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課不停學] 子女被網絡欺凌,家長怎麼辦?

網上欺凌是指他人利用網絡發表有敵意的資訊或言論、企圖威嚇 、羞辱、作弄或令對方感到尷尬,常見的方法包括:公開受害人之私隱、個人資料或相片;把受害人樣貌移花接木至他人相片中,或在相片旁加上誹謗性文字; 在論壇中發表/重覆發表公開侮辱受害人的訊息等。  現今的互聯網世界裏,網上欺凌常有發生,對當事人容易造成巨大困擾,甚至致命的創傷。如家長發現子女有這種情況出現時,要有高度戒備。首先最重要是留意子女的情緒有否因此而深受影響,同時給予恰當的情緒支援,此時要想辦法去保護他們,又或者引導他們自我保護,避免責備子女,因他也是事件中的受害者,以下的建議,大家可積極考慮去採用:   1/ 對網絡留言不作瀏覽及或作任何回應; 2/ 封鎖欺凌者,拒絕再接收他任何的訊息; 3/ 通知論壇或版面管理員,刪除有關的留言或貼圖; 4/ 若事件與學校有關,可與學校社工或相關同工,共商對策; 5/ 有需要時可考慮報警求助 6/ 與子女商討如何避免同類事件的發生。   (網上圖片) 當然,家長最好在子女初接觸互聯網世界時,已為他們進行網絡安全教育,讓他們認識以下的情況:   1/ 網絡世界乃公眾地方,在網上發佈任何資訊均有機會讓第三者看見,故要小心保護個人私隱 ;而且資訊一經上網,便無法徹底刪除,在發佈訊息時應三思而後行; 2/ 在網絡上並非可以絕對隱瞞身分,透過網絡供應商可以追查訊息來源; 3/ 注意網上言行,保持尊重自己,尊重別人的態,拒絕任何損害社會及別人利益的行為; 4/ 與陌生的網友接觸時要提高警覺,切勿輕信別人。   防火始終好過救火,無論家長或子女,都要學習在網絡世界中保護自己,以免為自己及身邊人帶來不必要的網絡災難。   參考書目:《做個智Net的家長教育手冊》香港青年協會出版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別忘自己也曾是小孩!(家長教養篇) [停課不停學] 動手做風力車 齊學風的力量 [停課不停學] 做手工學自然科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您摺「蝙蝠紙飛機」 [停課不停學] 資深籃球教練教你在家做落地位置訓練 [表達藝術治療師日記] 聽話?不如對話! [停課不停學] 沒有龜殼的皮革龜?(自然科學篇)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你除法(附教學示範及工作紙) [停課不停學] 正向小鐵人力克提提你 抗疫資訊要Fact Check [停課不停學] 動手做Hologram 認識神奇的反射原理 [停課不停學] 在家也能愉快學習 精選多元學習資源大合輯 [停課不停學] 資深籃球教練教你在家做Pick & Roll訓練 [停課不停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摺「雀仔紙飛機」   內容提供: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 韓曄姑娘(註冊社工)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家長壓力大 社工提醒:別忘令自己開心

(圖片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提供) 最近,我接到好多家長分享,覺得生活好大壓力,原因是他們把所有心機和時間在家人子女身上,感到無力又無助,部份感到十分無奈,因為好像把自己人生貢獻給子女而沒有了自己,教養的路真的好難走下去。   瀏覽更多《停課不停學》文章,請按此。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教養子女是需要力量,要從新得力,就請先善待自己,放空自己吧。方法好簡單:「做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但請家長們「做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時,配合以下4個原則:   1. 要「自己」去完成的開心事 我們常常會認為做一件讓子女快樂的事,子女開心就等於自己開心,就等於做了開心事。但記得是「自己」去做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請做一件與子女無關的開心事。   2. 要「自己」真的想做的開心事 請用「真心」問自己,這開心事是自己想做,還是其他人覺得你會開心的事?忠於自己事才叫「開心事」,因為它會為自己帶來滿足與投入。   (網上圖片)   3. 要「自己」能力做到的開心事 請做一件不需要依靠其他人都能做到開心事,因為這樣才讓你有能力完成,才能感到能做到的樂趣。   4. 要「自己」感到自私的開心事 請做一件好好善待到自己的開心事,不要理會其他人的反應及看法,因為你要照顧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 「請做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是要自己爭取的,是要自己經營的。但記得它會讓你重新得力,你將會有了新能量新快樂,才能有空間有能力,把力量把快樂給予子女-讓我們一齊「善待、學好、做好」家長吧。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在家也能愉快學習 精選多元學習資源大合輯 [停課不停學] 環保紙箱瀡瀡樂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你倍數及因數(附工作紙)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路 – 天龍人口罩與光觸媒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你變化萬千的STEM砌砌牆 [STEM Sir教路] 光觸媒能抗菌抗毒? 【GRWTH書訪】 鄧文瀚 STEM Sir 漫畫悟出學問之道 【Stem Sir】DIY夾公仔機,好玩又學到STEM!   內容提供: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單位主任 凌婉君姑娘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如何管教子女使用智能用品--小學生篇

