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入學面試] 一文睇清 13間熱門直私小學面試貼士

每年的小一入學面試及報名高峰期,家長就緊張起來,因每間直私小學面試內容與次數各有不同,部分學校更設有第二或第三輪面試,或由校長面見小朋友或家長。不過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不少學校都將小一面試期押後或將形式轉移至網上進行。 無論面試最終採用線上還是實體模式,小一面試該如何準備?《GRWTH日報》編輯組特別為家長整理了全港13間熱門直私小學2020-2021年度的面試模式及內容,讓家長作為參考,也讓小朋友有更好的預備。 資料搜集及整理︰《GRWTH日報》編輯組 直資小學 1 港大同學會小學 面試日期︰改至2020年12月18至20日 面試形式︰ -小組遊戲及個人面談 -約20個考生一組,每組玩的內容也有不同,面試時間約1小時,等候期間可玩玩具,玩具類型如有布偶、車、槍,考生按喜好選擇。 面試貼士︰ 1 玩畫畫 有的組別聽指令畫畫,如畫昆蟲,要畫有7節的毛毛蟲、9隻腳的蟲。有組別是自由畫畫,沒有指令。 2 玩遊戲︰砌LEGO;跟老師踢球;玩保齡球(每人一次),滾保齡球撞跌10個瓶,如撞跌保齡球瓶,考生需要自行拾起。 3 看圖答問題 4 日常生活問題︰會問考生姓名等個人資料,問跟家人日常生活。 2 保良局陳守仁小學 P.L.K. Camões Tan Siu Lin Primary School 交表日期︰2020年8月1日上午10時至2020年8月12日中午12時前 面試日期︰ 2020年9月26日 、2020年10月2 或 3日(第一次面見) 2020年10月24日(第二次面見) 面試貼士︰ 第一輪面試 約6-8人一組,會根據年齡分組,同一月月份出生的會編在同一組,面試時會讓小朋友畫畫、用IPAD做中英文重組句子、玩集體遊戲等。 第二輪面試 約600人可進入第二輪面試,小朋友要根據圖書以中及英文看圖說故事,題目包括要計數及思考題,最後老師會逐一問小朋友一些生活問題。 第三輪面試 約400人可進入第三輪面試,校長表示這一輪不會計分,由校長或副校長面見家長傾談小朋友在之前兩次的面試表現。 3 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 HKBUAS Wong Kam Fai Secondary & Primary School 本港唯一一所大學附屬的一條龍中小學,去年吸引4,700人申請,競逐150個小一學額,平均約31人爭一位。 面試日期︰8月下旬至9月下旬(首輪),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次輪) 面試形式︰小組及個人形式(首輪),面見入選學生及其家長(次輪,內容圍繞親子關係、家庭支援與學校理念方面)。 面試貼士︰ 全部申請人均可參與首輪面試,當中600人入選次輪面試。 首輪面試 第一部分平均8人一組,課室內擺放了玩具、LEGO、積木等,讓小朋友自由揀選,也有集體遊戲,老師主要從旁觀察小朋友的肌肉協調能力、應對表現、互動情況等。 老師亦會請小朋友按指示完成任務,如看書、畫畫。 第二部分由老師與小朋友單獨面談,話題圍繞日常生活、家庭生活,也有處境題考反應,例如如果你與媽媽在街上失散了怎麼辦?」 次輪面試 由校長、副校長及主任面見家長,了解親子關係、家長的育兒方法、對學校理念的認識等,以交流互動為主。 4 培僑書院 Pui Kiu College 交表日期︰2020年9月14日前(網上) 面試日期︰2020年10月17日或18日 學額︰164個(去年收到逾3,500份申請,即平均約21人爭一位) 面試貼士︰ 所有申請人均可參與首輪小一面試,首輪小一面試以10人分成一組,並分三部分進行︰中文模擬課及英文模擬課,老師會講故事及提問;接着3至4組一起集體活動,主要留意小朋友聆聽指令的能力、與人相處的情況。當中600至700人進入次輪小一面試,個別與校長、副校長及主任會面,除了解小朋友的生活習慣,還包括中英數知識性問題,着重小朋友的中英語能力、行為表現、平日的學習習慣。 5 播道書院 Evangel College 交表日期︰8月7日前親身身遞交申請文件 面試日期︰暫定2020年9月12日或19日 學額︰提供150個小一學額(去年收到約3,000份申請表,平均約20人爭奪一個學額) 面試貼士︰ 播道只設一輪小一面試,所有申請者均獲面試機會。收生準則方面,學業及非學業表現、小一面試表現分別佔40%,就讀該校學生的兄弟姊妹及該校職員的直系親屬佔20%。小一面試表現包括以英語、廣東話及普通話交談的表現,以及小組活動表現。