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教育+》之校長「感」講】德思齊加拿大國際學校 文化多元課程靈活 受國際認可的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文憑(OSSD)學制讓學生體驗真實職場

德思齊加拿大國際學校(DSC International School,DSC)位於港島區太古城,提供由幼兒教育、小學至中學的「一條龍」課程。DSC以「Dream, Succeed and Celebrate」(夢想、成功與慶祝)為教學理念,鼓勵學生思考和發展個人志向,再為目標訂立清晰路徑,過程中不斷追求知識和勇於接受挑戰,藉此培育終身學習,成為與國際接軌的「未來人才」。 DSC推行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文憑(OSSD)學制,中學部採用類似大學形式的學分制,課程可靈活配合學生所需,特別有助學生運動員兼顧體育比賽和學業成績。  =================================== 相關文章:【《優質教育+》之校長教路】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br>愉快學習實踐全人教育 一條龍直資小學免呈分試 ===================================   不少家長會為子女選擇國際學校,嚮往其新穎的教學模式,希望子女能按自己學習的步伐而調較學習程度。在DSC任職25年,現任該校總校長的韋禮達博士(Dr. Jason Walter)表示,校方採用的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文憑(OSSD)學制,當中的學分制與大學體系近似,例如9年級學生在學期內取得8個學分便可升班,讓學生更有效分配時間,並可按個人興趣和人生目標選修適合的學科。韋禮達總校長認為,當學生在課堂中按自己的學習程度不斷進步,便會發現所學的知識與自己的理想目標愈來愈配合。 為了照顧DSC學生長遠的發展,學校輔導員會與7年級或以上的學生定期面談作詳細升學諮詢,並跟家長緊密溝通合作,與學生一起達成目標。由於OSSD課程受國際高度認可,DSC學生在畢業後可報讀世界各地的頂尖大學,多年來有不少畢業生遠赴加拿大、英國、美國、澳洲、日本等地升學,亦有很多畢業生選擇留港升學, 出路廣泛。 DSC為深化學生的生涯規劃歷程,會為部分學生安排在11與12年級推行職場體驗,於上課時間到公司或機構實習半天,包括律師事務所、幼稚園等等。韋禮達總校長表示,這計劃長達一個學期,希望學生在過程中感受真實的工作環境,並有足夠時間反思,預早確定將來的路向。 DSC另一辦學特色是其多元文化薈萃的校園環境,學生來自45個不同國家,於整個求學階段仿如沉浸在小小地球村裡,一同學習、互相交流和汲取彼此的文化,拓闊國際視野。韋禮達總校長指出,DSC致力營造友善、熱情和溫暖的學校文化,學生可以輕鬆融入校園生活,家長毋需擔心子女的適應問題。

詳細內容

Arch Education夥小小漢語辦特色普通話課程

合作儀式吸引不少家長帶同子女出席,一同拍攝大合照留念。   普通話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從小學好普通話,無論升學就業皆無往而不利。然而,怎樣才能學得有趣、學得更有成效?Arch Education與小小漢語(Mini Mandarins)兩大教育機構日前宣布結成合作夥伴,推出一系列專為3至10歲小朋友而設的普通話課程。透過獨特的情境教學和體驗學習模式,營造非一般學習體驗,讓他們感受學習普通話的樂趣。 三位主禮嘉賓(左起:馬賢慧、沈貝嘉和余雅穎)主持切蛋糕儀式,慶祝兩大教育機構結為合作夥伴。   Arch Education與小小漢語於12月11日在尖沙咀K11 MUSEA Victoria Playpark舉行合作儀式。由Arch Education兩位創辦人余雅穎(Jennifer Yu)和馬賢慧(Jennifer Ma),以及小小漢語創辦人沈貝嘉(Anita)一同主禮。余雅穎致辭時表示,Arch Education一直以中、小學生為服務對象,透過開辦不同類型的英語培訓課程及備試班,協助學生為升讀國際學校和到海外留學作好準備。有感於愈來愈多家長希望子女學好普通話,中心遂與小小漢語合作,提供相關課程。沈貝嘉指,小小漢語自2014年成立以來專注營辦學前階段的普通話課程,是次與Arch Education合作,可以將課程介紹予不同年齡的學生。 大會安排攤位遊戲,讓小朋友體驗情境教學的樂趣。 ▲巨型飛行棋遊戲,導師、家長和小朋友玩得投入。   六大課程各具特色 兩大教育機構率先推出六項普通話課程,包括:拼音班、朗誦及演講班、部首認字、國學啟蒙閱讀班、面試邏輯訓練班,以及旗艦課程iCare Talking Book,各具特色。前五者分別針對學生漢語拼音、說話能力、閱讀和書寫,以及邏輯思維作重點培訓。課程利用情境教學方法,以生活化主題,如店舖購物,引發學生的興趣,再透過活動和遊戲引導他們輕鬆學習普通話。   選取生活相關議題 至於旗艦課程iCare Talking Book,糅合了兩大教育機構的教學特色,包括Arch Education提倡的體驗學習和多角度思考培訓,以及小小漢語採用的情境教學法,提供全方位訓練。馬賢慧指,導師選取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社會議題,如食物浪費,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他們由認識食物的種類和成分開始,再學習觀看食物標籤和最佳食用日期,繼而思考避免食物過期造成浪費的方法。學生要運用語言和文字表達個人想法,並與導師及其他同學交流。過程中可同時訓練詞彙運用、拼音、閱讀書寫技巧和說話聆聽的能力。除了課堂學習,學生有機會出外考察,如走訪麵包店實地了解如何處理賣剩的麵包,以及協助職員將麵包捐贈予社福機構,幫助有需要的人士。導師從旁觀察學生的表現,針對他們讀、寫、聽、說的能力予以評分,並建議改善方法。 合作儀式舉行當日,大會特別準備不同的攤位遊戲,包括黏土點心製作、巨型飛行棋和跳房子,讓學生和家長體驗情境教學的特色,以及從遊戲中學習普通話的樂趣。Arch Education與小小漢語合辦的六項課程,現正接受報名,適合3至10歲學生報讀。 小朋友用心聆聽導師講解,學習製作黏土點心。   Arch Education 電話:3568 0406 網址:www.arch-education.com Facebook:ArchEducationHK IG:arch_education   小小漢語 電話:2320 1128 網址:www.minimandarins.com Facebook:minimandarins IG:minimandarins

