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物語:再次踏足遊樂場

大家好!踏入初夏的德國已不斷放寬防疫政策,在4月底宣布重新開放公園休憩設施,以及容許商店有限度提供服務等。在電視轉播的政客會議上,德國總理默克爾的一句「任何人都不滿足於虛假的安全感」重擊人心,也是一個政治領袖的模範,默克爾為首的德國政府無疑在這場抗疫重任裏擔當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傳遞有根有據的消息和有效的措施,在人云亦云的恐慌裏形成國人心中的浮木,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德國放寬防疫政策 其實,就算默克爾不公開表明放寬抗疫政策,德國人都坐不住了,曼海姆大學的調查數據分析指出,德國人正偷偷地增加社交活動。3月底時,只有30%的受訪者表示在過去7天內至少與朋友或熟人聚會過一次。而現在這一比例增加到60%左右。所以我真心欣賞默克爾政府,坐不住的人心你如何禁呢?何不清清楚楚地表明立場,然後提出條件來滿足大家的需要呢?在醫療用品供應充足以及感染率受控的情况下,人們可以循序漸進地出外活動了!最漂亮的一句就是:「一旦在局部地區出現新增病例高發的趨勢,當局就必須在當地採取果斷措施,包括重新執行4月20日之前的嚴格防疫措施。」 由恥笑戴口罩到全民戴口罩 華德一家在事隔兩個多月後再次踏入公園的遊樂場,眼見普遍家長都比較審慎,沒有約其他家長一起聚集,都是以一個家庭為單位,在公園的草地裏佈置自己的小角落,若見到一個滑梯開始出現人龍,不少家長都會出聲叫自己的小孩跟前面保持距離,或是到別的遊樂設施去。經歷了這場疫症大流行,德國人已由開頭恥笑戴口罩的亞洲文化,演變成傾向全民戴口罩。到了5月,我們第一次出去快餐店買小吃時,看見商店門口都張貼告示「必須戴上口罩」。 (作者提供) 對於幼稚園復課的議題,德國政府還沒有相關公告,因為小孩子對於「保持距離」實在沒多大概念,在局勢未明朗之際,我們還需耐心等候。但若父母二人都需要在食物生產線、醫療體系、交通運輸等公共服務工作的,市政府的家庭中心仍會為他們提供託兒服務。以我所知,在華德兄妹就讀的幼兒中心,仍會編排人手每天託管5至6個小孩。停課期間,每個月我們都會收到來自幼稚園的兩封信,導師們寫信來表達思念,鼓勵華德兄妹要耐心等候,有時候會附帶一張食譜和歌譜等,讓在家的我們可以多一個家庭活動的點子!很可惜的是,妹妹的導師們實在太有藝術感,她們寫給妹妹的粉紅色卡紙引起了哥哥的嫉妒,在家引起一場「腥風血雨」呢…… 希望各位安好,下次再見!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5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德國補貼工資抗「疫」境

大家好,眼看香港的全民防疫收到效果,有些日子只有個位數字的個案增長,實在令人鼓舞。不少海外報章都大肆報道香港全民防疫的做法,值得世界參考,而在香港的每一位都擔當起重要的角色! 不少國家都聲稱已渡過疫情的最高峰,開始考慮慢慢解封。有關德國的疫情,截至4月中這裏已有超過16萬宗確診,近9萬人康復,有3000多人死亡。但整體德國的社會氣氛已開始緩和,政府官員認為德國的疫情沒有繼續擴大(平均每天新增3000多宗個案),所以大學已在4月中復課,預計在5月頭中小學也會復課。不過政府也強調在未研發出解藥之前,市民仍然需要保持社交距離,以防止個案暴增。 