面試分小組遊戲及個人面試,會留意小朋友在遊戲活動中,與其他小朋友的相處及溝通能力;在個人面試中(以廣東話 /普通話或英語)對答的表現。 6 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 St Paul’s Co-edu College Primary School 交表日期︰截至8月2日暫未有資料 面試貼士︰ -總分為50分,首輪面試<佔20分,次輪則佔30分。 -首輪面試由多位老師與小朋友輪流見面,到不同的教室玩遊戲,如將物件拿到另一個地方。過程中大約會去2至3個教室,歷時一個小時。在遊戲中,老師會透過觀察小朋友的表現,看小朋友是否專心聆聽,會否霸着玩具不給其他小朋友。 首輪面試問題內容 -問小朋友知唔知呢間學校叫咩名? -問小朋友點解想讀呢間學校? -小朋友寫出自己的中文名 -認讀4組中文詞語 -自選中文圖書朗讀 -老師會讀出英文生字,請小朋友在桌上的英文生字卡中選出正確的字卡,並交給老師。 第二輪面試 校長與家長及小朋友面見和傾談,主要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再由副校長單獨面見小朋友,要求他們看圖書答問題。 7 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 Diocesan Boys’School Primary Division(男校) 交表日期︰2020年8月29日至9月4日5pm前(只接受網上報名) 面試日期︰2020年10月中旬 面試語言︰廣東話或英語 面試貼士︰ 首輪面試 小朋友需聆聽指令,再按指令做出相關動作,如看圖說故事、拼砌物件,考小朋友記性、專注力、觀測能力等。 次輪面試 主要由校董、校長及主任與小朋友傾談,會與日常生活相關問題,如博物館、日常見到的事物等,又或是數港鐵站名、巴士路線等,絕對不會問世界有幾多個洲等複雜問題,最後會面見家長。 面試大忌︰ 除了面試期間,等候入場離場的時候,老師都會作觀察。故此,在等候期間會讓小朋友參與一些小遊戲、看圖書或畫畫等,從中觀測小朋友與人相處的情況,大忌就是不聽老師話、欺負他人、駁嘴、情緒不穩定。 8 英華小學 Ying Wa Primary School 面試日期︰截至8月2日暫未有資料 面試貼士︰ – 每個課室約有14位考生,有4位老師在場。 – 老師派發畫紙要考生寫上自己姓名,考生可以自由畫畫(任何題材均可),作品不會發還考生。 – 看圖書,考生可以選擇中文或英文圖書,包括有耶穌/蘋果/菜主題的書。 – 老師會逐一叫名,向個別考生發問問題,問題以廣東話或英語發問,圍繞故事內容,中間有配字遊戲,全部提問只是以口頭發問,不需紙筆作答。 – 沒有關於數學運算等的問題。 – 面試過程及等候期間,不會提供任何玩具給學生玩耍。 9 聖保羅男女中學附屬小學 St Paul’s Co-edu College Primary School 交表日期︰截至8月2日暫未有資料 面試貼士︰ 首輪面試 約8至10人一組,小朋友先畫圖畫,再用Gigo砌自己想砌的物件,解釋構思,最後聽老師說故事,由小朋友再覆述一次。 次輪面試 約350人可進入第二輪面試,不用接見家長,小朋友單獨在校長室跟校長面見,問題以圍繞日常生活為主,如平日喜歡做什麼等,還會請小朋友玩砌圖及看圖認讀等。 10 優才(楊殷有娣)書院 G. T. (Ellen Yeung) College 面試日期︰2020年8月15日、16日、22日或23日(首輪),2021年2月(第二階段) 面試貼士︰ 第一輪 小朋友將分小組和個人面試,認讀基本英文生字,如顏色等,也需聆聽老師的題目,考小朋友的記憶。 第二輪 面見家長及小朋友,了解孩子的日常家庭生活,第二輪面試後會公布優先備取生名單學生,家長需參與為期9堂的家長課程,出席率須達8成。 第三輪 所有優先備取生均可進入第三輪面試,只接見學生。 私立小學 11 拔萃女小學 Diocesan Girls’ Junior School(女校) 交表日期︰8月24日至9月4日12:00 nn前先到網上登記資料, 於9月4日前以掛號信形式郵寄到校, 附加資料最多不可超過 4 張單面 A4 紙, 信封面註明︰Application for P1 Admission 2021-2022, 截止日期以郵戳為準。 面試日期︰11月 學額︰共140個 面試貼士︰ 第一輪 – 面試約2個小時,考生分別前往2間房,其中一間要聽中、英文故事,之後考生需在紙上用印仔蓋上正確答案,答案紙上的都是圖書,完成後要靜靜伏在桌上。 – 到第二間房玩遊戲,考生要玩拋豆袋、按照屏幕的圖案砌七巧板等,完成後大家要唱歌做動作。 – 考小朋友自理能力,所考的項目每組不同,如扣鈕、摺衫、掛衫、擺放餐具等。 – 面試結束後,考生就會排成火車隊步行去找父母。 