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房四寶:女兒畢業了﹗

這天,穿著整齊西裝,坐在劍橋大學的Senate-House,感覺不太真實,直到看見穿上畢業禮袍的女兒步上畢業台,內心就開始不斷翻騰,有着難以言說的激動和感恩,掌聲響徹整個禮堂,眼淚卻把一切影像都變得模糊起來。自2015年10月20日刊載的第一篇文章〈愛與珍惜,勿失勿忘〉開始,原來這個專欄已經寫了9個年頭。回看當中的文字,斷斷續續地,為我和孩子的經歷與成長作了一些重要的紀錄。假若沒有這個專欄,相信也不會留下這些文字與心事。同時,這個專欄也承載着作為父親的我曾有過的歡笑與淚水,在這一刻,過去的每一個片段,無論是苦是甜,是聚是散,都成為了上主給我和我家恩典的印記。 父母經常有一種憂慮,害怕孩子跟別人不一樣,被比下去,卻忘記了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而寶貴,都有自己成長的步伐與使命。因父母憂慮而作的決定,只能減少父母的憂慮,對孩子的成長沒有半點幫助。想起曾讀過一名少年人留給這個世界最後的文字,流露着對家人一份很深、很真的愛,同時,卻又帶着一份更深、更真的無力感。少年人明白父母對自己的愛,由衷希望可以報答他們,可是,在這個價值觀被徹底扭曲的教育制度下成長,每天卻不斷被批評、被拒絕、被否定,一切曾有過的夢想、希望也只會變成空想、壓力,在父母面前,有着說不出的愧疚,而且一天比一天沉重,然後,就再沒有然後。 孩子需要父母作榜樣 不是名師補習 從事教育的我,究竟要為孩子的將來預備什麼呢?是要讓他們比別人更聰明、更有競爭力嗎?教育就是要汰弱留強,旨在保障自己的孩子將來可以過富足的生活嗎?不!教育是價值的傳承,特別在禮崩樂壞的世代,品格與道德的培育比知識的傳遞都更艱難,卻更重要。我們要孩子在乎的不是將來生活的富足,而是生命的豐富,前者只關心自己的需要,後者卻會回應別人的需要。孩子需要什麼?不是名師的補習,而是父母的榜樣。 貧窮關懷是我所肩負的使命,這不是出於憂慮或恐懼,而是在事事講求競爭、比較、要贏、要賺取最多的社會文化下,仍然可以有的選擇。曾有一段時間,常帶孩子走進貧窮人當中,跟他們討論「看得見」的荒謬。那時候1公斤紙皮大約只值5毫,汽水罐則是每個5仙。當時要吃一個5元的菠蘿包,便要執10公斤的紙皮或100個汽水罐,這是孩子從來沒有想像過的。假如沒有明白世界的真實需要,一切的學習都會變得毫無意義。 用善良改變世界 別讓世界改變善良 女兒的學習也不是一帆風順,父親對她的期待,是一份迎難而上的生命韌力。成長,充滿各種各樣的挑戰,過去的數學,或是明天的愛情,哭泣過後,盼望能重新振作,拿走灰心,拿走恐懼,拿走放棄。今後,或會遇到與我們想法不同的人和事,我們或會因此而感到失望、悲傷,甚至憤怒。但,善良的人看人總是善良的,盼望我的孩子,能用你的善良去改變世界,但別讓世界去改變你的善良。假如有天,老爹再不能留在你身邊,願我所留給你的,是一個光明、美善的榜樣。 「愛與珍惜,勿失勿忘」是由此至終,寫給自己的提醒。有愛才有家,珍惜作為父親的福分,矢志不渝。 文:歐偉民 作者簡介:救恩學校(小學部)校長。愛文字,更愛孩子,堅信親子關係比學業成績重要,在理論與實戰中猛然發現,夫妻關係才是子女快樂成長的基石,育有2女1子。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5期]

