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教育+》之校長「感」講】香港國際學校弘立書院沉浸式雙語授課 學生精通中英文 支援學生自主學習

弘立書院(ISF)是位於港島薄扶林的國際文憑(IB)世界學校,提供小學及中學「一條龍」課程,推行沉浸式雙語授課模式以及多元體驗教學活動,助學生掌握優秀的語文能力和應用技巧,善於投入各個學習領域,在學術和不同範疇均取得佳績;另外,ISF十分推崇中國傳統文化,以「八德一智」為辦學理念,培育學生的美德和做人態度,言談舉止間流露出溫雅的文化氣質。        弘立書院植根中華文化,加上IB國際文憑課程以及獨特的教學語言模式,三者互相配合下,令ISF學生個個精通雙語,對答如流,「書卷氣」十足之餘,更具有廣闊的國際視野。ISF結合傳統文化與創新課程,並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背後與總校長查永茂博士的人生和教學經歷息息相關。 來自澳洲的查永茂總校長,曾任職當地政府的中文翻譯員,在墨爾本教授漢語,因此說得一口流利普通話,亦因此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有相當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他於90年代在南京一所教育交流中心擔任校長期間,鼓勵澳洲學生自行計劃遊學行程,藉此實踐體驗式教學。他更把這些寶貴的教學經驗延伸至ISF的教學當中,鼓勵學生走出課室,透過親身參與各種活動,獲得深刻的經驗和體會。 ISF課程的獨特之處,是全面推行沉浸式雙語授課模式,這亦是課程的核心所在。查總校長認為,想學好語言先要突破科目的框架。因此,ISF的數學、科學、文學以及探索課程等,均同時採用中、英雙語教學,以共同建構方式,讓學生透過兩種語言和文化角度理解世界、學習知識。查總校長直言,這種授課模式有賴優良的師資,教師須具備把語言與教材互換、合作和調和的能力,是其他學校難以提供。 有別於一般國際學校,ISF的德育方針以中國傳統德行「八德一智」為基準,校園內最顯而易見的,是小學的班別全以「忠、孝、仁、愛、禮、義、和、平、智」命名,藉此加強學生對美德的聯繫和歸屬感。查總校長更表示, 「八德」基準亦適用於現今社會,他本人和教師也須遵守這套道德標準,以身作則,方可令學生明白,從而反思行為,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並汲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體驗學習是ISF的重要基石,學校於課內課外均為學生提供大量活動和空間,當中最著名甚或全港獨有的,是全校學生必修的武術課。總校長查永茂博士指出,一邊習武一邊背誦古詩和經典,能夠讓中國傳統文化在身心中扎根發芽。不少學生相當投入並積極發展武術,去年就有7名ISF學生參加在雅加達舉辦的世界青少年武術錦標賽,揚威海外。此外,弘立書院另提供220種聯課活動,有動有靜,每名學生平均參與兩項,查總校長認為這有助培養學生的個性,尤其是從比賽中鍛鍊學習堅持,有助於日後面對各種挑戰或挫折時迎難而上。 ISF同時投放大量資源發展課後項目「書院」,以打造較高階的課外學習空間,讓學生透過跨學科的環境培養深度思維。例如近年新建成的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設有大學等級設備,全面支援學生自主學習,發掘感興趣的項目,進行科學研究並發表報告,作為課堂延伸又不脫離主流教育。查總校長強調,體驗學習的目標是要顧及ISF學生畢業後的長遠發展,灌輸他們與社會接軌的各種技能,包括分析問題、學習解難、有效運用資源;與不同人士溝通時,懂得表達自己,互相合作。 收生方面,ISF相當重視家長的教育理念,認為父母是小孩的「第一位」導師。因此,家長對ISF的雙語教學環境、培育學生的方法是否充分了解,以至小孩能否融入校園,都是校方非常關注的地方。查總校長指出,世上沒有完美的學校和學生,校方和家長的價值觀必須一致,互相認同,這樣ISF才可完成使命,引領每一位學生實現其人生目標。