第二輪 不用接見父母,由校長跟小朋友傾談,當中會問及圖書內容及日常生活的問題。 12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 Po Leung Kuk Choi Kai Yau School 交表日期︰截至8月2日暫未有資料 面試日期︰截至8月2日暫未有資料 面試形式︰截至8月2日暫未有資料 面試貼士︰ 第一輪 – 面試會分三輪進行,首輪會分成6至8人一組,以玩遊戲為主,也有學術部份,認讀中、英文生字及計數。 – 考生要聽老師的中、英指令,過往曾有「老師話」的遊戲,即聽到句字有「老師話」這三字才跟著做,考小朋友聽指示能力、理解力及社交等。 第二輪 – 約1000人可進入第二輪面試,會面只見小朋友,面試時會分成2至3人一組,小朋友要讀中、英文圖書,老師亦會因應圖書內容而提出問題。 – 小朋友會聽故事,再舉手回答問題,也有遊戲環節。 第三輪 – 約600人可進入第三輪面試,會同時面見家長及小朋友,設中英語對答,問小朋友學校生活及喜歡的東西,如平日喜歡看什麼書等. – 另外會問家長為何揀此校、親子關係等。 13 救恩學校 Kau Yan School 交表日期︰2020年8月21日下午5時正截止 面試日期︰2020年9月19/21/26/30日(家長自選面試日期) 面試形式︰截至8月2日暫未有資料 面試貼士︰ – 僅有一輪面試,面試會由三位老師進行,6至7個小朋友一組,歷時40分鐘。 – 老師會透過遊戲,觀察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的相處,亦會跟小朋友聊天、看圖書。 – 老師會參考幼稚園K2的報告,小朋友會被帶進校長房面見校長,歷時8至10分鐘。   [小一入學申請] 港島區熱門直私小學面試內容、面試日期及學費一覽表 [小一入學申請] 九龍區熱門直私小學面試內容、面試日期及學費一覽表 [小一入學申請] 新界及離島區熱門直私小學面試內容、面試日期及學費一覽表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GRWTH生活] 2021至2022年度 小一入學申請懶人包

很快又到2021至2022年度升讀小一的學童準備迎戰直資及私校的面試。由於每年小一學位競爭激烈,加上會出現撞期等情況,不少家長也會同時報考多間小學,而每間學校的報名時間又不同,往往令家長心力交瘁。今年再加上受疫情影響,不少學校的簡介會被逼取消,連面試形式亦改為線上。 我們綜合了全港各區的直資及私立小學報名資料,一表睇曬學費、申請時間、面試形式等資料,方便家長更清楚記下心儀小學的報名重要資訊,等您有更好的準備! [小一入學申請] 港島區熱門直私小學面試內容、面試日期及學費一覽表 [小一入學申請] 九龍區熱門直私小學面試內容、面試日期及學費一覽表 [小一入學申請] 新界及離島區熱門直私小學面試內容、面試日期及學費一覽表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 另類家長日3:一人飾演三角

「Oli otya?」、「Webale」、「Musiibe Bulungi」雖然我懂的盧干達語(Luganda)就這寥寥數句,還是反覆練習,因知道在今天的家長探訪日裏,必會大派用場。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遇上熱情的家長,如Timothy的監護人,會主動要求跟我們合照。 在烏干達,除了官方語言英語外,盧干達語便是最廣泛使用的語言。我們學校(TAS,The Amazima School)的家長多沒有受過教育,只會盧干達語。可悲是我會的盧干達語就這幾句,如何跟我教的三班中一預備班72位學生的家長面談?簡直是雞同鴨講,無法溝通。幸好,我有一位協作教學的本地老師(team teacher),主要負責跟家長面談。那麼,我坐在拍檔身旁六小時做什麼?我的角色可多元化--我既是學校的公關,又是故事記錄員,更是博物館裏的一件稀有展品! 家長們出席家長探訪日均會借來在隆重場合穿著的傳統裙子--gomesi。 學校公關:家長們進到課室,看見我這位外籍教師,或多或少會給他們一點安心。在一所非國際學校裏,居然有四分之一的教職員是來自外地的基督徒教師,願意在烏干達義教。家長切切實實感受到學校辦學的誠意,為孩子可以在這裏免費接受教育感到欣喜和安慰。 故事紀錄員:這是我在探訪日最享受的「工作」。藉著拍檔的即時傳譯,我可以從家長分享的故事裏,更認識我的學生,知道該如何與他們同行。感覺就像在油麻地天后廟前的空地,在那幾棵大榕樹下坐下來,在樹影婆裟下細聽他們的故事。 「只想見多你幾面。」 分享一個故事。中一預備班的女生Rachel Babirye成長以來,跟媽媽的相處一直有許多磨擦,母女二人形同陌路。