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港」媽誌]移民唔簡單 港媽移居非洲冒險記

內容提供:曦晞媽 曾收看《嫁到這世界邊端3》的網友,大概也知道我和老公及一對仔女移居非洲尼日利亞的原因,但我在這專欄卻從來沒有詳細說過,突然心血來潮就在這裏詳細分享一下! 移民,對香港人來說都是又愛又恨的。如果香港能一直繁榮穩定下去,大家又可享應有的自由與平等,誰又會想離開香港這個家?   真的要走嗎? 但我的移居故事與香港的發展無關,我以前亦從沒想過要移民。但命運令我認識了我老公,所以移居故事便要追溯到2009年結婚之時。 決定嫁給我老公時,我心裏已明白自己終有一天會離開香港。 我老公是美籍黑人,由答應嫁給他的那一刻開始,我心裏便明白自己終有一天會離開香港,當時我倆的共識是孩子將來會回到美國升學及生活,但我總是用「到時再算」的心態去生活。婚後,我們一直在香港居住,直到一對仔女相繼出世,我們面對的問題愈來愈多,才不得不認真考慮:是不是真的要走了?又有誰會想到,我們一家人現在會在非洲尼國生活呢?   移民的4大理由 當家人朋友知道我們決定移民非洲時,都表示很擔心,始終尼國在很多方面仍是比較落後的國家。一個港女嫁到落後的非洲生活,想想也覺得不可思議。所以,很多人也對我們搬到非洲的決定感覺既驚訝又好奇,究竟是什麼令我當上心口掛個「勇」字的清兵?原因有以下四個: 1/ 老公做美國二手車買賣,他在香港經營的生意日益困難,而尼國則是正在高速發展的非洲國家,機遇處處,所以預料在尼國會有更大發展空間。移居尼國已近3年,事實也證明了尼國做二手車比香港及美國更有「錢途」。 2/ 老公及一對仔女在香港一直經歷不同程度的歧視,尤其升上小學後,出於同學們的無知或無心的種種歧視,令一對仔女心靈受創。 (圖上、下)移居尼國,再沒有昔日的歧視,孖寶的生活比以前自在、快樂。 3/ 孩子有身份認同問題,老公擔心他們長大後變成黑皮白肉的「馬蹄」或黑皮黃肉的「Plum」,所以想他們在非洲住幾年,「認祖歸宗」。 4/ 香港及美國都相對富裕,孩子不知世界艱難。老公說,如果他們能在環境比較惡劣的尼國生存及適應,他們長大後便能在任何惡劣環境生存。花無百日紅,touch wood我及老公的生意將來失敗了,不能供給他們理想生活時,他們也能靠自己闖出一片天,所以教懂他們怎樣生存很重要。 就以上理由反覆考慮,終於在2017年12月,我帶著一對仔女離開了我們的出生地,踏上了遙遠的移居非洲尼國之旅。 當時老公比我們早一步到達,打點好一切才讓我們過去,所以我是一拖二的踏上征途。還記得在香港機場跟父母告別,然後拖着仔女及行李在等候上機,那種不捨的心情,而旅途中不時想像日後生活的情況時,更令我患得患失。   初到埗即被留難 到埗後,兒子從機場禁區的玻璃窗看著外面的環境時,已嫌棄地說「這裏周圍都舊舊的,好落後呀!為甚麼我們要離開香港?」那一刻,我真是有千言萬語在心中,但不知從何說起。 由先進城巿走到落後的國家,我和一對子女都要重新適應新的生活。 踏進機場入境大堂,我們又被海關留難,說他可以不讓我兒子入境,但他願意幫我,只要我「give him something」就可以。說到尾,就是我們原機返回香港。海關初時真的不信我身上沒現金,甚至說「your country money is ok for me」,但我說已在香港機場將所有港幣給了父母,到埗時又有老公接機,在飛機上又有東西吃喝,如果轉機時需要買東西,我又有信用卡,根本不需用錢,為甚麼不能身上沒現金?他聽後有點無奈。 接著,我說我老公就在外面等著接送我們,請對方跟我老公說一聲我們不能入境。