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師」語] 回到沒有PowerPoint的教學年代

在烏干達教學是另類師資「再培訓」,復修內容並非那些已有卻久未使用的知識或技巧,如一張生銹的刀,不過只要加以打磨,刀刃鋒利依然。我所指的⌈再培訓⌋,往往是一些根本不懂的學問,自己必須在課堂傳授學生前早一步學會。如何教學生寫筆記便是其中一個例子。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烏干達的學生個個也是寫筆記的能手。 手抄筆記取代PowerPoint 昔日唸書時,老師常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意思是一個人記性再好,也比不上用筆記下來。可是,他們沒有教我如何記筆記!要麼按著老師的指示,抄寫他在黑板上的筆記,要麼自己邊聽邊寫,全是無師自通,不曉得怎樣才是好的筆記。 這個年代的學生也許不太需要寫筆記,有教科書和工作紙,老師製作的簡報(PowerPoint),可以把投影片轉換為講義、大綱等模式,打印出來,這已是一份不錯的筆記,學生可以按需要在空白位置寫下內容的總結、提問、分析等等。 可是在烏干達,這些先進的教學工具和資源全都欠奉,這裏的學生只有筆和紙。那麼,手抄筆記便成為我的學生主要的學習工具。一年三個學期開始前的註冊日,我的學生除了自費預備寄宿用的個人物品,如牙膏、肥皂,還必須要為所修讀的學科各購買一本類似香港A4尺寸的紅黑硬皮厚身筆記本。以這裏的中二同學修讀十二科為例,便需要十四本全新筆記本。上課時,他們必須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寫,正是魯迅先生說,讀書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腦到」。不動筆墨,如何後續複習? 把教科書編碼後,供每科每班學生共用。 筆記三分法 中一預備班學生寫的筆記多是老師主導,把筆記內容和模式展示在白板上,然後讓學生照著抄寫。我較喜歡從一些基本紙張的使用開始,如對齊、縮寫、行間距等,然後把紙張分三欄:左邊欄大概三釐米寬,此為「提示欄」;右邊是筆記,即「主欄」;頁尾留下五至六行的空間,作為「思考欄」,讓學生記下自己聽課隨感、意見、疑問、經驗體會之類的內容。每次上課開始寫筆記之先,必須在主欄的右上角寫上當天日期。這樣的三分法,讓筆記看起來更加整潔。 因應課程內容,我亦會給學生介紹不同的筆記方法,如圖表與表格都是結構化資料的好法子,尤其是比較相似或相異處時,能夠一目了然。我也會教導學生利用圈、點、線,如直線、雙線、圓圈、黑點、交叉、箭頭、曲線、方框線等分別表示不同的意思。這樣既能提升寫筆記的速度,也節省筆記的空間。筆記顏色不要超過三種:黑、藍、紅就足夠,分別用作一般紀錄、重點內容和補充資料,方便複習。 這些是我期望中一預備班的學生能夠學會和靈活運用的筆記方法。若香港學生也是這樣學習,您猜他們會有什麼反應呢?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 教學相長的Learn、Unlearn、Relearn