三月初,Rachel的家舍家長在探訪日舉行前夕家訪,成功游說Rachel的媽媽出席探訪日。今天,Rachel的媽媽偕同Rachel的舅舅來到校園。女兒甫見媽媽,立即飛奔媽媽的懷中擁抱她。目瞪口呆的Rachel媽媽難以相信緊緊摟著自己的竟是她的女兒。Rachel更給她寫了一封「催淚彈」的信,感激母親多年來獨力撫養她的辛勞外,更跟她道歉,盼望能得她的原諒,她們的關係就此得以復和。 (圖上、下)探訪日的高潮是全體師生和到訪家長六百多人一起在禮堂唱詩敬拜。 Rachel的媽媽離開前,淚流滿面的向我們道謝,在短短的一個學期裏,Rachel的改變是如此的正面。她的舅舅在旁說:「眼前的外甥女,跟從前的簡直是半若兩人,太奇妙了!謝謝您們悉心栽培她,把她帶好。」我猜您也樂於當這樣的故事記錄員吧! 為什麼我是博物館裏的一件展品?家人來校看孩子,一般會帶上家中幼童,甚或其他親戚,如堂表兄弟姊妹。對家中各人來說,是另類的家庭聚會。試過一位單親媽媽,同行十人的來看孩子,浩浩蕩蕩的進到課室跟我們見面。坐在後排的幼童沒見過外國人,我跟家長跟溝通時,他們把我當作一件放在博物館的展品,認真「鑽研」,從頭髮一直打量到腳趾。如此近距離的關注,我會否感到尷尬?有一點點,但習慣了便好。 「Oli otya?」你好嗎? 「Webale」多謝。 「Musiibe Bulungi」祝你有愉快的一天。 學生在探訪日表演非洲傳統舞蹈,施展渾身解數。 學生在探訪日表演非洲傳統舞蹈,施展渾身解數。 學生在探訪日表演非洲傳統舞蹈,施展渾身解數。 學生在探訪日表演非洲傳統舞蹈,施展渾身解數。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 另類家長日(2):教師化身「人肉通告」 為的是鼓勵親子「見多幾面」

烏干達的寄宿中小學每年舉行三次一整天的家長探訪日(Visitation Day),分別在每學期中段,是學生又愛又恨的日子。愛是家人來校看他們,更會帶上零用錢和零食。恨是如果成績不理想,那便多一份禮物--「藤條炆豬肉」,即受皮肉之苦。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為什麼我的中一預備班Bright在上禮拜因默書成績不理想而哭起來,就是這個原因。徘徊愛與痛的邊緣何止他呢?一般學生在探訪日到來之前或多或少也會有些糾結和鬱悶,我稱為「家長探訪日症後群」。 孩子知道家人會來校跟他們見面,前一晚會興奮得不能入眠,等到天亮。 當地罕有的家訪 我的學生來自弱勢社群,大部分家庭均沒有電訊和郵遞服務,學校怎樣通知家長關於探訪日的事宜?每次探訪日來臨前的兩三個禮拜,我們的同工會親自去到農村,家訪每位學生的家庭。這些同工是學生的「家舍家長」(house parents)。我們的宿舍以近似家庭模式來運作,讓學生感受「家」的溫暖。一對家舍家長照顧18位宿生身心靈的成長,跟本地寄宿中小學舍監,負責管理宿舍的日常運作(舍監與宿生比例多是1:100),截然不同。 烏干達人跟中國人一樣,都是好客的民族,禮儀之邦。即使家徒四壁,家長們總不吝嗇拿出家裏最好的東西來款待我們的同工,如他們的農作物、花生和牛油果等。再說,學校家訪對當地許多家庭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當家長們看見我們的同工在路上顛簸幾小時來到窮鄉僻壤,為的只是認識他們,和他們坐在樹蔭下聊聊天,聽聽他們的故事,總是無不興奮和激動。「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果然有道理。 為了跟孩子見面,一些家人清晨四點多便開始坐公交來校。 家人的到訪是給予孩子最切切實實的支持和鼓勵。 為的是見多你幾面 當然,家訪其中一個目的是鼓勵家長參加探訪日。一些家長因為沒有金錢給孩子零用錢或買零食,羞愧難當,不想出席。另一些家長可能跟孩子的關係比較緊張,沒有動力在路上花幾小時專程來校。更有一些家長知道孩子的成績不夠彪炳,缺席就是對孩子的懲罰。 不論什麼想法,經我們的「親善大使」親身到訪,解釋探訪日的另一重要目的--親子關係,鼓動他們出席。科技無疑能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惟面對面的溝通往往是最奏效。 每一位到訪的家人均會穿上最漂亮的衣服,以隆重其事,小孩也不例外。 家長沒有零食帶給孩子不要緊,學生的成績並非名列前茅,又如何?最要緊的是家長願意來到學校,看看他們的孩子,跟他們在校園四處走走,了解他們上學、寄宿的情況。正正是香港經典廣告對白所說:「我唔係想食你煮的麵,我係想見多你幾面。」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GRWTH親子] 如何應對「玩完玩具不收拾」的孩子?