詳細內容

半職爸爸:假如世上 有我最想做的功課……

如果有一樣功課,我不僅不討厭,反而十分想做的,那只有一樣,就是讀書報告。當所有功課都設有許多框架、步驟和標準答案時,讀書報告是唯一最自由的功課。本來我想說,作文應該也是屬於「自由派」的,可是,太多學校的作文有太多規定,用倒敘用順敘,規定了,用說明用記敘,規定了,還有太狹窄的作文題目,以及太容不下佻脫的評卷老師。 讀書報告的「四個自定」 我認為,讀書報告大多數情形下,不會規定你讀什麼書,又,大多數情形下,不會規定你要用什麼手法去寫一篇讀書報告。當然,我知道,讀書報告也有許多「規定」,但是相對來說,這份功課已經沒有那樣「計較」。大抵,老師只想讓大家多讀課外書罷了,大抵,老師都相信開卷有益,鴻篇巨帙,雋永小品,或恣肆,或雅致,或精悍,或空靈,或如高山流水,或若萬馬奔騰,條分縷析也好,言簡意賅也罷,惠風和暢也好,平地一聲雷也罷,各適其適,各有所好,誰曰不宜? 讓做功課的人「當家作主」 《倚天屠龍記》講什麼?一句話,可以是一個男孩的冒險故事。一句話,可以是一個人在「好人」和「不被騙」之間如何抉擇。最觸動你的,可以是武當七俠的兄弟之情,也可以是張無忌與周芷若兩小無猜的「一飯之恩」。一本書講什麼,一本書最重要的內容是什麼,不是作者說了算,不是老師說了說,而是你——一個讀者說了算。寫完報告,高分與否不重要,要緊的是這份功課,終於在一定程度上讓做功課的人「當家作主」。 喜歡一本書,討厭一本書,喜歡一個作者,討厭一個作者,喜歡一個人物,討厭一個人物,喜歡一段情節,討厭一段情節。林林總總,沒有對錯,只有性情的相連和感悟。 由一本書,想到自己某次經歷,由一段文字,想到某種微言大義,借題發揮,流水行雲,洋洋灑灑。換到的老師評語,大抵應該是「知道了」,而不是一個「交叉」。選書自定,如何看自定,如何評自定,如何寫自定,有如此4個「自定」,讀書報告,可以成為最美妙的功課。 不要把讀書人的種子殺掉 或曰比擬不倫,但是,一想到人的自由和性情,總是想起一件軼事。第一名登陸月球的太空人岩士唐,執行登月任務前,2歲的女兒病逝,最後一次面試,考官問:「女兒死了,你如何處理?」岩士唐說:「可以不回答這問題嗎?」考官說:「可以。」過了一會,岩士唐問:「你認為這問題有正確答案嗎?」 功課,不應該每次都是太空任務。可是目前所見,香港學生的功課,嚴厲的多,包容的少,強調對錯,蔑視性情,好苛禮,拒幽默。到最後,莘莘學子被功課壓垮,不是因為功課多而是因為功課「苛」。 「苛課」當道,看了看岩士唐的傳聞軼事,聊發謬論;只是希望學校老師高抬貴手,不要終日用「離題」二字,輕易把讀書人的種子殺掉。 文:張帝莊 作者簡介: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採訪多個「第三世界」國家,卻認為自己的家更值得探索。既是悠閒的寫字人,又是忙碌的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5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關注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

香港學生的學業壓力大,在不同的因素影響下,難免面臨大大小小的心理挑戰。根據香港家庭福利會最近的「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調查」發現,超過一半受訪學生認為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不理想。本會希望透過是次研究引起家長、教師及學生的關注。 根據調查顯示,在整體受訪學生中,有接近一成四學生認為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非常不理想,而影響學生精神健康狀况的三大主因分別為:學業成績(92.7%)、家人期望(90.8%)及家庭關係(90.5%),情况值得關注。家福會服務總監(青少年服務)陳淑儀表示,學生在沉重壓力下,容易產生焦慮和沮喪等負面情緒,我們建議學校、家庭、社會應加強合作,改善學生的精神健康。 「一試定生死」易增負面情緒 在香港,「一試定生死」的信念令學生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學校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更多有關情緒管理和壓力調節等知識,同時亦可安排一些有益身心的課餘活動,讓學生能得到喘息的空間,以放鬆心情和紓緩壓力。此外,教師應及早識別及協助面臨情緒困擾的青少年,並與家長保持良好溝通,以提供適時的情緒支援。 讓孩子感到被理解 家長應多留意子女情緒,嘗試鼓勵子女表達情感,引導他們尋找壓力的源頭,一同探討問題的解決方法,攜手面對逆境,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及支持。另外,家長亦可從不同渠道了解及學習應對學生精神健康問題的合適技巧,在子女出現情緒困擾時,能更有效應對。 「心‧動啟航」 強化內在力量 家福會青少年服務在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下,開展了新一輪為期兩個學年的「心‧動啟航」計劃,繼續加強針對青少年精神健康的措施,相信這類型的計劃能通過強化學生及家庭的內在力量,讓他們更有信心應付在生命中出現的精神健康挑戰。 學生的精神健康狀况需要由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來改善,作為家長和教師,我們需要加以關心,並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幫助,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健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文:陳靜霞(香港家庭福利會高級經理)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5期]

