︰ 「設定目標」→「調節學習進程」(預習及課堂學習)→「反思自評」→「延伸學習」 家長們若對自主學習的概念有所掌握,也能幫助孩子一步步走進自主學習之路。這次文章先和讀者們探討自主學習中「設定目標」及「調節學習進程」這兩個階段。 「自主學習」是全球的教育趨勢,香港很多學校在過去數年也將自主學習納入三年發展項目,香港教育大學卓越教學發展中心榮譽顧問趙志成教授曾指出香港在自主學習的實踐主要有「導學案」、「元認知」及「資訊科技支援學習」三個取向,而三個取向在不同學校亦不是單一運用,而是以交替互補的形式出現在自主學習上。 為什麼要學? 先談談「設定目標」這一階段,孩子如果只是被動地接收單向灌輸的斷塊知識,學習成效並不理想,孩子在學習過程中也會變得被動,就如金庸小說中的郭靖,硬背了一本九陰真經,但完全不明白箇中的精髓。學生在學習開始時就要清楚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在這次課堂中要學習什麼?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目標明確,學生也知道在學什麼十分重要。而教師和家長也可運用「導學案」的概念,設計預習問題引導學生在進入課題前先對學習目標有基本認識。 掌握難點 接着談「調節學習進程」。所謂的「元認知」就是學生在理解學習內容時,能知道自己已明白什麼,也知道自己不明白什麼,學生要學習和自己對話自問,究竟自己學懂了哪些?又有哪些不懂的重點?並在學習進程中記下自己在預習時遇到的「難點」,在課堂中學生便可更集中解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課堂後再檢視自己是否已掌握難點,並透過不同的資訊科技工具,就如搜尋工具、討論工具等來豐富自己的個人化學習計劃。 學生掌握與運用以上的理論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相信家長和學校互相配合,與孩子每天同行一小步,年月的累積定能見證孩子在自主學習路上的成長。 文:鄭家明(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家長教育主任)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9期]

詳細內容

家教明言:讓學習「動」起來

一場疫症令我們深切體會所有的「必然」都敵不過「偶然」,必然的上課下課、上班下班、長假旅遊都可以在一夜間天翻地覆,這是在考驗我們處理事情的靈活度,又是一課珍貴的生命學習,每天的理所當然其實變幻莫測,能夠好好感受現在、活在當下,自是感恩! 正如我在上一篇文章所分享,家長們如行有餘力,可以好好和孩子計劃分享、幫助別人,這也是在經驗一堂寶貴的生命教育。這次的文章,我們再來探討在疫情下如何建立孩子的學習動機。 學習與生活、興趣結連 因應疫情停課,網上教學如雨後春筍在大、中、小學甚至幼稚園積極開展。有賴這十多年智能手機的普及和教育同工的無私分享,眼見同工不斷努力預備電子教材,這次長停課的教學預備,相對2003年SARS時實在有進步。但「菜餚」是準備了,回到教育的根本,學習的主角仍然是學生。不知家長有否觀察到孩子在家學習,少了教師面對面的互動授課,沒有了同學一起學習的氛圍,仍然可以投入學習嗎?停課不停教只是增加教學素材,停課不停學才是教育最期望發生的事情。孩子被大老虎追趕會拚命逃跑;孩子看到前方的美麗蝶兒飛舞也會快跑迎前,兩者都在快跑,所不同的,正是學習中最核心的部分——內在動機! 與其說我們如何啟發孩子的學習動機,不如說,我們怎樣保護孩子的內在動機。學習是人類的天性,不說別的,家長有沒有發覺孩子很喜歡問問題,你會如何回應?有耐性的你會逢問必答,更高明的你會引導他思考尋找答案,但請勿嫌孩子「囉嗦」,好奇心是祝福孩子一生的禮物! 跳出框架 點亮內在動機 保護孩子內在動機的方法就是把學習生活化。人類的學習緣於解決生活上的問題,這段日子孩子時間多了,家長就和孩子來一次親親大自然、一起炮製一桌親子大餐、齊齊動手修理家中的家具……當孩子更多發現學習是與生活有聯繫的,他會對學習更着迷。 另外,建立孩子內在動機的事情就是把學習趣味化,何謂趣味就要看你有多了解孩子的興趣。我們試着走進孩子的世界,來一次刺激的桌上遊戲、溫柔的親子共讀、在家中自製攤位運動,還有陶冶性情的睡房音樂會、別開生面的家庭畫展……所有和孩子生活興趣結連的都是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和孩子跳出日常的學習框架,當看到孩子發亮的眼睛和滿足的歡笑,我們就知道學習在發生,孩子的內在正被點亮,他們經歷到學習的樂趣,這段日子將會照亮小人兒終身的學習路途。 文:鄭家明(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家長教育主任)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5期]