「各位中一預備班的同學,你們好!我是你們的英語老師Miss Samwise,來自中國香港,待會……。」數位同學相繼舉手,尚未提問,我從他們的眉宇之間,早已洞悉他們對我強烈的好奇心,畢竟我是在校唯一一位既非美國亦非烏干達的老師。「同學們可以在我扼要簡介中一預備班整年的學習目標後,發問有關中國或香港的問題。」您猜他們會問我什麼?答案在本文終結時揭曉。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Miss Samwise,長駐東非的港籍英語老師) 在課堂裏藉著小組討論和匯報學習,是TAS學生必須重新學習的一環。 「這年的學習重點是放下知識(unlearn),然後重新學習(relearn)。」他們似懂非懂的瞪著我,聽得一頭霧水。學習不就是學習嘛,什麼unlearn?之後relearn?於是,我分享自己在這裏unlearn和relearn的其中一個例子。 擠眉弄眼的文化差異 剛開始在烏干達教學,不論是課堂內外,每當要求學生表示應允、認同或明白的時候,他們均不會用說話回答,乃是擠眉弄眼!瞪眼的同時,舉起雙眉數次,以示「嗯嗯」、「是的」或「知道」。這樣的眉眼傳情、示意,在我過去的認知裏,多指不莊重的表情,甚或是挑逗異性。這裏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男女老少均是以這面部表情表達同意。 好幾次跟數位美國同工閒聊,大家不約而同說起這道眉如何困擾我們,心裏總覺得憋扭。雖說不爽,我還是慢慢的放下舊有對擠眉弄眼的認識,重新學習這個表情的地道意思。在異文化生活和工作,要放下和重新學習的豈止限於一道眉的事情? 不曉功夫但曉…… 我的學生亦然。在TAS(The Amazima School)要有效學習,必須先放下已有知識 (unlearn)。例如,他們過去七年小學的學習方法——不求甚解、死記硬背,必然成為班之翹楚。我們不是要他們摒棄以前學到的東西,如背誦的重要性 ,而是要在學習過程中,將不需要的知識放低,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重新學習 (relearn),唯有抱負開放的態度,才能學習更多新的知識。 說罷,全班同學臉帶微笑,給我擠眉弄眼。我停下來,嘗試「回禮」。奈何我的眼睛跟眼眉不甚協調,逗得他們捧腹大笑。 「老師,我們現在可以問您問題嗎?」我再擠眉弄眼,這次來得自然點。「老師,您會功夫嗎?您認識李連杰和成龍嗎?」對這些每年新生必問的問題,我早有準備。「老師不會功夫,不認識 Jet Li (李連杰的洋名),也不認識Jackie Chan(成龍),但我認識Jesus Christ(耶穌基督)!」同學們笑了。 (圖為網上圖片)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東非「師」語] 有一種快樂,叫原始。

中一預備班跨學科實地考察(科学與英文),參觀Entebbe Zoo,強化課堂學習。 您曾否接觸過「患難中的孤兒寡婦」?筆者認識這群體是從遠觀至近看,從越洋關心至遠赴前線。一開始是透過每月銀行自動轉賬助養兒童,定期收到孩子的照片及進度報告。在美國唸神學期間,分別在芝加哥的貧民窟和俄羅斯的孤兒院實習一個多月,近距離接觸弱勢孩童和孤兒。及後到東非烏干達Watoto兒童村裏的嬰兒中心當義工半年,照顧被遺棄的初生嬰孩。越是走近他們,越是被他們那份原始的快樂吸引,越是希望走進他們的生命裏,與他們同行,陪伴他們成長,讓他們感受被愛和被珍視。 The Amazima School,一所基督教寄宿中學,位於烏干達南邊一個小鎮金賈,佔地約三十公頃,相等於五個香港大球場的面積。 到了今天,有幸在烏干達一所由美國非牟利基督教機構Amazima Ministries International (AMI) 開校剛四年的基督教寄宿中學The Amazima School (TAS) 開荒,當上首位外籍英語教師,使用自己的專業實踐同行。每天跟這群被社會遺忘和沒有機會為自己發聲的孩子一起學習和生活,一起歡笑和流淚。 戰亂饑餓、生離死別對一個來自豐衣足食的香港人來說,再不是「空中樓閣」,乃是生活日常。吊詭的是苦難沒有奪走孩子們原始的快樂、困乏中的滿足! 套用一個香港流行俗語,筆者認為烏干達是「潛力股」。這顆「非洲明珠」雖是一個極度脊貧的國家,卻也是全球人口最年輕的國家之一,十八歲以下人口佔了全國的百分之五十 。若能藉教育培育他們成為國家的未來領袖,以致他們轉化這片紅土壤,她的前途無可限量! 「在父上帝看來,純潔無瑕的虔誠是指照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不讓自己被世俗玷污。」(雅各書一27)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Pachinko!小學視藝老師Mr Jan教你自製「彈珠機」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輕鬆看死亡 [停課不停學] 聽歌學英文 丁滿與彭彭與你同歡唱 [停課不停學] 串連學生家校與社區 GRWTH 網上教育綜合平台 家校App功能多元化 [停課不停學] 內置擴音器的吼猴 (自然科學篇) [停課不停學] 嘉薰醫生血細胞人體歷奇探險故事 [停課不停學] 資深藝術導師教您摺「無限還原的冠冕」 [停課不停學] 小朋友大廚意 蝦碌親子廚房教你煮台式蛋餅 內容提供:山姆老師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