詳細內容

故事拼盤:就來莫卡的咖啡世界吧

日落時候愈來愈早了,意味着英國日短夜長的日子很快重臨。既然日光不易留住,得要發揮一點阿Q精神。這陣子,我將被遺忘在書櫃多時的刀根里衣繪本作品《モカと幸せのコーヒー》(英文版譯名:MOKA),移師到睡房窗台上,讓它成為我獨家的窗前景致。封面有我大愛的tiffany blue色調,襯上如花又如霧的淡淡拓印,夢幻得教人置身藍天白雲之中。用它來調和一下快將來臨的冬天冷鬱感,我想該會有點點果效吧! 現實與繪本裏的咖啡 藍天白雲在陰晴不定的英國,尤為矜貴。天氣不好的時候,我通常會跟女兒宅在家:她愛煲劇追星,我多會冲杯熱黑咖啡,掃掃手機,發發呆。對,原來不知不覺間,移居英國以來,黑咖啡成為我日常的良伴。 在繪本世界裏,咖啡並不是常客。對孩子來說,香濃甜滑的朱古力一定比苦澀澀的咖啡吸引得多,即使兩者賣相相近。刀根里衣大膽地以MOKA命名此書,封面又畫上半杯深褐色的咖啡,似乎她在說這故事的對象,不是稚氣的孩童,而是已長大的大人們。 《モカと幸せのコーヒー》(MOKA)(作者提供) 作者:刀根里衣 出版:NHK 想哭就哭吧! 故事一開始,是雜亂的工作桌面,環境晦晦暗暗的,主角以第一人稱自言身心累透,不知不覺間坐在椅子上睡着了。在夢裏,她遇見了一隻似曾相識的小白兔——名叫莫卡。莫卡帶着她認識一個由鳥形杯子、牛奶、方糖、茶匙和咖啡豆組成的魔幻世界,還特調了多款能讓心情好起來的咖啡供主角選擇。 莫卡滿懷善意地安慰主角,可是不得要領,心情沮喪的主角甚至向莫卡動氣,如夢境般美好的咖啡世界就在怒氣之中突然消失了。莫卡以溫柔而傷感的眼神,站在主角的工作桌上對她說:「沒關係,想哭就哭吧!莫卡永遠在你身邊!」 就是這一句話,主角被感動得嚎啕大哭了,「我想知道自己有多久沒有這樣哭過了」。主角的負能量隨着淚水得以釋放,然而故事最美之處不在於此,而是最後一頁,原來小白兔莫卡是主角兒時在畫簿上畫過的塗鴉——莫卡的出現,將主角帶回最純稚的原點,人生毋用太多包袱或面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 當日子難熬、失落時,只要你想,就來莫卡的咖啡世界吧! (作者提供) 文:CanCanMa 作者簡介:ungoogoo故事館創辦人、香港繪本作者,著有繪本《我不想唱歌》。曾任編劇、編輯及兒童節目說書人。原為跟女兒伴讀,後來體悟繪本的力量,愛上說故事;也因繪本,發現更多生命的寶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5期]