對方聽到我寧願原機返香港時有點驚訝,他跟著再看看我的護照,見到我竟有一個本地人的姓氏,才想到我老公是本地人,之後才在沒收到一分錢的情況下,不情不願的放過我們。 其實,我帶著一對仔女,一看他們便知他們有非洲血統,但可能當地海關見到中國人面孔時,雙眼立即被「$」符號蒙蔽,腦袋也立時停止運作吧! 今年6月,屋企終於有光纖寬頻,正式告別龜速Wi-Fi! 一開始 與外隔絕 我初來這裏時,沒有朋友,這裏既沒有完善又安全的公共交通工具,我又不會開車,所以不能自己出外。加上家中未安裝WiFi,我當時感覺好像是搬進去深山一樣,完全與外界隔絕;再加上這邊男尊女卑的傳統思想非常根深蒂固,這種封建的文化讓我真有一種跌進陷阱的感覺。 接下來的日子,我會更有系統地說說我們這一家在尼日利亞的生活點滴,大家有興趣的話就記得留意啊! 移民近3年,生活漸漸安頓下來,也一步一步適應了當地文化。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港媽「非」常誌】 疫情中的爆笑玩意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我住的尼日利亞亦不能倖免。由2月底有第一宗外地傳入的感染個案,到3月下旬全國封關及停課,然後3月底封州,我們這一家經歷了居家隔離的七星期。在這七星期,我的⌈孖寶⌋完全沒離開過居住的屋苑,而我也只是外出五次,其中三次還是為了打針醫病。 長期留在家真的會令人很沮喪,但「孖寶」初時因不用上學而相當興奮,他們每天不用被鬧鐘叫醒,可以睡到自然醒,然後可以悠閒地吃早餐,接着便是由早到晚的食和玩。 我們規定「孖寶」每天用手機玩遊戲的時間為兩小時,所以他們要不停發掘不同的玩意。別小看他們,他們想到可以玩的東西實在很多,有時甚至超出我的想像!他們想到的玩意兒包括:   1. 模仿大賽 「孖寶」的模仿力相當強,而模仿對象也很多,包裝哥哥/妹妹、Daddy、Mommy、工人姐姐、鄰居、Youtuber、電影中主角等等,而評分是沒有標準的,只以家中其他人的笑聲大小來分勝負。根據我的觀察,妹妹是走演技路線,而哥哥則是走攪笑路線。 其中一次模仿大賽中,大家輪流扮阿拉丁,結果Sonia 大熱勝出。 2. 鬥全屋之「最」 他們能鬥的包括全屋最高、最矮、最肥、皮膚最黑、皮膚最粗糙、居家隔離期間增磅最多、食得最多/最少、閉氣最久、食飯最快/最慢、畫畫最靚、最喜歡鬧人、說話最吵耳、鼻孔最大、眼睫毛最長、肚腩最多脂肪、做完運動後汗味最臭⋯⋯總之是想到或想不到的都可以鬥一番。經過多個星期的比試,我已贏得幾個「之最」,可惜,那些獎都是令我羞愧、感覺被玩及被踩在腳下的。既然不是光彩的獎項,我便不公開是什麼獎了。 眼睛鬥大。我已出盡全力去撐大雙眼,但仍是大比數輸給Sonia。   3. 比「舞」 ⌈孖寶⌋在尼國沒正式學舞,但有YouTube 這位⌈啞老師⌋,由芭蕾舞、街舞、hiphop 、華爾滋、牛仔舞等,都可以大跳特跳,雖然很多時都是亂跳(有片為證,哈!),但遊戲規則又怎會是選擇自己擅長或喜歡的舞去跳! 為了增加遊戲的趣味性,我們要抽籤選出要跳的舞,結果,便出現了非洲雄獅單人跳華爾滋、Spencer(我囝囝)跳芭蕾舞、Sonia (我囡囡)跳街舞、我跳hiphop等超爆笑畫面。現在回想也忍不住笑,但抱歉,那些畫面全是絕密片段及相片,恕我未能公開予大家一起爆笑。   4. 玩電影配音 我們會一起挑選一部大家也看過的電影,然後各自因應畫面而創作全新劇情,再為電影現場配音。而評審標準同樣是以大家的笑聲大小分勝負。