華德媽偶爾也會跟世界各地的朋友聊天,有次講到不同地方的生活補助,在德國雖然不像香港向市民一筆過派錢,但「短時工作」(Kurzarbeit)的措施卻值得一提:這項容許企業降低薪資成本的措施,讓員工減少工作時間,甚至不工作。僱主只需要按照員工實際的工作量支付工資;不足原薪資的部分,由德國勞工局補償這部分工資稅後金額的60%,有孩子的員工則為67%。聞說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就挽救了近百萬個職位! 留守家長獲補助 允租客延交租 除了企業和員工受惠之外,留守的家長可以領取最高每月185歐元的補助,計算方法依前一個月的薪金而定;至於租客,若能證明財困而未能繳交租金,可以延後3個月才繳交;更多德國政府的政策在此未能盡錄,大方向都是多勞者多得,之前盡過交稅義務的會得到相應的照顧。這樣的原則華德媽非常認同,就如我這類移民,在德國沒有全職工作,也沒有實際收入,所以不用交稅,但竟然也可以領取最低的家長資助,實在有點不好意思。 華德一家的生活基本沒有重大變化,我們安然度過了四月的復活節,孩子在花園裏找到不少由「復活爸爸兔」帶來的「復活朱古力蛋」。有別往年全民到不同地方尋蛋,今年大家都是走走形式而已。其實對於華德兄妹而言,這樣的「走形式」已經令他們非常快樂,不斷把「復活兔」掛在口邊,每天早上都要討一隻「復活蛋」來吃呢。希望大家都在困境中找到所需要的力量和幫助,下次再會!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91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特殊親子時間

在過去一個月裏,德國以及歐洲各國疫情持續擴散,德國、意大利、英國、法國都成為重災區,各國都相繼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停課、暫停非緊急公共服務、勸喻民眾留在家中等,早前亞洲地區人們搶購日用品的情况亦在德國出現,也有市民在超市買大量廁紙起爭執的影片在社交平台裏瘋傳呢! 早已留守在家的華德媽和華德兄妹不知不覺已過了一個多月的居家生活,我們看着天天攀升的確診數字(截至3月底,德國已過4萬宗確診),心情實在非常忐忑。懵懂的哥哥天天都問:「我們今天去幼稚園嗎?」,「我們可以去爺爺奶奶家玩嗎?」,「為什麼我們不能出去公園遊樂場呢?」我每天都在回答小孩子有關病毒感染會導致人們生病,所以必須留在家裏切斷傳播鏈的問題,由最初他們不明所以,到後來我們看了由奧地利政府所製作的德語卡通短片後,小朋友漸漸開始明白自己的角色,就是留在家裏,一天打幾次電話給爺爺奶奶解解相思之苦,等待一天疫情受到控制,就可以跟親人和朋友見面了! 派子女做家務 再到自由時間 (作者提供) 以往的我實在太依賴幼稚園,故一開始根本不知道如何「善用」一天十多小時的親子時間。最初我會盡量跟兩兄妹規劃每天遊戲,早上砌砌圖、看圖書,午餐後日照充足時到花園淋花和踢球,晚上洗澡後一同入睡。但這樣的作息根本就沒有留任何個人時間給自己,一星期後我就受不了。後來,我變成指派兩兄妹執行家務,每天抹兩個窗戶,一同下廚(圖),一同打掃家裏等,然後安排更多的自由時間,讓兩兄妹自己去玩,華德媽便可以坐下喝茶了。由始至終我都是全職媽媽,所以對於這特殊親子時間也算是駕輕就熟,難以想像在家工作的雙職父母如何捱過這段時間呢! 政府送禮關顧留家兒童 德國政府也為留家兒童準備了一份小禮物,裏面有圖書、畫本、練習本和一些小玩具等,民眾可以在網上登記和輸入地址,等候這個郵包送來。華德媽由於太遲收到消息,所以這個郵包已經送完,不過我們沒有失望,因為我們接收到政府對市民的善意,雖然政府沒有派防護用品,但也是關顧市民的;雖然德國錯過最佳防疫時間,但政府還是希望力挽狂瀾;雖然人們未能買到任何口罩,但也會自覺保持「社交距離」等等。在香港的各位千萬不要鬆懈,一同截斷病毒的傳播鏈,希望各國疫情盡快受控!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8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德國爆疫 自我隔離