詳細內容

婆媽內心小劇場:擔心阿女不夠無厘頭

每次帶4歲半的大女可可到圖書館,她都會衝去找日常生活類的圖書,故事內容圍繞小朋友真實的生活,例如看醫生、家中添了小弟弟、吃飯禮儀、家居安全等。一系列十多本,她喜歡自己看,也喜歡我讀給她聽,每本重讀多遍,對內容極之入腦,在生活中遇到類似情節時,就會說她和主角一樣不怕打針,會照顧妹妹,自己吃飯不偏食等。這類書的確非常之實用,小朋友喜歡看的話,有助培養好習慣,讓媽媽輕鬆不少。 可可是一個很乖巧的女孩子,她對這類書這樣着迷,我有時會擔心她會不會太過正經?生活少了一份幽默,會不會太苦悶呀?所以每次她在圖書館靜靜地坐在那個生活類角落時,我就跑去找些其他類型的書,終於有次在書海裏看到個「尿」字——《尿尿太郎》,光看書名就覺得好笑,應該是我人生第一次看到小便像如獲至寶。 尋找知音人的尿尿太郎 果然沒有令我失望:故事講述一個小男孩每次上廁所都會不小心把尿沾到內褲上,又要被媽媽罵了,但他又覺得把褲子穿上後,外表其實看不出來,况且一下子就乾了,可能街上也有其他人跟他一樣為一點尿煩惱吧,於是他便去尋找他的同伴。每逢看到有人面帶愁容,就直白地問他是否內褲沾到尿,但他們的煩惱都不一樣:腳上的襪子一直往下掉、牙齒卡了一條菜、衣服的標籤刺刺的。他發現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但原來每個人都有只有自己知道的煩惱。最終他都找到了知音人,排解了煩憂。 《尿尿太郎》(作者提供) 作者、繪者:吉竹伸介 吉竹伸介繪本 孩子大笑 成人領會 此書作者吉竹伸介的作品都能引人發笑,從日常中的的微小事引伸無限奇想。看似無厘頭的劇情,又藏着令人反思的人生哲理,小朋友看得開心,大人又有一番領會。可可對小便沒有太大感覺,但另一本《未來是這樣嗎?不一定喔!》就擊中她的笑穴。書中的小女孩聽到哥哥說未來很可怕,因而感到焦慮,充滿智慧的奶奶便開解她說,未來有很多可能,答案不止有一個,選擇權在我們手上,然後小女孩就開展幻想旅程:未來可能每個星期六都是禮物多多的聖誕節;無法成為賽跑第一,可能在扮鬼臉比賽得第一;衣服沾到黃色顏料只能捱罵?不如將一切事物塗上黃色波點吧!最後媽媽問小女孩晚餐想吃哪種蛋,女孩天馬行空想了一堆奇形怪蛋:貼上糖果的糖果蛋、放在肚上的肚臍蛋、能夠疊高的疊疊蛋,引得可可笑個不停! 《未來是這樣嗎?不一定喔!》(作者提供) 作者、繪者:吉竹伸介 也許故事激發了可可的想像力?近來她有些轉變,變得有點搞笑:她不喜歡戴口罩,因為很侷促,但有時輕微咳嗽,向她解釋要保持衛生,上學要戴着,她都會接受,甚至會鼓勵自己:「雖然我唔鍾意戴口罩,但我都會戴嘅。」總是很懂事的樣子。但有次,她放學沒戴口罩對我說:「媽媽,口罩話佢唔鍾意我呀,所以唔畀我戴住佢。」我忍不住笑了出來,很欣賞她的創意!我叫她哄一哄口罩,她還很勞氣地說已經做了,但口罩不聽,那下次唯有由我出馬勸服口罩吧,她「唉」了一聲,沒好氣地走開了。 文:婆婆媽媽 作者簡介:年紀不大但愛歎茶,生女前生活像個婆婆般悠閒自在;全職湊兩女後變成婆婆媽媽,育兒每件小事都是大件事,雖然有時感慨瀟灑不再,但抱住兩個寶貝就甜蜜幸福滿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5期]

詳細內容

教大GPS:怎樣教非華語生中華文化?