這遊戲講求參加者的理解力、創作力、幻想力及反應度,在過程中讓我意外發現「孖寶」所認識及認知的事物,遠比我想像中多,而且他們的表達能力也有所進步,是個寓遊戲於學習的有趣遊戲。 我們住的城市雖已在逐步解封,但沒人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復正常生活,所以我們繼續留在家避疫。而留在家又會很悶,因此仍要不斷發掘新玩意。各位又有什麼遊戲好主意?有好主意的不妨到我Facebook專頁「嫁到非洲習習誌」留言,集思廣益。謝謝。   內容提供:曦晞媽(Hey mom), 嫁到非洲習習誌 hongkonger in nigeria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停課不停學] 非洲港媽實地分享 雙「疫」陰霾下的尼日利亞(時事篇)

雙「疫」陰霾下的尼日利亞(網上圖片) 自從一月底武漢爆發武漢肺炎,然後中國首次因傳染病而封城,全球人類都開始緊張起來。遠在地球另一邊的非洲尼日利亞,因「一帶一路」的發展而吸引愈來愈多的中國人到來,本地人也開始擔心會有中國人將病毒帶到尼國,所以刻意疏遠,甚至出現歧視中國人的情況。在中國,中國人經常歧視黑人,現在風水輪流轉,輪到中國人在非洲被歧視了。 瀏覽更多《停課不停學》文章,請按此。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致命病毒陰霾下的尼日利亞(網上圖片) 我住的地區很少中國人居住,鄰居也知我近來沒外遊,所以對我這個中國人沒有避之則吉的態度。但他們對其他中國人卻充滿戒心,我有幾個本地WhatsApp群組也連番有人傳遞一些充滿對中國人歧視的「防疫提示」,又將一些中國人生食老鼠仔、飲原隻蝙蝠湯或蝙蝠刺身的影片不停轉發,更將中國人等同Coronavirus(新型冠狀病毒),甚至因著中國人“eat everything” 的行為而杯葛中國食品,深怕中國人會將病毒透過罐頭等預先包裝食物而傳到尼國。 這些說法雖然無稽,但足以反映尼國人對武漢肺炎病毒的恐慌。   這兩個Whatsapp的信息最近在尼國不斷被轉發,令很多尼國人見到中國人時避之則吉。   尼國腹背受敵 除了武漢病炎,尼國其實同時面對拉薩熱大爆發的威脅。拉薩熱(Lassa Fever)可說是伊波拉同宗好兄弟,同樣沒有疫苗、沒有有效藥物醫治,是一種只能用抗病毒藥物抑制病毒發展的致命病毒。 拉薩熱為人畜共同傳染病,傳播給人類的宿主通常是一種在非洲常見的老鼠,叫做多乳鼠(Mastomysnatalensis)。多乳鼠感染拉薩熱之後,可終身經由糞便及尿液排出病毒,病毒可透過空氣或直接接觸而傳播;再者尼國北部有很多人吃這種老鼠(跟中國人吃蝙蝠一樣,禍從口入),所以該地區疫情爆發得特別嚴重。 這就是尼國北部居民所吃的「野味」——多乳鼠。(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拉薩熱每年都在旱季出現,即大約1至4月。尼國每年都有數萬個感染個案,但今年似乎爆發得特別勁,由2020年到目前死亡人數已達103人,情況似乎不受控制,加上尼國人普遍衛生意識較差,所以早前尼國宣布國家緊急衛生狀況。 目前死亡人數已超過100人。(網上圖片) 雖然拉薩熱疫情未蔓延至我住的地市,尚未「殺到埋身」(touch wood!) ,但我家已加強衛生防疫,防範於未燃。   經一事長一智 六年前,尼國曾經歷過伊波拉病毒從外國入侵的恐怖經歷,所以尼國人對致命病毒有好強的戒心。 面對現時威脅全球的武漢肺炎及威脅本土的拉薩熱,尼國人一早做好預備工作,只是他們醫療設施較落後,資源又不足,所以防疫工作的成效還是令人擔心。