詳細內容

家教明言:疫難亦愛

春不送暖疫暗生,在疫情中巿民人心惶惶,大眾爭相搶購物資,口罩、酒精、白米等物品相繼短缺,學子們也要停課留在家中躲避疫情。停課並不代表停止學習,隨着科技的發展,學校紛紛以不同的網上平台、通訊軟件等發布學習資料。坊間也有不同的學習網站讓家長和學生停課不停學,相比2003年的SARS停課,受惠於科技進步,學生更能按進度保持部分的學習。在這段不一樣的日子,除了日常的學習外,家長和孩子們會在磨難中學到一點額外的東西嗎?我想起小時候讀過黑死病肆虐歐洲的日子,牛頓被迫停課在家,他就在這時期發展出部分的「微積分」理論。非常的時間可以有非常的學習,在人人自危的日子,等待着我們的,或許是一堂「愛」和「分享」的生命課。 牛頓停課在家 發展部分「微積分」理論 說到分享,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老伯伯,今天正是他的生日,伯伯呆坐家中感嘆人生苦短,一生兩袖清風、家徒四壁,自己對世界可謂毫無建樹,現在正等着兒子用家中僅有餘錢去買一袋食物為他慶祝生日,也讓家中老少得到一餐溫飽。突然伯伯聽到開門聲,原來是兒子帶着一大包食物回家,伯伯看看價錢呆了一下,驚訝地問孩子:「我們家哪有這麼多餘錢買來食物?」兒子回答說:「是的,售貨員在點算貨物時,我真不夠錢來結帳,幸好排在我後面的一位先生幫我付了餘錢,他還給了我一張發黃的舊卡,說他小時候也很窮,有一天要買藥給病倒的媽媽,卻不夠錢付藥費,正當心急如焚時,一位好心的先生幫他付了錢,還給了他一疊小卡,並告訴他長大後,也要這樣幫助有需要的人,且可送出這張卡來把愛延續下去……」兒子還未說完這天的奇遇,老伯伯已熱淚盈眶,他認得這張卡,就是他在很多年前送出的,原來微細處的一點愛,在不知不覺間改變了世界。 照顧弱勢 重建愛與分享 這段日子物資被搶購一空,家長們如能以身作則,不過度囤積物資,便可讓有需要的人士也可購買到適量的物資來抗疫,也可藉此告訴孩子,世上有些人工作時間很長,不能夠在家工作;也有些人年紀大,整夜排隊買物資很容易生病;亦有些人的工資月月清空,沒有餘錢購買下個月的糧食物資……因此,若家中有多出的物資,可想想如何分享給有需要的人,公義就是讓社會中的弱勢被照顧,人與人重建愛與分享的聯繫。 執筆之時,重溫了一名舊生在2003年送我的生日禮物,那是一本日記,寫下了他在那年3月到7月走過的經歷,小孩子眼光看的大時代,有歡笑也有淚水。歲月流逝,今天又面對不一樣的疫情,願我們在這段日子注意個人衛生,用心愛護每個身邊人,很多年後回望今天,願大家記得的,是和孩子們一起的學習與成長!祝願大家身心靈健康! 文:鄭家明(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家長教育主任)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1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