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健康】湊B湊到手腕痛?脊醫教你5招對付「媽媽手」

內容提供:陳嘉賢(脊骨神經科醫生) 「媽媽手」是甚麼?媽媽手是形容照顧小孩或嬰兒時,媽媽的手腕發炎, 特別靠近姆指側,醫學上稱為「狹窄性肌腱滑膜炎」(又稱「狄魁文氏症」)。   嬰兒出生後,媽媽的育兒工作便排山倒海地來:抱寶寶、餵母乳、換尿布、幫寶寶洗澡,還有家務或買雜貨等等,而且,上述工作有可能重複地做同一個動作。媽媽的手沒有機會休息和做運動,容易令手腕韌帶紅腫、疼痛、無力、手指弱和痲痺。如果長時間不處理,可能造成腱鞘肥厚的現象,形成凸起的腱鞘囊腫。 然而,「媽媽手」不是媽媽的「專利」,爸爸也可能因為經常照顧小孩而導致手腕發炎。以下是一些健康提示,有助爸媽們減少患上手腕發炎。   1. 手抱嬰兒或任何重物時 要保持手腕直 抱住嬰兒時,謹記要保持手腕伸直,不要彎曲。保持手腕最自然的人體工學角度,讓手腕伸直能減少壓力在手腕的韌帶和肌肉,手指也可以張開多一點,來抱住更多範圍。 抱住嬰兒時,要保持手腕伸直,不要彎曲。(圖片來源:互聯網) 2. 抱住嬰兒或重物件時 需靠近身體 當爸媽手抱嬰兒時,盡可能讓嬰兒靠近自己的身體,收緊你的腹部肌肉,並運用腿部肌肉來協助。手抱嬰兒時,不要把嬰兒擱在你的盤骨上,最好用雙手將嬰兒抱近你的心口前。如果需要單手抱嬰兒的話,記住要時常轉用兩邊肩膊。   3. 手腕要定期休息 用手腕時,記得每10至15分鐘就讓手腕休息一下,你亦可利用一些人體工學的工具來幫自己,例如:媽媽餵哺母乳時,可使用枕頭承拓嬰兒;平時也多用嬰兒車和嬰兒揹帶,以減輕手腕壓力。   4. 多做手腕運動 以下是一些手腕運動建議,有助避免手腕受傷: A 伸展大姆指韌帶 將4隻手指包住大姆指,然後手腕朝下施力,直到手感到緊的程度,維持此動作10秒鐘,接著放鬆休息;重覆3次,一日做3至4回。 B 手腕肌力加強運動 (1) 用手指撐開鬆緊帶,慢慢撐開,重複30次,每做10次休息一下,每日做3至5回。 C 手腕肌力加強運動 (2) 用手拿起注有水的水瓶(注水量多寡因人而異,建議水瓶注水後,其重量足以讓你手指有種緊握的感覺就可以了),拇指朝上,手肘放在桌沿,用毛巾或枕頭托住手肘,然後慢慢將水瓶抬起,重複30次,每做10次休息一下,每日做3至5回。   5. 護腕 如果手腕感不舒服,但仍然需要照顧小孩和做家務等,你可以利用護腕 ,讓手腕保持伸直,不過最好不要長期倚靠護腕,否則有機會讓手腕肌肉變弱。 如果手腕長期感到腫痛乏力,應盡早求醫。 免責聲明:如做運動時有痛症,請立即停止運動;如果痛症持續,請諮詢脊醫。 陳嘉賢(脊骨神經科醫生)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GRWTH社區] 5句父母經常隨口說出卻很傷孩子的話

先跟大家分享一個個人的故事。 最近一次回父母家吃飯,我嫂也帶著分別是6歲的哥哥和9個月大的弟弟來。 嫂先讓弟弟吃完飯,自己才開始吃。但為免無人看管發生意外,便讓他繼續坐在高餐椅上。我見弟弟兩手空空又沒有人陪他玩,好像有點無聊,便提議哥哥拿件玩具給他。 我:哥哥,你看弟弟是否有點悶?不如你拿件玩具給他? 哥:好啊。(走過去玩具箱) 嫲嫲:你拿地上那個沙槌給他啦!他剛才在玩。 哥沒有理會,繼續在玩具箱搜尋。 嫲嫲:(開始鼓譟)佢就係咁!永遠叫佢做東佢就做西!唔聽人講嘢! 哥:(從玩具箱找到另一件玩具)我覺得弟弟會想玩呢個多啲。 我:也對!唔該曬你啊,快給弟弟玩! 我一直希望讓更多家長明白 Respectful Parenting 的重要,而我媽經常作出最完美的反面教材。 從以上的對答可以得知,我媽是那種「你唔聽我話就等如曳」的傳統家長。但要孩子聽你說話前,你有先了解、尊重孩子的想法嗎?哥哥只是一心想選取一件他認為弟弟會喜歡的玩具,但未找到之前,已經無辜被罵(慘)。