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看招】區永權:「不做完美爸爸,只做隨時相伴的爸爸!」

要數娛樂圈中的幸福爸爸,區永權(Albert)一定榜上有名。不信?且往他的臉書掃一掃,經常放送親子生活照,旅行啦、看日落啦、 學騎單車啦、慶生啦、甚至連兒子「甩」牙實錄都有……一家四口總是樂融融。問他不怕沒私隱嗎?他嘴角一揚,爽然笑道:「唔怕,社交平台都係一種快樂嘅分享。」從他由心而發的笑容,便知道有種快樂叫做「有仔萬事足」。 提起兩個寶貝仔,Albert一臉滿足。 慶幸生兩個 今年是Albert跟太太Clara結婚十周年。十年如昨天,Albert仍記得結婚一周年,收到太太送來的驚喜禮物,就是一句「我有咗!」。 牡丹是Albert和太太Clara十年前婚禮舞台的裝飾主花,結婚十周年送太太一束牡丹,Albert借花寄意,可見深情。(圖片來源:區永權FB。) 結果,大兒子Aidan就成了兩人婚後第二年的大禮,而更驚喜的是同年幼子Ambrose因為早產五星期,巧合地與哥哥同年出生,大兒子1月,小兒子則12月。 一家四口外遊是區氏最經常進行的親子活動(圖片來源:區永權FB) 一年抱兩,好事成雙,不過對Albert和太太來說,生兩個是計劃之外的事。起初新手上路,Albert全靠陪月姨姨教路,換片餵奶等等育兒技巧,統統邊做邊學。他笑言以前兒子們還幼時,一家四口赴會經常做「遲到大王」。湊仔辛苦人所共知,但Albert談起湊仔經,總是笑瞇瞇。 「我好中意湊仔,亦慶幸生兩個!因為生一個,所有重心都放喺一個身上,對彼此都唔太健康。」Albert原生家庭有一兄一妹,太太亦有一個哥哥,「始終喺成長裏有兩個或以上會好啲,佢哋會學識嗌交、爭玩具、學投訴,從中學點樣compromise,呢啲都係成長過程。」 彌補童年缺失 結婚十年,二人世界只佔十分之一,其餘全是熱鬧的親子世界。Albert笑言今年結婚十周紀念,終有機會跟太太享受三小時的「撐枱腳」。「試過有幾次我提議爸爸媽咪自己去旅行,兩個仔好快就話『No!』。」 結婚十周年,Albert笑言終於可以寧靜地跟太太享受一餐「二人世界」。(圖片來源:區永權FB) 看似少了自由,但其實Albert很珍惜親子時光。身為電視節目主持人和專業司儀的Albert,工作排得密麻麻,不過只要不用上班,他幾乎把所有時間留給妻兒。像兒子們放長假,一家四口就去旅行;今年暑假又抽空帶妻兒學騎單車;早前學校停課,他爭取時間跟兒子們玩,替他們溫習;近期兒子倆迷上周星馳電影,他又會陪睇陪笑。 「點解我咁中意同佢哋一齊,就係細個無嘅嘢,而家好想有。」 不用上班的日子,Albert最享受做湊仔爸。(圖片來源:區永權FB) Albert成長於七、八十年代,童年記憶裏,父母很努力工作賺錢養家,一家五口總動員上街的畫面僅只一次。那種「手停口停」的無奈,他自小已懂。如今Albert由人子變作人父,更懂得用心、用時間來建立父子情,以彌補自己內心的洞口,亦滿足兒子成長所需的父愛。「我唔求自己做完美爸爸,淨係想做可以隨時陪佢哋嘅爸爸。」 今年暑假,Albert特意安排陪妻兒學騎單車。(圖片來源:區永權FB) 因材栽培 不再迷失 踏入12月,小兒子剛8歲,大兒子下月也9歲了。他們在不同成長階段各有挑戰,Albert不諱言在教養上跟太太曾有過迷惘期,擔憂兒子們輸在起跑線,於是替他們報讀不同的興趣班和補習班。「佢哋試過上數學班,上堂淨係教由1數到100;過咗一排,我覺得唔對路喎,我自己都唔會咁教,同埋佢哋根本無興趣,我就問自己點解會咁迷失?」 想當年,大學時的Albert是熱血青年,人生目標清晰。「我開始學結他,喺讀理工嗰時。細細個嗰時已好想學,不過環境唔容許。」直到升上大學,認識了開辦結他班的學會,他爭取機會報名。「嗰時好多同學俾曬錢,學學吓唔學,得我一個堅持到。」他對音樂的熱情,從來不是逼出來。 熱愛音樂的Albert,天生好嗓子,是彈得又唱得之人;當上爸爸後,曾跟兒子共同創作一首沖涼歌,三父子無聊時就會來個大合唱。(圖片來源:區永權FB) 大學畢業後一年,Albert為追尋音樂夢,與友人徐繼宗、陳鳳跑到台灣夾Band出碟,當時沒人脈,經濟又拮据,發展三年未如人意,不過捱過的苦卻沒白費,令他更為獨立、成熟,亦造就他今日成為獨當一面的主播。寶貴的人生經驗不時成為今日的提醒:「我悟出,只要你想,唔論你幾多歲,你一定會想去做,仲係一定做得到!教細路都係一樣,我問佢哋想唔想繼續學琴,佢哋話唔想,我就cut咗佢。佢唔想學琴,逼佢都無用;除非佢好有天份,我就會引導佢。」後來,大兒子主動提出學畫畫,小兒子說想學打鼓,他和太太都一一支持。 不讓自己過時 跟兒子們一起成長,Albert猶如再活一次童年,好玩個性表露無遺;不過對於管教,他絕不鬆懈,尤為看重兒子們待人處事的態度。「我係個又惡又好玩嘅爸爸,兩個仔好怕我㗎,我瞪一瞪眼,佢哋就驚。佢哋態度一差,好似做功課咁,唔識係梗,但係唔識仲要懶懶閒咁,就俾我鬧㗎喇!」 Albert做事認真,教仔也同樣,以身教傳遞「工作時工作,遊戲時遊戲」的處事態度。談到教養,Albert有這嚴肅的一面。(圖片來源:區永權FB) 有說仔大仔世界,現在兒子們各有自己的IG帳號,Albert又學習另一種親子溝通方法,「佢哋開始識post嘢,我要 Follow番佢哋。」兒子們追捧KOL「unspeakable」,他又投其所好,藉以增加親子間的話題。 兒子們一直視爸爸做偶像,不過在網絡世界,區爸要follow兒子了。(圖片來源:區永權FB) 知道小兒子Ambrose喜歡網絡KOL「Unspeakable」,Albert跟太太特意為他訂造有偶像圖案的生日蛋糕,逗兒子開心。(圖片來源:區永權FB) Albert提醒自己要與時並進,才不會產生代溝。(圖片來源:區永權FB) Albert因工作關係經常接觸新事物,稱得上是潮爸,亦深明活到學到老的重要。「我諗我要學定電腦嘅資訊同網上嘅科技,而家仲叫夠用,不過好快要支援。因為有時見到啲長輩可能send個whatsapp都唔識,咁點算呢?我唔希望自己變得太落後。」 Albert不許自己思想落伍,身教上亦成功擺脫傳統爸爸不易表達情感的形象,難以啟齒的「好愛你」、「好掛住你」情話卻是他們父子間的日常。他笑言待兒子升上中學,踏入反叛期,他預定會「失戀」,「好希望佢哋仲會有好掛住我呢一樣嘢囉!或者喺佢哋心裏面,我仲佔一相當重要嘅席位。」 Albert不求當完美的爸爸,只求做個隨時相伴的父親。(圖片來源:區永權FB) 誰說女兒是爸爸的前世情人?悄悄告訴你,在Albert的Whatsapp裏,珍藏了許多兒子倆給他的「情訊」!如此親密,區爸這地位無人能代替? 內容提供:GRWTH日報 場地提供:RISE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從紙包飲品尋找STEM元素