以往,在主流學校就讀的主要是在家說華語的華裔學生,學校的教學因而依據華語學生的需要而設計。近年,非華語學生逐漸入讀主流學校,學生必定是華語學生的假設往往不再成立。但教師是否意識到這樣的轉變,教學上會否仍假設只有華語學生,忽略了學生多元的文化背景?這問題在中華文化教學中尤其值得反思。 「我們」等同華語人士? 有小一中國語文課本,標題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內容包括吃湯圓、掃墓、賽龍舟等華語人士的節日活動。這裏「我們」是什麼意思?香港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我們」除了華語人士外,應否也包括非華語人士?難道非華語人士不是「我們」?那麼,「我們的傳統節日」,除卻華語人士的節日外,應否亦介紹非華語人士的一些節日,例如印度人排燈節的點油燈、巴基斯坦人開齋節吃棗子等活動? 分享不同生活經驗 另一本小一中國語文課本,有以下「農曆新年」的教學活動:「先看看圖,再想想你過年時會做哪些事,可以幫助你想出說話的內容。」「兩人一組,互相分享過年時感到高興的一件事,再把那件事寫出來。」教學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是適切的,然而非華語學生卻不一定經歷過農曆新年。那麼,教師如何幫助他們?例如,請非華語學生採訪華語學生過新年的情况,從而加深他們的認識。再進一步,活動可以包含非華語文化中的傳統節日,並比較這些節日與華語人士節日的異同之處(例如大家都探訪親友、互送禮物),以豐富非華語與華語學生的分享內容。 黃皮膚、黑頭髮、黑眼珠 有幼稚園高班的活動,學習目標是「認識中國人的特徵(名字、外貌特徵、語言)」。活動流程包括「請幼兒運用鏡子觀察自己的樣子,畫下自畫像,填上適當的顏色(黃皮膚、黑頭髮、黑眼珠等)。教師展示幼兒所畫的圖畫,引導幼兒說一說大家的外貌特徵。 非華語學生,尤其是在港土生土長的,由於外貌不能改變,他們在這活動中也許感受到就算自己付出多少努力,也不能完全變成中國人。這活動能否達到原先訂立的目標,即培養學生作為中國人身分的認同?還是使得非華語學生更難得到身分認同? 過往,我們教中華文化時,經常提及「炎黃子孫」、「血濃於水」、「同根同心」等說法。可是,非華語學生未必與華語人士有血緣關係,這些慣常的說法並不適用於他們,教師能否覺察到有這樣的改變? 教導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並不容易,然而只要教師加深了解非華語文化,多從非華語學生的角度思考並欣賞其文化,他們的教學必能變得更靈活、更多元。 文:林浩昌(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5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預防低頭族駝背

脊柱後凸,俗稱「駝背」,是指胸椎向後呈圓形的狀態,頭與頸部則過度前傾(圖1a)。除了遺傳與骨質疏鬆的因素外, 不良姿勢是導致寒背,甚至結構性駝背的一個主要原因。 我們在出生時,脊椎從頭到腳幾乎都是前向成弧形的,隨着我們成長,從趴着、爬行、站立至行走等活動,使頸椎、胸椎及腰椎形成不同的彎曲弧度(圖1b)。 (明報製圖) 可是現代的生活令人多坐少動,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孩子從小就使用手機及平板電腦,年輕人每天長時間一直低頭彎腰看手機, 對正常脊椎排列的發育造成破壞,形成脊椎後凸、肩膀變圓、頭部前傾等狀態,也稱為「科技頸」;最終永久影響脊椎關節。2010年以後出生的Alpha世代,便是最受此惡習影響的一代。 預防勝於治療。特別是成長期的孩子們,要緊記: 1. 避免長時間低頭看手機,縮短看手機的時間,並將手機放至眼睛向前看的水平位置,以免頭頸前傾 2. 減少用筆記簿電腦、手機和平板電腦追看電視或影片 3. 確保工作/學習的地方有合適高度的桌椅,電腦熒幕應與眼睛處於同一水平位置。如果必須使用筆記簿電腦工作,請將電腦放於桌上而非大腿上 4. 使用合適高度及有背靠的椅子 5. 不應在牀上看書。如無法避免,則靠着牀背直坐,將書本放在枕頭上看,以減少頸椎過度前彎 6. 每天步行15至20分鐘。走路時目視前方,微微收緊下巴,不要一邊走路一邊看手機 運動2式踢走科技頸 長時間維持低頭彎腰的不良姿勢,會導致身體前面的上斜方肌和胸肌緊張而拉緊,而後面的深頸屈肌和下斜方肌、菱形肌變弱,建議做一些改善運動,例如以下兩個動作: 1. 伸展胸肌 背靠牆站立,肩膀和手肘彎曲成90度,舉起手臂手心向外,使手臂後部、前臂和雙手緊貼牆壁,保持10秒(圖2) 圖2(作者提供) 2. 強化背肌 手踭屈曲,雙臂放在身體前面,然後前臂往側張開形成「W」字(圖3),同時盡量將兩邊肩胛骨擠壓在一起,然後回到原位。重複5至10次 圖3(作者提供) 希望大家做好榜樣,和孩子們一起保持良好姿勢及經常活動的習慣,培養健康的下一代。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本文內容) 文:劉佩香(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5期]