但翻查記錄,在2014年伊波拉病毒在非洲大爆發時,尼國是第一個有效抗疫的西非國家。據曾發表於《Eurosurveillance》線上科學期刊的一篇論文指出,尼國能夠成功遏止疫情,關鍵在於「迅速確實的防疫反應」,能在各入境口岸嚴格檢疫,從源頭堵截病毒入侵,同時有關當局快速追蹤到所有病患可能接觸到的人,持續加以追蹤監控,並且在第一時間將可能感染的人加以隔離。當年世衛甚至表彰尼國做了紮實的防疫工作,將其稱作世界級的防疫典範。 尼國在拉薩熱疫區推出的教育宣傳海報,教育民眾傳播途徑。(網上圖片) 但其實,尼國的防疫工作只是遵從最基本而簡單的公共衛生原則,不過他們是做得又快又好,因而保護了全國國民。 尼日利亞人口超過兩億,醫療條件很有限,醫療資源更是匱乏,一旦同時爆發武漢肺炎及拉薩熱,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現時防雙疫實況 為避免武漢肺炎的傳播擴散,在拉各斯的華人組織已成立「新冠疫情聯防聯控平台」,並向全國發出通告,請所有從中國進入尼國的中國人嚴格執行預防措施。他們更聯同了中國駐尼總領館,一起呼籲國內休假人員盡量延期前來尼國,又促請在尼國的中國人避免不必要的聚會,以減少潛在風險,更對最近入境的中國人嚴格隔離14天。而中國人入境尼國時,亦要配合當地防疫監管部門的指示,登記個人資料及旅遊史,以防萬一有確診個案時能立即跟進。 尼國政府在疫區提醒民眾要洗手的海報。但可惜沒有進一步教導他們正確的洗手方法。(網上圖片) 至於本土的拉薩熱,要堵截源頭已是不可能,唯有加強在疫區的抗疫工作,希望將感染率和死亡率減至最低。   相關文章: [停課不停學] 在家也能愉快學習 精選多元學習資源大合輯 [停課不停學] 環保紙箱瀡瀡樂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你倍數及因數(附工作紙)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路 – 天龍人口罩與光觸媒 [停課不停學] Stem Sir教你變化萬千的STEM砌砌牆 [STEM Sir教路] 光觸媒能抗菌抗毒? 【GRWTH書訪】 鄧文瀚 STEM Sir 漫畫悟出學問之道 【Stem Sir】DIY夾公仔機,好玩又學到STEM!   內容提供:曦晞媽(Hey mom), 嫁到非洲習習誌 hongkonger in nigeria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港媽「非」常誌】「非」一般的親子時間

  香港父母對「親子」一詞非常熟悉,很多人甚至在計劃懷孕時,已開始學習如何建立及維繫親子關係、留意日常有什麼親子活動等等。但對尼國人來說,他們甚少有「親子」這個概念,日常亦甚少陪伴仔女進行親子活動,所以當見到我和「孖寶」一起進行各種活動時,都高度讚賞我是一個超級好媽媽。但其實,比起香港眾多好媽媽,我對那些讚賞實在是受之有愧。   「天生天養」育兒觀 在我認識的鄰居或仔女同學的父母當中,只有很少數會花時間跟孩子進行各種活動,大部分尼日利亞的家長最多只是安排子女活動,且由他們自行跟其他小朋友玩。這就是他們的育兒模式,跟我們上一輩的「天生天養」及「父母擁無上權威」的概念,簡直如出一轍。 我有時候也在想,如果我用這種非洲育兒方法去照顧「孖寶」,我應會輕鬆很多,但那樣卻跟我們移居尼國的原意背道而馳。   既陪伴又輔導 現時,我仍然是全職湊仔,然後兼職工作賺錢,所以照顧仔女的日常生活仍然是我最重要的任務。 每天早上送「孖寶」上學後,我便有一點私人時間;待他們下午放學回來,我才開始一天的主要工作。