詳細內容

【閱讀樂】​​​孩子頭頭碰著黑 父母該如何解讀放負情緒?

內容提供:Catherine Chan(資深英語教育出版人)   1972年出版的《Alexander and the Terrible, Horrible, No Good, Very Bad Day》可探討的題目眾多,今天我們談談其中一個:負面情緒。 主角Alexander是個小男孩,作者沒有透露他的年齡,但透過故事和圖畫提供的資料,這位小男孩大約六、七歲,按照他的體形,他該是三兄弟中的弟弟,即另外兩位男孩是他的哥哥;Alexander和兩位哥哥合不來。 Alexander有點像《藍精靈》裏的牢騷王,什麼都看不順眼和討厭,而這性格為他帶來不少挫折……   頭頭碰著黑 一天,他起床後發現自己的頭髮被吃過的「香口膠」黏住,從那一刻,他斷定自己將會有個「Terrible, Horrible, No Good, Very Bad Day」。果然,那天早上,只有他的麥片盒(Cereal box)裏沒有玩具;到了坐車回學校時,他對於坐不到「窗口位」而感到失望,儘管他告訴車裏的人自己容易暈車浪,卻無人理會。 倒楣的一天就由Alexander起床後發現自己的頭髮被吃過的「香口膠」黏住開始。   回到學校,老師嫌他唱歌大聲,又不欣賞他「隱形城堡」的畫作。當天,就連他最要好的朋友也遠離他……到了吃午餐時,他發現媽媽忘了給他帶甜品,看着其他同學有甜品吃,不是味兒。放學後,媽媽帶他和哥哥看牙醫,就只有他需要補牙,離開診所乘搭升降機時,他的右腳又被夾住,到樓下時又不慎跌倒,Alexander哭了,卻被哥哥取笑,他實在忍無可忍,揮拳揍打哥哥,剛好被媽媽看見…… 媽媽帶着三兄弟去買鞋,但又只有他想要的鞋款缺貨,這時他說:「他們可要我買一對我不想要的鞋,但他們不能令我穿上它。」回到家裏,Alexander要吃他最討厭的Lima bean(一種形狀類似蠶豆的豆類,在香港不常見),到了洗澡時間,水太熱、「番梘」入眼;準備睡覺時,他又發現夜燈壞了,就連家貓也不願和他睡…… Alexander大呻洗澡水太熱、「番梘」入眼;臨睡時又發現夜燈壞了。   Alexander倒楣嗎?似乎是,書中他不斷反覆提及澳洲這個地方——他認為只要往澳洲,噩運便會消失。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負面情緒 我們看到Alexander的負面情緒因嫉妒心而起,而嫉妒心又源於「比較」:麥片盒有玩具,但他沒有;同學有甜品吃,但他沒有;哥哥沒有蛀牙,但他有;哥哥買到喜歡的運動鞋,但他買不到…… 我們可能會覺得Alexander無病呻吟,他所面對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可是他所承受的痛苦就只有他才知道,煩惱大與小是主觀性的,故此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我們要看重的事情不是問題本身,而是孩子對於問題的反應。 Alexander口中的「澳洲」其實是個暗示:逃避與憧憬。它雖有點不切實際,但也起了個暫時紓緩的「止痛」作用,很多時候,我們是否也有着類似的想法? 《Alexander and the Terrible, Horrible, No Good, Very Bad Day》動畫影片,片長30分鐘。 《Alexander and the Terrible, Horrible, No Good, Very Bad Day》於2014年被改編成電影。(點擊觀看)   INFO 作者:Judith Viorst 插畫:Ray Cruz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發掘潛能 享受學習樂趣