大家是否知道「STEM是無處不在」呢?只要細心觀察,就很容易找到我們身邊其實充滿着海量的 STEM 元素。現在就教大家如何「從紙包飲品」開始認識科學、學習計算容量、以及欣賞工程設計。 從紙包飲品認識科學 紙包飲品包裝物料主要是堅固紙皮、鋁、塑膠(防水膠紙薄膜),它運用了保鮮包裝技術進行包裝,過程中以超高溫處理(UHT)技術進行包裝,將飲品無菌的包裝在紙包內,確保飲品無須冷藏亦可保存多月。 為什麼包裝上印有「切勿將紙包裝直接放入微波爐」?就是因為紙包飲品包裝含有金屬「鋁」的成分,若果把金屬放入微波爐進行加熱,有機會產生火花,造成危險。 紙包飲品盒其實是可以回收的,並可用水進行分解,製成紙漿(再造紙)、鋁及塑膠,日本更把回收回來的紙包飲品盒製成再生固態燃料 RPF(Refuse Paper and Plastic Fuel),優點是燃燒時所產生的熱能比燒煤高,更能減少碳排放。同時,產生的灰燼亦比燒煤少,並可用於大型鍋爐或發電。 從紙包飲品學習計算容量 在沒有量杯的情況下,怎樣能夠量度紙包飲品內,還餘飲料多少毫升?只要利用電子磅及運用分數應用的計算技巧,便能解決以上問題。 1. 分別量度未開過的紙包飲品和餘下的紙包飲品的重量 2. 計算餘下的飲品重量是未開過的飲品重量的幾分之幾? 3. 利用分數乘法把餘下的飲品佔未開過的飲品的幾分之幾,再與未開過的飲品的容量相乘,透過比例計算就知道餘下飲品的容量。 4. 再利用量杯度量餘下飲品的容量,比較一下與計算結果的相近,就能夠引證方法正確。 如果剪開長方體紙包飲品,便可以認識長方體摺紙圖樣的展開圖,更能夠讓學生發現長方體具有六個面、八個頂點及十二個邊。同時,再引導學生進行分類比較,著他們找出長方體是由三組大小、形狀相同的長方形所組成、有三組相對的邊及三組等長的邊,這樣就能加強他們對立體圖形的認識。 從紙包飲品看工程設計 紙包飲品一般都是以「長方體」設計的,利用長方體的設計有助密舖空間,方便存放及運輸。除了紙包飲品外,市面上有很多產品都利用了長方體的包裝設計,方便把貨品疊起擺放收藏。 長方體的支架是很穩固的,所以很多家具都運用了長方體的支架設計,以令家具變得堅固,在建築學上也有類似的應用。 STEM 在日常生活是無處不在,只要大家多觀察、多思考、多聯想,就能從生活中尋找出每件物件中藏有 STEM 的不同元素。 內容提供:Stem Sir 刊載於︰GRWTH app   瀏覽更多《停課不停學》文章,請按此。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詳細內容