詳細內容

【《優質教育+》之校長「感」講】英華小學創立體驗式學習主題誘發學生好奇心 面試首要錄取「PHD」學生

英華小學是位於九龍深水埗區的全日制直資男校,學校的宗教背景為基督教,願景是「以基督精神,辦全人教育」。學校致力推動實踐校訓「篤信善行」、制定年度學習主題及「三大教室」,提供體驗式學習活動,培育才德兼備的「英華仔」 。此外,由於英華小學畢業生可「一條龍」直升英華書院,故深受家長歡迎,校長陳美娟博士透露,學校去年收到多達4,000份入學申請,面試除看重學生的求知熱誠,更重視家庭教育理念。        英華小學主張快樂學習,校園環境別開生面,甫進校門便看見一部巨型扭蛋機,四處貼有創意路牌,寫上「錫晒里」、「人人期望可達道」等新奇且幽默的街道名稱,令人不禁會心微笑,感覺充滿正能量,原來這一切均為英華小學年度學習主題的獨特設置。 英華小學校長陳美娟博士解釋,她的辦學理念是希望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愛上學習和學校。她熟知男孩子好動的特質,所以特意在每個學年定立一個新的學習主題,運用校內佈置和一系列教學活動製造驚喜,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從玩樂中自主學習。寫上有趣字眼的路牌正是疫後復課時的學習主題「秘密通道」的教材,引導學生認識和觀察社區事物,營造輕鬆、正向的學習氛圍。 多元學習主題鼓勵學生打破常規思維。英華小學今年的學習主題為「意想不到」,老師引導學生在不同範疇運用設計思維,例如嘗試改變物品原本的用途、透過小組專題報告展示驚喜的研習成果。完成活動後,學生會得到代幣用作在校內扭蛋,又可利用扭蛋獲得的禮物與同學互動,合力拼砌大海報。陳校長表示,學習主題的目標是鼓勵學生突破框框,從不同角度解決生活、學校,甚至社會難題。 陳校長強調,英華小學非常重視德育,常把正確的價值觀滲透到學習之中,專題報告的內容亦強調有利於民。另外,她又將校訓「篤信善行」化成口號「做個有心有品的英華仔」,讓學生容易明白,並在言行間實踐同理心、感恩及欣賞他人。每名「英華仔」都活潑好動,有禮得體,能夠專注投入學習,以創新思維活學知識。      英華小學的課程設計創新、與時並進,重點發展「三大教室」的學習模式,分別是在學校班房上課的實體教室、用作備課和延伸學習的網上教室,以及英華小學著名的「野外教室」。陳校長表示, 「野外教室」鼓勵學生走進郊野,親身認識和愛護大自然資源,參與遠足、耕作、生火煮食等活動,提升自理和解難能力。此外, 校方又把「野外教室」融入STEM課程,例如在海邊研究如何用風力推動船隻、把水源引到陸上使用等,讓學生在郊野實地進行跨學科學習活動,靈活應用所學知識。 在收生方面,英華小學面試共分三輪。首輪會安排所有申請入學的小孩分組與教師面談,問一些幼稚園水平的問題,從中觀察小孩的表現;第二輪面試改由校長與小孩見面,一起玩遊戲、閱讀等;最後一輪面試則比較特別,校方會預先告訴家長兩條問題,然後要求家長拍片回答,讓家長親身經歷面對鏡頭表達自己的挑戰和準備。 陳校長強調,面試不只著重小孩的個人表現,而是以整個家庭為「錄取」對象,因此校方特別重視家長的教育理念,首選錄取有「PHD」特質的學生。陳校長進一步解釋指,P是Parenting,即是有家教的小孩,因為孩子的行為最能反映家長的身教;H是Habit,自小養成良好習慣的小孩,較懂得控制情緒和專注。D是指Delight in Learning,即是不怕艱辛、對學習充滿火熱的心,正是練成「英華仔」的潛質。