抓住暑期尾巴,大家一定不可錯過被媒體喻為全港最大型課外活動的博覽會 – ECA Expo 2022。 場中如非洲鼓、攀石、空手道、LBRO 足球、魔術及拉丁舞等表演;籃球、藝術體操及跳繩比賽 活動,以及有關新興運動「踢球(TEQBALL)」及「木棋」錦標賽,節目豐富,記得同子女一 齊留下開心暑假最美回憶!   鼓動潛能 從鼓樂中建立自信 心窗非洲鼓樂聚被稱譽為大灣區非洲鼓樂搖籃,自2004年成立以來,創辦人梁肇祺老師培訓超過1200位專業非洲手鼓導師,部分已成為大師級導師。另與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南非大學心理學系分別進行正規學術研究工作,深入探討非洲鼓樂對長者情緒、認知障礙症及痛症等方面的影響。 為照顧不同人士及有特殊學習需要(SEN)的學生,梁老師研發一套以傳統非洲鼓樂為骨幹,結合現代管理思維的「體驗式」學習系統,訂名為「鼓動潛能」,讓學員在鼓樂過程中獲得成功、進步和發展的快樂,從而得到啟發,提升自我肯定價值,增強自信。 心窗非洲鼓樂聚學員在今次ECA Expo以激情、活力、正 能量,並可保持社交距離下,用鼓樂節奏傳送歡樂給現 場觀眾,鼓震會展。   走入白倩蘭及李紫昕的音樂世界 人稱白姐姐的白倩蘭帶領小童星學 員演出一段音樂劇場,當中包括結 他伴奏、獻唱和演戲,表達和諧的 親情關係及發展培養小朋友追尋夢 想的藝術興趣。屆時亦可即場進行 試音,獲導師即時指導更可獲得見 面禮一份,還可現場參加「童心情 真」- 小歌星選拔賽。   獲獎無數的Purple姐姐李紫昕在 今次ECA Expo中帶領小朋友進 入她的音樂世界,希望透過兒童 音樂教育、音樂欣賞、兒童多媒 體創意思維發展及表演文化,讓 孩子建立自信,發揮潛能。而音 樂欣賞,可以令孩子陶冶性情和 與父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站上舞台 人人都是閃閃星 「星星遊學園」用音樂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兒童、導師、星星透過歌聲與及不同形式的互動演出,在台上展現他們的才能!兒童模特兒透過行catwalk展示他們的快樂及自信心,並由學園校長黑妹獻唱主題歌,一邊聽歌一邊欣賞台上小星星們的傾力演出,讓大人與小朋友一起進入奇妙的「細」世界。並有歌星車沅沅聯同兒童心理專家與台下小朋友大玩Q&A,由小朋友出題考大人,冇大冇細場面互動爆笑,心理專家亦能藉以透視兩代之間的溝通模式,解決親子問題。   小巨SING挑戰自我 「舞台體驗成長」是NG Music小歌手訓練學院課程的核心價值,今次學院特別於展覽攤位搭建造星小舞台,讓各 位大小朋友一展歌喉,過程中挑戰自我,訓練膽量,增 强自信,真正從舞台中體驗成長。 「會展小巨SING挑戰站」的挑戰者可於攤位舞台演唱約2分鐘,挑戰成功的挑戰者均獲頒證書乙張,同時本學院的專業歌唱老師每天會甄選10位表演優異的挑戰者作特別嘉許,並於8月27日(六)晚6時45分在展館大舞台上進行頒獎以示鼓勵。   ECA Expo課外活動教材及用品博覽 日期:即日至2022年8月28日 (即日至星期日) 地點: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all 5FG 明報讀者從以下網址登記,可獲取免費門票 明報教育服務 攤位號碼 L21, L25 26/8 (Fri) 12:45-13:45 大會主舞台 心窗非洲鼓樂聚暨 中管院手鼓指導師結業授憑禮 27/8 (Sat) 12:45-13:15 大會主舞台 白倩蘭「親嚐」一點光一點愛 簽唱見面會 27/8 (Sat) 13:15-13:45 大會主舞台 紫昕有你mini show 27/8 (Sat) 18:45-19:45 大會主舞台 會展小巨星頒獎禮 27-28/8 (Sat-Sun) 15:45-16:45|12:45-13:45 大會主舞台 閃閃星Sing Show # 大會活動安排,以現場最新公布為準。  