(明報資料圖片) 智能手機的興起,令不少青少年(甚至成人)沉迷,影響日常生活亦影響身心健康,困擾家長。不少家長會因為子女要求就送贈智能用品,若處理不善,會造成不良後果。在管教子女使用智能用品時,不妨考慮下到原則:   子女應擁有智能產品嗎? 小學生並不需經常使用智能用品。他們只不過是視之為一件玩具或待用品而非生活必須品,故此,無論從實用或金錢角度考慮,家長不必讓子女擁有智能用品,如有需要,家長可借出自己的智能用品;當子女逐漸年長(例如高小),家長可以開始考慮購買,但要考慮訂立規則,例如由家長保管/只用家中舊有型號等。   良好習慣,自小養成 越年幼越缺乏自制力,長期放任使用可以導致不良的使用習慣。家長在給子女使用智能用品時,可以考慮先行訂立使用規則,例如,每天使用時間/指家使用時段/家長有權查看內容等。 訂立規則時,要注意: 家長應該和子女共同協商; 明暸及掌握子女的使用習慣; 一旦制訂規則,就應切實執行,忌時鬆時緊; 如執行有困難時,應定期檢討。 設立家庭時間 避免子女因為沉迷智能用品,造成家庭疏離,制訂的使用規則應可以考慮每日一段的親子時間。在該段時間內,一家人圍在一起閒談溝通生活瑣事,放下手上工作/智能產品,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培養興趣 網上的世界很精彩,智能用品很吸引,但子女自制力差,會易於沉迷。家長可以從小培養子女的多元興趣及嗜好,鼓勵他們多走出智能用品以外的世界。從小培養,就無懼將來沉迷。   以身作則 家長很多時或因公因私都要使用智能用品,但看在子女眼中,和沉迷並無分別。家長需要給子女知道自己使用智能用品的原因,亦需要作息有道;同時亦要和子女一起遵守使用規則,子女才會心悅服成。   內容提供:

詳細內容

子女想去示威?看法不同?資深社工建議家長這樣處理

(來源:明報新聞) 「有關逃犯條例」引起社會事件產生很大的迴響。家長面對事件帶來的媒體資訊,對子女可能會引不同的反應,家長可跟據以下重點回應﹕ 1. 家長在分享前先要保持冷靜 家長可能對事件有一定情緒反應,與子女分享事件前,請先緩和自己情緒。 2. 鼓勵子女分享事件感受意見 家長需要給予足夠的空間聽聽子女的情緒反應,目的是讓他們能盡情分享對事件的看法感受及有不明白的地方。 子女有機會出現不同的情緒反應,如感到害怕、悲傷及憤怒。家長可接納其情緒反應,因為情緒沒有對錯之分,最重要給予子女的足夠的安全感。 如子女對事件的畫面及圖片有不安反應,家長不宜在家中長時間播放相關新聞畫面,如需要得到相關資訊,可選擇於個人手機上觀看,或限時接收,家長亦要留意自已有否過份沉溺追看相關新聞及影片,影響個人情緒健康。 3. 保持客觀開放態度回應事件 子女可能對事件的看法各有不同,家長在解說時宜保持開放接納,客觀地描述事實,如事件中有人做了傷害別人的行為。 如家長真的不知如何回應事件,可直接向子女回應不知道並一起了解。回應內容不宜涉及任何的人身攻擊及否定子女全部的想法及情緒。 部份家長或會帶子女到現場了解情況,希望實地教導子女。但由於現場環境仍有不穩定因素及安全考慮,故不宜帶年幼子女親身前往體驗。家長可以用不同資訊讓子女從多角度了解事件。 4. 以行動一齊表達對事件關注 不論任可年齡的子女,家長可與子女一齊以不同行動回應事件,目的是對事件表達關心及得到平安。如有宗教信仰,親子可祈禱祝福事件;又或者製作心意卡給及寫下感受,表達對事件的關注及為當時人送上心意祝福。 家長不宜以傷害人或人身攻擊行動回應事件,以免加強子女負面情緒。 (來源:明報新聞) 家長問答(子女為小學生) 1. 點解會有人打人? 當人的情緒去到一個高漲位置,有時會控制不住做一些傷害人的不對行為。這事件正反映這現象。你覺得打人能解決問題嗎?(引導孩子思考) 2. 我見到新聞報告,我好驚… 見到新聞中的畫面,驚慌是好合理好自然,媽媽爸爸與你一起不會有危險。 你驚些什麼?你驚的事情有多大機會發生,如果我們感到驚慌可以怎做? (引導孩子說出情緒、處理情緒) 3. 件事是邊個對邊個錯? 這是一件複雜的事情,未必你這年紀能很快明白;我們都好難一下子分到邊個對邊個錯,市民想表達意見選擇佔領馬路,警方需要維持公眾秩序,保障安全,執行職務,大家有不同需要和想法,所以我們仍需要多了解才能明白。 (來源:明報新聞) 家長問答(子女為中學生) 1. 身邊的朋友對事件的想法有很大差異,我覺得好迷茫…… 因為我們都好難一下子分到邊個對邊個錯,大家有不同需要,憂慮和想法,。這正反映每個人價值觀的不同,需要互相尊重。所以與人分享時要我們要保持理性及獨立思考,同時避免人身攻擊。 2. 我見到香港這樣,青年朋友受傷,我好難過……好難接受…… 我相信沒有人想見到這事件,感到不舒服及好想哭都是正常。重要的我們需要先平伏自已的情緒,了解自已不安的原因,看看當中有否要自已先處理一下。例如很多在社交媒體中廣泛流傳但又未必真實的訊息、呼籲,嘗試以多角度及資訊思考整事件,我們總能為事情找到出路。 (引導孩子思考和處理情緒) 3. 我好想外出參加示威,表達不滿。 你的安全一定是我們為首要考慮,知道你去參與示威必然擔心。但我們會尊重你的個人意願。如果你決定參加示威,我們需要商討參與示威時令我們安心的方案… 您想去參與示威的原因是……?(引導孩子思考) (來源:明報新聞) 內容提供: 香港青年協會 家長全動網 單位主任 凌婉君姑娘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促進孩子良好成長的優秀家長

家長總希望孩子能健康愉快成長,除了養育孩子、使孩子溫飽外;在孩子的情緒、社交和個性發展中,優秀的家長還發揮以下四方面的角色: 一、培養「成長心態」 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的研究指出,擁有「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的孩子,相較於有「固化心態(fixed mindset)」的孩子,前者更認為可以透過不同的經驗和努力,令自己進步和成長,而後者則認為個人能力主要是天生,較難改變。因此在面對挫折和不愉快事件時,「成長心態」能讓孩子明白可以透過運用情緒管理的技巧,幫助自己平復及恢復過來。 二、充當行為模範 根據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孩子會經觀察模仿學到新的行為。研究發現,孩子多視家長為主要模仿對象,在情緒管理中,即使孩子知道有其他可能更好的策略,仍然會選取家長常用的策略。因此,要孩子做好情緒的自我管理,當家長感到情緒不穩,也需要恰當地運用合適的情緒管理技巧,來調節自己的情緒,成為孩子學習的好模範。 三、傳授調節技巧 當家長出現負面情緒時,會運用合適的情緒管理技巧來調節自己情緒;同樣地,當孩子情緒波動時,無論是傷心、不快、激動或憤怒,孩子也可以運用情緒管理技巧來幫助自己處理情緒。但有關技巧可不是與生俱來,家長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樹立行為模範來讓孩子觀察外,亦宜向孩子教導及示範如何運用不同情緒調節的技巧,而非留待孩子出現激烈情緒時,才指摘孩子不懂得控制自己。 四、引導自我調節 當孩子感到不開心、出現負面情緒時,很多時都不能夠及時想起自己早已學過的情緒管理技巧,因為思考所需的理智,已經被當時當刻的情緒淹沒。此時家長可先對孩子稍作安撫,再提點及引導他已經學習過的技巧,並與孩子一 同深呼吸、想想其他開心的事情、提醒孩子可以暫時離開現場等,引導孩子慢慢地調節自己的情緒。 作者簡介: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專家執筆,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 https://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19期]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父母不可不知對孩子的影響