在他眼中,他跟弟弟相處的時間比嫲嫲多,關於弟弟的喜好為甚麼不能有自己看法?試問每天在不斷被負面批評下,孩子如何建立自信?孩子又怎會願意分享更多內心的感受?   這些都是很生活化的例子,只要用心留意一下,類似這種只為發洩、無基礎、無作用的謾罵很容易衝口而出:   「乜你咁差㗎,(邊個邊個)都好過你!」 (切忌、切忌、切忌比較) 「無鬼用㗎你!」 (孩子心裏面一定在說:「你估我想㗎咩…」) 「都話咗你㗎啦,曳到死!」 (究竟是故意挑戰還是無心之失?曳的定義是甚麼?) 「唔洗問啊貴,又係你做㗎啦!」 (不要未審先判) 「睇下你幾醜怪!」 (再醜都是你生成的 :P)   說者可能無心,聽者卻非常有意,尤其當孩子的行為和感受,在未被查明之前遭狠狠的否定了。這些話語說出來,不但絲毫不能改善狀況,而且會對孩童心理發展帶來負面影響,還有機會變本加厲;不說反而給大家更妥善處理情緒的空間。無論是用以上形式宣洩的,抑或只是慣性「隨口噏」的家長,都需多加留意了。 有時候,父母應少說話、多觀察,先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真正用意,才給予評價;對正面行為加以肯定和道謝,孩子才會有被了解和尊重的感覺,從而對父母產生信任。 不過,請不要以獎賞方式來討好孩子——長遠來說只會傳遞錯誤的價值觀,扭曲關係。良好的親子關係首先要有正面的溝通基礎,當中包括雙方願意坦誠分享與耐心聆聽,並互相尊重。父母不是聖人,我們需放下「父母永遠是對的」觀念,才能真正給自己和孩子一同進步的空間。   內容提供:mamasmart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棒下出孝子 打下都唔得?

在二十一世紀,很常聽見上一輩說:「依家啲細路好矜貴㗎,打下都唔得!」 今日很想跟大家探討一下這句「打下都唔得」。   老人家常常說:「以前邊有聲出呀,一唔聽話就一條藤條拂落黎喇。」這句說話有幾個重點: 一)孩子不能有意見、不能主導; 二)家長就是強權,逆權就要受懲罰; 三)對家長來說最快捷有效的方法就是體罰,讓孩子對提出意見 / 不合作的後果產生恐懼。 如果你是一位想訓練孩子成為軍人的家長,或許你會認為以上的情境很合理。但如果你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變成一個有自信、創意、分析及領導能力的人,可考慮在孩子有意見或不合作時,換個方式應對。   以強權訓練「步兵」,遠比用正面方法養成有同理心、有獨立思考的孩子容易,因而讓很多家長掉入過度使用權力的圈套。     人類並沒有暴力的基因 育兒在人類的歷史中,一直被多數人視為「厭惡性行業」—— 由於孩子天性直率、自私,在大人眼中他們都是小惡魔,過去一直不乏對孩子施加不同程度暴力的情況,試圖用最直接的方法把他們「解決」。但父母或照顧者卻沒有意識到,暴力行為不但會導致他們腦內增加皮質醇(一種壓力荷爾蒙),阻礙腦部發育,同時亦助長他們模仿使用同樣的方法「對付」他人。 在人類的基因內,可以發現憂鬱 (depression)、焦慮 (anxiety),但沒有暴力 (violence)。換句話說,沒有人天生暴力,所有後天的暴力行為,都源於曾被受過暴力對待後,應對壓力、威脅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今天,全球有53個國家已經立法禁止對孩子作出體罰。這並非因為他們特別矜貴,而是因為體罰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會製造更多問題。 如果孩子從小在一個互相尊重的環境下成長,就算年紀再小,都有能力理解道理。甚麼事情該做不該做、哪些說話該說不該說,只要家長能用溫柔而堅定的語氣,不厭其煩地重覆解釋,孩子一定會接收得到。