現時哥哥唸四年級,而妹妹則唸三年級,自今個學年開始,我完全放手讓他們自己做功課,我既不從旁督促,也不為他們檢查功課。他們要是做錯或做漏,回到學校便要自己承擔後果,那樣他們才會慢慢學懂為自己負責任。 當他們完成功課後,便是我們一天最期待的時光! 有時,我們會一起做蛋糕或曲奇餅等各種食物,有時一起看電視或看書,有時隨意在屋外玩耍或去屋苑泳池游水,又有時一起跟着YouTube去學習做各種小手工。對我們來說,那是平凡不過的生活,但過程中所建立的感情及默契,是尼國父母和孩子之間所沒有的。 整蛋糕、曲奇成了我們一家親子的日常。 同時,亦因為我經常陪伴孩子玩耍,所以我清楚知道在他們周遭有什麼人和事,當他們遇到一些品行欠佳的小朋友時,我也可以及時輔導他們,教他們分辨朋友的好壞,避免他們受那些壞孩子的影響而學壞。 想起中式食品時,大手小手又齊齊出動,來個自家製的「糖醋煎餅」。   彌補孩童時代的缺失 有時,我在屋苑的WhatsApp群組不記名去講述我在屋苑親眼所見,有關個別壞孩子的荒謬事情時,其他鄰居也很驚訝會有那些事情發生,而驚訝過後,他們也多了關注小朋友的課餘活動,當小朋友在球場玩或去游水時,也開始見到他們有家中工人在視線範圍看顧。 屋苑保安說,我是他們所見第一個會陪伴子女在球場或泳池玩耍的媽媽,以往都是其他小朋友獨自出來玩的,別說父母,連工人也沒見過。我不知道保安所說的是否事實的全部,而鄰居讓小朋友獨自出來玩,歸根究底是因爲當地人的育兒態度,還是覺得屋苑的保安嚴密所以放心?!但如果我能令個別父母改變,日後多留意及陪伴小朋友,彼此多一點親子時間,那也是一件好事。 妹妹成為我入廚的好幫手!有得食,有得玩,還可以促進親子情。   我在普通家庭長大,父母一直忙賺錢養家,可說是「手停口停」的家庭,所以父母都甚少有時間陪伴我們幾姊弟。因此我當媽媽後,就算再懶惰也盡量陪伴一對仔女進行各種活動,那樣一來可彌補我孩童時代因缺乏父母陪伴的遺憾,二來可大大拉近跟仔女間的距離,那何樂而不為呢! 內容提供:曦晞媽(Hey mom), 嫁到非洲習習誌 hongkonger in nigeria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港媽「非」常誌】孖寶的「尼國」上學路

想當初決定舉家來尼日利亞(下稱「尼國」)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眼看兒子在香港傳統津校學習的難處及所受的歧視,加上教育制度的問題,令小朋友失去快樂童年、失去對環境探索的好奇、學習的動機及動力、更失去求知的原始本能。 在香港,求學只為求考試分數,分數比什麼都重要,而且當興趣班不再為是興趣,而只是為了個人履歷更有看頭時,我們還能期望小朋友會享受上興趣班嗎? 我不知其他家長怎麼想,但我是絕不希望兒女在這種壓迫環境下學習及成長。   孖寶第一天試學,已覺得校園環境不錯。   能上學是福氣 尼國自宣布脫離英國統治而獨立以來,政府一直未能有效管治國家,更沒有一套全國統一的教育政策,因此他們的教育質量存在很大的地區差異。由於缺乏政府資助,很多貧困家庭負擔不起每學童每年約港幣$2,000的政府學校學費,因此尼國有很大比例的失學兒童。 學校的走廊很清潔寬敞,我最喜歡它不會被一個個放滿學生作業簿的文件櫃霸佔了空間。 在香港,如在上學日見到適齡兒童沒上學,我們會假設是小朋友生病,但在尼國,適齡兒童沒上學是見怪不怪的事。有時在上、下課途中見在街行乞的兒童時,我仔女也問我為什麼他們不上學。在香港出生的他們覺得上學是與生俱來的權利,但在尼國,能上學是一種福氣。   