【伴您打書釘】兩三個人開的樓上二手書店——貳叄書房

在香港人普遍價值觀仍在吶喊學生應該讀好書、畢業後找份好工、然後拍拖結婚生子、等到有經濟基礎可以退休後再實現夢想之際,三個二十出頭、在大學相遇的香港女生,已急不及待打破俗世「常規」,在青葱歲月中實現夢想——開設樓上書房。 三位年輕的書房負責人,左起Kiu、Joyce和Sherry。   做自己喜歡的事 小編和攝影師一踏入位於油麻地的貳叄書房,書店負責人之一的Joyce便為我們沖調冰凍香甜的荔枝蜜,彼此坐在靠窗偌大的長木桌旁,透過落地玻璃窗看着車水馬龍的彌敦道,心靈一下子就放鬆起來。 門牌小巧別緻。 貳叄書房在繁華的商廈內,為都巿人提供與書和文化相會的心靈綠洲。 貳叄書房是由修讀人文學科Final Year的大學生Sherry和Joyce,還有剛大學畢業的Kiu自資辦的獨立二手書店。這代人看手機比看書多得很,為何她們會膽粗粗跑去開書店呢?「我們怕一畢業就失業,如果創業的話,就可以先做自己喜歡的事。」   讓讀者有選擇 這個浪漫的原因背後,還有些實際的考量的。Sherry說:「有時約了人,但要在街上等兩小時才夠鐘,希望可以找個地方靜靜地看書,但苦無適合的空間,所以就想有一個好像家一樣舒適的地方,給人看書,這就很理想了。」 去貳叄書房自在地看書。 Sherry續說,現時大型書店的書不夠多元化,而文史哲的獨立書店選書相似——印刷和排版沉悶、學術性得讓令人缺乏翻書的動力;開樓上書店就可以自己選書,也希望讀者有其他選擇,想向他們推薦有玩味、簡單易入口的文史哲書籍。 書房像文化的交匯點,讓紙本之外的人文精神能在這裏得以交流。 落地大玻璃窗,陽光大刺刺地灑落,看書同時,也享受暖意。   以書房承載故事 貳叄書房名字委實文青,以為貳叄就是兩三個人一起搞書房的意思;但原來名字是緣於Sherry和Kiu是大學裏的同房宿生,她們的房號是23而得來。 初辦二手書店,得到好些教授和朋友的支持,捐了不少二手文史哲的書,經她們篩選後上架,等待讀者來尋寶。書房空間細,書賣了就沒了,所以讀者來看書買書,也要靠緣份。 書房雖細,但處處見心思。 Sherry說發現到有些書連作者名也可以弄錯,結果看到封面有塗改液修改的痕跡,十分有趣。Kiu說:「我覺得這裏充滿實驗性質,因為我們差不多天天都在擺位,也希望不只是二手書,搞一些文化的展覽,例如十月的小型古董展覽,其實和書的共通處就是,它們都是承載某人的故事。」書房曾舉行小型音樂會,每半個月又會訂定主題,最近在討論女性主義。她們視書房為移動的圖書館,容讓不同文化體驗彼此交流。   書房不時舉辦文化活動,小型音樂會,就是其中一種帶給讀者的文化體驗。   開店的得與失 開張兩個半月,平日上來書房的讀者,一半上來睇書,一半上來睇雜誌,甚至不看書來放空的也有。「做書店是很艱難的,尤其辦獨立書店的,多數見到都是中年人,所以覺得我們現在搞書房,可以說是傳承……我們也深信香港現在的情況,和書房一樣,捱過就是最好時刻。」Sherry娓娓道來她對書房的看法。 初次創業開書店,三人不諱言挑戰很大,不過談到書房的未來發展,她們有信心走出一條生存之道來。 剛畢業的Kiu正職是在音樂中心教結他,發現開書店可令她對政局分心,明白到要以書房安撫他人,就必要先安撫自己。Kiu說自己的媽媽也曾上過書房抖一抖,這種實際的舉動,對她來說也是一種肯定。 訪問尾聲,她們表示,歡迎任何人上去貳叄書房歇息。在談書的過程中,能脫離生活瑣事,就是她們的初衷——在城巿中為有需要的人提供綠洲。「來這裏隨便看一本書,一本雜誌,或一本漫畫。」舒服自在的輕聲對談,或尋一個可以慢讀、呆看街景的角落,舒解那繃緊的生活節奏。   店主推介書 Kiu大學時曾修讀Visual Art,她說最能代表書房的書,是《The Most Beautiful Swiss Book》--一這是瑞士大型書籍設計獎項的總集。 《The Most Beautiful Swiss Book》 「如果說貳叄書房是一個實驗書房,那麼最能代表書房的書,莫過於《The Most Beautiful Swiss Book》。這書是請人代購回來的,當中搜羅了不同的獲獎書,分析那些書籍用紙的材質,也在用色上做了印刷實驗,將那些書的網點放大,讓人看清楚CMYK(印刷四色的縮寫)的分佈,此書以圖為主,把它們的書脊、字體、標點、字級、裝訂等等各種元素拼在一起,這樣便看到如何令人看得舒服、開心的細節。」 香港最美的書,你有遇到嗎?   貳叄書房 地址:油麻地A2 彌敦道558-560號譽發廣場 1202室 營業時間: 星期一至五14:00-22:30 星期六日 12:00-22:30 內容提供:《GRWTH日報》特約記者Irene Cheng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校巴「太平門」安全嗎?

