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教育+》之校長「感」講】德思齊加拿大國際學校 文化多元課程靈活 受國際認可的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文憑(OSSD)學制讓學生體驗真實職場

德思齊加拿大國際學校(DSC International School,DSC)位於港島區太古城,提供由幼兒教育、小學至中學的「一條龍」課程。DSC以「Dream, Succeed and Celebrate」(夢想、成功與慶祝)為教學理念,鼓勵學生思考和發展個人志向,再為目標訂立清晰路徑,過程中不斷追求知識和勇於接受挑戰,藉此培育終身學習,成為與國際接軌的「未來人才」。 DSC推行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文憑(OSSD)學制,中學部採用類似大學形式的學分制,課程可靈活配合學生所需,特別有助學生運動員兼顧體育比賽和學業成績。  =================================== 相關文章:【《優質教育+》之校長教路】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br>愉快學習實踐全人教育 一條龍直資小學免呈分試 ===================================   不少家長會為子女選擇國際學校,嚮往其新穎的教學模式,希望子女能按自己學習的步伐而調較學習程度。在DSC任職25年,現任該校總校長的韋禮達博士(Dr. Jason Walter)表示,校方採用的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文憑(OSSD)學制,當中的學分制與大學體系近似,例如9年級學生在學期內取得8個學分便可升班,讓學生更有效分配時間,並可按個人興趣和人生目標選修適合的學科。韋禮達總校長認為,當學生在課堂中按自己的學習程度不斷進步,便會發現所學的知識與自己的理想目標愈來愈配合。 為了照顧DSC學生長遠的發展,學校輔導員會與7年級或以上的學生定期面談作詳細升學諮詢,並跟家長緊密溝通合作,與學生一起達成目標。由於OSSD課程受國際高度認可,DSC學生在畢業後可報讀世界各地的頂尖大學,多年來有不少畢業生遠赴加拿大、英國、美國、澳洲、日本等地升學,亦有很多畢業生選擇留港升學, 出路廣泛。 DSC為深化學生的生涯規劃歷程,會為部分學生安排在11與12年級推行職場體驗,於上課時間到公司或機構實習半天,包括律師事務所、幼稚園等等。韋禮達總校長表示,這計劃長達一個學期,希望學生在過程中感受真實的工作環境,並有足夠時間反思,預早確定將來的路向。 DSC另一辦學特色是其多元文化薈萃的校園環境,學生來自45個不同國家,於整個求學階段仿如沉浸在小小地球村裡,一同學習、互相交流和汲取彼此的文化,拓闊國際視野。韋禮達總校長指出,DSC致力營造友善、熱情和溫暖的學校文化,學生可以輕鬆融入校園生活,家長毋需擔心子女的適應問題。 ===================================    DSC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姿,英文為非母語的學生可以怎樣兼顧學習進度同時提升英語水平,又如何在體驗活動和學術之間取得平衡?韋禮達總校長解釋,DSC提供全面的英語為第二語言課程(ESL),按學生的程度分班學習英語,而其他學科則如常上課,學生透過與不同國籍的同學溝通,有大量運用英語的機會,英語水平自然進步神速。 DSC亦善用OSSD課程學分制的優勢,靈活調配課程和活動,甚至替在學術以外有出色表現的學生制定個人化時間表,讓他們有更多機會爭取佳績,同時又能跟上學習步伐。韋禮達總校長列舉學生當中有一位劍擊運動員,在歐洲進行了一個半月的巡迴比賽,回校後仍能通過學期的所有課程。他補充,DSC今年起增設三大獎學金,表揚在學業、運動以及藝術三大範疇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鼓勵他們發展藝術感和創造力,為成為未來的領袖作好準備。 在收生方面,DSC貫徹靈活、創新和開放友善的準則。韋禮達總校長直言,DSC面試時會關注申請學生和家長的目標,以及DSC的教育理念與模式是否適合申請者,另外,即使學生在申請時並非身處香港亦可進行面試。