求學不是求分數 尼國的學校主要分為政府學校、私校及國際學校。我的一對仔女便入讀推行英國教育課程的國際學校,但這裏也有推行加拿大、美國等課程的國際學校。 孖寶就讀的國際學校,在尼國來說是很有規模及有水準的學校。 尼國的教育體制跟香港差不多,都是六年小學,三年初中及三年高中,然後便可以考大學。由於尼國的官方語言是英文,學校亦以英文授課,但可能是因爲很多非洲國家也是法語國家,例如象牙海岸,所以私校及國際學校都將法語科列為必修課程。 學校採用小班教學 我的仔女在學習方面不是「尖子」,但我覺得他們在尼國是能快樂學習,起碼每日放學回來後,他們會自動自覺去做功課,而且功課量不多,平均每天只有2至3份,不用一小時便做完了,所以不會像在香港時要三催四請,然後不情不願的去做。加上這邊學校沒有默書,考試的成績表又沒名次和分數,所以他們也不在意分數多與少。 每次評估或考試後派回試卷時,他們的著眼點多在於為什麼會錯,是大意?是沒有學懂?還是不知道怎樣應用?他們不會再攀比誰比誰高分、誰考第一誰考第尾。這樣才是真正為自己而學。   不要學做機械人 相比香港的課程,這邊學校的英文及數學科普遍較著重理解能力的培養,應用題相對少,所以在應用上,尤其數學題的運算,尼國學生的反應和根基一般不及香港小朋友的快和紮實,但在理解能力方面卻勝一籌。 我也曾掙扎過,是否要在日常功課外額外給他們一些英文及數學練習?但考慮過後,我決定保持初心,讓他們有一個輕鬆愉快的童年。 最重要的是,他們在學校聽懂了、明白了要學的東西,那比好像機械人一樣,不求甚解的不停做練習來得更有意義! 現在回想,如果要從新選擇一次,我也會為了仔女的快樂童年而離開香港。而每當看見他們放學後能在屋外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無拘無束地玩耍,他們臉上的笑容,已給了我肯定的答案。   學校的「Nigerian culture day」,學生都要穿上傳統服飾回校。 結業禮的其中一項學生表演,他們穿上傳統民俗服表演舞蹈。 內容提供:曦晞媽(Hey mom), 嫁到非洲習習誌 hongkonger in nigeria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港媽「非」常誌】非洲黑人都奉行「一白遮三醜」?

別看尼日利亞人天生黑皮膚,原來他們很注重身體護理,而且不說不知,身體護理在他們心中,跟家庭教養有莫大關係! 沒想到,護膚都跟家教有關。   浴後護膚是家教 尼國人自少便被教導,浴後一定要全身由頸以下都要塗上潤膚產品,不然會令皮膚看上來暗啞無光澤,那便會令人覺得沒好好照顧自己,甚至可能引伸到各種聯想,例如父母沒好好教導子女、家庭生活不考究等。 但頸以上的皮膚呢?Sorry,他們大部分人都不考究,通常是用身體潤膚乳液塗勻全身後,再把剩餘在掌心的護膚乳液粗略地塗上臉;只有家庭環境富裕或見多識廣的女性才懂得「顧面子」,她們會選購臉部專用的護膚品使用。而在我家,要是「孖寶」沐浴後沒塗潤膚乳液,是會被Daddy責罵的。   美白產品最搶手 我在香港的時候,從事護膚品市場推廣廿年,習慣了出街時雙眼會自動對焦美容產品,現在嫁到非洲,這「職業病」仍未離身,對護膚仍很注重。 單單逛護膚專櫃,都有排睇。 在尼國的超市,護理品可謂琳琅滿目,單是身體護理產品便佔了兩整排共四邊的貨架,要仔細看清貨架上的每一產品,我估最少花上兩小時。有次我在超巿「快閃」30分鐘,也只能細看其中一邊貨架的產品。30分鐘「快閃」過後,我發現當地大部分的護膚產品說明都較簡略,唯一共通點是保濕為眾多潤膚產品的必需功效。