詳細內容

課外活動助子女多元成長

21世紀教育多元化,發掘學生潛能的方法更是層出不窮,本報邀請4位於教育界享負盛名、敢於創新、有獨特見解的校長,分享他們透過真正實踐,落實教學夢想的經驗,題目分別為「由語言藝術出發 探索學習更多可能」、「以創科實踐推動價值教育」、「如何發掘孩子興趣與潛能」、「投入5G元宇宙 給孩子沉浸式學習體驗」。   從語言藝術 享受探索學習 九龍真光中學李伊瑩校長 九龍真光中學李伊瑩校長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現為中、小、幼部總校長。她認為當提及語文學習,不少人會聯想到文字(符號)、語法、工具、背誦、默書、測考等,每每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壓力倍增。但語言的本質其實是充滿着藝術的美、思考的深度和無限的創意。透過淺談 Page to Stage 學習計劃開始, 我們可以一同探索如何把語文學習的本質充分呈現,並叫同學們樂在其中,享受學習,愛上語文。憑着一股教育熱誠,李校長多年來參與香港書展顧問團工作,並曾到清華大學參與農村英語教師培訓計劃,近年更帶領學校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中文)及品德教育傑出教學獎。   5G元宇宙 給孩子沉浸式學習體驗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程志祥校長 人稱「多啦A夢」校長的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程志祥校長,曾兩度獲得「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並多次獲邀到海外教育論壇作為演講嘉賓,真正地推動「從玩中學習」。程校長相信現今的小朋友已進入了數碼新紀元,有很多數碼/智能設備環繞他們的日常生活,5G元宇宙沉浸式學習體驗能有效提高學習自主及效能,並能打破時空的限制與不同地域的朋友一起協作學習,更能帶領學生走到一些不容易涉足的學習場景,如火山爆發、歷史場景等,激發小朋友內在的學習動機,讓他們發展成為「主動知識建構者」,成 就終身學習的精神。 放眼未來,期望學生能掌握「數碼素養」的能力,及早讓他們感受最新的數碼科技,培養他們正面使用該等工具的方法,迎合香港社會的未來發展。   鼓勵創科實踐 推動價值教育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李建文校長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李建文校長本身為社會工作學士、社會科學碩士(輔導)、文學碩士(通識教育)及香港教育大學亞太領導及變革研究中心教育領導學人。李校長多年來致力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積極推動教育創變,關心基層學童及弱勢群體的學習及生涯發展。在李校長帶領下的伍少梅中學除了引入創新的課程、彈性的課程規劃,讓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更着重透過創科實踐推動價值教育,提供專業的未來技能訓練和實境學習的機會,探索未來教育的可能性,致力培育未來領袖。李校長大學畢業後曾任職青少年外展社工,故十分鼓勵學生走入社區,接觸民眾並了解其需要,繼而培育學生的同理心及為他人發明、貢獻社會的心志。   家長必修科:發掘孩子興趣與潛能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徐區懿華校長 有廣告說「養一個小朋友400萬元已不足夠?」,常常讓不少家長揑一把汗,甚至令年輕一代對生兒育女卻步。福建中學附屬學校徐區懿華校長為三個孩子的媽媽,分別就讀大學、中學、小學,各有所長。發掘孩子興趣與潛能,使家庭資源用得其所,孩子學有所成,似乎是每位家長的必修課。她常笑說養三個孩子就好像完成育兒本科、碩士及博士。 徐校長曾任國際學校校長。現為教育大學擬任校長班講師及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並經常獲邀為本地及國際教育論壇擔任講者,講題包括「育兒心得」、「高效能學校」、「評估素養」、「國際化教育」及「品德教育」等。在她眼中,即使已準備好400萬元或更多「銀彈」,並不一定保證小朋友成才。不少家長為鋪排子女入讀心儀幼稚園、小學、中學,都會費盡心思,一紙證書成為報讀興趣班或活動的基本期望。怎樣安排子女參與興趣班才可以讓他們勝人一籌?   2022課外活動教材及用品博覽 日期:2022年8月25日至28日 (星期四至日) 地點: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Hall 5FG 明報讀者從以下網址登記,可獲取免費門票 校長分享時段: 25/8 (Thu) 15:45-16:45 大會主舞台 九龍真光中學校長 李伊瑩 由語言藝術出發 探索學習更多可能 26/8 (Fri) 13:45-14:45 演講區 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校長 李建文 以創科實踐推動價值教育 26/8 (Fri) 15:45-16:45 大會主舞台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 徐區懿華 如何發掘孩子興趣與潛能 27/8 (Sat) 16:45-17:45 大會主舞台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校長 程志祥 投入5G元宇宙 給孩子沉浸式學習體驗   明報教育服務 攤位號碼 L21, L25 展覽會期間,若天文台發出八號或以上烈風或暴風信號:上午9時前仍懸掛,活動將暫時關閉;若下午3時或之前除下,取消後的兩小時將會重開;下午3時或以後除下,則當日展覽將會暫停;若發出黑色暴雨警告,展覽將會繼續。至於展覽會期間懸掛或天文台發出預警,展覽會將停止售票,並於預警發出兩小時後關閉,在場人士必須於兩小時內離開會場。