上篇才跟大家說「德國人天不怕地不怕」,上月底德國正式爆發了新冠病毒社區感染!原因就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狂歡節嘉年華會(Karneval),一名中年男子在發燒期間去了嘉年華而且把病毒帶給整個社區,他和妻子及兒女居住在鄰近荷蘭的小城鎮Heinsberg,因為妻子是幼稚園教師的關係接觸過許多家庭,所以該鎮在短短一星期內就多達200宗確診,變成德國最受影響的地方。 德國衛生部長施潘(Jens Spahn)在2月26日晚上曾發表聲明,承認新冠肺炎正在流行,認為衛生當局已經無法有效追蹤所有病患,未來疫情還會持續擴大,後來他更表示德國要暫停出口醫療物資,以確保德國內部有足夠資源來抗疫。其實早在政府作出聲明前,不少醫療用品供應商已有先見之明地只向常客供貨,杜絕炒家的財路了。 曾與確診者同場 德國家人反對隔離 由2月底開始,所有媒體都不停用不同病毒的殺傷力跟新冠肺炎病毒比較,說殺傷力比流感更低等等,以此來派定心丸,遏止社會恐慌。由於華德爸帶我去了一次科隆的嘉年華會,所以我在得知該發病的男子也去過科隆後而感到恐懼,故提出我們也需要在家隔離14天才回到正常社區生活。怎料這個提議被華德爸和爺爺奶奶一致否決,他們說我得病的機率很低,故不必多此一舉,出門也不應戴口罩以免遭受別人的歧視眼光。當然來自香港的我不敢苟同,因為我就是那類特別體質的人,患有長期哮喘的我當然要保護自己,所以我倔強地表示在我哮喘期間,不能外出,改由其他家人接送華德兄妹上學。 盼接受檢驗 不斷碰門釘 不知道是否我的心理壓力關係,我真的病倒了,然後也想去驗一下看看是否得病,於是我打電話到居住城市的衛生部門,他們說我應先致電家庭醫生。我打電話給家庭醫生後,他們說不能提供檢驗,要我致電大城市的醫院。當我打電話給大醫院時,他們又要求我打電話到該城市的衛生部門。然後那衛生部門告訴我得病的機率相當低,故不會提供檢驗服務,若我還是想驗,可向大醫院提出自費檢驗。然後我真的氣餒了,先繼續待在家中,轉換一下心情吧。後來,我也慢慢好起來了,可是閉關後再回到社區,就正正遭受到歧視,有兩個男人在對面街高聲向我大叫「Coronavirus」!這種情况實在新鮮,在我想想要不要回敬一句「德國麻疹」時,他們就走了。當然,幸好我「以不變應萬變」,否則一個小婦人如我怎樣可以全身而退呢?反正一時的口舌之爭對事情根本沒幫助,我們還是需要希望和忍耐,各位共勉之!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5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疫症陰霾下不再狂歡?

