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師」語】另類家長日(1):家長日症候群

Bright從鄰座同學接過他的英語科筆記本,看見自己的默書成績——87分。他臉色一沉,身子前傾,雙手掩面,低聲哭泣起來。我上前對他耳語幾句,著他去洗手間洗個臉後回來。十分鐘過去,還不見他蹤影。我向正在授課的協作教學拍檔 (team teacher) 眨眼示意後,轉身出去找他。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Bright,你覺得舒服點便出來,不著急,老師會一直站在門口等你。」我在男洗手間門前說。未幾,他彎著腰、垂下頭走過來。「要不我們先坐在梯級歇一歇?」我認識了這位男生六個禮拜,這是他第二次因為英文科成績不如理想而當場淚流滿面。Bright,人如其名,是一個既爽朗又聰穎的孩子。然而,這樣的失態絕不為奇。

 

以佳績報答親恩

跟我的其他學生一樣,他希望能科科滿分,成為全科狀元 。您可能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任務。對他們來說,唯有這樣,才能報答家人(一般是單親媽媽或監護人)的養育之恩。

The Amazima School,烏干達
許多烏干達家庭的唯一家庭支柱/供應者是祖母本地話Jiajia,她們肩負著照顧和保護孩子的責任。

烏干達的孩子知道能夠圓上學夢,除了我們機構提供學費和食宿費全免的教育外,家人無條件的支持更是關鍵。他們寧可將家裏唯一的財產,如一隻母雞或一頭山羊賣掉,用來購買寄宿用品,也要讓孩子上學。試想想,如果在每學期一次、一年三次的家長探訪日(Visitation Day),孩子能以一張「全A」的成績單當作禮物,送給老遠跑來看他們的家人,答謝他們犧牲的愛,那是何等美麗的事情。奈何,這也給予孩子不少學習和精神壓力。

烏干達, The Amazima School
右起中三的Josephine、中一的Marvin和他們的哥哥雖然在2009年失去了媽媽,他們的爸爸中間者不但沒有離棄他們,更不斷努力工作,供養一家四口。

分數不代表一切

我明白Bright的忐忑不安,理解他的內疚自責,尤其是下禮拜六便是家長探訪日,那不單是他在TAS(The Amazima School)的第一個家長探訪日,更是他中學生涯的第一個家長探訪日,希望討監護人的喜悅是人之常情。「Bright,老師要你記著:你的分數和成績不能定義你,惟有你的品德定義你的未來。」這樣的說法,他大概是第一次聽。於是,我覆述一遍。他擦乾眼淚,抬頭看我一眼,臉上還是掛著憂愁。我不期望這麼一說就能立時改變他,沒關係。他跟其餘TAS的學生,在往後的日子裏,將會不斷的被提醒,因這是學校其中一個辦學宗旨——品格教育。

The Amazima School,烏干達
每學期的開始,我們的學生跟這兩姊弟Josephine和Marvin一樣,能夠順利預備寄宿生活所需,如個人清潔必需品,有賴他們的家人/監護人無私的付出。

孩子答謝家人的栽培,豈止於成績呢?當然,他們的家人也需要在這方面「同步」,否則學生便孤掌難鳴。每年三次的家長探訪日便是我們跟家長溝通的大好良機,如何入手呢?下次再談。

刊載於︰GRWTH app

GRWTH社區, GRWTH App, GRWTH教育綜合平台 GRWTH社區, GRWTH App, GRWTH教育綜合平台GRWTH社區, GRWTH App, GRWTH教育綜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