近日網上流傳了一條「校巴車尾跌出馬路」的片段,真是觸目驚心,幸好事件中的小朋友沒有大礙,假若小朋友後腦著地、沒有書包保護、又或者尾隨的車輛趕不及剎車,後果就更加不堪設想!「太平門」是否安全頓時成為很多家長擔心的問題,「太平門」真的是這麼容易被打開的嗎?為了減低家長們的疑慮,就要發揮 STEM 精神找來車輛專家探究一下。 「太平門」又名 Emergency door,大多是設置在校巴的尾部位置,當遇到意外時,可作為緊急逃生出口,讓人能快速離開。因此太平門是經常保持關閉,在有事的情況打開。 太平門是一個緊急出口,不會讓人隨便出入,所以會加入「有出/無入」的保安設計,即是要由入面推開門,而不易在外面拉開的。按照香港法例,所有新登記及續牌、座位數目達12個或以上,而又接載學童的車輛,必須在太平門安裝發聲裝置。當太平門被打開時,駕駛室會發出聲響,以警告司機發生異常情況。 要打開校巴的太平門其實都不太容易,大部分太平門的手柄前都會設有一塊保護蓋把手柄遮閉,要按下特別手製才能打開保護蓋。 打開保護蓋後才見到太平門手柄,要用力握實手柄往下扭及用力把太平門向外推才能打開太平門。 若果太平門在校巴行車時突然被打開,除了駕駛室會發出聲響外,司機前的顯示板上的警示燈還會亮起,同時車輛會被鎖上而減慢車速以警告司機發生異常停車,所以只要車輛有做足檢查,太平門是很安全的。 在此要提醒各位同學仔在乘座校巴或保姆車時,必須要遵守《學童乘搭校車的安全指引》,如果同學仔有事,最痛心的是你們的父母,不要令他們傷心。 內容提供:Stem Sir   瀏覽更多《停課不停學》文章,請按此。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詳細內容

【港媽「非」常誌】「非」一般的親子時間

  香港父母對「親子」一詞非常熟悉,很多人甚至在計劃懷孕時,已開始學習如何建立及維繫親子關係、留意日常有什麼親子活動等等。但對尼國人來說,他們甚少有「親子」這個概念,日常亦甚少陪伴仔女進行親子活動,所以當見到我和「孖寶」一起進行各種活動時,都高度讚賞我是一個超級好媽媽。但其實,比起香港眾多好媽媽,我對那些讚賞實在是受之有愧。   「天生天養」育兒觀 在我認識的鄰居或仔女同學的父母當中,只有很少數會花時間跟孩子進行各種活動,大部分尼日利亞的家長最多只是安排子女活動,且由他們自行跟其他小朋友玩。這就是他們的育兒模式,跟我們上一輩的「天生天養」及「父母擁無上權威」的概念,簡直如出一轍。 我有時候也在想,如果我用這種非洲育兒方法去照顧「孖寶」,我應會輕鬆很多,但那樣卻跟我們移居尼國的原意背道而馳。   既陪伴又輔導 現時,我仍然是全職湊仔,然後兼職工作賺錢,所以照顧仔女的日常生活仍然是我最重要的任務。 每天早上送「孖寶」上學後,我便有一點私人時間;待他們下午放學回來,我才開始一天的主要工作。現時哥哥唸四年級,而妹妹則唸三年級,自今個學年開始,我完全放手讓他們自己做功課,我既不從旁督促,也不為他們檢查功課。他們要是做錯或做漏,回到學校便要自己承擔後果,那樣他們才會慢慢學懂為自己負責任。 當他們完成功課後,便是我們一天最期待的時光! 有時,我們會一起做蛋糕或曲奇餅等各種食物,有時一起看電視或看書,有時隨意在屋外玩耍或去屋苑泳池游水,又有時一起跟着YouTube去學習做各種小手工。對我們來說,那是平凡不過的生活,但過程中所建立的感情及默契,是尼國父母和孩子之間所沒有的。 整蛋糕、曲奇成了我們一家親子的日常。 同時,亦因為我經常陪伴孩子玩耍,所以我清楚知道在他們周遭有什麼人和事,當他們遇到一些品行欠佳的小朋友時,我也可以及時輔導他們,教他們分辨朋友的好壞,避免他們受那些壞孩子的影響而學壞。 想起中式食品時,大手小手又齊齊出動,來個自家製的「糖醋煎餅」。   彌補孩童時代的缺失 有時,我在屋苑的WhatsApp群組不記名去講述我在屋苑親眼所見,有關個別壞孩子的荒謬事情時,其他鄰居也很驚訝會有那些事情發生,而驚訝過後,他們也多了關注小朋友的課餘活動,當小朋友在球場玩或去游水時,也開始見到他們有家中工人在視線範圍看顧。 屋苑保安說,我是他們所見第一個會陪伴子女在球場或泳池玩耍的媽媽,以往都是其他小朋友獨自出來玩的,別說父母,連工人也沒見過。我不知道保安所說的是否事實的全部,而鄰居讓小朋友獨自出來玩,歸根究底是因爲當地人的育兒態度,還是覺得屋苑的保安嚴密所以放心?!但如果我能令個別父母改變,日後多留意及陪伴小朋友,彼此多一點親子時間,那也是一件好事。 妹妹成為我入廚的好幫手!有得食,有得玩,還可以促進親子情。   我在普通家庭長大,父母一直忙賺錢養家,可說是「手停口停」的家庭,所以父母都甚少有時間陪伴我們幾姊弟。因此我當媽媽後,就算再懶惰也盡量陪伴一對仔女進行各種活動,那樣一來可彌補我孩童時代因缺乏父母陪伴的遺憾,二來可大大拉近跟仔女間的距離,那何樂而不為呢! 內容提供:曦晞媽(Hey mom), 嫁到非洲習習誌 hongkonger in nigeria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GRWTH書訪】梁柏堅:時勢好惡,以閱讀解讀世界!