大家好,自農曆新年到現在,香港過得實在戰戰兢兢。受到疫症的衝擊,全體市民嚴陣以待,整體社會氣氛比2019年更壓抑、更低迷。身在德國的華德一家自1月底開始,加入全球港人聲援香港的行列,也密鑼緊鼓不停蒐羅德國及鄰國的重要物資,務必以最快速度支援香港的朋友們,由初初只支持朋友,到後來我們竟然會透過朋友介紹接觸到醫院或局方的採購部門,姑勿論華德一家是否能為局方提供到大量物資,我也非常感謝大家都在一起齊心抗疫。 德國蒐羅物資支援香港 遠在德國西邊的人們都在為着2月底的狂歡節(Karneval)而忙碌!自19世紀以來,人們以嬉笑怒罵的形式來嘲笑法國佔領軍和普魯士的統治者們,時至今日的民主社會,人們續以幽默風趣的方式表達政治意見。由每年的11月11日起,科隆地區就開始為狂歡節倒數,大家穿著小丑裝、海盜或卡通人物的裝束齊集在市廣場載歌載舞。整個狂歡節最令人期待的是最後一天的花車巡遊,男女老少都興奮地大叫「Kamelle」,就是「給我糖果」的意思。除了糖果,花車上的人更會大灑玩具、鮮花、皮球、啤酒、鎖匙扣等,路人得落力叫喊,才會得到美滿收穫。由於小朋友可以從狂歡節裏獲得大量糖果和小禮物,所以這節日也相當受小孩子歡迎,甚至超越聖誕節!華德兄妹這年度的裝扮分別是「獨角獸」和「安娜」(魔雪奇緣愛莎女王的妹妹),他們也非常期待這年的糖果收穫呢! 公民守規 不怕找不到源頭 可是,由於亞洲的疫症新聞日日都在各大媒體發酵,以致我身邊的德國朋友打算今年不去狂歡節了,她們說因為德國也有確診個案,而且那個首名確診病患者根本沒有離開過德國,病毒是由某公司一名到過疫區的中國同事傳入,就算不在我身處的城市發生,卻也把恐慌帶來了。朋友也問到,我在公眾場合裏有否遇到不禮貌對待?因為我是中國人的外貌而被標上病毒源頭的標籤?我暫時並沒有遇過這種對待,同時我也不認為德國會發展成為中國式的快速傳播,因為德國的人口密度較低,早前漢莎航空已停飛中國,不少主要德國航空公司也停飛香港。德國社會最強調的是「守規則」,公民社會也非常成熟,當一個德國人受感染,這個人定必提供所有接觸過的人的資料,把源頭找出來,務求減少社區感染。所以我對於德國醫療系統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希望大家都要撐住,政府失能,民間自救,不要看輕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2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5歲的生日

大家好!華德一家祝各位鼠年行大運,身體健康,小朋友們學業進步!這年關不但受社會政治氣氛影響,還被新型肺炎病毒的疫情籠罩,希望大家都有充足防護,一家人無論政見如何,都要和和氣氣的守護大家! 1月中適逢是華德的5歲生日,本來喜氣洋洋的日子卻在生日前幾天翻起風浪,華德的腦癇症(Epilepsy)再次發作!由3歲第一次發病,我們在這兩年的聖誕節和新年恰巧都在兒童醫院度過。幸好這次我及早發現他抽搐,使用了緊急抗腦癇藥物,所以他並沒有演變成全無意識的大發作。不過年紀小小的華德自小就成為醫院的常客,讓我覺得非常感慨,所以一出院就廣邀朋友來他的生日會,希望讓孩子多一個機會與朋友快樂的玩耍。我多希望他有天想起童年的時候會想起生日,而不是在醫院的時日!(有機會再分享在德國醫院的見聞) 德國習俗:生日當天做國王/女王 所以,我們放棄低調的原則,第一次正正式式的幫他舉辦生日會。在德國有個不明文規定,就是讓生日兒童戴着王冠慶祝,就像孩子成為一天的國王/女王一樣。早於生日前一星期,幼稚園老師就指導華德親自剪紙、畫圖案、寫上歲數和名字等。由於這些預備工作,華德已經非常期待生日的來臨。我們說好了,日間先在幼稚園跟整個班別的小朋友慶祝,放學後就邀請要好的幾個朋友來家裏。受邀的媽媽們也非常貼心,說要幫忙帶點食物過來減輕我的壓力。有個媽媽自製窩夫,一個帶櫻桃醬,另一個買雪糕,這樣我在家焗焗小食好了。 (作者提供) 自我有記憶以來,我的生日都必定有生日蛋糕,但德國的官立幼稚園一律奉行「健康飲食」之道,故孩子不能帶蛋糕回校分享。