而集美白、去斑、去印等護膚功效的產品,相信是尼國人的首選,因為標榜有這些功效的護膚品被擺放在貨架最當眼的位置。   「膚淺」較受歡迎 中國人有云:「一白遮三醜」,難道黑人也一樣? 我問過老公及很多尼國朋友,他們不約而同都說雖然大家是黑人,但也會暗自較量膚色的深淺,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裏,有種「膚色愈淺,外表愈優越」的心態。我在尼國生活了一段日子後,方觀察到皮膚淺色的外國人,的確較受本地人尊崇,而作為他們眼中的white people的我,更是處處受到優待! 相比100%尼國人的爸爸,我家「孖寶」的膚色顯然較白。 這種天生淺膚色的優越條件,令我無論在工作或做生意時,比本地人享有更多的優勢;連我的「孖寶」也說,在香港時不時有人因他們的深膚色而遭歧視,反而在尼國,他們卻因為混血兒的身分及較白的膚色,處處受人歡迎。在尼國,膚色深淺給予人的第一印象,原來是超乎想像的重要!   要靚其實都要命 據我所知,許多尼國人用過一款標榜具美白功效的護膚品牌後,膚色可短時間內變淡很多,所以大賣,成為尼國護膚界的龍頭品牌。不過,我看過其產品成分,加上之前在一個國際美容展覽曾跟品牌負責人傾談過,我發現那龍頭品牌根本沒有什麼突破性的美白配方或成分,那是什麼帶來產品的美白效果呢? 恐怕是一些很「激進」的化學成分吧,而這些成分會否對皮膚有害?我沒做過臨床測試,也沒就產品成分進行任何化驗,所以不能妄下定論,但我個人則不會選用這類產品了。但對尼國人來說,為了美白一點,不會多想後果。事實上,他們也缺乏這方面的安全意識。 經過瞭解後,美白產品在尼國真的有很大市場!只要護膚產品具成效,價錢不太貴,就絕對可以打開市場。不知有沒有護膚品老闆想開拓非洲市場呢? 內容提供:曦晞媽(Hey mom), 嫁到非洲習習誌 hongkonger in nigeria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港媽「非」常誌】非洲紮辮有段故

非洲人的頭髮髮質粗硬,而且怎也留不長,如要留到頸後的長度,可能用上7至8年也未必能長到,加上尼日利亞(下稱「尼國」)Igbo族人有一個習俗,就是假如父親不幸過身,未出嫁的女兒便要剃光頭;當女兒剃光頭後,頭髮長了4至5年還未長及耳垂的大有人在。為了讓頭髮看去整齊美觀,她們便經常束紥非洲「辮仔」。 黑人女性最愛的All Back 非洲「辮仔」有很多種「髮型」。據我所知,最流行的約有15種,而我女兒今次紥的辮子叫All Back,那是最簡單易做,也是全世界黑人女性經常做的髮型之一。 (圖片來源:曦晞媽 Hey mom) All Back可令非洲人的面部輪廓看上去更突出,即使頭髮很短也可紥到;加上黑人女性習慣帶假髮,這款All Back亦是帶假髮的「底妝」。紥這種辮子不難,但要很有耐性,以我女的頭髮長度,紥All Back便要花上2小時。如果有些人在紥辮時加入假髮,自製長髮效果,時間更要3小時以上,真是小點耐性也不行。但話雖簡單,也不是每一個黑人女性也懂得做,而且因爲很費時,所以一般會去本地髮型屋或打電話叫人到家中紥辮子。 (圖片來源:曦晞媽 Hey mom)   跟駁髮非洲人保持距離 非洲女性一旦駁上假髮便不能洗頭,因洗頭會令假駁髮的髮絲飛揚,令造型變得鬆散,望上去便很難看。 而她們為了駁髮「值回票價」,往往會起碼把假髮留上兩、三個星期,甚至一、兩個月才拆開辮子,而期間她們是不洗頭的,所以我一向跟駁假髮的非洲人保持距離,因為她們的頭會發出陣陣酸臭味,距離幾個身位也聞到!   