內容提供:mamasmart 早前提過,有些習慣如果不趁孩子小時候花時間耐心教導,長大了便發覺很難改變,例如「自己坐好吃飯而不用追著餵」。 除此之外,相信很多家長都有「玩完玩具不收拾」的煩惱。 孩子大概1-3歲左右,對物件的擺放位置特別好奇,甚至會在沒有特別指導的情況下,把拿走的東西放回原位。這是他們認知發展的一部份,所以家長應好好利用這階段的特性,引導他們收拾的重要。 在家裏玩了一整個下午,玩具散落一地。孩子拍拍屁股便走開了。這時候,你會選擇: A/ 請孩子先把玩具收拾好,再去進行之後的活動; B/ 讓孩子收拾可能還要跟他理論一番,不如自己或工人姐姐快速善後算了。 如果你的選擇是 B,往後的日子也不用奢望有「孩子自己收拾」的一天。其實只要用對方法,是可以讓孩子動手收拾而不需大費周章的。   用對的言語 個人經驗是,要先讓孩子理解為甚麼要收拾,例如他已經玩完早前的玩具,想玩其他的玩意,可以告訴他:「看,周圍都是東西,沒有空間了,不收拾的話如何有地方繼續玩更好玩的遊戲呢?」這樣他便明白,收拾玩具是因為有空間不夠的實際問題;同時他需要知道房子的空間與家人共用,所以用完了有需要收拾,讓其他人使用,以及避免東西亂放引致受傷。 家長同時亦可以向孩子解釋,作息皆有時:「食飯有時,睡覺有時;玩樂有時,收拾有時。」這概念從小認知,往後便更容易解釋更多「權利和義務的十萬個為甚麼」。 切忌靠嚇唬 不過,有時孩子太餓、太累,或心情不好也會有不合作的情況,家長應留意一下,並向孩子先了解狀況。如經過討論後孩子還是不肯,家長一定要堅定立場,千萬別妥協然後自己收拾玩具!如果孩子比較硬頸,可邀請他一起合力收拾,或者把收拾變成遊戲--將玩具拋進玩具箱,甚至計分、計時,或唱唱 clean up song,也能增加動機。收拾過後,請記得給予肯定,讓孩子知道他的合作能令人感到開心。 家長切忌看到一地玩具便開始罵,或者以「掉曬你的玩具」來作威脅。如果你只是嚇唬他而不真的把玩具丟掉,他便知道你在吹牛;況且,有些孩子玩具根本多到你丟了也不覺得可惜!年紀稍大的孩子(4歲以上)或者可以用他最喜歡的玩具來做抵押,待他連續數天都自己收拾玩具後才能領回的方法,讓他知道不收拾是需要承擔後果的。有時孩子會故意惹你動怒,所以父母盡量不要被情緒牽著走。 有句話說得很準:「如果一件事情你在做,便表示你的孩子沒有在做。」很值得家長作為自我提醒--有些價值必需堅持才能成功!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另類家長日(1):家長日症候群

Bright從鄰座同學接過他的英語科筆記本,看見自己的默書成績——87分。他臉色一沉,身子前傾,雙手掩面,低聲哭泣起來。我上前對他耳語幾句,著他去洗手間洗個臉後回來。十分鐘過去,還不見他蹤影。我向正在授課的協作教學拍檔 (team teacher) 眨眼示意後,轉身出去找他。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Bright,你覺得舒服點便出來,不著急,老師會一直站在門口等你。」我在男洗手間門前說。未幾,他彎著腰、垂下頭走過來。「要不我們先坐在梯級歇一歇?」我認識了這位男生六個禮拜,這是他第二次因為英文科成績不如理想而當場淚流滿面。Bright,人如其名,是一個既爽朗又聰穎的孩子。然而,這樣的失態絕不為奇。   以佳績報答親恩 跟我的其他學生一樣,他希望能科科滿分,成為全科狀元 。您可能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任務。對他們來說,唯有這樣,才能報答家人(一般是單親媽媽或監護人)的養育之恩。 許多烏干達家庭的唯一家庭支柱/供應者是祖母(本地話Jiajia),她們肩負著照顧和保護孩子的責任。 烏干達的孩子知道能夠圓上學夢,除了我們機構提供學費和食宿費全免的教育外,家人無條件的支持更是關鍵。他們寧可將家裏唯一的財產,如一隻母雞或一頭山羊賣掉,用來購買寄宿用品,也要讓孩子上學。試想想,如果在每學期一次、一年三次的家長探訪日(Visitation Day),孩子能以一張「全A」的成績單當作禮物,送給老遠跑來看他們的家人,答謝他們犧牲的愛,那是何等美麗的事情。奈何,這也給予孩子不少學習和精神壓力。 (右起)中三的Josephine、中一的Marvin和他們的哥哥雖然在2009年失去了媽媽,他們的爸爸(中間者)不但沒有離棄他們,更不斷努力工作,供養一家四口。 分數不代表一切 我明白Bright的忐忑不安,理解他的內疚自責,尤其是下禮拜六便是家長探訪日,那不單是他在TAS(The Amazima School)的第一個家長探訪日,更是他中學生涯的第一個家長探訪日,希望討監護人的喜悅是人之常情。