梁柏堅,名字經常惹人誤會。此柏堅不是填詞人,不是區議員,而是突破機構青年媒體總監,在剛過去的七月出版《時勢好惡,做基督徒好難》一書,不足半年,已印刷第三次,這可以說是「食正」動蕩時局的暢銷書。然而,作者對此書暢銷,一方面感到開心,但另一方面卻有更多的不快,因為,正正是時勢好惡,書才可以大賣。   寫出人性核心 (梁柏堅親著的《時勢好惡,做基督徒好難》,早在五年前雨傘運動後開始以專欄形式,定期發布於本地一份基督教刊物。) 今年六、七月的時候,那還是大型社會運動開始一兩個月,本地書店和書展都紛紛把《時勢好惡,做基督徒好難》一書火速上架。一場沒人預計的香港大事,這書的出現可謂非常「應景」。柏堅稱:「其實這本書的原稿,是在雨傘運動後的每星期,我在一份基督教刊物所寫的專欄而來的。當時用廣東話配合香港的具體處境,來翻譯一篇篇聖經經文,每次再加百多字靈修短文。」就是因為不少讀者覺得這些譯文很貼地,便把每篇譯文連靈修文字增至千二至千五字來重組成書。 至於內容貼近時代需要,他認為全因聖經的寫了人性的核心——罪、貪婪、恐懼;人要堅持行善,要用力才可維持,故這些勸告至今仍然有效。柏堅最初執筆之時,正是雨傘運動後的日子,政府一直以來處理方法無變,甚至是加強了,所以至今才會讓人感覺此書切合時代。「我多麼希望這書趕快過時!不過,無論政局如何,我認為價值入心比較重要。」   以閱讀解讀世界 處於抗爭時代,兩代如何相處、父母如何把價值觀灌輸給孩子,相信也令不少人傷腦筋。 柏堅有兩個孩子,大女兒19歲,小兒子17歲,都自理得很不錯了。不過,面對如今的動盪時代,他發現最重要的不是討論要屬於甚麼顏色,又或政權怎樣,而是和孩子透過閱讀,提升對人性的溫暖和關懷。 (柏堅推介《暴政》一事,正正因為書內寫出人性扭曲的一面,即使放於現在,同樣具反思作用。) 他建議,高小或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和他們一起讀《暴政》這本書。書內裏小故事,有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納粹人際中的幽暗面,以歷史演繹不同處境,從中看到政治的張力,知道動盪何來,當中有何危險。就是這種種因素,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當中也看到扭曲人性的一面。 現今的世代,父母需要材料去為孩子解讀這個世界。如果父母只想給予「愉快童年」,避而不談社會上發生的事,沒有解讀小孩遇到各式各樣的疑問,諸如:下樓也怕遇上催淚彈、新聞中有打人的片段、突然會停課、所搭的車不停某些站、外出也不能四處摸……,便會令孩子在混亂狀態中。父母幫忙解讀的,未必要觸及政見,而是說該怎樣對人、尊重人;當中也不在於甚麼人處於甚麼角色,而是對人性的討論,例如在不同角色下,應否幫助人?又或是否被看待為人呢?   多媒體式閱讀 柏堅表示,他的孩子都會看書,看的不只限於實體書,也花不少時間看手機、Youtube的,但他們都不抗拒看書。「鼓勵孩子看書,家長必須身教——自己也讀書,因為小朋友不會做你所說的,他們只會模仿你。此外,家中也要擺滿書,並提供資源給孩子買書。」好讀的書,值得逐日讀,慢慢讀,也值得間下好句,在書頁上寫下閱讀筆記。鼓勵孩子讀書,重質比重量好。 (柏堅為兩孩之父,看書又寫書,但覺得閱讀應不只局限傳統紙本,閱讀形式可以很多元,最重要的對世界有沒有好奇心。)   新世代的環境下,電子產品的普及無遠弗屆,從事多年青少年媒體工作的他,如何與時並進、如何與年青人溝通,他總比一般家長多點開放。「好像我的女兒,她透過看網上短片學語言,現在已學了一點法文、西班牙文和韓文,也在網上看劇集,學做菜。TED Talk是世上最頂尖的人演講十多分鐘,就他最擅長的範疇表達看法。如果小孩子每天看幾個TED Talk,他們學到的絕對是我們大人望塵莫及的。」他表示作為父母其實也應要對小孩如何發現世界及發現了甚麼抱有好奇心。父母切忌一味批判,反而要接納孩子有不同形態的閱讀方法。     艱難中擁抱不完美 閱讀和學習模式一代一代地變化,柏堅覺得:「以往的教育工作者,是先掌握知識,再向學生解說。現今大人被世事拉走了注意力的同時,小孩可以專注在某事上,一天已經可以學到大人過去很多年學習的知識和技能。」但在「閱讀、吸收、思考、對話」這四組詞語,對唸哲學出身的他來說,是「學」與「教」缺一不可的重要過程。 (柏堅的閱讀習慣由小學開始,他感激母親很鼓勵小時候的他看書,對買書亦十分支持。) 訪問尾聲,柏堅分享了最近讀的書。「我近來喜歡樹木希林,在讀《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這是她全部訪問的語錄。樹木希林不是她本名,年輕時的她很rock,我行我素,有一天把自己的藝名拍賣了,便改了樹木希林這個日語有三個疊音的名字。」在不平凡的一生中,樹木希林有這樣的洞見——人生未必一帆風順,生活也有艱難,最重要是如何擁抱自己的不完美。 (柏堅書櫃的新成員:《離開時,以我喜歡的樣子》,從樹木希林的不完美人生中,學習欣賞自己。) 內容提供:GRWH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表達藝術治療師日記】動盪中擁抱情緒(一)