紮辮的男孩很富有 (圖片來源:曦晞媽 Hey mom) 當我兒聽見妹妹去紥辮仔時,又好奇想試,難得老公竟然同意!於是,我就帶著「孖寶」一起去理髮。 我們家附近有幾間Salon,它們的模式大多有如六、七十年代的上海理髮店,少數較好的就如香港一般屋邨商場的理髮店。我們找了一間感覺最開揚清潔的,當「孖寶」理髮後,在街上有幾個大男孩對囝囝說:”As a boy to braid your hair, you must be very rich.”。 其實,在尼國紥「辮仔」才不過N500,相當於港幣$10.8,男童剪頭髮收N400,即港幣$8.7,成人收費亦不過是N1000,約港幣$21.7。這種價錢對我們來說,已是非常便宜,但對當地勞工階層來說,男孩紥辮子是很奢侈的,因他們月薪平均只有N25,000至35,000,大約港幣$543至760。從這一點可反映出這裡貧富很懸殊! 內容提供:曦晞媽(Hey mom), 嫁到非洲習習誌 hongkonger in nigeria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中、非文化CROSSOVER的學校結業禮

早前獲尼日利亞一間本地學校的邀請,在7月中的結業禮暨國際日當嘉賓。沒想到,在結業禮當天竟成為「集郵」的對象,這真是自去年嫁入非洲以來的一個意料收穫!   以國際日學國家知識 該校座落在Ajah區,那區面積大約等同香港的屯門區,大部分地方以民居為主,除了一般街市及商店,並沒有商業區。該校幼兒園及小學9個班級,每年級只有一班學生,每班學生大約有12至16人,規模不大。不過,學校就推行英國教育課程,並採用活動教學法,所以在結業禮上也結合了該學年最後一個主題教學--國際日。 「國際日」這教學活動由今年6月開始,每班學生會抽籤在國際日當天代表的國家,定了主題國家後,老師便帶領同學討論學習有關國家的基本知識,及該國簡單的問候語,然後選定在國際日當天要表演的項目,但巧合的是,每一個班級最後也選擇了跳舞作表演項目。   非洲小孩穿漢服 在結業禮當日,每一班級的學生也穿著不同國家的傳統服裝,計有南非、澳洲、美國、西班牙、中國等,當然也包括本國尼日利亞的傳統服。抽中中國的班級中的其中一個學生是我的鄰居,他希望透過我認識更多中國文化,亦希望在表演當日可為他們做後台支援,所以他便向校長推薦,邀請我做他們的「顧問」。校長其後更親自來我家提出邀請,希望我除可與學生分享有關中國的文化特色之餘,更可在結業禮向全校演講。那份尊重及誠意真的令我受寵若驚! 在中國眾多傳統服中,老師及同學一起投票選擇了漢朝的服裝,然後我便代他們網購並把貨件空運過來。原來,當地學校師生及家長未曾見過漢朝服裝,他們印象中的中國傳統服就是旗袍及唐裝。所以結業禮當天,其他家長對漢服也很好奇。 高等尊重外國人 當一班尼日利亞(本地中國人習慣稱之為「尼國」)學生穿上漢服,嘗試用普通話向全校師生及家長問好時,竟然沒違和感,看著他們拿著紙製燈籠跳起中國舞時,感覺很特別。 尼國本身是多元民族,本土方言比中國更多,他們對不同國家及民族的傳統文化很有興趣,對外國人,尤其「白人」(中國人對他們來說是「白人」),都予以高等尊重。這文化令我這個人微言輕的「師奶」,在尼國突然變身成身分尊貴的「女神」,在結業禮當天甚至成為「集郵」對象,這真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內容提供︰曦晞媽(Hey mom), 嫁到非洲習習誌 hongkonger in nigeria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