「Bright,老師要你記著:你的分數和成績不能定義你,惟有你的品德定義你的未來。」這樣的說法,他大概是第一次聽。於是,我覆述一遍。他擦乾眼淚,抬頭看我一眼,臉上還是掛著憂愁。我不期望這麼一說就能立時改變他,沒關係。他跟其餘TAS的學生,在往後的日子裏,將會不斷的被提醒,因這是學校其中一個辦學宗旨——品格教育。 每學期的開始,我們的學生跟這兩姊弟Josephine和Marvin一樣,能夠順利預備寄宿生活所需,如個人清潔必需品,有賴他們的家人/監護人無私的付出。 孩子答謝家人的栽培,豈止於成績呢?當然,他們的家人也需要在這方面「同步」,否則學生便孤掌難鳴。每年三次的家長探訪日便是我們跟家長溝通的大好良機,如何入手呢?下次再談。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 教學相長的Learn、Unlearn、Relearn

「各位中一預備班的同學,你們好!我是你們的英語老師Miss Samwise,來自中國香港,待會……。」數位同學相繼舉手,尚未提問,我從他們的眉宇之間,早已洞悉他們對我強烈的好奇心,畢竟我是在校唯一一位既非美國亦非烏干達的老師。「同學們可以在我扼要簡介中一預備班整年的學習目標後,發問有關中國或香港的問題。」您猜他們會問我什麼?答案在本文終結時揭曉。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在課堂裏藉著小組討論和匯報學習,是TAS學生必須重新學習的一環。 「這年的學習重點是放下知識(unlearn),然後重新學習(relearn)。」他們似懂非懂的瞪著我,聽得一頭霧水。學習不就是學習嘛,什麼unlearn?之後relearn?於是,我分享自己在這裏unlearn和relearn的其中一個例子。 擠眉弄眼的文化差異 剛開始在烏干達教學,不論是課堂內外,每當要求學生表示應允、認同或明白的時候,他們均不會用說話回答,乃是擠眉弄眼!瞪眼的同時,舉起雙眉數次,以示「嗯嗯」、「是的」或「知道」。這樣的眉眼傳情、示意,在我過去的認知裏,多指不莊重的表情,甚或是挑逗異性。這裏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男女老少均是以這面部表情表達同意。 好幾次跟數位美國同工閒聊,大家不約而同說起這道眉如何困擾我們,心裏總覺得憋扭。雖說不爽,我還是慢慢的放下舊有對擠眉弄眼的認識,重新學習這個表情的地道意思。在異文化生活和工作,要放下和重新學習的豈止限於一道眉的事情? 不曉功夫但曉…… 我的學生亦然。在TAS(The Amazima School)要有效學習,必須先放下已有知識 (unlearn)。例如,他們過去七年小學的學習方法——不求甚解、死記硬背,必然成為班之翹楚。我們不是要他們摒棄以前學到的東西,如背誦的重要性 ,而是要在學習過程中,將不需要的知識放低,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重新學習 (relearn),唯有抱負開放的態度,才能學習更多新的知識。 說罷,全班同學臉帶微笑,給我擠眉弄眼。我停下來,嘗試「回禮」。奈何我的眼睛跟眼眉不甚協調,逗得他們捧腹大笑。 「老師,我們現在可以問您問題嗎?」我再擠眉弄眼,這次來得自然點。「老師,您會功夫嗎?您認識李連杰和成龍嗎?」對這些每年新生必問的問題,我早有準備。「老師不會功夫,不認識 Jet Li (李連杰的洋名),也不認識Jackie Chan(成龍),但我認識Jesus Christ(耶穌基督)!」同學們笑了。 (圖為網上圖片)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家長壓力大 社工提醒:別忘令自己開心

(圖片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提供) 最近,我接到好多家長分享,覺得生活好大壓力,原因是他們把所有心機和時間在家人子女身上,感到無力又無助,部份感到十分無奈,因為好像把自己人生貢獻給子女而沒有了自己,教養的路真的好難走下去。   瀏覽更多《停課不停學》文章,請按此。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教養子女是需要力量,要從新得力,就請先善待自己,放空自己吧。