詳細內容

【《優質教育+》之校長「感」講】德思齊加拿大國際學校 文化多元課程靈活 受國際認可的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文憑(OSSD)學制讓學生體驗真實職場

德思齊加拿大國際學校(DSC International School,DSC)位於港島區太古城,提供由幼兒教育、小學至中學的「一條龍」課程。DSC以「Dream, Succeed and Celebrate」(夢想、成功與慶祝)為教學理念,鼓勵學生思考和發展個人志向,再為目標訂立清晰路徑,過程中不斷追求知識和勇於接受挑戰,藉此培育終身學習,成為與國際接軌的「未來人才」。 DSC推行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文憑(OSSD)學制,中學部採用類似大學形式的學分制,課程可靈活配合學生所需,特別有助學生運動員兼顧體育比賽和學業成績。  =================================== 相關文章:【《優質教育+》之校長教路】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br>愉快學習實踐全人教育 一條龍直資小學免呈分試 ===================================   不少家長會為子女選擇國際學校,嚮往其新穎的教學模式,希望子女能按自己學習的步伐而調較學習程度。在DSC任職25年,現任該校總校長的韋禮達博士(Dr. Jason Walter)表示,校方採用的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文憑(OSSD)學制,當中的學分制與大學體系近似,例如9年級學生在學期內取得8個學分便可升班,讓學生更有效分配時間,並可按個人興趣和人生目標選修適合的學科。韋禮達總校長認為,當學生在課堂中按自己的學習程度不斷進步,便會發現所學的知識與自己的理想目標愈來愈配合。 為了照顧DSC學生長遠的發展,學校輔導員會與7年級或以上的學生定期面談作詳細升學諮詢,並跟家長緊密溝通合作,與學生一起達成目標。由於OSSD課程受國際高度認可,DSC學生在畢業後可報讀世界各地的頂尖大學,多年來有不少畢業生遠赴加拿大、英國、美國、澳洲、日本等地升學,亦有很多畢業生選擇留港升學, 出路廣泛。 DSC為深化學生的生涯規劃歷程,會為部分學生安排在11與12年級推行職場體驗,於上課時間到公司或機構實習半天,包括律師事務所、幼稚園等等。韋禮達總校長表示,這計劃長達一個學期,希望學生在過程中感受真實的工作環境,並有足夠時間反思,預早確定將來的路向。 DSC另一辦學特色是其多元文化薈萃的校園環境,學生來自45個不同國家,於整個求學階段仿如沉浸在小小地球村裡,一同學習、互相交流和汲取彼此的文化,拓闊國際視野。韋禮達總校長指出,DSC致力營造友善、熱情和溫暖的學校文化,學生可以輕鬆融入校園生活,家長毋需擔心子女的適應問題。 ===================================    DSC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姿,英文為非母語的學生可以怎樣兼顧學習進度同時提升英語水平,又如何在體驗活動和學術之間取得平衡?韋禮達總校長解釋,DSC提供全面的英語為第二語言課程(ESL),按學生的程度分班學習英語,而其他學科則如常上課,學生透過與不同國籍的同學溝通,有大量運用英語的機會,英語水平自然進步神速。 DSC亦善用OSSD課程學分制的優勢,靈活調配課程和活動,甚至替在學術以外有出色表現的學生制定個人化時間表,讓他們有更多機會爭取佳績,同時又能跟上學習步伐。韋禮達總校長列舉學生當中有一位劍擊運動員,在歐洲進行了一個半月的巡迴比賽,回校後仍能通過學期的所有課程。他補充,DSC今年起增設三大獎學金,表揚在學業、運動以及藝術三大範疇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鼓勵他們發展藝術感和創造力,為成為未來的領袖作好準備。 在收生方面,DSC貫徹靈活、創新和開放友善的準則。韋禮達總校長直言,DSC面試時會關注申請學生和家長的目標,以及DSC的教育理念與模式是否適合申請者,另外,即使學生在申請時並非身處香港亦可進行面試。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