今時今日教育孩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培育孩子的個人品德、學業都是令人擔憂的項目。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主見,家長們需要花費很多心思在教育小孩身上,更希望在教育過程中不會有反效果,令孩子做出反抗性的行為。若家中有兩位小孩以上,家長更加頭痛,因為每一個孩子均不一樣,教育過程中也不可重複使用相同的教材。 做人父母甚艱難,相信很多父母都認同此話,管教兒女是一門很高深學問,不同方法都會有不同的效果。用對了方法當然是好,若果用錯方法,令孩子反叛,故意做出反抗行為,父母更加頭痛。所以作為父母,也應先了解自己是位怎樣的家長、有何性格缺點需要改善,了解自己後,在教導孩子過程中,多加注意,這會令孩子更易接受,事半功倍。 管教方式可分為「反應」和「要求」兩個元素 有研究發現,各式各樣的管教方式主要可分為兩個元素,「反應」以及「要求」,這兩項元素的高低組合,可將家長分為四大類,而所教導出來的孩子也有不同的徵狀。 首先談權威性的家長,他們對孩子的所有「反應」均很熱烈、「要求」亦較高。這類家長當子女有好行為、好表現時,他們會有很大的反應,會毫不吝嗇不斷讚美孩子。當孩子做出不好的行為時,家長也會較大反應。不過他們不一定會懲罰孩子,亦會和孩子講道理、暫時停止遊戲,為雙方設立冷靜時間。 在權威家長管教下成長的孩子,一般會比較獨立、比較勇於表達自己。他們有自己的主見,同時亦會接納不同意見。 獨裁型式管教下,孩子行為或變得非常服從或反叛 第二類為獨裁型家長,他們對孩子要求高,但「反應」會較為冷淡。家長會要求孩子絕對的服從,並會為孩子的行為定優劣、而反應較少。這類型的家長甚少對孩子作出鼓勵,當孩子有壞行為時,態度亦會較強硬,不理解釋便會懲罰孩子。這類家長管教下成長的孩子,行為可能會變得兩極:一是非常服從、一是非常反叛,他們的創造力、自我形象、社交能力會比較差,亦相對較不善於表達自己。 第三類為縱容性的家長,他們對孩子的任何「反應」均熱烈、對他們的「要求」亦偏低。這類家長會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相信孩子能自行管束自己的行為,很少給予懲罰。家長亦會經常獎勵孩子,亦因而會壓縮了孩子的發展空間。同時,家長為避免逆孩子意,他們不知不覺間會接受了孩子的壞行為及不達標的表現。這類家長管教下成長的孩子,特徵多數是有主見的孩子,部份更會變得自以為是。他們的社交能力會較弱,尤其是與人磋商的能力或抗逆能力會較差。 對孩子的「反應」冷淡、「要求」低,對孩子的團體生活、學業有負面影響…… 第四類為不理不睬的家長,對孩子的「反應」冷淡、「要求」低。他們很少投入在孩子的活動之中,甚至會對此反感,他們對孩子可以說是只給予衣食住行的基本照顧。在這類家長照顧下成長的孩子,對團體生活、學業有負面影響,他們亦難以建立對家庭及社會的歸屬感。 其實,上述都是比較極端例子,相信家長都不會以單一方法管教。小朋友在不同年齡階段,父母的角色也有不同,父母子女之間多作調節,小朋友自然亦會培育出良好的品格,保持正向思維。 無論是哪一類型都好,父母應避免採用太極端的方法,有時候並不一定以督促形式管教,父母如可與子女以朋友關係相處,讓子女勇於表達自己,相信這種親子關係更加理想、與子女之間的感情更親密。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你是哪類型的家長?