詳細內容

6A爸媽:夫婦相處 接納當刻需要

蘇永康有一首金曲《男人不該讓女人流淚》,大致就是男人應該要好好對待身邊的女人。但現實生活中,往往就是夫婦相處之間充滿火藥味,甚至乎丈夫並不懂得太太為何生氣,生活充滿矛盾。其實,每次太太生氣也是有「原因」的。 造成兩夫婦吵架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都並非即時產生的,而是日積月累的結果。所以當你發現太太因小事而生氣,有可能其實她已經累積很多不滿了。 瑣事引爆家庭大戰 此外,當對方表現跟自己期待有落差的時候,也很容易會怒火中燒。而當另一半生氣的時候,還在問他們: 「為什麼生氣呢?」 「為什麼你不明白我?」 「為什麼你這樣表現得不耐煩?」 這樣往往會令情况火上加油,久而久之不滿便日積月累,小事變大事。 其實,家庭相處本身就充滿問題,平時簡單一句,卻可以成為爆發點,尤其關於家裏的瑣碎事,稍有不慎,便會引火自焚。 例子:家裏東西亂丟,太太要幫手執拾,每次都會埋怨:「你每次都亂丟垃圾。」 而丈夫會反駁:「點會每次,我只是間中忘記亂丟一次垃圾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出問題所在?其實,太太的重點是投訴丈夫亂丟垃圾,而丈夫的重點在於「每一次」, 兩個人的討論根本不在同一基礎上,是不會有結果的。最終只會影響關係,反面收場。 不吝嗇讚美說話 要雙方都在同一基礎上討論,才是解決問題方法的不二之選。這種善意溝通要做到並不容易,先要心平氣和討論事件。可是現實中,往往都被情緒打擾,要心平氣和溝通談何容易? 接納對方的做法跟自己期望有差異,亦是其中一個達到善意溝通的方法。6A教育裏面,接納是關係的基礎,夫婦之間關係本來就是深厚,要做到接納對方應該並不太難,不需降低自己對他的期望,只需要當對方達不到自己期望的時候,我們調整一下就可以。 適當地讚賞另一半,也是認同對方付出的方法,縱使對方未必一定符合自己期望,但仍然可以找到長處加以讚賞或肯定。世上沒有人不喜歡被讚賞,無論是男人或女人,都希望從對方口中得到被肯定的言語。所以,不要吝嗇把讚美說話由我們的嘴巴裏吐出來。 換角度為對方想想 大部分時間,我們總是站在自己角度思考,如果調換角色,可能會顧及對方感受,這樣也是接納的一種。 例如,夫婦之間日常對話可能很平常,沒什麼大不了,但心思比較細密的太太,未必這樣想。她們認為溝通很重要,也希望另一半能夠給自己機會,把自己的心裏想法說給對方知道,而丈夫有沒有把握或營造適合的氣氛互相溝通,說說心底話?另一邊,太太亦都應該體諒,丈夫有時想靜下來,有不太想說話的需要。 互相遷就,互相體諒,對方總會感受到。除要接納對方長處短處以外,接納他這一刻的需要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夫婦之間能夠有足夠默契,知道對方這個時候的需要,而加以配合的話,夫婦關係應該能夠更進一步。 文:Vinic爸爸 作者簡介:3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C、龍鳳孖寶A&B),為了不白白浪費了奇妙的恩典而成為香港有品運動6A品格教育講師,希望把心理學說融入6A教養,把正向教育理念分享給父母,特別是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5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簡易廚房:清甜白蘿蔔 秋冬必吃