不要緊,我們可以發揮小宇宙來製作生日果盤——用多種色彩鮮豔的水果為材料,堆砌出生日蛋糕的模樣。我帶着兩兄妹逛超市,選購了沒有預先包裝的水果:青蘋果、柿子、芒果和紅葡萄。首先我們清洗水果,把蘋果、芒果和柿子切片後放在鹽水裏以防止變色。然後我在大圓焗盤上用米糖漿(Rice Syrup)塗上「5」字,以其為圓心由小至大的繼續塗上圓圈(米糖漿可保持水果不移位)。我在圓心位置用紅葡萄砌出「5」字,然後用其他水果沿着外圍「密鋪平面」,15分鐘內就完成一個簡單而又不失美觀的生日果盤了! 這樣的果盤當然非常受小朋友歡迎,所以我在這裏跟大家分享,希望能減輕不喜歡焗蛋糕的朋友們的心理負擔。話說生日會總共有10個小朋友來我家,發了瘋一樣地玩耍,一年一度的生日會就在一片喧嘩裏度過,華德已經開始期待6歲時再開生日會呢! 文、圖: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9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不一樣的節日禮物

踏入2020年,華德物語先跟大家說聲「願大家平安,榮光歸香港」!德國這邊也有香港人自發組成了「香港人在德國協會」,推動「德國版人權法案」,在聖誕節前夕集合了超過5萬個簽名,達到交由國會召開公聽會的標準,希望德國在2020年能挺身為人權出一分力吧。 邊剝花生邊「試味」 我們來分享一下剛剛度過的聖誕節及新年吧!聖誕節是德國人最重要的家庭節慶,送禮物、煮大餐、一醉方休等都是必備節目。華德媽由這次聖誕開始便跟兩兄妹聯盟,親手製作不同的小禮物給每個家人,希望讓兩兄妹自小就明白「付出」和「收穫」兩者的關係。坦白說,我非常不喜歡購物,大概我太崇尚「斷捨離」吧,也認為在佳節「買禮物」只是跟風與否的問題,我們何不親手製作呢? 圖a(華德媽攝) 故由今年開始,我跟兩個小朋友聯手製作又簡單又好味的禮物——糖炒果仁。在12月份的某個周六,兩個不需要上幼稚園的兒童就被我引導一起剝花生(圖a),一開始的時候他們不明白而且不太願意跟着做,貪吃的妹妹甚至一直偷走別人勞動的成果,可是我不斷苦口婆心地說:「今年我們一起為愛吃果仁的家人製作禮物,爺爺、奶奶、爸爸和大伯一定會很高興呢!」在我耳濡目染下,小華德表現愈來愈積極,他一直坐在位子上,學着我的手勢來剝花生,偶爾才偷吃一粒呢! 除了花生,我還買了核桃、栗子、榛子等,由於剝這些果實難度太高,所以兩兄妹就沒有參與了。到了炒果仁的時候,他們在我的指導下加入不同香料:肉桂、紅椒粉等,就這樣我們3個合力完成了這年度的小禮物。正所謂物輕情意重,親友們在收到孩子們的炒果仁時都非常喜歡,即席跟孩子們一起試味,分享成果呢! 圖b(華德媽攝) 另外我還想提一提聖誕卡這玩意,小時候的華德媽有給所有好朋友寫聖誕卡的嗜好,瘋狂的時期會寫超過50張,現在回想當時真的非常浪費。在德國生活幾年,市面上的聖誕卡有的非常精美,但非常昂貴;有的非常簡陋,但也賣半歐元一張。有見及此,我們這小團隊還親手製作了聖誕卡:我掃描了孩子們填上顏色的畫作(一頭聖誕鹿),用電腦加工後打印在A5顏色卡紙上,摺成賀卡,在卡紙內頁寫上賀詞和心意等。然而,我在對摺時失手了,一邊長一邊短的,正愁如何修補時卻意外發現了一種不需要信封的摺法:把突出的部分向後一摺,就像是信封一樣了(圖b)!這個聖誕,我挺滿意這堆小心思和禮物呢。希望我們的小故事對各位有所啓發,一起發揮小宇宙,有想法就放膽去做吧! 文、圖: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6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妹妹偷走善心糖果!