詳細內容

遊子歸加:剷雪校長 vs. 山寨王校長

每逢下雪,我都會想起Mr. Harding在學校門前努力地剷雪然後灑鹽的樣子。 Mr. Harding,在這裏就稱為「哈先生」吧,他不是校工,而是我家孩子們的小學校長。 在加拿大,每一班的英文數學、天文地理、公民教育,都是由教師加助教兩個人一手包辦,教學的內容除了基本規範之外,課程的內容要怎麼教,要教什麼,全都是班老師決定。也因為教師公會早有規定工作內容,教師在教務以外的工作都不太會沾手。小事如訂購書簿文具、安排參加活動比賽還是有的,其他就免問了。不過這樣也好,正因如此,每一個教師都會很專注於學生和教學,心無旁鶩,而且下班也準時。教師快樂,孩子也快樂。 所以如果要說學校裏最大權力,就是班老師。 加拿大教師不做打雜 校長代勞 那麼校長做什麼呢?校長當然就是做校務。學校裏面行政工作一向都不少,內部和教師聯繫,校政的開支和運作,對外的聯絡和採購安排,林林總總,就只有校長和兩三個員工打理,想來已經夠忙碌了。但校長的角色是General Manager,有行政管理經驗的朋友都知道,GM同時也是大雜役的意思。於是偶然有教師缺席或者教學時間有調動,一時安排不來校長就要頂上。所以孩子們和哈先生都很熟稔,除了因為他是校長,更因為他是會在不定期和不同班級出現的萬能老師。 各司其職才符合管理概念 除此以外,校長還有其他用途。有一次犬兒在學校說髒話被監察員逮到,被取消小息時間,要到校長室乖乖地自己看書。那次犬兒很沮喪,我就到哈先生那裏理解一下情况。哈先生笑笑跟我說,在校長室只是看書,懲罰就是不能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至於要被罰多少天就由班老師決定,他只負責看顧小孩,沒有辦法決定。那時候我覺得真有趣,校長竟然這樣沒有發言權!不過孩子是老師負責的,校長不干預教務也是理所當然,不是嗎? 除了正常的校務和訓導之外,哈先生要負責的事情還多着。家長教師會的會議傍晚才開始,他要參與;資訊系統有問題,他要去調整;像文章一開頭說到,突然下大雪,寥寥幾個校工來不及清理積雪,他也要幫手清理通道,保障學生安全。做校長可不容易! 仔細想來,教學和管理分工,老師和校長各司其職才符合現代的管理概念。 如果覺得奇怪,也不過是因為我們太習慣校長就是學校裏山寨王。香港負責教育改革的官員,把教育系統弄得一塌糊塗,讓香港教師做得叫苦連天,自己的子女則送到外國讀書,享受着教管分工。千禧年代的教改弄到今天,已經變到教聯會在會議上派傳單叫人到大灣區買樓,校長把教師逼到跳樓。不過是平民百姓的家長,卻無法改變任何事情,只有讓教育繼續錯下去…… 哈先生笑咪咪的,一面剷雪一邊跟家長打招呼的樣子很溫暖。那些做土皇帝的校長,還記得教育的溫度嗎?  

詳細內容

遊子歸加:小學排名榜

臉書上有一個香港人回流加拿大的討論組,最近一篇帖文登出之後,群情洶湧。帖文的內容大致上是某家長正準備回流溫哥華,希望找一家排名好的小學才決定購置物業的地點。於是這位有心的家長就請教已經身在溫哥華的組員,哪一家小學的排名比較高。 查問加國名校榜惹批評 最激動的回覆,莫過於「別把香港的一套帶來加拿大!」 這樣一問,令很多組員相當惱怒。不少人都表示學校的排名其實不怎麼重要,升中是根據地區而直升,小學低年級的學習也不記分,又何必讓孩子這麼緊張?最激動的回覆,莫過於「別把香港的一套帶來加拿大!」 唉!看看哪間學校成績好名氣大,然後才搬進校網,這樣的做法不是很合理嗎?大家激動什麼呢? 不妨想一下,我們對小朋友的學校派位真正緊張的是什麼?亞洲人社會,總會覺得供書教學的終點應該是大學畢業(而且還要是能夠搵錢的實用科)。正因如此,就會想孩子能念上一間成績好升學率高的中學。想要入這種「好」的中學,最好當然是之前已經在念直屬或有聯繫的小學。如此類推,到最後會連幼稚園和幼兒班都變成競爭的起跑線。 「成人禮」 自我裝備投身社會 在加拿大,傳統來說中學畢業就已經是長大成人,父母的責任就到此為止。 但是在加拿大,傳統來說中學畢業就已經是長大成人,父母的責任就到此為止。讀大學與否完全是個人自由。大學收生,成績未必一定最重要,學生想進入心儀學系的意志才更關鍵。而大學入學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戰場,反而是在大學最後一兩年,要千方百計爭奪大公司的實習生職位,打通人脈關係,確保畢業之後就業,這些才是一個年輕人的「成人禮」。 其實不少家長都覺得,孩子年紀小的時候,能夠有充分休息和參與體能活動才最重要。奈何香港整個社會的風氣,很難說服自己由得小朋友的升學「隨遇而安」。最後發現,想要一個可以讓小朋友開心隨意地追趕跑跳,早睡早起的環境,原來只有離開香港才可以做得到。在小朋友念書這一方面,必定是眾多家庭回流的最大原因。 反璞歸真 孩子感受最重要 但不是鄰家的飯就特別香,怪獸家長哪裏都有。在北美,小孩不進長春藤就不心息亦大有人在。以升讀名校比率高作為賣點的私校一樣有,還要極之搶手,入學要求之高和香港的直資名校有過之而無不及。學校排名榜,北美一樣有,同樣也是私校名列前茅。入不入名校,還是個人的取捨。小孩是天真無慮的,倒是父母可以問問自己,畢業之後的人生,是名校畢業,還是個人際遇最有關係?自己小時候,最快樂,這對日後人生影響最深遠的是不是小學的學習? 對我來說,孩子急不及待想要快點放完暑假回去上學,這種心情才真正彌足珍貴。 作者簡介:正職工程,兼職臉書專頁《馬拉松看世界》的責任編輯。最想有一天不用工作,可以全職跑步跑山。中年回流加拿大,一切重新開始。每天和兩個孩子闖蕩加國大世界。著有《馬拉松‧歎世界》。 文﹕Edkin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09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