(明報資料圖片) 近月社會上的氣氛達至前所未有的緊張,相信家中老幼,每天都會接收到不同的短片、文字和圖片,不論立場,家長們的情緒都定必會受影響,而家中孩子的情緒相信或多或少也會受到影響。讓筆者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在動盪中與孩子擁抱情緒。   放下立場,只談情緒 根據斯辛二氏情緒理論(Schachter-Singer Theory of Emotion),外界的刺激讓人知覺對該刺激有認知的考量,同時生理上產生反應,兩項認知繼而引發情緒。亦即是,家長先要承認,無論孩子年紀有多大,只要他們閱讀了觀看了接收了相關資訊(外界的刺激),都一定有他們的想法(認知的考量),觀點或許稚嫩,但都是他們的個人觀感,身體亦會產生反應(生理上反應),可能是合上眼,出汗,甚至顫抖,也有相對的情緒反應。 因此,筆者提議家長可以與年輕的孩子一同觀看相關的資訊,在孩子的身體產生反應時,那怕是一個擁抱或牽著手,都會讓孩子感到安心和陪伴,就是舒緩當下情緒的一個好方法。 除了孩子的身體反應,面對孩子對社會運動、示威者和警察的行為的十萬個為甚麽,相信也會令家長苦惱,因為以上種種都不能夠以三言兩語或單純的是非對錯去解釋。所以筆者認為,若然孩子有一定程度的認知,這個絕對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開放立場和想像,一同研究和分析;若然孩子還小,筆者提議以下三步曲:’   第一步:了解更多 「為甚麽你會有這個想法?可以告訴我更多嗎?」把孩子的想法打開,暫且放下邏輯對錯,了解孩子想法的因由,可能可以讓家長更透澈明白孩子為甚麽有這個疑問,從而更準確的給予支持和關愛。   第二步:認同情緒 「見到這些畫面,你一定會好不安好驚呢﹗」不對畫面中的事情作出評論,先認同孩子的情緒。當然,家長是要真確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喲!讓孩子感受到他是被接納和認同的呢!在認同情緒的同時,筆者建議可以給予孩子一個擁抱,即是上文提及過回應孩子生理反應的需要,讓孩子在身心都感受到家長給予的支援。   第三步:身同感受 「其實爸爸/媽媽也不明白為甚麽,不過見到這些情景我也會害怕呢。」作為家長,不等於你可以解釋所有,你也可以有不明白和不知道,重點是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同在,你也會有相同的情緒。父母一定是孩子的榜樣,這個說法會讓孩子知道有情緒是可以的。 正所謂「雙嗌唔好口」,筆者知道有些家庭會避免在家中討論時事,因為不談不說就沒有爭拗。然而,孩子的學習能力及觀察力遠超我們想像,即使家長沒有在孩子跟前對時事高談闊論,那怕是一個表情和一個形容,孩子也會看入眼,聽入心。因此筆者希望提醒家長,在電子媒體盛行的年代,避免溝通和討論不是上等的方法。反之,透過溝通和表達,說出心中所思所想,為孩子奉上耳朵、心靈和時間,打開心扉聆聽,彼此不作評論,更不用說服對方,這樣更能促進親子關係。 最後,本文主要講述家長如何與孩子擁抱情緒。然而,在動盪中除了孩子有情緒,家長們也要顧及自身的情緒反應呢!所以,下回將會講述如何讓家長自己也能擁抱自己的情緒。各位家長要密切留意呢! 內容提供:王域治先生 (表達藝術治療師 (IDEC®) / 註冊社工 /

詳細內容

【表達藝術治療師日記】如何解鎖孩子成就?