大家好,12月的德國又進入倒數聖誕的階段,街上開滿聖誕市集,無論天氣多冷,人們仍然駱驛不絕,手執一杯熱紅酒(Glühwein),一邊談天,一邊享受冬日節日氣氛。華德一家都有出動去逛市集,也不停蒐羅合眼緣的工藝品作為聖誕禮物。可是在節日氣氛包圍下,我每次下課回家時總在火車站遇到行乞者,以及帶着所有家當在隧道內露宿的人士時,心裏總是不安穩。在看似完善的福利制度之下,仍有不少人流離失所,也愈來愈多年輕的面孔流落街頭。 妹妹偷「送暖箱」只想跟朋友分享 在華德兄妹所就讀的幼稚園內,老師們由11月中開始呼籲家長帶東西或食物來「送暖」。有一天,妹妹Annabelle在「送暖箱」內發現一大包熊仔糖,竟然施展出其爬牆絕技來奪取,然後更大大方方把包裝撕開共諸同好。當日我到幼稚園接兩兄妹放學時才被告知妹妹的「豐功偉績」,幼師們都表示哭笑不得。她們認為妹妹知道那箱子內的東西並不屬於她,而妹妹的行為其實源於想「分享」糖果。原來在整個11月份的秋遊活動裏,妹妹是唯一兩手空空去秋遊的小朋友,其他小朋友都會帶小吃來跟大家分享,華德媽因為沒有仔細閱讀「秋遊備忘」而失職了一整個月,所以可能妹妹沒有經歷過分享的樂趣,造就了後來的「爬箱偷糖」的事件。 有見及此,當天放學我們就立刻去買兩大包糖果,好讓兩兄妹在翌日可以親自一人把一包糖果放進「送暖箱」內。華德媽再三告訴兩兄妹,箱子裏的東西都是送給鎮上有需要的人士,所以孩子們不可以私自拿來「分享」!然後我再拿出兩盒預先在家洗好的水果,交給他們,說「這些由我們家帶來的食物就可以跟小朋友分享呢」。 妹妹興奮地拿着盒子到課室,親自分水果給每個小朋友,從此妹妹也沒有再爬過「送暖箱」了。 幼稚園慈善聖誕市集 孩子叫賣做收銀 除了「送暖箱」,德國幼稚園師生們也會籌辦自家的聖誕市集,由12月起展覽他們的產品:糖炒果仁、薑餅人、聖誕卡、小飾品,以及由媽媽咖啡室所製作的胡蘿蔔醬!幼稚園的市集收益將捐給鎮內需要援助的團體。小朋友們輪流在市集內叫賣及擔任收銀員,場面非常熱鬧,而且充滿教育意義,我特別感謝幼師們在妹妹偷糖事件中沒有一面倒投訴或是嚴厲訓斥,反而嘗試代入妹妹的角度去思考為何她會作出如此行為,以及提供意見去幫助她明白,為什麼不能拿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什麼是可以分享的東西。祝願大家都從分享之中得到滿足,以及在一片不安之中找到喘息的機會,2020再會!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為子女着想 反成壓迫

轉眼一個月又過去,大家還好嗎? 由上年開始,小華德需要佩戴眼鏡。我在上年的文章寫了德國的眼科醫生需要經過至少3次不同形式的診斷才會建議小朋友戴眼鏡,所以我斷言他們專業和審慎。而為什麼我現在又舊事重提呢?當然是因為後來的小插曲——話說上年只有3歲的小華德已強烈要求要配「紅框」眼鏡,我當時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心裏不太舒服,感覺全紅框太過沒男子氣概,所以我最後說服他配一副藍色為主但有紅色元素的框。那時的我天真地以為小朋友易哄,過一陣子就不會再心心念念要紅框了吧! 可是,我錯了,小華德在上一年頑劣地抵抗那副藍框眼鏡,我無論如何哄他,他總是有他的方法去「扮戴」,比如把眼鏡滑到鼻子上,像個卡通片裏的老人家一樣。我再生氣也落得「得物無所用」的下場!不得不說,3歲的小朋友已經非常有主見,也可以非常固執。一年過去,我偶有反思,其實男孩子喜歡紅色又有何不可呢?所以,我退讓了,只揀選紅框給他。有趣的是,不論款式和牌子等,只要是紅色的他都二話不說地說「要了」! 機靈的華德媽當然努力地尋找平民牌子。最後,那副令他天天主動佩戴的眼鏡盛惠20歐元而已,而且後來每個看到他新眼鏡的人都對他讚不絕口,根本就不用我來提醒他托眼鏡了。 站在家長角度 否定孩子意願 這是我最近的一個反思,真心恥笑上年的自己。