秋冬當造的蔬菜之中,我特別喜歡白蘿蔔,因為這段時候它們特別清甜,所以我常常用來烹調菜式。今次介紹給大家的兩款家常菜,其中一道就加入了白蘿蔔。兩款菜式均是我修改過的簡易版煮法,30分鐘內就完成。 第一道「蘿蔔炒魚鬆」,魚肉買回來後我會先調味,胡椒粉辟腥、麻油添香味,再加多點葱花,煎好後配蘿蔔再炒,十分冶味,用來伴飯很不錯。另一道「簡易版回鍋肉」,本來要用豬腩肉製作,但工序會比較多,既要汆水又要過冷河,所以我直接選用豚肉片,最好是半肥瘦的,加豆瓣醬去煮亦不會過分辛口,即使小朋友亦適合吃。 (受訪者提供) 蘿蔔炒魚鬆 材料及調味料(受訪者提供) 材料(3至4人分量) 蘿蔔———1/2條 鯪魚肉———200克 薑———幾片 蠔油———2茶匙 調味料 胡椒粉———少許 麻油———1茶匙 糖———少許 鹽———少許 做法 (1)(受訪者提供) (1)蘿蔔去皮,切條 (2)(受訪者提供) (2)鯪魚肉加入調味料,順時針攪拌至起膠 (3)(受訪者提供) (3)熱油鑊加入鯪魚肉,用鑊鏟壓成魚餅,煎至兩邊金黃色,盛起備用 (4)(受訪者提供) (4)再熱油鑊爆香薑片,加入蘿蔔條炒香,再加少許水和蠔油,蓋上蓋燜煮至軟身 (5)(受訪者提供) (5)加入鯪魚肉和少許鹽兜勻,完成 完成(受訪者提供) 簡易版回鍋肉 材料及調味料(受訪者提供) 材料(3至4人分量) 豚肉片———200克 椰菜———1/4個 迷你三色椒———各1 洋葱———1/4個 葱段少許 調味料 豆瓣醬———1茶匙 紹興酒———1茶匙 海鮮醬———1茶匙 生抽———1茶匙 糖———少許 鹽———少許 蒜蓉———1茶匙 薑片———2至3片 做法 (1)(受訪者提供) (1)豚肉片切開3份,迷你三色椒及洋葱切件 (2)(受訪者提供) (2)椰菜切件備用,熱油鑊爆香蒜蓉及薑片,切好的迷你三色椒、洋葱及椰菜炒香 (3)(受訪者提供) (3)加入豚肉片、豆瓣醬、紹興酒、海鮮醬及生抽 (4)(受訪者提供) (4)全部材料炒至熟透 完成(受訪者提供) 文:KellyMama 作者簡介:育有一子一女,身為全職媽媽熱愛煮食,喜歡研究簡易家常菜,希望與大家分享各種美味菜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4期]

詳細內容

多元導航.網絡教育:學習機遇與挑戰

隨着科技發展,網絡教育已經成為我們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挑戰。筆者想分享一些在工作中的見聞,希望能引起大家關注,並探討如何在這個網絡時代學習得更好。 回想疫情期間,許多學生轉向網絡學習以保持學習進度。一名六年級的學生小淇曾經告訴筆者,她在網課期間體會到自由,她可以在家的沙發上用平板上課,更可在網絡上隨意選擇學習內容。這種靈活讓她能根據自己的需求調整學習時間,絕對是較難於傳統面授課程中實現的。 即使學校恢復了面授課程,小淇仍然利用網絡資源輔助學習,課後通過網上教學視頻加強對課堂知識的掌握。這讓筆者意識到,網絡教育並不是取代傳統課程,而是成為有力的學習補充。 面對海量資訊 難分真假 然而,網絡教育的便利也伴隨着種種挑戰。小淇在學習中曾遭遇「資訊超載」和「網絡焦慮」。她說,面對海量的資源,有時會不知從何入手,亦難以辨別資訊真偽,這讓她感到焦慮。此外,網絡環境也可能成為負面行為的溫牀。筆者曾經接觸一名叫阿晴的學生,她因為在網上分享學習上遇到的困難而遭同學嘲笑和欺凌。這讓她感到沮喪,甚至影響了學習動力。這些經歷提醒我們,儘管網絡提供便利,但也同時會帶來心理上的挑戰。 在這樣的情况下,家長和教師的支持顯得至關重要。筆者鼓勵家長定期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並鼓勵他們分享網上學習的經歷。這樣不僅能增進親子關係,還能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支持。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加入社交與情感學習的元素,讓學生有機會分享自己的網絡學習體驗。上述提及阿晴的情况,她的班主任得知後,迅速組織了一次班會,讓學生們分享各自的網上學習經歷。這不僅讓阿晴感受到被理解,還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團結。 設置隱私權限 慎重添加好友 隨着網絡發展,學生需要具備自我保護意識。筆者常提醒學生,儘管網絡是學習的好地方,但也潛藏風險。他們應學會如何在網上保護自己,例如設置隱私權限,慎重添加好友,並在遇到不當言論時勇敢尋求幫助。這些基本的安全意識能幫助學生在享受網絡教育的同時,也能保護自己。 網絡教育是我們時代的一個重要轉變,充滿無限可能,也面臨各種挑戰。筆者相信,未來的學習會更加多元化,而這一切皆從網絡教育開始。通過正確的引導和支持,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充分利用網絡教育的優勢,同時克服其中的挑戰,在這個新的學習時代,找到屬於自己的導航之道。 文:文建康(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3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