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壓力大 社工提醒:別忘令自己開心

(圖片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提供) 最近,我接到好多家長分享,覺得生活好大壓力,原因是他們把所有心機和時間在家人子女身上,感到無力又無助,部份感到十分無奈,因為好像把自己人生貢獻給子女而沒有了自己,教養的路真的好難走下去。   瀏覽更多《停課不停學》文章,請按此。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教養子女是需要力量,要從新得力,就請先善待自己,放空自己吧。方法好簡單:「做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但請家長們「做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時,配合以下4個原則:   1. 要「自己」去完成的開心事 我們常常會認為做一件讓子女快樂的事,子女開心就等於自己開心,就等於做了開心事。但記得是「自己」去做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請做一件與子女無關的開心事。   2. 要「自己」真的想做的開心事 請用「真心」問自己,這開心事是自己想做,還是其他人覺得你會開心的事?忠於自己事才叫「開心事」,因為它會為自己帶來滿足與投入。   (網上圖片)   3. 要「自己」能力做到的開心事 請做一件不需要依靠其他人都能做到開心事,因為這樣才讓你有能力完成,才能感到能做到的樂趣。   4. 要「自己」感到自私的開心事 請做一件好好善待到自己的開心事,不要理會其他人的反應及看法,因為你要照顧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 「請做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是要自己爭取的,是要自己經營的。但記得它會讓你重新得力,你將會有了新能量新快樂,才能有空間有能力,把力量把快樂給予子女-讓我們一齊「善待、學好、做好」家長吧。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在家也能愉快學習 精選多元學習資源大合輯 [停課不停學] 環保紙箱瀡瀡樂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你倍數及因數(附工作紙)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路 – 天龍人口罩與光觸媒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你變化萬千的STEM砌砌牆 [STEM Sir教路] 光觸媒能抗菌抗毒? 【GRWTH書訪】 鄧文瀚 STEM Sir 漫畫悟出學問之道 【Stem Sir】DIY夾公仔機,好玩又學到STEM!   內容提供: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單位主任 凌婉君姑娘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爸媽們,別走管教冤枉路!

父母在管教孩子前要確立好「關係建立」這目標。(圖片為網上圖片)   張女士有兩個小孩子,囡囡10歲,囝囝五歲。問題出在10歲的囡囡身上。 這些年來,囡囡的情緒好容易失控,特別是在家中,正常時好好地,好愛父母家人。但當張女士管教她,並對她說﹕「唔可以……./唔准……」及解釋原因時,就會好易觸動囡囡神經,她會突然大叫、掟東西,有時會講粗口,也試過打張女士。囡囡只對媽媽有這樣回應,對其他家人相對少出現以上情況。囡囡在校及與其他人相處完全正常。 張女士非常不開心囡囡針對她,又覺得好辛苦,怕自己頂不住……. 為人父母,總希望可以盡責地管教好子女,但在管教前要確立好管教目標﹕「關係建立」就是管教的目標。管教子女沒有以「關係建立」為本,只重視行為的糾正,子女就會覺得父母輕視他們需要,容易觸發其情緒及行為問題(好像張女士例子),慢慢子女會變成「教極都不聽」的一群。   「管教三部曲」既可讓子女感到父母以愛管教,又可避免子女對抗,有效提升親子關係。 以關係建立為先 做個醒目父母,管教時以下4個反應請不要做,因為這些回應會讓子女感到父母只重視行為糾正,而沒有重視他們需要,達不到「關係建立」目標,包括: – 說不/不能 唔可以……./唔准…… – 以惡行先 你不聽我講就……(之後就好惡的樣子) – 只說教 因為你這樣做會….…(一大堆道理) – 分散注意 你看看其他…….(說一些沒關事情)   管教三部曲 轉個身,你又可以試試「管教三部曲」:(例子:囝囝在學校因與人爭執而打人) 先認同感受 - 你今日好嬲喎/你好不鍾意XXX喎……(看看他反應及聆聽他感受) 再指出問題 - 打人是不對的(堅定眼神指正問題) 後提供方法 - 與人爭執要找老師協助解決(不一定要解釋原因,視子女反應而定) 這方法的好處是讓子女感到父母管教他們是出於關心與諒解,大大提升彼此關係,又可避免子女對抗,子女較易接受正確的方法及與父母合作處理。 當父母們下次管教子女時,可嘗試用「管教三部曲」,避免又再行「管教冤枉路」。   內容提供: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單位主任 凌婉君姑娘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家,是講情的地方!