有時候我們站在家長的角度去看小朋友需要什麼,否定了小朋友的意願,以為子女年輕懵懂,家長的選擇完全是「為子女着想」。但有時候這種「為子女着想」何嘗不是一種壓迫呢?反觀自稱為「香港母親」的林鄭月娥女士,她自以為是地硬推惡法(逃犯條例草案),以為香港孩子易哄騙,結果引發連月示威。她在收回逃犯條例後又推另一條惡法(反蒙面法),令示威活動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得到政府正面回應。大家知道的,這5個多月來的特區政府不正正壓迫孩子,令其變着法子來反抗嗎?我開首時的問候,最想問的是大家還能如常地生活嗎?當幼稚園內爆手足口病時,你也不敢為孩子佩戴口罩了;當跟兩個朋友出來一聚已經構成「非法集結」了;連已獲批「不反對通知書」的集會活動也會在開始後10分鐘就被腰斬,防暴警察向撤退中的人群發射催淚彈。華德一家天天都密切關注香港動態,卻一天比一天為香港擔心和傷心。 我認為絕大部分母親不會強迫小孩到以死相逼的地步,我們作為家長,擁有的並非子女的生殺大權,而是監護權,萬一被發現虐兒,為人父母者還會受法律制裁,甚至喪失監護人的資格呢!我希望林鄭月娥女士盡快被褫奪當香港人的母親的資格,讓她承擔殘暴對待香港孩子的後果。我更希望還在責怪這班孩子的人能思考是誰在逼迫孩子到無路可走?是誰在奪去昔日香港引以為傲的法治精神和自由風氣?共勉之!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膽怯男孩遇上「狼女」

大家好,上回提及我們重遊柏林,到處發掘新奇好玩的遊樂設施,這次我們分享一下在匈牙利的體驗。廿多年前,她還是共產主義國家,後來隨着蘇聯解體後變成了民主共和國。在二次大戰期間,她大部分的歷史建築都神奇地沒有被炸毁,所以首都布達佩斯仍能帶給遊客特別的遊歷。我最喜愛這個城市的藝術氣息,許多過百年的建築物都活化成典雅的咖啡店,裏面多數放着一部三角琴,也會有琴師定時定候演奏古典樂曲。而這次重遊,我帶着華德兄妹探望好友Diana,她和丈夫(Ivan)育有一個兒子(Almos),因為年齡相近,3個小朋友天天打成一片,到現在華德兄妹還心心念念要再次去匈牙利探望Almos呢! 初見面送上禮物 打成一片 話說Almos是個特別的小朋友,他有先天性的糖尿病,皮膚比普通白人小孩更白,像是一曬就會傷的感覺。而我的女兒Annabelle也很特別,她「兇狠」起來會抓遍天下無敵手,自入讀幼稚園以來我們就收到不下十個家長的投訴,所以我要先給Diana打預防針,怎料Diana在聞說華德妹妹的狼女特性後表示非常擔憂,說Almos可能會被打、哭一整天等等。對於拜訪朋友,我們有一道殺手鐧,在初次見面和久別重逢之時,我們一定會讓華德兄妹給對方孩子親手送上小禮物,藉此獲取正面的第一印象,讓被探訪的孩子感受到來者的善意,願意接觸和一起玩耍。Diana的擔心在初次見面的那天,就因為Almos在華德兄妹送禮物後的反應而一掃而空,Almos收到一套5架小型玩具車。 在華德兄妹誠懇的眼神帶動下,Almos分了兩架車給二人,那個下午,他們就一人一車的在客廳狂奔,好不熱鬧!(我的小貼士是,在準備禮物時會選擇大家可以分享一起玩的玩意。) 遇上暴力 自衛反擊 一連7天的相處,Annabelle還真的有狼女出現的時刻,Almos天天都哭幾遍。由最開頭他跑到媽媽裏投訴,我們教Annabelle道歉才平息;到最後一天,Almos在被打後打回去,反而是Annabelle在哭的時候,我和Diana當機立斷地豎起大拇指說:「Almos做得好!」然後我們看到這個本來膽怯的小男孩亮出笑容,他知道自己可以反抗的,他可以保護自己了。我和Diana都非常意外他的改變,當然我們不鼓吹暴力,也絕不接受暴力,我們不教孩子主動打人,但是自衛反擊卻是在成長中必要的技能。放眼香港的情况,若你或你的兒女受到政府和警察的暴力,你會教他們反抗還是逆來順受呢?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