(明報圖片) 「成就解鎖」一詞出於電玩遊戲,意旨主角要完成一定的任務,升到某個等級,獲得某些秘技或經驗,成就則可解鎖,進化到另一個層次。近年,「成就解鎖」被廣泛應用,引伸到不同的事情上。那麽,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如何協助孩子成就解鎖?   矛盾的協助 孩子要成長,必須有很多的成就需要被解鎖,小至幼兒時轉身學爬,學叫爸媽,學用叉子筷子,大至獨個兒上學,交友結伴,選科覓出路,種種經歷也是一個個的「成就解鎖」。當中有些需要父母的協助和提示,有些則要靠孩子一己之力跨過。 毫無疑問,家長必定是協助孩子成就解鎖的良伴。然而,很多家長與筆者分享,當中最困難的課題叫「放手忍手」。出於父母的愛,家長會希望孩子走少一點冤枉路,會心痛孩子跌到,筆者絕對理解,同時家長或者會反問,在電玩世界,主角被打敗可以重新開始(restart),但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沒有restart,更沒有take 2,參與多少、協助多少、放任多少才叫合適?那筆者就要問問家長們,你了解你的孩子嗎?   培養興趣更重要 讓筆者舉一個例子加以說明,在一個為患有讀寫障礙高小學生而設的小組中,加插了一節親子課,讓家長了解提升孩子學習語文的動機和技巧,以及孩子的進度。筆者在小組中給予親子一份一同完成的工作紙,開始不久就聽到家長們說,「你可唔可以寫好啲」、「呢個字唔穿頭的」、「寫係格仔中間」,然後不少家長就把筆從孩子的手中拿走,由家長親自填寫答案。需知道,筆者在給予工作紙時,從沒提及過比賽、鬥快、鬥靚、鬥準確,只曾提醒親子一同運用想像力去嘗試。 在充滿競爭性的社會氛圍中,筆者理解家長的思緒會比較敏銳。但在上述例子中,小組的目的是提升孩子學習語文的技巧,更重要是學習語文的動機,因此讓孩子執筆嘗試最為重要。患有讀寫障礙的孩子在日常課堂和功課上已不斷的獲得「寫得唔靚」、「寫錯」、「調轉咗」等等的負面評語。高小的孩子們絕對知道,實情是他們非不為,而是力有所逮呢。所以筆者深信,先培養孩子對文字的興趣,再學習技巧,對孩子的影響更深刻也更深遠。   「忍多一秒」- 家長的成就解鎖 其實,在成長路上,孩子需要學習生活技能和知識,同時在心理上日漸強壯心靈,才叫解鎖一個個的成就,真正長大成人。要做得到,家長也需要成就解鎖,就是「主動不協助」,讓孩子試試、碰碰、跌跌,過程中難免緊張心痛,也會有忍不住要出手相助的時候。所以筆者不會叫家長「放手忍手」,而是由「忍多一秒」開始練習,事事「忍多一秒」,先讓孩子選擇,先讓孩子嘗試,而家長可以先作觀望和了解,為孩子締造一個安全範圍,「忍多一秒」,或許孩子能夠做到呢﹗這些難得的磨練定能加速孩子的成長,相信也是所有家長的願望。 內容提供:王域治先生 (表達藝術治療師 (IDEC®) / 註冊社工 /

詳細內容

家,是講情的地方!