相反,打罵或可以換來短暫的合作,但孩子因而發展出更多壞習慣,父母也未必察覺到箇中原因,長遠來說一定是弊多於利。   如何實踐正面教養 舉個例子:幼童剛學習吃飯時,總是天一半地一半,而且心散,未能好好自己吃完一頓飯。這個時候,家長很容易跳過考究原因,而選擇開口罵孩子,說出「無用」、「好心你食快啲」,甚至「再唔食打你㗎」之類的威嚇說話。為了孩子快點吃完,把食物硬塞嘴裏。久而久之,孩子開始討厭吃飯,甚至討厭食物,而且出現四、五歲還在追住餵食的情況;這時候家長又埋怨孩子「麻煩」、「乜都唔食難服侍」,卻忽略了孩子這樣的個性並非天生,而是他們一手造成的。試問沒有輕鬆愉快的進餐體驗,又怎會養成獨立、愛吃的小朋友?就算沒有肢體上的暴力,那些語言暴力、羞辱和要脅,也足以影響孩子日後的發展。所以實踐正面教養的第一步,是先收起負面評價。     我們已經可以證實,在幼童身上花時間和資源用正面的態度去教養,能有效地減低社會的暴力、犯罪率和上癮等問題。任何對於孩童保護及生活改善的努力,都能夠成就更和諧的社會。 他朝有一日,孩子對你沒禮貌或動手動腳,請記住這些都並非天性,而是從父母及照顧者身上所程式出來的。   瀏覽更多《停課不停學》文章,請按此。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在家也能愉快學習 精選多元學習資源大合輯 [停課不停學] 環保紙箱瀡瀡樂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你倍數及因數(附工作紙)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路 – 天龍人口罩與光觸媒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你變化萬千的STEM砌砌牆 [STEM Sir教路] 光觸媒能抗菌抗毒? 【GRWTH書訪】 鄧文瀚 STEM Sir 漫畫悟出學問之道 【Stem Sir】DIY夾公仔機,好玩又學到STEM!   內容提供:Mamasmart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家長壓力大 社工提醒:別忘令自己開心

(圖片由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提供) 最近,我接到好多家長分享,覺得生活好大壓力,原因是他們把所有心機和時間在家人子女身上,感到無力又無助,部份感到十分無奈,因為好像把自己人生貢獻給子女而沒有了自己,教養的路真的好難走下去。   瀏覽更多《停課不停學》文章,請按此。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教養子女是需要力量,要從新得力,就請先善待自己,放空自己吧。方法好簡單:「做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但請家長們「做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時,配合以下4個原則:   1. 要「自己」去完成的開心事 我們常常會認為做一件讓子女快樂的事,子女開心就等於自己開心,就等於做了開心事。但記得是「自己」去做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請做一件與子女無關的開心事。   2. 要「自己」真的想做的開心事 請用「真心」問自己,這開心事是自己想做,還是其他人覺得你會開心的事?忠於自己事才叫「開心事」,因為它會為自己帶來滿足與投入。   (網上圖片)   3. 要「自己」能力做到的開心事 請做一件不需要依靠其他人都能做到開心事,因為這樣才讓你有能力完成,才能感到能做到的樂趣。   4. 