詳細內容

目睹MIRROR意外 5招解除不安情緒

災難應變 Mirror演唱會事故,令人震驚,看到過程後感到傷心、害怕、憤怒,都是正常反應。事發時與11歲兒子正身處演唱會現場的教育心理學家楊潔瑜說,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父母不應否定孩子情緒,要認同他們的感受,並提供正面、簡單的資訊,並且回應孩子需要。(想知更多如何與孩子面對突發事故的方法,請留意下周二(8月2日)出版的Happy PaMa教得樂)   楊潔瑜給父母以下5大建議: 教育心理學家楊潔瑜 1. 了解及認同孩子的感受 父母主動與孩子溝通,問他們對事故發生有何感受。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告訴他們這是正常反應,當意外出現大家都會有不安、傷心、害怕、憤怒等反應。切莫以「無事嘅」、「唔好諗咁多」打發他們,或阻止他們抒發感受。   2. 提供簡單、正面資訊 事故發生後,小朋友心中或存有很多疑惑,建議家長可簡單交代及提供正確及正面資訊。以這次事件為例,告訴孩子「發生了意外」、「救護員已到場」,「傷者已經送院有專業醫護治療」;不要說令他們驚怕的消息,如「流好多血」。   3. 澄清謠言 對未經證實或錯誤消息,要及時糾正。如果家長不懂回答提問,就直接說不知道。   4. 回應需要 當孩子表示傷心、害怕,需要陪伴時,家長要正面回應。楊潔瑜說,事發當晚兒子表示想和媽媽一起睡,即使兒子已11歲,但她不會拒絕。   5. 提供正能量 提供正能量,簡單如網上呼籲大家集氣、祈禱,也有助紓緩情緒。 無論是在現場或網上多角度影片,小孩子和青少年看到事故經過,感到傷心、害怕、憤怒,都是正常反應。專家提醒,父母不應否定孩子情緒,要認同孩子的感受,並提供正面、簡單的資訊,並且回應孩子需要。   BOX:求助服務 以下機構亦為11至24歲青年提供網上支援服務: ‧ 網上青年外展服務(提供網上輔導):utouch.hk ‧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Esmiley」:esmiley.hkcys.hk ‧ 聖雅各福群會6PM:cyberyouth.sjs.org.hk ‧ 香港明愛「連線Teen地」:it.caritas.org.hk ‧ 香港小童群益會「夜貓Online」:nitecat.bgca.org.hk ‧ Open噏・網上情緒支援,24小時陪住您 WhatsApp:wa.me/85291012012 Facebook Messenger:m.me/hkopenup SMS:91 012 012 網址:www.openup.hk

詳細內容

【失敗媽媽伴孩「上學」記】一拖二勇闖非洲 上山下海發現親子6大趣事

內容提供:失敗媽媽 整理:《GRWTH》日報編輯組 較早前,一圓大兒子「陳皮」心願,終於去看了非洲的野生動物,近距離摸cheetah和看到印度洋中的野生海豚經過,真的非常興奮。最難忘的,當然不是行程,是生活上的文化衝擊…… 人人都說非洲很危險,衛生和食物都不好,更加不適合帶孩子去旅行。當「陳皮」早前提出想到非洲看野生動物的想法時,我也覺得這個想法也太瘋狂了!可是,當我真的跟他一起從研究到計劃旅程時,對非洲認識多了,才發現非洲很大,而且不乏安全又合適孩子到訪的地方。當我們真的置身其中,還是有不少有趣的經歷……   趣事1:被偷的竟不是貴重物件 這次,銀包、電話、重要的證件都沒有被偷,但竟然我的拖鞋被偷了! 和孩子玩得興起,打算回程到Airbnb時,找來找去也找不到放在旁邊的拖鞋。拖鞋不是名牌,只是最普通、最便宜、最不起眼的!最好笑的是六歲的「陳皮」竟然立刻把他的拖鞋讓給我,說「媽媽,你沒有鞋開不了車,我的鞋讓給你吧!」實在太帥氣了,我起初還不想接受,打算赤腳陪他們走路回到車子,但路上沙石多,走得非常不舒服。但後來也覺得赤着腳開車比較危險,就大方接受了孩子的好意。我就是穿着不合腳的小孩拖鞋,開車到最近的超市,買了一對全新的成人拖鞋。   趣事2:一嚐拖延症「後果」 在這裏,吃完東西一定要立刻清潔,孩子們之前很有拖延症,總是吃完很久才願意去收拾和洗碗,終於,在非洲一嚐拖延症的「後果」了! 兒子們所吃的零食沒有好好掉到垃圾桶,不出兩小時,螞蟻軍隊已經大舉佔領,他們驚訝地看著一大堆螞蟻大搖大擺地把他們零食的餅碎搬走,嚇得立馬去清潔收拾。 又有一次晚餐,我們找不到罐頭刀,又買不到,想開粟米罐頭可怎麼辦呢? 最後孩子們合力用刀在罐上切開幾個小孔,再勉強用小刀將粟米粒逐粒推出來,這樣一來,花了很多時間,但是他們卻樂在其中,而且覺得不需要罐頭刀都能開啟罐頭把食物取出來,好有滿足感呢!   趣事3:糖工廠狂試食 我們剛好到的這個地方,還是大部份是以法文來顯示,「陳皮」之前略懂皮毛的自學法文知識可大派用場了! 孩子說,怎麼大人都說英文最重要?他們說,還是要看到什麼地方生活吧? 跟孩子經常四處找好看的工廠去參觀。 這次到了四處都是種植蔗糖的非洲糖工廠,兩個兒子除了對過程大呼驚奇,對試食還毫不客氣,10多種糖不斷試吃,他們驚喜地發現原來糖也有不同的質感和味道呢,白砂糖實在完全比不上!   趣事4:不斷迷路 我們找住宿的地點,多次因為沒有準確地址,Google又沒法精準定位,結果我們不斷迷路,試過問房東,還是不清晰,明明只是兩條小巷之隔,但是小屋門沒有路牌,再者建築物又太類似,就是找來找去也找不到。 那個時候,實在好想念城市井然有序的街道門牌號碼呢!為免迷路,兒子每天外出就說,「我們要認得回家的路呢,媽媽我們一起拍照做記錄吧!」   趣事5:「捕獲」野生海豚 我們坐船到印度洋,出海作半天遊,看看能否一睹野生海洋生物的風采。結果,真的被我們成功「捕獲」大群野生海豚! 船上導遊立時鼓勵我們這群遊客跳下海,與海豚共泳。一拖二的我當然不敢吧,不過孩子們跟我一樣,單單在船上看到從大海中躍起的野生海豚和不少熱帶魚群,已夠興奮了! 哥哥「陳皮」說:「媽媽,我現在不夠勇氣,如果我夠勇敢,就看到更美麗、更壯觀的水底風景,和跟海洋生物游泳了。長大後我再來吧!到時可以夠年齡參加和真的獅子一起到叢林散步、摸摸獅子的行程;長大後,我一定要再來。」   趣事6:突破對「黑」的恐懼 弟弟不喜歡黑色,任何黑色的東西也沒好感,例如愛動物的他在街上看到黑色狗會害怕,但看到白色的大狗卻會主動摸摸抱抱。 起初在歐洲和非洲之旅,弟弟看到黑人時會非常緊張(而在這之前我沒有跟他說過,任何有關黑人負面的形象故事、新聞或個人的感覺感受),他總會抱得我很緊、不敢直視對方。 但後來,當他嘗試和非洲哥哥學獨木舟,去了幾個無人島,又看到我和哥哥跟不少黑人朋友互動,對接觸黑人明顯少了緊張。在一次,我們上落樓梯時,街上有一位黑人哥哥主動過來幫我搬嬰兒車,弟弟立刻就對我說,「媽媽,他是黑人,和我不一樣,但他是好好人的哥哥。」 遊走了半個地球,這裏真的是最近似天堂的風景,上帝的創造實在太美了!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美國「禪」味繪本 帶你思考人生3大課題