  (明報新聞圖片)   近日的社會事件除了帶來社會動盪不安外,不少有青少年子女的家庭之親子關係亦面臨決裂情況。 前線經驗所見,很多家長很愛自己的孩子,卻不知如何向他們表達自己的心聲。筆者希望藉著以下的一封信,為有需要的家長提供一個參考的藍本,以讓其能學習如何以文字修補彼此的關係。   親愛的孩子: 近日社會反修例事件愈演愈烈, 我們的城市和我們的家都面臨重大的危機。 前兩天, 你和爸爸的衝突, 並社會的衝突, 令到媽媽和你爸爸都徹夜難眠, 於是媽媽禁不住寫下這封信。 爸爸的父母即爺爺嫲嫲在其年幼時已雙亡, 故爸爸一直都靠著自己的苦學苦幹捱到如今。 看到你和姐姐逐漸長大, 心開始感到點點輕省。 然而你近來為了近日的社會事件而走上街頭, 爸爸擔心你會像很多激進示威者做出激進行為, 所以忍不住以嚴厲的言辭責備你, 甚至叫你不要回家。 但及後他已知道自己的衝動行為令你感到傷害, 故第二天已和你說對不起。 媽媽真的希望你可以原諒他。 (明報新聞圖片) 爸爸近日睡得很差, 媽媽真的擔心他的抑鬱情緒會惡化, 你知道爸爸是我們家的經濟支柱, 他若然病情惡化, 我們一家的經濟都會陷入困境, 你和姐姐仍然在學, 媽媽真不希望你們會受到任何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至於你,近期情緒亦顯得起伏不定,為讓你和爸爸的情緒得到一些紓緩,媽媽提議你們倆暫停討論相關的事宜。當然如果你想和媽媽面對面談論這些事, 媽媽是很歡迎的。 孩子, 爸爸雖然做得不對, 但當日你亦曾不自覺地說了些對爸爸傷害的話, 希望你知道自己亦有不對, 也有需要向爸爸說對不起。 在爸媽而言, 我們真的希望你和姐姐可以健康平安地長大, 而社會可以盡快回復平靜安穩。 在今次事件中, 我們的意見即或會有不同, 但我們仍是一家人, 你和姐姐永遠都是我和爸爸最愛最緊張的孩子! 但願我們的家能盡快回復平靜, 我們的香港能盡早回復安穩! 永遠愛你的媽媽上 以上的信件強調的是親子之間的「深情」和「厚愛」, 對著青少年子女嘛,「動之以情」的話往往比「說之以理」來得更入耳、更入心。   內容提供: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 韓曄姑娘(註冊社工)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子女想去示威?看法不同?資深社工建議家長這樣處理

(來源:明報新聞) 「有關逃犯條例」引起社會事件產生很大的迴響。家長面對事件帶來的媒體資訊,對子女可能會引不同的反應,家長可跟據以下重點回應﹕ 1. 家長在分享前先要保持冷靜 家長可能對事件有一定情緒反應,與子女分享事件前,請先緩和自己情緒。 2. 鼓勵子女分享事件感受意見 家長需要給予足夠的空間聽聽子女的情緒反應,目的是讓他們能盡情分享對事件的看法感受及有不明白的地方。 子女有機會出現不同的情緒反應,如感到害怕、悲傷及憤怒。家長可接納其情緒反應,因為情緒沒有對錯之分,最重要給予子女的足夠的安全感。 如子女對事件的畫面及圖片有不安反應,家長不宜在家中長時間播放相關新聞畫面,如需要得到相關資訊,可選擇於個人手機上觀看,或限時接收,家長亦要留意自已有否過份沉溺追看相關新聞及影片,影響個人情緒健康。 3. 保持客觀開放態度回應事件 子女可能對事件的看法各有不同,家長在解說時宜保持開放接納,客觀地描述事實,如事件中有人做了傷害別人的行為。 如家長真的不知如何回應事件,可直接向子女回應不知道並一起了解。回應內容不宜涉及任何的人身攻擊及否定子女全部的想法及情緒。 部份家長或會帶子女到現場了解情況,希望實地教導子女。但由於現場環境仍有不穩定因素及安全考慮,故不宜帶年幼子女親身前往體驗。家長可以用不同資訊讓子女從多角度了解事件。 4. 以行動一齊表達對事件關注 不論任可年齡的子女,家長可與子女一齊以不同行動回應事件,目的是對事件表達關心及得到平安。如有宗教信仰,親子可祈禱祝福事件;又或者製作心意卡給及寫下感受,表達對事件的關注及為當時人送上心意祝福。 家長不宜以傷害人或人身攻擊行動回應事件,以免加強子女負面情緒。 (來源:明報新聞) 家長問答(子女為小學生) 1. 點解會有人打人? 當人的情緒去到一個高漲位置,有時會控制不住做一些傷害人的不對行為。這事件正反映這現象。你覺得打人能解決問題嗎?(引導孩子思考) 2. 我見到新聞報告,我好驚… 見到新聞中的畫面,驚慌是好合理好自然,媽媽爸爸與你一起不會有危險。 你驚些什麼?你驚的事情有多大機會發生,如果我們感到驚慌可以怎做? (引導孩子說出情緒、處理情緒) 3. 件事是邊個對邊個錯? 這是一件複雜的事情,未必你這年紀能很快明白;我們都好難一下子分到邊個對邊個錯,市民想表達意見選擇佔領馬路,警方需要維持公眾秩序,保障安全,執行職務,大家有不同需要和想法,所以我們仍需要多了解才能明白。 (來源:明報新聞) 家長問答(子女為中學生) 1. 身邊的朋友對事件的想法有很大差異,我覺得好迷茫…… 因為我們都好難一下子分到邊個對邊個錯,大家有不同需要,憂慮和想法,。這正反映每個人價值觀的不同,需要互相尊重。所以與人分享時要我們要保持理性及獨立思考,同時避免人身攻擊。 2. 我見到香港這樣,青年朋友受傷,我好難過……好難接受…… 我相信沒有人想見到這事件,感到不舒服及好想哭都是正常。重要的我們需要先平伏自已的情緒,了解自已不安的原因,看看當中有否要自已先處理一下。例如很多在社交媒體中廣泛流傳但又未必真實的訊息、呼籲,嘗試以多角度及資訊思考整事件,我們總能為事情找到出路。 (引導孩子思考和處理情緒) 3. 我好想外出參加示威,表達不滿。 你的安全一定是我們為首要考慮,知道你去參與示威必然擔心。但我們會尊重你的個人意願。如果你決定參加示威,我們需要商討參與示威時令我們安心的方案… 您想去參與示威的原因是……?(引導孩子思考) (來源:明報新聞) 內容提供: 香港青年協會 家長全動網 單位主任 凌婉君姑娘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