要「自己」感到自私的開心事 請做一件好好善待到自己的開心事,不要理會其他人的反應及看法,因為你要照顧的是自己,而不是他人。 「請做一件令自己開心的事」是要自己爭取的,是要自己經營的。但記得它會讓你重新得力,你將會有了新能量新快樂,才能有空間有能力,把力量把快樂給予子女-讓我們一齊「善待、學好、做好」家長吧。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在家也能愉快學習 精選多元學習資源大合輯 [停課不停學] 環保紙箱瀡瀡樂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你倍數及因數(附工作紙)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路 – 天龍人口罩與光觸媒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你變化萬千的STEM砌砌牆 [STEM Sir教路] 光觸媒能抗菌抗毒? 【GRWTH書訪】 鄧文瀚 STEM Sir 漫畫悟出學問之道 【Stem Sir】DIY夾公仔機,好玩又學到STEM!   內容提供: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單位主任 凌婉君姑娘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便宜莫貪

德國的春天終於到了,陽光普照,春暖花開,所有人的心情都豁然開朗。 禮貌拒絕陌生人零食 某天,華德媽如常在超市購物,這邊有個慣常的做法,就是讓買東西不多的人先付款。我在排隊付款之際,看到身後一位拿着一件貨品的老先生,便詢問他是否需要先行,他頓時笑逐顏開,拍拍我的肩膊說:「謝謝,但不用了!」在等待期間,他跟我的女兒互相逗大家笑。我付款完畢,打包貨品入購物袋之際,忽然有一包朱古力窩夫餅乾飛降到我的嬰兒車內,我轉頭一看,正在付款的老先生給我們一個眼色,像說「這是給孩子的小吃」,讓我收下,我唯有笑着道謝。 不下一次,華德兩兄妹在外出的時候都會收到來自陌生人的小吃,華德爸叫我不要隨便收別人的禮物,他的戒心有原因。 其實不下一次,華德兩兄妹在外出的時候都會收到來自陌生人的小吃,例如棒棒糖、朱古力、餅乾、香蕉等,我曾跟華德爸開玩笑說:帶上他倆去買菜實在划算!但華德爸卻沒我那麼從容,叫我不要隨便收別人的禮物。他的戒心也有原因,在他的成長期間,就有一些老人家藉請食雪糕引誘小女孩,然後趁機非禮;我也曾經被輕佻的老公公搭訕,說要請我去食雪糕呢。當然我知道便宜莫貪的道理,所以後來也反思,下次若再發生同類情况,會嘗試禮貌地拒絕,反正我也很少給兩個孩子吃零食。 待孩子歡天喜地捧着兩個心形氣球時,街頭藝人就遞上一張卡紙,寫着他是殘障人士,家裏還有小孩和親人需要幫助之類,我的口袋內剛好有兩歐元,就給了他。 街頭藝人夾硬搲打賞 記得在上月中,我們到德國南部遊湖散心,在舊城區閒逛時,有一個打扮得像差利卓別靈的街頭藝人在路上截停我們,自顧地吹着氣球,打手勢想為兩兄妹扭氣球。華德媽天真地以為這是送他們的,待孩子歡天喜地捧着兩個心形氣球時,街頭藝人就遞上一張卡紙,寫着他是殘障人士,家裏還有小孩和親人需要幫助之類,我的口袋內剛好有兩歐元,就給了他,然後繼續觀光去,華德爸當然也發一點牢騷說:「兩歐元太貴了!」但幸好並沒有影響我們的家庭樂。 順帶一提,這次出遊,我們乘坐的是德國鐵路ICE列車,裏面特別設有家庭車廂,有專屬小朋友的小桌子,就算大聲一點玩耍也無礙;當車長檢票時,他拿出一張小卡,打上當天日期,然後遞給華德說:「這是你的車票,可以叫爸爸帶你去餐車領取玩具套裝呢!」華德爸帶着華德領來的玩具有列車模型、填色簿和顏色筆,讓我們在差不多四小時的車程裏,增添不少樂趣呢!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