方法好簡單:「做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但請家長們「做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時,配合以下4個原則:   1. 要「自己」去完成的開心事 我們常常會認為做一件讓子女快樂的事,子女開心就等於自己開心,就等於做了開心事。但記得是「自己」去做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請做一件與子女無關的開心事。   2. 要「自己」真的想做的開心事 請用「真心」問自己,這開心事是自己想做,還是其他人覺得你會開心的事?忠於自己事才叫「開心事」,因為它會為自己帶來滿足與投入。   (網上圖片)   3. 要「自己」能力做到的開心事 請做一件不需要依靠其他人都能做到開心事,因為這樣才讓你有能力完成,才能感到能做到的樂趣。   4. 要「自己」感到自私的開心事 請做一件好好善待到自己的開心事,不要理會其他人的反應及看法,因為你要照顧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 「請做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是要自己爭取的,是要自己經營的。但記得它會讓你重新得力,你將會有了新能量新快樂,才能有空間有能力,把力量把快樂給予子女-讓我們一齊「善待、學好、做好」家長吧。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在家也能愉快學習 精選多元學習資源大合輯 [停課不停學] 環保紙箱瀡瀡樂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你倍數及因數(附工作紙)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路 – 天龍人口罩與光觸媒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你變化萬千的STEM砌砌牆 [STEM Sir教路] 光觸媒能抗菌抗毒? 【GRWTH書訪】 鄧文瀚 STEM Sir 漫畫悟出學問之道 【Stem Sir】DIY夾公仔機,好玩又學到STEM!   內容提供: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單位主任 凌婉君姑娘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有VR好像什麼也可以做

最新美國Greenlight VR調查分析指,VR用於教育的比例已達到63.9%,開始超越VR遊戲的61%,趨勢明顯。VR在教育方面提供到的機會,以往並不存在,絕非一時的噱頭。明顯地全球很多人都關注到VR對教育的長遠影響,新一代每天接觸每天使用VR,教育將迎來難以想像的改變。   VR支持生涯規劃 1月9日虛擬實境教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學務長辦公室HKUSTConnect的同學合作,為大澳佛教筏可紀念中學提供生涯規劃職業指導。這是首次以VR技術服務生涯規劃,屆時將播放VR短片《潛航血道》、《大澳水鄉》、《谷歌數據全面睇》、《籃球賽全景睇》及《國際太空站上做運動》等,讓較少機會與世界接觸的大澳中學生,透過VR短片,對未來規劃有更多了解。VR未面世前,生涯規劃多靠口述或圖像分享,有了VR即可提升至感受式層次。   VR支持UNESCO 本月虛擬實境教學將與UNESCO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生大使合力製作VR籠屋短片,以沉浸式影像反映香港低下層的困苦,在狹窄的面積,惡劣的衞生環境下如何生活。 以籠屋為主題的製作已非新鮮事,過去電視劇,甚至金像獎得獎電影《籠民》也以籠屋為主題,為何UNESCO願意以VR再次投放在這個話題上呢?因為VR影片獨有的沉浸式體驗,立體視像效果,肯定比電視和電影更震撼﹗唯有VR技術在呈現影像時,能將畫面提升成為個人感受,這是電視電影無法取代的。   VR支持無障礙學習 稍前,一位曾任職醫學出版的記者在美國《EdTech》雜誌發表文章,從醫學角度探討VR對有專注力困難學習的成效,確認VR可幫助有專注困難的學生,極速投入眼前景物,成功排除一切干擾,久而久之,甚至可跟正常學童同步學習。文章引述,於2018年底,美國教育部特殊計劃辦公室亦已投資250萬美元,為高自閉症學生創造虛擬實境學習環境,以掌握未來所需技能。 