  (明報新聞圖片)   近日的社會事件除了帶來社會動盪不安外,不少有青少年子女的家庭之親子關係亦面臨決裂情況。 前線經驗所見,很多家長很愛自己的孩子,卻不知如何向他們表達自己的心聲。筆者希望藉著以下的一封信,為有需要的家長提供一個參考的藍本,以讓其能學習如何以文字修補彼此的關係。   親愛的孩子: 近日社會反修例事件愈演愈烈, 我們的城市和我們的家都面臨重大的危機。 前兩天, 你和爸爸的衝突, 並社會的衝突, 令到媽媽和你爸爸都徹夜難眠, 於是媽媽禁不住寫下這封信。 爸爸的父母即爺爺嫲嫲在其年幼時已雙亡, 故爸爸一直都靠著自己的苦學苦幹捱到如今。 看到你和姐姐逐漸長大, 心開始感到點點輕省。 然而你近來為了近日的社會事件而走上街頭, 爸爸擔心你會像很多激進示威者做出激進行為, 所以忍不住以嚴厲的言辭責備你, 甚至叫你不要回家。 但及後他已知道自己的衝動行為令你感到傷害, 故第二天已和你說對不起。 媽媽真的希望你可以原諒他。 (明報新聞圖片) 爸爸近日睡得很差, 媽媽真的擔心他的抑鬱情緒會惡化, 你知道爸爸是我們家的經濟支柱, 他若然病情惡化, 我們一家的經濟都會陷入困境, 你和姐姐仍然在學, 媽媽真不希望你們會受到任何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至於你,近期情緒亦顯得起伏不定,為讓你和爸爸的情緒得到一些紓緩,媽媽提議你們倆暫停討論相關的事宜。當然如果你想和媽媽面對面談論這些事, 媽媽是很歡迎的。 孩子, 爸爸雖然做得不對, 但當日你亦曾不自覺地說了些對爸爸傷害的話, 希望你知道自己亦有不對, 也有需要向爸爸說對不起。 在爸媽而言, 我們真的希望你和姐姐可以健康平安地長大, 而社會可以盡快回復平靜安穩。 在今次事件中, 我們的意見即或會有不同, 但我們仍是一家人, 你和姐姐永遠都是我和爸爸最愛最緊張的孩子! 但願我們的家能盡快回復平靜, 我們的香港能盡早回復安穩! 永遠愛你的媽媽上 以上的信件強調的是親子之間的「深情」和「厚愛」, 對著青少年子女嘛,「動之以情」的話往往比「說之以理」來得更入耳、更入心。   內容提供:香港青年協會家長全動網 韓曄姑娘(註冊社工)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莫爸爸的音樂教育】少說話、多音樂的課室管理

從具體大小中學習的感觀教育 最近跟一位老師聊天,她開玩笑地說:「我教音樂班時的音量大概是你的十倍,不過也控制不到他們。」在我工作的其中一所校園,每天大概要教12節音樂課,每班大概有20個三歲的小朋友。剛開始這個工作的時候,校長也很親切地跟我說要好好保養好自己的聲音。 一個有效的音樂課堂管理,老師不需要強而有力的聲音,也不需要不怒而威的氣勢,更不需要掌控獎罰的權力。如果需要靠大聲來覆蓋學生的聲音,學生本身的意願不被尊重、他們的聲音沒法好好的被聆聽及回應。身處在這種課堂中的學生只能淪為被動學習的工具,課堂參與度低,小朋友只會表現出積極不參與的態度,甚至只能通過破壞課室秩序來表達對老師的不滿。 成人或老師當然享有絕對的掌控權,也可以嚴厲地懲戒學生。但對於幼兒發展和長期的課室管理,這種方式可說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下下之策,也只有不具備教育技巧、理念和熱誠的老師才會想控制學生。   了解兒童要望聞問切 然而,很多時候幼兒/小朋友在情緒和自制的發展未成熟,所以在音樂課時可能會不受控制。不過,作為家長或老師,其實我們需要的不是「控制」,而是同理!這個也是作為幼兒教師的第一步,要明白孩子的發展需要,而且孩子的表達很多時候是非語言的。他們會從很多細微的身體動作、面部表情和姿勢等發出信息,如果未能掌握到這些資訊,其實代表我們並了解孩子。 自主觀察和敲擊不同音高的水杯 當了解到孩子的實際的想法或需要後,我們需要先同理,如果他們的想法是不太合理的要求,可以同理但不處理。試想如果有個孩子上課時躺了下來,說他不想上音樂課(有時也不會用語言表達),你可以怎樣處理呢?很多音樂老師會馬上要求他繼續跟著指示做。然而,要先觀察孩子,表情動作等身體訊息,了解他是不舒服?累?昨天睡得太少?父母吵架?覺得課堂沉悶?還是純粹不想上課?當然,單憑身體信息(非語言表達)也不夠全面,要做到像中醫的望聞問切。   音樂教學宜言少 如果是班際課堂,更要快速判斷和處理。因為如果不夠快,可能很快有小朋友覺得好玩便模仿他躺下。經過判斷後,如果是因為單純不想上課或想搗亂(也要看看這個行為是單次或多次。如果是多次,通常發生在什麼時候。)我們可以同理但不處理。一般我會說:「我明白/見到你很累。好吧!既然你這麽累,你可選擇休息5秒或10秒再起來,你決定想5秒還是10秒吧!」 給予同理和空間,課堂會更流暢,也更能回歸到他們需要學習點上。   從合作演奏中發展團體概念   最後,音樂教學上越少語言越好。各個教育家都有這樣的要求。奧褔教育法講求Non verbal的非語言教學、蒙特梭利教育也要求精簡的語言。記得我的達克羅茲老師經常對我說,音樂老師的通病是太多說話,一節音樂課應該大概只能說十句句子!當然這個的確挺難。不過正好是個提醒,低聲而且精簡的指示便足夠了!課室管理包含很多不同實際情況上的技巧和應對,不過一切關乎細節、規矩的訂立和執行上的彈性。所以,因時制宜對成功的音樂教育十分重要!   內容提供:Samuel Mok (莫爸爸的音樂教育) 刊載於︰GRWTH app   瀏覽更多《停課不停學》文章,請按此。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詳細內容