內容提供:資深英語教育出版人Catherine Chan 要孩子理解「活在當下」、「此時此刻」這些抽象概念並非易事;事實上,年幼的孩子都「活在當下」,只是社會都太快太急要他們為將來打算,容不下孩子「此時此刻」。 美國童書作家Jon J Muth所創作的繪本幾乎全以「禪宗」為題材,作者似乎對大熊貓情有獨鍾,他筆下的大熊貓Stillwater(名字該是由「心如止水」的「止水」來的)成為他筆下的主⻆。 在Jon的作品中,我特別喜歡《The Three Questions》(2002出版),故事圍繞着三個人生課題: 1. 什麼時候做該做的事?(時間) 2. 最重要的人是誰?(人物) 3. 做什麼事才是正確的(事情)? 對許多的人來說,人生規劃是必要的、是毋庸置疑的;生命短暫、時間有限,我們都該好好利用有限的生命來計劃重要的事情,這個想法難道不對嗎? 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 (Leo Tolstoy)透過他的寓言故事《The Three Questions》來給我們一點線索,而Jon決定改編原著,加入自己的風格,以同名創作了圖畫書版本,邀請孩子一同探討人生。 Jon和Leo Tolstoy創作的《The Three Questions》情節相近,思想一致,只是作者把主角由原著的國王改為男孩,角色由動物擔任,這對孩子來說不沉重之餘,也富娛樂性。國王也好,男孩也好,他們到頭來才發現,全程投入「此時此刻」,好好對待相遇的人,好好把手上的工作做好就是最好的人生。   《The Three Questions》 繪本版 Nikolai渴望成為一個好人,他相信只要找到三個問題的答案,他便會有方向。 他前往深山請教智慧烏龜Leo。Leo正在翻土菜園,沒有回答直接他的問題,Leo先幫他勞動,期間,聽到有人呼救,原來是熊貓媽媽和她的孩子受了傷……小男孩最後發現自己親身解答他的三個問題:最重要的時刻只有一個,那就是當下;最重要的人就是當下遇見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當下該做的事。   原著版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相信若能知道三個問題的答案,他便終生不會失敗。 國王先命令全國人與他一起找答案,然後獨個兒日思夜想,可是還是想不到答案,於是,他決定去拜訪住在山裏的一位隱士。聽說這位隱士只願意接見平民百姓,拒絕接觸任何貴族,國王把自己裝扮成一個農夫,拜見這位隱士。 當國王到達這位隱士的住處時,他看到隱士正在吃力地掘地。國王問隱士三個問題,可是他只是點頭微笑,國王說:「你一定累了,讓我來幫忙。」隱士道了謝,將鋤頭交給國王,然後坐在地上休息。 太陽下山時,隱士和國王聽到附近有人在奔跑,他們看見一個長滿鬍鬚的人,手按腹部,血流不止,驚惶奔馳,國王和隱士見狀,立刻為他清洗並包紮傷口,過了一會兒,這人醒過來;國王又跑到溪邊,打水回來給他渴,一直照顧周到。 國王累了一整天,自己也睡著了。醒來時,他見那受傷的人滿臉困惑的表情望著他,並說:「陛下,我求你寬恕我!你本是我的仇人,我的家人被你的軍隊所殺,當我獲悉你將前來山上,便在路邊埋伏,準備暗殺你。可是遇上你的侍衛,並被他們刺傷,我以為自己必死無疑,誰知卻為你所救,內心十分慚愧!」 隱士對國王說:「要不是你同情我年邁體衰,幫我掘地,你將會在回家路上被那人刺殺,因此,最重要的時刻是你在掘地的當下,最重要的人就是我,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幫助我。」 隱士繼續說:「稍後,那位身受重傷的人跑過來時,最重要的時刻、最重要的人和最重要的事情便是幫他包紮傷口的當下。」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親子健康】長假缺運動易傷腰背 教你10招好玩護脊操