三年多前,微軟創辦人Bill Gate已經在ASU-GSV峰會說過:「學校在於推動孩子的創造力,如果VR能激發、提升這一點,肯定非常有價值。」眾多例子和數據已肯定了VR學與教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令他們更主動,因為VR獨有的沉浸式效果,讓學生體驗真實,積累知識。 新的一年來臨,不要錯失機會,盡快使用VR學與教,為學校帶來新氣象。事實上加拿大哲學及教育家Marshall Mcluhan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已提出新科技將會不斷改變人類吸收知識的模式,VR當然不會例外,詳情請留意下一期訊報。   內容提供:VR Educate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港媽「非」常誌】孖寶的「尼國」上學路

想當初決定舉家來尼日利亞(下稱「尼國」)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眼看兒子在香港傳統津校學習的難處及所受的歧視,加上教育制度的問題,令小朋友失去快樂童年、失去對環境探索的好奇、學習的動機及動力、更失去求知的原始本能。 在香港,求學只為求考試分數,分數比什麼都重要,而且當興趣班不再為是興趣,而只是為了個人履歷更有看頭時,我們還能期望小朋友會享受上興趣班嗎? 我不知其他家長怎麼想,但我是絕不希望兒女在這種壓迫環境下學習及成長。   孖寶第一天試學,已覺得校園環境不錯。   能上學是福氣 尼國自宣布脫離英國統治而獨立以來,政府一直未能有效管治國家,更沒有一套全國統一的教育政策,因此他們的教育質量存在很大的地區差異。由於缺乏政府資助,很多貧困家庭負擔不起每學童每年約港幣$2,000的政府學校學費,因此尼國有很大比例的失學兒童。 學校的走廊很清潔寬敞,我最喜歡它不會被一個個放滿學生作業簿的文件櫃霸佔了空間。 在香港,如在上學日見到適齡兒童沒上學,我們會假設是小朋友生病,但在尼國,適齡兒童沒上學是見怪不怪的事。有時在上、下課途中見在街行乞的兒童時,我仔女也問我為什麼他們不上學。在香港出生的他們覺得上學是與生俱來的權利,但在尼國,能上學是一種福氣。   求學不是求分數 尼國的學校主要分為政府學校、私校及國際學校。我的一對仔女便入讀推行英國教育課程的國際學校,但這裏也有推行加拿大、美國等課程的國際學校。 孖寶就讀的國際學校,在尼國來說是很有規模及有水準的學校。 尼國的教育體制跟香港差不多,都是六年小學,三年初中及三年高中,然後便可以考大學。由於尼國的官方語言是英文,學校亦以英文授課,但可能是因爲很多非洲國家也是法語國家,例如象牙海岸,所以私校及國際學校都將法語科列為必修課程。 學校採用小班教學 我的仔女在學習方面不是「尖子」,但我覺得他們在尼國是能快樂學習,起碼每日放學回來後,他們會自動自覺去做功課,而且功課量不多,平均每天只有2至3份,不用一小時便做完了,所以不會像在香港時要三催四請,然後不情不願的去做。加上這邊學校沒有默書,考試的成績表又沒名次和分數,所以他們也不在意分數多與少。 每次評估或考試後派回試卷時,他們的著眼點多在於為什麼會錯,是大意?是沒有學懂?還是不知道怎樣應用?他們不會再攀比誰比誰高分、誰考第一誰考第尾。這樣才是真正為自己而學。   不要學做機械人 相比香港的課程,這邊學校的英文及數學科普遍較著重理解能力的培養,應用題相對少,所以在應用上,尤其數學題的運算,尼國學生的反應和根基一般不及香港小朋友的快和紮實,但在理解能力方面卻勝一籌。 我也曾掙扎過,是否要在日常功課外額外給他們一些英文及數學練習?但考慮過後,我決定保持初心,讓他們有一個輕鬆愉快的童年。 最重要的是,他們在學校聽懂了、明白了要學的東西,那比好像機械人一樣,不求甚解的不停做練習來得更有意義! 現在回想,如果要從新選擇一次,我也會為了仔女的快樂童年而離開香港。而每當看見他們放學後能在屋外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無拘無束地玩耍,他們臉上的笑容,已給了我肯定的答案。   學校的「Nigerian culture day」,學生都要穿上傳統服飾回校。 結業禮的其中一項學生表演,他們穿上傳統民俗服表演舞蹈。 內容提供:曦晞媽(Hey mom), 嫁到非洲習習誌 hongkonger in nigeria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