王師奶累積廿多年做家長的經驗,冷眼旁觀家長眾生相,雖是千奇百怪,卻可簡化為以下四大類: 放任型:有飯畀佢食,有瓦畀佢遮頭,有書畀佢讀,自覺已盡家長責任。成績好壞無乜所謂,深信天生天養,係龍就會飛上天,係蟲就會搵窿捐。做這類型家長的兒女禍福參半,禍是無父母扶持,一切靠自己;福是無壓力,可自由發揮潛能。世界就係咁奇妙,你以為呢啲仔女一定輸在起跑線,跌倒自己起番身,有血自己抹,做父母的盲字唔識多個。王師奶見過不少這類家長,兒女長進成才,靠獎學金入大學,長春藤大學搶住收。當然,比例不會太高,例子卻也不少。 開明父母與子女做拍檔 Partner型:這類父母最開明,深知強拗的瓜不甜,與其做冤家,不如做拍檔。做父母的當然希望子女成才,和子女有商有量,大家講明:我做好父母,你做好兒女,各司其職。凡事盡力就好,不強求,父母有要求,子女有目標,是父母兒女,也是彼此的partner。兒女在父母心中有期望,但不會給予他們成長的壓力。 教練有不同模式 如果你是教練型的家長,請你考慮兒女的承受能力,也請你檢討你的教練模式。 教練型:教練有好多種不同模式:泰山壓頂式、地獄魔鬼式、不見天日式、雞啄唔斷式、釀豬大腸式,以上所舉,僅是其中一二而已。凡教練都用心良苦,何况教而練之的是你心肝寶貝兒女。你期望他聞一知十,舉一反三,通常十之八九都事與願違,你愈心急,語氣就不自覺重了幾十磅。王師奶老爹是正牌教育學院出身,教學法滾瓜爛熟,教書時好心機,有耐性,一次唔識,可以教多十次八次,真可說是誨人不倦,但在家教王師奶時,嚴過閻羅王。小時候真係嚇到腳軟,古人易子而教,有道理兼明智。如果你是教練型的家長,請你考慮兒女的承受能力,也請你檢討你的教練模式。習作做完一個又一個,疊起來真係好似泰山咁重;方程式念完一遍又一遍,稍一猶豫,老爹塊面黑過包拯;不要以為假期可以鬆一鬆,由朝到晚念念念、讀讀讀、寫寫寫,不見天日。即使你是教練型,也希望你是一個了解球員極限的好教練。王師奶學而無術,讀書半桶水,有時私底下會埋怨老爹,要不是他的雞啄唔斷式衝擊我的學習興趣,今日可能不只會寫這些三腳貓草根文字。 24小時全天候保母 細時驚佢養唔大,大了又驚佢唔夠醒;十歲八歲仲幫佢冲涼、綁鞋帶…… 保母型:這是家長群中最多人數的一種,生仔時興一個起,兩個止,做爸爸媽媽的不單是父母,而且仲係24小時全天候保母。王師奶好鍾意睇《國家地理雜誌》的動物片,看到大象帶小象,袋鼠媽媽袋住袋鼠仔東奔西跑,或者大猩猩替小猩猩抓虱,更加明白萬物之靈的人類對子女無止境的照顧。細時驚佢養唔大,大了又驚佢唔夠醒;十歲八歲仲幫佢冲涼、綁鞋帶;返學前又同佢執書包;飲食就更加唔使講,維他命都用計數機計過,少咗怕佢唔夠營養,多咗又驚佢超標。派位唔理想就隔夜排隊去叩門,叩完一間又一間,又鞠躬又?起棚牙陪笑臉。DSE放榜後仲徬徨,送佢去外國又驚佢唔識煮食,天氣涼了又唔識加衣。 各位家長,請對號入座;各位學生哥學生妹,你的家長是哪類型?勇敢地告訴他們,你們的感受吧!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 文:王師奶 [email protected]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06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