撰文及圖片提供:陳嘉賢(脊骨神經科醫生) 踏入新一年,香港人一步又一步經歷風雨。學校老師和學生們自農曆新年假後一直上網課,大人們則多在家工作。市民需減少外出,早前學生又要提早放「暑」假,香港人的生活模式因著第五波疫情而起了變化。 儘管要面對新的抗疫生活模式,但有一件事情仍然沒變的,就是注重健康!不知大家在過去的長假有沒有多做運動呢? (圖片來源:xframe.io) 大家可有聽過 「香港挺直D! 」護脊大行動?此行動由香港脊醫學會舉辦。 「挺直D行動」原於美國亞特蘭大佐治亞的生活大學,並由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脊醫協會和美國骨與關節機構裏不同範疇的醫療保健和健身專家開發及支持。「挺直D行動」包括護脊操運動,以增加脊椎腰部和背部的肌肉、放鬆關節,幫助預防寒背所帶來的各種脊椎問題。 (圖片來源:xframe.io) 研究指出多過80% 人每日做「挺直D行動」護脊操,並堅持做五星期或以上,發現姿勢明顯有改善;而有78% 人感覺脊椎和腹肌變得強壯,亦有 80%人發現坐姿和站姿得以改善,腰骨變得舒服。 以下便是「挺直D行動」護脊操,希望宅在家的大小朋友可以每日練習兩至三次。如果運動時有任何不適或疼痛,請立即停止。如想進一步了解哪些運動適合你,建議諮詢您的註冊脊醫。   第一組:閃星星 1 反斗星 步驟1:打開雙手和雙腳做出星星動作,雙腳和兩肩闊度相若,身體保持挺直。 步驟2:吸氣,然後把左手向下,慢慢放在膝蓋側位置。 圖為步驟2及步驟3 步驟3:腰部慢慢向側彎,向左伸展。 步驟4:然後慢慢呼氣,站直。之後重複做右邊。兩邊各做兩次。 步驟5:完成動作後放鬆,保持呼吸。 *這組動作可幫助我們伸展膊頭及腰側肌肉。   2 扭扭星 步驟1:打開雙手和雙腳做出星星動作,雙腳和兩肩闊度相若,身體保持挺直。 步驟2:雙手保持打開,將頭慢慢轉向左,望著指尖,然後左手帶動上半身慢慢向後轉,維持10 秒。 運動時保持呼吸。 步驟3:然後將頭慢慢轉向右邊,望著指尖,右手帶動上半身慢慢向後轉,同樣維持10秒。上半後轉的幅度不用太大,讓身體的肌肉感到拉緊便可以了。 步驟4:返回步驟1,重復每邊做兩次。完成動作後放鬆。 *這組運動可以伸展腰部同下身的肌肉,增強腰部的活動能力。   3 彈彈星 步驟1:先將雙手提起。 步驟2:雙手手肘保持90度,右腳提高,左手肘向下壓,注意保持身體挺直,身體不可向前彎。 圖為步驟3及步驟4 步驟3:然後左腳提高,右手肘向下壓。 步驟4:重複動作15次,完成後放鬆,保持呼吸。 *留意:這組動作可以放鬆寬關節、膝關節、增強腳部的肌肉和鍛練平衡。   第二組:我要高飛 4 大麻鷹 步驟1:將雙手打開,雙腳和兩肩闊度相若,身體保持挺直。 步驟2:吸氣,慢慢提高雙手,舉至頭頂上方,手掌相合,維持10秒。 圖為步驟3及步驟4 步驟3:然後呼氣,慢慢放下雙手。 步驟4:重複動作3至5次。 *這組動作可以增強和放鬆膊頭的肌肉和關節。   5 啄木鳥 步驟1:雙腳和兩肩闊度相若,身體保持挺直,雙手手肘提起。 步驟2:雙手手肘提高至90度,向後打圈。 步驟3:保持雙手打圈,然後慢慢向左彎,繼續向後打圈10下。 步驟4:然後向右彎,繼續向後打圈10下。每邊重複動作3次。 *留意:做運動時保持呼吸。這組動作可以放鬆膊頭的關節和增強上背的肌肉。   6 花蝴蝶 步驟1:雙腳和兩肩闊度相若,身體保持挺直。 步驟2:將雙手放在頭後枕位置,頭微微向上。 圖為步驟3及步驟4 步驟3:雙手手肘向後,成為一線。頭部慢慢往後壓,與雙手鬥力,維持2秒。 步驟4:重複動作3次。完成動作後放鬆,保持呼吸。   第三組:挑戰星 7 彈弓星 步驟1:雙腳和兩肩闊度相若,身體保持挺直。 步驟2:右腳向前踏一步,後腳微微屈曲,雙手放在身旁兩旁,膝頭不要過腳尖,後腳踭可離地,但要感受小腿輕輕拉扯,維持動作20秒。 步驟3:然後換另一隻腳向前踏,後腳微微屈曲,維持20秒再返回步驟1。每邊重複動作3次。 *留意:整個動作要保持腰部挺直和視線向前。這組動作有助伸展小腿、增強膝蓋周邊的肌肉和鍛煉平衡。   8 旋轉星 步驟1:首先紮馬,雙手打開,雙手手腕做旋轉動作,留意身體要保持挺直。 步驟2:雙手手腕一邊做旋轉動作,然後上身一邊向左邊轉,身體轉動的時候,可以將重心放在左邊。 步驟3:身邊慢慢向右邊轉,雙手手腕繼續微微轉動。上身左右繼續轉動15秒。運動時保持呼吸。 *這組運動可以放鬆上身的關節。   9 三角星 步驟1:雙腳和兩肩闊度相若,身體保持挺直。 步驟2:先將左手放在左邊大腿上,吸氣然後右手向上伸展,放在耳珠側邊,形成三角形,維持動作10秒。保持正常呼吸。 步驟3:然後同樣動作,再做右邊。每邊做三次。 *這組動作可以幫助拉膊頭、腰部和雙腳內側的肌肉。   10 放鬆式 最後,做完「挺直運動」後,可以鬆一鬆手手腳腳,郁動手手腳腳15秒,讓身體得以放鬆。 孩子們又要Back to school了,願大家身體可以像猛虎般強壯!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閱讀樂】同鼠唔同命 生命真正的逍遙原來在……

內容提供:資深英語教育出版人Catherine Chan 《Alexander and the Wind-Up Mouse》(作者Leo Lionni;1969年出版)讓我們對「自由」有了較具體的理解。 故事中有兩隻老鼠,一隻是人見人討厭的老鼠Alexander,另一隻是「上鏈玩具鼠」Willy,牠們同一屋簷下,卻有着不一樣的命運。 Alexander不是給人用掃把趕走,便是被人設下老鼠夾來對付;牠不見天日,時時刻刻都要躲起來,終日與雜物為伴。Willy的生活剛好相反,牠是小主人Annie的「寵兒」,每晚被抱在懷裏,生活充滿愛。 作者鮮明地給予「同人唔同命」的感覺。   尋求魔法改變命運 一天,兩隻老鼠相遇,牠們互相認識,告訴對方自己的生活。Alexander聽到Willy的待遇羨慕不已,牠多麼的希望不再被人討厭!牠多麼的希望生命有愛!牠希望自己也變成玩具鼠,就像Willy一樣,每天被抱在懷中睡覺。 Willy告訴Alexander一個「變身」的方法,牠說園裏有隻魔法蜥蜴專門替人變身施法,Alexander聽後興奮雀躍,可是,後來牠卻改變主意…… Alexander得悉園裏有隻魔法蜥蜴專門替人變身施法,感到興奮雀躍! 是什麼令他改變?原來當牠「回家」找魔法蜥蜴要牠找的東西時,牠看見了Willy的下場--Willy被遺棄了,視牠為「寵兒」的小主人有了新玩具,無情地把舊玩具處理掉,Alexander頓時恍然大悟! 原來「自由」意味着我們可以掌握自己的生命。 (按此收聽)故事朗讀   做回正身享真自由 作者給予故事一個完美的結局, Alexander再去找魔法蜥蜴。今次,牠要求魔法蜥蜴把Willy由玩具鼠變成真老鼠,一隻擁有自由意志的真老鼠!果然,Willy 「變身」了,牠們快樂地結伴同行。 《Alexander and the Wind-Up Mouse》讓我聯想起伊索寓言那則《家狗和狼》(《The Dog and The Wolf》)的故事,野狼寧願在森林裏餓着肚子覓食,也不願做一頭脖子掛着鐵頸圈的胖家狗。 《莊子》一書也有類似的思想,其中有《莊子 • 養生主》:「生長在沼澤地的野雞走十步才啄到一口食物,走百步才喝到一口水,可是牠們都不希望關在籠子裏;牠們看起來雖精神旺盛,其實一點也不自在快樂。」 《莊子 • 列禦寇》裏也有記載,有人想請莊子做官,莊子這樣回應:「你見過用來祭祀的牛嗎?牠披的是紋彩應刺繡,吃的是青草大豆,當他被牽入太廟待宰的時候,即使牠想做回一隻小牛,可能嗎?」 「自由」的價值在於,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 作者Leo Lionni   關於《Alexander and the Wind-Up Mouse》 文、圖:Leo Lionni 出版:1969年   Leo Lionni的作品多以老鼠為主角 按此下載教學資源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